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思考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2W

教育教學思考1

教育部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指出,要將以往的體育課程主要是學生獲得運動知識和技能以及增強體質,擴充套件到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力的提高上來。筆者在閱讀大量文獻資料的基礎上,結合多年教學體會,對如何在大學生蛙泳初學課中滲透心理教育,使其克服恐懼心理,最終達到完善學生心理品質的目的進行了討論。

教育教學思考

一、調查研宄蛙泳初學學生的心理狀況,明確教育目標

在游泳教學中,有許多學生存在既喜歡又害怕上游泳課這一矛盾心理。因此,學生在學習初期很容易出現膽怯、怕水、焦慮等恐懼心理,從而嚴重影響對游泳技術技能的掌握,大大降低了教學質量,學生出現心理負擔,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發展。此時,教師要抓住學生心理,正確引導他們,鼓勵他們克服困難。經過努力,當學生最終學會這一技術和技能時,他們就能體會到成功的喜悅,這對他們心理健康發展有很大的鍛鍊價值。

二、分析恐懼心理形成的原因

游泳初學者的心理情緒可分為積極型、消極型和恐懼型,恐懼心理的產生主要是以消極型和恐懼型為主,它導致人的機能水平的改變,並伴有生理、心理、行為方面的顯著變化,使人們從事體育運動或參加社會活動時,碰到困難和失敗從而產生精神和身體上的負擔。在游泳過程中,導致恐懼心理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呼吸方法的改變。游泳時的呼吸與在陸地上不同,要求用嘴在水面上吸氣,用鼻子和嘴在水面下呼氣,在吸氣和呼氣之間要有一段憋氣,還要求呼吸必須與手腳動作相協調,而且人在水中受到水的壓力,呼吸較陸地上吃力。學生對呼吸方面改變不適應,就容易出現嗆水及肌肉緊張,運動不協調,因而產生恐懼感(2)動作體位的改變。游泳時要求學生俯臥在水面上,完全改變了平時陸地上那種直立姿勢,由於水的浮力、壓力和波動,使人體的平衡感覺受到較強刺激,初學者又很難控制維持身體的平衡,中樞神經產生防禦性反射,導致心理緊張和恐懼(3)恐被同伴恥笑。由於初學產生的一系列不適反應,人會做出本能防禦反射,出現不協調動作,從而擔心會被同伴恥笑,因而產生恐懼感(4)水溫太低或水質不好。適宜的水溫和清澈的池水會使學生情緒較為愉快和穩定,過低的水溫則會給學生心理帶來不適。特別是初學游泳的學生,如果連續運動時間內水溫較低,則很容易出現肌肉僵硬、發抖、痙攣等現象,從而產生恐懼心理(5)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在游泳教學中,有些教師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過於簡單,教材難度增加過快,忽視了學生水中環境適應的練習。學生由於沒有學會漂浮和站立,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身體,結果在練習過程中想停下來時,腳卻踩不到地,這時很容易喝水和嗆水,因而產生害怕溺水的恐懼心理。(6)學生的意志品質差。在游泳教學中,發現少部分學生心理素質差,意志較薄弱。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較少接觸水,不熟悉水性,在首次接觸游泳運動而碰到困難的時候,不是積極地面對,而是採用消極、逃避的態度,不願去嘗試,不敢去練習(7)存在心理陰影。在教學中發現,少部分學生由於小時候有過嚴重的嗆水、溺水經歷,所以對池水特別害怕,一進行遊泳練習,恐懼的陰影就會產生。

三、恐懼心理的具體表現形式

其一,怕水。有些學生下水練習時,一下水池就緊張地用手抓住同伴或靠在池邊,嚴重時甚至大聲喊叫。其二,不敢把頭浸入水中。由於害怕嗆水或喝水,學生不敢把頭浸入水中,不會屏氣,即使把頭浸入水中馬上又抬起來,始終緊閉嘴巴不敢張嘴吐氣。其三,緊抓輔助物。最初練習時,教師會給學生浮板等輔助物,當教師在適宜的時候要求學生脫開輔助物練習時,心理恐懼的學生往往都放不開輔助物,總是擔心放手後會沉下去。其四,動作僵硬。由於緊張,在動作技術教學中,學生手腳動作僵硬,在練習蛙泳腿部動作時,膝、踝關節特別硬,即使教師幫助也難以完成動作。其五,尋找支撐點。在練習過程中,有些學生身邊一定要有人保護才敢放手練習,或在練習中隨時都想扶池邊、抓水線,一旦沒有支撐點就不敢練習。其六,動作節奏快。由於心裡害怕下沉,以及對水的浮力及身體動作的協調性沒有足夠的配合體驗,學生在練習動作時,動作節奏由於心理恐懼而明顯節奏加快,從而導致無效果用力,反而事倍功半,難於掌握“水感”。其七,立著遊。當教師沒入水中時,學生卻擔心嗆水,還是挺胸抬頭遊,以至於身體下半部分過於下沉,不能很好地漂浮。其八,吐氣不張嘴。學生害怕嗆水或髒水進嘴,在吐氣時不張嘴,造成呼吸不暢。

四、引導調控學生心理,合理安排教學順序和難度

學生的恐懼心理源於他們對游泳沒有正確的認識,沒有對

水的感覺體驗和感官刺激。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初學游泳的恐懼心理特徵及其表現進行分析,區別對待,使他們有初步成功的體驗、快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在教學中應做到以下幾點:

淡化困難,明確動機,加強自信心培養。好的學習動機是克服游泳心理障礙的關鍵,良好的心態有助於學生儘快掌握水性和動作的正確運用。教師在開始教學時,應該讓學生了解游泳的生理、社會價值,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儘量淡化說課作為教學研宄的一種新形式,已越來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關注。目前,在各級學校體育教學研宄中普遍開展了說課活動,一些地區在職稱評定中也增加了說課的內容。說課能夠展現出教師在備課中的思維過程、業務能力和水平,顯示出教師對大綱、教材、學生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以及運用有關教育理論、教學原則組織教學活動的基本功。說課對全面提高教師素質,促進體育教學改革,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具有特殊的功效。

教育教學思考2

摘要: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是一門核心專業課程,該文作者通過思考與分析教學過程,結合兒童繪畫心理指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並試圖從實際教學中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關鍵詞:學前教育;美術教學;兒童繪畫

美術課是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重要的專業課。社會對應用型學前教育工作者的要求越來越高,以往的美術教學已不適應時代的發展,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的美術課教學也存在一些問題。只有立足於符合兒童繪畫心理髮展特徵的美術教學,才能使未來的學前教育者適應崗位的需要。

一、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現狀

1.美術課教學目的不符合兒童繪畫心理特徵。教育的目的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美術教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旨在提高兒童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兒童對美的感受、表達能力,從而促進兒童良好個性的養成和全面發展。現階段高職學前教育專業部分美術教師的教學目的不明確,採取以往的教學模式,即教師示範與學生臨摹,學生的想象空間與自主表現能力被教師的模式化符號取代了。作為未來的學前教育者,學生步入工作崗位後容易模仿他們的老師,不利於培養兒童的創新能力。因此,學前美術教育應該把激發幼兒審美情趣、對事物的求知慾和表現欲作為美術教育的出發點,使美術教育成為塑造完整的人的教育。2.美術課教學主要內容不符合兒童繪畫心理特徵。高職現階段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內容主要是繪畫、手工和美術欣賞等。其中繪畫是基礎,繪畫教學又以簡筆畫作為主要教學內容。簡筆畫是通過目識、心記、手寫等活動,提取客觀形象典型、突出的特點,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簡潔、洗練的筆法,表現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識性和示意性的繪畫,即成人創造的模式化的符號。關於兒童學習簡筆畫利弊問題的討論較多,美術教育界大多數專家、學者已經取得了如下共識:簡筆畫違背了人們認識事物的基本規律;易使兒童形成心理定式,不利於兒童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觀察方法;不利於兒童想象力的提高和個性的培養;容易使兒童走進平面表達的死衚衕。3.美術課教學形式不符合兒童繪畫心理特徵以往的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教學常常採用從示範到臨摹的教學形式,這種方式不僅忽略了兒童感受美與創造美的能力,更給將要走上講臺的幼師留下效仿模式,使其在將來美術教學中也採用教師示範、學生臨摹的模式。兒童美術教育是以美術手段引導兒童去認識世界、感受世界、表現內心的一種素質教育手段,美術教育活動應該圍繞激發兒童學習熱情,教會兒童認識的方法,以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為主。美術教育中的個性和創新是永恆的主題,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未來的學前教育者,教師應該以幼兒的發展為導向,提高幼師生的認知能力、鑑賞能力、表達能力、創造能力,使其瞭解兒童繪畫的心理特徵和發展規律,樹立正確的美術育人目的.觀。

二、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改革建議

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遵從學前教育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教師要從課程設定、教學內容、課堂教學形式等多方面進行嘗試與探索。1.優化課程設定。將三學年段的美術教學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進行美術基礎訓練,主要教學內容為線描、色彩、素描等,教學時間為1學年;第二階段進行各種繪畫材料的掌握訓練,主要教學內容是訓練運用綜合材料進行兒童畫創作,使其掌握國畫、版畫等繪畫形式,教學時間為1學年;第三階段進行兒童美術教學訓練,主要教學內容為各種繪畫方法在兒童美術教學中的應用以及兒童美術的特點、發展規律等相關理論知識,教學時間為1學年。2.調整教學內容。在第一階段突出、加強線描的教學。傳統認為素描是美術學習的基礎,但該階段的學生基礎薄弱,興趣持續時間短,在半年多時間內較難掌握素描技法。線描撇開光影關係,學生只研究線條造型,較容易掌握,並且學好線描對後面簡筆畫的學習是很好的鋪墊。線描學習結束後,教師要進行裝飾畫的教學,將繪畫由立體轉向平面,然後進行色彩教學。由於學生沒有紮實的素描功底,難以開展色彩寫生,可以採用裝飾畫的方式練習色彩的搭配與調合。3.靈活教學形式。第二階段的繪畫材料綜合應用,教師需要結合相關課程進行教學。在幼兒美術教學中,一堂課往往不是單一的繪畫或手工,而是兩者相結合。在高職學前教育專業美術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將色彩、手工等內容結合起來,這樣課堂會更加生動,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繪畫教學中,學生可以畫在不同形狀的紙盤或刮畫紙上,畫好後試著用泥巴捏;畫人物時,教師可以把人物表情和手指畫結合,增強學生作品的生動性。一堂良好的美術課應該是多種材料的巧妙結合,靈活應用,這需要教師熟悉各種材料,具有靈活應用各種材料的能力。4、培養學生創造力。在課堂設計中,教師儘量讓課堂呈開放性。有的課程特別是手工課不需要教師示範。教師應充分準備材料,學生會觀看圖片後會迫不及待地直接創作。有些教學內容必須由教師講解。如,線上描教學中,作品的最終效果由學生自己發揮,教師可以只示範重點,儘量給學生充足的創造空間。教師還可以用開放性的作業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教師佈置作業時僅給主題,不限制材料、製作方式,讓學生在作業中發揮想象力與創造力。大學課堂和幼兒園課堂區別比較大,教師不能用教幼兒的方式教大學生。教師要培養學生的教學能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在美術課堂上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教師需要在課堂上給學生機會練習。如,教師可以在上課前讓學生做一件摺紙作品,課堂上讓學生用編故事的方式介紹做的動物場景,以此鍛鍊學生的表達能力,這也是提高欣賞能力的過程。第二,教師可以在網上找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幼兒園優質課視訊讓學生觀看,體會被教、學、傳教之間的差異。如,在變體美術字教學中,介紹完各種變形方法後,筆者給學生觀看了一段教師指導幼兒將自己的名字變形後印在T恤上的視訊。

學前教育培養的是幼兒園教師,其不僅需要掌握美術教學知識,還需要利用美術為其他課程服務。大學課堂與幼兒園課堂的差別比較大,如何培養出適應幼師崗位需求的人才,如何增強學生的適應力、競爭力,是高職教師應該不斷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樊鈺輝.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美術素養的培養研究.美術教育研究,20xx(9).

[2]趙晶,張雨龍.學前教育專業美術課程體系的構建與研究.大眾文藝,20xx(20).

教育教學思考3

摘要:

就國內的中學而言,由於中學生的學習任務繁重,為了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大多數學校在音樂課、繪畫課等課程上開設的課時少之又少,有些甚至直接不開設音樂課、繪畫課。在音樂課程的教學方面,大部分教學依舊是“一課一教,生搬硬套”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加上中學生對於社會生活的理解並不透徹,學生對於學習音樂課程的興趣越來越低。為了改善這一情況,音樂課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已經成為必然,只有符合學生需求的教學模式才能獲得學生們的認可,而情感教育的出現以及其在其他科目中的應用和所取得的成績使得音樂課教學模式的改革迎來了春天的曙光。

關鍵詞

中學音樂;教學模式;情感教育;模式改革

中學音樂課程的學習目的主要是使學生能夠通過音樂課的學習,對於音樂這一門藝術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夠享受音樂給人們所帶來的樂趣。對於中學生而言,正處於身心趨於成熟的階段,在這一階段,音樂課的開展,能夠使學生容易接受音樂這一門藝術,並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但是,由於教學方式的不當,學生對音樂課的態度往往使由最初的相當感興趣到後來的難以提起興趣[1],因此,將情感教育應用於音樂課程教學之中,通過情感的傳遞來帶動學生們對於音樂作品的理解,促進音樂課“一教一學”的教學模式的轉變。

一、情感教育的含義

以情感作為教育的出發點,通過觀察每一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變化,從而在整體上把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並根據相應的個人情感做出相應的解決措施,這就是情感教育[2]。將情感教育應用於音樂課的教學中,是指在進行音樂課程教學中,通過對學生情感波動的觀察,從而確定學生對於課程的認可程度,並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感波動進行課程教學模式的改變。只有當大多數學生能夠接受並喜歡上音樂課的教學,才表明這一教學模式能夠得到學生的認可,而情感教育則是貫穿於整個教學模式的調整過程中。

二、情感教育應用於音樂教學中的意義

1、有助於學生價值觀的形成

中學時期是一個極為敏感的時期,學生的心智逐漸成熟,對於外界事物的看法也會越來越有所不同,對於生活的變化的情緒波動往往較大。音樂自身就是一門藝術,來源於生活之中,帶有相當濃厚的生活氣息,因此,在音樂課的學習中,學生會不由自主的將對於生活的看法加在對音樂的看法上。在這種情況下,將情感教育應用於音樂教學,可以根據學生的情緒波動,通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分析學生產生情感變化的原因,從而把握學生的學習和身心狀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2、有助於學生性格的形成

音樂教學主要是使學生通過音樂所帶來的樂趣享受生活,而將情感教育應用於音樂教學,就是指將音樂所代表的情感生活傳遞給學生,而這傳遞的結果就是使學生能夠更加熱愛生活。而每個人的性格形成一般都要受到個人的情感變化的影響,因此,通過情感教育將音樂中所代表的情感傳遞到學生身上,使學生能夠感受到音樂中所存在的情感,同時受到音樂教學的影響而形成積極向上的心態[3]。

3、有助於學生的全面發展

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指德智體美勞五方面的平衡發展。通過音樂教學和情感教育,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生活,通過學生之間以及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逐漸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的同時,還能將教師的情感思想傳遞給學生,使學生能夠通過教師的情感體會到不同層面、不同角度的思想情感,加深對音樂和生活的理解,從而充實自己,昇華自己,使自身得以全方面的發展。

三、情感教育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途徑

1、音樂教學中的欣賞之美

音樂是人們表達感情的最直接的途徑。有些音樂因為自身的旋律表達出強烈的情感,例如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就通過樂曲中鏗鏘有力的節奏感而給人傳達對生活強烈的熱愛之情。因此,通過欣賞這些音樂,能夠使學生在情感的傳遞過程中體會到曲中的情感。而有些音樂則體現著和聲之美、歌詞之美。在音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首先了解每一位學生的情感波動,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通過分組的形式,進行音樂樂曲的欣賞,並鼓勵小組之間進行情感交流,通過彼此之間的交流加深對所欣賞音樂的理解,從而通過情感交流的`形式提升學生對音樂課程的學習興趣[4]。

2、音樂教學中的表演之美

除了欣賞之外,音樂的美妙之處在於,人們對於一種音樂的情感理解可以通過欣賞,也可以通過表演的形式來表現出來,當情感共鳴達到一定的程度,人們往往更傾向於用表演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合唱、合奏等形式來使同學們加深對一段音樂的記憶,在這過程中,教師必須樹立情感教育意識,通過情感教育來解析學生們表演時的情感流露。同時,學生們應樹立團隊合作意識,學生們在合作的過程中,為了音樂作品的表演,彼此之間的情感得以交流,使學生自身在表演的成中通過對他人的情感和他人對自己的情感來進行不足方面的補救,從而使自己的情感更加豐富,自身更加成熟[5]。

3、音樂教學中的創造之美

創造之美就是指在生活情感的基礎上,通過即興表演、音樂創作等方式來表達自身對生活情感的強烈感想。在音樂教學中,由於中學生繁重的作業任務,往往對於生活沒有真實的體驗和感受,並不能在創作中表達出真實的情感,在這過程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特定的場景,充分引發學生們對於作品創作的好奇心,讓學生們產生濃厚的興趣,任意想象所提供場景中的情感,並通過親身體驗來完成音樂作品的創作[6]。在學生的創作過程中,教師應該按照“循序漸進,逐步教導”的方式來進行情感指導,同時,積極鼓勵學生戰勝困難,勇敢向前。

四、總結

音樂起源於生活,情感主導生活,因此,音樂教學中就是音樂所表現的情感的傳遞,同時,由於中學生對於社會生活的不熟悉,情感教育在音樂教學中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只有將情感教育合理應用於音樂課程的教學中,才能使得音樂教學更加充實,才能幫助學生更好的完善自身。

教育教學思考4

一、影響學前教育專業聲樂教學的因素

(一)學生入學時音樂“零”基礎

由於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的是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同於專業音樂院校需要對單獨學科內容精通,所以入學前沒有音樂特長加試,屬於無門檻入學,絕大多數學生沒有接觸過聲樂這門學科,基礎知識參差不齊。多數學生存在音準問題,甚至個別學生存在五音不全的現象,集體演唱時更是各唱各的調。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並不瞭解學前教育專業,更談不上熱愛學前教育,之所以選擇該專業的原因主要是將來就業比較容易,從而在教學過程中顯現出對歌曲的把握程度個體差異較大。因此,在音樂學習中會出現學習困難和厭學等現象。

(二)授課時數嚴重不足

學前教育專業的班級人數普遍在30~35人之間,聲樂課每週安排2節,一個班級一分為二,由兩名教師負責授課,名為小組課,可因為人數多,授課方式也只能採取集體課的形式進行,每週短短2節課要完成教學任務,難度之大可想而知。教師對於教學內容只能是點到為止,而能達到教師要求的也只有少部分學生。由於時間和人數限制,在授課中往往無法根據學生的基礎和水平進行分組訓練,教師在有限的時間裡,只能有選擇性地針對具有共性的問題進行講解、糾正、練習、分析與指導。

(三)課程設定沒有以實用性為主

在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學中,幼兒歌曲的學習時間所佔比重較小,大多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按教學計劃要求,75%的時間都在教授藝術歌曲,而沒有從幼兒教學的特點出發,弱化學習的專業性,強化學習的實用性,從而造成學生美聲、民族唱法不精,兒童歌曲的演唱方法也未能很好地掌握,課程安排與實際需要相脫節。

(四)教材過於單一,創新性不足

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師大多數都在使用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復旦卓越全國學前教育專業系列之聲樂教材叢書,此書出版於20xx年6月,雖然編錄了一些當時比較流行的藝術歌曲,但時過7年,現今未編入當下傳唱度較高、較新的歌曲,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減少了學習興趣。

(五)專業教師缺乏幼兒園實踐經驗

目前多數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師來自音樂學院,從校門進校門,雖然在音樂學院接受的是聲樂課程的專業學習,但沒有接觸過學前教育專業的相關知識。儘管許多教師對藝術歌曲的把握能力很強,但對幼兒園的實際卻知之甚少,更沒有在幼兒園實踐和工作的經驗,導致在教學中所用方式僅侷限在音樂學院所學內容進行教學。

二、學前教育聲樂教學的改革設想

(一)明確專業培養目標

學前教育專業是為幼教行業培養不同型別的幼兒教育人才的專業,其專業定位明確,就是不定期地為各幼教機構輸送適合實際工作需要的具有較好綜合素質的優質幼兒教師,而不是培養藝術類的專業人才。所以,在聲樂教學活動中就不能模仿音樂院校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也不需要過分強調專業演唱標準,更不需要用專業演唱標準的好與壞來衡量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要結合幼兒年齡段的接受能力,採取適合這一階段兒童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傳授相應的聲樂理論知識和演唱技巧,增強教學的實用性和針對性。

(二)根據行業發展需求,合理設定課程,改進教學方法

學齡前兒童正處於藝術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學前教育專業在聲樂課程的設定上,應圍繞幼兒園音樂課程的培養目標,根據本專業學生的現狀,合理規劃課程設定,將理論課與實踐課的比例分配貼合實際需要,體現課程設定的基礎性、啟蒙性、教育性。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結合教學情況和幼兒園工作的實際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將教學重點與市場和社會需要相結合,以培養合格的、適應行業發展需要的幼教人才為目的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知識點的把握由淺入深,從課本到實際合理化地進行知識的學習。同時,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自己去獨立思考,互相討論,最終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投入到課堂中來。

(三)加大兒童歌曲的教學比重

學前教育是為幼兒教育工作定向培養師資的專業,其綜合性及實用性非常強。由於學生面對的教育物件都是學齡前兒童,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多選擇一些不同風格、不同體裁的兒童歌曲來學習。而在教材選擇上,也應注意內容選取的廣泛性,同時也應有一定的側重點,除學校使用的教材外,還應適當加入一些教材以外的內容進行學習,可從現階段幼兒的喜好、流行性及實用性等角度出發,選取一些幼兒感興趣、社會傳唱度高的歌曲。

(四)強化兒童歌曲教學的範唱能力

由於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師絕大多數畢業於專業性較強的音樂院校,學習內容都採用正統的美聲、民族的發聲方法,這些教學方法雖然專業性、技巧性很強,但對於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卻並不是很適用。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將來的就業方向以幼兒園、早教培訓機構為主,所以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教師,在教學中除應掌握專業的發聲方法,還應掌握兒童歌曲的演唱方法,教師先從自身增強兒童歌曲的範唱能力入手,使學生可以通過聆聽教師的範唱,明確藝術歌曲與兒童歌曲演唱時所採用的不同的發聲方法的區別,讓學生在學習中正確掌握兒童歌曲的演唱方法,使之成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符合幼兒園的教學工作要求。

(五)開展第二課堂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在學習中由於受到課程安排和課時的限制,我們可以將聲樂教學中一些未完善的內容延展到第二課堂中進行,可以不定期地舉辦一些聲樂講座,安排本專業教師輪流試講,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通過不同教師的講授從中汲取精華,同時也可以加強教師間的相互交流、學習。此外,還可以舉行各種形式的演出和比賽,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在實踐中增長見識,也為師生間的相互交流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六)強化教師的調研和實踐

作為一名學前教育專業的一線教師,除對本學科的理論知識應掌握紮實外,更需要了解本專業的行業、企業需要的人才培養要求。平時應抽出適當的時間下到幼兒園中去,與幼兒園的在職專任教師和有經驗的專家進行溝通與交流,通過調研活動和親身實踐,教師能夠更加深入地瞭解本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同時,利用網際網路、書籍、學術期刊等相關資訊和資料,多關注和學習與學前教育專業聲樂學科的教學和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有關的最新情況和先進的教學理念。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才能把最新、最實用的教學內容和理念傳授給學生,讓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使學生走上幼兒園工作崗位後能夠學以致用。

(七)採取各種措施不斷提高專業教師的綜合素質

要想培養適應市場需要的優質幼兒教師,首先必須擁有一支過硬的教育團隊。這就需要提高學前教育專業專職教師自身的綜合素質。學校應定期組織教師走出校門,到有相關專業的高等院校去學習、觀摩,把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帶回課堂進行嘗試。還可以請幼兒教育方面的專家進校開展講座活動,讓教師能夠直接與專家進行零距離溝通與交流,探討教學中遇到的問題。

三、結語

學前教育專業的聲樂課程安排與實際需要之間的差別,需要不斷地探索、研究、改革,並逐步加以完善,才能真正解決好培養方式與現實需要之間的矛盾,才能真正達到培養目標與實際需要之間的無縫對接,源源不斷地為各類幼兒園輸送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合格的專業人才。

教育教學思考5

摘 要:隨著高職學生社會需求的不斷增加,傳統方式的高職教學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和適應當前社會的需求,本文就傳統財務管理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加以闡述,並對如何進行適合高職特點的財務管理教學改革方式,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財務管理;教學;改革

財務管理是是高等職業院校財會類得一門核心課程,它是利用價值形式對企業生產經營過程的資金運動進行管理的一門交叉性應用學科。在傳統的財務管理授課過程中注重理論教學,這與目前高職學生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為重點不相符。那麼,如果改變傳統理論授課為主的教學模式,採用符合高職院校實際需求的教學新方法是當務之急。

1財務管理傳統教學存在的問題

1.1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模式,很難達到良好的授課效果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 以教師講課為主,課堂的大部分時間,是教師在唱獨角戲。缺乏或者說很少有教師和學生的雙向的溝通交流。而教師講授的也僅僅侷限在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技能上,很少甚至是沒有給學生動手的時間和能力的培養。

1.2教師本身的實踐經驗欠缺

由於高職院校的相當一部分教師都是本科院校或者是研究生畢業後直接到學校任教的,師都是校門對校門的經歷,又因為我們國家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是側重於理論的,對實踐的要求基本上很少甚至是沒有。這樣就導致老師缺乏實踐經驗,所以,教學過程的組織只能按照教材上的設計模式進行,那麼生動案例的缺乏,對知識點的講解缺乏趣味性,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那麼,想讓這些老師的講課體現高職特性就更無從談起了。

1.3教材內容,不能體現高職教育特色

傳統教材基本上按照“一四四”(一是一個目標即公司價值最大化,四是四個模組即籌資決策、投資決策、利潤分配和流動資產管理,四是四把工具即時間價值、風險模型、期權定價模型和會計報表分析)的框架體系進行編寫的。內容和形式都與社會的實際不相符,理論分析佔篇幅的絕大部分,而實際情境的模擬非常至少。同時, 案例的選取也缺乏連貫性和系統性,制約了同學們系統的理解財務管理的真正意義。

2高職財務管理教學改革的幾條途徑

2.1以基於工作過程的財務管理教學體系為導向,強化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改變傳統教學中的教師唱主角戲的局面。變教師為主為以學生為主的局面,做到在做中學、學中做, 並通過教師啟發式和學生討論總結學習知識的新方式。課程的基本理論以“必需、夠有”為前提,將突出實踐、注重實踐作為培養學生知識、技能和態度的基本指導思想。

2.2處理好理論知識的講授和實踐知識的傳授之間的關係。以實性知識的講授為主, 將理論知識的講授貫穿在實踐知識的傳授過程中,需要說明一點的是,這樣做的目的`不是弱化理論知識的學習,而是為了改變以往單純的講授理論知識的枯燥局面,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減少瑣屑的理論探索,給實踐教學騰出必要的空間。

2.3加大和企業的交流力度和畢業生的質量跟蹤體系的建設,以此指導我們的教學改革。說白了就是以就業為導向,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就培養什麼樣的人才。這樣才能保證我們的學生受到社會各界的歡迎。所以要求我們的教學部門多進行和企業的溝通交流,積極進行畢業生的回訪工作,這樣既能掌握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又能瞭解到我們的學生的特長是什麼,我們的學生特短是什麼,才能有針對性地對我們的教學計劃進行修訂,揚長避短,不斷提高用人單位對我們畢業生的評價。

2.4注重ERP沙盤模擬教學。這種寓學生的管理意識於遊戲中的一種教學模式,是考察學生經營、運作企業能力的非常好的形式,學生自己的經營管理成果體現在沙盤上,變複雜、抽象的財務管理理論為直觀,既培養了學生運作企業和資金的能力,又以學生容易接受的類似遊戲的傳授了知識,是傳授知識的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2.5注重發揮啟發式教學的良好效果。啟發式教學較之傳統的理論教學相比,是它在老師的循循善誘下,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或者說領悟到所學的知識,從而使學生有一種成就感,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財務管理兼有管理課程的特點,所以更適用於在授課過程中採用啟發式教學。

2.6案例教學法在教學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財務管理實際上是企業日常的財務管理活動和生產時間活動的總結,因為學生既沒有參加過生產活動,更不用說經歷過企業的財務管理活動了,所以他們對這些活動的理解是非常的膚淺的。所以,在我們的日常授課過程中,我們不妨用一些真是生動的案例穿插在理論講授過程中,一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還有助於實際問題的解決。在授課過程中,我們不妨結合生活實際,儘量採用近期媒體上的熱點問題或者大家關心的熱點問題結合我們的理論知識進行講授,當然這也給授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老師必須有駕馭問題的能力和深厚的理論實踐知識。

2.7運用好網路這一平臺為我們的授課服務。隨著網路的飛速發展,網路已經成為學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也必須重視這個和學生生活相關的平臺,利用網路的優勢為我們的教學提供方便。我們不妨建立一個財務管理教學平臺,將自己的教學課件、練習題目掛上,供同學們複習、預習。另外設立問題諮詢平臺,這樣既給同學們自學提供方便,也是給同學們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的場所。

2.8注重發揮情境教學法的長處。情景教學是教師利用現代多媒體等技術根據教學內容所描繪的情境, 設計出形象鮮明的影像資料, 輔之以生動的語言文字和音樂背景,再現教學內容中的情景表象, 使學生彷彿置身其間, 使師生在此情景之中進行情景交融的教學活動。情境教學法不僅是一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它還可以綜合運用專案教學法、角色扮演法和模擬現實法等各種方法以達到逼真的情境效果。以達到學生真正置身處理實際問題的情境中去,有助於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幫助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9開發符合高職院校學生特點的教材。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好的、符合高職學生特點的、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財務管理教材和輔導材料。這就要求廣大高職院校的一線教師,在基於工作工程的思想主線下,多與企業一線專家進行溝通交流,並召集長期從事財務管理教學一線的經驗豐富的老師積極探討,出版處高質量、高水平的高職院校財務管理教材。

高等職業教育是當前我國大力反戰的一項高等教育,也是我國科教興國戰略舉措的重要內容。所以,高職財務管理教學只有國家大政方針的指引下,制定出符合社會需求和高職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並輔之於先進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才能調動高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夠讓高職財會專業學生真正領會財務管理相關知識的體系及內涵。

參考文獻:

[1]張春萍.高職高專《財務管理》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改革[J].文化建設,20xx(9):46-47.

[2] 李紅梅.財務管理課程課堂教學改革.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3).

[3] 陳建軍.試論高職院校《財務管理》課程教學改革[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xx(9):109-111.

[4]劉素榮.基於應用型人才培養的財務管理教學改革探討.中國管理資訊化,20xx(19).

[5] 曹豔紅.高職高專《財務管理》教學方法改革[J].漯河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xx(4).

[6] 黃億紅.論財務管理課程在教學改革活動中的創新性.財會通訊(學術版),20xx(3).

教育教學思考6

一、充分發揮課程輔導教師的導學作用

由於網上教學資源多且雜,學生不容易分辨哪些資源對學習最有用,如果課程輔導教師不能對學生網上資源的學習及時進行引導,學生就會知難而退,學習積極性也會逐步喪失。因此,導學很重要。首先,自己抓住學生學習特點,積極引導學生參與課程網上資源的學習。為了彌補面授輔導課時有限,學生學習時間緊張,但是學生完全自學又有一定難度的實際問題,因此就必須在大綱裡提煉學生學習主線中的主要知識點,有重點有目的地給學生介紹一些網上教學資源。比如,電大線上的視訊課程、課程章節的學習指導或者複習題,往屆試題資源庫、作業講評、課程章節學習等要點。另外,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網上教學平臺中的“課程討論區”的使用。要求學生參與“課程討論區”的網上教學活動,這是吸引學生重視網路學習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這裡可以進行實時也可以進行非實時的討論和答疑,其靈活性是其它教學手段尤其是傳統的教學手段所無法比擬的。網上釋出的輔導、練習、IP課件,都是教師按照重難點知識製作的,但不一定適合所有學生的需求,因此網上答疑就成為一種非常重要的補足手段,能解決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實際問題,特別適應學生個別化學習的需要。所以,我在教學中非常重視網上答疑活動,把它作為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具體手段來實施。課程輔導教師的導學工作,能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從網上獲取最有效的學習資源,這也是提高電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關鍵。

二、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注重學習方法指導

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強調的是教電大開放教育網路教學策略的思考河北省盧龍縣電大進校呂翠玲給人已有知識,不如傳授給人學習知識的方法。指導學生如何預習,如何歸納要點、提出難點,如何發現問題等。我們要求學生帶著問題參加輔導和討論,要求每個學生在每門課的“課程討論區”至少提4個問題,並且最晚在兩個工作日內給予釋疑解惑,在面授時重點指點迷津,授以科學的學習方法。我在輔導《保險學概論》,首先,參考中央電大、省電大的有關資料,制定了這門課程的教學一體化實施方案,掛在網上,要求學生提前預習,對課程的知識結構有個全域性的瞭解和區域性的把握,帶著目標進入學習狀態。其次,在面授答疑時注重學法指導,引導學生梳理、歸納、提煉、整理學習內容,並及時消化、吸收成自己理解掌握的知識點。再次,理論聯絡實際,利用案例學習方法,加深對課程中涉及例項的理解。通過課程內容的學習,將文字教材提供的知識運用到實踐學習中,在平時的工作中收集整理來自教學一線的資訊或資料,將課程學習的內容進行分解設計,使其各個部分都具有可操作的實踐教學的內容。讓學生認識到能學到知識的實質是不斷具備並完善“會學習”的方法,這樣才能從不同角度去認識所學知識,豐富自己認知智囊,這才是至關重要的有效學習。

三、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倡導三大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組合作學習是在形式上有力地挑戰了教師“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專制體系,學生由傳統教學中單純的旁觀者、接受者轉變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給學生提供了滿足需要的機會,也首次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機會,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有利於激發與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教學活動的多邊互動,培養了學生團體的合作與競爭意識,強調了合作動機與個人責任,把個性化學習與合作式學習緊密地結合起來,是切合網路學習者實際需要的教學模式。這裡的交流除了師生交流外,更多地體現在學生和學生之間交流和相互學習。開放教育自主學習的一種主要助學模式是學習小組,為此,我把地域相近或同一單位、同一系統的學生組成學習小組,學生在自主學習過程中,通過小組活動來實現同學之間的互動,獲得資訊反饋。實踐證明,小組合作學習能較好地體現學生為主體,使學生會學、樂學,而且通過小組成員間相互協作,共同參與學習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充滿合作機會的個體和群體的交往中,學會溝通,學會互助,學會分享,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都得到和諧發展。另外我還指導學生通過答疑電話、BBS、電子信箱等手段,加強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交流與討論,開闊認知視野,不斷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四、注重對學生的考核評價

對學生的網上學習,如果沒有相應的考核評價,很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為此,作為課程教師,我努力做到有管理、有督促、有檢查。為了對學生平時自主學習進行有效監控,我們日常及時督促學生登陸電大學習平臺,完成線上測試題、離線作業和論壇發貼量等,要求學生積極參與課程討論,讓學生形成網上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從而將網上學習與討論變成電大開放教育的主要學習形式。

教育教學思考7

我國教育改革已經進行了多年,已取得了一定成果,並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然而對比我國與世界發達國家的教育情況,仍然處在落後地位。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需求不斷增加,我國現階段的教育水平難以滿足。因此,如何持續教育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成為重中之重。國小是學習的第一個階段,對教育的全過程而言極為重要。培養全面型人才,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音樂教育不可缺少,如何在音樂教育中開展創新教育,成為了教育界一個十分有代表性和意義的課題。

一、國小階段開展創新教育要以學生為主體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音樂教師按照教學大綱進行教學,缺乏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以老師為上課的主體,由老師向學生傳達知識。這樣造成老師沒有辦法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知識,不能全程參與學習的過程,最終使國小音樂教育成為了音樂老師一個人的“獨角戲”,學生慢慢在這種被動式的學習中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開展創新教育,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因為在創新教育中,重新定位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老師需要放棄過去高高在上的形象,與學生更多的交流,並通過多樣靈活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全部參與,改原來的傳達式學習為參與式學習,調動同學的學習興趣,實現教育目標。

二、國小階段開展創新教育要針對國小生特點

創新教育旨在培養創新型人才,以此作為最根本的目標。創新教育是為了培養適應愈來愈多元化的社會需求應運而生的教育模式,也是推進素質教育和教育深化改革的必然結果。在實施創新教育的過程中,要始終注意以人文字的'原則,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特點選擇教學方法。國小生由於年齡較小,具有“好動”、“注意力不集中”、“活潑”等特點,國小音樂老師在音樂教學時就要注意並利用這些特點,採用創新教育,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有助於提升國小生的思考能力、觀察能力,也可以幫助開發智力,促進學習其他課程。

三、國小階段開展創新教育要以良好的課堂氛圍為保障

國小生比較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傳統課堂中,學生被束縛,難以真正的感受學習的樂趣,更不會展現出創新方面的才華,而在進行創新音樂教學的過程中,構建良好、和諧的課堂氛圍將直接提升教學效果。國小音樂教師要誘導學生展現創新思維,教育學生掌握創新思維,教會學生運用創新思維,要對學生的嘗試和創新予以鼓勵和支援,給學生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氛圍,解放學生的天性,以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

四、國小階段開展創新教育要運用

靈活多變的教育方法傳統的音樂教育方法不注重學生的自身特點,採用“一刀切”,對所有學生都採用教唱的方法進行教育,效果很不理想。學生在音樂方面的基礎、水平、理解能力等不盡相同,應因材施教,使所教授的知識能夠貼近國小生的生活,引起他們的興趣,運用靈活多變的方式來教育學生,並且還要注意創新和突破,不能一成不變。讓國小生們產生對學習的好奇心,從而自發的產生學習興趣,這樣才會使國小生真正的提升對音樂的感知,掌握所學習的知識,提升音樂素養。

五、國小階段開展創新教育要保證

創新思維的始終貫穿創新教育中,要鼓勵國小生施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他們去發現、去探索,鍛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摒棄傳統教育中禁錮學生思想,不允許學生有自己的想法的做法,要將創新思維貫穿教育的全部過程,培養高素質人才。音樂具有美的特質,對國小生進行音樂教育就是為了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美和魅力,在美的享受中學習音樂知識,提升對音樂的鑑賞能力。良好的教學情境能夠加強國小生對音樂內涵的理解,激發對音樂的興趣,對音樂教育效果有促進作用。在開展音樂創新教育時,對音樂教室進行合理的佈置,可使國小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助於其快速進入音樂角色,理解音樂內容。具體做法包括:按照音樂會方法佈置桌椅,讓國小生更深層次的傾聽音樂;在音樂教室擺放音樂照片或在教室牆壁懸掛音樂圖畫,讓國小生對音樂加深瞭解;合理擺放樂器,吸引國小生注意力等。國小音樂教師是國小音樂教育中的重要一員,想要開展音樂創新教育,教師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必須達到一定水平,並且要不斷提升,總結相關經驗,以達到開展創新教育的要求。

六、結語

國小教育是教育的開端,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國小階段就開展音樂創新教育,能夠激發國小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精神和創新思維。本文通過對創新教育的探討為開展國小音樂教育提供參考。

教育教學思考8

國中教育不同於國小教育,國中教育以提高學生的主要素質為主,而國中生物教學不僅僅限於對地球生物的認知,國中生物中同樣涉及許多抽象的知識,這就需要老師耐心講解,而談到生命這一話題更是使學生感覺晦澀難懂,所以需要通過例項進行思考教育。

一、生命教育的意義

國中生物蘊含的知識豐富多彩,傳統的“讀書”教育模式早已不適用了,利用多媒體進行例項講解也已經普遍了,但是面對生命教育這一問題算是遇到難題了。向學生講解生命的意義自然是直接切入“生命”一詞。

從哲學方面來講,生命教育指的就是培養人類全面發展的教育方式,從自己引申到其他個體,所涉及的都是人生與哲學這類大方面的知識。另一種解釋就是淺顯易懂的意思,所指的就是人生觀念的教育,教育大家認識生命並且尊重生命、珍愛自身、愛護他人。

國中生正處於人生的叛逆期,更應該加強有關生命這一方面的教育,讓學生認真、嚴肅地對待生命。樹立正確的生命價值觀,瞭解生命知識對於學生而言是有利而無害的,所謂“知我、知物、知人、知天”體現的就是關愛生命的問題。

二、有關生命教育的例項

(一)案例舉證

1.人類的起源

人類的起源與發展一直是學生接觸生物的首要議題,教師講述一個嬰兒的孕育到誕生,一個嬰兒從孕育開始要經過38到40周的時間,母親會為腹中的嬰兒提供營養,分娩時母親經過撕心裂肺般的'疼痛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教師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放幻燈片直觀地讓學生感受,讓學生明白一個生命的來之不易,生命可貴。

2.植物的生命

許多人認為只有會跑會跳的動物才有生命,殊不知一顆隨風搖擺的植物也蘊含著生命,教師可以詳細介紹各種稀有物種,利用PPT或者相關的生動電影來生動展示,提高學生對於生命的深度認識,倡導學生保護植物,熱愛大自然。

3.生命的珍貴

通過一些戰爭片讓學生切實感到一個人對於生命的渴望與珍視,通過紀錄片還原自然災害的發生,看到什麼是真正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從鬥爭中感受生命的可貴,引起學生的人文關懷。

(二)生命的思考

1.生命的本質

從生物學角度來講,生命是由物質組成的且無一例外,區別只是物質的含量有所差異。生命結束,所有的物質便迴歸塵土,生命於此便永遠終結,各類元素也都四散開來,最終殆盡。

談生命的本質也是對生命教育的思考,如果能夠懂得這個道理,想必學生才能真正成長,而不是因為一時衝動自殘,甚至以跳樓自殺來終止寶貴的生命。

2.生命的健康

有一個好的身體,生命才有了本錢,國中生身體正在發育,心理正在成長,關愛學生的身心健康也很重要。身體健康指的就是身體各個機能的好壞,學生應該學會照顧自己,在日常的學習生活中應該自律,不抽菸、不喝酒,不學習不良的習慣,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

心理健康需要老師和家長的關注,老師遇到問題及時和家長進行溝通,通常一個家庭環境的好壞對於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3.生命的安全

教授學生遇到緊急情況的救助措施,比如遇到著火情況的應急措施、遇到煤氣洩漏時的補救措施等。對於傳染病的知識普及也要做到全方位的教育。對於食品安全問題也要提醒學生注意,三無產品不安全,垃圾食品不可吃。

4.生命的盡頭

死亡教育是極其有必要說明的,出生即面臨著死亡的問題,

一個生命能夠活到理想的終結點所面臨的困難也是很大的,生命從有限到無限靠的不是時間,而是體現在活出生命的價值,在享受生命的每一瞬間,創造出無悔的人生才有意義,讓學生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讓他們珍惜自己的青春,使他們積極樂觀地看待生命,珍惜生命的每一瞬間。

通過本文的論述分析,探得生命的意義,尋求生命教育的思考,國中生擁有似水的年華、花漾般的青春,讓他們給予生命互信和尊重,讓他們從自己身上便感到生命的價值。在國中生物教育中談到“生命教育”這一主題便具有重大的教育意義,對整個國中階段的教育來說是有其重大價值的,本文希望能夠傳達出一樣的教育意義,將生命的含義融入學生的心裡。

參考文獻:

[1]傅紫薇.國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研究[D].遼寧師範大學,20xx.

[2]馬利娟.對國中生物教學中生命教育現狀的探究[D].河南大學,20xx.

[3]姜玉.生命教育在國中生物教學中的有效滲透[J].中國校外教育,20xx(5):122.

教育教學思考9

一、舞蹈教學的概念

“舞蹈教學”是通過各種方法幫助受教育者掌握舞蹈知識與技巧、提高舞蹈修養的過程。它是一種通過傳授舞蹈理論與技能來促進舞蹈藝術的繁榮發展,及加速舞蹈文化得到普及的重要手段。

二、舞蹈教學在藝術教育中的重要性

舞蹈教學作為藝術教育重要的一個環節,在藝術教育的發展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樣,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一)舞蹈教學能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為達到學生能夠主動學習舞蹈的目的,教師必須要想方設法不斷激發學生的藝術興趣。舞蹈教學具備豐富多彩的學習內容、多種多樣的練習形式,牢牢抓住學生們的注意力,讓其能夠充分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舞蹈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並最終產生對藝術的興趣,為今後的藝術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從而,最終讓藝術學習成為自己人生的一部分。

(二)舞蹈教學能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

藝術教育對人的道德情操能夠產生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同樣,舞蹈教學在其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以及教學形式上也都具備此功能。首先,舞蹈教學通過優美的舞蹈動作並配上覆合意境的音樂來塑造出各種舞蹈形象,讓學生在學習、訓練及表演的過程中感受到善的一面。其次,舞蹈教學一般在學習、訓練、排練及表演上都是嚴格進行的,能夠幫助學生養成嚴謹的學習態度,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團結協作精神、頑強拼搏的精神及堅韌的意志品質的養成。因此,通過舞蹈教學可以大大提升學生道德品質。

(三)舞蹈教學能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

我們知道,舞蹈教學是集教學、訓練、排練及表演等為一體的教育教學活動。同時,也是一門關於人體動作及形態練習的課程,基本功的訓練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節,通過基本功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包括柔韌性、靈敏性、協調性等都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同時,可以幫助學生塑造健美的體型。另外,國小生正處在身體發育的高峰期,通過帶有強度的身體鍛鍊,能夠促進學生身體上肢及下肢力量的增強。由此可見,舞蹈教學是具備提高身體素質功能的。

(四)舞蹈教學能增強學生的審美意識

藝術教育是一種提高人們對美的感受與理解,並培養藝術表現力及創造力的教育形式。同樣,作為藝術教育的一部分,舞蹈教學在此方面也同樣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舞蹈教學中,教師教授學生優美的動作姿態,並配上音樂旋律,塑造了優美的舞蹈形象,學生的心靈得到美的薰陶,這也就是所謂的美育教育。經過長時間的美育教育,學生的形體美和內心美就會逐漸達到統一,從而,審美能力得到不斷地提升。

(五)舞蹈教學能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舞蹈教學是師生共同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在舞蹈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材的特點,指導學生針對在練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自我探索與合作探究,幫助學生養成獨立思考及自覺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舞蹈教學中,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的激發至關重要,只有不斷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才能不斷地保持積極學習的狀態,學生才能越學越輕鬆,教師才能越教越輕鬆。從而,大大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培養出優秀的舞蹈苗子。

(六)舞蹈教學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舞蹈教學的內容一般會富有豐富的情感及積極向上的教育理念,在舞蹈教學與訓練過程中,教師要應用科學、合理的方法,不斷創設愉悅、合理的教學氛圍,適時引導學生多探索,鼓勵學生多思考,靈活採用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促進知識、技能與創造能力相結合,以此來不斷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由此可見,以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為目的的教學方式,才能夠提高我國藝術教育領域的完善性,才能為我們的國家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實用型藝術人才。

三、結論

總之,藝術教育的主要作用是能將知識與技能巧妙地融入到學生體驗藝術的美妙中,同時,舞蹈教學的關鍵是能夠充分激發出學生的藝術學習興趣,全面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完善自己的審美意識,激發出自身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提高自己的創新意識,增強身體素質。同時,為了使舞蹈教學在進行藝術教育的過程中發揮更出好的效果,教師必須要結合國小階段學生的身心特點,在課程內容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大膽革新,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做到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自我探索。

教育教學思考10

學術語言文言化的復古傾向--一個值得關注的語言科學技術報告、學位論文和學術論文的編寫格式淺析“教學學術”視角下大學教師教學責任意識剖析傳播學術中的“歐洲中心主義”——亞洲中從Ontology的譯名之爭看哲學術語的翻譯原則試論新聞學學術規範研究的依據與路徑論析大學教師教學與科研的學術責任中學的學術:一個亟待關注的話題試論學術嬗變中的教育創新環境法學的學術特色與貢獻。

一、國小教育教學管理現狀分析

(一)評價標準不合理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教育體制也在不斷改革,全國各地都已經開始進行教育體制的改革。我國已經進入素質教育時代,這對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傳統的教學管理中,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教師是教學的主導,學生被動的進行學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不高。除此之外,在教學評價過程中,考試成績成為教師進行教學評價的唯一標準,未全面地對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進行分析研究,評價標準不科學,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成長和發展,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

(二)教師素質較低

隨著新課標的改革,很多學校也認識到了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性。但是,從學校現有人員結構來看,學校現有的教師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較低,而且缺乏教學實踐經驗。在教學管理過程中,教師並不瞭解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情況,導致教學方案不合理,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

(三)家庭教育缺失

國小生的成長不僅受到學校教育的影響,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因此,學校和家長必須認識到加強家庭教育管理的重要性。但是,很多教師缺乏和學生家長的溝通交流,只有學生遇到的問題的時候教師才會和家長通話,告知家長學生的情況,其餘時間很少溝通,家長根本不瞭解學生在學校的狀況,教師也無法瞭解學生在家的狀況。家庭環境對學生性格的影響是非常大的,進而影響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效率。部分學生屬於留守兒童,家長長時間不在家,缺乏和學生以及教師的溝通交流,針對這類學生教師更要多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讓學生可以理解家長的所作所為,不會產生怨恨的心理,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教師要多關心留守兒童,不要讓留守兒童產生自卑的心理。

二、國小教育教學管理的建議分析

(一)更新教學管理觀念

在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要求不斷提高,學校是為社會培養和輸出人才的重要場所,學校要培養出高素質人才,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學校必須提高教學管理水平,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教師在制定教學管理方案之前,必須多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瞭解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情況,並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實際情況合理地制定教學管理方案,實現有效管理。除此之外,教師還必須完善教學評價體系,教師絕不能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教師要全方位地對學生展開教學評價,注重教學過程和學生參與度的評價,而且教學評價不僅包括教師對學生的評價,也包括學生之間的評價以及學生的自我評價,學生在自我評價的過程中可以更好地發現自身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並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採取調整對策。教師還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加強教師培訓

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對教學管理水平有很大影響,要想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學校必須認識到教師培訓的重要性,加大教師培訓方面的資金投入。教師培訓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派遣教師外出學習,豐富知識儲備,另一種是邀請專業教師來學校舉辦座談會,教師可以互相交流經驗,開拓眼界。除此之外,學校還應該完善教師獎罰機制,對錶現優秀的教師給與一定的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提高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熱情,進而提高教學管理效益和水平。對於表現不佳的教師學校也應該給予相應的懲罰,規範教師行為。

(三)多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交流

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要想促進學生的成長,教師必須瞭解學生的生活和成長環境以及學生家長的教育方式,多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在瞭解學生家長想法的同時把學生在學校的情況告知家長,明確教育方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還可以去學生的家裡進行走訪,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制定教學管理方案。家長遇到問題也要及時和教師反映,實現教學的有效管理。

(四)採用分層管理模式

國小生正處於成長的關鍵時期,但是由於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導致每位學生的基礎不一致。教師要針對學生採用分層教學管理的`模式,實現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教師要減少批評性的語言,多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縮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教師要把學生當成朋友,切實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教學管理的過程中,教師不能歧視成績不好的學生,要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

結語:

我國已經進入素質教育時代,這對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國小生的成長不僅受到學校教育的影響,也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因此,學校和家長必須認識到加強家庭教育管理的重要性。在教學管理中,教師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要想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學校必須認識到教師培訓的重要性,加大教師培訓方面的資金投入。家庭環境對學生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要想促進學生的成長,教師必須瞭解學生的生活和成長環境以及學生家長的教育方式,多和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教師要把學生當成朋友,切實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

教育教學思考11

摘要:在我國現階段的英語教育教學中,英語教學地位已經被放到相對較為重要的位置。英語教學想得到更好地發展,必須大膽的改革和創新,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革好教育教學方法,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本文將簡要分析現階段我國英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基本問題,從而創新英語的教育模式,以期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教育事業能夠得到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英語;始源;改革;思考

畢業生目前所面臨的就業競爭壓力比較大,想要提高學生的就業率,必須注重提高學生的職業素質能力,英語綜合能力能夠充分體現出教育教學的水平。社會對於人才的需求發生巨大變化,將英語的聽說讀寫能力與現代化生產水平聯絡緊密,成為用人單位來衡量人才的首要標準[1]。基於此,英語教育教學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1英語教育教學發展基本現狀

現階段的科學技術發展中,教師往往會使用多媒體手段———製作PPT方式來對課件進行教育教學,但是製作相關課件中要花費很多的時間和精力。教師不僅僅要擔任繁重的授課內容,還要參加學校裡組織的一些活動和會議等,部分老師還要擔任班主任的職位。部分教師的計算機水平不夠高,導致為了應付教育教學的基本內容,無法達到合理的資訊化教育效果。教師的課件安排不夠合理,部分教師的觀念過於落後,因此無法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水平。學校的.資訊化研發力量比較薄弱,在教學軟體方面資源比較短缺,繼而影響到了教室資訊化的教育教學效果。除此之外,通過講解形式的教育教學模式能夠完成好協作工作和討論工作,但是實際中上述方法應用的很少。教室沒有把學生作為主體,而是以教師為主體。基於此,學生在接受知識的過程中往往是被動型的,沒有按照自己的意願來學習相關知識,從而導致消化英語基礎知識的時間都沒有。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對於結論不夠充分重視,學習完一節課之後,往往覺得什麼都沒有學會。在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忽視對學習過程的重要性,簡單地對基礎知識進行機械化地搬運,沒有從中挖掘出英語學習的興趣。最後,由於學校的學生英語基礎比較薄弱,本身對英語的學習存在一種厭倦心理,加上英語學習不夠高,因此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更為困難[2]。在面對不愛學習的學生中,教師也因此失去了耐心。學校對技術知識更為注重,從而忽略了英語綜合知識的相關教育教學。教學模式在一定的思想的指導下,為了完成教學目標而設計好教育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等,能夠不斷穩定教學要素活動框架。

2關於我國英語教育教學的思考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不斷地提高學生的興趣,才能夠充分挖掘出學生的潛力。反而言之,如果學生不感興趣,一遇到英語學習過程中的困難,立馬就會退縮。部分學生的英語基礎比較差,所以對中學英語的相關學習產生一種自卑心理和恐懼心理。最終,上述這部分學生失去了學習英語的興趣。除此之外,教師的教育教學方式過於單一,對於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習不夠有耐心,使得學生更為厭倦此類的學習。基於此,想要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必須從根本上來解決好問題。

2.1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

改革課堂教育教學方式,教師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傳統的課堂教學均以教師為中心,以學生為客體[3]。上述方式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想要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必須要轉變好教育教學觀念。建立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組織者的模式,一方面要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另外一方面又不能忽視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要積極的創新一些教育教學模式,滿足學生畢業之後的實際需求。加強一些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式,利用環境要素和情境要素等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好當前的英語基礎知識學習。

2.2不斷改革教育教學內容,提高課堂的教育教學質量

由於部分學校對於文化課不夠重視,因為教師往往認為學生只要學習好專業就可以,英語語言的學習反正不出國,也派不上什麼用場,因此缺乏對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基於此,需要更新好教育教學內容,不斷優化好課程的教育體系,注意把學生的專業特性與實際應用結合起來,從而滲透到教育教學內容過程中。舉例來說,在旅遊專業方面,加上專業的旅遊景點英文介紹,從而成為英語教育教學方面的重要內容。

2.3加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合作與學習

由於學生的英語成績不夠好,所以在課堂內容中無法快速且高效率地完成。教師可以採取分組教育教學的方法,將學生分成各個小組,自主討論其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和教師可以從中揚長避短,總結出其中存在的基本答案,組員與組員之間進行代表和發言,表達出小組之內討論出來的結果。基於此,彼此和彼此之間互相學習,學習更多的知識和內容,自主探究出其中存在的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在學習英語基礎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參與到英語課程中,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

3結語

本文簡要分析了現階段我國英語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基本問題,從而創新英語的教育模式,以期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教育教學水平,促進教育事業能夠得到進一步發展。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和進步,我國的教育也出現了新的要求。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提高教育教學模式,既能夠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能力,又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育教學模式和具體的教學情境等來進行合理的調整,繼而達到最為理想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伍慧.研究生英語教學中的隱喻研究———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年版《綜合教程》第一單元為例[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5(4):91-92.

[2]徐秀峰.基於隱喻認知規律的高職院校英語詞彙教學研究與應用[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2):37-38.

[3]王喬楊.從概念隱喻視角探討英語詞彙教學[J].文學教育(下),2013,(12):142.

教育教學思考12

摘 要:本文針對目前中職會計教學現狀,從五個方面分析了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思考與探索,以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培養更多實用型人才。

關鍵詞:會計教學 現狀 實用型人才 探索

近年來,在各級教育部門的重視下,中職會計教學取得了一定成果,為社會輸送不少人才,為企事業的會計工作做出了相當大的貢獻。但是目前會計教學也存在著不可忽視的問題:很多中職會計專業畢業生明顯“滯銷”,而企業又找不到合適的會計人才。這一現象警示我們,目前中職會計專業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社會對應用型和複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就要正視當前中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努力提高教學質量,這樣才能培養出理論知識紮實、實際操作能力強的實用型人才,才能更好地為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服務。

一、整合教材。近幾年來,由於經濟形式多元化不斷出現,政府巨集觀調控政策不斷出臺,企業經營管理制度變化較快,會計新業務、新制度、新準則不斷湧現。但現用的中職會計專業的教學教材卻不能與之配套,多停留在原基礎上,教學內容顯得滯後,學校教學與會計崗位實務嚴重脫節,經常出現上學期專業課是新教材,但這學期的專業課又回到了舊的準則,這樣使學生無所適從,本來底子差的學生更是雪上加霜。所以,首先要整合重複內容的課程,這樣既可節約課時,又能加深不同課程之間的融合滲透,有利於學生對整個會計體系的瞭解與認識。同時,在理論課程之外,應該多設與中職生就業崗位相適應的實踐課程,比如出納員操作流程、點鈔等。各個地方學校可按本區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參加在職會計人員的繼續培訓學習,使學生更加了解各時期的新準則、新制度和新規定,增強教育適用性和實效性,加快培養會計人才的步伐。

二、教師隊伍建設。中職學校必須建設一支適應職業教育、以就業為導向、強化技能型和實踐性教學要求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既有實踐技能又有一定知識水平的實用型人才。

學校應鼓勵教師參加會計專業資格的技術職稱考試,取得相應的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引進具有豐富實踐工作經驗的專、兼職優秀會計人才;鼓勵教師進修或脫產學習,補充實踐知識的不足;緊密聯絡企業,選送會計教師到企業兼職或任職,使教師能及時瞭解企業會計的工作實際,彌補自身不足;強化會計教師的終身學習思想,把教師繼續教育制度化;積極開展學術交流活動,聘請職業會計師來校任課或舉辦講座,或者對教師進行培訓等。這樣既可以優化師資隊伍整體結構,提高“雙師型”教師比例,還可以對在校專職教師起到“傳、幫、帶”的作用。

三、改進教學方法,實施案例教學。會計教學方式改革,要以發展的眼光、超前的思維來認識會計課堂教學,形成流動的教學內容和新穎的教學形式。教學方式應靈活多樣,要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最好是能引用多媒體教學,這樣可以提供豐富的教學內容,擴大課堂容量,給學生提供逼真的會計實物,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理論知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習效率。還可邀請成功的企業家、會計主管,特別是本校歷屆畢業生走進來,給同學們講課,將企業中的競爭機制引進來,使同學們認識到成功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無目標、無追求,只要肯努力,都有成功的機會。在會計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可以引用案例教學法,讓學生接觸的理論知識由書面轉為當前企業實際,由學生進行討論、分析,將枯燥的'理論知識變得形象生動起來,讓學生了解如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而不斷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加強會計模擬實踐教學。當今社會對會計人員實際動手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中職會計專業學生是當前會計人員中層次較低的行列,為了更好地滿足社會人才需求,必須有較好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實施課程體系中的實踐教學時,應儘量為學生搭建起模擬程度高的實踐平臺,使學生在進入實踐環節就有一種步入工作崗位的感覺。第一,校內的模擬實訓,由階段性模擬實訓和綜合性模擬實訓構成。階段性模擬實訓也就是單項技能訓練,用於學完基礎會計或財務會計後進行。對實訓的業務內容可加以簡要的文學說明,對有難度的業務加註提示,然後由學生操作練習。綜合性模擬要求學生在沒有任何文字說明下完成供、產、銷整個經營過程的賬務處理和財務分析,以培養學生進行賬務處理和財務分析的行為意識,這種實訓可在外出實習前進行。第二,校外企業實習,參與實際操作。學校可以充分利用企業提供的場地、裝置、技術等資源,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開拓視野,在實際工作中接觸到更多、更廣、更復雜的會計資訊,及時瞭解各種法律法規。

五、構建會計實務操作教學的評價體系。目前中職教育對會計專業學生的考核和評價,多數沿用傳統的方式,以分數為標準,以卷面成績為依據。這樣的評價方式使學生的應試能力很強,但對知識量的積累是不利的,造成了在校各門功課全優的學生到實際工作崗位卻表現得無所適從。隨著實務教學的規範與完善,考評和評價也應多樣化。技能考核可採用抽題考核的新辦法,將會計工作過程分為若干段,填制原始憑證為一段,編制記賬憑證為另一段,以此類推,編制若干段的實訓考題,學生隨機抽取到哪一段就操作哪一段的內容。這種考核辦法雖然不能考查全部技能,但由於是隨機抽題,學生只有全面掌握了,才能取得好成績,所以,考試結果仍然能夠反映學生的水平。除此之外,還必須評價學生在實務操作過程中的態度。

教育教學思考13

隨著我國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未來職校生走出校門將承擔起實現中國工業由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重大轉型的重任,在中國工業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職校生需要精於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本文從職業中等教育電類專業課教學存在的問題入手,提出了相關措施建議。

中職院校專業課作為中職院校學生今後就業發展的基礎課程,其內容涵蓋面廣,包含大量的專業知識,並且概念相對抽象。學生理解起來存在難度。但是專業課直接決定學生今後的就業前途,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在中職教育蓬勃發展的今天,專業課的教學效果與以往相比並沒有顯著提高,學生對專業的理解和掌握並沒有實質進展。

一、中職院校專業課教學發展遇到的問題

1.電類專業課與實訓課配合不緊密

中職院校普遍採用的是專業課加實訓課的教學形式。這種教學方式有助於加強學生實操訓練,但是也存在實訓課與專業課內容聯絡不緊密,兩者教學內容脫節的情況。許多院校實訓課內容或者偏離專業課,或者與專業課教學進度相差較大,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難以通過有效的實訓來進行強化。這樣會使學生很快忘記所學內容,或者對所學知識淺嘗輒止,停留在知識表面,難以有更深入的突破。

2.電類專業教材編寫對學生程度估計過高

中職院校學生文化水平普遍不高。許多學生在學習專業課之初興趣盎然,對課本的內容和知識點勉強能夠理解,基本可以做到專心聽講。但是,當遇到數學公式推導和證明時,就會接受起來比較困難,開始牴觸新知識,進而導致厭學。時間一長,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被打消,本來燃起的一點學習興趣也被澆滅了。隨著時間推移,學生會感覺課本知識點越來越難,漸漸地他會發現看課本猶如看天書,完全摸不到頭腦。

3.校園文化建設與電類專業課教學結合不緊密

目前,中職院校普遍存在對校園文化重視不夠,校園文化建設不足等現象。校園文化有助於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積極向上的人生觀。這些積極因素在專業課教學中都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對專業課教學具有很大幫助。

二、改善專業課教學效果的措施

1.電類專業課與實訓課相互配合,教學進度緊密結合

專業課不能脫離實訓教學。實訓教學可以讓學生直觀地瞭解實驗現象和原理,更有助於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在專業課學習過後,輔以內容緊密結合的實訓教學,及時通過實訓教學來強化這一知識,有助於學生知識遷移。專業課與實訓課兩者相輔相成,讓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弱化電類專業課數學知識的使用

教學中許多學生對專業課興趣的喪失,來源於課本中數學公式的推導、證明。中職學生本身數學知識薄弱,在面對課本中繁雜的數學推導時就會犯怵,嚴重打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弱化專業課中數學公式推導,拋開以往通過數學推導來證明公式的繁雜過程,儘量用通俗易懂的方法傳授知識。把側重點放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運用方面,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新知識。

3.強化多媒體在電類專業課教學中的應用

多媒體教學既可以豐富學生的認知渠道,又可以彌補課本教學的不足。它通常以精練的語言,豐富多彩的動畫為特點,通過靈活多變、生動形象的方式,向學生展現知識脈絡。多媒體課件製作重點突出,結構分明,使學生更加容易領會老師的教學思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建設有專業特色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一所院校的靈魂所在。當學生融入到校園文化之中時,他們也會了解學校並不一定是枯燥乏味的,還有可能是生動活潑的`、多姿多彩的。讓學生接觸一些具有本專業特色的校園文化,從課餘時光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興趣。我們既可以聘請本專業的成功人士來校講座,傳授他們的成功經驗和人生信條,還可以建立起優秀畢業生資訊庫,請一些本專業的優秀畢業生回母校與學生代表交流經驗,鼓勵在校學生拼搏進取,奮發向上。

5.充分利用第二課堂

目前,各類中職院校都十分重視第二課堂。第二課堂可以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所開課程都是豐富多彩,花樣繁多。學校可以借學生對第二課堂的興趣,增加與專業相關課程。這些課程可以從本專業有趣的實驗現象著手,積極引導學生鞏固知識,探索真理。

綜上所述,針對中職院校學生文化底子薄,對待學習有始無終的特點。教師要從學生自身興趣入手,豐富教學形式,拓展校園文化,充實學生的課餘時間,讓學生明白對待知識不要一知半解、淺嘗輒止,堅持做到一絲不苟、精益求精才會有所收穫。未來我國製造行業的振興之路,全部寄託在這批年輕人身上。只有他們成為祖國建設的中流砥柱,中國工業才能走出一條精品之路。

教育教學思考14

論文摘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是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專業目標實現的切實保障。為了適應現代金融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必要加強金融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文章分析了金融學專業加強實踐教學必要性與可行性,提出金融學專業實踐環節改革的設想。

論文關鍵詞:金融學專業 實踐環節 改革

0引言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培養優秀的金融人才是我國目前高等院校的一項艱鉅任務。而實踐性教學是培養面向基層,面向操作與管理,面向業務第一線的應用型、實踐性高階專門人才的重要保障。

1加強實踐教學環節的必要性

實踐教學是應用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溝通、協調、合作等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對構成學生的合理知識、智慧結構,啟迪學生思維、綜合運用知識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教育部關於印發《關於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通知(教高[20xx]4號)中已明確指出:實踐教學對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具有特殊作用。高等學校要重視本科教學的實驗環節,保證實驗課的開出率達到本科教學合格評估標準,並開出一批新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文科學生要按專業要求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要根據科技進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實驗教學內容,提倡實驗教學與科研課題相結合,創造條件使學生較早地參與科學研究和創新活動。根據經濟發展對金融學專業人才需求的發展狀況,結合實際,筆者認為通過加強應用實踐能力培養,有助於實現“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教學理念,創造具有特色的金融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加強應用實踐能力培養,並不是忽視專業基礎理論課的教學,忽視學生理論素養的培養,而是要進一步提高理論性課程的教學效率,以應用實踐能力加強對理論性課程的理解,併為具有理論研究興趣的同學提供技術支援。加強應用實踐能力培養,也對教師,特別是從事理論性課程教學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掌握課程的理論框架,而且要掌握技術工具和相關的描述和分析手段。這就會形成教學相長的局面,促進教師教學和研究水平的提高。

2金融學專業實踐環節改革的可行性

2.1金融學課程微觀化趨勢對實驗教學的要求20世紀50年代之後,金融學開始向現代金融學轉型,其特點就是金融學越來越微觀化、實證化、技術化、工程化,研究的內容包括資產組合理論、衍生產品的定價理論以及風險管理理論與技術等,其理論核心部分成為現代經濟學最核心最主要的內容。現代金融學越來越多地從微觀方面對金融進行研究,成為管理市場和指導微觀企業行為的重要手段。因此,高等教育中的金融學專業更多是培養同時具備多學科知識,能將經濟分析、資料處理、電子商務、軟體應用與設計等工作融為一體,靈活自如地處理各類微觀金融問題的人才。這種具備多學科知識背景的應用型人才的社會需求更大,是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發展的需要,是金融學人才培養中應該重點關注和研究的方向。

2.2金融學與其他學科交叉融合趨勢對實踐教學的要求20世紀70年代以來,科學技術朝著綜合化方向發展,金融學成為了融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為一體的新型邊緣科學。作為複合型的現代金融人才,必須能適應高科技革命帶來的變革,把握金融業發展的技術特徵,有效地利用高技術手段為金融業開闢新的服務方式和發展空間。金融學與其它相關學科之間的交叉融合,賦予金融實驗課程更加豐富而深刻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幾點考慮。①金融學與資訊科技的結合。②金融學與數學的結合。通過實驗室的模擬教學,加深學生對數理模型的理解和運用,培養學生對新型金融工具的設計和開發能力。為了順應金融業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迅速的趨勢,就必須開展實踐教學。實踐教學能夠培養學生熟練的掌握各種金融工具,並收集。處理各種經濟資訊。這樣,對學生在以後的實際工作中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因此,有必要直接將資訊科技引進日常的金融專業教學之中,使學生通過課程設計、情景模擬、實際操作、親身體驗,在理論聯絡實際的學習中,掌握現代資訊科技在金融業的應用。

3金融學專業實踐環節改革的設想

3.1充分利用學校的經管實踐中心進行模擬教學強化定量分析的課程,引入金融領域已得到廣泛應用的計算機數量模擬分析軟體,以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2加強案例教學金融學專業課程往往業務性較強,非常適合案例教學。案例教學要求教師在講授有關課程的過程中,注意收集經典案例和最新資訊;學生自己查詢資料,以作案例分析、提交分析報告(甚至由學生獨立編寫案例)的形式進行學習,這種方式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學互動,從而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思維。

3.3實施開放式教學它的特點是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協助學生開展這方面教學活動。

3.4聘請金融業專業人才進行聯合授課與傳統的一門課由本校的一位教師授課的模式不同,一些金融課程可採取走出去的方式,聘請校外的業內人士授課,這類課程主要是實踐性較強的業務課程。這樣能使學生及時瞭解金融業的動態發展和實際操作,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習興趣。還可以聘請專家舉行講座,瞭解學術動態,增強學生與金融現狀的緊密感。

3.5利用外部資源,大力建設校外實習基地由於金融對經濟的強烈滲透性,以及行業分佈的廣泛性,金融學專業的實習環節具有多元性和多層次性。充分利用與金融機構聯合建立金融人力資源的雙向培養和實習基地,通過實習基地鍛鍊我們學生的實踐感性,通過實習讓金融企業瞭解我們學生的綜合質量。

參考文獻:

[1]課題組.21世紀中國金融學專業教育教學改革與發展戰略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xx.

[2]課題組.金融學科建設與發展戰略[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3]張亦春,蔣峰.論面向21世紀金融學專業培養目標的確定[J].金融教學與研究,20xx,(4).

[4]趙家敏.從金融學科發展趨勢看我國的金融人才培養—對金融學課程實驗教學的思考[J].高教探索,20xx,(4).

教育教學思考15

摘要:中國現在的教育,尤其是課堂教學中重視科學知識教育而忽視生命教育的現狀,導致部分青少年學生心靈空虛,生命觀念淡薄,目前生命教育在世界盛行,處在一個蓬勃發展的時期。現我國大陸對生命教育仍處在一個起始階段,大多知識研究停留在理論層面,實踐研究不夠深入,對於生命教育的內容、實施途徑和方法還有待開展系統、深入的實踐研究。

關鍵詞:國中生物;生命教育;實踐與研究

生命教育的思想從1986年開始,由美國學者傑?唐納?華特士首先倡導並實踐,迄今已有40餘年的歷史,生命教育一經提出,即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在此期間華特士還編著了《生命教育:與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戰》,對生命教育的思想、目的、過程、任務和課程內容等作出了全面闡述。

一、生命教育的滲透方式

教育是一種面對生命,提升生命價值的事業。生物學是實施生命教育的顯性課程,在滲透生命教育上有著獨特的優勢,在21世紀這個資訊化、社會化的知識經濟時代,浮躁的社會風氣深深地影響著生命成長和發展的正常軌跡,那麼,生命到底是什麼?對它的認識人們經歷了漫長的歷史過程,生命似乎永遠是一個無法解開的斯芬克斯之謎。許多國家地區在實施生命教育時都採用學科滲透的方式,那麼滲透方式又有哪些好處呢?例如,滲透式使生命教育成為日常教學的一部分,讓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領悟到生命的精髓;在與生命教育有關的各科目中講授生命教育知識,還可以調動全校教工參與和關注生命教育。

滲透人文教育的途徑與方法應該深挖教材資料,找準人文教育切入點,教師應發揮自身表率作用,展現自身的人文素養來促進學生人文素養的提升,同時,必須注重生物學與人文學科知識的銜接。我們的中學生是跨世紀的一代,面對激烈的競爭,不僅要求他們可以良好地駕馭科學文化知識,更應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以此才能適應瞬息萬變的形式和環境,在《學會生存》中認為,“把一個人在體力、智力、情緒、倫理各方面的因素綜合起來,使他成為一個完善的人,這就是一個對教育基本目的的廣義的界說”。

二、生命教育所要解決的問題及研究內容

從世界範圍看,人類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以技術革命為基礎的對自然所造成的“全球環境問題”,使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人類總是在施展主體力量改造自然,從而對人類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危害,工業社會和物質文明的高度發展給人類的生活帶來極大便利,與此同時,由於對自然資源的超額採伐,對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生物課程標準也明確指出“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的發展意義,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因此,提出在國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教育研究。所要解決的問題有:

(1)在生物教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具有生命意識,通過在國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意識和開展培養學生生命意識的課外相關活動,使學生認識生命的偉大與神聖。

(2)探討在生物教學中進行生命意識教育的有效途徑與方法,關愛人的生命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理想思路之一,實施生命教育有助於解決當今人類的種種生存危機,有助於端正教育思想,科學施教,使教育走向健全與高效。教育是世間充滿生機與希望的一種事業,它承載了人類最美好的`願望,引領著受教育者走向美好生活。生命教育的內涵,總的來說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廣義的界定,認為所有與青少年生命有關的教育都可以稱之為生命教育。從這個角度講,素質教育也可稱為生命教育;一類是狹義的界定,認為那些針對青少年生命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問題的有針對性的教育是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的研究內容有以下幾點:

(1)國中生生命意識現狀調查;

(2)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

(3)引導學生開展關於增強生命意識的研究性學習;

(4)在組織學生參加社會性活動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教育。

生命教育研究的意義就在於能為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提供可行的方法、促進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相聯絡,如何開展生命教育的實驗研究,探索出生命教育的有效實施途徑與方法,為生命教育體系的建構與完善提供一些好的實踐方法案例,生命教育概念是我們每個人應該瞭解和認識的,生命教育的內涵是寬泛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這對我們把握生命教育的概念起到了一定的參考價值。每個人的國中階段是個體生命發生巨大變化的時期,各方面都會發生劇烈變化,國中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開始覺醒,人生觀、世界觀開始形成,青少年階段的核心任務是建立自我確認,排除自我迷茫,而他們自己也渴望更多地瞭解外部世界,所以需要處理的問題越來越多,越來越複雜,所以在國中生的教育過程中需要有良好的引導,否則國中生的自我意識偏差、人際關係協調能力不強等問題,將帶來一系列不良後果。生命教育倡導有科學理性的人文理想,給予科學實踐以人文關懷,生命有關的所有人文內容都應作為科學理性的依據,這樣才能正確地引導學生科學理性地對待生命。

參考文獻:

[1]劉歡.國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與研究[D].內蒙古師範大學,20xx.

[2]吳曉波.國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研究[D].南京師範大學,20xx(4).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