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購物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8W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購物教學反思,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薦】購物教學反思

購物教學反思1

提高課堂實效性是本次研訓專題,實踐與綜合運用中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培養學生用一雙數學的眼睛觀察生活,能用數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將實效性落實到教學每個環節這是我堅持不懈努力的方向。

本節課的教學中,教材給學生提供了大量主動參與數學活動的機會,創設學生平時比較常見的買飲料、酸奶等情境,我有意識地為學生創設了良好的數學交流活動情景,將死板的數字賦予貼近學生生活的含義,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綜合利用數學知識來分析不同情況下各個商店的優惠策略,主動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策略來解決問題。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始終處於問題衝突中,處於興奮、愉悅、渴求的心理狀態,注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知識與技能的形成和發展。

課堂中,讓學生在自主探索中學會觀察、分析,學會應用,使每個學生都有表現的'機會和獲得成功的體驗,始終以一種愉悅的心情去學習。在動態生成中讓學生感受到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在解決問題中對學生進行拓展引導,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激勵學生的發散思維,並引導學生在多種方法中進行選擇,體會對比擇優的策略。

總的感覺在這樣的展示活動中真正鍛鍊了自己,儘管自身存在很多不足,今後我會努力學習新課改的理念,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知識,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把握好課堂的預設與生成,使自己的教學再上一個臺階。

購物教學反思2

北師大版教材數學四年級下冊《購物小票》的內容是小數加減法,目的是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通過直觀模型理解並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並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去解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學生在前一學段已接觸小數加減法的計算,如3.25元+1.24元等於多少元,那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識進行計算的,3.25元是3元2角5分,1.24元是1元2角4分,加起來就是4元4角9分,也就是4.49元。此節課怎麼上?怎樣讓學生理解計算小數加減法只要把小數點對齊,其它就與整數加減法一樣了的道理?小數點為什麼要對齊?是利用元角分的知識作為切入點,還是複習整數加減法的計算為新課做好鋪墊?如果採用這兩種方法的話,課堂教學會進行得很順利,教學效果會更明顯。但這樣做符合教材的編寫意圖嗎?能體現新課程標準理念和課改精神嗎?

我思考再三,決定拋棄這兩種求穩求妥的教學方法。但怎樣才能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呢?在深入鑽研教材,瞭解教材的編寫體系和意圖之後,我決定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組織本節課的教學。

一、發揮課本情境圖的作用,讓學生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運算的過程,加深對運算意義的理解。

由於這是一節教導處臨時通知的隨堂聽課,我沒有、實際上也來不及製作多媒體課件或其它教具。怎樣創造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呢?我決定利用學生已有的購物經驗,採用談話的形式匯入新課、揭示課題,於是有了以下的對話。

師:同學們經常到超市購買物品吧,當我們在收銀臺付完錢後收銀員會用電腦列印一張什麼給我們呢?

生:購物小票。

(師板書課題:購物小票)

師:可別小看一張購物小票,它裡面卻蘊藏著不少的數學知識呢!不信?咱們就來瞧一瞧。

這就很自然地將學生的目光引到課本中的主題情境圖上,讓學生觀察購物小票,然後指名說說從購物小票上能獲得哪些數學資訊。繼而話鋒一轉,丟擲問題——“怎樣核對應收款是否正確?”引導學生列出小數加減法的兩道算式。以上一系列的活動,同時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我們的身邊。

二、利用直觀模型幫助學生建立數學模型,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

理解小數點對齊的'道理是本節課的重難點,如何突破?我把小數的意義作為知識切入點,讓學生先說說算式1.25+2.41中每個加數各個數位上的數字表示什麼(1.25中的1表示一個,2表示十分之二,5表示百分之五;2.41中的2表示2個一,4表示十分之四,1表示百分之一),然後用直觀模型擺一擺(在擺的過程中讓學生說一說為什麼要這樣擺),最後再塗一塗。

在“說一說”、“擺一擺”、“塗一塗”的過程中,學生已領悟到只有相同的計算單位上的數才能直接相加減,這種直觀模型的建立,使學生在列豎式計算時順理成章地就把小數點對齊了,學生對小數加減法算理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

在學生獨立嘗試“算一算”後,我讓多個學生說說自己的計算過程,並反覆追問為什麼要把小數點對齊。這一過程耗費的時間比較多,卻非常值得,讓學生去說、去擺、去塗、去思考,從直觀到抽象,從直觀模型到數學模型的建立,學生已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小數加減法。

三、重視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關注學困生。

在學生運用小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小明家兩個月的水費共是多少元”後,我引導學生思考:根據題中的數學資訊,你還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怎樣列式解答?根據學生計算中出現的粗心、馬虎、不認真的現象,我及時教育引導學生,僅掌握了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是不夠的,必須要有耐心、細緻、認真的品性,才能確保計算的正確。

本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我注意到面向全體,更關注一些學困生的成長,對學習活動中有困難的學生及時給予指點和輔導,所以整體教學效果很好。

購物教學反思3

新時期的國小數學教學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運用新穎、先進的教育技術,為國小數學教學新的生長點提供廣闊的展示平臺。現代教育技術和國小數學課堂教學的整合,有利於轉變教育思想,改革課堂教學,更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教育觀念與教學機制的整體深刻變革。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與實踐創新的數學學習方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地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同時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 ”這一思想。因此,我在《購物》一課的教學中,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教師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態度和習慣,全課活動是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師引導下的積極的學習活動,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基礎上學習數學,理解數學和獲得發展,從而在豐富的數學學習活動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與有用,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教學中,我相信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去探索、去嘗試。課一開始,就讓學生利用網路進行網上購物活動,通過操作、討論交流, 使學生 認識人民幣,並瞭解它們之間的關係, 理解人民幣的功能,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並 探索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反思這節課,我在第一個班的教學中,只是在教室裡把課件作為 內容展示的工具,當課件一展示出來時,學生們都很興奮,躍躍欲試,小手都舉得高高的,盼望著我叫他(她)的.名字,試一試在網上購物的滋味,可是,由於時間有限,只有一部分同學有機會到老師機上進行操作,沒能進行操作的同學都有一點失望,因為,他們只當了一回旁觀者。當小組討論:“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表現積極的也只是剛才有機會進行操作的同學。從這可以看到,如果 課件只是作為 內容展示的工具,會打擊一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阻礙了他們的思維能力。 於是 ,在後面兩個班的教學中,我採用了“ 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 把課件作為學生學習的工具, 探索規律的工具, 讓學生利用網路進行網上購物活動,使全班同學都能親歷規律的“發現”過程。 當小組討論:“你 買了幾樣東西? 在付錢過程中,你發現了什麼?”的時候,同學們都表現積極,勇敢地說出自己的發現,還會邊說邊演示付錢的過程,這時, 資訊科技又作為了交流討論 、表達的工具。當交流彙報後,反思:“你已經學會了哪些付錢方法?還有哪些不會?再次上機,試試用多種付款方式購物。”時, 學生就不同的意見再次上機操作,共同發現,深化了對多種付錢方法的理解,資訊科技又作為了練習、鞏固、探究的工具。 這一改 ,使我想到: 在課堂裡,如果把資訊科技作為學生學習的 工具,作為“數學實驗”的工具來探究數學規律,能很好地培養學生多元的學習,使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得到發展。

經過兩次購物教學 ,收穫不同。使我深深體會了利用“ 數學規律的情景探究教學模式”進行教學的好處,也 深刻理解了 布魯納提出的 : “教學生學習任何科目,決不是對學生心靈中灌輸些固定的知識。而是啟發學生主動地去求取知識與組織知識。教師不能把學生教成一個活動的書櫥,而是教學生如何思維;教他學習如何像歷史學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樣,從求知過程中去組織屬於他自己的知識。因此,求知是自主性的活動歷程,而非只是被動地承受前人研究的結果”。通過“發現”這種方式使學生像科學家那樣去思考、探索、體驗科學家發明、發現、創造的過程,可以培養學生創造的態度和創造的能力。同時,也使我感受到: 教學資源無處不有 ,只要適時適事地利用,就可取得意想不到之效。教師既要“教中學”,也要“學中教”,只有充分、合理地發揮資訊科技的作用,才能教學相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獲得成功的體驗,建立自信心,學會學習。

購物教學反思4

《購物小票》教學反思在這節課中,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將數學知識鑲嵌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而且體會到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留給我以下思考: 1.“教”還原教材的生活本色。學習內容是溝通數學與生活的橋樑,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數學內容的基礎。教師要有主動駕馭教材的意識,要把兒童的個人知識、直接經驗、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尊重兒童,挖掘“童心”、“童趣”的課程價值,及時收集和整理與學生密切相關的材料,讓學生在模擬的生活空間結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經驗學數學、用數學。 2、“學”用現實的方法體驗數學。在“購物小票”的教學中,我始終把蒐集數學資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絡起來。在上新課之前,我安排學生到超市去購物,這樣,學生就熟悉了購物的情境和過程,再通過教材,藉助現實的有意義的數學材料幫助學生從身邊的事情中發現數學,學習數學。再精心設計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把學到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生活化,生活世界數學化的過程。學生從熟悉的情境中發現問題,並調動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理解新知識,最終讓生活中的經驗提升為數學知識。

《歌手大賽》教學反思初讀教材,給人的感覺是很簡單。因本節教材是承接了三年級的學習內容,由於教師對知識點的滲透,很多同學對於數位知識已經有了認識,加減計算就很簡單了!但真正走進課堂並非想象中那麼輕鬆。 首先,計算細節學生難於把握。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1、小數點對齊;2、數位對齊;3、進退位。其中第三點是同學們最易犯錯誤的地方。根據教學現狀,我及時地調整了教學進度,用一節課的時間進行專項的計算訓練,強化學生細心計算的習慣。其次,加減混合計算的簡便計算是難點。本章節的簡便計算不同於以前的簡便計算,其形式主要是a-b-c=a-(b+c).算理可以用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來引導同學認識,但想突破這一難點,這還遠遠不夠.於是我又設定了一個情景,來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學情景:利用在超市購物與在小商店購物進行對比.超市購物是先算商品總價,再買單。例如6-(2.15+0.85+2.05)。而在小商店,可以一樣一樣地來買。例6-2.15-0.85-2.05。於是難點也就順利突破了。 《小數的認識與加減》教學反思一、變“書本中學數學”為“生活中學數學”。國小生學習的數學應是生活中的數學,是學生“自己的數學”。數學來自於生活,又須回於生活。數學只有在生活中富有活力與靈性。“一分鐘”這個概念確實是比較抽象的,本單元把生活緊密聯絡在數學的教與學中,讓學生在現實中體驗,同時也是“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佐證。二、創設學生喜愛的情境,激活了學生的內在需求。

單元反思 本單元中的《量體重》、《購物小票》、《歌手大賽》等都是學生熟悉的情境,它們與數學學習巧妙結合起來,引領孩子們進入數學的園地,是件十分有趣的事。這樣,學生愛學、樂學,把學生的內在需求激活了。三、學生在學習與活動的空間中獲得了發展。課程標準提出,課堂應為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與體驗提供充分的空間。本節課,老師創設了多次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在原有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中,在從事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中,先前經驗得到了重新組織、改造,掌握了數學知識和數學思想,同時獲得了廣泛的活動經驗。四、教學應有效促進學生的發展。從這課上,我們可以深刻地體會到:教學不等同於發展。只有那些能夠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需要與興趣的教學,只有那些教學內容上能夠切入並豐富學生經驗系統的教學,只有那能給學生足夠自主的空間、足夠活動的機會的教學,也只有那能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深層次的體驗的教學,才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從而建立一種開放的、浸潤的、積極的課堂文化。以上的教學環節,結合平時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國小數學到底要教給學生什麼?僅是;一些基礎知識?當然基礎知識是我們國小教育必須完成的任務。在教學中我深刻地領悟到了,國小數學中,知識是能從老師這邊學到的,但作為21世紀的建設者,在需要這些的同時,更需要的是學生自己來自體驗並獲得感悟,也是學生要親身體驗到自身課堂上前後的知識經驗的對比和變化歷程,心靈上要產生深刻的震動,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並轉換、內化

為自己確確實實的收穫。因此,平時的課堂活動中,我覺得應多讓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用自己的方式去學習,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用自己的經驗去發現…… 君不見,學生獲得發展時,那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怦然心動、悠然學會的神情是多麼地生動和迷人。

《三角形的內角和》教學反思新課標把三角形的內角和作為四年級下冊中三角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學習三角形內角關係和其它多邊形內角和的基礎。即使在以前沒有這部分內容,大部分教師在課後也會告訴學生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學生容易記住。因此讓學生經歷研究的過程成了本節課的重點。既讓學生經歷“再創造”----自己去發現、研究並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不是把現成的東西灌輸給學生,而是引導和幫助學生去進行這種“再創造”的工作,最大限度調動其積極性併發揮學生能動作用,從而完成對新知識的構建和創造。本節課我基本達到了要求,具體表現在以下2個方面。 1、為學生營造了探究的情境。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學生自己去發現,因為通過學生自己發現的知識,學生理解的最深刻,最容易掌握。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提供給學生一種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創造、自我表現和自我實現的實踐機會,使學生最大限度的投入到觀察、思考、操作、探究的活動中。上述教學中,我在引出課題後,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並理解內角與內角和的概念。在學生猜測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通過探究活動來驗證自己的觀點是否正確。當學生有困難時,教師也參與學生的研究,適當進行點撥。並充分進行交流反饋。給學生創造了一個寬鬆和諧的探究氛圍。 2、充分調動各種感官動手操作,享受數學學習的快樂。在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的過程當中,大部份同學都是用度量的方法,此時,我引導學生:180度是什麼角?我們能否把三個內角轉化一下呢?經過這麼一提示,出現了很多種方法,有的是把三個角剪下來拼成一個平角。有的用兩個大小相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個正方形,還有的是用摺紙的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大腦,就連平時對數學不感興趣的學生也置身其中。充分讓學生進行動手操作,享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小數點搬家》教學反思數學的教育要面向全體學生,使每一個學生學到有價值的數學;每一個人都能獲得必須的數學;不同的人也應該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這是《數學課程標準》中對學生學習數學的要求。我們老師應該讓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應該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為課堂教學帶來更大的效率。在一堂課中,學生能夠輕鬆愉快,積極主動,而且思維靈活多樣,富有創造性,從自己的內心中獲得成功的喜悅。我心中有一種深刻的感受——這不就是我們新課程標準所追求的嗎?課本上“小數點搬家”這一情景真不錯,只是書上的價格我認為不符合實際,所以我做了一些改動,藉助這個情景一是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另外想借助快餐價格的變化,引導學生歸納出小數點向左移動的規律。為了使學生的討論有針對性,我先讓學生找出400、40、4、0.4之間的倍數關係,再讓學生帶著兩個問題“小數點怎樣移動。移動後原數發生了什麼變化。使很多學生都能發現這個規律。可這樣做可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會不會教師不夠放手。學生會不會比較沒有思維的空間呢? 我還有一個困惑,就是那個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就縮小10倍,這是我們習慣性說法,而新教材卻提出個小數點向左移動一位,就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對於這句話好像比較難於理解。我認為縮小10倍表示的是一個過程,縮小到原來的十分之一這表示的是結果。我在想有沒有必要現在向學生解釋清楚,其實以學生現在的水平,再怎樣解釋也很難能使大部分學生清楚,不過到以後學生那個分數的意義和倒數知識自然而然學生就會理解了。

《爬行最慢的哺乳動物》的教學反思今天剛上了《爬行最慢的哺乳動物》一課,整體自我感覺還不錯。基本能按照預設的過程上下來,目標基本達到。但也有些不足之處: 1、我自己師範性的板書不夠。本以為前面的《包裝》一課,自己已經上得比較到位了——該講的知識點都分析了,豎式也列給他們看了。沒想到,在今天的作業中,還有好幾個學生連豎式都不會列(把小數點對齊去乘了)。 2、學生的估算意識沒有培養。在本課的過程中,原來準備

讓學生先估算結果,然後再計算的。可是自己一忙,就把這個步驟給忘了。 3、學生的自主性未能發揮。雖然在課上,有請過學生上臺板演,但大多數學生都沒怎麼有表現的機會。指名回答時,教師的評語也不到位。

《節日禮物》教學反思親身實踐,感受觀察物體的位置變化,可以讓學生體驗到觀察地點的改變所看到的物體也會隨之發生變化的道理。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了讓學生親自體驗、感悟觀察地點的變化,所觀察的物體也會隨之改變,為了讓學生有更好的體驗,我把學生帶到了操場,讓學生們運用不同的觀察方式觀察楊樹,邊走邊觀察楊樹位置的變化,通過實踐親身經歷觀察的過程。經歷了親身實踐的過程,書中的練習變得簡單了,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變得輕鬆了許多。讓學生到戶外上課,要組織好學生活動,讓我的數學課上得更精彩,我覺得還需要多動動腦筋,多想想辦法。

《精打細算》教學反思《精打細算》是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下冊數學第5單元的第一課。本節課教學重在讓學生藉助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通過自主探索與交流,發現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並在實際情境中體會感受小數除法的意義。在教學中注意做到以下幾點:

一、課前複習除法和小數的相關知識雖然學生經歷過整數除法的學習過程,但由於時間相隔太久,學生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了知識上的遺忘;而通過複習小數的意義,有利於學生對小數除法的算理和演算法的探究。因此,從課堂上學生學習過程來看,新課前的複習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與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絡現實生活既是計算教學的源頭,更是計算教學的歸宿。通過創設去學生所熟悉的百佳超市和供銷商場購買牛奶的場景,由此引出哪家商店的牛奶便宜,突出精打細算的的主題,自然的引入小數除法,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感受體會小數除法的意義,激發學生探究小數除法的興趣。三、組織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新課標要求學生應當經歷數學的學習過程,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過程當中學習知識,掌握數學的學習方法。在學習算理,掌握商的小數點和被除數的小數點應對齊以及小數部分有餘數添零再除的過程中,將課堂充分的交給學生,而教師作為一個引導者和組織者,讓學生自己探索,組織學生相互質疑,合作討論。但學生經過努力後,依然對小數除法算理的理解有障礙。這時候,教師就應該轉變角色,參與到學生的討論中。通過“元角分”知識和小數意義的提示,學生看到了前進的路標,快要停滯的航船再次展開風帆,破浪而行。老師此時就悄悄退居後臺,欣賞學生的智慧的碰撞。四、迴歸生活,鞏固提高本課設計了2個練習題,第一個是果醬題,緊扣精打細算的主題,鞏固剛學的知識。第二個是關於今年雪災的開放題,既能拓展學生的思維又能夠達到愛心教育的目的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當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特別在調控課堂和深挖學生的思想方面,還需要更多的提高。

《誰爬得快》教學反思今天上的北師大的.〈誰爬得快〉一課中,其實就是迴圈小數的教學,我個人認為內容很簡單,可以不用一節課的時間就可以解決,可是事實不是這樣,在教學中,卻遇到很多不同意外,還有練習未落實,我給自己總結一下自己,學會總結,或許使自己有所進步: 1、自己或許太羅嗦了,有時候話太多,導致學生厭煩,沒興趣。、 2、自己選擇的例子,內容或許不新穎,引不起學生的興趣,興趣是調動學生積極性的最好的方法之一。

3、自己的教學心態不好,應擺正自己的心態才行,對於新教師出現疑惑和困難是難免的 4、自己對有些數學概念,整個北師大國小數學教材的系統不瞭解。內容前後的銜接不清楚。 《天平遊戲(方程)》教學反思本節課教學目的是通過天平遊戲,讓學生髮現等式兩邊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等式仍然成立;讓學生能利用所發現的等式性質,解簡單的方程。以前人教版教材中,在學習解方程之前首先要求學生掌握加減乘除法各部分之間的關係,然後利用:一個加數=和-另一個加數;被減數=減數+差等求方程中的未知數;而現行北師大版教材是借用天平遊戲,使學生理解解方程的方法。由於第一次接觸這個教材,這種設計到底怎麼樣,自己心裡實在沒底。在教學中我在兩節課嘗試兩種不同的教學方法,第一節課按照教材設計的走,第二節課又按照以前人教版的方法,觀察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對比發現用

現在的方法學生覺得淺顯易懂、用起來方便。在教學過程中,剛開始幾個好學生馬上想到求未知數和減去一個加數的方法,但大多數學生比較容易理解等式兩邊同時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的方法,而且反應靈敏的學生能用一步計算完成。學生們活動的有滋有味,從活動中悟出瞭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加上適時的點撥和歸納,感覺還是比較順利的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圖形中的規律》教學反思《圖形中的規律》,這節課是北師大版國小四年級下冊數學《認識方程》這單元的後續學習內容的第一課時,探索規律是《數學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新增的內容,也是教材改革的新變化之一。它蘊涵著深刻的數學思想,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是學生今後學習、生活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本節課我預設了五個數學活動方案:1、課前活動。2創設問題情境、直奔主題。3、探究規律,體驗方法。4、應用規律。5、課堂小結。有效的數學活動意味著教師需要喚醒、引導、促進和激勵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斷引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這是數學活動有效進行的“發動機”。首先,教師所應做的是在摸清學生的知識底蘊的同時,給予學生學習的推動力,激發學習的內在需要。因此,我創設了一個問題情境:“同學們,你們能用9根小棒擺出個數最多的三角形嗎?”擺小數目的三角形學生可能用肉眼觀察的方法一下子就能說出答案,而到大數目可能一下子說不出來,這個挑戰性的學習任務引起了學生的認知上的衝突,初步讓學生體驗探索發現規律的必要性。以“猜想—驗證”的教學方式,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索規律。1、鼓勵學生大膽猜想,猜擺20個三角形要幾根小棒?

2、培養自主思考探究的方法。讓學生確實能做到主動,獨立地學習,十分重要的是讓學生掌握學習的“工具”。即教學內容的結構和學習方法的結構。在教學中教師要用結構的觀點去分析和研究教材,指導學習方法,給學生主動學習的“工具”,並使之形成後續學習的動力。課堂上,我先讓學生4個人為一組來想辦法,說說你想用什麼辦法來驗證?再通過“友情提示”對學生的方法及時進行梳理和指導。3、及時提供充分的探究時空,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自主探尋規律。4、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規律,適時進行數學化。學生探究後,我及時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發現,表達所擺圖形的個數與所需要的小棒根數之間的關係。讓學生讓學生親身經歷“從具體形象表示——用數學語言描述——用數學模型表示”這一逐步符號化、形式化的過程,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化”水平。

購物教學反思5

通過創設核對購物小票的情境,讓學生髮現小票上的數學資訊,進而提出數學問題,然後再激發學生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慾望,使學生感覺到數學並不陌生,數學就在身邊,激發了探索的興趣,為學習新知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注意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比如:在研究購物小票時,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自己從購物小票中發現資訊,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老師引導學生將獲取新知識與尋求策略緊密地聯絡在一起,促使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編制”生活內容。特別是在“應用拓展”部分,學生將學習到的新知識與生活實際緊緊的聯絡起來,加上老師的演示,使學生真正的體驗到了數學知識的價值所在,使學生體會到數學來源於生活,服務於生活的目的。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合作交流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之中。比如:在“摘帽子”一題中,學生在獨立思考後,意見出現了分歧,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讓學生在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這學生在有了自己的想法的基礎上,進行討論才不流於形式,這樣的交流是有目的,有深度的,同時也使學生學會了思考,又學會了與人合作。

購物教學反思6

《小熊購物》是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混合運算的第一課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通過“小熊購物”的問題情境,發展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且結合解決問題的過程,探索“先乘後加”的運算順序,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絡;能正確計算有關的兩步試題。從課堂教學來看,完成了教學任務。

教材創設了“小熊購物”的情境。在購物活動中,需要兩步運算才能得出結果,當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時,就要有一定的運算順序,這樣結合問題情境,使學生體會“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順序的合理性。教學時,我首先請學生觀察主體圖,找出所學要的數學資訊,請小朋友幫助小熊胖胖解決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後,再讓學生自己將算式寫在練習本上,和小夥伴們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後找學生說一說自己的方法,將學生的方法板書到黑板上。學生列出的'算式有分步的,有綜合的,和孩子們一起分析,使學生理解每一個算式的含義,使學生根據實際問題情境明白先算乘法的必要性。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如何設計教學活動才能使課堂真正做到有趣、有效昂成?我認為師生互動,反饋交流:“你買的是什麼?怎樣算出付了多少錢?”這個環節以遊戲的形式開展學生會比較感興趣。

如:“現在我們玩個遊戲,交換同桌的算式,你能猜到他買了什麼食品嗎?”我想通過這個學生喜歡的猜謎遊戲,調動他們探索算式意義的好奇心理。同時,也使同桌對彼此算式的合理性做初步的檢驗,猜到的同學很高興,也說明他同桌的算式很合理。猜不到的可能是算式表達的不夠清楚合理。再提問:“誰想把你的算式展示出來,讓我們大家猜一猜。”課堂評價是一門學問,好的評價語言、方法可以有效地激勵學生認真學習,將注意力投入到課堂中。以前我只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評價,只要孩子發言就表揚,雖然形式多樣,但是過於頻繁,效果不是很好。這節課中,我根據學生的回答,只對回答問題特別精彩的孩子、有進步的孩子進行表揚,課堂氣氛明顯不同,我想這就是評價的藝術吧!

購物教學反思7

新學期已過去一個多月了,面對前一段教學工作和成績,心中有不少感慨。新課改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通過自我感悟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回顧教學工作中反映出來的問題,覺得在教學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進。

一、對於《購物》這一節課我對學生自主學習要求不好。三年級學生對自我約束力、自我思考能力不怎麼強,例如:讓學生思考並同桌交流12×4為什麼等於48,你是怎樣想的,學生在下面沒有交流,有時放棄學生獨立思考這一環節,該用傳統的老辦法,結果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沒有得到鍛鍊,影響到學生以後的學習。

二、在課堂上出現了一個錯誤,問題是42×2等於多少,學生1回答把42分成40和2然後分別乘2,在把他們加在一起,學生2回答兩個42相加也行,學生3利用的是乘法豎式進行計算的,在以上三種計算方法中,非要問那一種方法比較簡單,現在教學要求的就是演算法多樣化,只要是合理、學生喜歡,老師都應該給予肯定。

三、對學習較差的同學重視不足。在新授上,新授知識很快就一帶而過,由於學生的程度不一樣,好的能聽明白道理,而那些程度不好的學生可能就不會,導致了好學生學習較好,差學生學習較差的局面,沒有重點關注個別學生。

對以上問題,我將在以後的工作中,加強對基礎知識的檢查,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充分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關注個別學生,通過自身影響學生,使每個同學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購物教學反思8

活動目標

1、通過購物遊戲,學習10以內的點數,感知10以內數的實際意義。

2、能按數取物,理解數字和數量的對應關係。

3、能夠將活動遊戲經驗與角色區的超市購物遊戲經驗相結合,並遷移到生活中,充分感知生活中數學的有用和有趣。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手口一致地點數 5—10 的物體,理解數量的對應關係活動

難點: 集體遊戲中,需要專注力和速度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任務指令卡片、購物筐每人一個、超級市場(兩位老師每人一個點、超市貨架兩人)、銀行卡每人一張、刷卡機兩個。

2、經驗準備:幼兒有跟家長一起購物的經驗,角色區遊戲的經驗,認識數

字,有一一對應點數的經驗。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通過遊戲複習 10 以內的數字和 10 以內的點數

遊戲一:教師敲擊樂器,幼兒聽音數數,並能說出與之相符的數字來, 迴圈兩到三次;

遊戲二: 教師出示數字卡,幼兒用拍手的次數來表示字卡上的數字; 教師小結:集體複習認識數字 1-10 及 1-10 的點數。

二、基本部分 1、引導幼兒去進貨

教師:今天趙老師是超級超市的經理,但是,早上一來的時候我就發現我們超級超市裡貨物快賣光了,很多貨架都空了,如果今天如果有客人來買東西怎麼辦?

你們願意和我一起去進貨嗎? 2、介紹批發市場和任務卡

(1)介紹批發市場位置

(2)介紹任務卡的使用規則和注意事項

教師示範禮貌用語的使用(比如:您好,我想買五瓶水;經理您好,我買回來了五瓶水;謝謝等。)

教師:馬上我們的玩購物闖關遊戲就要開始了,小朋友們,你們準備好了嗎? 3、闖關開始,教師發放闖關任務卡和銀行卡,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完成任務。第一關:教師發放 1-10 的點卡,請幼兒按點卡上的數量購買回相應數量的同類物品。

第二關:教師發放 1-10 的數卡,請幼兒按卡上的數字購買回相應數量的同類物品。

遊戲規則:

(1)按照數卡上的數字或數量去超級市場購買回相應數量的物品。

(2)將購買回來的物品按照種類整齊的擺放在超市貨架上(放時要一個一個點數)。然後,再領任務卡再去購買,反覆進行遊戲。

(強調:每一次買貨物或放回貨架都要一個一個點數進行。) 三、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太棒啦,這麼多人都闖關成功啦,我們超級超市的貨架又滿啦,一會我們的超市又可以繼續開業啦!

活動總結

這個數學活動其實就是我們生活中的數學學習,購物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都會涉及到問題,即使是我們的'孩子他們現在還不能獨立購買物品,但是也會經常跟著爸爸媽媽去超市購物,也是熟悉超市購物的基本流程的,孩子們每次都是陪同爸爸媽媽去購物,沒有機會自己單獨去嘗試這樣的活動,所以,對於今天這樣的遊戲活動,孩子們是很期待的。

在活動的開始部分,用“聽音數數”和“看數字拍手”兩個小遊戲來幫助幼兒複習鞏固 10 以內的數字的認識和 10 以內的數量點數,然後,再通過

問題引出活動主題,幼兒通過購物的遊戲,不僅再次複習鞏固了對 10 以內

數字的認識和 10 以內數量的點數,進一步理解了數量的對應關係,同時, 也鞏固了角色區中角色扮演的遊戲規則及禮貌用語等。

在遊戲過程中幼兒是積極的快樂的,直到遊戲結束幼兒的興趣依然不

減。最後,我們把購物的遊戲材料投放到區域中,在區域活動的時候,幼兒可以繼續遊戲。

購物教學反思9

這一堂綜合實踐活動的開題課,靜心反思,我有了如下一些感悟:

一、充分調動積極性

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指出:研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學生自身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專題,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如何選擇學生感興趣的課題,如何把學生的興趣吸引到研究的課題中是非常重要的。對於本課我充分考慮到了這一點,從選擇課題——網上購物這個新鮮事物,到設計情境要學生為新年聯歡會購物都牢牢地吸引著學生,學生的積極性很容易就被調動了起來。

二、努力凸顯主體性

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隨著學生實踐能力的逐步提高,教師不再是傳授者,而是促進者。作為促進者的關鍵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促使學生自己去感知體驗、實驗觀察、探究研討。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學生不再是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而是一個充滿主動精神的主體,師生之間是合作的關係,共同投身於問題的研究過程,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悅。因而教師也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尊重學生的興趣與選擇,鼓勵學生努力探究自己的目標,同時教師也要充分認識自己的角色,不斷的超越自我。只關注學生,而不關注教師的綜合實踐能力,不注重提高教師的素質,綜合實踐活動就可能走向膚淺。

三、力求體現研究性

綜合實踐活動的核心是研究性學習,要求學生在課題的探究過程中要遵循“親歷實踐、深度探究”的原則。我在設計本課時處處遵循這一原則,從對老師的現場採訪到問題的發現和提出都力求體現研究的味道。

四、問題的發現和提出是關鍵

作為選題指導課,如何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個關鍵,它是整個活動的開端,肩負著學生對這次活動的興趣是否能得以延續的重要責任。很多情況下,我們老師忽略了這個環節,或者代替學生壓縮了這個環節,急於進行方案的制定,使學生處於被牽引的局面。“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千里之堤毀於蟻穴”我們教師不要操之過急,先做好、做細、做規範開題課才會有學生深入自主探究的良好局面。

五、學生的問題不等於研究的.課題

應該說學生提出的問題是我們展開研究課題的基礎,它包含於研究課題內,但不是研究課題的全部。如學生提出的:網上購物後對方是怎樣把物品送到學校的呢?這一個問題,是學生關心的話題,具有一定的探究意義。但是它牽涉的內容很廣泛,包括當下比較流行的行業“快遞公司”,包括送貨的方式,包括如何接收郵件等等,所以我在指導過程中注意到了把學生對這個問題的關心引入到對快遞方式課題的研究上。

購物教學反思10

本單元學習內容是在學生學習了加、減、乘、除法的基礎上進行的,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兩級運算式題,教材不是以單純學習計演算法則的形式出現,而是通過“小熊購物”主題圖呈現生活情境,將教學內容和解決問題過程有機結合,教材列舉了用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得出結果,在綜合列式方法中,出現了兩種情況:一種是將乘法放在前面,另一種則將乘法放在後面。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了解在加法和乘法的綜合算式中,無論乘法在前還是在後,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的童話故事“小熊購物”,並把整個教學過程自始至終地貫穿在購物活動中。學生對此感到親切,並逐步體會到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絡。讓學生猜一猜小熊可能遇到的問題,允許學生多角度地看問題,培養了學生提出問題以及開放性思考問題的能力。接著重點研究小熊胖胖和樂樂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索、小組合作、討論交流,得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後,通過比較“有加法又有乘法”和“有減法又有乘法”時,它們在計算方法上相同的地方都是先算乘法,更加加強了學生正確計算兩步式題的能力。但是對於把兩個算式合在一起,學生對此還是感到困難,要適當地加以引導,並在練習中不斷地加強與鞏固。兩個算式合併以後,算式的讀法還是要加強。

購物教學反思11

《購物》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是在解決實際問題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探索兩、三位數乘一位數(不進位)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在具體的情景中,能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計算對孩子來說是乾巴巴的,既單調又枯燥。我想怎樣創設“購物”這一情境,把學生熟悉並十分感興趣的“購物”這一生活情境引入課堂。首先,我以談話的形式匯入:同學們,新學期開始了,圖書館需要添置一些物品,淘氣作為圖書助理員想邀請我們三(6)班的同學一起去,但是有一個小小要求,需要做對他出的口算題,在這兒很自然的對舊知進行了複習,同時也為新課奠定了基礎。

教學時,我通過和淘氣一起購置櫃子,桌子和椅子引入,讓學生進入情境,讓學生體會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並由學生自己理解所給資訊,並提出數學問題,在解決學生提出的4把椅子多少錢的時候,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索,去交流,去合作,去展示,學生出現了多種演算法:

(1)12+12+12+12=48

(2)畫圖

(3)口算

(4)通過列豎式進行計算12X4=48。

根據學生的4種解答,我先鼓勵學生的.做法,讓學生體會哪種演算法既簡單又不會出現錯誤,由學生交流後最後得出列豎式,並結合教具來理解豎式計算的演算法,讓學生了解算理,從而學會了本節的新知。

看了孩子們能自己提出問題又能自己解決問題,我心裡不知有多高興,真的孩子的能力是無法估計的。我真是笑在臉上,喜在心裡呀!因為,這節課不僅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學會了計算,體會了演算法多樣化,達到了本節課預定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知道了如何進行小組交流;如何傾聽、借鑑、反思,達到演算法的優化;如何進行相互評價;如何學習數學等等。同時,也讓我明白了:課堂中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交流中能進行更有效的學習。

購物教學反思12

本週,聾部二年級的學生去了聯華超市學習購物。首先老師給了每個學生2元錢,讓他們自己儲存好。面對琳琅滿目的各類食品,真得很誘人,去看貨物的價格標籤。在選擇購物時,有學生髮現了2元錢買不到自己喜歡的那種物品,怎麼辦?自己喜歡的東西已經拿在手中,可是錢不夠,確實挺可惜的。 老師問:“那你們想想有沒有別的辦法?”在老師稍加啟發下,聰明的孩子們有的想到跟老師借錢;還有的想到了合作,並迅速的找到了合作伙伴,共同商議買什麼,有的還計劃好了怎樣比較公平的分享。 這一過程,是一個合作意識到合作行動的'嘗試,他們能從嘗試中體會合作的快樂。

在整個活動進行的過程中,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學生作出選擇嘗試最有效的方法解決遇到的問題,當他們通過自己的常識、自己的努力積極參與超市的購物、快樂分享時,他們從中獲得思考、交流、合作、認知等很多很多,更體會到購物帶來的成功喜悅。

本活動通過“超市購物”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經驗,不僅僅嘗試著自己的選擇,合作購買,而且通過嘗試與周圍人的文明交流解決問題,其中的心理體驗遠遠大於外在的活動本身。真正體現了讓孩子“走進社會、開拓視野”的理念。

購物教學反思13

《走進購物場所》是未來版國小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第四單元第一課的內容,在學習中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於選擇購物場所都有很明確的認識,而後面調查探究部分由於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沒有辦法帶領學生實地感受、體驗,這是這堂課比較遺憾的地方。

《品德與社會》課程要關注學生正確態度、價值觀的形成,這就需要在相應的學習主題中引導學生不斷反思,達到對自然、社會的準確理解和對自我的合理把握教材。在《走進購物場所》中,我通過四個活動讓學生以生活體驗和經歷入手,認識瞭解購物場所的特點及作用,活動一購物場所我知道 。讓他們先說說自己知道的購物場所,並說出它的優勢;活動二 我是小小“導購員”。通過小遊戲,加深他們對購物場所的認識和了解;活動三 購物方式大比拼 。讓學生回憶見到過的或電視上介紹的、外出旅行體驗過的選購、付款方式。瞭解新穎的購物方法和支付方式。活動四 我是小小設計師 。分小組設計未來的購物場所,強化了學生對購物場所優缺點的認識,鍛鍊了他們的辨別思維。 通過活動,他們發現,原來各種購物場所都各有優勢,也各有缺陷,但互相補充,都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後學生們通過給各種購物場所提出了改進的建議。他們在課堂上經歷了討論——思考——提問——在思考等過程,他們的認識被提升,真正實現知識溶於生活,生活於知識的引導。

這堂課學生通過探究、活動、體驗、討論、交流等學習方式去思考、去發現、去體驗、去探索……課堂教學真正成為觸動學生心靈,啟用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認識,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課程也就真正走進了學生的生命歷程,成為促進其發展的內在生命力量。

但美中不足的是,由於大部分農村學生受家庭條件限制,對一些新的購物方式和付款方式沒有生活感受,在活動三的環節上課堂出現一邊倒(城裡孩子討論發言積極、踴躍,興趣高;而農村孩子茫然)的現象,使得課堂氛圍受到影響。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吸取這節課的教訓,設計適合每個學生的教學模式,使得每個孩子都能參與其中,已達到學習目標的實現。

購物教學反思14

本節課我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將數學知識鑲嵌於現實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而且體會到了數學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真諦。教學中我始終把數學與生活緊密聯絡在一起,儘可能多的為學生創造探索的空間,注重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發展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本節課的教學,留給我以下思考:

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的小數位數少的計算題,個別學生常常會受整數減法的影響,將末尾的數對齊。為此,通過舉例子,引導學生討論,發現:“凡是遇到被減數的小數位數比減數的小數位數少時,可以先在被減數的末尾補0,使被減數的小數位數與減數的小數位數一樣多,再按照整數減法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這樣一來對位就較容易。學生按照這樣的方法列豎式後,正確率明顯提高。

在“購物小票”的教學中,我始終把蒐集數學資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的聯絡起來。在上課前,我安排學生在週末的時候去超市去購物,這樣可以熟悉購物情境。在引入中通過購物這個細節,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購物教學反思15

幼兒的學習離不開具體的生活經驗,《購物清單》這節活動將生活中的物品歸類相結合,使幼兒能夠更直觀的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活動目標是幼兒能夠根據物品的特徵進行分類並計數,且能夠學習用完整的語言表達統計結果。

在操作前,我出示了幾種不同型別的蔬果,讓孩子們仔細觀察它們的外部特徵,顏色、形狀、大小的區分,在孩子們表述的時候,沒有評價孩子們的發言,而是用圖畫來展示幼兒所描述的各種蔬菜的名稱,在這一環節中,孩子們很快就找出了蔬菜的顏色、形狀的不同。於是,我要求他們把小凱媽媽買的蔬果按顏色、數量進行分類。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動手操作起來。

在操作環節,由於我在橫向代表蔬菜種類這一塊沒有講清楚,導致有個別孩子沒有看明白統計表,操作的時候出現了點小問題。孩子們的理解程度整體分兩個層次,多數孩子能夠看懂統計表,但有個別孩子能夠看懂表格橫向和縱向代表的意思,但將種類與顏色統合在一起填在表格上時,就不知所措了。在活動中沒有照顧到孩子們的個體差異,大部分孩子聽明白了,個別孩子還似懂非懂就結束了。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生活經驗、思維方式、表達能力各有不同,以後在教學活動中要因勢利導,注意細節方面的教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