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合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63W

看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觀後感吧。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合集15篇)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

馬修老師以前也當過老師,我們不得而知他是不是還有其他的優秀學生,我想一定是有的。但是他來到了這裡就是一種恰好,是一種遇見,如果沒有這樣的一群孩子,那麼電影開演五分鐘就該結束了。

他對教育實際上並不是很在行,以前的碰壁也恰恰說明了這一點,然而就是來到了這裡,他遇見了他生命中的“孩子”。他是一個音樂家,也只有這樣一個身份才可以改變他們,這恰恰是音樂的真諦,也是教育的真諦。音樂的真諦是什麼呢,是愛、平等、自由。一個音樂家所具有的優秀品質改變了孩子們的前途,也堅定了自己對音樂的執著。

如同我們的教育,嚴格也罷,寬容也罷,有時並沒有一個明顯的界限。我們熟知的西點軍校以嚴格著稱,正是因為嚴格才培養出了世界一流的軍人。但是哈佛的環境卻是非常的寬容自由,也同樣培養出了世界頂尖的商界和政界奇才。

我們的教育有時候不是我們的一廂情願,並不是說老師勤奮刻苦就一定會培養出頂尖的人才和大師,有時候我們更多地是培植一種土壤,在這種土壤裡,優秀的種子才能生根發芽,而不是被埋沒封存。教育不單單是培養出了優秀的學生,更多的時候是讓我們遇見了更好的自己,遇見了成長的美麗,能夠培養出讓我們佩服的學生是我們最大的幸運。

馬修老師教給學生的不僅是知識,還有在學生失敗時說的那一句句鼓勵的話語,在學生對前途感到迷惘的時候伸出的援助之手,還有很多很多……這是我們教育者所需要學習的,很多時候學生並不是真的需要我們,需要我們的而是當他們迷茫和無助的時候。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2

我一直相信凡事都有兩面性,而且好的一面,絕對比壞的一面大得多。

在這所行為偏差的青少年補助院,有著一群叛逆的少年,他們有的失去父母成為孤兒被遺棄在這裡,有的品行惡劣遭公立學校屢屢開除,無處可去來到這裡,總之,他們是大人眼中的壞小孩,是無可救藥的。

在馬修老師到來之前,可以說是沒有人愛他們。既無能又壞心腸的校長根本無視孩子的的感受,“出錯,懲罰”在他看來是那麼簡單。可是這樣殘酷的規矩並沒有讓孩子們乖乖聽話,而是培養了他們的逆反心理,讓他們越發叛逆。

馬修的溫柔和肯定讓孩子們逐漸有所改變,並在他們乾枯的心靈原野上播下種子,使它們生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孩子們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春天。

在觀影前,我以為這是一部愛情片,會是一個淳樸的牧童找到了幸福。結果與我想象的大有偏差。放牛班,其實與放牛沒有任何關係,只是一群問題少年改過自新的心路歷程。春天意為一切從新的蛻變。

第一,取消集體處罰;第二,讓我自己處罰犯錯的人;第三,請讓我保留他的姓名。這是麥神父受傷事件後馬修向院長提出的新規矩。這五一不體現了馬修老師對孩子的關愛和對他們自尊心的保護,是院長從來不放在心上的——對幼小心靈的人性關懷。

孩子看似叛逆無理令人頭痛,但這是他們對嚴厲管制的反抗和對自己的保護。但馬修對事情的處理與其他老師大不相同,沒有不由分說的將犯事的學生單獨關進禁閉室,而是給他們辯解和改過的機會。

在無意中他發現,這群搗蛋鬼在唱歌嘲諷他,但他注意的並不是歌詞的內容,而是這群孩子歌唱的不好卻又非常愛唱,還有幾個嗓音不錯了。他發現,這些孩子並不是真的無藥可救。他決定組建合唱團,他用音樂啟發孩子的潛能,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他們冰冷已久的心靈。

這是一則溫暖的故事。直擊人們心中最為柔軟的一處。

馬修對孩子來說,既是良師也是益友。領回迷失的羔羊,引孩子們走向正途。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3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卻仍然沉醉在那些孩子天籟般的歌聲之中。

故事發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而影片則是以皮埃爾與皮佩諾兩位老人的回憶將整個故事娓娓道來。那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馬休。他在一個寒風凜凜,沒有太陽的早晨來到了一個監牢似的寄宿學校。這種背景也將他內心的低落與失意很好的烘托出來了。相比之下,故事結尾則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這時雖然馬休再次失業,但他內心卻充滿著快樂。

在一首首優美、柔和、惆悵的歌曲推動與渲染下,描繪了馬休對校長休罰的教育方式的不滿,並以自己擅長的音樂來淨化孩子們的心靈,安慰著這些問題學生傷痛的心情,讓那個有著天使般面孔與嗓音的皮埃爾看到了希望,徹底地改變著,終成為一位成功的音樂家。

細細回味整部影片,最能令人感動的是當馬休將被學校辭退離開的時候,他是多麼地希望他的學生們會蜂擁而至地在門口為他送行。但是竟一個人也沒有,當他失望到低谷時,卻驚喜地發現孩子們的紙飛機,一抬頭,視窗滿是一雙雙小手與紛紛飛出的紙飛機,紙飛機上滿載著孩子信一聲聲發自肺腑的祝福。雖然孩子們被校長禁止與馬休道別,但孩子們再一次唱起動聽的歌曲,那優美的歌聲一直會飄蕩在空中。我想孩子們的道別,一定讓馬休感到欣慰與自豪。另外,在馬休發現偷十萬法郎的不是蒙丹,而是郭邦後,問清原因沒有告發只是交還了錢,因為那孩子告訴他是想買一個熱氣球。馬休明白這是一個孩子天真的想法和對理想與自由的渴望,他理解郭邦夢想著乘坐熱氣球飛出這“地獄”學校,正是因為那樣,我才對這短短一段記憶猶新。

在結尾,恰好在星期六,馬休失業了,並帶走了那個第一每個星期六等待父親接走的孩子。這部溫馨的電影拍出了馬休對孩子們的理解,而它的回味無窮卻也引來人們的反思。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4

一位評論家曾這樣評論這部電影:“不同於一般的運用悲情拼命煸情的悲情電影,或極盡誇張搞怪的爆笑喜劇。”《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讓人因為喜悅而淚流滿面的電影。全片沒有喧囂,從始至終只有一種寧靜而悠遠的感覺,任你在靜靜的迷影流淌中感到心潮的澎湃。這是一群自我放棄,他人放逐的孩子,他們在外間聲名狼藉、在學校調皮搗蛋,他們生活在“池塘之底”。但這也是一群幸運的孩子,因為他們遇到了克萊芒馬修,一位純真心靈的保護者。從一開始孩子們惡意的搗亂、心靈的抗拒到那一隻只紙飛機從天而降,一個個孩子揮手道別,我想馬修老師得到了一種真正的認同。當你向孩子們伸出那溫暖而誠摯的手,得到的也將是一隻只充滿暖意的小手的回握。

究竟老師與學生應該怎樣相處呢?我想權威是必要的,但是相互的理解和尊重更為重要,老師和學生本來就應該是朋友,他們不僅是單向學習,而是相互學習,老師也會為學生犯的錯誤說話,我想現在的老師不都應該如此嗎?只要能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同時也有自己的短處,如果只見所短,而忘乎其長,那麼就算他是天才也會喪失信心,自暴自棄;相反,我們若能揚長避短,強化其長處,即使殘疾人也能充滿信心,享受成長的快樂。因此,老師要善於發現那些孤獨和自卑學生的優點,發揮他們的積極因素,就像在大海沙粒中找金子一樣,在他們暗淡的心靈中找到閃光點,並使之發揚光大。幫助孩子們找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挖掘他們的潛能,及時進行鼓勵,這樣每位老師與學生都會真正成為朋友。”

不可否認的是,溫情確實是個好東西,全片沒有特別激動人心的場面,也沒有特別叫人難以接受的痛苦悲情,從頭至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尤其看著那引起頑皮的孩子可愛純真的一面,心底難免會煥發出“本真”的天性,留下許多讓人思考的東西,如同一杯茶,需要慢慢去品。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5

在那所“地獄”學校,一群憤世嫉俗的孩子脆弱的心被一點一點吞噬和摧毀。命運似乎對他們開了一個大玩笑。他們大多數是孤兒或來自單親家庭。在普通學校裡,老師和學生都受到冷遇,被一個接一個地談論。他們不知道向誰傾訴他們的不滿。可恨的人必須有憐憫,他們的行為在別人眼裡是非常可恨的,但他們可能只會用那些極端的方法來發洩他們的不滿。

這時,一位好老師出現在他們的生活中,一位拯救了他們生命的導師,那個人就是馬修。他知道如何保護學生的自尊,他知道“錯誤懲罰”只會再次傷害那些孩子的心。儘管他的同事多次提醒他,孩子們是魔鬼,哈爾濱校長也多次向他證明“犯錯誤——懲罰”能讓孩子們聽話,馬修堅信每個孩子都是天使的臉和靈魂。他用他的愛、他的關心、他的寬容和他的信任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的心靈,開啟他們被藤蔓深深禁錮的純淨心靈。

當離開時,紙飛機在空中飛翔,向馬修告別。一雙小手在窗前揮舞著,向馬修揮著無限的感激之情,還有歌詞,組成了他們對馬修即將離開的關心和關心。

“犯錯誤——懲罰”似乎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但它讓孩子們過著像死了一樣的監獄生活,沒有感情、溫暖、幸福和幸福。整個學校充滿了冷漠和黑暗。馬修的到來使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他帶著一顆揮之不去的心離開了,但他拯救了孩子們原本破碎的生命和冷漠的心。這也是他作為導師和老師最大的收穫和滿足。

在你的生活中遇到一個好老師並不容易。

在電影的結尾,佩皮諾和馬修一起離開了,那天正好是星期六。有一次,佩皮諾每週六都會站在門口等他的父親,知道他的父親已經死了,但他仍然堅持著。我認為佩皮諾一直在等待的不是他的父親,而是一個像父親一樣愛他的人。他等著,那個人是馬修。

整部電影緊密相連,微小的細節更加感人。這部電影充分展現了人性、人情、人生和人心。

那些憤世嫉俗的孩子也開始了他們獨特而精彩的生活。儘管馬修先生去世了,但記憶只屬於他和他的學生.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6

在上個星期的語文課上,許老師組織我們看了《放牛班的春天》。

電影講述了一位富有才華卻失敗的音樂家作為代課老師到去教書,其中親眼目睹了學校各項嚴厲的懲罰手段,管理制度。讓馬修產生了一種想改變學校的管教。反對用強權制度壓迫學生的校長,他在樂譜上寫下了專門為孩子們譜寫的歌曲,試著用純淨的音樂喚回了管教們冰冷已久的心,讓他們的心重新換回希望。影片是把這位校長與馬修對比起來刻畫的,他們的教育理念有著天壤之別,馬修利用了孩子的天性,他們的愛好,用另一種方式去感化他們,讓他們真正學到很多,從心靈上去了解。

馬修老師對孩子們的愛在於對於每個孩子,他都堅持不拋棄不放棄,用音樂重造他們的靈魂,得到了學生的認可、同事的認可。最後校長一敗塗地。這也無不體現著馬修教育理念是值得歌頌的。馬修老師之所以能夠得到孩子們的認可,能夠成功,是因為他付出了真愛,還有就是因為他愛好音樂,可以說是用音樂讓孩子們快樂起來的,他們便成了有愛的精靈,紛飛在春的序曲中,有了希望如春天般。其中讓我最感動的是馬修老師指揮全班合唱一曲,那個最具天分的男孩因為過錯被晾在一邊,神情顯得格外落寞。第一節音樂結束時,老師突然轉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驚訝更驚喜,而後則帶著一種幸福的滿足感完成了演唱。他的這種用心教育造化了這群放牛班學生的心靈,拯救了放牛班學生也擁有美好的春天。故事的結尾,馬修老師儘管被辭退,但他帶走了皮比諾,皮埃爾也在馬修老師離開後被母親帶走送入其他學校深造,這位老師影響了他們,從而改變了他們的一生,證明了老師的重要性。

教師可以造就一個人,同時也可以毀滅一個人,一生能夠遇到一位好老師,足矣。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7

最近看了一部法國電影,名叫《放牛班的春天》。

此片主要講述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克萊芒·馬修因在1949年的法國鄉村沒有發展自己才華的機會,最終成為了一間男子寄宿學校的助理教師。這所學校有一個外號叫"水池底部",因為這裡的學生大部分都是難纏的問題兒童。克萊芒·馬修想用自己的方式幫助這班問題少年,他開始教學生們唱歌時,擁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卻有著令人頭疼性格的莫翰奇出來搗亂,諄諄善誘的馬修老師把莫翰奇的音樂天賦發掘了出來。使他成為世界著名指揮家。

其中馬修老師給我的印象最深。他決定用音樂的方法來開啟學生們封閉的心靈,用動人的音韻教會他們成長,用愛的真諦去感動他們內心的純潔更令我震撼。

有些人每天都在抱怨,說自己不幸。我們能看見世界,我們比世界上所有的盲人幸運;我們能聽得見聲音,我們比世界上所有的聾人幸運;我們能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意願,我們比世界上所有的啞巴幸運;我們有一雙健全的胳膊一雙健全的腿,我們比世界上所有的殘疾人幸運;我們每天都有足夠的食物和足夠的水,我們比世界上所有貧困地區的人幸運。就以上來看,我們又有什麼可抱怨的,我們已經比世界上2∕3的人幸運了。為什麼我們不能以樂觀的心態來面對生活呢?

上帝問一個小孩,“你認為人生最幸福的時候是哪一時期?”小孩回答,“中年,我現在每天都有寫不完的作業,媽媽每天都有時間看電視。”上帝又問一箇中年人,“你認為人生最幸福的時候是哪一時期?”中年人回答說,“老年,我每天都要為了全家努力工作,老年人可以樂享天倫。”上帝又問一個老年人,“你認為人生最幸福的時候是哪一時期?”老年人說,“孩童時期,我現在腿腳不靈活了,沒有活力,而孩子們能自由自在的奔跑,玩耍。”上帝嘆了口氣,“為什麼沒有人覺得現在的時刻最幸福呢?”

其實人生的每一天都是幸福的,同樣也是幸運的,每一天都是人生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8

漫天撒下愛心種,佇看他日結果時

其實在很久之前,我就有所耳聞這部影片,一部十分感人的,關於教育的影片。事實是在我看完後,它確實讓我不由得想起了同樣也是教育的《死亡詩社》。該怎麼說,基丁老師和馬修老師是那麼的相似,對於孩子的教育方式也好,他們的成就也好,甚至說他們最後的結局也是驚人的相同。他們都成功贏得了孩子的喜歡,作為老師,他們無疑是成功的。

其實,兩部影片的學校環境也是特別的相似。一開始那個混亂的班級,和之後的打架事件,都足以證明班級的混亂。馬修用自己的愛心,以及不同於學校那種懲罰措施的方式,成功讓那些“頑劣”的學生從良。其實可以看出這些學生本不壞,打心底他們是善良的,不想搗蛋。但無奈學校的重壓,那惡劣的校長,恐怖的懲罰措施,無一例外讓他們不得不幹一些反抗的事情,這是孩子的天性。《死亡詩社》中更是有家長的不理解和令人窒息的要求(或者在他們眼中是期望)。

這和我們當今社會上的一些學校(戒網所)很像。我記得我曾聽我爸媽說過,有一個學校天天就是刷試卷,每天學生沒有一絲一毫空餘時間,除了做作業,做習題,做試卷沒有任何休息,雖然他們最後大學聯考的確特別厲害,但是我相信這不是他們想要的。當然我們國情和國外不一樣,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讓他們不反抗,我說些過激的話,我要是在這種學校,我寧可不學(當然考得進考不進另說),他們也可以沒有運氣去遇到像基丁老師或者說,馬修老師。同樣的,那些戒網所也是如此,出發點是好的,無論是父母或者這種場所的出現,最初的想法是正確的。可是呢,被大家網上議論的沸沸揚揚的楊教授,電療所。那描述甚至讓人望而生畏。

在我看完這部電影以後,我想我所能學到的,是今後為人父母時所必要的素質,理解孩子。那些看似無藥可救的孩子其實都有那麼一把可以開啟他們內心之門的鑰匙,而關鍵在於作為教育者,是否願意去探尋,在這黑暗的泥潭中尋找。我想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9

不只是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校長,很多的家長為了減少麻煩,教育孩子往往採用最直接的“竹筍炒肉”形式。根據班杜拉的觀察學習理論,人格就是在觀察榜樣、模仿榜樣的過程中形成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榜樣,如果採用打罵式教育,不但不會解決根本問題,反而會形成一種打罵可以解決一切問題的心理,無法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形成易怒人格,甚至可能走向犯罪。

與校長截然相反的教育方式的是新學監馬修。他可以說是一個人本主義者。他看到這片“池塘之底”的光明之處,也相信孩子們充滿希望,甚至引領他們找到自己身上的光亮,給予自己肯定。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認為: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教師要尊重兒童,使兒童的人格得到充分的發展,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鼓勵他們發展自我,真正把兒童當做活生生的人去看待,並拋棄自我本位和專制的態度。馬修尊重每一個孩子,沒有因為一些孩子在背地裡唱歌取笑他,或是用墨水球扔他而氣急敗壞,反而運用及其聰慧幽默的方式換來了孩子們對他的信任。他相信孩子的潛能,讓孤僻的皮埃爾發現了自己優美的嗓音。他認可每一個孩子,不會因為某個孩子不會唱歌而取笑他,而是讓他當“琴架”,讓每一位孩子融入這個合唱團,運用這個集體環境,激發了孩子們自身的優點與創造力。

蒙臺梭利說:“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果,不僅影響他的一時,也決定他的一生。”無論是老師,還是家長,都需要給予每一個孩子積極關注,並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就像影片中的馬修,他用他的教育方式改變了一個又一個孩子的命運。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0

讀了放牛班的春天后,我感到老師是多麼的強大,值得尊敬!使我又一次受到了良好的師尊教育。“池塘之底”是一個住滿調皮孩子的學校,因為裡面有許多都是父母離異,沒有人管孩子,所以非常調皮。

馬修是一名剛被調到這所學校的新學監,校長是一個性格暴戾的人,我真不明白怎會有這樣的校長,他虐待學生,大家都討厭他,但是太怕了。馬修以前是一名音樂家,他總拿著一個包夾,因為他決定教孩子們音樂,馬修很幽默,對孩子們非常好,大家都很有興趣地學,如果馬修看見哪個孩子要被校長罰了,他回去求情,他十分善良!

貝比諾很可憐,父母死了,他不相信,校長就騙他星期六父母就來了。馬修發現莫安琦很有音樂的天賦,所以成了他的合唱團的獨唱。我認為這是最好的結局了,可是誰知道呢?一場大火就灰飛煙滅了,其實馬修救了孩子們,因為他帶他們去玩捉迷藏了,但是校長卻為他沒有看守學校而解僱了馬修。之後,其他的老師投訴了校長,這所學校就這樣消失了。貝比諾無處可歸,執著的請求馬修帶他走,馬修心軟就帶他走了。

馬修用他的方式造就了善良的孩子們,我為哈山校長的殘忍而感到十分憤恨,對孩子的遭遇而感到十分心疼,對孩子們遇到馬修而感到十分開心,對被比諾的執著而感到十分快樂!我還是不能忘記馬修臨走的那天,孩子們把門鎖起來(不讓校長阻止)對著視窗寫下自己的名字和祝福扔給馬修,對著視窗合唱送行!馬修幸福得流下了眼淚,他曾說過,雖然他沒有妻子,但他有六十個孩子!?這部電影真的很勵志,他告訴我,要看準自己的優點,有了夢想,就去追夢,只要真心的對待一個人,就一定有回報!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1

一群被世人厭惡的孩子,遇到一個天使般的老師,救贖的靈魂找到了心中的夢想,終於唱出了來自天堂的聲音,這就是放牛班的春天。一位熱愛音樂有著音樂天賦的代課教師用他對孩子們的愛感化了這一班問題少年冰冷、殘酷的心……

電影中孩子們憂鬱而又充滿期待的眼神始終印在我的腦海中,怎麼也抹不去,尤其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失去了父母的佩皮諾,他的那雙明亮的眼睛卻時刻顯露出憂鬱與期盼,他每天都會靠在大門的鐵柵欄上,目光眺望著遠方,他是多麼希望父親的身影出現在自己的視線中啊!可是事實已是無法改變的了。孩子們的心靈被鐵血校長嚴重扭曲,他們沒有四季。在他們的生活中,只有冬季。

可是從這一天開始,一切都變了,一位名叫馬修的老師來學校代課。這裡的大部分學生都很頑劣,院長一見到孩子犯錯就會把他拉去關禁閉,可馬修老師不喜歡院長的這種教育方式,他儘自己所能去保護孩子極強的自尊心。這些孩子中有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莫郎——,他經常捉弄別人,還侮辱院長、老師,幹了數不清的壞事。然而,馬修老師每時每刻都在關注著他,終於,他發現莫郎在獨唱方面有著極大的天賦,他的歌聲簡直是來自天堂的聲音。於是,馬修老師耐心輔導莫郎,最終老師的愛還是感化了他頑固的心靈,他感受到了溫暖,經過不懈的努力成為了一名著名的音樂家。

看完電影很長時間後,孩子們那純潔的天籟之音還久久地縈繞在我的心頭。這就是法國影片的那種淡淡的,而又回味悠長的味道,使人的心靈受到震動,也受到了洗滌。憂鬱的小佩皮諾最終也跟著馬修老師離開了學院,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溫暖。讓人喜悅和感傷。當馬修老師離開池塘之底,看著那一轉身的憂傷,潛在中卻孕育了更大的喜悅。因此,我們會為這樣的故事結局多少有些傷感,但同時卻又感到了溫暖和希望,甚至是某種前進的動力。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2

有這樣一個故事,發生在法國某個小鎮的郊外。

有這樣一個學校,名叫“池塘之底”,它擁有著陰寒的建築、沉重的大門,陳舊的教室以及陰森的氛圍。

有這樣一群孩子,在嚴格甚至近乎殘酷的管理下,他們孤傲而堅強地抗爭著,又可以說無惡不作,從他們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們彷彿等待著一個救星,又彷彿他們已經放棄了這種期待。

有這樣一個失落的音樂家,帶著一絲絲失落來到這裡,見到了這一群渴望被救贖的孩子。他的名字叫馬修。

四十八年前,主人公馬修到一家學校擔任代課老師,這個學校就是池塘之底。馬修自始至終懷著一顆仁愛心看待這些孩子,對學校殘忍的“犯錯——受罰”制度深惡痛絕。他熱愛音樂,也懂得關懷孩子。在孩子犯錯時,他總是包容孩子,在他的執著下,費盡心思組成了一個合唱團,為他們譜曲,用音樂感化他們的心靈。經過馬修老師的努力,這群“無藥可救”的“惡魔”們都變成了一個個小歌唱家。在影片的最後,馬修因為校長的反對,而被迫離開了學校,他多麼希望見孩子最後一面呀!而當寫滿了愛的紙飛機飛滿了整個校園,馬修露出了幸福的笑臉;那一刻,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馬修,他好似一個善良的牧人。他用愛找回了一群迷失的羔羊。用愛照亮了前進之路,用愛為他們指引方向。我記得其中一句話:“等等,他是我唯一的男低音”這句話飽含了他對教育事業的盡心盡責;對人平等,不分貴賤,一視同仁的態度。

影片給我們最大的啟示就是不要放棄書寫青春,即使是被放棄的“放牛班”的“惡魔”,即使是“池塘之底”,也一樣會綻放青春,一樣會擁有春天。《放牛班的春天》就是這樣一部從頭到尾都可以讓人保持微笑,又滿含熱淚的影片。孩子們最為可愛的一面——那種發自內心的純真的天性,正是在這樣的氛圍裡得到了充分的激發。現實中,我們是多麼需要這種天性啊。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3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感人的電影,講述了一位名叫馬修的老師用自己的真心感化了塘底的問題少年,傾情付出幫助每一位少年發掘了自己的特長,改變了他們的一生。《放牛班班的春天》中的馬修老師讓我聯想到了《死亡詩社》的基丁老師。馬修老師和基丁老師是多麼的相似,他們都是社會底層的普通教師,過著普通平淡的生活,但他們都相同地用自己的愛去教導學生。

馬修老師的出現好比一縷曙光,給學生們原本昏暗無光的生活帶來了光明和溫暖,融化了學生們冰封的心靈。其實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都有著夢想,成為航天員、消防員,都是年輕的孩子們常常幻想的,只不過由於生活中各種各樣的壓力被埋藏在了心底,馬修老師為了喚醒學生們的夢想可謂煞費苦心,甚至重新做起了自己曾立下誓言不再接觸的音樂。居中校長那一句責怪馬修自大,一直做不喜歡的事深深觸動了我,我不知道這需要多大的決心,但我感受到了馬修老師的真誠,就是這樣一份真誠的心才能夠走進學生們的心房。

其實從這部電影中我們也能借此反思當今社會對老師的態度,其實一位用心用愛去教學的老師他所流露出來的影響生命的地方往往不能被世人所理解,就像馬修老師和基丁老師最後都被校長開除的結局一樣,正因此許多優秀的老師可能就這樣泯然於眾人中,一生都不為人所知,但他們可能是學生們人生路上的指明燈。

從另一個角度我們或許也需要反省當今的教育制度,當然我們無法否認這樣的制度是最為全面的制度,但這樣也可能掩埋一些有天賦的人,這或許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4

“偉大的靈魂常寓於平凡的軀體”,馬修本來可以利用自己的才華賺錢,然而,他沒有這樣做,他將自己的才華全部獻給了愛和教育,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和張玉滾一樣,選擇了平凡,就註定選擇了一種偉大,選擇了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梵高說:“愛之花開放的地方,生命便能欣欣向榮。”馬修對孩子的愛,讓這個如“塘底”般破敗不堪的寄宿學校,曾經陰森可怕的房屋,佈滿灰塵的操場,混亂不堪的教室,增添了一絲靈動和快樂;也正是這種強烈的、不可磨滅的愛,讓看似不可挽救的“放牛班”的孩子,懂得了自己值得享受寬容和善意,值得被愛、被期待,值得擁有一切美好的東西,更值得迎來人生中真正的春天。這個春天,不僅是萬物復甦的季節,更是這些孩子衝出牢籠、衝出暴政,再次感受人生意義的時刻。

愛,如陽光般溫暖,如山峰般偉大,如草原般寬廣,如海洋般深邃,愛讓每一個人站在世界的中央。為了生命中的嚮往與不懈追求,學會愛吧,撐起心靈的藍天!

那個在二戰中失去父母的孩子,在馬修即將離開時跟著來了祈求馬修帶他一起走,最終馬修真的把他帶走了。

看完這部電影內心非常的感動,馬修老師用她內心的善良和對孩子們真切的關愛去溫暖著每一個孩子。發現他們的美好,讓每一個孩子能夠擁有純真的童年和快樂!

作為老師。每一個孩子受的教育三觀,家庭環境都不同,我們就應該以平等,尊重,信任之心求呵護每一個孩子,用我們最真誠的愛去關注,激勵,欣賞每一個孩子的心靈。不僅是知識技能的傳播更是道德情操人性的傳播,耳邊再次響起那句神墨的使命:助億萬人進步!讓我們用最真誠的愛,去溫暖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去幫助每一個家庭!讓我們相信只要用愛去澆灌,放牛班的孩子也能有美好的春天……

放牛班的春天觀後感15

今天我看完了“放牛班的春天”,講的是一所專門教育調皮學生的學校,這個學校的院長非常壞,只要一不遵守院規就要關禁閉,受罰,有一個學生叫皮埃爾他把麥神父的眼睛打傷了,麥神父住院了,皮埃爾被罰關禁閉、勞動一個月,這時學校來了一個新老師他叫馬修,他是一個音樂老師,有學生給他起外號叫光頭老師,因為他的頭有的地方沒有頭髮,馬修老師要組建一個合唱團,但院長不同意,想盡了主意要阻止馬修老師建合唱團,但還是沒有阻止成功,突然有一天馬修老師發現正在受罰的學生皮埃爾在悄悄的練唱歌,並且他唱的很好,懲罰結束後皮埃爾也加入了合唱隊,他唱的非常動聽而且成為樂隊的主唱,院長下令解散合唱隊,但是馬修老師並沒有執行,而是悄悄的堅持練唱,學校新來了一個很調皮的學生叫孟丹他不但不聽老師的話而且還做了更可怕的事——放火燒了學校,原因是院長誣陷他偷了二十萬法郎把孟丹送到了警察局,但確實不是孟丹做的,孟丹為了報仇才放了火,而這時馬修老師正好帶著所有學生去山上捉迷藏了,所以沒有人受到傷害,但院長還是把馬修老師開除了,馬修老師走的時候他的學生們都疊了紙飛機來給老師送別,紙飛機上都寫著學生們對老師的祝福,所有學生都唱起了馬修老師教他們的歌,給老師送別,在馬修老師要走的時候學院裡最小的一個孩子追來了,他是一個孤兒,他要馬修老師帶他走,一開始馬修老師不同意但後來還是同意了,最後院長也受到了懲罰他被開除了。

馬修老師用他的愛感化了這些學生,讓他們喜歡唱歌,改變了它們的性格,這部電影的主人公皮埃爾成為了一名著名的指揮家,這一切都是因為馬修老師的影響,改變了一個調皮孩子的命運,通過這個電影我知道了,每個人都是有天性的,而且我認為師愛是最偉大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