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7W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何不靜下心來寫寫讀後感呢?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篇)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

《明朝那些事兒》很長,花了比較久的時間讀完了,其實這本書完全可以看做是很多枯燥道理的歷史演繹版本。比如“要爭做第一,第二名和最後一名沒有區別”、“做傻的聰明人(低姿態,瞞住你的'聰明)”等等。

文中最佩服的是王守仁,這個“知行合一”的心學大家,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有高尚的理想並不足夠,還要有能力才能實現,好人要想實現高尚的目標,要比壞人更會玩詭計、更加聰明。

比如王守仁送5兩銀子給錦衣衛,被嫌少仍了,他誇讚錦衣衛清廉無比,並說要寫文章表揚,讓錦衣衛不敢找他麻煩。

寧王叛亂時,由於缺少時間募集足夠的兵,他用各種花樣造成進攻南京是個大圈套的假象,讓寧王白白等了十幾天。雖然他的很多手段看起來並不高尚,甚至有很多陰謀詭計,但確達到了高尚的目標。

同時,要有強大的內心,為人處世要淡然,不要計較一時得失,不要浮躁,而要從更長遠的看待問題。如果忍耐能夠避免無必要的衝突和風險,那麼忍耐就是值得的。

“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看看明朝那段不怎麼光明的歲月,看看那段歷史,也許更能夠理解當今社會,抓住時代大潮,順勢而為。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2

歷史是什麼?歷史就是那些殘臺斷瓦、古廟荒冢嗎?就是那些發黃的書本嗎?不是,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以小說的形式向我們講述了一個朝代的崛起。

朱元璋生於亂世之中,揹負著父母雙亡的痛苦,從赤貧起家,他沒有背景,沒有後臺,沒有依靠。他曾經乞討過,他曾經當過和尚,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他經歷千辛萬苦,無數次躲過死神的掌握,從死人堆裡爬起來,掩埋戰友的屍體,然後為了給所有被害死的百姓報仇,他繼續前進,繼續戰鬥。最後,推翻了元朝,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宣佈即皇帝位,定年號為洪武,國號為明。從此以後,天下百姓被元朝統治了68年後終於迎來了一個新的朝代。

“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每當聽到這氣勢磅礴的歌曲,我都會想,那些處於權力頂峰的帝王們,他們步入人生暮年,看著錦繡山川,遙想著當年的豐功偉績,但這一切在歷史的面前的多麼的渺小,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下,他們會做何感想?朱元璋從社會最底層,憑藉自己的勇氣與決心,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最終成為了大名天下的.創造者。是的,其實命運之神並不存在,他也不會將什麼寶劍和天下交給一個乞丐,在那絕望的日子裡,並沒有人去同情和可憐這個人,他的一切都是自己爭取來的。

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明白了堅強的意志和勇敢的決心可以戰勝一切困難,執著的信念與無謂的心靈才是最強大的武器。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3

《明朝那些事兒一一洪武大帝》,寫的是朱元璋一生的經歷。我對其中的胡唯庸案件深有感觸,但那時的胡唯庸只是一個地方知縣,怎麼會成為威震天下的宰相呢?

原來,他有一個朋友,叫李善長,他想利用胡唯庸對抗劉基,於是胡唯庸就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知縣升為大官了。

不過貪婪的人永遠不會停止野心,他憑藉著李善長對他的支援,權利越來越大,越來越目中無人,做上了宰相,也開始干涉朱元璋的政權了。但朱元璋早已想好了對策,設下了圈套,並打算除掉他。

慢慢地,胡唯庸的權利慾日漸膨脹,開始貪汙受賄。這時,李善長才意識到他一手培養起來的胡唯庸並不是一柄只能夠對抗劉基的劍,而是一柄讓兩頭受傷的雙刃劍。

一次意外,胡唯庸的兒子突然落馬死亡。胡唯庸一氣之下,未上報就私自殺死了馬伕。果不其然,胡唯庸落入了朱元璋的圈套,朱元璋以“殺人償命”為由殺掉了胡唯庸,並且從此撤銷了宰相這個職位。

讀到這裡,我深有感觸:惡人終有惡報,多行不義必自斃!做人要正直、善良,做官要公正、廉潔。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永遠要記住:上帝想要讓誰滅亡,總是先讓誰膨脹瘋狂。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4

朱元璋真是一個孝子,知道家人是被元朝的那些破政治給活活餓死的,便冒著被當作反賊砍頭的生命危險,四處尋找和他同一類的人。終於他真的登上了王位,將元朝變成了清朝。

世上誰有這樣的兒子,那這個人肯定很高興吧!而我並不是這類人。以前我生病了,媽媽總給我刮痧,但上次媽媽發燒了,我卻動都不想動,只曉得看電視。最後媽媽給了我一元錢,我才給她刮痧。

同時,我還要學會朱元璋的堅強。他有時候自己的生命已經危在旦夕了,但依舊鼓起精神,與敵人拼殺。正因為朱元璋堅持了下去,最終成了皇帝。而我卻是個半途而廢的人,有時做航模的`時候,手小小的擦傷,就不做了。

不過我覺得朱元璋太忘恩負義了。自己成王以後,卻把以前的戰友給殺了。人家對你那麼好,你卻這樣對待人家,這根本就不符合常理嘛!如果你怕他們謀反,就給他們個罪名,讓他們滾回老家算了唄,幹嘛要他們的性命,生命是最貴的!

總之,朱元璋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我倒是喜歡好的一面。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5

歷史,每次讀來總是心潮跌宕起伏,那些事兒又都是大事,平凡如蟻的事,正史不關心,野史也不疼愛,既然是大事,就總會引來很多的假設,總會假如這個不這樣,那咱們國家早就怎麼樣啦,如果那個不那樣,咱們早怎麼樣啦。無論大事還是小事,只要是個事兒,就沒有如果的,哪怕你是王侯將相。但這也就構成了後人在閱讀歷史時的一個微妙的心理,這種奇妙的品味過程,相信每個讀歷史的看官都深有體會的。

流水帳是對生活的一種平實態度,雖然當年明月也許會有更大的書寫野心,但落到我這個讀者手中,我是寧願去細細體味那種涓涓的流水般的秋後之帳。

明朝有一件事很出名,就是出過許許多多奇異非主流的.皇帝,勤奮專制如朱元璋、朱棣這等主流君主讀的是一種魄力和狠勁,但明朝這個讓人感覺有點陰悶和陰鬱的朝代,卻曾出現過迷於搞化學實驗的煉丹皇帝、坐擁天朝江山卻喜歡斂財的財團皇帝、寧做魯班不做王的木匠皇帝,在《明朝那些事兒》(三)裡,也出現過這麼兩位皇帝。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6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卷》讀後感 “歷史本身很精彩,歷史可以寫得很好看。”在當年明月的筆下,3XX年明史淋漓盡致地展現在我面前。《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卷》即是當年明月的“開頭炮”。這本書主要從朱元璋出生寫到洪武結束(朱元璋死亡)運用當年明月一句話――高潮迭起欲罷不能!

朱元璋的童年是艱苦的,他靠放牛生活;朱元璋青春是悲慘的,他的家中倖存的只有兩個人;朱元璋的成年是轟轟烈烈的,他與陳友諒、張士誠、王保保等人打得不可開交……這讓我們知道,成功者必須歷經許多磨難,才能最終實現夢想,威震天下!這就好比我們現在只有刻苦學習,才能成為“聖手書生”,“連中三元”! 讀了朱元璋從開始造反到建國統一的軼事,我明白朱元璋成功離不開這幾方面:信念、智慧、人才。沒有信念,朱元璋只能像父母一樣餓死或被殺死;沒有智慧,朱元璋就不能在關鍵時刻作出決斷,一鼓作氣在許多決死戰中取得勝利;沒有像徐達、常遇春、劉基、李善長這樣的`人才,朱元璋早已被衝鋒的猛將張定邊殺死,被北元軍隊擊潰了。而我們正要學習朱元璋的信念,相信自己;學習朱元璋的智慧,在為人處事上作出正確的判斷。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卷》讓我受益匪淺,學到了許多道理,我期待當年明月寫出更多明朝軼事!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7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純粹歷史作品,作者尊重歷史事實,全書以史料《明史》為基礎,並沒有新增為了吸引眼球而杜撰的野史。但作者卻用詼諧的筆調,融入小說的寫法,為我們解讀那些隱藏在歷史背後的真相,讓我們從各種各樣的角度去了解明朝的歷史,呈現給了我們一部精彩好看的歷史畫卷。所以,我在讀這本書時越讀越輕鬆。沒錯,寫得好看的歷史才是最符合大家口味的歷史,《明朝那些事兒》就是以輕鬆愉快的'口吻和幽默搞笑的筆調,給大家再現了一個真實的歷史!

這本書儘管是在講述歷史,但它關注更多的是歷史中的人物,以及發生在這些歷史人物身上的故事。在作者筆下,每一位人物都有著他的一種感悟,讓我們看到了不同的人生,或精彩,或悲壯、或落寞,或曲折。

讀史,讀的是別人的故事,修的是自己的心。在感慨前人命運跌宕起伏之際,在看到往事無力迴天之際,我們作為生者,理應有一份奮起直追的信心與決心。不用為自己冠以高大上的宣言,只為證明自己的人生也一樣有價值,自己也能活得跟前人一樣精彩。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部好書,是一部好的歷史鉅作。大家如果沒有看過的話,不妨看一看。一起隨著作者去品味歷史,感受中國曾經的波瀾壯闊吧!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8

你們看過《明朝那些事兒》嗎?在這裡面,我最佩服的就是袁崇煥。

當時,他考了五次才考上了進士,後來當了京官,可他主動要去守努爾哈赤重兵攻擊的遼東,結果他將當時幾乎無人能敵的努爾哈赤打得大敗,努爾哈赤本人也被大炮打死。努爾哈赤的兒子皇太極率領七萬多人圍攻寧遠,仍然被袁崇煥打敗。後來,皇太極只好使用反間計,朝中奸臣溫體仁和周延儒陷害袁崇煥,崇禎將他判了死罪。在行刑臺上,他念出了自己遺言:

一生事業總成空,

半世功名在夢中。

死後不愁無勇將,

忠魂依舊守遼東。

彷彿之中,我似乎變成了袁崇煥,指揮著軍隊在戰場上和敵人廝殺,在千鈞萬馬當中馳騁,憑著永不衰竭的熱誠,一往無前的豪情,激勵著整個軍隊,將我的'英雄氣概帶到了每一個將士身上……

這時,外面的鞭炮聲把我驚醒了,刀劍、槍炮、號角、士兵都在我眼前消失了,擺在我面前的只有一本本書。我不是袁崇煥,但是我可以學習他的勇敢、熱誠和堅強。雖然我成不了英雄,但是我要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我輕輕的翻開了這本書,認真閱讀起來。做有用的人,就從現在做起吧。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9

這個明朝真好玩!歷時兩個月終於看完了,特有意思,用一首詩來形容: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其實人都挺複雜的,不復雜的,都不是人。

如王陽明:此心光明,亦復何言!

如戚繼光:血戰殲倭,勳垂閩浙,壯猷御虜,望著幽燕。

如楊漣:身無完骨,屍供蛆蟻,原所甘心。

每一個人,他的飛黃騰達和他的'沒落,對他本人而言,是幾十年,而對我而言,只有幾頁,前一頁他很牛,後一頁就慫了。

王朝也是如此,真沒意思,沒意思透了。但我堅持幽默,是因為我明白,無論這個世界有多絕望,你自己都要充滿希望。人生並非如某些人所說,很短暫,事實上,有時候,它很漫長,特別是對苦難中的人,漫長得想死。但我堅持,無論有多絕望,無論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來,都要對自己說,這個世界很好、很強大。

這句話,不是在滿懷希望光明時說的,很絕望、很無助、很痛苦、很迷茫的時候,說這句話。要堅信,你是一個勇敢的人。因為你還活著,活著,就要繼續前進。這本書裡面講了太多太多為了心中的信念甘願赴死、英勇就義的人們!每一位的一生都值得我們尊敬!

最完美的結束語: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一生!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0

儘管有所畏懼,卻能驅迫自己勇往直前的人便是勇者。by巴頓

今天終於讀完了當年明月的這部長篇鉅著《明朝那些事兒》,為碰到好書而高興。我個人也比較喜歡閱讀歷史類書籍,而從歷史中可以讀到先賢的智慧,讓自己變得更加有閱歷,而閱歷可以提升個人素養,增長能力。俗話說“讀史,可以知興替”就是這個意思,讓我們瞭解歷史是怎樣前進的,有助於自己的人生成長。

書中的'歷史很有趣,儘管明朝的大人物都聽說過,但不同於正史和教科書的古板,沒有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生活這樣的分類,而是通過歷史中的人物來書寫歷史,很有《史記》的風範。大明朝三百年的歷史,出過王侯將相,出過忠臣逆賊,出過愛國者與叛國者,出過天才和笨蛋。各種人物輪番上場,演繹了漢族所建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

書中帶有作者強烈的主觀色彩,像感慨于謙之死、悲於崇禎皇帝時運不濟、喜於宦官下臺,為書生意氣而打動……中華民族延續至今,多災多難也挺了過去;王朝百世而衰的命數至始至終在發揮作用,但中華民族氣數未盡,從未盡過。

誠如書中所講,我們這些人中總有人在堅守氣節,捍衛民族精神,從來不識時務、一根筋到底。國難當頭時,總有人不畏死,敢流血,以身來報國。

歷史也告訴我們,成功是不可複製的,每個人都可以踏出自己的路來!歷史總是在書寫新的篇章,因為每個人都有新的劇本。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1

從正式開始看這本書,到今天完整將它看完已經過去了好幾個月。很多情節都不記清了,很多人的名字拿出來我也不知道他是誰,但是這對我而言並沒有關係。

歷史故事就是這樣,明明你已經知道故事的結局,卻還是會被打動。善良、忠誠、氣節、堅持、正義,無一不讓人熱淚盈眶。

時代的潮流不斷向前,身處其中的人們被留在了原處,一個時代從出生走向滅亡,新的時代應運而生,又是一批人即將登上舞臺,你站在遠方,觀望著河流中的人做出的反應,看到他們各種各樣的情緒,你知道這些都是真的,但是你又不確定歷史是不是真是如此,你思考這些人在做出這種行為的時候在想什麼,但是你也沒有結論,你能確定的只是你無力改變,也沒有必要改變。“走上這條路,就不能回頭了”,就像人在回望自己的人生的'時候,感覺有些決定其實不算正確,但是如果真的可以重新選擇,結果也不會有改變,因為就只能如此了。

正經的故事結束之後,作者又講到了徐霞客的故事,這是一個偉大的人,同時也是一個與朝代興亡基本沒有關係的人物。這世上的人有千萬種,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征途,有人想要萬貫家財,有人想要建功立業,有人致力於振興國家,有人只想安於一隅,其實並沒有誰比誰高尚,只是所求不同而已。

時代的潮流不重要,他人的期望也不重要,你所想要的,正因被你期待,才有了意義。雖千萬人,吾往矣,雖千山萬水,吾往矣。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2

對於明朝滅亡,起初我很不理解,因為從兵力上看,清兵只有二十幾萬,李自成軍隊有一百多萬,但明朝卻擁有二百五十萬大軍,而且還有關寧鐵騎、秦兵和天雄兵這樣厲害的兵種。後來我一檢視地圖才發現,自從皇太極佔領遼東一帶後,明朝的很多地方已經失守了。

如果朱棣(不是崇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四兒子)不遷都到北京,還待在南京的話,明朝也沒戲。因為當時的河南鬧災荒,李自成在那招了十三萬兵馬。這給明朝造成了很大的威脅。

再看兵種,皇太極的騎兵跟明朝最厲害的關寧鐵騎實力相差無幾。李自成的兵種雖然不厲害,但是崇禎時,收稅太多,導致很多人都加入了李自成的軍隊。

後來明的二百五十萬大軍敗退,在南京建都(李自成在跟清軍鬥,當時沒顧得上南明)。小福王坐了皇帝,統治南明。這位小福王,其實就是福王的兒子,而福王就是萬厲的`兒子,為鄭貴婦所生,萬厲極為寵愛福王,但由於他不是太子,就封他個福王的稱號。福王特別愛吃,都有三百多斤了,他還是個守財奴。這位小福王跟他爸爸差不多,都十分昏庸。所以左良玉不幹了,這麼爛的主,他可不想跟著賣命。於是左良玉興趣了造反的大旗。

再說皇太極滅了李自成後,軍隊實力更加強大,在皇太極和左良玉的攻擊下,南明最終滅亡。從朱元璋到南明滅亡,共計二百九十九年。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3

去年我完整地讀了一本書:《明朝那些事兒》,它也是我一人度過晚上閒暇、度過炎熱夏季的樂事。兩個多月從電腦上讀完了電子版。其實之前就知道這書,好像火了一陣。我是無聊中打開了它,就無所謂地從頭看看,結果一看就迷進去了……

對明朝

可以說,這本書改變了我對明朝的整體印象。以前覺得明朝也就是一個平庸的封建王朝,明清處於封建社會的末尾階段嘛!讀後卻發現明朝是一個強大、輝煌的.朝代。邊疆遼闊,北境基本安寧。名人輩出,劉基等開國將才乃至鄭和,戚繼光,李時珍,徐霞客,王守仁,袁崇煥等。再則,科技先進,軍事技術發達,火器的運用廣泛,海軍威猛,戰術戰法有優勢。

現在的長城,北京城建築、南京城牆、西安城牆等基本都是明朝的文物。我們還有什麼說的。感覺它比清朝要強盛。

對民主

如果作者敘事屬實,則明朝社會比較民主。官員可以上折揭發任何不法官員,也可以直指皇帝的缺點。平民上書可以被皇帝看到(官員帶印赴京省時,普通百姓上書朱元璋)。重犯審訊有一套程式,一審,再審,會審等,司法嚴肅可略見。

對書及作者

這本書風趣幽默,語言表述個性有特色,特別是熟悉網路語言的80後一代肯定是喜而讀之。其火爆、暢銷與此有很大關係。可以說有的精彩片段,我讀過一次就記住了。文中摻進了作者的一些觀點,看法,覺得很有見地。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4

《明朝那些事兒》是當年明月的著作,講述了1344年到1644年關於明朝的事蹟,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著墨最多。整套書一共七冊,其中,第二部《萬國來朝》最為精彩。《明朝那些事兒》第二部介紹了中國歷史上精彩的一段,講述了許多英雄人物的光輝事蹟。

這本書的內容自永樂奪位的`“靖難之役”後開始,先敘述了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永樂大帝事蹟——揮軍北上五徵蒙古,派鄭和七下西洋,南下討平安南,等等,後來永樂於北伐蒙古歸來途中病逝。明朝經歷了比較清明的“仁宣之治”後,開始進入動盪時期。大宦官王振把持朝政胡作非為,導致二十萬精兵散於一旦,幸虧著名忠臣于謙在“土木堡之變”後力挽狂瀾,挽救了大明帝國。但隨即又在兩位皇帝爭奪皇位的“奪門之變”後被害身亡。

在這本書中,說起我最感興趣的人物,那就是愛國英雄于謙了。他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戰役北京保衛戰中,在主力被殲 、上皇被俘、兵力不足、士氣全無的情況下,從一盤散沙、行將崩潰到眾志成城、堅如磐石,從滿天陰雲、兵臨城下到雲開霧散、破敵千里,使大明帝國轉危為安,創造了一個奇蹟,而這個奇蹟的締造者正是于謙。

於是,我有一個啟發:當面臨危險時,只要有勇氣,就能創造奇蹟。書中一系列的事件和人物都精彩無比,可說高潮迭起,令人目不暇接,欲罷不能!

明朝那些事兒讀後感15

首先還是應該蹲下來抱抱自己,畢竟這本書的篇幅是比較長的。之前的我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我還是一邊聽一邊看,到底還是讀完。應該是個好兆頭吧!

整本書都是圍繞朱氏家族企業集團來寫的`,首席CEO朱元章和朱棣都是很明智而且果斷的執行力很強的領導者之一!善於用人,差不多都可以做到物盡其用,兔死狗烹!也是因為首屆的董事長不太相信正常而用了宦官。以至於這個朝代非常流行這一產品。對於這個朝代滅亡的原因就在於言官的存在和文官集團勢力過大,皇權受到抑制,因為文官的不幹事(空談放炮)和言官的不讓人幹事(彈劾),二者共同的作用導致了明朝的滅。估計這一點他老人家也不知道,知道了腸子都悔青了!

這本書的全文貫穿的還有:權利,利用,欺騙,巴結,結黨營私,舞弊,欺下瞞上,軟弱......當然也有忠貞,正直善良無私......但是無論如何,我們也不能改變歷史,而且尊重歷史!去了解那段歷史,這段歷史遺留下來的精華部分,比如朱棣叫解縉等人編撰《永樂大典》,國之瑰寶!總之人無完人,我的建議就是你用正確三觀去讀這段歷史,必有收穫!繼續下一段歷史!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