教育教學思考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5.01K

教育教學思考1

 摘 要:本文簡述了我國提倡素質教育以來作者多年美術教學實踐的幾點看法,從培養開拓精神的創新教學,再到讓學生會用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無不“鞭辟入裡,入木三分”。

教育教學思考15篇

 關鍵詞:素質教育 美術教學 創新教學 德藝雙修

國家提倡素質教育已經很多年了,很多年來大家對素質教育的實施和理解也愈見深刻,各門學科都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嘗試。作為一名美術教師,我也在這個大熔爐下得到了許多錘鍊,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是教學思想的轉變和教育觀念的更新,對於它的看法可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這裡我談一下自己的幾點看法。

首先,素質教育下美術教學應提倡創新教學。

這裡的“創新教學”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首先教師要具備創新教學的思想和觀念;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記得有這麼一個故事,說的是日本、美國、中國孩子畫蘋果的事,由於教的方法不同,結果也不一樣。中國的孩子畫蘋果,教師先在黑板上畫一標準蘋果,規定出先畫左後畫右,這裡塗紅,那裡塗綠;日本的孩子畫蘋果,教師拿著蘋果,讓孩子觀賞後作畫;美國的孩子畫蘋果,教師提一籃蘋果,任小朋友拿一個畫。結果中國孩子筆下的蘋果畫得最像,日本和美國的孩子每個人畫得都不一樣。這則故事給我觸動很大,作為教師更應該學會向孩子傳授掌握知識的方法與技巧,學習日本、美國教師的教法,創新教學方法,給學生們創造條件,讓學生自己認真觀察、獨立思考,而不是教師把自己的觀察、分析強加給學生,把學生變為機械的.接受器。我們應鼓勵學生大膽想像和創造,積極引導學生探索和發現真理,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多角度、多觀察現實生活,多思考,多動手,使動眼、動腦、動手協調發展,建構合理的、動態的、發展的、多元的、開放型和創造性的教學方法,來全面完善素質教育。

其次,在美術教學中構築學生較高的藝術修養。

現實中雖然我們不可能人人都是藝術家,但基本的藝術修養卻是每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在美術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實踐經驗告訴我們,美術教學不僅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創造能力,它對激發學生審美心理、培養學生獨特的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有著其他學科不可代替的作用。就如何培養我覺得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是教授美術的基本理論知識。這些基本理論的學習是我們培養審美情趣和提高藝術修養的開始。

二是培養學生欣賞的能力。

要引導學生對生活多觀察、多思考,培養學生觀察事物的能力,去捕捉審美物件的藝術美,對他們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感知活動,指導他們會“看”作品,在直觀感受中讓他們獲得藝術美的享受,激發起學習美術的興趣。

三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要積極引導學生,激發他們的動手慾望,創造機會提供動手的環境,指導其用一定的藝術手段、方法,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 四是美術教學要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絡。建立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教學更多地與非本民族文化、歷史、生活的對比。總之,要培養學生的審美修養,讓學生去發現美、認識美、創造美,最終實現提高學生動手、審美、創新等素質教育之目的。

第三,堅持素質教育,美術教學應堅持包容並蓄、多重評價的原則。

在美術教學上,如統一、協調、對比等原則都不是絕對的,太統一了就很難分清主次,太協調了就不會出現強烈的對比,重要的是個度的問題。這個度到底如何把握?需要我們不斷地去實踐、去探索。又如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只看到“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它們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其中閃光的東西,不要一棍子打死。

第四,實施素質教育,美術教學要始終貫穿以美育人、“德藝雙修”。

中國的藝術教育自古以來講究“德藝雙修”,好的畫家、書法家在學藝的同時總不忘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身正“品”自高。大家都知道國畫大師齊白石,早在日本入侵北平之時,侵略者慕其名前去索畫,他義正言辭,拒不給侵略者畫,不懼怕他們的威脅,這一切如果沒有強烈的民族氣節這一“品”,恐怕也做不到其作品備受後世推崇之“高”。教師在教學生學習齊白石的繪畫技巧時,一定要介紹學習他的高尚人品,做到“德藝雙修”。作為美術教師,要讓學生的人格在美術課上得到錘鍊,讓他們知道在我國傳統教育中,把育人放在首位,真、善、美、禮、信在任何時代、任何教育中都是評價人格的重要內容。

總之,素質教育不但要求教師要學會啟發學生,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更要注重學生的心理感受和個性發展,挖掘學生潛在的能力,培養開拓精神和創造性思維,還要讓學生會用美術語言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最終形成以美促德、以美促智、以美促勞的全新素質教育格局。

教育教學思考2

摘要:

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的開設,在提高學生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針對目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學習興致不高,以及教學模式單一化等實況,做出了提高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有效性的設想,在此基礎上探討了一些可行的措施,希望與同行一起分享。

關鍵詞: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有效性;思考

鋼琴基礎課程是學前教育專業中的必修課程,教改政策的實施,推動了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改革程序,其積極響應教育改革以及自身發展的整體趨向,為培養出高質量學前教育師資隊伍而不斷的努力。全面提高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有效性,能夠強化學生的職業素質,在畢業之後順利的找到工作做鋪墊。積極的對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現狀進行思考,這是鋼琴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基礎。

一、列舉制約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有效性提高的因素

(一)學前教育學生對鋼琴知識學習的興致不高

這一現狀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學生入學之前基本上沒有鋼琴基礎,對樂理知識沒有初步的認識,肢體上柔弱性與靈敏度不高,再加上對高目標、嚴要求的鋼琴教學存在畏懼心理等因素,降低了其對知識學生的興致。

(二)學生沒有形成良好的練琴習慣

大多數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只是在鋼琴課上進行彈奏、伴奏技能訓練,在課餘時間幾乎不觸碰鋼琴器具,並且學前教育專業音樂、美術課程的繁多化,其佔據了學生大部分時間。

(三)學前教育教學模式單一化

目前大部分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採用的是集體課這一教學模式,小組課、個別課這些授課型別很少被應用。而集體課長期應用的弊端是教師無法對學生鋼琴技能掌握的程度進行全面的評估,那麼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鋼琴教學效率無法得到保障。

二、探究提高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一)鋼琴演奏基礎訓練要體現出規範性

讀譜規範是鋼琴演奏規範性實現的基礎。樂譜作為音樂被記錄的載體,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指導演奏者正確讀譜的方式,從而使其感受到作曲家的音樂思想,為良好演繹效果的取得打下基礎。彈奏技術是鋼琴音樂表現的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追求的應該是學生對某一彈奏技術掌握的精煉程度,但是應該注意的是學生在掌握技巧技術的同時,絕不能忽略音樂自身的魅力,這是對老一代鋼琴教育家朱工一先生“在技術問題上,技巧的訓練不要離開音樂,一定要避免單純地追求技巧”這一理念的肯定。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教師為了達到有效的目標,不是過分的組織學生進行機械性的訓練活動,而是依據音樂的需求去傳輸某一內涵,在此基礎上追求演奏技術的高度,此時技術推動了音樂內涵表達的程序,同時在這樣的訓練環境中,學前教育專業學生更能快速而精確的探尋到技巧與方法。此外,教師還可以參照音樂形象表現的需求去挑選出最佳的觸鍵方式,對指法進行適度的調整,以從根本上優化演奏質量。當然,教師對學生練琴的方式方法進行指導是極為必要的,協助學生共同編制練琴規劃;分聲部練習方法的應用,可以協助學生更加透徹的瞭解音樂的層次性;而單手練習方法的應用,強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彈奏的獨立性與精準性。

(二)彰顯出鋼琴演奏技藝訓練的實用性

鋼琴不僅僅能夠獨奏,還能為歌曲和其他樂器提供伴奏服務這一內容,並且在唱歌教學中使用鋼琴進行伴奏能大幅度的強化歌曲的藝術感染力。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從事學前兒童教育工作的教師,他們絕非是將鋼琴演奏定義為自己的.擇業方向,而是應用鋼琴器具為幼兒的文藝表演活動伴奏,此時鋼琴可以被視為組織音樂教學活動的輔助工具,所以掌握鋼琴彈奏技巧是學前教育活動順利開展以及有效執行的基礎。那麼,學前教育專業鋼琴課程必須培養與訓練學生鋼琴伴奏編配能力,以及掌握組織學前音樂教學活動這些基礎性技能。掌握技術是實踐運用的基礎,實踐運用是掌握技術的終極目標。在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熟悉鍵盤,在此基礎上將多樣化的鋼琴音樂語言傳授給他們,最終完成使學生具有一定鋼琴演奏能力的教學任務。在教改政策全面推行的局勢中,教師重視訓練學生彈奏技能的同時,教師應該將訓練學生掌握鋼琴伴奏這一音樂教學技能視為教學的側重點,從而從根本上處理如何為幼兒歌曲進行即興伴奏這一難題。對於那些鋼琴彈奏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瞭解鋼琴基礎教學法,為他們創設幼兒鋼琴基礎教學和鋼琴音樂普及教學等實踐訓練環境,從而大跨度的提升鋼琴教學的有效性。

(三)對鋼琴教學模式實施拓展措施

教學模式的選擇是建立在教學目標確立基礎上的,而教學目標落實的關鍵是教學內容的選擇。為了從整體上提升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有效性,在教學中教師不應該只是單純的進行鋼琴演奏教學,還應該將與幼兒歌曲伴奏有關的音樂內容穿插進去,此時教學模式的選擇上就具有了多樣性的特徵。“一對一”授課模式的應用,能夠將因材施教的優越性發揮得淋漓盡致,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學生都適合這一教學模式,主要是針對基礎比較差且控制能力較弱的學生以及基礎好且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對前者可以進行個別的輔導,對後者採取增加難度的教學策略,為其潛質的挖掘注入動力。在知識經濟一體化的時代中,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應用,使鋼琴基礎教學階段技術課題存在雷同性的問題得以解決,在集體課講授形式的輔助下,同時應用資源共享的方式,協助學生吸納鋼琴音樂文化的精髓,同時也起到了優化教學環節的效果。此外,小組授課形式的應用,使學生在組內實現了彈與唱合作練習的目標。

三、結語

總之,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作為一種比較獨特而又不可取代的教學形式,其與學前音樂教育之間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而為了提升鋼琴教學的有效性,一定要吸取演奏專業鋼琴教學和音樂教育專業鋼琴教學的精髓,在應用“一對一”這一傳統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開展小組教學等多樣化教學形式,使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邁向新的臺階。

作者:孫爽 單位:***範高等專科學校

參考文獻:

[1]韓莎.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鋼琴即興伴奏課程教學改革思考[J].湖北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

[2]王剛.創新中職學校鋼琴教學內容及方法的思考———以學前教育專業為例[J].科教文匯(中旬刊),2***,(04).

教育教學思考3

一、教學目標具體化,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

教學目標具體化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統一的教學目標進行細化,並根據學生學習階段與實際水平的不同,設定具體的教學目標。在傳統的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總體的教學目標,並根據這一目標單獨地對教學內容進行計劃和安排,這樣做的結果往往差強人意,無法使鋼琴教學收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在新時期的教學過程中,廣大教師必須制定符合學生各階段學習能力的具體目標,真正實現有效教學。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教師在教學目標的設定過程中,必須在統一的課程教學目標下,結合學生個體的音樂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階段性目標;其次,教師還應多與學生交流,主動聽取學生的意見,共同分析、確定各個階段的教學目標。這樣不僅可以避免教學目標脫離實際,還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為實現有效的教學提供保障。

二、針對學生差異,培養學生學習鋼琴的興趣

在傳統的學前教育專業鋼琴教學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導致學生逐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然而,每個學生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點,一個合格的鋼琴教師必須做到熟知每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鋼琴課堂的教學效果。如女同學普遍自尊心較強,對於這樣的學生教師就不能對其進行嚴厲的批評,使其喪失信心,更不能對她們的.錯誤置之不理,而應用溫和的語氣幫她指出錯誤所在,這樣的方式學生就比較容易接受,也更容易及時改正。而對於一些男同學而言,他們雖然比較聰明,但總是過於粗心,面對教師的講課無法集中注意力,這時教師就應以嚴厲的態度去對待。此外,對於一些學習的優等生和中等生而言,教師可以在其完成作業的基礎上,佈置一些額外的作業,提升他們的學習能力;而對於一部分接受能力稍差的學生,則可以多給一些時間讓他們消化己學過的知識,然後再學習新知識,哪怕是有限的進步也應對其進行鼓勵,使其重新建立學習的自信心。通過這種因材施教的進一步實施,一定可以激發學生對鋼琴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學有所得,並對學習鋼琴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三、加強彈奏教學,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加強基本功教學

基本功的訓練是鋼琴教學中最基本的部分,同時又是最重要的一個教學環節。它主要包括音階、和絃、琶音、八度等技巧的掌握,而這些方面的練習又比較枯燥,很多學生不願意去練習。針對這一情況,在實際的教學中,首先鋼琴教師必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沒有紮實的基本功,就無法彈奏有難度的樂曲,更不能全面地表現音樂的內涵,使其從學習態度上對基本功訓練加以重視;其次鋼琴教師還可以探索一些科學、有效的練習方法,讓學生通過對一些簡單、短小的小曲目的練習,不斷提升自身的基本功,使自身的演奏技能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重視彈唱能力教學

彈唱能力主要是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彈唱幼兒歌曲的能力,是教學的重點。然而,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多數學生由於彈唱能力的欠缺,往往會出現能彈不能唱或者是能唱不能彈的情況,比如,很多學生能彈奏教材中的樂曲卻無法很好地彈奏幼兒歌曲的伴奏,或者常常出現調式不對,找不準位置等,這些情況直接暴露出了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具體問題,而要解決這一問題就必須加強對學生彈奏能力的培養。因此,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廣大鋼琴教師必須重視這一點,多加訓練,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彈唱能力。同時,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勝任以後的教學工作,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觀摩幼兒園音樂課堂教學及進行一些彈唱比賽、考核、表演等,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彈唱在幼兒教學中的重要性,從而能夠重視彈唱訓練,自覺地進行相關練習,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四、教師與學生互換角色,提升學生的社會競爭力

近年來,隨著社會音樂教育的不斷髮展壯大,對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學生不具備過硬的專業技術技能和一定的實踐能力,必然會阻礙其日後教學活動的展開。同時,由於受傳統的教學方式與教學方法的影響,在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課教學中,教師總是一味自顧自地進行講授,學生也只重視“埋頭苦幹”地練琴,導致學生實際的應用能力十分薄弱。然而,想要成為一名合格的幼兒鋼琴教師,首先應具備一定的課堂駕馭能力。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廣大鋼琴教師應適當地與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站在講臺上進行實際演練,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儘管在實際的演練過程中,學生的表現不一,但只要教師及時給予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完善自身的實踐能力,相信一定可以使學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的未來任重而道遠,認識到實踐能力在自己未來的工作中的重要性,從而不斷地進行學習與鍛鍊,提升自身的社會竟能能力。以上是我對鋼琴教學的一些思考和體會,對於廣大學前教育專業的鋼琴教師而言,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還應該積極改革傳統教學的弊端,努力探索出更對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使學生能夠得到全方面的發展,進而為其走入社會提供保障。

教育教學思考4

摘要:機械製圖是高職院校機械工程專業的一門基礎性課程,在機械製圖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不僅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提高高職學生就業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必然選擇。文章首先講述了在機械製圖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意義,接著對在機械製圖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機械製圖教學;創新教育;高職教育

機械製圖是一門理論與實踐並重的基礎性課程,其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認識機械圖、讀懂機械圖和繪製機械圖的能力,為之後的專業機械製造知識打下堅實基礎。在當前高職院校的機械製圖教學中,由於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深刻影響,普遍存在著學生學習能力不足,課堂教學效率低下以及教學效果不顯著的問題,對機械製圖教學的發展產生比較大的阻礙,學生的素質教育也無法得到有效推進。面對這樣的情況,在機械製圖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這一新型教學模式就顯得非常有必要和非常緊迫。

1在機械製圖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意義

1.1能夠增強機械製圖教學效果

機械製圖是機械製造知識的重要基礎和關鍵組成部分,對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著比較高的要求,在教師的課堂教學計劃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只能通過黑板和講臺向學生傳授知識,教學場景受到極大地限制,教學手段也較為單一,學生無法直觀地理解機械製圖的'知識,給教師教學過程帶來一定的阻礙。而在創新教育的理念指導下,課本上抽象的機械製圖知識可以變得更加直觀,學生更容易在腦海中形成具體的形象和深刻記憶,使教師的教學過程更加順暢,教學質量相應得到提高,教學效果也得到有效加強。

1.2能夠提高學生對機械製圖的學習興趣

機械製圖屬於理工類專業學科,課本上的知識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對學生的吸引力不足,學生往往不能夠集中精力投入到課堂學習中,而通過實施創新教育,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能到重視和凸顯,教師也能夠更好地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在課堂上教師通過創新方法,使機械製圖的知識變得充滿趣味性,學生對機械製圖的學習興趣也就相應會得到提高,整體的課堂學習氛圍會更加積極向上,教學效率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對於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專業技術能力的提高有著明顯作用。

2在機械製圖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的方法

2.1教師要樹立創新教育的理念

在我國課堂教學中長期佔主要地位的使“填鴨式”教學模式,這就使得舊有的教學觀念在教師心中根深蒂固,在機械製圖教學中無法很好地實施創新教育。因此教師首先要從改變自身觀念出發,與時俱進,在新時期的教學過程中牢固樹立創新教育的理念,查詢相關資料加深對創新教育的理解,在機械製圖教學過程中切實融入創新教育的指導思想。比如教師在對機械製圖課本內容進行備課準備的時候,可以與其他教師一起展開討論,積極進行自查工作,在討論中發現教案的不足之處,尤其是如何在教學活動中開展創新教育,針對這個問題教師要有詳細的計劃,防止在創新教育中出現突發狀況。

2.2通過實踐活動實施創新教育

創新教育不是一句空話,也不能只停留在口頭或理論上,必須融入到具體的實踐活動中。在機械製圖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不僅需要紮實的理論基礎作為指導,也需要對學生進行不斷地實際訓練,只有這樣創新教育的成果才能有效轉化為學生自身掌握的各種專業技能,同時也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查缺補漏,反向促進創新教育的發展。如教師在講解機械部件的構成知識時,可鼓勵學生使用橡皮泥等輔助工具親手製作機械模型,到實驗室幫助學生對機器零件進行裝卸操作,使學生親自感受到機械的魅力和作用;同時也可以展開校企合作計劃,讓學生到機械製造類企業進行實訓,參與到企業的實際生產中,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使創新教育的成果更加顯著。

3結語

創新教育是一種新型教育理念,對解決傳統教育模式的種種弊端以及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在機械製圖教學中實施創新教育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也能夠促進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對機械製圖知識更加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就業技能。

參考文獻

[1]楊波,崔衛華,潘永智,等.機械製圖課程的教學思考與對策[J].大學教育,20xx,29(7):54-56.

[2]劉豔秋.如何在機械製圖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J].東西南北:教育,20xx,19(6):62.

[3]黃國泰.在機械製圖課程教學活動中滲透德育教育的實踐探索[J].職業,20xx,39(28):229-230.

教育教學思考5

摘要: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國內教育界從事教學實踐活動的教育者及教育方法研究的學者,掀起了一股創新教學方法的浪潮。本文根據多年的中職語文教育實踐,對“中職語文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課堂作了探究。本文從中職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響應新課改的號召與中職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適應資訊時代發展的需要兩個方面對中職語文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必要性分析的基礎之上,提出了中職語文教育中融入創新理念,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中職語文教育中巧用設問、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中職語文教育中運用“多角度”的教學方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三個中職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教學策略,踐行國家“五大發展理念”的號召,為國家培養具有創新精神的接班人。

一、中職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必要性分析

(一)中職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響應新課改的號召。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國內教育界掀起了改革的浪潮,這種改革首先體現在教材的變革上,在新課程教育改革之前,中職語文教材甚至沿用十幾年,不能與時俱進的語文教材勢必要進行改革,在新課程教育改革推行之後,各地開始探究語文教材的改革之路,各種因地制宜的地方性教材層出不窮,中職語文教材也又舊版本改革成了新的版本(中等職業教育國家規劃教材)。其次,這種改革還體現在國內教育界的教育者及教學方法研究者,掀起了一股創新教學方法的熱潮。教育者及教學方法的研究者,相應國家新課改的號召開始積極探索創新教學方法。新課改中強調推行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的要求之一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因此,中職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相應新課改的號召。

(二)中職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是適應資訊時代發展的需要。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資訊時代,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創新性人才又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關鍵所在[1],只有創新才能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在資訊時代國家發出了“科技強國”的口號,中職語文教育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響應國家的號召,是使學生能夠適應資訊時代發展的需要[2]。在資訊時代,在辦公過程中幾乎全部是辦公自動化的`工作環境,如果學生不懂新的電腦知識,不懂電腦猶如過去不識字的文盲,不具備創新精神,很難在資訊時代生存。因此,對社會中的個人而言,中職語文教師在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教會學生在今後工作中生存的本領,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在科技競爭日益激烈的國際環境中,對國家而言,中職語文教師在教育中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是為國家培養創新性接班人的舉措,這是推動國家發展的需要,這是建設創新性國家的需要。

二、探究中職語文教育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教學策略

(一)中職語文教育中融入創新理念,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理念是行動的先導,理念具有指引人實踐活動的功能[3]。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中明確提出,實現“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必須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只有堅持這五大發展理念,尤其是創新理念,“中國製造”才能轉變為“中國智造”。那麼,中職語文教育者在教育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必須將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創新理念融入語文課堂教育之中。通過融入創新理念的語文教學活動,在潛移默化之中洗禮學生的陳舊觀念,注入新的創新理念,以培養其創新意識,為以後學生步入社會工作之中進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提供思想基礎。要開展融入創新理念的語文教學活動,中職語文學科教育者首先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積極學習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中明確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中的創新理念的內涵,以此來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為學生做示範者,以自身實際行動引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語文教育者只有培養自己形成創新思維,進而才能在語文教學活動中游刃有餘的融入創新理念,實施融入創新理念的語文教學策略。

(二)中職語文教育中巧用設問、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創新精神的形成。中職語文教育者引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在語文課堂中需要巧用設問的策略,開啟學生的發展思維,進而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形成。發散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先導,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需要創設良好的環境,輕鬆、愉快、活躍、開放的教學環境是培養學生髮散思維的良好環境。除了需要創設良好的環境外,語文教育者還需要運用設問的教學策略,來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因為教學中通過設定問題[4],可以帶動學生進行思考,可以培養學生對其他同學所作的回答的質疑精神,有質疑才有創新,從古至今真理的發現、科學的發展都源於質疑,質疑精神的培養無疑會促進學生創新精神的培養。例如:中職語文教育者在教學活動中可以在用“對這篇散文請大家舉手發言暢談自己有什麼樣的讀後感?”“請談談你對文中作者的觀點的看法?”等開放性的設問形式,營造輕鬆、愉快、開放、活躍的課堂氛圍,調動大家暢談自己對老師提出問題的看法的積極性,在潛移默化之中開啟學生的思維大門,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此外,中職語文教育者在教學活動中還可以通過開展實踐活動的策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語文教育者可以開展語文詩歌班級徵集活動,設定獎項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此活動,鼓勵創作的詩歌凸顯創新精神。

(三)中職語文教育中運用“多角度”的教學方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在西方國家流行這樣一句諺語:“條條大路通羅馬”,此諺語的表面之意為“通往羅馬的道路有很多條”,此諺語的比喻之意為“解決問題、到達目的地的方法有多種”。那麼,在中職語文教學活動中為達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這一教學目的,語文教育者則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即可以採用“多角度”的教學方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例如:中職語文教師在講授朱自清的散文《背影》這篇文章時,可以分別從父親的角度和兒子的角度讓學生去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情境,站在不同的角度會有不同的感知,這便是運用“多角度”的教學方略,“多角度”的教學方略同樣可以引導學生從“多角度”全面的思考問題,有利於培養學生形成嚴密的邏輯思維習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而邏輯思維習慣的形成於發散思維的培養則是學生形成創新精神的前提條件。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浪潮下,中職語文教育教學方法的改革的過程中,從考試的試題來分析,凸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開放性試題所佔試題比重及分值逐漸增大。中職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5],儘量做到針對開放性試題不固定硬性的答案,鼓勵學生多角度回答開放性試題。

三、結語

本文對“論中職語文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論述臨近尾聲,但“論中職語文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這個教學研究課題及其教學實踐並未就此結束。由於作者在研究此課題的過程中所收集的研究資料不夠齊全及研究能力有限,故期待國內外廣大從事語文學科教育實踐活動的教育者及進行教學方法研究的學者,共同推動“論中職語文教育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課題的研究與語文教學方法的創新與發展,為中職語文教育者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供切實有效的新教學方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全方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能力。

寫作是通過語言文字表情達意,將所見所聞所感作創新的語言運用行為。它是學習者極具個性和富有創造的思考,也是溝通思想、傳達意義的途徑,更是學習者在觀察、感受基礎上進行思想的活動方式。寫作者既是學習者,亦是思想者;既是自己寫作,也是為社會其他成員寫作。因此,我們的寫作教學可以按以下層次訓練:首先觀察感受文,側重自身對自然和社會的觀察與切身感受;其次閱讀感悟文,側重自己對文字審讀欣賞的資訊篩選與悟性;最後是虛擬想象文,側重對未來的推測與假想。通過三類文章的訓練以達到基本寫作能力的形成,讓寫作者的個性得到張揚,吐出心中的苦與樂。與此同時,還必須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和學生未來工作所需要的實用應用文的寫作教學,切實加強這方面的寫作訓練,使之能“召之能寫,寫之必成”。

口語交際能力主要是聽說能力,是一種社會實踐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有賴於口語交際即聽說的教學與實踐。素質教育不是一種教育模式,而是一種理念。受傳統教育和舊有模式的影響,語言教學往往重讀寫輕聽說,甚至有人認為漢語作為母語,聽說能力與生俱來,不經訓練也可無師自通。這種理念與全面素質教育相悖,與職場、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極不協調。中職畢業生除少數甚至個別人可能到高校深造外,絕大多數學生要直接走向社會,面對應聘、求職找工作的現實。這時,口語表達能力就顯得十分有用。善於口語表達和人際交往者,十之八九會勝出,受到用人單位的青睞。事實上,聽說是先於讀寫的最為複雜的心智活動,最能促進人的思維能力的成熟和發展;聽說能力是用得最頻繁的語文能力,語文能力的提高首先得益於聽說能力的提高;聽說最能促進人的資訊意識、參與意識、情感意識的形成與發展,迅速提高思維靈敏度、應變能力、交際能力和言語能力等整體素質。

除依賴閱讀教學訓練學生聽說能力外,尤其要注意以日常說話方式為主,要求學生多聽廣播、常複述文字,鼓勵他們大膽走上講臺,即席發言、演講或參與社會採訪等活動。此外,還要加強教學材料的蒐集,借鑑外語口語的學習方式,以提高聽說能力。中職語文教學把聽說能力的培養擺在重要位置上,是勢在必然,是責任使然。

中職語文教育教學新理念的呼喚與思考還在繼續,僅以此文拋磚引玉,願與同行共同探討,構建中職語文教學新模式,全面提高中職語文教育質量,使每一位中職生的語文能力與時俱進,既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又能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教育教學思考6

經濟學的教學質量反映經濟學專業學生素質的高低。從我國經濟學教育教學來看,經濟學的教學出現了許多突出的問題,有待進一步提高經濟學教學質量。因此,過去注入式、結構式和封閉式的教學模式與思路已經不能滿足現有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濟學專業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

1經濟學課程的特點和難點

經濟學的講授能夠培養學生敏銳的洞察力,讓學生對經濟生活中的深層次問題進行有效分析,提出自己的見解,為避免經濟的波動和促進經濟的增長提供決策建議。經濟學和自然學科是不同的,不能在實驗室進行,學生也就沒有了社會經驗,感到理論知識非常抽象,不能較好地理解其中的內容,無法有效地把握知識。在學生學習經濟學中的理論內容時,要採用定量分析和座標、圖表等方式,將經濟學理論中的知識直觀反映出來。學生普遍認為學習經濟學有一定困難,主要的原因是這種方式不單單是研究純粹的理論知識,還需要研究經濟學中的理論體系,像邊際分析法、投入產出法和均衡分析法等。這些知識都是新知識,學生理解起來非常困難。學生反映學習這方面的知識比較枯燥,學習起來非常困難,不想動腦筋。這種情況在文科生看起來非常普遍,對數學往往不感興趣,基礎較差,不能夠有效地進行理性思維,無法定量分析。學生往往將經濟學當成語文科目來學,對經濟學中經濟學家的生平和經濟學的發展史比較感興趣,對經濟學中的理論推導公式和圖表等表示很反感。

2經濟學課程教學建立

2.1合理設定課程學時,科學安排教學內容

經濟學專業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改革是經濟學專業教學改革的核心,也是培養經濟學專業特色人才的關鍵。教師要科學地設定經濟學課程的學期和學時,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影響教學效果,決定學生學習效果的高低。安排過多的學時,將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學生能夠自主發展的空間就非常少,不能較好地解決實際問題。安排過少的課時將不利於學生對學科理論知識形成把握。不同專業培養目標不同,經濟學對學生的培養目標也是不同的。究竟在哪個學習階段開設課程,需要根據課程單位的約束情況和緊密程度進行決定,這樣能夠保障課程教學具有一定的協調性。

2.2案例分析和案例教學

在系統理論教育過程中,教師將比較具有前瞻性和典型性的案例講解給學生,像國內外巨集觀和微觀方面的案例等。教師尤其要結合符合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中的案例,指引學生從多種角度和層面觀察分析問題。教師這樣做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而且有助於學生的知識和經驗的積累,使學生具有極大的興趣,讓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藉助案例教學,在學生看來,經濟學變得十分簡單,產生了學習興趣,課程內容變得十分明瞭。當教師在講解巨集觀經濟學中的內容時,將世界的大環境和我國的國情進行比較,說明在不同的時期,我國的巨集觀調控政策是不同的,幫學生分析貨幣政策調整和變化的原因,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2.3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一種比較先進的教學模式,教師能夠較好的控制學時,裡面包含了大量的資訊。教師藉助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減少了許多板書,有利於教師節省課堂時間,增加教師的授課資訊量,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不受課時限制。課程內容不僅美觀,而且大方,多媒體教學是一種非常不錯的方式。教師在製作課時時,要充分考慮到教學的內容和特點,較好地突出教學內容。教師藉助多媒體教學,能夠將所要講述的知識闡述得更加明瞭,學生藉助融合了圖片和文字的立體式教學課件,能夠對知識形成具體的認識。教師在課程內容中融入了學科設計,學生就能夠在這種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更好地學習。

2.4組織學生參與課程發言和討論

在教師的指導和組織下,學生能夠將自己發現的問題進行有效交流,發表自己的看法,主動從中獲得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需要一味地將課程內容講述出來,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將小討論穿插進去,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調動學生參與討論活動的積極性。這樣的教學不僅能夠調節教學節奏,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氛圍。比如,當教師講完均衡價格由供求價格決定時,可以將市場上蘋果的上市和下市作為例子,讓學生分析並討論其中的原因,這樣學生能夠對知識形成比較深刻的理解。在這種討論模式下,消耗的時間較短,學生不需要在上課前做好準備。

2.5堅持習題練習

學生學習經濟學時只聽課看書,不做練習,取得收穫是有效的。大多數學生都有這樣的感覺:聽課和看書是很容易的事情,做練習心不在焉,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表現。這是因為,即使學生能夠從表面上瞭解知識,但是沒有更深的把握。學生做練習可以把大量的學習內容體現出來,將主動地思考和解決問題,極大加深了對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學習充滿了樂趣。針對這種情況,在每章的結尾,教師應該在要求學生們複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給學生布置練習,且要及時做好標記、註釋,方便為學生批閱和講評。

2.6改革學生考核制度

傳統的考核制度往往是教師說了算,主觀性較強。學生即使平時表現再好,但是在成績測驗中,如果成績不理想,就會給教師留下不好的印象。為了迎合教師的需要,學生只有拼命學習,只想拿到一張優異的成績單,學生因此變得麻木起來,一切為了分數,同學之間相處不再融洽。在期末結束時,教師對學生的考核要改變傳統的、單單依靠期末試卷確定成績的辦法,將學生髮言的情況、平時課堂提問和綜合閉卷考試成績、作業狀況等作為參考依據,以此確定學生的最終成績。教師使用這種考核方式,能夠及時瞭解學生對書本知識和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且,還考察了學生的學習態度、思考能力等,瞭解學生是否能夠運用理論知識和實際進行結合。對學生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公平的考評制度,能夠準確地對學生進行考查。

3結論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經濟學已經成為解決經濟學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是經濟學專業中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具有較強的綜合性。教學中結合職業高中教材的特點,注重探究式教學模式的研究,探索課堂教學的實施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經濟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做到如何將經濟學的理論知識教授給學生的同時,能夠讓學生更好地運用這種工具解決經濟學中出現的問題。作為經濟學專業的一名教師,需要不斷完善教學手段和方法,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構建多元化的教學體系,確保師生間能夠有效互動。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經濟理論知識和教學案例巧妙地結合起來,讓學生更好地發揮經濟學的地位和作用。當下,經濟學教育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教學工作需要不斷完善,才能推動經濟學教育教學工作更好發展。

教育教學思考7

教學質量的高低是衡量素質教育效果好壞的重要標誌,因此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是推進中學教育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貫徹學校辦學宗旨,使學校獲得社會認可的主要手段;是推動教師轉變教學思路,提高課堂質量的必然要求;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有效途徑。

一、中學教育教學質量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理念的問題。

教學理念是教學實踐的指導,隨著我國中學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現代化教學理念也逐漸深入人心,然而在革新中學教學理念的過程中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1)墨守成規,即一些教師尤其是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教師,由於教學習慣已難以改變,導致其在教學過程中仍然沿用著傳統的教學理念,利用模式化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實踐;

(2)矯枉過正,一些教師在新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積極開展教學實踐,但是在實踐中卻往往因為用力過猛,或對新教學理念的內涵理解存在偏差,造成教學實踐的失效。

2.教學模式的問題。

教學模式是規劃課堂教學環節的基礎,隨著現代化教學裝置在課堂的普及,以及教學理念的革新,許多中學教師開始探索新的教學模式,但是探索中卻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一些教師在教學中過於強調創新的重要性,對課堂實踐缺乏合理的規劃,一股腦地將新課程改革中的創新教學方式全部呈現在課堂中,導致學生對各種教學環節應接不暇,進而壓縮了消化知識的時間;還有一些教師缺乏課堂掌控力,在備課過程中無法預見創新中可能出現的變數,從而使課堂創新活動陷入無序狀態。

3.教學目標的問題。

新課程改革規定,教學目標不僅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還包括情感目標,也就是說,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將德育和情感教育融入到知識傳播的過程中,但是從目前的教學效果來看,在多數中學中,教學情感目標要麼成了一句空話,要麼是泛泛而論,而這樣的教學引導對於中學生情感的'培養以及價值觀的樹立非常不利。

4.現代教學裝置的使用問題。

當前,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現代教學中最重要的輔助手段,但是許多中學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技術卻存在許多問題:(1)過度依賴課件。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固守“以課件為中心”的片面觀點,將課件推到了控制課堂節奏、決定教學內容的地位,而這種本末倒置的教學實踐必然會降低教師的創造力,影響學生的知識接收質量;(2)“機灌”現象嚴重。多媒體運用於教學後,一些教育工作者認為這是對灌輸式教學的一次革命,但是從目前的教學效果來看,知識灌輸的主體從教師變成了計算機,灌輸式教學模式不但沒有被打破,反而更加嚴重。

二、提高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1.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

要想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學校和教師首先要樹立科學的教學理念,即解決“教育是什麼?”這一關鍵性的問題,科學的教育理念是一種既注重知識的傳授,也注重學生情感的培養的理論,它強調以培養學生能力為核心,以知識為載體,讓師生在寬鬆、自由的環境中實現教學互動,進而實現“教書”“育人”的雙重目的。

2.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教師的綜合素質是保證教育教學質量的基礎,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強化職業道德,轉變教學態度,與學生建立情感上的聯絡;其次要不斷提高業務素質,因材施教,以實現教學內容的有效性,即保證教學內容要和中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相銜接,教學內容的選擇要符合教學目標要求以及中學生身心發展的需要,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要有利於幫助中學生構建合理、完整的知識體系;最後積極參與到教學科研活動中來,並通過對集體研課和課堂教學的分析,完成教學反思,進而在教學中建立放手讓學生獨立觀察、放手讓學生動腦思考、放手讓學生動手操作、放手讓學生表述、放手讓學生分析解決問題、放手讓學生創新互動模式,以實現課堂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3.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裝置。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科學認識現代教學裝置在教學實踐中的地位和作用,從而實現教學裝置的有效利用。教師在利用教學裝置的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1)明確課件的輔助作用,教學是一項以人的創造力和能動性為基礎的實踐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主動站到教學實踐的一線,發揮主觀能動性合理設計教學環節,掌握教學節奏,以確保教學效果;

(2)不斷挖掘多媒體技術的潛力,利用現代化資訊手段,豐富課堂內容,改變知識呈現的形式,以提高學生學習熱情;

(3)即時聽取學生反饋,控制課堂節奏,避免知識傳授速度過快引起學生“消化不良”。總之,要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課堂教學是關鍵,因此教師應該以優質的教學資源為輔助,構建高效的備課體系、科學的教學模式、準確的教學評價體系,進而實現中學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學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xx.12:136

[2]趙穎.淺論中學教育教學管理及策略[J].才智.20xx.14:69

[3]邵志豪、李楨.中學教學全面質量管理體系的建設與實踐[J].現代中國小教育.20xx.11:118-121

教育教學思考8

論文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許多高等院校均設有藝術類專業,該類專業與其他專業的學生有所不同,具有特殊性。與傳統的大學英語教學相比,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難度較大。本文作者分析了目前諸多高校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幾個問題,並提出了一些建議,以期對當前的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的發展有一些幫助。

論文關鍵詞:藝術類專業 大學英語教學 教學現狀與建議

我國許多高等院校均設有藝術類專業,該類專業與其他專業的學生有所不同,具有特殊性。他們的教學安排特殊,入學考試特殊,專業、文化兩條線。生活規律與生活方式也特殊:上午上公共課,下午、晚上都上專業課——聲樂、鋼琴、舞蹈、素描等。他們的衣著、髮型總會有所不同,給校園帶來了幾絲前衛和個性色彩,他們構成了校園的特殊一類學生。這是高校的必然選擇,也是綜合辦學、多元辦學的具體實施的結果。

由於藝術類與其他專業在教學目標、教學設定、學生來源、學生心理及畢業以後的去向等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表現在英語教育方面自然也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藝術類專業的學生英語水平低,教學難度大,這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就要求我們探索具有針對性的大學英語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與課程設計中,突出藝術類專業學生的特長與特點,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目前在藝術類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學生入校的英語水平參差不齊。

每年九月份新生入校,我校都要對學生進行英語、數學等基礎課的測試。這類英語測試並未將藝術類學生單獨分離出來。所有學生均使用同一種試卷,試卷的難易度以一級測試水平為準,滿分為一百分。結果是學生的考試成績相差懸殊,極少數學生成績能達到五十分以上(但最高分甚至能達到八十分左右),而有三分之一的學生成績在三十分以下,其餘學生的成績在兩者之間。也就是說,在藝術類專業的班級裡,有個別學生入校時的英語水平相當於甚至可能高於非藝術類專業學生的平均水平,而最差的學生甚至連基本的音標都還不會讀。究其原因,藝術類的大部分學生都來自藝術類大學的附中學校或藝術類專科學校(只有較少數的學生來自非藝術類普通中學)。這類學校對文化課重視程度普遍不高,學生入校前大多數沒有經過正規的中學課程學習。上述情況就給大學英語教師提出了一個難題:教師既要有教授大學英語課程的水平,又要有中學甚至國小英語教師的經驗和耐心。而大學生又不同於初學英語的中國小生,怎樣使這樣一個特殊的群體趕上並達到大學英語的水平,這是藝術類院校英語教師長期以來希望解決的問題。

2、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積極性不高。

藝術專業的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專業情結濃厚,文化基礎薄弱。藝術專業的學生一般從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學習其專業,大都非常熱愛自己的專業。他們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花在了專業學習上。並且他們的大學聯考錄取以其特長加試為基礎,分別參加專業課和文化課兩次考試,文化課的錄取分數線比非藝術類考生要低得多,而英語成績的最低錄取線一般控制在60—80分。進入大學後,藝術類專業的特點又決定了學生必須要參加較多的藝術實踐活動,並且在對待專業技能課程和其他文化課程的態度上,學生往往更重視專業技能課程而相對輕視其他文化課程的學習,用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更是少之又少。另外,這些學生英語基礎差,從心理上講,他們恐懼英語,即使想學,也沒有信心學好;從行為上看,他們又缺少自覺性,再加上他們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不預習,不復習,這些都成為他們學習的障礙,造成他們消極地學習英語,對學好英語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他們往往對不理解的內容提不出任何問題。由於很少上自習學英語,常常學了後面的,忘了前面的,慢慢地便開始厭惡學英語,越厭惡,越不記,落下的知識就越多,越彌補不上。因此,他們的英語水平遠遠達不到大學英語學習階段的要求。

3、教師隊伍不穩定,整體教學水平不高。

近年來很多高校雖迫於學校發展的壓力紛紛開設了藝術類專業,但學校教學更多的精力還是放在非藝術類大學英語的教學上,因為從現實的角度來講,大學英語四級通過率很大程度上影響到學生的就業和今後的發展,而藝術類學生則不要求通過四級。這樣,學校首先要考慮到建立起一支良好的非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隊伍以保證教學質量,而藝術類英語教學教師隊伍則常根據需要進行調整,不是很穩定,而且大多由青年教師擔任,缺乏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來帶領這支隊伍。

二、藝術類英語教學的幾點設想

1、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以適應自己的教學物件。

雖然藝術類院校的英語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但是,事物總是一分為二的,藝術類院校的學生也有其自身的優點,藝術專業的學生活潑好動,表現欲強,聯想豐富,思維活躍,比較感性,善於形象思維,記憶力好,模仿能力強,具有很強的語言可塑性,對文學和藝術有極強的感受力和領悟力。作為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師應該發掘學生的這一優勢,使其達到促進教學的目的。馬丁·威德爾在《外語教學與學習》一書中曾經指出,有些學習者並沒有明確的工具性或結合性動力;對他們來說,鼓勵他們採取積極態度尤其重要,至少保證有一部分語言輸入能滿足學習者的實際興趣。因此,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教師應靈活多變,以適應自己的教學物件。如對於音樂專業的學生,教師可把音樂引入藝術類院校英語教學課堂,不失為投其所好的極佳的教學方法。現在隨著交際法語言教學的普及,我們認識到必須把學習者置於真實的使用目的語交流的語言環境,重複訓練,才可能使其獲得無障礙、無停頓的思維和表達,確保語言的恰當流利和交流的順暢。音樂正是真實語言應用的文化現象,歌曲的特性恰好是重複性、連貫性強。很多英文歌曲旋律優美、朗朗上口。如影片《鐵達尼號》的主題曲《我心永恆》,樂曲起始處很容易吸引學生隨之哼唱。而歌詞本身又相當口語化,遠離了繁瑣的語法及冗長的詞彙,學生很容易接受。

2、採用分流教學,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如果學校條件允許,對藝術類學生的英語進行分流教學不失為一種很好的方法,而且這種方法已在很多高校使用,都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分流教學,就是學校可根據學生入校時的成績,將達到某一成績(如70分)之上的學生放到其他非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班裡學習英語,且要求他們也通過四級;而對低於某一成績(如30分之下)的學生,則單獨開設一個預備級班,可從英語最基礎的內容開始教授,畢業前要求通過一種校內的水平考試;其他學生正常開設藝術類大學英語的課程。分流教學的直接優點是學生的學習目標明確,有足夠的動力,而且學生基礎相當,相互合作學習的可能性更大。當然,這種方法在實際的`操作中,不同學校可能會遇到不同的問題和困難,還有待於進一步的探究。

3、建立一支相對穩定且有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的藝術類英語教學教師隊伍。

任何一位業務出色的教師一定都會有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因為豐富的教學經驗正是在這點點滴滴的實踐中積累起來的,而青年教師則恰恰缺少這種積累。所以穩定的教師隊伍就為青年教師在藝術類英語教學上能夠更好地探索教學方法和手段奠定了基礎。此外,如果有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教師作指導,則更利於藝術類英語教學。但在這一方面,很多教師也許會不願進入這支隊伍,究其原因,是因為傳統的觀點都認為藝術類英語教材簡單,備課量小,而且又沒有四級壓力,所以課程係數也會定得較低。但卻沒有考慮到教師所教授的物件是很複雜的,有的幾乎是英語初學者,有的相當於中學水平,也有的已達到大學水平。此外,相對於非藝術類大學英語而言,藝術類英語教學疏於管理,教學要求不是很明確。所以學校應切實地重視藝術類的英語教學,穩定教師隊伍,制定並完善藝術類英語教學的規範和要求,保證藝術類大學英語的教學質量。

藝術類大學英語教學雖然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但作為教師應當瞭解藝術類專業大學生的獨特之處,觀察和掌握他們在英語學習上的心理表現,以此為基礎開動腦筋,不斷探索英語教學規律,設計出更多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熱情和自信,教學效果較好的課堂教學活動。而作為學校管理部門,也應重視藝術類大學英語的教學,建立良好的教師隊伍,制定合理的教學要求,為其提供更好的外部條件,保證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王德傑。對藝術類學生英語教學與教材的探索[J]。社科縱橫,20xx。6,VOL20,(3)。

[2]商學君,許林林。藝術類專業大學英語教學模式探究[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xx,(4)。

[3]王振平,陳建生。藝術類學生大學英語教學的現狀和對策[J]。中國輕工教育——調研報告,20xx。3。

教育教學思考9

眾所周知,生物學上DNAD結構的發現是人們根據客觀事物必須是對稱和諧及匹配的規律大膽提出的假設後經過科學實驗證實的。在教學中,教師自覺地鼓勵學生應用直覺思維來解決所遇到的問題,會增強學生的勇氣,獲得自信,為將來從事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思路和方法,可以拓廣到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學科教育教學中應用。在文科教學中,通過這種方法除了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外,還會使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形成正確方法論,為他學習其他專業課產生深遠的影響。勇於實踐探索,親自實踐是有效舉措。充分利用教師的教學資源優勢開發、啟迪學生的智慧,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來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在介紹了《氨基酸、蛋白質的性質》後,根據文山地區牛羊養殖規模較大、廢棄的動物皮毛實在可惜,如何開發利用。傳統的方法是通過酸、鹼水解後,再分離提純。生化系教師在開發新材料方面就另劈蹊徑利用廢棄的毛皮等,在對蛋白質進行酸鹼水解時,通過控制水解過程,考慮在特定的時間加入金屬氧化物實現金屬氨基酸“一步合成金屬氨基酸螯合物”,避免了先水解、分離後才進行配合的問題,對學生影響巨大[2]。

1強化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直覺思維能力

直覺思維就是創新思維。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實驗教學的主渠道途徑來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教師,同時,要充分利用課外活動、學生小科研訓練等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能力來促進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的發展,做到水到自然成。由於直覺思維要受到人的認識能力和水平的影響和時局的限制,難免會有不完善、甚至是錯誤的。所以,在應用直覺思維處理問題時,要自覺地接受實踐的檢驗,並及時修正。教師在教學時,要積極鼓勵學生不要怕犯錯誤,要有堅定的自信心和敢於克服困難的勇氣以及敢於突破和創新的精神。

學生犯了錯誤,要給予適當的評價和鼓勵,並指出如何在今後的學習中做到正確思維,否則學生的思維會受到抑制,當然直覺思維也就會受到抑制。通過精心組織實驗教學來培養學生能力,為開展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必須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分析器”,要求學生在進行每一步操作時,要認真思考它的要領、目的以及可能發生的現象等,並認真仔細地觀察、記錄,認真分析、比較,理論聯絡實際,不能“照方抓藥”。教師指導實驗要“勤”,通過及時發現問題,才能培養好血色很難過的實驗動手能力。能力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師必須堅持不懈。

觀察使人們認識客觀世界本質的橋樑,是發現真理的途徑。教師在實驗教學中認真引導,學生必須認真操作,仔細觀察翔實地記錄相關現象;遇到“反常現象”或疑難問題時,必須認真思考,分析,在教師的'幫助下自己解決問題。有時,教師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故意設計一定的條件,是學生實驗出現“反常現象”,讓學生去觀察、分析。如,苯比較穩定,不與強酸、強鹼、強氧化劑發生反應?但在試驗中,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中加入笨,水浴加熱,紫紅色會退去。為什麼?(安排空白實驗,讓學生思考,最後得出結論)(高錳酸鉀受熱不穩定)注意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的能力。教師必須嚴格遵守實驗教學大綱的基礎上,認真組織教學。在此基礎上,要做好知識遷移轉化工作,培養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有機化學實驗中,設計了“野生八角中蒙草酸的提取”等。

通過實驗設計,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拓寬學生視野,也可以為教師申報科研課題做前期的準備工作。充分調動各種積極因素培養學生能力。每位實驗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教學科研設計一定的小課題讓學生利用課餘時間完成。這可以彌補沒有開放實驗室的不足,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改革傳統的實驗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教師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他們控制一定的實驗條件或採取不同的方法完成同一個實驗。學生思路打開了,交流產生了智慧。如,有機合成,天然產物的提取等,教師可以根據正交試驗的要求來設計實驗,探索實驗條件和最佳工藝等。強化素質教育。

如,要求教師力所能及地修理使用準備報廢的儀器,從而灌輸節約的思想。通過採用本地獲得的實驗材料來代替昂高貴的實驗試劑,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通過教書育人,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書是手段,育人是根本。實驗課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同時還必須對學生進行思想作風、思想品德、紀律、合作、安全等教育,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一絲不苟的治學方略,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化學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重視實驗,就是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具備的較強的學習能力,直覺思維能力的培養才能較好地落實。

2通過精心設計學生課外作業,培養學生直覺思維能力

佈置作業,打破常規,精心設計系列專題,起到培養學生直覺思維能力的目的。有機化合物開發應用系列、物質的性質系列、化學反應機理系列、有機化合物合成系列等等。如,在完成烴類化合物的教學內容時,要補充日常燃料的內容,滲透低碳、環保的生化理念與實踐。完成相關教學內容後,設計小論文“我國新能源開發應用”,“農村秸稈綜合利用”等讓學生完成,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可以得到進一步培養。講授類脂類化合物性質時,應該補充講解中國人食用油脂、營養均衡的問題,補充講解如何通過食物來補充各種維生素的問題、激素與人類健康。

補充講解通過高階烷烴氧化值得相應的高階脂肪酸來製備肥皂,解決與生活爭油脂的問題。調整生物鹼的結構育性質,補充生物鹼的存在植物、動物、微生物以及來源等。教學完成後,設計“地溝油的綜合開發利用”、“文山地區各種食用油料作物的綜合開發”、“生物鹼的開發利用現狀及對策”等專題,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培養可以得到延伸。講授糖類、蛋白質、核酸等時,應該補充糖尿病的發病的原因、治療的原則等,補充基因法治療疾病,如何食補各種營養物質等,還原化學的本源,課後設計“糖尿病治療的現狀調查”、“基因疾病治療法”、“人口素質與健康”、“民族民間治療方子研究”[3]等專題讓學生思考。

直覺思維能力一定會得到進一步提升。講授天然產物開發利用知識時,教師必須補充當地動物、植物、微生物性天然產物開發研究的內容,佈置作業時設計“文山地區傳統風味食品的綜合開發研究”、“食品開發與安全”、“文山地區天然食用色素的開發利用”、“文山地區傳統中草藥的保護開發”等專題讓學生實踐,效果斐然。

3讓學生直接參與教師科研活動,培養學生直覺思維能力

為了更好地在學科建設中培養教師,提升其業務水平和科研能力,除鼓勵教師積極報考博士研究生、積極鼓勵教師向高階職稱努力外,要求教師結合自己教學、科研特長,積極創造條件申請能為當地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培養和智力支援的專案。

優先支援鼓勵帶有學生參與的專案。有了專案,教師的鍛鍊、培養、提升,學生的能力培養才有可能。課題的前期調研,課題的申報,方案的設計,科研工作的開展,教師都有意識地設計,讓學生能較好地參與,並有意識地放手讓學生大膽去嘗試、去實踐,教師在其中提供思路、ideal,從而鍛鍊的能力素質,直覺思維能力也就會相應地提高。如,三七是文山州道地的名貴中藥材,三七產業是文山州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三七的深加工、三七產品的綜合應用開發不僅可更好地解決人們的就業和七農的經濟收入問題,還可以提升文山州的經濟綜合實力。人蔘和三七同屬於五加科人蔘屬。

研究人蔘的辦法能否應用於三七?有機化學教研組的老師帶著學生進行三七產品的綜合開發利用。老師提供一定的思路、有時只有一定的想法,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勇於實踐,交流、創新,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發表了“三七保健功能飲料的研製”、“三七蜜餞含片的研究”、“低溫冷凍乾燥法應用於三七產品開發研究”等論文。精品課程建設中,學生參與,教師把設計理念、思路、ideal與學生分享,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充分調動,能力培養成為可能。通過訓練,學生的能力素質得到了提高。追蹤調查表明,這些學生就業後,很快適應了他們的工作,獲得了相關用人單位的好評。

4人文精神的體現

當今下,人們很浮躁,吃苦耐勞精神差,靜不下心學習、探究,加之有機化學實驗時間長,易燃易爆物、毒物多,要求有很複雜。必須要有人文關懷,讓學生靜下心來學習才行。教育教學的研究,是學校永恆的探究課題,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的,教師、學生必須不斷努力,持之以恆才能達到目的。

註釋:①文山學院生化系,有機化學教學大綱、有機化學實驗教學大綱,教學計劃,20xx版,20xx年4月,20xx年7月修訂。

教育教學思考10

專案教學法是引導學生主動接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以自主探索為主,將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獨立完成從資訊收集、方案設計與實施,到專案評價的全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到諮詢、指導與解答疑難的作用。

目前,專案教學法在本科教育的應用研究中尚不多見,本文基於專案教學法的基本內涵,指出專案教學法在本科教育應用中的基本準則,探討專案教學法在本科教育中分階段的具體應用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並針對現有問題展開思考。

一、引言

近年來,我國高校都把教學方式的轉變視為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積極探索有利於“激發主動探究精神”、“培養獨立思考與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的教學方式方法,專案教學法作為一種很好體現和實現這一教育目標的有效方法而被廣泛運用。專案教學法通過構建開放的學習環節,為學生提供獲取知識的多種渠道以及將所學知識加以綜合應用的機會,改變了學生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學習方式,對於傳統教學模式無疑是革命性挑戰。

專案教學法作為一種不同於傳統教學的新型教學方式,已在我國高等職業教育中得到廣泛探索與嘗試,但在本科教育中應用專案教學法的相關研究仍不多見,現有為數不多的文獻也主要侷限在單門課程的嘗試中。[1-3]為此,本文基於專案教學法的基本內涵,指出專案教學法在本科教育應用中的基本原則,探討專案教學法在本科教育中分階段的具體應用及存在的主要問題,並針對現有問題展開思考

二、專案教學法的基本內涵以及基本準則

專案教學改變了以往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而是以“專案為主線、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教師將書本上的知識內容轉化成多個“教學專案”,圍繞這些專案組織和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單位,在教師的指導下全程參與、體驗、感悟、探究、論證專案的全過程。[4]作為一種開放式的教學形式,專案教學法強調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發掘學生的創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能力。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自主地進行知識的建構,從資訊收集、計劃制定、方案選擇、專案實施到成果評價經歷整個過程的每個環節。專案教學的本質特徵是通過設計具有綜合性、真實性和挑戰性的`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過程的實踐性、探究性和開放性,體現學習評價的過程性和多維性,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學生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而成為知識的主動建構者。

[5]可見,專案教學法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思維創新能力的培養,是一種以專案實施為載體的教與學互動的教學方法。專案教學法在本科課程教學中的應用需參考以下五個準則:第一,自主性準則。本科層次的專案教學不是對已有知識和技能的簡單應用,而是讓學生通過參與整個過程的每個環節,做活動的主人,使專案實施成為創造性實踐活動,並由此推動知識的轉變、構建或者新的理解。第二,真實性準則。本科層次的專案教學要與日後從事的工作密切相關,內容應來自於真實工作情境中的典型職業工作任務,而不是在學科知識的邏輯中建構課程內容,通過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或經營活動建立直接關係,可以使學生有獨立進行計劃工作的機會,在一定時間範圍內可以自行組織、安排自己的學習行為,有利於培養創造能力。

第三,綜合性準則。本科層次的專案教學要以專業核心能力為導向,統籌考慮課內、課外、企業多個平臺,對教學內容重新加以整合,圍繞專案或單元教學任務,設計出具體專案、技術及其方法,體現出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相結合的綜合性。第四,可評價性準則。專案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專案評價,教師在學生自我評價的基礎上,通過評價學生在專案教學中的獨立探究能力及其與小組合作的精神,以幫助學生對專案教學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反思,達到專案教學目標的更好地實現。第五,系列化性準則。本科層次的專案教學應依據從業能力要求,構建專案實施與能力培養的密切關係,分析專案作用和評估方法,形成目標明確、環環相扣、能力提升的專案系列,通過成體系的專案教學內容使學生受到豐富並且專業的訓練。

三、專案教學法在本科教育中的應用

專案教學法在本科教育的具體應用中,應根據學生所處的不同階段,有針對性地進行專案設計和操作。具體來講,專案教學法在本科教育中的應用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大一期間;在本科學習的第一年就參與完整的專案實踐不太現實,可通過學習簡單的方法或技術,參與案例討論、參加專業講座、現場觀摩等活動,對專案實踐先建立起直觀的感受和初步的瞭解。

第二階段——大二期間,可結合課程內容參與一些較為簡單的專案,邊學習邊練習,學與習相互促進。在具備一定基礎之後,可以嘗試構建學習型創新團隊,著手開展更為複雜的綜合性專案的前期準備,這類綜合性專案可以持續整個本科階段,成為大學階段學習的重要學習成果之一。由於大二學生的專業學習仍處於初始階段,思維還沒有受到現有規則的限制和干擾,容易產生一些富有創意的構想,因此,大二階段參與專案的主要環節包括專案選題的構思、專案的初步設計等。另外,由於個人的智慧、能力和精力都是有限的,僅靠一己之力在當今社會中已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奮鬥目標,因此,學習型創新團隊的構建也是促進高效率地掌握知識的重要保障,在這一階段應為學生構建創新型學習團隊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第三階段——大三、大四期間;在本科學習最後兩年中,可以選擇一些針對性較強、專案週期適度的“小專案”進行練習和積累,同時開始進入更專業的科研專案研發中,將“小專案”中積累的知識和經驗融合到綜合性的專案之中,通過更具挑戰性的複雜專案的實踐檢驗,找出知識上欠缺的部分和能力不足之處,為綜合性專案的最終完成奠定基礎,並通過藉助團隊分工合作的力量,最終達成貫穿整個大學階段學習週期最長、複雜程度最高的專案目標的實現。

四、專案教學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對任課教師的要求更高。在傳統教學中,任課教師都有自己的專業,基本上可以不和其他學科的教師有業務上的交往,但是專案教學涉及多學科教學內容,這就要求任課教師具有跨學科的能力,不僅要做到本學科的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嫻熟掌握,還要了解相鄰學科、相關學科及跨學科的知識與技能。同時,專案教學法的實施還要求任課教師具有專案規劃、管理以及評價等方面的能力,為學生營造學習氛圍、創設學習情境,當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碰到困難時,能給予具體的幫助,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與引導者。

2.課時數較少難以廣泛鋪開。專案教學因其豐富的實踐內容和相當的操作難度,使得教學過程需要有充足的時間保證,這樣勢必會造成教學進度的放緩。另外,每個專案多少會涉及多門課程的知識點,相關知識的補充和擴充套件也需要耗費不少的課時,學生在實踐過程中還會遇到不同問題也需要任課教師花時間解答與指導,可見專案教學法的應用所需要的課時更多,原有的課時量不足於支撐這一新的教學方式。

3.學生存在較多的不適應。此前,學生主要接受的是“填鴨式”知識灌輸的傳統教學方式,在這種固定的學習思維和學習習慣的影響下,學生在專案教學法實施的初期,往往感到不太適應,不少學生在短期內很難調整到新的學習方法上來,導致學習效果不明顯甚至出現倒退的現象。

4.少數學生選擇“搭便車”。在專案教學實施的整個過程中,學生主要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各個環節的任務,強調學習小組成員之間的合作、知識的分享、相互之間的溝通和共同的決策等。然而,專案教學實踐仍處於探索階段,評價體系也不夠完善,當個體對團隊的學習貢獻難以衡量時,成員之間可能就會產生相互依賴的惰性,部分學生甚至產生“搭便車”情況,這一現象會削弱團隊合作的動力,阻礙專案的程序,從而影響教學的實施效果。

五、相關小結和思考

為了確保專案教學的順利實施,使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專案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既要重視具體專案的實施,也不能忽視基礎知識的學習,可以將知識和技能分成若干模組,對每個模組進行重點突破,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既會動腦又會動手的綜合素質;第二,學校應提供相應的教學資源,因為專案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與創新性學習是密不可分的。任課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對教材內容與實踐要求進行整合,幫助和指導學生選好適宜的實施專案;第三,由於專案教學採取團隊協作的方式,專案分組的原則、組員搭配、內容分工等方面就直接影響著專案執行的效果。因此,專案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教師既要當好組織者和引導者,也要當好監督員,對於部分“搭便車”的學生,必須及時幫助糾正,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

教育教學思考11

我國教育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並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然而對比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的教育情況,仍然處在落後地位。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需求不斷增加,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水平難以滿足。因此,如何持續教育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成為重中之重。國小是學習的第一個階段,對教育的全過程而言極為重要。培養全面型人才,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音樂教育不可缺少,如何在音樂教育中開展創新教育,成為了教育界一個十分有代表性和意義的課題。

一、國小階段開展創新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音樂教師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缺乏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老師為上課的主體,由老師向學生傳達知識。這樣造成老師沒有辦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不能全程參與學習的過程,最終使國小音樂教育成為了音樂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學生慢慢在這種被動式的學習中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開展創新教育,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因為在創新教育中,重新定位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老師需要放棄過去高高在上的形象,與學生更多的交流,並通過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全部參與,改原來的傳達式學習為參與式學習,調動同學的學習興趣,實現教育目標。

二、國小階段開展創新教育要針對國小生特點

創新教育旨在培養創新型人才,以此作為最根本的目標。創新教育是為了培養適應愈來愈多元化的社會需求應運而生的教育模式,也是推進素質教育和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結果。在實施創新教育的過程中,要始終注意以人文字的原則,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國小生由於年齡較小,具有“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活潑”等特點,國小音樂老師在音樂教學時就要注意並利用這些特點,採用創新教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有助於提升國小生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也可以幫助開發智力,促進學習其他課程。

三、國小階段開展創新教育要以良好的課堂氛圍為保障

國小生比較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傳統課堂中,學生被束縛,難以真正的感受學習的'樂趣,更不會展現出創新方面的才華,而在進行創新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構建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將直接提升教學效果。國小音樂教師要誘導學生展現創新思維,教育學生掌握創新思維,教會學生運用創新思維,要對學生的嘗試和創新予以鼓勵和支援,給學生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解放學生的天性,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四、國小階段開展創新教育要運用

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傳統的音樂教育方法不注重學生的自身特點,採用“一刀切”,對所有學生都採用教唱的方法進行教育,效果很不理想。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基礎、水平、理解能力等不盡相同,應因材施教,使所教授的知識能夠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引起他們的興趣,運用靈活多變的方式來教育學生,並且還要注意創新和突破,不能一成不變。讓國小生們產生對學習的好奇心,從而自發的產生學習興趣,這樣才會使國小生真正的提升對音樂的感知,掌握所學習的知識,提升音樂素養。

五、國小階段開展創新教育要保證

創新思維的始終貫穿創新教育中,要鼓勵國小生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他們去發現、去探索,鍛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摒棄傳統教育中禁錮學生思想,不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的做法,要將創新思維貫穿教育的全部過程,培養高素質人才。音樂具有美的特質,對國小生進行音樂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美和魅力,在美的享受中學習音樂知識,提升對音樂的鑑賞能力。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加強國小生對音樂內涵的理解,激發對音樂的興趣,對音樂教育效果有促進作用。在開展音樂創新教育時,對音樂教室進行合理的佈置,可使國小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助於其快速進入音樂角色,理解音樂內容。具體做法包括:按照音樂會方法佈置桌椅,讓國小生更深層次的傾聽音樂;在音樂教室擺放音樂照片或在教室牆壁懸掛音樂圖畫,讓國小生對音樂加深瞭解;合理擺放樂器,吸引國小生注意力等。國小音樂教師是國小音樂教育中的重要一員,想要開展音樂創新教育,教師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必須達到一定水平,並且要不斷提升,總結相關經驗,以達到開展創新教育的要求。

六、結語

國小教育是教育的開端,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國小階段就開展音樂創新教育,能夠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本文通過對創新教育的探討為開展國小音樂教育提供參考。

教育教學思考12

摘要:實踐教學是相對於理論教學而言的,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專業技能的重要環節,是實現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關鍵。本文從六個方面淺述瞭如何提高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效益。

關鍵詞:實踐教學 教學效益

實踐教學是職業技術類院校培養“技能型”、“應用型”人才的必要手段。它的形式主要包括實驗操作、技能訓練、參觀見學、社會調查、實習鍛鍊等。開展實踐教學活動,能彌補理論教學的不足,有利於開闊學生視野、激發創新熱情、培育團隊精神、提高崗位任職能力。

一、明確實踐教學目標

實踐教學目標是組織實踐教學的重要依據。它分為分目標和總目標,分目標依據單個具體的實踐科目、實踐教學環節制定;總目標是指通過對各個實踐教學環節、教學內容、實施方式及其相互關係進行整合,建立符合職業技術教育“特色+精品”理念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分目標的集合體。制定職業技術教育實踐教學目標時,應以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基本職業素質、崗位就業能力和職業發展能力培養為模組,突出學生的主體性、新理論的應用性及崗位任職的針對性,考慮實施的科學性和可行性,能在實踐教學活動中發揮導向作用。

二、優化實踐教學內容

實踐教學內容是實踐教學目標任務的具體化。一是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隨著職業技術類院校培訓規模的擴大、培訓類別的增多,構建不同專業、班次的實踐課程體系十分重要。在著眼急需、突出重點、消枝強幹的思想指導下,按實踐教學規律,優化實踐科目,調整學時分配,合理配置實踐教學環節,循序漸進地安排實踐教學內容,實現課程設定與人才培養目標的全面銜接。二是編制規範的實驗(訓)指導書。實驗(訓)指導書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指南,一份規範實用的實驗(訓)指導書對教師和學生都具有重要意義。實驗(訓)指導書應明確規定實踐教學的專案、目標、要求、內容、操作步驟、注意事項及考核標準等各項內容。同時,要強調實踐教學的過程管理和效果評估,建立技能測試題庫。

三、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科學的實踐教學模式是提升實踐教學效益的重要途徑。隨著教學改革的逐步深入,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已不能完全適應新時期“技能型”人才培訓的需要,需要廣泛開展教學、學法創新活動,建立靈活多樣、富有實踐教學特色的方法手段。如:開放式實踐教學、模組式實踐教學等。開放式實踐教學是指管理開放、時間開放、裝置開放、實驗內容開放等等,目的是為學生提供一個“想練就練”的實踐教學環境,不受時間、空間限制,激發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模組式實踐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以能力為本位,在深入分析每個工種和技能的基礎上,按照工作標準(崗位規範),將實踐教學專案開發成不同的`培訓模組,形成類似積木組合式的教學方式。每個模組的課程設定和實踐內容,以掌握必要的技能為目的,以勝任本職業的能力要求為目標,按需施教,學以致用,幹什麼實踐什麼,儘量精簡不必要的知識。

四、完善實踐教學條件

實踐教學條件是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物質基礎,主要是指各實驗(習)場所及其實驗裝置(器材)建設。一是加強實驗室建設。實驗室是從事實踐性教學和科研的實體,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科研創新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實驗室建設應突出針對性,根據實踐教學需要,為學員提供一個逼真的教學場境,增強教學時效性,實現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變“會操作”為“精操作”。二是加強校內實習場所建設。職業技術教育的特色之一就是體現在動手能力上,教學基礎設施較好的院校,應根據崗位的需要建設配套的專業實習場所,滿足校內實習的需要。建設時應突出“實用性、針對性、規範性”特點,與實踐教學大綱、課程標準及專業特色相適應,發揮教學、示範、科研等功能。三是加強校外實踐基地建設。利用駐地企業與教學相關的設施資源,建立相對固定的社會實踐基地,拓寬實踐教學渠道。同時,還應建立校際間聯絡,實現資源共享。

五、培養“雙師型”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是實踐教學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是實施實踐教學的基本保證。一是加強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培訓。承擔實踐教學任務的教師,不僅應具備“講師”的教學素養,即良好的儀態,豐富的理論知識,較強的板書、口語表達、多媒體運用和教學管理能力;還應具備“技師”的專業技能,即會操作維修實驗裝置、會講解示範、會指導學生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因此,要制定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培養計劃,採取短期培訓、崗位練兵、送學進修、攻讀學位等多種途經和措施,提高其綜合素質。二是加大專業人才引進力度。充分考慮高學歷、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引進,給予優惠條件,注重從源頭上改善隊伍結構。三是制定有效的崗位考評制度和激勵制度。加強對實踐教學師資隊伍的督查、考核,鼓勵和引導他們積極開展研究,不斷提高其綜合能力。在職稱評定時應給予一定的政策傾斜,單獨評審。

六、規範實踐教學管理

規範管理是提高實踐教學效益的有效手段,是開展實踐性教學活動的行為準繩。一是完善規章制度。實踐教學工作涉及面寬,要保證組織管理工作到位、教學環節合理銜接,必須建立與之配套的規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如建立健全實驗裝置(器材)、資訊、環境、安全、人員管理及實踐教學評估、獎懲等制度。二是加強實踐教學過程管理。教學過程是實現專業培養目標的主要途徑,而科學的管理是實踐教學成功的保障。院校應成立實踐教學管理機構,負責全校實踐教學的計劃組織、管理協調、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質量監控與考評等工作,並定期對各項制度執行情況進行檢查,實現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提升實踐教學管理水平和投資效益。

參考文獻:

[1]劉豔平,模組式教學在高職教育中應用的思考和探討[J],衡陽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20xx年高職教育優秀論文集,20xx.6

[2]顧衛平,高職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高教研究,20xx.11

教育教學思考13

當前我國對學前教育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國家和各地都相繼出臺了相關政策。因此,電大教師應搶抓先機,發揮自身辦學優勢,對學前教育專業教學進行認真的思考,並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一、對於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思考

學前教育專業目前要達到畢業學分至少完成21-22門課程,其中13門中央統設課,至少選8-9門非統設課程,而專業中的非統設選修課程,根據新規則我統計了一下保守數字有16門(通識課只按選l門課程計算),要想在短時間內將這些非統設選修課程的資源建設好是非常困難的。而從節約辦學角度講,在生源未達到一定程度時,為每門課程都設定專職的課程責任教師是不現實的,所以每個電大可能會面臨小專業建設資源師資緊張的現實情況,那麼如何在師資較少的情況下建好專業中的各門非統設課程的資源,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難題和考驗。

對於非統設課程,就要區分情況對待。能依靠相近專業共享的課程資源就爭取共享,並取得相應課程責任教師的支援。比如說教育學和現代教育技術兩門課程與教育管理專業的課程可共享資源,而教育管理專業這兩門課程的資源相應豐富,責任教師是非常有經驗的兩位老師在擔任,而且教材的使用情況也是一致的,這就可以將原課程的資源從學前教育專業要求出發,幫助進行整合或補充一些考核說明等資源上去,很快將這兩門課程的資源整理到位,並上傳到學前教育專業的相應課程平臺上,發揮了電大系統是一家的優勢,並請教師直接對分校教師在資源應用上進行指導,這使課程達到了資源共享。

二、對於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思考

1. 組建區域學習共同體。

我們調查發現,學員最困惑的是如何將學前教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因此決定給學員設計安排職業成長指導教師和學業指導教師,組建學員學習共同體。可將全市分為幾個區域,按照區域建立學習共同體,要求學員的職業成長指導教師和學業指導教師,必須加入學習共同體QQ群。每個學習共同體挑選若干名骨幹教師,作為職業成長指導教師,每位骨幹教師輪流做一學年的學習共同體組長,負責本區域的教育、學習、教研工作。要求學員在骨幹教師的引領下,積極參加區域教學教研活動,每次活動均為參與學員記繼續教育學分。每個區域每期至少要組織一次全區域參與的優質課,必須邀請主持繼續教育培訓的教研員與電大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參加,並將此次活動計入學員的繼續教育學分檔案和電大相關專業課程的形考成績記錄。鼓勵學員們積極參與區域優質課比賽,從區域選取優秀代表參加每學年縣教師進修校舉辦的優質課比賽,以賽促學。

2. 開展主題教學活動。

專業教師根據幼兒教育五大領域教學,設計幾個主題教學活動。學前專業教師和繼續教育教研員,安排每個區域學習共同體參與主題教學活動。要求每個區域學習共同體,派一名教師準備一節有關主題教學活動的公開課,學前專業教師和繼續教育教研員負責指導上課教師。屆時我們的專業教師和繼續教育教研員必須參加公開課,也邀請能夠參加的學員尤其是本區域的學員去觀摩、研討學習。充分發揮縣骨幹教師培訓班的力量,請相關骨幹教師準備一節主題教學活動,分割槽域送教下鄉,保證每個區域一學年至少有一個主題教學活動。還要求我們的區域縣骨幹教師呈現優質的示範課,為學員的教學起到切實的促進作用。課後將骨幹教師 PPT、教學設計、專業教師和教研人員點評、學員發言談論等形成文字均掛各個區域學習QQ群,使學員們充分的分享、交流、學習。

3. 提升教學專題講座水準。

一線的幼兒教師,喜歡觀摩教學、研討和得到骨幹名師具體指導,非常希望有高質量的專題講座。應收集學員反饋意見、不斷總結以前專題講座的經驗,注重提升專題講座的.質量。例如筆者參加了“學前教育專業骨幹教師培訓班”。培訓歸來,就幼兒教育前沿理論、教學改革、培訓感受和體悟,給學員做了比較全面、專業、有質量的主題講座。並將學前專家的講座筆記加以整理,結合自己的反思結集,形成學前專業培訓學習資源,以饗各位好學學員。此外,每學期應利用面授輔導課的時間,開展幾次高質量、高水平的專業講座,邀請經驗豐富的全國優秀園長和優秀幼兒教師擔任講座嘉賓,給學員講如何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專業實踐教學能力等。

4. 注重教學拓展延伸。

應強化專業教師教學管理責任和教學實踐反思,督促教師對教學拓展、延伸過程的監控和激勵。教師要關注教學的拓展延伸,通過電話、QQ、網路、作業輔導等,關注學生在自主學習基礎上強化專業學習。學員將問題傳到共享裡,授課教師必須在相關的時間段內加以處理,並將答疑內容上傳至共享,以便更多的學員受益。真正實現“一人提一問,多人受益”的設想。專業授課之後,教師給定閱讀材料或相關的網站,教師主持班級網上研討會,學員進行網上學習彙報,以促進教學的拓展與延生。鼓勵教師就本學科收集最新的改革或研究成果資訊,建立最新資源庫,使教學、學習資源更加豐富和實用。

電視大學開展學前教育需要進一步深化自身改革,發揮系統和資源優勢,迅速提高辦學能力,以儘量滿足目前學前教育的發展需求。同時為了提升學前教育專業教學的品位,還應當在教學方法上下功夫,採取各種不同的策略,把學前教育教學研究與實踐有機結合。

教育教學思考14

隨著學校教學條件的極大改善,我們終於可以將多姿多彩的多媒體教學納入到我們的日常教學過程中來。這著實讓我們的老師欣喜了一番。尤其是我所在的語文學科,更是覺得應用起來會極大地豐富語文的課堂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於是,我們不斷地搜尋,製作,不辭辛苦地研製出一張張製作精美,內容豐富,動感十足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可當我們真正摩拳擦掌,滿懷信心,躍躍欲試的時候,實踐中的效果卻讓我們充滿了困惑與無奈。

這些花費大量時間和經歷製作出的精美課件在實用性上卻遭到了極大的挑戰。學生越來越止於看熱鬧的程度,容量是大了,但在學生的腦海裡停留的時間也更加短暫了。似乎都沒有看一部情節吸引人的電視劇來得印象深刻。有的學生在老師播放一張幻燈片的時候,就想趕快把上面的內容抄下來,然後再聽課,其實這樣耽誤了很多內容。據調查近45%的同學認為思維跟不上幻燈片的速度,就是因為抄寫幻燈片內容時耽誤聽老師的分析。再加上老師講課時不用板書,點選滑鼠的速度又快,導致同學們忽略聽講忙於記筆記,最終既沒有聽全老師講的內容,也沒有記全幻燈片上的內容。什麼東西都是殘缺不全,囫圇吞棗。一些學生甚至因為不會而想記下來的知識老是沒時間記而乾脆放棄,索性不學了。這讓教學的付出與收效之間出現了極大的反差。

面對這種情況,一些老師在感到灰心失望的同時乾脆放棄多媒體的使用。我想這種做法是不是從一種極端走向了另一種極端。我們是不是應該進行一個深刻的反思。是多媒體用不得,還是我們沒有用合適。作為一名執教多年的一線教師,我認為幻燈片可用,但必須學會辯證地用,注意解決好以下問題。

首先,運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師生交流性互動性被淡化,演化成單方面的被動接受。

其實在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是以課堂為紐帶聯絡起來的,由於師生不能彼此理解,缺乏互動,會很容易產生師生情緒低落,課堂氣氛沉悶,資訊傳遞速度減慢等不良情形,從而導致師生走入教學誤區,沒有了互動,就是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學生沒有經過思考,就不會融會貫通,反而形成思維惰性。那些只有教學的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往發生的“教學”是假教學。就像一味的演示課件內容,而學生茫然接受,無所適從的情況一樣。知識並沒有進入他們的腦海。時間一長危害是極大的。如學生習慣於對資訊表示緘默,資訊只是被悄悄地傳遞或對資訊置之不理,表示出拒絕的態度,變課堂學習為自習。而且教師的心理情感也會發生變化,有些老師會放棄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念頭而對學生消極情緒聽之任之。如此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這就要求我們必須改變這種格局,運用多媒體的同時給學生留出更多的思考空間,老師也改變點滑鼠的被動形式,有些問題教師親自提問而不是展示在課件上。該激發學生興趣時就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師生的互動性還要有意識的體現出來。另外,該板書的地方最好還是板書下來,如一些知識系統方面的板書,要是把知識系統板書在黑板上,讓它貫穿著整節課堂的內容。學生就會既清楚又明白。而板書沒有顯現的,就需要同學與老師共同推出來,同學會跟著老師的引導,不會離開老師的思路。如果僅僅看老師的課件的話,就少了一次知識積累的過程。所以恰切的.運用課件,讓課件的內容為自己教學過程服務。比一味地依賴課件的展示效果好得多。

其次,容量和限量的關係要擺正,最終使之達到適量的良好效果。這就需要我們尊重學生的實際認知規律,根據實際需要把握好課堂容量,展示最精華的部分,堅決捨去華而不實的部分,時刻有限制意識。比如在教學文言文課文時,我們可以下載到的內容可謂豐富多彩,但我們必須根據實際需要有側重的選擇製作。這堂課重點是文言文翻譯,那就展示相關的文言知識而不是面面俱到,涉及其他。就是單純的知識也應提煉最需要補充的為宜。所以我們應該抓好重點,難點的突破。一張幻燈片可以根據需要反覆使用,不要貪多求全,反而成了過猶不及。講課時要把握好課堂的進度。重點難點的地方,要多引用相應的材料,做到講練結合,多講慢講;非重點或易懂的知識,則可以少講快講。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控制好課堂進度,落實重難點的解決問題。完成課堂教學的最終目標。如教授戲劇單元時,確定重點是劇本中的人物形象分析,那就把能體現人物性格特徵的語言,動作等語句多展現一些,並且讓學生有時間從課本中找出,反覆朗誦揣摩,教師引導分析後再展出分析結果。都理解後再做一個相關的小練習,加以鞏固。從面到點,以點帶面,完成所學。

總之,能否正確處理好多媒體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是教學實效能否真正得以體現的關鍵。應引起所有教者的高度重視。正所謂“用而不思則惘,思而不用則殆”我們應該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和總結經驗。別忘了,藝術地應用好一切輔助手段打造高效課堂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教育教學思考15

【摘要】學前教育專業在我國受到了較大的關注,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聲樂教學,對學生的大腦開發和潛能激發有著重要的意義。所以,在學前教育中強調聲樂教學,在近幾年得到了較大範圍的應用。本文簡要闡述了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現狀,以及強調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的意義,並在此基礎上,詳細分析了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措施。

【關鍵詞】學前教育 聲樂教學 創新模式 措施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髮展,以及國家經濟實力的提高,社會大眾對學前教育越來越關注和重視。與此同時,學前教育的理念和方法等也在不斷改進和完善,為我國學前教育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推動力量。聲樂教學模式的運用,更是促進了學前教育水平的質的提升。但在實際的學前聲樂教學中,仍舊存在很多問題,阻礙著教育質量的提高。因此,有必要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和改進進行探討。

一、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現狀

(一)教材方面存在的問題

從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來看,學前教育中聲樂教學的教材難以完全滿足教育目標。即許多聲樂教材並不能達到既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所以無法滿足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在日後工作的需要。一方面,許多學校為了實現針對性教學,根據本校學生的特徵,由本校教師主編了相關的聲樂教學教材。這種教材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針對性的高效教學,但也導致學生的知識面有限,難以保證全面教學的實現;另一方面,學前教育在近幾年得到了許多關注,教育的相關理念和思想也有所改變,但教材涉及到的內容較多,還需要保證一定的教學邏輯等,所以教材的更新速度較慢,難以保證充分適應當前的教學要求。

(二)教學方法有待改進

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條件,對學生日後的工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影響。教學方法有待改進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學方法難以適應社會實際的需要,為了適應經濟全球化的需要,我國的許多行業都在積極進行改進和調整。但相對來說,教育行業的改進速度較慢。教學方法沒有及時進行改進,關鍵的教學點也沒有適應社會實際的`需要。所以,難以滿足實際要去的聲樂教學,是難以保證教學效率的。二是教學方法的傳統,傳統的教學方法更加註重理論體系的培養,忽視了對學生運用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養,導致許多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不強,為社會提供的綜合型專業人才有限,導致我國的學前教育難以實現質的提升。

(三)學生聲樂演唱基礎較差

學前教育中的聲樂教學,不同於其他的專業聲樂教學。在學前教育專業中,教師更加強調學生的運用能力以及將其充分於工作中的能力。所以,這就對學生的聲樂演唱基礎有一定的要求。目前,學前教育是比較熱門的專業,報考的學生較多,但學生質量卻參差不齊。在接受學前教育的聲樂教學之前,甚至有許多學生沒有接受過專業的聲樂教學,這為後續的深入聲樂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阻礙,導致教學的進展緩慢。另外,學生的聲樂演唱基礎較差,學習中需要克服的困難較多,也容易使得學生對聲樂教學課程失去學習興趣,導致聲樂學習的效率不高。

二、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創新的重要性

(一)創新是不斷髮展的重要條件

實現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是促進教學理念和方法不斷髮展的重要條件。當前,社會的發展促使人們對學前教育的聲樂教學要求更高,對學前教學的教師的教學能力等要求也發生了變化。所以,實現教學模式的創新,不僅是為了推動教學體系的發展,也是促進其適應市場需要的重要途徑。在傳統的聲樂教學模式中,教師更關注對理論的教學,忽視了對學生運用能力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的職業競爭能力難以提升,對教學體系的進步和完善的益處有限。因此,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是促進其不斷進步和健全的有效方法。

(二)創新是適應社會需要的重要方法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尤其是學前教育的水平有較大幅度的提升。與此同時,社會和家長對學前教育的要求也有所提高。對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有效彌補傳統教學模式中的弊端,才能充分提高聲樂教學的水平和質量。聲樂教學的專業性要求較高,高效的聲樂教學對學前教育的完善有著重要的意義。另外,加強對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能夠更加適應社會大眾對學前教育的要求,促使學生在學前教育階段對聲樂的相關知識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進而為以後的更深層次的音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措施

教學模式不僅是教學思想的具體體現,也是對教學理論進行的一次總結。學前教育專業中的聲樂教學,不僅需要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綜合教學能力,還要求學生有一定的心理學知識。所以,實現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充分配合。

(一)實現整體教學與個體教學的結合

所謂實現整體教學與個體教學的結合,是指將兩種不同教學形式的優勢進行有機的結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目前,我國的學前教育大多采用集體授課的形式。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有效節約和整合教學資源,但也容易導致教師忽視了對個體特徵的重視,以及更高效的針對性教學的實現。在學前教育專業中,聲樂教學的專業性內容更多。所以此時針對性的教育和個體教學的實現也十分重要。例如,可在學習新知識時,將原本30人的班級教學,轉換為10人的小組教學,再借助學生的討論與合作共同攻克聲樂演唱方面的問題。這樣一來,教師不僅能關注到每個學生的不同的想法,還能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這種將集體教學與個體教學相結合的方式,促使學生深入理解並運用聲樂的專業性知識。

(二)確立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日常教學中,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也是為學生以後的工作提供科學的經驗借鑑。學前教育中的聲樂教學,需要學生掌握好聲樂專業知識與專業內容的教學輸出之間的關係。所以,不僅需要學生有充分的自主學習的能動性,還需要為以後的實際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礎。例如,在聲樂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鼓勵學生加強互動,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以及團隊合作,在自我觀點的表達的過程中,不斷激發自己的潛能,並最終成功解決問題。此外,學生還可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這一教學方法的優劣,並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理論教學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只需保證必要的引導和解惑即可。將學生放置於課堂的主體地位,也能夠促進和諧課堂的構建。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學習和思考,能夠促使學習效率的提高。

(三)藉助聲樂特性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從本質上說,聲樂課程屬於美育的範圍。而在學前教育中,通過演唱和表演來促進學生綜合實力的提升。演唱是抒發人類情感比較直接的方法,在演唱過程中還能夠促使學生深入理解歌曲的感情。所以,藉助聲樂本身的特性,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一種極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演唱教學過程中,教師鼓勵學生依據歌曲的背景燈內容,分析歌曲更深層次的含義,進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能力。此外,教師還需培養學生掌握音樂的韻律美和節奏感,並引導學生進行這種能力的輸出和運用。例如,可將音樂演唱教學與音樂審美能力的培養進行結合。在進行歌曲的學習時,教師可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和探索,或通過小組探討對歌曲進行理解。通過表達自己不同的觀點,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的潛能激發提供了條件,對擴充套件學生的審美視野有著重要的作用。

結束語

據上述的分析可知,學前教育中的聲樂教學對學前兒童的大腦開發和音樂潛能的激發有著重要的意義。通過將整體教學與個體教學相結合、採取“聯絡式”的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創新,以及與實踐教學充分結合等方式,從教學思想、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對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進行了探討,從科學教學的層面對學前聲樂教育進行了分析,不僅能夠有效促進聲樂教學水平的提升,還能充分激發學生的音樂潛能,為其全面發展奠定一定的基礎。

【注文獻】

[1]曹紅星.學前教育專業學生聲樂教學新模式構建探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xx,04:131-132.

[2]李夢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再思考[J].中國成人教育,20xx,11:123-125.

[3]楊蕊.對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思考[J].藝術教育,20xx,07:83-84.

[4]袁楠.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模式的創新策略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xx,06:153.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