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的讀書筆記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91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書筆記如何寫了哦。可是讀書筆記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心理學的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15篇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1

受益匪淺的一本,10月份入職,想做出一番事業。因為每個行業多少都會有銷售性質在,我現在是在百度做網際網路運營的,運營的好壞也會影響到顧客滿意度,顧客滿意了續約率更高了,客情做得好業績也就好了。

不僅僅因為這個原因,人,應該把自己產品化,工作的本質是把自己當成產品推銷出去。產品時代最好的自我約束就是把產品本身做好,做好了產品但還是要學習話術,積累價值。

有的人喜歡用蠻力用時間成本去工作,而聰明高效人士用智慧,在同樣時間內完成更多的事,做更高質量的事。成功是可以預見的,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銷售不是依靠艱苦努力就可以取得成就的,銷售是依靠智慧,是依靠動腦,是依靠思考的。

我去面試阿里巴巴的幾個面試官都是從銷售做起,一步一步走向管理崗。包括我現在工作單位領導也是,不得不說銷售崗位磨鍊人意志。

在《財富》500強企業的執行長中,從銷售領域成長起來的人數超出了從任何其他領域成長起來的人數。

二八定律:世界上80%的財富掌握在20%的人手中

“銷售人員中,最頂尖的20%掙走了80%的錢,剩下80%的人只掙到了20%的錢。”

我進百度第一天公司高層找我談話,到現在我還記得:你要是每天渾渾噩噩這份工作也不是做不下來,問題是你不能和公司表現差的人比較。要比就和優秀的人比,再做個佼佼者。

不要跟著那些追隨者,他們只是該行業中表現平平的人;相反,要追隨那些領先者。將自己與那些頂尖的人做個比較。

積極的心態,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溝通之前先給自己加油打氣,潛意識的力量是無窮的,你想你能做到,你就能做到。認可自己,學習自己的產品。

你將成為自己在大多時間裡想象的那種樣子。這正是由於人內心的那股力量。

因此,在建立信任和誠信的步驟中,你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消除客戶的擔心,直到客戶不再猶豫,接受你推薦的產品為止。

對於銷售的一個最佳定義是:“一種對於熱情的傳遞。”

積極對待自己,無論何時你感到害怕失敗或拒絕,對自己說:“我可以搞定它!我可以搞定它!

學會設定目標:學會給自己定目標且目標是可以量化的。把一個巨集大的目標拆解為細碎階梯的目標,並且要有執行力,用行動為導向。一旦將目標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潛意識會發揮這種作用,一旦你講一個目標歸納入自己的潛意識,你就會自然而然的去達成目標。想象的力量是人類擁有的最令人敬畏的力量。潛意識像是黏土,你可以捏成任何你想要的形狀。你要真想要,全世界都會幫你得到。還沒得到因為還不夠想要。

對能幫助自己實現目標的人和客觀因素,他們都逐步將其吸納到自己的生活圈子中。

人與人交往最基本的本質是交換

業餘銷售人員的最大錯誤是根據自身理由讓他人購買,而不是根據那些真正能激發客戶行動的原因。

人們購買產品或服務是因為他們感覺這樣會讓自己過得更好。

他可以從你這裡購買,從他人那裡購買,或者此時此刻乾脆不買。

每次決定購買時,目標客戶都想得到儘可能多的滿意單位。他想在身體上、情感上甚至精神上都感覺良好。他想在諸多方面都得到滿足。目標客戶並不在乎你的產品是什麼,他只在乎你的產品或服務能為他做什麼。每個客戶都最喜歡這樣一句話:我能從中得到什麼?

當你銷售自己的產品或服務,將其描繪成能夠幫助人們達到更高層次的個人成功和自我實現,你就再一次調動了他們的購買慾望。

他對損失和失誤的恐懼依然超過你承諾帶給他的那些潛在好處。企業家只對銷售和現金流感興趣。

人們只關心利潤,對背後的內部細節並不關心。生意人對如何贏得和節約金錢(或時間)感興趣。

人們對辦公自動化產品、計算機、伺服器、無線通訊、蜂窩電話等諸如此類的東西不感興趣。

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我們也是在幫助自己,因為我們做出的任何善舉都會迴圈轉圈,再施於我們本人。

弗羅拉·愛德華茲(Flora Edwards)

知道目標客戶背後購買邏輯比一味地推銷付出來的更實際,更有效果。

他需要知道這是否是一個明智的商業決策。

如果你在和一位行政負責人交談,那麼這個人感興趣的是降低成本。如果你在與一個搞市場或銷售的人交談,他感興趣的則是增加銷售和隨之帶來的收入。如果你在和公司老闆講話,那麼他想要的則是改進盈虧平衡點。

如果顧客買,那為什麼買,其中的痛點是什麼,抓住關鍵點並加以分析。如果顧客不買,那什麼事阻礙,提出問題和解決方案

購買或不買的理由

所以說再多自己的產品多好,不如去考慮自己的產品能給顧客帶來什麼實際收益以及解決問題。

質量不足以說明問題。

創意銷售:瞭解產品是第一步,是剛需。只有自己瞭解產品,瞭解能給顧客提供什麼需求和吸引人的競爭力,才能推薦給別人。同樣瞭解對手也非常重要,首先能說服自己才能說服別人。

你的產品可以滿足目標客戶的哪些具體需要?

對銷售人員本人的喜愛完全可以變成購買原因的一部分,這一部分不是全部,所以這部分的分值一定要拿到。(送分題)

有時,競爭優勢是某個特性或益處。有時,競爭優勢是因為客戶喜歡該銷售人員勝過另一家公司的銷售人員。有時競爭優勢在於你第一個向他們說明了,因為你的產品,他們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自己的生活或工作。

寫出一個具體的問題,一旦你寫出問題,接著強迫自己寫出20個針對該問題的答案。寫的時候,要用針對個人的、積極的、現在的時態。例如,不要寫“打更多的電話”,而是寫“我每天多打5個電話”。你的答案越細化,這些答案就會產生越多想法。

這是一種激發創造力、提醒新機會到來,進而加速你在銷售生涯中取得成功的最強大方法,稱為“20方案法”

即從你嘴裡說出的最初15~20個字會為你接下來的談話定下基調

記住,你賣的不是一項產品或服務,而是針對某個問題的解決方案,或者是針對一個實際需求的滿足。

《盜夢空間》經典:一顆小小的意念種子,也會生根成形。它可能成就你,也可能毀滅你。潛意識的力量不可限量

無論是什麼,只要我們將它植入自己的潛意識中,不斷想象並注入情感,都會在某一天成為現實。

厄爾·南丁格爾(Earl Nightingale)

之前寫的畢業論文《論電子商務環境下的顧客忠誠度》裡面研究過這一點:如果顧客對某個企業有了忠誠度,可以忍受一定程度上的失誤和瑕疵。

如果客戶喜歡你,細節就不會妨礙銷售過程。但是,如果客戶對你的態度是中立甚至負面的,細節就會成為銷售道路上的絆腳石,並常常讓銷售化為泡影。

更好的方法是,針對不同的購買者做出四種獨立的銷售演示方案——分析/思考型、敏感/關係型、領導/驅動型以及社交/成就型。

時間是每一個人最根本的資源。

時間的乘法運用!學會跨界

①在有效的時間裡創造更大的價值。人在時間上的痛苦是無法因為時間長而可以完全忍耐了的。但空間不同。

②在同樣一段時間產生的收益多元化,獲得更多的價值。

去有魅力的公司,不要選擇錢的維度,不是在替哪個公司幹活,時間花進去了看得到的能拿到,看不到的我也能拿到。而且有可能在跟未來能影響我一生的人在協作。

③花一份時間,影印了無數份收益。

例如寫作,演講。特別愛表達,特別愛輸出。

④找未來的時間要價值。未來價值的預期,把自己當成上市公司。做一個靠譜的人:事事有迴音,件件有答案。給周邊人一個確定性預期。

⑤買別人的時間節約自己的時間。

購買服務的本質:買別人的時間。

你的時間是你銷售的全部,也是你的基本資產。

這也是我畢業無論如何要進全國500強的原因之一。考慮到機會成本,一個人越有能力,反而去了一個下行公司,這個人的損失越大。其次大公司,排名靠前的公司,人才密度通常比別的要厚。

一個人可以去上最好的大學,獲得最好的教育,擁有最卓越的才幹和能力,但是如果他與不成功的人群相處,他同樣也會變成一個失敗者。

傑出人士的標誌是他們按照高標準要求自己,而且拒絕在自己的標準上讓步。

大自然是矇混不得、欺騙不得的。只有在你付出代價之後,它才會放手,把你努力爭取的目標給你。

拿破崙·希爾

總結一下這本書的核心點:1—對顧客充滿熱情,對工作充滿激情,對自己尊重,為自己打氣。

2—知道顧客的痛點,知道自己銷售的產品能給顧客帶來什麼,而不是一味的推銷,沒有人想被推銷。

3—節約自己的時間,變成更優秀的人,與強者比肩。不與弱者對比。

4—給自己定目標,利用潛意識去幫助自己達成目標,努力奮鬥。

5—用行動為導向,簡歷計劃後去具體實施。用高標準要求自己,早點開始、勤奮工作、適當加班、熱愛工作。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2

在近三十年心理學的學科建設中,學校心理學是發展最快的領域之一。在發達國家裡,作為心理學的一門應用學科,學校心理學十分熱門,是最有生機、極為活躍的一個新興領域。

《學校心理學》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普通心理學專業和應用心理學專業必修課程,也是從事學校心理輔導和諮詢的教育人員學習本專業的必考課程。

《學校心理學》課程的主要內容是學校心理學理論與實踐的國內外發展沿革、動態和最新展望;學校心理輔導教師的職業性質和專業化途徑;學校心理輔導與諮詢的理論和技術;家庭教育和心理諮詢的理論和技術;教師的心理健康和職業成長等。

讀了《學校心理學》這本書,使我對學校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和心理輔導與諮詢的技術有一個基礎的瞭解,通過對課程上述主要內容的學習,能做到理論聯絡實際,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具體的學校教育工作中去,為進一步學習心理學專業課程打好基礎。

學以致用是現代科學孜孜以求的基本目標。

目前人類處於世紀的轉折點,置身在這光怪陸離、瞬息萬變而又注重實效的資訊化社會,學以致用這一論題更是受到全社會的矚目。心理學近百年曆史的經驗教訓,大家意識到:中國心理學發展的生長點在於應用,而應用心理學繁榮的立足點則使面向社會,面向生活,面向大眾。

近年來,有關中國小教師辱罵、體罰學生的報道,有關教師教學質量差的報道,屢見於報端。當社會各界紛紛譴責這些有損教師形象的行為時,那些從事教育研究的專家們,更傾向把這些問題歸之於“專業素質不夠”。因為大部分教師並不是故意與自己的學生為敵,他們缺乏的,往往是正確有效的方法以及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21世紀的教師應該具有怎樣的專業素質?現代教育理念認為,一個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是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者。但在實際工作中,社會倡導的觀念和教師自身內在的觀念,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教師專業能力的不足或不適應,是當前教師的普遍困惑。

本書對引導教師營造一個寬鬆、健康的學校氛圍具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值得大家閱讀。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3

在讀《認知心理學》之前,一直都覺得心理學是一門很神祕的學科,因為由於它的名字比較突出。吸引我的眼球。所以就決定來看一看。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洞悉別人的想法,所以當初就迫不及待地想讀一讀《認知心理學》。

可是當我拿到《認知心理學》,翻開一看,裡面的種種術語就讓我摸不著頭腦。那些模式識別、表象等概念,還有各種各樣的學派,都是以前甚至連聽都沒聽過的東西。由於現實和想象差距太大(其實主要原因是我沒有搞清楚認知心理學是什麼),使得我當初的“一腔熱血”當即變成了“一溝絕望的死水”,不再有興趣看《認知心理學》了。

但是,既然已經選擇了,那就得對自己的選擇負責不是?所以只好硬著頭皮開始翻看《認知心理學》,不過依舊是一頭霧水。看書的速度幾乎到了一天一頁。過了幾天自己也覺得這樣不行,於是乎,到圖書館的角落裡找了幾本認知心理學方面的書,對照著自己手頭的那本北大出版社的《認知心理學》看。看著看著,真的開始有“傳說”中的“漸臻佳境”的感覺,開始覺得認知心理學有意思了。

本書介紹了認知心理學的基本原則和方法,以及對各種重要認知過程的研究,包括知覺、注意、記憶、表象、思維和言語等。對記憶過程分章闡述了記憶結構、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對思維過程則分章闡述了概念、問題解決和推理。書中涉及各種認知過程的多方面的研究成果,將豐富的實驗資料與理論分析緊密地結合起來。著重介紹了各種認知過程的模型,同時指明各種認知模型存在問題和爭論,使讀者可以瞭解認知心理學的全貌,有助於作深入的思考。

認知心理學是心理學發展的結果。它與西方傳統哲學也有一定聯絡。其主要特點是強調知識的作用,認為知識是決定人類行為的主要因素。這個思想至少可以追溯到英國的經驗主義哲學家如培根、洛克等人。笛卡爾強調演繹法的作用,認知心理學重視假設演繹法。康德的圖式概念已成為認知心理學的一個主要概念。認知心理學也繼承了早期實驗心理學的傳統。19世紀赫爾姆霍茨和東德斯提出的反應時研究法,今天是認知心理學家廣泛採用的方法,並已有了新的發展。

認知心理學是反對行為主義的,但也受到它的一定影響。認知心理學從行為主義那裡接受了嚴格的實驗方法、操作主義等。近年來,認知心理學已不專注於內部心理過程的研究,也注意了行為的研究。一般認為,人們使用從環境得來的資訊,結合記憶記憶體儲的東西,指導未來的行為,並塑造生活環境。

認知心理學也是心理學與鄰近學科交叉滲透的產物。首先,語言學對認知心理學的發展有很大影響。喬姆斯基將語言學與心理學相結合所創立的心理語言學,可以說是認知心理學的一個分支。

控制論、資訊理論、電腦科學對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電腦科學與心理學相結合,產生了一門邊緣學科人工智慧。人工智慧與認知心理學關係極為密切,計算機的出現使人們找到了分析人的內部心理過程和狀態的新途徑。

這本書富有系統性,內在邏輯性很強。很適合專業人員對認知心理學的經典方法和實驗進行系統的瞭解和掌握。但是對於我這種無聊看看的人,實在看不明白,讀完之後,仍然是摸不著頭腦,一頭霧水。不過讀了這本書之後。我學到了好多的東西。更加了解心理學這門學科。令我對這門學科有了好多的興趣。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4

英國小說家狄更斯曾說過,“永遠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情留到明天做。拖延是偷光陰的賊,抓住吧它!”但我們現在的生活模式慢慢變成了我不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因為我們總認為壓迫感能讓我們更有效率的完成事情。

究竟什麼是拖延?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拖延並不是什麼問題,它只是一種能更高效地解決問題的方式。當時間的緊迫感產生的時候,緊張的壓力能讓人的潛力更大的激發出來,產生一種所謂的做事情的狀態,高效的解決問題。而當結果顯示事情做得不錯的時候,我們更信服這種感受,從而不斷地心理暗示,非要到了最後時刻才肯開始做事情。

而《拖延心理學》作為兩位心理學家長達25年的研究結果,通過一系列的事例輕鬆而深刻的說明了拖延心理的產生根源,並提出了很多克服拖延的可行性建議。塞繆爾對於拖延的解讀是,“我們一直推遲我們知道最終無法躲避的事情,這些蠢行是一個普通的人性弱點,它或多或少都盤踞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之中”,拖延不是一種簡單的心態,它的背後有著深沉的心理活動。

對某些人來說,拖延像花朵,很容易摘除,但是對更多人來說,它們根深蒂固,無法輕易根除。

這點我是深以為然的,明明知道這樣做是正確且必要的,但在實施過程中又總想再等等。如很多人都知道吸菸有害身體健康,但總也戒不了,即使是真的患病不能再吸菸了,他們也還安慰自己,我明天一定開始戒菸。他們明天真的會開始嗎,別忘了明天之後還有明天。又比如我們自己,每年新學期開始時都會定下目標,今年一定要好好學習,但在微博、微信的狂轟濫炸下還有多少人記得當時對自己的誓言。等到了考試前才想起要抱佛腳了,每天開始到自習室自習,但還是不帶手機就不能出門。

拖延時可能會有享受的感覺,但過後我們就會陷入深深的“拖延怪圈”中,甚至造成嚴重後果。當吸菸者因為吸菸而生命垂危時,他難道不會這樣幻想嗎?如果我當時能早點開始戒菸,每天好好鍛鍊身體,過健康的生活方式,我現在是不是和家人一起享受天倫之樂呢?當學生掛課時,他應該也會責怪自己當時沒有更努力一些,哪怕是一點點就好。

造成拖延的根源有很多,每個人都不盡相同,只有瞭解了控制你拖延的心理行為,才能對症下藥。拖延不是因為缺乏時間管理能力,也不是道德問題,它是一種複雜的心理問題,只有深入剖析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得到答案。

在我看來,《拖延心理學》就是你認識自我的一面鏡子,它客觀地反映出了我們深層次的想法和問題,讓我們更好地接受自己,也由我們自己來掌握取捨;同時它又像是一位老朋友,對我們的缺點提出了改進建議,讓變得完美成為可能。

每天不妨問問自己:今天,你拖延了嗎?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5

一提到害羞,大家想到的都是陽光下女子微紅的笑臉,是純情無暇的象徵。可是今天我所想說的可非這般柔情。閒時我翻閱了津巴多的《害羞心理學》,本書包括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的重點是理解與害羞相關的內容;第二部分的重點是怎樣解決害羞所帶來的問題。

讀完以後,我覺得該書的優點是簡言意駭的,中間穿插了許多讓自己受益的研究調查和一些實驗調查設計內容等,讓自己真正瞭解到心理學真的就在自己身邊,用一件很小的事就能驗證自己的理論設想。

除了從慣常的套路,還會從個體與社會集體這兩個角度來立意,其中讓我最欣賞的是:它讓我們明白害羞不僅是個人的事同時也是這個“害羞的”社會所導致的。

在生活中害羞是具有普遍性的,害羞者的人格特質通常會包括:內向(沉默)、臉紅、緊張、畏懼膽小、困窘、以及自我意識強等。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阿諾德。巴斯等將自我意識分為公眾的自我意識和私下的自我意識,他認為,公眾的自我意識表現在關心別人對自己的印象和反映;而私下的自我意識是對自身的關注。

人人都會害羞,在自我意識研究的基礎之上,保羅。皮爾克尼斯的研究將害羞者分為兩種基本型別:公眾害羞型和私下害羞型。公眾害羞者常常會因為笨拙的表現和社交中不能恰當的回答問題而感到焦慮;而私下的害羞者相比自己的主觀不適應感和害怕他人發現自己需求的恐懼感。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兩種不同的型別的`人,會產生一樣的情感情緒體驗嗎?我認為,公眾的害羞者,主要害怕的是人際交往,因此他們容易產生焦慮;而私下害羞者主要是自我的矛盾,因此他們容易產生抑鬱自卑的情懷。

這種的自我認知是否合理均是值得我們思考的!為什麼人們會害羞,精神分析理論認為,過度的自我、自戀、孤獨感和極度膽怯引起了害羞。在人際模式方面,我認為是由於害羞者的這些人格特質,害羞者會發出“走開,我需要你的!”雙重資訊,在這種資訊的影響下,他們會在人際交往模式中,更加變得臉紅、緊張,甚至更加沉默,因此,他們寧願選擇孤立與逃避這種人際交往場景,也不願意承擔被拒絕的風險,這樣他們的人際會變得越來越差,更糟糕的是長此以往,他們會陷入人際交往的惡性迴圈,以至於被社會所淘汰。

在本書的第二部分,作者主要探討了具體幫助人們克服害羞的方法,個人認識自我,接納自我,提高自尊自信融入集體,甚至學會幫助集體中其他人改變克服害羞,再到“治療”整個害羞的社會。想要擺脫害羞就要將心理障礙從根拔起從個人做起從細微做起。

擺脫害羞請做最完美的自己!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6

學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深刻含義,認為學習這門學科是很有必要的,讓每一個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完善自己,學好這門知識將助人也自助。現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在日常生活裡,我們會發生很多在人際之間,與環境之間甚至是自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衝突發生時,我們常常陷入悔恨,自責或是指責他人及環境的痛苦的深淵中不能自拔。比如:與同事之間在工作上發生一些摩擦有時候各自都認為無道理或是沒必要,但就是因為誰也放不下面子,誰也不搭理誰,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氣氛很是緊張。現在我不斷在學習中成長,能以平和的心態去處理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二、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帶有情緒,這種情緒都被認為是負性的情緒。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環境裡不允許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發生,或會面時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這時我們會無力去面對,在不經意間,就毀壞了辛苦建立的一段關係。比如:對“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這類情緒的發生,在很多時候是避開它,一旦不小心觸犯了它時,就會不知所措,要麼被“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許多事後讓我後悔的事,經過成長後,我才發現我的這種對於憤怒的態度及做法,完全是因為對“憤怒”缺少學習和正確的認知所致,以為“憤怒”是一個凶神惡煞似的壞東西,現在才知道我的這些“憤怒”的價值觀來源於父母,由於父親的脾氣很怪,很小時的我常常看父親的臉色行事。如稍有不如意則捱罵,我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經驗裡學習關於“憤怒”和“膽怯”的知識的,在學習心理學之前我甚至把我的這種經驗中學習的知識又重複於我的孩子身上。

另外,我們要培養足夠的親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質,創造親密的關係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間的交會溝通能力,只有這種親密關係才能使我們心理成長,因為它是滋養生命的最佳營養。在中國這種親密關係大多數人卻從來不會,不具備培養親密關係的能力。比如:許多家庭,父子(女)之間,母子(女)之間,他們無法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溝通。就因為他們之間不能視為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談。導致許多家庭都把責任歸咎於孩子身上,卻從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問題。這就說明了一個問題,即“能力”缺乏。

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就是為自己鋪路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7

作者想讓我們首先對心理學有一個初步的認識,開篇,作者提到了心理學的來源、心理學的定義、還有心理學與社會學的關係。

最被廣泛接受的心理學“操作定義”是:心理學是關於人類和動物心理過程和行為的科學研究。

心理學主要研究的是個體或者小規模群體,其中,小規模群體就是社會心理學主要的研究,心理學可以實驗,甚至強調實驗,但是社會學一般用觀察法和調研法。

在後面有專門對於華生和斯金納的專題,我個人對行為主義不是很喜歡,但不可否認行為主義對心理學發展的重大貢獻,尤其華生最後還投身廣告行業了,讓我感覺到現在一系列消費陷阱的鼻祖就是他。

心理學的研究主要有六種角度,心理動力學(精神分析);行為主義;認知(格式塔);人本主義;生理心理學;社會―文化心理學。

精神分析在我國很流行,早幾年大家都很推崇這樣的方式,現在很多國內的諮詢師或多或少都有精神分析的底子,由於社會文化的發展,現在大家也更傾向於去實踐人本主義,在這裡,生理心理學實際上才是至關重要的,這讓我們能夠有一定的認識:我們很多外在表現是受到生理影響的,身心不可分割。

比如抗抑鬱的藥物,適當服用一下未嘗不可。在國外,從事心理學的工作需要較高的資質。

心理學並不是玄之又玄的東西,而是一門科學,也有很多研究方法。實驗法、觀察法、調查法、個案研究法、相關法。

我們看到書中舉了一些例子,也說出了一些方法可能存在的問題。研究人是一件非常複雜的工作,人接受的影響因素比較多,思想也一念之間須臾萬變。

值得一提的是,個案研究法是認知心理學非常有用的研究方法,也是精神分析的基礎。相比廣泛的調研,一個詳盡全面的案例,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的啟示。

從我的角度來說,對我有益的啟發,一個是身心一體,相互影響,就像我們平時可能運用大腦和心的能量比較多,要是做運動的或者玩樂器的,會感覺到其他部分肌肉的力量,還有面板的敏感度,還有肌肉記憶,實際上我們平時有很多能力,都沒有去呼叫,我的沙盤老師會帶著來訪者跑步和打羽毛球,運動可以釋放一個人膠著的力量,讓全身流動起來。

還有就是個案研究法,很多事研究細了、慢一點,反而會更大的提升,精讀一本書,抵得上泛讀很多書,在親子活動中,10人左右,注意每個孩子的表現,比做很多50人、100人的場面活動更有心得,我們平時在做的事情,究竟是在單位時間裡更有收穫,還是在浪費與失去?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8

《兒童行為心理學》這本書花了一個星期的時間看完了。主要是利用閨女睡覺的零散時間看完的。看完之後還是要記錄總結一下,以利於自己更好的理解書中的內容。

這本書主要是針對0到6歲孩子在各個年齡階段所出現的一些常見問題。比如孩子老愛反覆扔東西,愛咬人,愛搶別人的玩具,愛偷看大人洗澡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並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層解析。不單單看到孩子表面的問題,要分析出現這樣問題背後的原因。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去更好的教育孩子。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像孩子在一歲多的時候,在和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遇到喜歡的玩具就會去搶,好多大人這時候不管三七二十一的都會把玩具從孩子手裡強制拿走還給別人,或者要麼就開始打孩子。以為孩子不聽話怎麼老是搶別人的玩具呢!第二種情況多見於老人帶孩子。我在公園裡跟妞玩的時候經常見到。

表面上是孩子搶別人的玩具,其實根本原因是孩子不懂得物權所有的概念,在孩子的眼裡,自己喜歡的就是自己的,還分不清“你的”,“我的”的概念。所以,在發現孩子搶玩具的時候。家長更多做的要耐心勸說,不單單是大聲責備。家長應該耐心的跟孩子說,這個玩具是別的小朋友的,不是你的。你玩會要還給別人,或者告訴孩子玩別人的玩具首先要得到別人的允許。如果是對方寶寶惱怒或者哭著要回玩具。家長這時一定要給自己寶寶轉移注意力,用別的玩具代替。這招很有效果。

還有一點我認為是很重要,就是關於孩子秩序敏感期的問題。對於孩子來說,就是物品必須按照原來的位置進行擺放不能變動。0到4歲是培養孩子秩序感的關鍵期。秩序是生命的一種需要,也是影響一個人終生的習慣和品質。孩子一旦順利度過秩序敏感期,就會形成良好的秩序感。

所以當孩子出現秩序敏感期是,父母一定要理解和尊重孩子,滿足孩子的需求。不能滿足的也要講道理,轉移注意力,尋找替代目標等,切勿蠻橫鎮壓。另外,一定要給孩子提供一個井然有序的環境,物品擺放整齊有序,用完及時歸位等,都是有利於孩子良好秩序感的建立。最後,還有一點非常值得看的就是附錄寫的稱職父母應該知道的心理學規律,這些心理學規律很實用,無論在幼兒期還是少年期,我自己細細的看了三遍,還都抄錄在了本子上。建議每個家長都要去了解並且實際應用這些內容。

總之,當孩子行為上出現一些問題,父母一定要深究問題背後的原因,這樣才能對症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有句話說得好,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當孩子出現一些不良的行為問題時,除了敏感期的問題之外,有可能就是父母本身的不良影響。所以,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則,建立良好的家庭關係,為孩子做好榜樣。給孩子一個正面的影響力量,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9

當今社會資訊化發展迅速,知識的容量和麵呈現出大爆炸的狀態。生物發展規律當中有著生物進化大爆炸現象,當生物量變到大爆炸,必然會出現新的物種和時代的到來。在《教育心理學》的研讀過程當中,我覺得作為資訊化變革時代中做教師和班主任要學習的東西很多。

皮亞傑說“生物適應性的一種特殊表現”是智慧或思維的本質,那麼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的課堂教學與班級管理上要不斷積累與學生交流的智慧,形成自己的智慧。學生在跟隨教師和班主任的學習和管理中也會形成自己的智慧,在資訊化發展過程中,這一智慧在不斷增長。對於學生來說,這是一種成長和進步,是好的。而我們的教師與班主任也要去快速成長與發展,才能去適應這一變化。否則,就會出現“現在學生怎麼越來越難管了?”這樣的疑惑。尤其我們看學習成績不太好的學生,他們獲取資訊的能力可能更強,他們的思維也更激進,我們就要不斷的去發現和適應,並與之交流,以達到對這一部分學生的轉化。

教育學的發展和進步需要心理學的支撐,我們在做好教學和管理的過程其實就是在學生心理上去做精神引導。這個的效果好不好也會直接影響我們的教學和管理效益,改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我覺得維果斯基給我們的啟迪是巨大的。首先,確定每個學生的兩種水平:一是他們能夠獨立而有效地完成作業的水平,二是他們在指導下能夠有效地完成作業的水平。這其實是對學情充分分析基礎上採用什麼樣的教學思路和方法,也就是和合高效課堂所倡導的的獨學、群學基礎上的精講點撥,維果斯基把這一教學基本規律早已上升到理論水平了,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來說,要更加深入的去學習和理解,並加以運用。其次,定期與每個學生一起探討那些能提供“教學支架”(指學生試圖解決超出他們當前知識水平的問題時,教師所給予的支援和指導)。這樣是要知道學生學習當中的困惑與難點,對學生給予學習方法上的指導,也是教師對學情的掌握和了解,在課堂教學中才能有的放矢。最後,把班級營造成為學習者團體。改變傳統的教師指導學生的主導方式,代以學生相互之間的指導。這一方式也就是我們和合小組學習中的兵教兵、兵帶兵的方式,強調小組內的學習,以期達到快速領會,並形成良好學習氛圍的目的。從中我們也就能看出和合高效課堂構建的重要意義了。對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有利,更對我們教師的成長和發展有利。

可以說,教育學與心理學的結合給了我們教師和班主任更多學習與思考的空間,讓我們多一點對教學與管理的理解和方法的學習,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的感覺資訊化時代下教師與班主任要堅持教育心理學的學習和理解,並把它應用在自己的教學和管理當中來。

在每個人的成長過程當中都會遭受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能否經受住並能戰勝它,取決於我們如何來對待它。如果能正確得面對挫折,認真分析受挫折的原因,努力去改變,最終就能戰勝挫折,成為一個成功的人。但是,如果一碰到挫折就感到自己無能為力,從而產生輕視自己的消極情緒喪失原本的信心,就可能讓自己自暴自棄,最終成為一個失敗者。所以,幫助學生戰勝各種挫折,是教師對學生進行教育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在高三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受到挫折往往是最多的。曾經任教的班級一個女同學,腿有點殘疾走路不太方便。所以這個女孩子變比別人少了很多玩耍的時間,她每天坐在教室除了上廁所就是做作業、看書,多了學習的時間她的成績在高一高二一直是班級的一二名,在年級也是前列。正是因為這點,進入高三以後她比別人少了去問問題機會,題目比高一高二時的難度和綜合性提高了很大,使得她的成績下降了很多,一模考試她沒有上線,她沉默了;二模考試她沒有上線,她有史以來哭了。她幾乎是拐著帶跑著到辦公室找我說:“班主任,我還有希望嗎?”我看著她,沒有思考就說:“有!老師相信你!”並和她一起分析考試的每科得分失分情況,告訴她從哪些方面去改變這些。三模考試,她又一次沒有上線,當她哭著過來的時候,我都為之動容“老天怎麼能這樣”。但是我強忍著自己的情緒,迅速恢復過來和她說:“孩子,請你相信,老天對每個人是公平的,它給了你一個不完整的身體,就一定會給你一個完整夢想。只要你咬牙堅持下去,你一定會成功!勝利就在眼前!”她使勁的點點頭回到教室去了。那年大學聯考她是班級裡面上本科分數最高的,是學校裡的一匹黑馬。

她後來和我說,最後一次模擬她死的心都有了,她輸不起,聽過我鼓勵她才一直堅持走來。是啊!高三一年是所有人人生當中的第一次轉折,大大小小的無數次考試每次對於每個學生來說都是一次不小的挫折,回顧陪伴學生這些年高三學習生涯,深感高三教師對學生的挫折化解和引導是多麼的重要,有時候我們的一句話甚至是一個眼神就能改變學生的一生,他們在那個時候多麼需要有個人對他所遭受的挫折指引!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10

寒假裡,我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告訴我們,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如何做到慧眼識人呢?

一、調整情緒,將愛包容發展為教師標誌性性格力量。

立足發揚優勢品德,避免讓分數成為衡量學生的唯一砝碼。轉變態度,關注積極面對問題作出積極的解釋。營造和諧的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氛圍,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打破單一的知識傳授模式,樹立服務意識。關注學生情感需要更多的鼓勵,慎用批評和指責。我想為此,我們必須做到:要多讀名著,加強自己的思想修養和文化修養,還得多讀專業書籍,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課改風聲水起,作為一個有想的教師,不可隨波逐流,也不能見風是雨。在吸取他人長處的同時,也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塑造屬於自己的風格。

二、視教育為事業,視教育為希望、視教育為理想、視教育為信念、視教育為生命。

而不是把教師的職業當作謀生的手段、某名的臺階、謀利的渠道、謀權的踏板。要像張思明那樣用心去營造區域性的晴天,要像李鎮西那樣全身心的踐行著自己“民主、科學、個性”的教育理想,要像竇桂梅那樣執著的為學生的生命奠基,要像霍懋徵那樣用滿腔的愛心去喚醒、呵護、雕塑學生的愛心。我們教師的一生可以沒有很大的名望,也可以沒有很多的財富,但不可以沒有快樂的心態和工作的樂趣。我們教師職業性質不會因誰而改變,需要改變的是工作的心情。雖然我們教師許多人不能隨心所欲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但至少可以選擇快樂的心態。備課、上課、改作業、考試、輔導、補差等這些日常的工作會佔去我們很多的時間,甚至有時候連業餘時間也要搭上,於是,我們就好象沒有時間去思考別的事情了。回望過去,自己何嘗不是如此?工作繁雜,家務煩累,讓我在日復一日的忙碌中幾乎殫精竭慮。我知道了具備獨立思想,是老師的安身之本,是終身學習的立身之本,一個人,只有成為一個思想者,他才能有充實的內心,才有可能始終充滿活力,在他看來:思考著是美麗的。所以,我希望自己成為一個美麗的老師。

“一本好書往往就是一粒善良的種子,一粒愛的種子,一粒正直的種子,這些種子適時地播撒在讀書人的心田,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養感知,潛移默化,人的心靈就會變得充實、高貴、美麗。”作為老師,要愛讀書,在讀書的時候,卻時常不能靜下心來,雖然不似吳老師說的那樣帶著功利閱讀或跪著閱讀,卻比較浮躁,有走馬觀花和囫圇吞棗之嫌。所以在空閒的時候,我願和吳老師那樣,就著一杯清茶,選幾本喜歡的書,細細讀起,去經歷別人的生活,去咀嚼別人的思想,去品位別人的人生,讓自己的思考更有深度。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11

看了《用教育心理學塑造自己》和《用教育心理學打造日常教學新亮點)兩個章節後,我發現身為教師,心態很重要。“心態積極天地寬”,快樂與失意往往取決於人對事物是否有一個積極的心態。有這樣一則故事:一個悲觀的老太太晴天擔心做傘店生意的女兒,雨天則擔心做洗衣生意的女兒。有一天,一個人說:“下雨天,你的一個女兒會財源廣進;大晴天,你另一個女兒會生意興隆。”她聽後豁然開朗,不再發愁,轉憂為喜。

看來,同樣一件事,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心態對待,會有不同的結果。在此,我很羨慕後來那個人的心態,不僅陽光、積極,還能感染、帶動周圍的人。

記得有人曾經問我:“你為什麼選擇教師這一職業?”我調侃道:“小時候,我的理想是成為偉人,但隨後慢慢發現,要成為偉人實在太辛苦;於是我又冒出一個念頭,做偉人的妻子吧,可後來又發現,這一願望也很渺茫;最後我決心成為偉人的老師!”都說老師是充滿陽光的事業。一開始,我躊躇滿志,一心要培養優異的學生,但理想與現實總有差距。隨著時間的流逝,我發現自己的願望越是美好,對學生抱的希望越大,就越容易有挫敗感。久而久之,失望與悲觀的心理佔據了上風。我對學生的“愛”也漸漸變了味,動輒發脾氣,口口聲聲是為他們好,其實是未擺正心態、急於求成。一度,我視“差生”為敵人,其實,不是他們不聽,而是我戴上了“眼鏡”看待他們,以消極的心態對待問題、處理事情,陷入了惡性迴圈。長此以往,我工作得不愉快,對學生也失去耐心,學生則對我喪失了信任,自然使局面陷入被動。

後來,我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與立場進行思考,心態逐漸變得平和。與學生的關係有所緩解後,我變得耐心與細緻了,也贏得了學生的信賴和尊重。

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被人信賴是一種福分,然而信賴他人卻需要莫大的勇氣和信心。

一位女教師剛當高三班主任不久,班裡發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情,一個學生價值近千元的快譯通在教室裡丟了。一切跡象表明,偷東西的人就是本班的學生。這位女教師的第一感覺是心裡非常難受,為什麼這樣的事會發生在自己班裡,而且是自己剛剛“走馬上任”後不久。她當時非常自責,覺得這是自己對學生品行教育的失敗。

如何處理這件事,這位老師考慮過許多方法,最終她是這樣做的。那天放學前,她像往常一樣站在學生們面前,儘管她心裡波濤洶湧,臉上卻顯得風平浪靜。學生們似乎都很緊張,一雙雙眼睛神情複雜地看著她,他們在等待老師“破案”。於是,這位老師說:“大家都知道了,我們班裡發生了一件不該發生的事情,有個同學錯拿了別人的東西,我知道他不是故意的,他很後悔。我很瞭解他,我知道他一定會把這件東西還給同學的。我相信他,我敢用自己的生命打賭,他一定會這樣做的!是的,我打賭,從現在開始我不吃飯,等拿錯的東西還回去後我再吃飯。好了,現在放學吧。”

學生們都揹著書包回家了,沒有一個人留下來。

第二天早上,仍然沒有人來找老師承認錯誤,也沒有人把東西送回來,當然,這位老師也沒有吃飯,可是她依舊打起精神去上課。

第三天上午又是這位老師的課,她的胃裡空蕩蕩的,強烈的飢餓感揪心抓肝,她喝了一杯水,堅持上完了這堂課。走下講臺的時候,她感覺到腿有些發軟,頭上冒出許多虛汗。學生們都在靜靜地看著她,目光中充滿關心。她知道,這些眼光中一定有一道是愧疚的,她要給他時間。

晚上放學之前,這位老師在自己的辦公桌上看到了那個失蹤的快譯通、一塊三明治和一封信。信上寫道:“老師,謝謝你的信任。我一定會改正錯誤的。”下面沒有署名。她沒有再追查這個學生是誰。這件事就這樣過去了,這批學生早已經畢業了。她想他也不想讓任何人知道這件事是他做的,但她堅信,他再不會這樣做了。

後來有人問那位老師,為什麼要用這種自虐的方法來處理,如果那個學生真的不交出快譯通,你豈不是要餓死。

那位老師說,如果當時當機立斷進行搜查,也許那個東西還沒有轉移,查出來了,膽大的死不承認,又沒證據證明一定是他偷的,怎麼辦?既要費事費神又達不到教育的目的。膽小的承認了,成了小偷,從此他會永遠抬不起頭來,而且眼看就要大學聯考了,他的人生將會逆轉,這輩子不就毀了。所以,她就用“絕食”來呼喚、催促那個學生“悄悄”改正錯誤。而這個非常之舉的前提和力量便是信任。果然,她獲得了成功。

書上說得好,“當我們無法改變一些殘酷的教育現實時,就試著改變自己;當我們不能改變學生的過去時,我們可以努力改變他們的現在。”不論教師是要有平常心、公正的態度,還是要能充分信任與理解學生,我想都源於一個字——那就是“愛”。有了愛,能克服一些不良的心態,像急躁、武斷和厭倦等,也能工作得更積極些吧。

在看這本《每天學點教育心理學》時,我不僅是在思考如何更好地教學生,也是自我心理成長的過程。讀史讓人明志,讀書使人明思。還是要多讀書。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12

學校在暑假給每個教師都發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這本書,我認真拜讀完這本書後,感觸頗多。本書主要有兩篇內容:教師發展和積極心理學。教師的困惑和應對策落。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著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和消極力量。這兩股力量就像太極中的陰陽兩極,此消披長。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學一點積極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幸福完整的人。以下是我的兩點體會:

一、教師要有播種幸福的價值觀

通常,幸福的人大多熱衷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迴圈。如果教師能夠成為播種幸福的人,則不僅自身可以擁有幸福,在生活當中充滿活力,培養出來的學生也將更有幸福感和創新活力。一直以來,作為一個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老教師,我不苟言笑,在學生犯了錯誤時總是大聲訓斥或冷臉相對,導致部分學生在課堂上不敢發言,生怕觸怒了我,課後這些學生也不敢和我溝通,總是繞道走。這種不良好的師生關係也曾經讓我煩惱、反思,可一直沒有找到良好的改善方法。讀了這本書之後,播種幸福是教師存在的價值,讓我感觸特別大。教師傳遞給學生的幸福不單單隻有知識,更多的是做人的品德、理想、激情和樂觀的心態。所有能讓孩子感覺幸福的體驗,都能體現我們的價值,所以,在接下來的教學時光,我希望能成為一個傳播幸福的人,讓我的學生因為老師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二、教師要快樂生活的生活態度

教師的人生是有榜樣效應的,某種意義來說教師的生活對全社會的人來說是一面鏡子,當教師生活幸福、工作順利的時候說明我們的社會發展文明和諧。作為數學教師,令我頭疼的是學生的計算。每次當我改學生計算的時候,學生有時錯很多,我都大為惱火。每當靜下來的時候,也是很無奈,更多的是力不從心。當然,我也好幾次因為這個情況,到了半夜也沒睡好,慢慢地就陷入了焦慮當中,那段時間也是很不開心。看了這本書,書中說:“對於所有的教師來說,想擁有幸福快樂的人生是需要用積極心理學的理論和方法來規劃自己的人生的。”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調整自己:

1、積極、有規律地鍛鍊身體(如果老師能有規律地進行鍛鍊,就會使自己精力充沛,心情開朗,同時抗壓能力也會提升)

2、保持規律而充足的睡眠

3、保持穩定的友誼

4、經常與好友聚會

5、為自己認定的有價值的目標而努力工作

總之,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學一點心理學的知識,努力給自己注入積極的正能量,做一個完整的人,當我們聚焦於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13

設計心理學一套共有四本,這本設計心理學是日常的設計,還有另外三本書還沒有來得及讀,分別是:與複雜共處,情感化設計,未來設計。

通讀全書,個人感覺作者並非在討論某一個問題和某一個設計的祕訣和方法,而是傳遞一種希望透過表象,直達使用者內在需求的關懷,那就是抓住本質,抓住使用者需求和事實發展的最本源。

開篇道,如果在旅館裡弄不清怎麼開關水龍頭,或者面對不熟悉的爐灶或電燈開關時,即使再聰明的人也會手足無措。唐納德.A.諾曼大膽地指出,不是你太笨,而是物品的設計沒有考慮到使用者的需求和心理。對於我,讀了這本書,對我有很大的幫助,在平時的生活中,我都會留心觀察身邊的設計,發現好的設計,當然也會各種吐槽那些不好的設計。

書中也講到了心理學的概念,也就是設計心理學是設計專業一門理論課,是設計師必須掌握的學科,是建立在心理學基礎上,是把人們心理狀態,尤其是人們對於需求的心理通過意識作用於設計的一門學問,它同時研究人們在設計創造過程中的心態.以及設計對社會及對社會個體所產生的心理反應,反過來在作用於設計,起到使設計更能夠反映和滿足人們的心理作用。

所以對於學設計來講,是很有必要去讀下有關心理學的書籍的,這樣的話有助於我們的專業的提升的因為設計是設想、運籌、計劃與預算,它是人類為實現某種特定目的而進創造性活動。

像《設計心理學》這本書表述的那樣,設計師和客戶都不是終端使用者,我們不能瞭解每一個使用者的想法,每個事物的原理,然而我們可以學會抓住設計的本質、還事物以本源,這樣即使世界變幻莫測,時代腳步永不停息,設計卻也將會是永恆的。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14

開展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需要,是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培養21世紀人才的需要。一個真正的老師不應只是傳授知識的教書匠,而且應該成為學生人生道路的引路人,成為育人的藝術家。

(一)加強交流,瞭解學生

由於各種主客觀原因,一些學生難得向老師白由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這就要求每一個教師特別是班主任要經常深人班級,利用適當的機會和場所,讓學生自由自在地表達思想情感,從中瞭解學生的現狀,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通過個別談心,可以發現、掌握某些同學的不健康,再“對症下藥”,通過耐心細緻的工作,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調節,幫助他們克服缺點,促使他們養成良好的素質。要使個別談心取得良好的效果,班主任只有做學生的知己、朋友,才能取得學生的信任,學生才能將自己的煩悶向老師傾訴。當一些學生在學習上遇有困難,家庭生活受挫折時,他們心情苦悶,情緒失衡時,老師要及時幫助他們,安慰他們,開展談心活動,老師應以誠懇的態度耐心傾聽他們的訴說,讓他們把心裡的積鬱情緒渲洩出來,擺脫不良情緒的困擾。

(二)尊重學生,關愛學生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儘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師應該在保證教學工作正常進行的前提下,民主治班,平等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學生包括尊重學生的人格,尊重學生的勞動,尊重學生的成績,尊重學生的隱私等。

(三)創造環境,多樣教育

為了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除了常規教育外,更要注意言傳身教。老師在教學實踐和日常生活中,要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保持積極向上、平和開朗的心境,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模仿老師。學的模仿,指在沒有外在壓力條件下,個體受他人的影響,仿照他人,使自己的行為與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現象。

(四)因材施教

不同學生有不同的氣質,學的氣質是指人的活動表現在強度、速度、穩定性和靈活性等方面動力性質的特徵。教師應該學好學基礎知識,分清每個學生的氣質型別,因材施教。

心理學的讀書筆記15

本書會告訴我們心理定律的無窮奧祕,還會教我們輕鬆運用知識幫助自己實現飛躍式的發展。它將深奧的心理學知識融會貫通於一個個妙趣橫生、飽含人生哲理的故事中,形象地分析了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深淺出地提煉了心理學法則給我們的啟示,以指導我們在生活中更好地趨利避害。

全書共解讀了108個經久不衰的心理學法則,娓娓道來工作與生活中的細節和元素。將晦澀深奧的心理學知識融會貫通於一個個妙趣橫生、飽含人生哲理的故事中,形象地分析了行為背後的心理動機。深入淺出地提煉了心理學法則給我們的啟示,便於我們活泛的應用到實際工作和生活。

1.情緒效應:

大抵與費斯汀格法則相同:生活中的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2.互悅機制:喜歡是相互的:

正如力是相互作用的一樣,磁場也是如此,你希望他人如何對待你,你就應該如何對待人。延伸到工作中也是如此,用心及良好的態度及情緒對待每個人,那你收穫的也是暖暖的和煦陽光。

3.專精定律:是指做事情要全神貫注,集中於一點

如果人們在做事情的時候能夠專精在一個領域,並不斷地在該領域努力、探索,那麼他在這個領域將會有所發展,更易取得驚人的成績。

4.多米諾效應:一個小小的細節可以影響全域性

俗語有云:“河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大;泰山不拒細壤,方能成其高”,說的是小細節的巨大力量,正如咱們熟知的"千里之堤毀於蟻穴""蝴蝶效應"一樣,日常中一些小的不在意的失誤,有時卻是大系統失敗的罪魁禍首。所以在工作中要注重對細節的關注,防患未然以免釀成大的損失。

5.塞利格曼效應及跳蚤效應

不要以你現在的能力,束縛對未來的想象。每天進步一點,哪怕只一釐米。人生的高度有多長,沒有人給出固定的標杆。成功的寬度有多寬,同樣也沒有人測量過。

6.讚美效應:人人都渴望被讚美,真誠的讚美如同和煦的陽光,能夠使人心情愉快。所以不要吝嗇你的讚美,人類本性的需求之一是期望被讚美,欽佩,尊重,以及受到重視。

7.蛻皮效應:成功路上充滿了苦難,克服了這些苦難才能夠鍛鍊自我,才能夠讓自己變得強大,鳳凰涅槃浴火重生。熬過了苦難,終會化繭成蝶。

8.青蛙法則:溫水煮青蛙,慢慢加溫,90度的水也無意識,如果是直接丟進熱水會立馬跳起來。對眼前的危險能看見,對看不見的危險置之不理。要學會未雨綢繆

9.馬蠅效應:一匹馬身上有一隻馬蠅,它就會精神抖擻,不懶惰。直面晉升競爭,它將激發你的潛力。一個卓越的對手遠比一個平庸的朋友對你的幫助要大。

書中的每個心理學法則都給予我們完善改變自己心智模式的啟迪,同時也告誡我們每天需要精進的地方還有很多,所以不單單是讀一遍知道,更多的是運用到工作生活中,完善自我,讓未來的你喜歡現在的自己!

生命的意義在於感受,在於過程,在於體驗。在於追求這個意義本身的過程

本書圍繞社交、職場、愛情和成功四個方面展開,將前人總結的心理學法則用現在的事例加以印證,變抽象為直觀,易於理解把握,讀完並不一定能改變誰一生,但確實還是總結很到位,也頗為實用,甚至能正面影響我們的心態,為走好將來的路加入不少能量。

願每一個有陽光的日子都不曾被辜負,願每一個鮮活的生命都有精彩的落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