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那些事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9W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這些人那些事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這些人那些事讀後感

這些人那些事讀後感1

最近,我在看吳念真的《這些人,那些事》,其中有一篇《心意》讓我頗有感觸。

文章寫了一件小事,“我”考上了好的國中,父親送給“我”一支很貴的鋼筆。當我忍著興奮,在弟弟妹妹羨慕嫉妒的注視之下,小心翼翼地開啟紙盒時,傳來了父親冷冷的聲音:“那個不便宜哦……要是用壞了,你給我試試看!”當時就覺得很不能理解,兒子考上了好學校,父親送禮物嘉獎他,但說話的口氣怎麼這麼盛氣凌人呢。在我看來,父親對“我”還是比較疼愛的,只是不善於表達出來。正如前文所說,父親總是嘗試著與孩子們親近的方式,卻一直不得其門而入。

這篇文章令我想起了我的爸爸,他經常出差回來都會帶禮物給我,有時候是精心挑選的.,有時候是碰巧看到買下來的。有一次,爸爸去北京出差,回來時給我帶了一個禮物。那個包裝袋挺大的,似乎裝的是軟軟的東西,我還以為是毛絨玩具。他先讓我閉上眼睛,只聽到塑料袋摩擦的聲音,很快他說可以睜眼了,只見一個黃色的物體在我眼前晃過。爸爸滿臉堆笑地問我:“小雨,你看這是什麼?”我驚喜地跳起來,哇,是一個小黃人書包。我拿著新書包跑去房間裡擺弄,越看越喜歡。

只聽見爸爸在客廳邊吃飯,邊和媽媽聊天。我滿心沉浸在收到禮物的喜悅中,他們說話的內容我一個字也沒聽見。後來,媽媽告訴我,那天中午爸爸結束了忙碌的工作,為了給我挑到合適的禮物,跑遍了南鑼鼓巷,腳底都磨破了,終於買到了這個書包。雖然汗溼了衣背,他卻連個冰棒都來不及買,又匆忙趕去乘火車。我聽了以後,更加珍惜這個書包了。

這些人那些事讀後感2

昨日,重看吳念真的《這些人,那些事》一書,只看了第五章——那些人,這些事。他不是一個寫小說的人,而是一個講故事的人。每個故事篇幅不長,無外乎親情、愛情、回憶、生死等,正如佛教雲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求不得苦、五陰熾盛苦。但就是這些平凡而又真實的故事打動了我,或許我感受不了因為生長在重組家庭裡阿照的心情,但是當看見阿照繼父把所有家裡人的照片擺在桌上,他坐在後面用手環抱相框對著鏡頭笑的時候,我想這就是深沉的父愛;或許我想象不到阿澄為錢搶劫殺人的行為,但當我讀到阿澄的.父親對著被執行死刑的兒子遺體瘋狂打耳光的時候,我想這就是一個父親最無力的舉動;或許我沒體會過他們的生活,但是我明白一個人為了生存、為了家庭能放棄很多。

這本書就是許許多多現實的故事組成,作者不予以評價,他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敘說著形形色色的人生,有些故事也許感同身受,也許無動於衷,但這就是生活,可能10歲的年紀不懂青春期的愛情,20歲的年紀不懂父母的辛苦,30歲的年紀不懂老年人身體的抱恙,我們永遠都是後知後覺,只有在經歷過才真正的明白,就像書中說的一句:人生很多滋味都要到一個年紀才懂得慢慢品味,但是當你一旦懂了,一切已經遠了。

在當初看第一遍之後我閱讀了另外一本類似的小說,由於第一次閱讀《這些人,那些事》時屬於走馬觀花,隨意瀏覽,便覺得那本小說與這本並無不同,無外乎這些瑣事之事。當我再次閱讀,我才發現我錯了,那本小說只是在東施效顰,皮有,而骨不在。

書本的最後一篇《笑容》,因職業病而最終走向死亡的幾位老人,在醫院的頂樓感受著陽光、溫暖和香菸,沒有帶來悲傷,只有坦然的面對死亡和生命,以及短暫的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