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生物教學反思

來源:果殼範文吧 3.77K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教學反思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生物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薦】生物教學反思

生物教學反思1

教學活動是師生的雙邊活動。

“教”力求使“學”產生一種能力。因此,在本課教學的著眼點應放在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上,充分體現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

自主合作學習並不是放任學生,讓他們自己漫無目的地學習。而是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

“參與”是發揮人的主體性的一種表現形式。為了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能力,我在教“食物鏈”這一內容時是這樣設計的:

先通過看圖上有哪些動植物,然後運用食物鏈的特點:想一想這些動植物間存在著哪些吃與被吃的關係?緊接著讓學生同桌討論並共同完成填表,不作統一要求,你能寫出幾條食物鏈就寫幾條。學生在自主學習中興趣很高,討論得很熱烈,都想比別人寫得多。最後將多條食物鏈串聯在一起,通過多媒體課件出示,顯得很雜亂,很像網狀,很自然引出食物網的概念。學生在合作的同時既增長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學是指學生在教師有目的有計劃的指導下,自由地、獨立地對“有結構”的材料進行支配,通過觀察、操作、思考、研討等方式探尋科學現象和規律,獲得一種領悟,新概念,新理論的一種師生共同活動。讓學生親身經歷探索,在探究中體驗樂趣,獲得自信,發展能力,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科學的世界觀,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

以上的設計得較合理的,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理念,收到的效果也不錯,可在其他設計環節上還存在著不足之處。但願在課上遺憾少一點,驚喜多一些。

生物教學反思2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逐步實施,人們的目光進一步聚焦教育的主陣地——課堂,課堂教學改革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這是相當可喜的。但是,認真審視新課程改革下的課堂教學,也有一些現象值得我們深思。

1、學習方式提倡“探究式”,還要不要“接受式”

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是新課程改革的主要特徵,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要特徵的“探究式”學習越來越為人們所關注,並逐漸成為佔主流地位的學習方式。這種方式對於改變過去機械的、被動的“注入式”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探究式”是萬能的嗎?沒有“探究”就不是教學嗎?

我們知道,學習方式的選擇運用,要受到教學內容、學生水平、個性特點等多種因素的制約。我們認為:第一,並不是所有的學習內容都適合讓學生通過探究去解決。第二,“探究式”適合智力好、主動性強的學生,而學生的智力發展、知識水平不平衡是客觀現實,如果一味地追求“探究”,就會嚴重脫離一些學生的實際,挫傷他們的積極性。第三,學生個性不同,“探究式”也好,“接受式”也罷,適合學生個體特點的學習方式才是最有效的。

另外,“探究式”學習有優勢,也有弱點;“接受式”學習有弱點,但也有優勢。機械的“探究”會束縛學生的思維,而有意義的“接受”也能促進學生的發展,關鍵在於教師的運用之妙。如果不顧實際,對於明明是簡單而不需探究的,或者學生沒有能力探究的那些知識,也去搞形式,追求探究的“時髦”,就會事倍功半,得不償失。事實上,“接受學習與探究學習的取中、平衡、按本國傳統來整合”,“搞理論要走一點極端,搞實踐應用必須‘執其兩端而用之’,真理往往在兩個極端的中間。”顧泠沅先生的這段話可以說是對“探究式”與“接受式”關係的最好詮釋。

2、教學注重“過程”,還要不要“結果”

“結果”與“過程”的關係實質上是“知識”與“方法”、“能力”的關係。倡導教學應該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這對糾正過去傳統教學重“結果”、輕“過程”的弊端,無疑具有積極的作用。所以,教學“重在過程”也已成為廣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識。但是,隨之而來,有一種聲音似乎越來越流行,認為知識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

知識真的不重要了嗎?真變成第二位了嗎?不!從知識與方法、能力的關係來看,知識是基礎。沒有知識,何談方法與能力。如果只讓學生追求形式上的“過程”,而不論“結果”,甚至不論“是非”,到頭來學生獲得的是什麼?重視基礎知識的掌握,能使教學有明確的方向和目標,有明確的評價標準,這是我們的長處,是我國教育的特色。我們應當做的是改變過去輕“過程”甚至無“過程”的現象,不僅使學生“孤零零地掌握、記憶、再現”知識,而且使學生弄清知識發生過程的“來龍去脈”,促使學生深入地“理解、重構、質疑、批判”知識。“結果”與“過程”並非是對立的關係,而是一種統一的關係。

3、突出學生的“主體”,還要不要教師的“主導”

傳統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了教師的傳承作用,教學以課堂、教師、教材為中心,學生只是作為知識的“容器”、“倉庫”。學生的學習沒有主動性可言,也就談不上處於主體地位了。新課程改革強調轉變教師的角色,突出學生這一主體,這是絕對正確的。但有些教師似乎沒有 在新課程中找到準確的角色定位,他們由過去的“一切都管”變為“一切不管”,課堂上教師不講授,完全是學生的活動,還美其名曰“敢於放手”,教師的作用被淡化,漸漸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

其實,教學作為一個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互動作用的過程,是教師與學生合作進行的。任何一個教學目標的實現既離不開學生,也離不開教師,師生雙方都是教學活動的主體,兩者缺一不可。在某種程度上,學生的行為還取決於教師的態度和行為,因為,學生正處於認知、情感、價值觀的發展階段,他們的知識水平和社會閱歷都有限,大部分學生對於自主學習還有一個適應過程,他們需要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教學過程的發展、教學節奏的調控、教學效果的評價都離不開教師的主導。需要引起注意的是,新課程改革後的課堂教學已不再是教師所能預設的,而是呈現出雙邊共時、動態生成的特性。在突出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做什麼、怎樣做,也對其自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廣大教師在豐富的教學活動中創造出新的教育經驗,產生出更多的教育智慧。

4、追求“民主”、“開放”,還要不要“秩序”、“規則”

教學方式的轉變,必然帶來課堂常規的變化。我們注意到,隨著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學民主、開放,一些如上課要發言先舉手、不許隨便下位子、兩手平放坐姿端正等舊的課堂規則被打破了,這是令人欣慰的。民主教學氛圍的創設,是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精神的前提,有利於教師與學生的平等相處,有利於為學生創造一種心理放鬆、敢於質疑的空間,使學生真正享受生命成長的自由與快樂。

但是,追求“民主”、“開放”,有些教師又走入了一個兩難境地。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情景,教師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但是學生一旦興奮起來,爭著發言,幾乎吵做一團,不少學生為了湊熱鬧,只顧自我表現,根本不管他人(老師或同伴)的意見。這時,教師如果板起面孔“管”一下,就會壓制這樣熱烈的氣氛,甚至會戴上教學“不民主”、“違背新課程的精神”的“帽子”;如果聽之任之,不予組織,教室裡就會亂成“一鍋粥”,秩序混亂,效率低下,有時根本不能完成教學任務。

怎麼辦?首先對“紀律”與“規則”要有全新的認識。我們反對專制、懲罰等手段,但教學的“民主”、“開放”是以課堂的“秩序”、“規則”為基礎的,是離不開課堂管理的。沒有有效的課堂管理,就不會有成功的課堂教學,要在“民主”、“開放”與“秩序”、“規則”之間尋找一個結合點。這就要求教師不僅把學生當成學習知識、追求真理的朋友,還要與學生共同建立發言、討論、爭辯的新規則,養成尊重、理解他人,善於傾聽、接納他人意見的習慣,使課堂教學高效、有序地開展。

生物教學反思3

本節課首先複習原有知識,回憶開花、傳粉、受精以及受精後子房各部分的發育,明確有性生殖的基礎上,再學習無性生殖,知道無性生殖是利用植物細胞的全能性,在生產實踐中,通常採用的方法。學生缺乏這方面的實踐,教師要多舉一些這方面的例子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例如除馬鈴薯之外,還有姜、蒜等也採用無性繁殖的方法;關於嫁接和扦插,也比較難區分,告訴學生通常果樹採用嫁接的方法。

生物教學反思4

本節課是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一節課。在教學過程中我遵循了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認知規律。重視創設活動環節,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並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教學活動中學生始終處於主動探究的狀態。學習熱情也很高漲,這樣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測驗表明,建立起來的概念是形象生動的深刻的。回顧上課的情景,我認為本節課有以下幾個可取之處。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教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漲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就急於傳授知識,那麼這種知識只能使學生產生冷漠的態度。而使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帶來疲勞。”上課伊始,教師應有意識的為學生創設和所受內容相關的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使學生帶著強烈的學習慾望進入角色。這節課開始,我首先利用多媒體出示課件列舉出了日常生活中的多種疾病如白喉、百日咳、猩紅熱、肺結核、傷寒等。並用低沉的語調引起學生的注意:“在過去這些疾病無情的奪走了許多人的寶貴的生命,即便是在科技水平高速發展的今天這些疾病也仍在危害著人們的健康,那麼,誰是元凶呢?”通過這一問激活了學生學習的興奮點,讓學生以飽滿的熱情進入情景。然後提問學生:“誰能做一次小偵探來解決這一難題”很多的學生能說出是細菌,我在進一步提問:“細菌是什麼樣子的?”,“是誰發現了細菌?”,“細菌都是對人類有害的嗎?”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為探知細菌創設了良好的開端。

2.為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可見想象力能錘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對造就出具有獨特見解和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具有更現實的意義。所以教師應該為學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讓他飛的更快、更高、更遠。比如,講述了巴斯德證明了肉湯的腐敗是來子空氣中的細菌造成的之後,我提出了一個問題:怎樣才能保證讓食品不腐敗變質?學生有的回答:“東水細菌”有的回答“不讓細菌繁殖”我進一步問道:“具體應該怎樣做”學生踴躍回答:“放到冰箱裡,煮沸,再用真空全裝起來,用糖醃,用鹽醃,烘乾。“我對學生給予的及時的鼓勵性評價,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通過教學實踐,我深深地感受有效的教學能喚起沉睡的潛能,激發封存的思維,彰顯獨立的人格,弘揚主體性。做為一名教師不應該僅限於傳授知識,應該更多的激發思考,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去感悟,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和主動性,建立一個寬鬆和諧的課堂氣氛,最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靈感,使每個學生在每一課堂中,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但是,本課也有不足之處,用顯微鏡在本節課中較費時間,學生活動量不足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改進。

生物教學反思5

評價要由知識傳授為本向能力培養為本轉變。傳統課堂以知識為本位,以教材知識的傳授為主,課堂評價也以知識記憶、強化訓練作為重點,很少讓學生討論和質疑。這種課堂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個性、綜合素質發展,學生的學習能力、思維能力、實踐能力、批判精神、科學精神的培養也無從談起,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想象力被消磨殆盡。

評價必須與時俱進,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教師應該更新教學觀念,更新課堂教學方式,切實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建立新型評價制度。網際網路技術、多媒體數字教育技術、“雲端教育”、太空授課、電子書包等新興技術正在改寫教育,學生的學習方式、學習環境、學習觀念也都在不斷更新。傳統的教材概念、課堂概念已經新增了許多內涵與外延,如果教育者還不能轉變觀念,只能落後於教育的腳步。學生通過網校、網路課堂、電子圖書館、電子閱覽室等新型學習渠道所得到的知識容量、思維能力訓練、技能提高以及學習的超前性是傳統學習環境下所無法想象的,更是傳統灌輸式課堂所不可比擬的。因此,教學方式必須改變,課堂評價方式也必須跟隨時代,加快步伐。要把課本基本知識的教學評價放在初級和基本的指標體系中,把學生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實踐創新能力,還有更重要的學習興趣習慣、意志品質、人格修養等高階指標放在教學評價的主要位置。

生物教學反思6

好的情境引入可以承上啟下、牽引全域性,對課堂教學成功與否起著關鍵作用,高中生物教學反思。

反思一:多一份實在,少一份形式。

情境的創設在教學中確實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它必須要與教學內容相關,不能搞形式主義。如,人教版高中〈生物〉“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的教學情境創設,教師問:“你見過蛋白質嗎?你知道蛋白質有什麼作用?如果你想合成蛋白質,你認為首先應做哪些方面的工作,以免走彎路?”學生列舉了生活中的蛋白質以及蛋白質的作用,關於最後一問,學生答到需要知道構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的種類和數目以及排列順序。過渡:“同學們知道氨基酸嗎?氨基酸是如何形成蛋白質?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主要內容。”在講完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後,組織學生討論人類研究蛋白質有什麼意義?前後呼應,並適當進行情感價值觀教育。

這樣情境創設能與教學內容緊密聯絡在一起。關鍵是教師提出的問題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讓學生說出本節課要學習的主要內容,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反思二:多一份創意,少一份隨意

情境創設來源於現實生活,但需要高度濃縮和提煉,克服創設的隨意性,必要時可以適當進行加工處理,更能符合課堂教學實際需要,實現教學目標,教學反思《高中生物教學反思》。如“細胞分化”的教學,以德國某體操運動員和她白血病兒子的真實故事匯入。

教師問:“關於白血病,你瞭解多少?正常人體內的白細胞是如何產生的?”通過對此問題的討論,讓學生歸納出細胞分化的概念。

教師問:“剛才我們討論了正常的白細胞產生,患者體內異常的白細胞即癌細胞是怎樣產生的?”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並組織學生討論相關內容,如癌細胞的產生、致癌因素、癌細胞的特徵以及預防癌症的措施。

過渡:“對於患者目前有哪些治療方案?”

學生答到:“化療和放療以及移植造血幹細胞。”

教師問:“放化療方案有什麼缺陷?”組織學生討論。

過渡:“在藥物方面,科學家試圖尋找副作用小的一些抗癌藥物如紫杉醇。”並提供紫杉醇的資料,

教師問:“如何大量繁殖紅豆衫滿足紫杉醇的用藥需求?”此問的意圖引出植物克隆,並落實植物細胞的全能性。

過渡:“剛才同學提出第二個方案移植造血幹細胞。什麼是幹細胞,體內除了幹細胞以外,還有其他的幹細胞嗎?”播放幹細胞視訊,組織學生畫概念圖歸納幹細胞型別。

再現情境:醫生希望給該運動員的兒子移植造血幹細胞,但配型失敗了。在這種情況下,還有什麼方法可以獲得治療患者所需的造血幹細胞?組織學生討論方案。此問的意圖引出動物克隆,並落實動物細胞的全能性。

教師總結:“剛才討論了治療白血病的一些方案,但有些方案受到多種因素的限制無法實現,所以現在還有許多患者處在生死邊緣,我們應該為他們做些什麼?”組織學生討論,並適時激發學生對患者感同身受的真摯情感。

生物教學反思7

提高課堂效率是或者說實現高效課堂,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畢生追求的目標。廟個人,每節課都會有自己的精彩之處和不盡人意的地方。這裡我根據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自己的認識。

一、內容要詳略得當

教學要學生會的不講,主要的則詳講,次要的則略說,不可平均用力。

“效率”的含義,就是指單位時間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穫。衡量一堂課的教學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學時間,即在教與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習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認識真正起作用的時間。因此,教師在課堂上必須千方百計地提高45分鐘的利用率。

二、訓練要有針對性

課堂反饋和檢測要與教學目標一致,難易適中。作業要針對不同的學生,佈置相應的習題。上課時,提問要有針對性,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所收穫,都能獲得激勵和自信。

三、功夫要下在備課上

課堂教學效果如何,關鍵在於備課。因為備好課是搞好教學的基礎。教師只有深入鑽研教材,精心設計課堂教學,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備課時首先要備學生,即瞭解學生的知識底細,學習特點,只有知道學生該學什麼,才能弄清自己該教什麼。二,要備教材,明確教學目標,掌握本節的重點難點內容,與前後知識的聯絡。三要備教法,針對學科特點和教材內容以及學生情況,採取有效的教學方

法,對症下藥,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否則,閉著眼睛捉麻雀,大抵是無效勞動。

四、要做好反思

反思要在課堂上和課後進行。課堂密切注意學生的表現,隨時調整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不同的班級和學生,要有不同的方法。這樣才能實現高效課堂。課後反思要反思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和失敗的地方,反思學生的反饋情況,從而讓自己不斷得到提高。

生物教學反思8

經過五個班的教學,對第一節的教學有幾點心得:

1.在新課標培訓階段,認識到分組的重要性,在上課之前就對學生分組,並培訓了小組長,教學過程中證明作用非常大。沒有出現“摁不下去”的情況,分組對於組織探究教學非常重要。

2.利用學生的年齡特點,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效果比較好,4個班的課堂氣氛都非常活躍。

3.還存在照顧不到的學生,分組時對學生的瞭解不夠,“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沒有充分體現,有的組同學始終沒有發言,課後還要了解情況,如果存在問題,就有重新分組的必要。

教學反思

每堂課後,我都有很多的感想。這堂課後,我又一次感覺到教師只是學生學習中的幫助者、指導者、促進者。教師的作用體現在教會學生在學習的道路上獲得知識的方法。這節課我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讓他們通過觀察來整理、獲取資訊。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聯絡生活實際,做到學以致用,如:學習生物的應激性特徵時,學生看完教師提供的素材後,引導他們結合已有的生活經驗,舉例體會生物的應激性特徵。同時,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學習新陳代謝問題時,讓學生以自己為例討論其具有的特徵。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和生活出發,會使他們討論時產生興趣、有的放矢。課堂中給學生設定一些有挑戰性的討論活動,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再者通過小組討論交流,可以相互帶動、相互補充、相互完善,增進友誼和了解,培養團結友愛、與人合作的精神。更重要的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真正做到百花齊放。

生物教學反思9

短暫而精彩的高中生物新課程研修結束了,讓我回味無窮。在這次學習過程中,我看到了很多視訊,參與了一些探討,精心製作了十篇作業,改變了自己的教學理念,取得了一些感悟。

首先、是引起我思想觀念的轉變。通過這次的新課程遠端研修班的學習,讓我懂得應該首先轉變觀念,把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學事件、教學過程等等放到網上與專家和同行們交流、商討、共同出謀劃策。

第二、讓我明確了今後學習的重點。上好每一堂課,再就是讓自己為學生們所喜歡。一個教師,他首要是專著於自己的學科,帶一年有一年的進步;然後讓自己具備讓學生信服的氣質和親和力。

第三、加強了自身專業成長的認識。新形勢下的教育給我們中學教師提出了許多挑戰,積極終身學習是實實在在的學習,不只是口頭上說說而已。不同的人、不同的學習內容、不同的組織形式所對應的學習方法是千差萬別的。

第四、擺正自己對研修的認識。應對新課程的最好方法是學習,學習的.方式很多,諸如集體組織學習、討論,自學、自我反思、自我實踐等等。集體組織學習的優點是:資訊量大、理論性高、系統性強等;自學的優點是:針對性強、選擇性大、時間安排靈活等。集體學習不排除個體自學,個體自學也離不開集體學習,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依託的。

生物教學反思10

自從工作以來,一直都是文科理科一起帶。生物對文科的學生來說,並不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因為不是大學聯考科目,僅僅通過會考就可以。由於這個原因,學生普遍對生物這門課程不重視,大部分學生上課不聽講、開小差。對於教師來說,卻不能放任,總想方設法讓學生聽課、使學生對自己的課程產生興趣,確實是一件較難辦的事。經過在實驗中學的幾個月,我有了一些體會:

首先,師生關係要融洽。

大部分學生自控能力較差但自尊心很強,所以有些事情老師應該以一個理解的態度去談,而不是劈頭蓋臉一頓訓斥。談好了固然皆大歡喜,談不好也不會故意不聽課給你搗亂。還要多與學生溝通、聊聊,學生感到這個老師不錯,上課認真聽課的人數也就會多了。

其次,教學內容難度要適中。

文科班的學生,理科科目的基礎較差,根本無法跟理科班的學生相比。如果教學內容太難,那麼,他們對你這門課剛提起的一點點興趣,就會因為什麼都聽不懂而消失殆盡。於是,上課時睡覺、講話、開小差的現象隨之而發生。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要求不能太高,要特別注重學生的實際水平,根他們的接受能力來講解教學內容。

第三,語言儘量通俗易懂,多舉些例項。

生物課程與其他課程有些不同,雖然也是些理論知識,但與日常生活聯絡比較緊密。所以,基於這一點,我在課堂教學中,把書本中一些專業化的語言、術語,用比較通俗的語句加以解釋,儘量使學生都能夠聽明白、聽懂。再則,我也比較注意收集一些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日常生活中的例項,在課堂中傳遞給學生,一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二來使學生理解掌握書本的內容。比如講到脂肪不容易被分解供能的地方時,隨帶說一下增肥容易減肥難的原因,就會吸引很多的學生聽課,同時一些知識也就掌握了。現在很多文科班的學生給我的評價就是“講課很有意思”。當然還要注意在有意思的基礎上別忘了傳授知識的根本。

當然,在實際教學工作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教學中有很多枯燥的知識學生是聽不進去的,而由於知識的積累不夠,沒有辦法開展開來,這就需要我多查一些生物學上的知識資料等,不斷豐富自己;還有就是課外話題的開展注意範圍與時間,教學任務是必須要完成的,不能因小失大,這需要自己控制,嚴格把關。總之,我會努力,理科成績要上,文科照樣帶起。

生物教學反思11

國中生物學科是第一次作為會考科目,因此,如何引導學生對生物科的複習是擺在我們全體生物教師面前的重要課題。我們從如何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不斷地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這三個方面去探討國中生物學的複習方法,並結合教學中可能遇到的情況提出備考時應注意的問題。

一、我們的複習工作是這樣進行的:

第一階段:緊密聯絡課標,確立學習目標,加強雙基教學。

本階段主要是基礎知識導學及綜合性的系統複習。我們以填空、流程圖、圖表提綱的形式呈現書本知識,學生依照這些提示認真看書複習,教師在整個複習過程中只是一個指導者、點撥者。在這個複習階段我們主要注重雙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幫學生構建好知識體系和知識網路。

第二階段:精選試題,自我檢測。

把基礎知識換成選擇題、或讀圖、或資料分析的形式來檢測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理解和應用程度。在此階段我們結合知識點精選試題,講解的時候舉一反三,不搞題海戰術。通過課堂教學反饋和進行試卷分析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整複習方向。

第三階段:分塊、專題複習,加強綜合能力。

本階段我們是將相關知識點綜合在一起,抓住複習的重點、難點、考試命題的側重點,高頻點,加以突破。

第四階段:熟悉會考題路,確定應試策略。

全面演練知識、技巧、方法,強化記憶,形成全方位、多角度解題的能力。獲得會考有效資訊,自我心理調整,確定應試對策。

雖然我們對會考複習花費了很多心血,一模、二模成績也很好,但是很多同學在會考中並沒有去發揮好。我想是因為會考之前的複習是提高學生成績的關鍵時期,各科都進入了緊張的複習階段,由於學生模擬考試考得還不錯,學生這時也處於一種“疲勞”狀態,到會考前他們反而沒有了學習的熱情,沒有“要考試”了得緊迫意識。所以如何在學生“疲勞”的狀態下提高課堂效率,是我們有待解決的問題。

二、我想有一下的具體措施:

1、作為老師,教材是必須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賴。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在教學中,把教材中的知識通過自己的安排揉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遊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輕鬆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2、人在壓抑、恐懼、緊張的心理狀態下是很難有所創新的。如果在課堂上充分尊重信任每一位同學,鼓勵他們大膽地發表意見,凡是學生正確的解答我們都給予鼓勵和讚賞,注意多鼓勵學生。學生在這種輕鬆的狀態下,不會產生厭倦情緒,釋放出了巨大的學習潛能,每節課的任務都能較好的完成。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運用演講、討論、辯論的方式,引導他們去交流切磋,相互學習,讓學生在討論中發現知識,在實驗中發現和認識規律,將知識潛移默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而然地產生成功感、自豪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複習的目的和任務,在於幫助學生對國中階段所學的知識加以整理總結,進而鞏固提高,並能運用。然而在複習中,我發現有些學生能記住知識點,卻不會應用知識點。很直白的練習題會做,但碰到稍有變化的題目就會束手無策。怎樣幫助學生避免死記硬背,提高靈活應對考試的能力呢?在完成了一輪系統複習後,可佈置學生出一份綜合試卷,並根據學生出試卷的態度、試題質量等給予評分等方法。複習也是教學中的一個環節,如果教師能夠力求改變刻板機械的複習方法,為學生創造一個可以自主參與、充分展示的空間,想必學生也能逐漸做到會複習,複習好,使所學知識不再停留於課本,而是變為己有,受益終身。

三、存在的問題

1、教師方面:學生由於生活經驗、腦力程度存在差異,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時不能全面把握學生的學習程度,因此對學生的照顧有時不夠到位。照顧大多數學生時,優生沒事幹的情況也存在。在討論過程中,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關注不多,致使這部分學生成績不夠理想。

2、學生方面:由於受社會大氣候的影響,有些學生對學習不夠重視,上課懈怠,不集中精力學習。教師鼓勵學生多提問題時,有些學生表現不積極,或者不敢發言,教師應該多找他們談心,消除他們的心理障礙。由於學生自身的惰性,不少學生慣於聽教師講解,懶於思考,這也使得新課程改革精神的貫徹多少會發生困難。

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教師不斷學習、總結、反思才會有所創新,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不斷努力,以適應學校對教師發展的要求。

生物教學反思12

生物學七年級(下)課本中的第四章第三節心臟,這節知識點多,聯絡複雜。學生學習時困難重重。在利用直觀教具等教學手段加深學生理解的同時,我和學生一起找規律,並編成順口溜,以此指導學生記憶,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心臟四腔,右手對左腔,左手對右腔,房在上,室在下,上下相通有瓣膜。左室壁厚送全身,右室壁薄送肺近。心室射血去動脈,靜脈血液迴心房。左室送血,右房回;右室送血,左房回。肺體迴圈心連心,血液氧量不一樣。

生物教學反思13

核心提示:一位成功的教育者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覺得他說的很對,所謂課的第一錘也就是課的匯入部分。我一直很重視課的匯入,希望我的每節課的匯入都...

一位成功的教育者說: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激發起他們思維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樣把學生牢牢地吸引住。我覺得他說的很對,所謂課的第一錘也就是課的匯入部分。我一直很重視課的匯入,希望我的每節課的匯入都很精彩,都能夠吸引學生們的眼球,達到一個良好的教學效果。可是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卻很難做到使我的每節課的匯入都起到良好的效果。

在我剛開始講課的時候,由於過於重視匯入,結果事與願違,我的匯入語內容過長,有時說著說著就與中心內容遊離了,違背了匯入語的本旨——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學生們沒有學習的興趣,導致接下來新課的學習也枯燥無味。

有的時候我自認為我的匯入還是成功的,如在講“練習測量”一節時,剛開始我就拿出了許多測量工具,學生們都覺得很新奇,所以興趣很高。我還儘量地使匯入貼近學生們的生活實際,我讓他們測量他們手中生物課本的長寬高,學生們都很有興趣測量,很快就測量完了。就這樣很自然的匯入了新課,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經過了這些日子的教學實踐,我積累了很多經驗,得到了很多感悟。匯入的方式多種多樣,不一定非得老師用語言引入,當然如果老師要設計導語,那麼導語一定要有啟發性,吸引學生。匯入還可以通過實物展示,學生們對直觀的事物最好奇了,如果老師在課堂上展示一些物品,學生們便會很專注,很捧老師的場。

還有一種匯入方式就是設計一個小遊戲,寓教於樂,學生們不僅願意參與其中,而且對於老師而言還會贏得學生的歡迎喜愛。

還有就是匯入的時間不能太長,否則本末倒置,會影響整個教學設計。我覺得匯入的時間最多不要超過3分鐘。而且有時可以零匯入

生物教學反思14

高一第一學期結束之後就讓學生進行文理選科,而這學期,我承擔的是理科班高一10班、14班、15班的生物教學工作。這一學期來我認真執行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計劃,本著務實的思想,積極探索,改革教學。帶著對生物學科教學的熱愛和追求,向每一節課要質量,讓每一個同學學有所得。一學期過去了,我想付出的總該會有收穫,即便是我教學方式和教學思想上有所改變就已經是一種進步了。現我對本學期教學工作作出總結,希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現總結如下:

一、課前認真備課。

不但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型別,擬定採用的教學方法,並對教學過程的程式作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而在第一個班的第一個新課時上完之後,我會總結不足之處加以完善,並且根據重點班和普通班學生的基礎和接受能力不同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法,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課後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並認真按蒐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增強上課技能。

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儘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儘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能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特別是重點班10班期會考後實習了小組合作的教學模式,所以針對他們班的教學,通常情況下我都是將課堂的主動權和主導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參與思考討論、發表評論,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主動性,一段時間後,學生課堂參與度有所提高,思考問題的主動性和有效性也得到了鍛鍊。

三、向老師們請教、觀察、模仿。

作為新教師,經驗缺乏是我最大的缺陷。為了讓自己早日成熟,特別是學期開始時,我很多時候會向各位老師們請教經驗,也通過聽課、觀摩課堂活動等方式去充實自己的教學經驗。科組內有許多經驗豐富的老師,我經常請教他們關於生物教學的問題,從題目到教學方式等等,老教師的經驗大大地充實了我的教學經驗,讓我在教學上逐漸懂得如何應付各種場景問題。例如課堂上的提問要有針對性,在學生學習狀態下滑時可以應用提問,在某些重點問題上也可以用抽問來提高學習專注度。

四、課堂做了一些嘗試

我校學生的基礎不算好,而且往往都有一些學習障礙,可能是國中長期不良習慣沒有得到糾正,導致課堂上不自覺地就會開小差、發呆、睡覺等,降低學習效率。對此,我嘗試在課前或者學生狀態不好的時候,給其講一些生物類的新聞,比如“塑化劑”事件、一對黑人夫婦因基因突變生了一個白人小孩等等。或者講一些笑話,上課時穿插一兩句精典網路用語等等。學生很有興趣聽這些,效果很好,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其上課的壓力。由於文理分科之後,每個理科班一週有4節生物科,基本上不僅能夠完成規定的教學進度,而且與上學期相比,還多了一些課時來跟學生評講練習,對他們知識中的錯漏點進行改正補缺。

希望以後還是多做一些這方面的嘗試,除了課堂氣氛的調節外,課堂手段的改進等也能做一些新的嘗試,從而尋找最好的教學方法。比如課堂研討,提問,分組競賽,黑板畫圖、比如頭腦風暴等等。

五、充電

充電指教師要自我增值。現實教學中我發現很多教學問題涉及到的內容十分廣泛,而且學生也不一定就問老師關於某個學科的問題。要當一個好教師,不能要求樣樣全能,起碼對於一些其他科目的基礎內容,你也要有一定的認識,這樣才能夠充分地綜合各種因素來進行教學。生物學科涉及的範圍原來就較廣,數學、物理、化學等各方面都有所涉及。比如本學期學習到遺傳定律時,有很多關於數學中概率計算的問題,要講好這塊內容,少不了老師應對數學知識的透徹講解。

實際上,每當我上課是從生物課內容引用一些其他科目的基本原理來說明的時候,學生的注意力得到提高,而且也樂於接受這種綜合性的解法。可能因為學生對於科目之間的聯絡還是比較少,如果老師可以從這方面入手加強學科之間聯絡的教學,學生容易聯絡起各個學科學習過的內容,然後加深對這個問題的認識。簡單地講,教師懂得越多,學生也就懂得越多。

六、不足之處

1、上課的隨意性較大,前一兩個班的新課總會出現課備得不熟這種情況。

功夫下的不夠。

2、知識體系不夠建全,老師若未能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在對學生的教學上引導上就容易出現偏差,這要歸結於我只掌握了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內容,而未能提前將整個高中階段的所有生物知識提前完整熟悉。

對大學聯考題做的量較少,導致對考點的把握不夠好。

3、課程結構還要多做嘗試,如何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既完成知識點的學習,還要有時間做一些題目的練習。

學生的基礎差,所以知識點我總會盡量講詳細。另一方面就是課程結構上還是思考的不夠多,詳略不得當。

以上是我對於本學期教學方面的一些反思和認識,經後我要繼續強化自己的教學技能和教學認識,讓學生們能夠真正地通過生物學習瞭解自然、瞭解生命。

生物教學反思15

本週學習種子的萌發通過種子萌發條件的實驗,知道種子萌發的內在條件和外在條件;知道植物種子萌發的過程,並能指出種子結構與幼苗各結構的對應關係。所以本節培訓的重點是通過觀察實驗和分析實驗現象,分析種子萌發的原因,繼續培養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能力。

採取觀察討論的教學方法。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讓學生提前在課下進行實驗,讓學生從實驗的現象入手,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適當給以提示,最後由學生觀察由教師完成課本上的有關實驗,歸納出種子萌發所需要的條件。

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學反思

本節學習動物體的結構層次,本節內容簡單但是學生容易不好理解,我採用的主要是合作學習的方法,通過回顧細胞分裂的示意圖,提出疑問,同學們在想回答卻答不出的過程中引出分化的概念,進一步引導學生理解什麼是組織,提出人和動物有四種基本組織。同時結合學生的'自主學習,通過學習,學生能夠用幾何圖形將細胞分裂和分化的概念圖補充完整以及學生能夠將本節課動物體的結構層次能夠用流程圖繪製出來。

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教學反思

本節學習植物體的結構層次,描述綠色開花植物體的結構層次:細胞,組織,器官,個體;並概述構成植物體的各種組織是通過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的,識別構成植物體的幾種主要組織;從而進一步形成生物體是一個整體的生物學觀點。

細胞的分裂教學反思

本節主要學習細胞通過分裂產生新細胞,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並說出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結果;說出細胞分裂與生物生長的關係;關注細胞的研究在防治癌症等方面的價值。

其中說出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變化的結果和描述細胞分裂的基本過程是本節的重難點。

本節學習觀察葉片的結構,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生物教學要注重學生的發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結合本節課的教學。

根據教情和學情,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直觀教學法:本節課通過用顯微鏡觀察菠菜葉的橫切面裝片,蠶豆下表皮裝片及CAI課件的使用,使得教學直觀形象、生動有趣。

2、引導發現法:孔子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孔子啟發誘導的教學思想,是我國古代教育思想的精華,也是現代課堂教學原則之一。引導發現法就是教師用已知的內容,引導學生層層深入去發現未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3、課堂互動教學法:通過教師與學生交流,學生與學生交流,營造平等交流和互相學習的氣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本週學習練習使用顯微鏡其重點主要是顯微鏡的使用方法;學生獨立操作能力的培養,其中規範使用顯微鏡,並觀察到物象(要求學生用左眼注視目鏡內影象的同時,右眼睜開)為學習的難點。所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本節的重點。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教學反思

本週學習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的內容,在知識與技能目上,我認為該把握好一下幾點:

(1)認同各種生態系統的型別及特點;

(2)能夠通過資料分析理解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3)瞭解人的活動與生物圈之間的關係。

然後通過分析文字和圖片資料來提高說明問題的能力以及嘗試收集、處理資料的方法的技巧。並樹立了解生物圈與生態系統的關係,樹立“愛護生物,保護生物圈”的意識;利用技能訓練,鼓勵學生多從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本週學習了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本節內容聯絡實際生活的知識,所以在技能上要鍛鍊學生初步具有蒐集和利用課內外的圖文資料及其他資訊的能力,學會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環境、社會等實際問題相聯絡,並運用到生活中,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要鼓勵學生通過分析活動自己找出答案,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