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6W

無意在書架上看到一本書,叫《明朝那些事》。沒想到這一翻,竟讓我一連許多天把電視拋到了腦後。僅僅是因為它語言幽默嗎?不,它傾注了作者對大明興衰的那種感情,真切而生動。它不是一本讓人在飯後哈哈一笑的閒書,而是一本使人受益匪淺的好書。

明朝那些事兒有感

原先我並不喜歡明朝,我喜歡三國爭霸的刀光劍影,我喜歡唐王朝的開放繁榮,我喜歡兩宋的溫和婉約。明朝則是一個令人窒息的王朝,思想的禁錮使文人喘不過氣來。而內部內閣之爭則成為主流,一切都使這個王朝變的紛亂。但作者卻用了十分細膩的筆法,把人帶入了大明可愛的一面。

我讀這本書時哭過,無數的文人在保衛國家之時犧牲。方孝孺誅十族也不投降於朱棣;于謙在北京保衛戰中鎮定指揮,挫敗胡虜,卻被英宗誣陷殺害;袁崇煥一生為國,死守遼東,寧遠防線從未失手,但卻因莫須有的罪名慘遭殺害。一介書生,傲然奔赴戰場,但卻被自己人殺害,這是多麼一種悲劇啊。但是作者隨後寫道:“讀書人是在國家危亡之時最先跳出來為國家獻身的人。”這句話讓我感動了良久,我們讀書不就是為了報國嗎?當危難降臨到國家身上時,我們難道去背離義務而逃避嗎?絕不,真正的讀書人是敢於在敵人面前毅然用自己的身體去保衛祖國,這也許就是大明的讀書人當時內心所想的吧。

寫大明,不能不細寫那些熱鬧的內閣制度。其複雜程度之大難以想象。明時內閣中既出了嚴嵩、高拱、溫體仁這些有名的奸臣,也有張居正、東林七君子這樣的治國能臣。總體形勢也就是“一個鬥倒另一個暫時上臺,幾天後又被人抓住把柄拉下臺”。這些人倒臺的基本原因都是一些瑣事被別人放大而被逼下臺甚至因此而死。我們在生活中要儘量做到潔身自好,因此不論你是為人和善還是性急都避免不了樹亂。唯有潔身自好,不讓人抓住把柄才能贏得自己的人生。本書也說了“世上很少有絕對的清官,但是千萬不能過分,不論怎樣遲早會暴露的”。

作者很少花費大筆墨去寫皇帝,但崇禎是唯一一個得此“殊榮”的皇帝。在人們眼中,崇禎的'形象一直是一個昏庸的亡國之君,因為他因疑心殺死了袁崇煥,並任用了溫體仁把朝廷整的天昏地暗。但在作者筆下,他是一個勤奮的皇帝。他殺了為非作歹多年的魏忠賢,勤於朝政,直到最後一刻,他還自毀顏面,吊死於景山之上。是他對不起祖上嗎?也許是祖上對不起他。在嘉靖、萬曆、天啟這三個昏君留下來的爛攤子之前,誰也沒有力過挽救。所以不論什麼時候,失敗者不一定是昏庸者,也不一定是懦夫。因為他曾經努力過。我們在局勢無法挽回時也不能輕易放棄,就當挽回自己的面子吧。

歷史的風沙,埋沒了一個又一個曾經無比輝煌的王朝。而我們就要撥開這層風沙,從中探尋那珍貴的寶藏—教訓。談笑之餘,它帶領我們進入了大明的歷史深處,去哀嘆明政權的衰亡,從中吸取教訓。這也許就是本書的精髓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