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學反思合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7W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育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育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教育教學反思1

班級中有一位男學生數學成績是倒數的,平時又特別調皮,經常上課不認真聽講。一天下課他拿著作業本到我面前,小心翼翼地問:“韓老師,這道題怎麼做?”我接過本子,一看,見是我早上課堂裡剛剛講完的習題,他還沒訂正好。我心頭的怒火不打一處來,“你上課在做什麼?我不是剛剛才講過的題目?去問學習小組長。”

我這麼凶的對待他,我想這個學生也許現在還會記得我當時那副凶巴巴的面孔。如果是位好學生,我想我會心平氣和的為他講解一遍。即使他上課沒有聽。靜下來想一想,我這樣做是不是太偏心了?事實上,我壓根兒就沒想過這樣做有什麼樣的後果?我想他是用了很大勇氣才敢來問我,被我這麼一吼,怕是弄巧成拙,本想他能改正不認真聽課的缺點,現在可能會使他更不喜歡聽數學,上數學課了。同時我也輕而易舉的把他的上進心給扼殺了。

事實上,像我這樣有意無意傷害學生的教師可以說是有很多。如果學生上課回答問題錯了,立即批評,要他坐下。學生能夠站起來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本身一點就是勇氣可佳。更何況他舉手回答問題,說明他在認真聽課,他在思考。久而久之,學生肯定不會在上課時回答問題了。有的教師經常會說我上數學就是沒氣氛,舉手的學生就是這麼幾個。我想上面這點會佔了很大一部分。對於差生,教師的態度可能會更差一些,考不及格不會給好臉色看,還不停的說他學習這麼差,成績是倒數的,拖班級的後腿……

雖然學生只是小孩子,但他們也有自尊。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建議》裡說:“任何時候都不會給孩子不及格的分數”,其用意是希望教師任何時候都要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教學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是否對學生有傷害》一文

教育教學反思2

線下實習已經過了一週,這周我的感受是我每天都在和同學們鬥智鬥勇。其中不乏很難管的學生。特別是有的同學一上地理課就要去廁所,就要去校醫室還想出去逛逛的以及爭著搶著倒垃圾的,就是有各種問題,各種各樣的小毛病,總之就是不愛學習。這樣的學生讓我感覺到很頭疼,不知道怎樣與他們相處,而且這些大多數的同學都是不願意聽課不愛學習的人,要不就是上課睡覺的人。該怎麼管,該怎麼溝通,對於我來說是很難的。他們喜歡鬧,但是我們不能讓他們影響別人,影響其他同學的上課。所以跟隨指導老師以及有些班主任,我也學習到了很多方法。

首先可以站在這些比較能鬧同學的身邊進行講課,時時刻刻盯著他們,還有上課的時候多注意一下他們,用眼神注視他,讓他們害怕,這樣他們自然而然就會低下頭來做筆記學習。同時上課還是不怎麼愛聽講的學生,我們可以採取用手機照相錄影的方式,來嚇唬他們說把這些視訊發給班主任。其次可以開啟教室的前後門,因為樓道上會有值班兒的領導,這樣學生們還會有所擔心,然後就比較不愛鬧。

再有一些學生我們可以個別梳理,雖然我們不是班主任,但是幫助每一個學生走上正確的道路是我們每一個教師的職責。所以不管什麼樣的同學,首先我們都不能放棄。學生們都比較皮。喜歡問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樣就需要教育機智以及老師的知識儲備。我們在同學們面前要有氣勢,不能被同學的問題給打倒嚇倒。要以問題而回答問題。他們問我們問題,我們就要以一個更難度的問題來回問他們。

教育教學反思3

對於數學教育教學工作,我對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反思:

一、對教學目標反思

教學目標是教學設計中的首要環節,是一節課的綱領,對綱領認識不清或制定錯誤必定要打敗仗。通過幾年來的教學我總結有以下幾點不足:

1、對教學目標設計思想上不足夠重視,目標設計流於形式。

2、教學目標設計關注的仍然只是認知目標,對"情感目標"、"能力目標"有所忽視。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技巧的傳遞,嚴重忽視了教材的育人功能。

3、教學目標的設計含混不可測,不足夠具有全面性、開放性。教學目標的制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程式與認知水平。制定的教學目標過高或過低都不利於學生髮展。要讓學生跳一跳摘到桃子。"這麼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這道題都講過幾遍了還不會做",碰到這樣情況,教師不應埋怨學生,而要深刻反思出現這樣狀況到底是什麼原因。是學生不接受這樣的講解方式,還是認識上有差異;是學生不感興趣,還是教師點撥,引導不到位;是教師制定的難點與學生的認知水平上的難點出現了不合拍;是教師期盼過高,還是學生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教學目標設計時要全面瞭解學生的現有認知水平,在學生現有認知水平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等多種有效手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興趣,讓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向高一級的認知水平發展。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形成良性發展。教師千萬不能埋怨責怪學生,不反思自己,只會適得其反,以致把簡單的問題都變成學生的難點。因此教學設計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與興趣,要教給學生需要的數學。

 二、對教學計劃反思

在教學設計中,對教學內容的處理安排還存在以下幾個缺乏:

(1)缺乏對教材內容轉譯;

(2)缺乏對已學知識的分析、綜合、對比、歸納和整體系統化;

(3)缺乏對舊知識分析應用的螺旋上升的應用設計;

(4)缺乏對教學內容的教育功能的挖掘和利用;

(5)缺乏對自我上課的經驗總結。

三、對聽課的反思

聽課決不是簡單地評價別人之優劣,不是關注講課者將要講什麼,而是思考自己如何處理好同樣的內容,然後將講課者處理問題的方式與自己的預想處理方式相對照,以發現其中的出入。

四、徵求學生意見

潛心於提高自己教學水平的教師,往往向學生徵詢對自己教學的反饋意見,這是教師對其教學進行反思的一個重要的渠道。

若在課堂上設計了良好的教學情境,則整堂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始終很高。課後我總結出以下兩點成功體會:

(1)抓住知識本質特徵,設計一些誘發性的練習能誘導學生積極思維,刺激學生的好奇心;

(2)問題的設計不應停留在簡單的變式和膚淺的問答形式上,而應設計一些既能讓學生動手觸控、又能動腦思考的問題,這樣可使學生在"觀察、實踐、歸納、猜想和證明"的探究過程中,激發起他們對新知識的渴望。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困惑,往往是一節課的難點。將解決學生困惑的方法在教學後記中記錄下來,就會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

五、記教學中學生的獨特見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教材內容的實踐者,通過他們自己切身的感覺,常常會產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好的見解。有時學生的解法獨具一格,對此,教師應將這些見解及時地記錄下來。

六、記教學再設計

教完每節課後,應對教學情況進行全面回顧總結。根據這節課的教學體會和從學生中反饋的資訊,考慮下次課的教學設計,並及時修訂教案。

教育教學反思4

美國哈佛大學加德納教授1983年創立的多元智慧理論,是當代新型智慧理論的傑出代表。該理論認為,每個人都具有至少八種智慧(語言智慧、邏輯-數學智慧、視覺空間智慧、肢體運作智慧、音樂智慧、人際交往智慧、自然博物智慧、自省智慧等);人與人之間並無智慧多少的差別,只有同一型別智慧的強弱差別;先天的智慧差異可以通過後天的培養來改變,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教育在各項智慧上達到很高的標準。多元智慧理論對於規劃孩子的教育,開發他的智慧潛力,提高綜合素質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那麼,在課堂上如何運用多元智慧理論來指導漢語拼音的教學?

一、聯絡生活,發展語言智慧

鑑於拼音符號抽象枯燥的特點,教師如果不為剛剛進校的一年級孩子在頭腦中建起一座抽象符號與具體事物之間的橋樑,那麼,拼音將有可能成為孩子學習上第一道無法逾越的鴻溝,這對於保護他們剛剛萌發的學習興趣與信心是極為不利的。所以,我認為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理解。語言來源於生活,在拼音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地為兒童創設一種語言環境,最常用的手段就是用帶調音節組詞或者說一兩句簡單的話,賦予音節以意義。例如,在教“m”這個音節時,可以請三個孩子上臺來站在一塊組成“m”的形狀,然後讓學生把觀察到的用一兩句話說出來。另外,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也能極大地啟用孩子的語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發展。例如,在教“yi”這個音節時,我用講故事的方式來告訴他們這個音節不能分開拼,只能整體認讀。而作為孩子,天生就喜歡聽故事、講故事,所以,到學習zicisizhichishi的時候,我就可以讓他們自己講故事學習記憶了。

二、兒歌串連,發展音樂智慧

兒歌是一種將所學內容本身轉化為音樂智慧的最便捷、最直觀的形式,而這種形式對於愛說愛唱的一年級孩子來說,尤為喜歡。在拼音教學中,無論是教字母的發音,還是規範字母的形式,都運用了大量的兒歌,有的是傳統的兒歌。例如“圓圓臉蛋羊角辮,張大嘴巴aaa;太陽出來紅彤彤,公雞一叫ooo;清清池塘一隻鵝,水中倒影eee。”有的可以是我們為了教學需要,自編的兒歌。例如在教“ei”這個複韻母時,就可以編這樣一首兒歌:“小兔飛飛,愛喝咖啡。e前i後,喝了一杯。”像這樣的兒歌還有很多。例如,在教“d、t、n、l”四個聲母時,學生給“小兔追馬圖”配上了一首有聯絡的兒歌:“小馬馱大米,米粒灑一地,小兔追上來,勸它快停蹄。”由此可見,通過兒歌,學生不僅可以記住拼音字母的音、形,而且還創設了一種充滿韻律的課堂節奏,學生一邊拍手,一邊說唱,在流動的節奏感中發展了音樂智慧。

三、找好朋友,發展交際智慧

對於剛進校的一年級學生,拼音教學如果不讓學生充分地“動”起來,那麼他們將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注意力難以集中。在教學中,可以經常開設“找好朋友”的活動,來調動學生拼讀的興趣。學生已學過了6個單韻母,讓學生把它們做成“頭飾”戴在頭上,在課堂上讓學生伴著音樂進行找好朋友的活動,學習的聲母分別與哪些韻母相拼,並試著拼出來。找對了,找對了,兩個就成了好朋友的活動。這樣的安排比以往的直接出示音節讓學生進行拼讀,效果要好得多。

四、色彩記憶,發展視覺思維智慧

低段兒童對記憶材料是以視覺加工為主,即主要是以看來記憶的。所有的孩子都喜歡生動直觀的圖畫和鮮明的色彩,強烈的視覺刺激除了能夠引起視神經中樞的興奮外,還能在他們的“心靈黑板”上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可以設計這樣的環節,讓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給聲母和整體認讀音節塗色,給前鼻韻母和後鼻韻母塗色,給字母和音節塗色等等,使抽象的拼音符號變成一個個美麗的彩色記號,讓學生在填色過程中不僅受到美的薰陶,記住了這些抽象符號在形狀上的細微區別,而且發展了視覺空間智慧。這種符合兒童認知特點的教學設計我想可能比老師直接把知識灌輸給他們要深刻得多。

總之,在漢語拼音教學中,要把握好教材的特點,科學的處理多元的教學內容,採取多種教學方法,充分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寓教於樂,就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生動地獲取知識,不斷提高自學能力。

教育教學反思5

這周開始進入到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學習,求被減數的簡單實際問題和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是本週較難掌握的知識

對於求被減數的簡單實際問題,我在教這部分知識的時候重點培養學生在學會讀題的基礎上學會理解題目和分析題目,建立較簡單的解題的思路:例題的問題:樹上原來有多少個桃子?題目讀完之後我提出疑問:原來的桃子被怎麼樣了以至於小猴子請求我們幫助他告訴他原來有多少個桃子?引導學生想到:原來的桃子被摘了23個,現在就剩5個了,

一週教學反思點滴。接著提出疑問:那有什麼辦法能夠知道原來的桃子的個數呢?引導學生想到:把摘掉的桃子拿回來,加上就是原來的桃子了。這樣一步步的引導,而且要求學生一定要說出來,這樣做就是希望能夠培養學生簡單的邏輯思維。有個別家長在家裡教孩子:看到問題中問原來的,就是用加法。這種方法絕對是不可取的,對學生的發展沒有任何意義。

對於兩位數減整十數,一位數,因為想把這個知識教下去,請學生利用週末時間再鞏固鞏固,所以是在週五,利用半節課時間匆匆忙忙把知識教下去,幾乎是用灌輸的方法告訴他們先用減法,之後再用加法。可想而知,反饋的結果是學生非常茫然,而且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不會,注意力不集中,沒聽見這樣的灌輸,肯定是不會。本週一又重新上了一遍,利用投影儀,藉助小棒,展示過程,邊展示邊留有一些時間同學思考,用算式怎麼表示,顯然學生的積極性高了,絕大部分同學也掌握了。

教育教學反思6

思之不慎,行而失當”反思意識人類早就有之。“反求諸己,捫心自問”、“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證。而當今社會反思已成為人們的自覺行為,何況作為教師,在教學中也應適時反思教育的得與失,消去弊端,得教益。

今年,我擔任國中數學教學工作,目前學期工作已基本結束,就此,我作了以下反思。

一、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由於新教材數學教學的特殊性,我的講解基本上還拘泥於教材的資訊,而開放型的、能激發學生想象力與創造力和發散學生思維的課堂比例還較小。在課堂教學中,有時缺乏積極有效的師生互動,部分課時過於注重講授,沒有以精講精練的要求正確處理好講與練的關係,導致教與學不合拍,忽視對學生的基礎、能力的關注。

2、課堂教學不能針對學生實際,缺乏“備學生”、“備學案”這一必要環節;對教材的處理和把握仍然拘泥於教材,沒有進行有效地取捨、組合、拓展、加深;課堂教學沒有真正做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點、會考熱點和會考難點的滲透,學生原有的知識不能得到及時、適時地活化;課堂密度要求不足,學生參與機會少、參與面小;課堂留給學生自疑、自悟、自學、自練、自得的時間十分有限。

3、對會考的研究不夠,對會考的考試範圍、要求、形式、出題的特點及規律的瞭解不夠明確,在課堂教學中依賴於複習資料,缺乏對資料的精選與整合,忽視教師自身對知識框架的主動構建,從而課堂教學缺乏對學生英語知識體系的方法指導和能力培養,

教學反思

4、課堂設計缺乏適當適時的教學評價,不能及時獲悉學生在課堂上有沒有收穫,有多大收穫等學情;課前設計“想教學生什麼”,課堂反饋“學生學到什麼”和課後反思“學生還想學什麼”三個環節沒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統一。

二、學生數學學習存在的問題。

由於課堂教學中以上問題的存在,學生的數學學習與複習出現了許多問題。

1、學生對數學學習缺乏興趣、自信心和學習動力;在數學課堂上不積極參與,缺少主動發言的熱情或根本不願意發言;另外,相當一部分學生在聽新課時跟不上老師的節奏或不能理解教師相對較快的指示語。

2、學生對數學課堂知識的掌握不實在、理解不全面,課外花的冤枉時間多;而大部分學生對書本知識不夠重視,找不到數學學科複習的有效載體,不能有效的利用課本,適時地迴歸課本,數學複習缺乏系統性,數學學習缺乏主動性。

3、部分學生缺少教師明確的指導,在複習時缺乏系統安排和科學計劃,或者學習和複習沒有個性化特點,導致學習效果不明顯。

4、基於以上情況,我認為作為學生會考的把關者,國中數學教師首先要有正確地意識,應充分認識到:一節課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或者學生學得很辛苦,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高:

1、教師要有課堂效益意識。有效的媒體手段有助於課堂容量、密度和速度的提高。尤其是在複習課堂上適當地使用多媒體手段,不但可以活躍課堂,更能提高學生的參與面,短、頻、快的大容量課堂節奏能有效的吸引並集中學生的學習注意,從而最終提高學習的聽課效益;其次,課堂效益意識還體現在教學的設計中要充分為學而教,以學生如何有效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標準來設計教學。課堂設計要有助於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有助於他們有效內化知識與資訊,複習過程中要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在教學中恰當地滲透會考的資訊,拓寬教學內容。

2、數學課堂上教師應及時有效獲取學情反饋,有效地進行課前回顧,課堂小結等環節的落實。為有效地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益,教師還可以制定科學的、操作性強的、激勵性的英語學習效果評價制度,堅持對學生的聽課、作業、筆記等方面進行跟蹤,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複習狀態與狀況,以便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做出針對性的調整。

3、注重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要切實抓好備課這一環節,即備課要精,練習要精,作業要精。同時,我們要積極進行教學反思,由教師自己及時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在課堂教學中強調基礎知識的學習。教師要突破現行教材的侷限性,在重點內容上有系統的強化訓練。在句法上不能拘泥於傳統的計算層面,要蒐集材料,適當拓寬。

4、要強化分層次教學與輔導,通過分層次教學和輔導提升學生的成績,從方法上,要抓住學生學習的薄弱點,區別不同情況,有針對性輔導。從策略上,加強學生實際問題的研究,做到缺什麼、補什麼,從物件上,要重點關注學科明顯薄弱的學生,採用教師定學生、師生結對、輔導等有效形式使學生隨時能得到教師的輔導和幫助,從而切實提高學生成績。

三、複習中應注意的幾個原則:

一是抓住課本,有效複習。教材和教學大綱是考前複習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因此,在複習時,教師和學生都應認真學習並充分理解和準確把握教學大綱中對基礎知識與能力的要求。

二是系統歸納,分清脈絡。在總複習時,要突出一個“總”字。面對上千的題型,通過複習,要使學生對國中數學學習有個總體的、概括的印象。大到計算證明,小到具體的知識點,使學生腦子中有清晰的框架和內容充實的“網路圖”。

三是專項練習,有的放矢。對於以往總複習暴露出來的問題,教師應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專題講解與訓練,蒐集、積累學生平時在各方面出現的錯誤,逐題突破。

四、複習提示和建議。

在複習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學會整理錯題,把試卷和做過的練習題裡的錯題整理出來,專門抄寫在一個本子上,及時訂正反饋。教師要加以選擇,並要求學生有選擇性地做基礎知識練習,讓學生走出題海。關於閱讀理解,現在出題內容越來越接近生活,因此,學生複習時應加強練習,廣泛接觸各種題型,拓展知識面,同時要有意識地積累各種題型的解題方法和技巧,從而可減少會考時的答題失誤。

總之,會考數學複習階段非常重要,複習可以查漏補缺,能使知識達到系統、全面。雖然我們已經逐認識到課堂教學的重要性和對學生指導的緊迫性,但是離相對滿意的數學課堂的目標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我們需要不斷地更新理念,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為學生的數學發展和輕鬆面對會考作出更大的努力。

教育教學反思7

一週的教學工作,緊張而又忙碌的結束了,在這一週裡我班的幼兒在生活自理方面的成效比較顯著。前幾次有個別幼兒經常出現尿溼褲子的現象,孩子們由於貪玩總會出現這種情況,而這就需要老師去給孩子們多提醒日常的生活中多去引導多去講述,讓孩子有一個好的日常習慣,在經過老師不斷的引導和努力,這周這種情況在沒有發生過。在教學過程中孩子們對所學習的內容能夠及時的掌握,對於課堂紀律孩子們能夠很好的去遵守能認真去聽講。但有個別幼兒不願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也不願意上課積極發言,總會小手撐著小腦袋不知在想什麼。小班的孩子由於年齡小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只有5--10分鐘作為老師能夠很好地利用這段黃金時間來把課堂的內容講述貫穿到位,在保育與教學的活動中作為教師始終要堅持以一顆耐心加愛心去呵護每一位幼兒。

幼兒園一週工作反思二:幼兒園一週教育反思(1681字)

工作已經一週了,但是一直沒有坐下來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情況。作為一名新教師,一定要不斷反思才能讓自己更加進步吧。

這麼久了,從學生的身份轉變為一名老師,是需要心理過程的調整和適應。真正的幼兒園工作不是學校里老師傳授的那個樣子。真正的幼兒園工作也不是實習的時候看到的那個樣子。現在的我才慢慢的體會到“耐心”“愛心”“責任心”在工作中的分量和應該為這些漂亮的詞語在實際中所要付出的行為是多少。

一、適應與迷茫

頭一週工作有點迷茫,雖然在學校裡和書本上學了很多的理論知識,但是真正到了工作中卻是經常想不起來,也運用不起來。除了準備好教學活動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是空白,上完課要去做什麼事情,要帶孩子幹什麼,怎樣組織孩子活動都不是很有經驗。怎樣培養孩子的常規也很是迷茫,再加上從來沒有帶過小班孩子,對於這方面也缺乏一定的經驗。除此以外,還要寫教育日誌,教學反思,區域活動記錄,主題生成活動,區角材料的投放等一些工作。創設環境也是一項不小的工程。再加上幼兒園裡還有其他的一些工作任務,比如要佈置教室以外的空間,要參與一些教學案例的寫作活動,還要建構自己班級論壇等。讓人有點眼花繚亂。跟有經驗的老師搭班,只能是看一點做一點,跟著老師一起做。做什麼事情也總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總是要問過老師後才能放心的去做,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點讓自己也很懊惱,老師與我商量什麼事情也總覺得自己的大腦是那麼的空洞,怎麼大腦裡的東西一個個都那麼不爭氣,都用不起來,很煩惱。

二、遊戲

這一週的工作中有一點是很缺乏的,那就是“遊戲”,幼兒園裡每天都要帶孩子做遊戲,可是自己知道的遊戲又是那麼的少,經常處於枯竭的狀態,每次回家都上網惡補這方面的不足但是還是滿足不了工作的需求。其實現在想想自己有點走入這遊戲的誤區了,幼兒園的活動應該是多樣化的,而不是說遊戲僅僅是遊戲而已,應該吧自己的思維拓開來,如一些民間遊戲,多樣化的繪畫活動,手工活動等都可以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發現這個月在這方面的開展有點忽略了,只是單一的.想著做遊戲而已。這方面需要好好改善。

三、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方面的備課也有點偷懶,總是很依賴參考書的活動設計,雖然書上的設計都是精品,但是作為一名新教師還是應該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不能老是照搬照抄,這樣遲早是要陷入盲目和思維僵化的程度。沒有自己的東西和思考,也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這樣也枉為“新老師”這個稱號,終將陷入循規蹈矩的輪迴之中。

四、與孩子的相處

我很喜歡孩子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幼兒園裡,一個班級30個學生,各種調皮、個性突出的孩子都有,有的時候看到有小朋友抓傷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打架,搶玩具就覺得很懊惱,到底怎麼處理才好呢?雖然在讀書的時候看過很多的案例和故事,但是真正到了自己要親自處理的時候還是有點不知所措,心理清楚地明白孩子之間有點小擦和是很正常的,你不能跟孩子發脾氣,而且發脾氣問題還是不能得到改善。可是跟孩子說道理他們也不能理解,批評過後還是這樣,經常會有無能為力的感覺出現。我知道,沒有壞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現在肯定也存在很多方法的不正確,或也有處理不當的時候。這些都需要好好的反省自己。可是無奈的是在當時要照看30個孩子的時候是沒有時間去靜下心來去處理一兩個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都錯過了最好的教育時機,或者處理的不夠恰當。這些都是讓我感覺到現實與理論的差距,也讓我看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書中真理的差距是這麼的大,有的時候知道這樣做不夠正確但是也不得不屈服於現實,比如:我們都說吃飯的時候最好不要批評孩子,但是又說教育孩子一定要及時才能有效果,可是當孩子吃飯的時候發生事情了,如果不及時提醒他就會錯過教育的時機,可是這時候是吃飯的時間,批評他又會影響他們的食慾亦或是消化,這時候真是很矛盾啊。

其實在工作中還有很多的事實與理論的衝突,但是沒有好好的及時記錄和反思,很多第一手的資料沒有及時處理覺得很可惜。現在對工作環境已經漸漸熟悉,接下來一定要專注於工作,好好把握每一個環節。讓問題及時處理。還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多看多學多做,一步一個腳印,走好每一個環節。

教育教學反思8

在師德建設中,往往強調製度對教師的約束性,強調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多,而學校對教師關心的少,這樣忽多忽少影響著教師的思想和情緒。

暑假的一天,我校陳老師因患膽囊炎住院並動了手術,因暑期學期搬遷,頭緒多,學校未派人去醫院看望。陳老師出院後,學校不知情也未及時派人慰問。正常上班後,有人向我反映,陳老師有些牢騷,在辦公室裡說,別的老師生病,為什麼學校派人去看,而我生病學校卻不聞不問,是我工作幹得不好呢,還是學校對我有意見呢?我立即向校長作了反映。

校長十分驚訝:陳老師生病住院,我作為一個校長不知道是失職呀,不能怪他有怨言。既然我們工作中有失誤,請你代我向他道歉,並告訴他,我們一定會看望他的。

兩天以後,校長和工會主席買了慰問品一起到陳老師家上門道歉。陳老師十分高興,說:“我生病未及時告訴你們,是我的過錯;在辦公室說的那些話,是說的玩的,請你們原諒。”校長說:“作為一校之長,不僅要關心教師的工作,也要關心你們的生活。以前孫老師生病,我們知道了及時看望,你生病了難道就不看望了嗎?你們倆同樣是我校的老師,是平等的。另外,雖然我的職務是校長,但也是平等的同事關係呀,沒有什麼特殊的。”一席話,說得陳老師哈哈大笑,他十分動情地說:“校長,你們平時事多,

我代表全家衷心感謝你和學校,學校是我們大家的,我是大家庭中的一份子,請校長放心,我會為大家庭貢獻自己力量的。”在安慰聲中,我們走出了陳老師的家。

回到校,我深深反思:這件事給了我許多感觸。作為學校管理者來說,平等、公平是處理事情的前提,決不能厚此薄彼,決不能以校長身份自居。正確地平等對待每一位教師,你在教師中就會有威信,教師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就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事實證明:陳老師的工作態度非常投入,熱情高,會考成績優異。

同時,還使我認識到,學校工作的主體在於教師,教師隊伍建設僅僅用制度管理是不夠的,還必須有人文關懷、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思想,讓他們體驗到學校大家庭的溫暖,讓學校成為他們工作的樂園。用人文關懷調動教師工作的熱情和創造性,提升師德素養,增強工作凝聚力,構建和諧校園,這就是學校工作所追求的總體目標。

教育教學反思9

我們新招收小班孩子已經一個月了,這天又來了一名新的小朋友,象以前一樣我給他做好了登記,知道了這個小朋友的名字叫李君。他媽媽領他走進活動室,可李君不肯讓媽媽走,一定要讓他媽媽在幼兒園陪他,我讓他媽媽陪他玩玩具,趁他玩得入了迷,我朝他媽媽使了個眼色,示意她趕快走。

李君玩了一會兒,發現媽媽不在了,起身就往外跑,我怕他跑丟,連忙把他抱起來,抱著他往活動室裡走,可他怎麼也不想進入活動室,使勁想擺脫我的懷抱,這時,李君突然用力在我的臉上狠狠的抓了一把,我疼的眼裡流出了淚,,他鬆開了手。只見我的臉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指甲印,每個指甲印裡都往外滲血,鑽心的疼,可他還……我們都感覺這孩子家庭教育也許有點不妥,決定與家長溝通一下。

放學時,我與李君的媽媽交談,他媽媽告訴我,原來他一直在老家,跟爺爺奶奶生活,老人事事順著他,養成了孩子自私、好攻的心理。我開始反省自己,李君第一天到園,我應該事先和家長溝通一下,瞭解孩子的特點,然後因勢利導,要讓孩子先熟悉老師和新的環境,讓孩子瞭解老師是愛他的,而不應用強制的態度把他留下,也許就不會發生被抓事件了。

教育教學反思10

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用英語來表述身體各器官,而且將要學要記的詞、句融入遊戲中。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能夠聽、說、認讀六個有關身體器官的單詞:ear,eye,nose,mouth,face,head、理解句型:“Lookatme、Thisismy…、”

在熱身部分,通過師生間的互相問候,打招呼,唱英語歌進入愉快的課堂。不僅活躍了氣氛,而且複習了前面所學的知識。因為本課的所學內容與身體有關,學生很樂於參加,所以通過請一名同學上來,依次介紹他身體的部位,大大激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教學單詞eye,ear,nose,mouth,face,head時,用明快的節奏,抑揚頓挫的語調,以CHANT的形式,讓學生不有自主地跟著邊說邊做動作,在手腦並用中不知不覺地記住單詞。

充分運用遊戲。愛玩是孩子的天性,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在遊戲中掌握知識。在鞏固操練時,我採用了不同形式的遊戲,特別是比賽活動,學生的積極性被充分的調動了起來,大家都很興奮,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一堂課下來,還存在許多不足的地方。雖然達到了一定的效果,但還是遠遠不夠。而且學生的注意力的容易分散,需要各種新的遊戲及激勵方法去刺激,需要在紀律上需多次反覆的強調。

教育教學反思11

在教學《愛護環境保健康》一課時,為了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髮展的課程新思想與課改新理念。我在教案的設計過程中注重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1、依據新課程精神,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

教學過程中的激情、明理、導行等環節都來源於生活、立足於生活、指導於生活。例如在激情這個環節中,我就利用課件播放學生蒐集到的在街道、廣場等實地拍到的破壞環境的圖片。圖片的直觀性,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也讓他們發出了“真髒啊!”“太可怕了!”這樣的感慨。就這樣,學生在切身的體驗過程中熱愛生活環境的情感油然而生,明白了愛護環境的重要性。同時,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充分調動起來了,為學好本課的主題打好了基礎。

在明理這個環節中,我選取兒童最熟悉的“生活事件”——“吐痰”圖作為範例,先讓學生看圖,再思考小朋友為什麼把痰吐在紙上。這樣,學生的生活經驗一下子就被調動了,他們自己體驗過吐痰,也見過亂吐痰的情形,因此談起自己的想法,說起隨地吐痰的種種危害也就得心應手了。

本節課教學的最大特點之一就是讓學生從自己生活出發談自己經驗、體會,構建一個真實互動的生活化課堂,使課堂教學更有現實感,更貼近學生的生活。

2、以學生為本,全面落實新課程精神。

我首先依據二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課程內容進行了有機的整合,把教材內容的重點確定為從學生身邊的小事出發,通過圖例的辨析使學生明確愛護環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愛護我們生活的環境。其次,在學習活動中學生始終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如在“延伸拓展、昇華認識”這一環節,首先,我讓學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為了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我們還可以還做些什麼呢?”這樣不僅課堂的參與面廣,而且活躍了氣氛。

通過反饋,有的學生要寫標語,有的要畫宣傳畫,有的要給鎮長寫信,有的要做手抄報……一時間,教室裡熱鬧起來,學生宣傳環保的妙招果然不少,也都躍躍欲試,想為愛護環境獻出自己的一份力。在這種動態生成的課堂中,學生就是主體,他們全面參與,建構屬於自己的知識能力、行為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同時也培養了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

3、注意聯絡生活,讓學生具備參與自身實踐的能力。

在教學中,要交給兒童通向生活的鑰匙,要使他們成為生活的主人,不能僅僅把教育侷限於書本上,還要把他們的書本學習和生活實踐結合起來,要參與社會實踐,通過參與實踐,發展他們的各種生活能力。過去,由於某些原因,我們的教育教學、逐步演變成以書本為主體,而忽略了生活的實踐和社會的實踐。本節課中,當學生獲得要愛護生活環境的道德認識後,為了讓他們把這種認識轉化為行為準則,我把教學內容與教室環境有機聯絡起來。首先,我讓學生仔細觀察教室的環境,找找哪些做得還不夠好,我們是可以做到的。學生在觀察了一番後,紛紛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想整理衛生角,想整理講臺桌,想給教室洗個澡……接著,我便讓學生按自己的想法,組成各種活動小組,並佈置任務,安排大掃除活動。這樣,從口頭落實到行動上,真正地體現《品德與生活》課“源於生活,迴歸生活”的主旨。

其次,在課堂的最後,我臨時增設了自己故意隨便丟棄紙張的環節,意在檢驗學生是否能夠學以致用,真正做到:不僅自己保護環境,而且也敢於制止別人破壞環境的行為。

但是,這節課也有不足之處,如:教師的應變能力欠缺,在處理一些課堂中的突發現象不夠靈活;其次,活動面不夠廣,學生在回答問題時,個別學生髮言過多,還有少數的學生由於種種原因沒有獲得展示自己的機會;再次,課堂的評價欠缺,當學生回答的回答十分精彩時,沒能及時給予鼓勵性的評價。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要進一步發揮我得長處,彌補課堂中存在的不足。

教育教學反思12

曾子有句話,“吾日三省其身”。 “三省”而後知道所得所失,如果有得,心中不勝欣慰,如有所失,必當明日加倍努力以彌補所失。每日“三省”而每日都有所裨益,有所進步。在這裡,我對自己的教學進行深刻的反思,以求明日的進步。

一、 認真鑽研教材了嗎

我們常對學生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朗讀便於記憶;默讀便於思考……一套套的理論強加於孩子,自己真的懂了,做了嗎?對於教材的把握又是如何呢?自認為有點兒知識,有點兒能耐,教這幫小孩沒啥問題。常常夾著書本就進課堂,隨心所欲地發揮還為自己暗鳴得意,以為自己能力無限。然而從自己偶爾對教材的研讀,對教學策略的思考改進,學生的學習效果就明顯增強,才真正意識到“開卷有益”啊!

二、 跟上時代進步的步伐了嗎

時代在進步,人的觀念在變化。我們的知識體系、思維理念有沒有與時俱進呢?過去,我們對乖巧、聽話的孩子讚不絕口,現在大家更欣賞個性張揚的孩子;過去教學注重基礎知識的學習與訓練,現在教學則強調知識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一體。過去我們依賴師範學校學的東西將遠不能滿足現在教育教學的需要了。語文新課標的頒佈實行,對語文教師而言,既是一種機遇,更是一種挑戰,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不僅是課程改革的熱門,更是課程改革的難點。我們教師既要努力學習新課標,同時又要進行了有力的摸索。廣泛蒐集資訊,學習大量知識,掌握教育教學新技能,樹立終生學習的思想才能不被時代淘汰。

三、 真正尊重學生了嗎

在遠端培訓的課堂上,老師講了這樣一個例子:一位老師叫一位學生回答黑板上的問題,這位學生說:我近視,看不見。老師說:喔,你看不見,就請坐下吧!培訓老師分析:這位老師對學生客客氣氣的,看上去是對學生的尊重,其實,你是他的老師,對他應該非常瞭解,你把他喊起來又請他坐下,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對學習權利的剝奪,是一種傷害。老師可以請他往前走一走,看看問題,也可以把問題讀給學生聽,使他擁有和其他同學一樣的回答問題的機會。聽了這個例子,回想自己對學生又是什麼樣的態度呢?對於學生好的表現教師則滿面春風,似乎這一切都是自己的功勞;而對於孩子的一些與自己的標準答案有衝突的、或認為不合情理的、幼稚的看法總是粗暴的打斷或嚴厲地訓斥。要培養孩子良好的傾聽習慣,自己學會傾聽了嗎?教育學生尊重他人,自己又是怎樣的尊重他人的呢?

四、 對學生負責了嗎

總認為學生的智力各有差異,成績參差不齊是理所當然的。對於各個層次的學生採用了各種方法促其進步,成績好的學生固然可以長期保持對他學習上的支援,對於成績一般的學生也可以絞盡腦汁促其不斷髮展,可是對於少數的潛能生我卻不能持之以恆地給予幫助,面對他們,許多的時候,我的一切信念瞬時被他們摧垮,我感到自己真的是無能為力。或許,是想以此逃避自己的責任吧?看看自己的表現,問問自己:真的對他們負責了嗎?

教育教學中的許多地方都需要我們及時的反思,反思是教師在平時對自己教學行為和學生學習活動中的成功與失敗、亮點與遺憾以及瞬間的靈感進行總結分析、學習完善的活動。希望自己在反思中完善,在反思中提高,在反思中成長!

教育教學反思13

本節活動是藝術領域中的音樂欣賞。我以遊戲的方式呈現,因為音樂遊戲是幼兒最喜歡的一項活動,幼兒參與興趣濃厚,幼兒能聽音樂,按規則做遊戲,體驗遊戲的趣味性。在活動中讓幼兒聽第一遍曲子是讓幼兒感知曲子,利用《聰明孩子和笨老狼》這個吸引人的故事做鋪墊,引起孩子們的興趣,孩子在欣賞音樂時更加投入了。他們都認真地傾聽著、感受著音樂,很快他們便找到了"笨老狼回頭"的音樂(樂曲中的重音出現的地方)。為了鞏固孩子對音樂重音出現規律的記憶,再次讓體驗找重音的成就感,我又增加一個環節:讓孩子在音樂重音出現處拍手、跺腳等。通過聽故事、看圖譜、拍重音,孩子對樂曲已經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當我帶上大灰狼的頭飾後,孩子的遊戲慾望也被激發了,遊戲便開始……遊戲中孩子們非常投入,似乎他們就是那個聰明的孩子,而我也成了一隻笨老狼,我們都盡情、開心的遊戲。從本次活動的效果看,幼兒對音樂中重音出現的規律把握得很好,但我在策略上還存在一些不足,如:

幼兒在音樂欣賞活動中忽略了對樂曲的分析。音樂中有些細微的地方,比如短促的,舒緩的地方也應該讓幼兒瞭解,對於教材的重點沒能全面的抓好,而只注重於重音忽略了其他的方面。

在音樂欣賞方面我有一個特別深刻的體會就是無論聆聽什麼型別的音樂都要給幼兒留有一個想象和發展的空間。音樂有內容,但沒有固定的內容。因此,音樂實踐過程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可避免的帶有實踐者的個性特徵。所以我們在教學的時候一定不要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而是要利用自己現有的知識去引導幼兒去主動的聆聽和欣賞。對於某一音樂作品如何理解,對於一首歌如何表現,我們都應鼓勵孩子有不同的感受結果,有更多的表現方法,只有這樣才能通過音樂教育使孩子的個性得到張揚和發展。

教育教學反思14

當前的教育也不知怎麼了,總是一波未平又起一波,問題總是此起彼伏、連續不斷。20xx年11月11日,浙江溫州海島的靈昆鎮,發生一起悲慘的“家長割喉殺死家訪中的校長”血案。

今年3月31日,陝西銅川市耀州區南街國小三年級語文教師邱淑娥將未完成作業的學生張某“教育”了一頓;4月1日,張某父親及4名凶徒,在邱淑娥家門口,將邱和她的丈夫暴打一頓;4月2日,47歲的邱淑娥老師死亡。看罷,讓人震驚不已。

這不能不使我們對當前教育的重要元素予以反思。

——近幾年的輿論導向

近幾年的輿論導向,似乎把教育引向了另一個極端,有些口號的出現也很是偏頗,說什麼“沒有‘差生’,只有差異”,說句實在話學生中當然有“差生”了!更有甚者還炮製出什麼“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教得不好的老師”這可真是令人費解,難道教師真的都能教好嗎?真的那麼神通廣大?真的能妙手回春?果真如此,那麼大學聯考還劃分什麼重點線、本二線、本三線、專科線?統統都是優秀生,不是全進入國家名牌了嗎?那一般院校還不得統統關門?這純屬笑話,實乃滑天下之大稽!恐怕這種提法是不符合客觀實際的。實際中確實有極少數品質惡劣、屢教不改的學生,苦口婆心的說教於事無補,什麼道德修養,思想覺悟,法律法規,真的是沒什麼用!一切的教育在他們面前顯得蒼白無力。

對“賞識教育”、“和諧教育”、“說服教育”強調過分。那些說起來都很動聽,很美好,究竟在實際教學中有多大的效果?專家們哪一位去實驗過?那些口號大多是沒有從事過一線教學的教育專家們“插上門”自己在屋裡杜撰出來的吧!家長都愛自己的孩子,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只賞識教育就能成功嗎?您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僅用說服教育,不著急,不著忙,不批評,只誇獎,他就真的朝你希望的方向發展嗎?“玉不琢,不成器”,這裡的答案是不言自明的。如果教育只是“賞識”“和諧”“說服”,最終恐怕只有一個結果,就是老師們對學生的錯誤或是視而不見,或是蜻蜓點水,膚皮潦草,如此發展下去那後果就令人堪憂了。

——當前的學生

現今的學生視野寬闊,接觸面廣泛,思維活躍,心理普遍早熟。如果老師對學生實施只許服從,不許反對;只許執行,不許變更;輕則罰站,寫檢討;重則請家長,剝奪上課權,這種封建家長制的作法只能奏效一時,不可能“長治久安”。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有的在家中嬌生慣養,形成了為我獨尊,我行我素,剛愎自用,老子天下第一的性格;個別學生也越來越“理直氣壯”地頻繁違反校紀校規;也由於受社會不良風氣與一些家庭不正確的家教影響,使得一些孩子品行出現了較為嚴重的問題,在學校裡不尊重老師,不服從老師的管教與吩咐;有的行為還令人可怕。另一方面有的學校把學生地位抬得過高,對老師們的考核十分嚴格,從而讓老師們越來越不敢管理和教育學生,因為稍有不慎,學生與家長就可能找到學校滋事,其結果當然是老師受到學校的批評,甚至受到處分。

——當前的家長

現代的家庭,孩子是父母的“命根”,也是家庭的希望,成了家庭全部價值所在。有的成為了家族的“掌上明珠”,客觀地說,愛孩子、疼孩子、以孩子為中心,對孩子的痴愛已經佔據了父母的全部精神領域。孩子已經成了家庭的“至寶”。孩子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萁心理狀況怎能容得下老師的任何批評?

教育教學反思15

1、《沒有大人的世界》教學反思

本課的活動目標是在讓小朋友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會講故事,知道大人對我們很重要。在活動過程中,我首先為小朋友們介紹一個生氣的小朋友——阿貴,他為什麼不高心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使幼兒能有較高的興趣,跟老師一起聽聽這個故事,在導課部分充分調動了小朋友的積極性,使幼兒注意傾聽。

聽完故事後,引導小朋友說出,阿貴為什麼會希望這個世界上沒有大人呢?他的願望是在哪裡實現的?在夢境中阿貴在沒有大人的世界裡遇到了什麼困難?在此部分通過提問的方式使幼兒充分理解故事。能夠大膽來表述故事,進行自由的交流,鍛鍊了小朋友的理解能力、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在練習鞏固的環節,讓小朋友們對阿貴所遇到的困難按順序進一步進行表述,在這裡進行這樣的處理是為了讓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故事,訓練小朋友們表達事物的條理性,讓小朋友們進一步理解大人在對自己的重要性。

在授課過程中,沒能更好地、全面地使訓練幼兒的表達能力,如果在此活動中將此部分進一步深化、擴大,幼兒的能力將得到更好的培養。

2、《歌聲與微笑》教學反思

在《歌聲與微笑》活動中,我創設情境,讓孩子們在音樂聲中互送微笑,大部分孩子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相互贈送著微笑。有小朋友說:“我把微笑送給你讓你快樂!”還有個特別善於交往的孩子找到了聽課老師,微笑著說:“老師我喜歡你,祝你快樂!”一個小女孩走到一位老師的身邊,微笑著說:“老師,你教我唱歌比賽得了三等獎,所以我要把微笑送給你。”……

從此次活動中可以發現:情感交流有利於進一步豐富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音樂又能給人快樂和一種美的享受。讓孩子們在優美、富有節奏的《歌聲與微笑》的音樂聲中互送微笑,體現了“情感與音樂”的交融,使活動在輕鬆、愉快、溫馨、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給人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孩子們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微笑的美好和所蘊涵的力量。

3、《長大了》教學反思

在《長大了》活動中,當活動進行到仿編兒歌內容時出現了讓我覺得比較棘手的問題,幼兒在仿編兒歌時總是轉不過彎來,總是圍繞自己說,思維受到了限制,而聯想不到自己的東西也會變長變短。我想了想可能是我的引導上出了偏差吧,因為剛開始我只是口頭上簡單地解釋和引導了一下,似乎有點高估了幼兒的抽象思維能力,之後我便用食物和動作進行引導,這時才有一部分孩子反應過來。

從這裡可以很清楚地知道:啟發孩子的思維必須藉助具體事物來進行,採用直觀教具,幫助幼兒積累豐富的表象。同時要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讓幼兒通過視覺觸覺等來認識事物,描述事物。

4、《城裡老鼠和鄉下老鼠》教學反思

《城裡老鼠和鄉村老鼠》是一次非常有意思的語言活動,它通過一個生動的童話故事:城裡老鼠去鄉下做客與鄉下老鼠去城裡做客時所引起的一系列有趣的事,引領孩子們去了解另一環境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

為了有效開展這次活動,課前我不但自己收集許多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還讓孩子收集儘可能多的有關城市和鄉村的圖片、照片並帶到幼兒園,同時還要求孩子利用雙休日和家長一起有意識地觀察瞭解城市和鄉下的不同,積累一些經驗。活動的開始,先讓小朋友一起在投影儀上欣賞這些畫面,聆聽小朋友的介紹,然後老師提問:“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啊?給你什麼感覺呢?”在此基礎上,大家對城市和鄉村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

在活動中,我和小朋友圍繞“如果你是小老鼠,你喜歡到城裡生活呢?還是喜歡到鄉下生活?通過辯論會的形式進行討論,鼓勵幼兒大膽闡述自己的意見。孩子的精彩回答讓我讚歎不已,感觸很深。我深深喜歡這些孩子們。

其實,城裡和鄉下都有自己最美的地方,城市老鼠和鄉下老鼠都為自己的家鄉感到驕傲,孩子們都說了自己喜歡城市和鄉村的理由,相信只要是適合我們自己的都是最好的。現在我們的城市和鄉下都有了很大的發展和變化。農村的生活條件也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特別是我們居住的地方,我們一定要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活動中孩子勇敢的辯論是整個活動的亮點。

5、《聰明的烏龜》教學反思

《聰明的烏龜》是一個寓意很強,角色語言比較鮮明的故事。故事中用不同的角色扮演來描述一件事,用鮮明的語言來烘托其中的寓意,教育孩子遇事要動腦筋,想辦法。活動中,讓小朋友按角色的特點模仿對話。

本次活動中,在敘述故事這一環節,教者沒有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整個故事,這樣孩子在聽的過程中就沒有完全理解故事內容,孩子的學習積極性不是很濃。如果去誇張的表現故事,用故事的情節去感染孩子,讓孩子注意力集中以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可能效果會比較好。在第二次複述故事中教者只是看圖複述,沒有很好的引導孩子自己去看、去說,如果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來引導孩子去看圖說話,充分的讓孩子去“說、想、看、演”。本次活動的效果應該會更好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