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數學讀後感(精選6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6W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我就是數學讀後感(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精選6篇)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1

《我就是數學》這本書,第二次拜讀了,但我還是被它的內容深深地吸引住了,越讀越有味。華老師的睿智、博學多才、樂學善思、風趣幽默,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當然他也告訴我們不能忽視學生出現的問題,課堂就是學生出錯的地方,要冷靜地分析、恰當地評價、靈活地糾正。華老師對於差錯資源的有效利用,不僅保護了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還把“陽光心態”傳染給了我們,相信“課堂因融錯而精彩!”會得到更多人的理解和認同。

從書中可以看出,它不僅僅只是一部講國小數學教育、教學的書,而更重要的是體現創新性教育、教學思想的一部力作。其中的教育、教學思想深刻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人性至上的教學理念。通過“案例呈現”使困惑、迷惘、問題、難點逐一浮出水面,我在教學中的謎團漸漸釋然。這本書與以往枯燥的教學理念不同,它是以案例和感悟為主,從中我們能夠感受數學教學的樂趣。

華老師的數學教學不僅生動而深刻地體現了華應龍數學教學思想和特點的突破與創新,而且生動藝術地體現了新課程的理念——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學生活中的數學,同時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觀察、猜測、思考、操作、驗證、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機會,構建了“問題情境——數學模型——解釋與應用”的新型教學方式,使枯燥呆板的數學教學變得既有趣又有用。

從華老師的書中,我明白學習數學,重要的是理解,而不是像其它科目一樣死背下來。數學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舉一反三”。做會了一道題目,就可以總結這道題目所包含的方法和原理,再用總結的原理去解決這類題,收效就會更好。學習數學還有一點很重要,那就是從基本的下手,穩穩當當的去練,不求全部題都會做,只求做過的題不會忘,會用就行了。在做題的過程中,最忌諱的就是粗心大意。往往一道題目會做,卻因粗心做錯了,是很不值得的。所以在考數學的時候,一定不要太急,要條理清楚的去計算,思考;這樣速度可能會稍慢,但卻可以使你不丟分。相比之下,我會採取稍慢的計算方法來全面分析題目,儘量做到不漏。學習是一生的事情,不要過於著急,一步一個腳印的來,就一定會取得一想不到的效果。

華老師作為數學教師,他藉助數學這個通道,引導學生去感悟世界的奧祕,不僅僅是傳授數學知識本身。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好玩和學數學有趣。華應龍老師沒有停留在講解數學知識上,而是展現了數學文化。展現了對數學的理解。

《我就是數學》是一本好書,它教給了我們一種教學理念,教會了我們一種教學方法。從書中更讓我感受到了華老師那種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對精品課堂的執著追求,對教材的深入鑽研,他的種種精神深深的感動著我,敦促著我去不斷的學習。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2

《我就是數學》讀書體會林海燕今年開學初,我購買了華應龍老師的《我是數學》這本書,這是他的教育隨筆總彙,記錄了他平時教學生涯中的點點滴滴。他出生於農民家庭,因此對農民有一種天然的情結,他把教師對學生,對於教育事業的熱愛之情等同於農民對莊稼和農田的熱情,那是一種出於生命本能的一種熱愛。他愛學生,像農民精心選種那樣鑽研文字,選擇教學內容;像農民翻耕農田那樣精心設計教學情境;像農民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物制宜呵護每一株莊稼那樣,尊重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全面、和諧、可持續地發展。莊稼長不好,農民會反思自己的播種施肥環節哪裡出了問題,及時改正,補救;教學中也是樣,每節課後都要進行反思,二次備課,三次備課,用最適宜的方法傳授知識。葉聖陶說過,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

細細品味這句話,是不是也是表達出了上面所講的意思呢?在書中我也瞭解到華老師十分注重課中的求索,即便“擦黑板”這樣的小事,他也能從中受益,他的這一舉動,既顯示了對學生的尊重,又對學生起到了“潤物無聲”的教育;既顯示了教師的一種精神,也顯示了教師的一種氣勢。所以,年輕的我更應該學習這種無聲的教育為自己修煉一堂人生之課,這樣才能更好的傳授給學生知識,才能更好的教學生如何做人。後來又讀到“蹲下來與孩子對話”時,我真的是感受頗多,對於學生而言,老師們總是那麼高高在上,總是那麼有威嚴感,所以他們不容易與老師親近,那我們的老師又該如何呢?

我們真的是要蹲下來與他們對話才行,把自己放在與學生同等的位置與他們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交流情感,教師與學生的距離才會越來越近,我們的教學也會一躍而進的。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3

《我就是數學》全書共有六個部分,分別是“課前慎思”、“課中求索”、“課後反思”、“聽課隨想”、“評課心語”和“生活感悟”,這裡麵包括了華老師的教以及他對別人執教的課的'評價。

既有他對自己教學實踐的反思,也有他對孩子那深深的愛以及對人生的感悟。引用華老師的話:我們老師要盡力使自己具備“兒童心靈”,用“兒童的大腦”去思考,用“兒童的眼光”去看待,用“兒童的情感”去體驗,用“兒童的興趣”去愛好……是的,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華老師說過我們要像農民種地那樣教書,不怪孩子為什麼上課不專心?作業為何總是出錯?我們應該反問我們自己為什麼我們的課學生會出現這種情況。是的,要當一流劍客,就必須永遠留隻眼睛注視自己,不斷反省自己。

華老師在書中也講到:一個教師不讀自己專業以外的書,是不會把這個學科教得很好的;但是,如果他不經常閱讀自己專業的書,那麼更是教不好這個學科的。看到這段話,我不由心虛。為何我們總是抱怨自己沒時間讀書,把時間都用在思考如何教學上。卻不知,我們沒有理論作指導,得出的教學東西也必然是膚淺的。想給學生半桶水,老師不再是一桶水,而是要有源源不斷的流水。所以我們要不時的飽讀詩書來充實自己的大腦。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4

今天,4月23日,世界讀書日。每年的這一天,都會敲下幾個字,提醒自己:你讀書了嗎?

最近一直在讀華應龍老師的《我就是數學》這本書。《我就是數學》是華老師寫的一本教育隨筆,裡面記載著的是他近十年來對教學課堂一些總結及感悟。翻開書頁,猶如捧著一盞飄著淡香的清茶,一遍一遍品那來自他對教育教學的理想與信念的叩問與追尋,陣陣的清香沁人心脾,淡淡的喜悅在心頭升起。

華應龍老師的課為什麼總有點與眾不同?他的課為什麼學生聽了不願下課?一個數學老師的文章為什麼如此生動、親切、富有詩意?這本隨筆裡盡是答案。這本書分為“課前慎思”、“課中求索”、“課後反思”、“聽課隨想”、“評課心語”、“生活感悟”六個部分。書中包含了很多人生哲理,細細品讀,書中隨處可見華老師是個充滿智慧的學者,透過文字可以感受到他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他對教育那份熱情洋溢的執著,他站在講臺的那份歡喜。。。這一些,這一切,都是我,我們老師學習的楷模。

華應龍老師出身農民家庭,從12歲起幹了許多農活,他對農民有著天然的情結。他像農民種地那樣去教書。他說,教育像農業那樣需要信任、寬容、耐心、期待和守望。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更不是商業。他在每篇隨筆中都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教育故事,是那樣的巧妙,那樣的廣泛。

《腦袋磕破後的笑聲》一文中,華老師竟然能把磕破的腦袋與一頂帽子合成一件難得的“教具”,與所教內容《中括號》結合得天衣無縫。華老師在闡述如何去發現事物之間存在著微妙聯絡的時候,引用了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中的一句話“在意識中思索的東西應該讓他在潛意識中醞釀一些時候才會成熟。功夫沒有錯用的,你自己以為勞而不獲,但是你在潛意識中實在仍然於無形中收效果。”

“燈火闌珊處”的那人,如果不是“千百度”地有意識地去尋,就不會有那份“驀然回首”的驚喜與回味!從書中能見出,華老師是讀了很多很多書的,而博覽群書,應該是每位大師成長的共性!華老師在書中也講到:一個教師不讀自己專業以外的書,是不會把這個學科教得很好的;但是,如果他不經常閱讀自己專業的書,那麼更是教不好這個學科的。

我,寫下:“寫於讀書日一一曾經,滿心歡喜,流連於書本間,徜徉在文字中,花香,在指尖靈動;漸漸,懶散、浮躁、匆忙中,書落塵埃,心靈空白,葉綠,不再青翠。唯願,在一段流年似水的沉靜裡,暖暖地捧你在手,讓恬淡伴隨著身邊的日子,聽時光的腳步悄然走過,在生命中留下一行行煦暖又明媚的足跡,或深,或淺……”

在此刻,也記住,再次問自己:今天,我讀書了嗎?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5

《我就是數學》這本書,早在20xx年都買了,斷斷續續的看,不成系統,也大致有了瞭解,這個不尋常的假期裡又重新翻起這本書,認真研讀,不僅是為了讀這本書,更是深入地瞭解這本書作者華應龍老師。這本書出版時,華老師是北京第二實驗國小副校長,主管數學教學和教育科研,全國著名數學特級教師,“首都基礎教育名家”,獲得的榮譽稱號眾多,這本書是華老師多年來利用在學校上班前、下班後、外出講學旅途的飛機上、火車裡的零碎時間彙集而成的。

《我就是數學》這本書,字裡行間流露出他對教育的思考,深深地感染著我。這本書是碎片化的思考,經過華老師地整理,跟著他的思路,我走進了華老師的“課前慎思”、“課中求索”、“課後反思”、“聽課隨想”、“評課心語”和“生活感悟”。感動我的,最是華老師的閱讀涉獵知識面之廣,對待教育的愛與思考。當今社會,人們工作負荷大,節奏匆忙,最匱乏定身閱讀。而華老師真正是坐擁書城,手不釋卷的酷愛讀書。讀書成了他的習慣,他惜時如金,博覽群書。他經常性地筆耕不輟,實在不是有意為之,而是讀書後在工作、生活中的盡興而已。讀書造就了他善於思考的品質,這種思考在生活中甚至表現為一種執拗,這些從他的“課前慎思”中就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

經常廢寢忘食的他,有時甚至忘了去上廁所,每次都是跑步去,有一次,同樣跑步如廁,卻重重地與清潔工的拖把碰了一下,去醫院縫了六針,頭上戴著紗布、頭罩,卻要在兩天後上一節觀摩課,於是他跑遍全城,買了一頂適宜的帽子,頭破的兩天裡,他一直在思考,怎麼能夠讓自己有個體面的交代?終於,“腦袋上加個帽子和算式中加個括號是一樣的,都是因為有著某種需要,帽子和括號都有著特別的功能!”磕破腦袋是無意的;但把磕破的腦袋給用起來確實是有心的,磕破的腦袋和一頂帽子合成了一件難得的“教具”,把尷尬的事件變成了有趣的資源。華老師不僅用心,更突顯了他的睿智!唯有多讀書才能有如此高超的“計謀”!

最佩服華老師不僅教數學,還在數學中讓學生體味人性的美好。他在教學“乘法估算”一課,經過大量的檢索資料,找到了他想要的情境,卻在書寫教案時,心裡一驚:“攤主多要了錢?”這不是在貶損攤主嗎?他想到了人要互相尊重,攤主的不易,於是他把情境改了“攤主少收了錢”,而媽媽會怎麼做呢?這又是一種可以折射出媽媽心地的善良、品德的誠實?華老師把數字一改,情境如下“媽媽在農貿市場買了每千克8元3角的芒果4千克、攤主向她要了31元2角錢。”由“多要了錢”改為“少要了錢”,避免了一次無意間的人格傷害,一樣可以培育學生估算的意識。學生在開放的思維空間裡對話互動,喚醒了生活的積澱,體味到人性的美好。

華老師對課堂教學的駕馭能力很強,這種能力源於他“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思想的實踐,留給學生的空間大,則生成多,生成多,則彰顯教師的教學功力。華老師對學生生成問題處理的機智,怎一個“妙”、“絕”字了得!

華老師的個人魅力還在於他的“課後反思”,對我們來說,華老師的課已經上的爐火純青,精緻至極,但他卻不甘於現狀,富有創新精神,秉持“以學論教”的理念,求新求異,挑戰完美,絕不重複。

認真研讀了這本書,深入研究了華應龍老師,讓我震驚,從他的隨筆中,我品出了一個詞:精緻。其實只要用心,每一個熱愛教育工作者都可以成為像華老師這樣的人,多讀書,多思考,腹有詩書氣自華,讓自己日益完美,這樣,我們不僅能獲得事業的快樂,更能使自己的生活豐富多彩,整個人生散發出獨特的光芒!

  我就是數學讀後感6

教育像農業那樣需要信任、寬容、耐心、期待和守望。教育是農業、不是工業、更不是商業。出身農民家庭的華應龍教授對農民有著天然的情節,正是這種情節使得他的教學思考別具一格,他說,能像農民種地那樣教書,真好!本著這樣的教育理念,華老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在學習、思考的碰撞中把自己的課堂不斷帶入新的境界。他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好玩、數學的有趣,他說,我就是數學。他把數學教學真正融入到了自己的骨子裡。利用這個暑期,我有幸閱讀了華老師的《我就是數學》這本書,閱讀伊始,是這獨特霸氣的書名吸引到了我,而後一個個有趣又讓人深思的教學片段讓我深深感到了這是一本有溫度的書,字裡行間中讀到了華老師的博學多才、樂學善思、風趣幽默,讓我體味到數學教學也可以是有溫度的!

書中的教育教學思想深刻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人性至上的教學理念。成長永不停歇,成長的美好讓我們的人生變得更加充沛,但成長路上有時也會遇到問題,出現差錯,而面對這些阻礙該如何對待處理,值得深思。

數學教學中,出現差錯在所難免,面對錯誤,“善待差錯,感謝差錯。”這是本書所要傳達的態度。我們常見的誤區是遇到課堂中出現的錯誤就著急上火,急於糾正表面的“錯誤”。而忽略問題的本身,沒有做進一步的深層思考,缺乏關注學生出現這種錯誤的深層原因,缺乏“剝洋蔥”的精神,沒有給予足夠的時間和耐心去了解錯誤出現的根本原因,這樣的結果有時只會解決表面問題,當再遇到類似的問題時還是可能出錯。錯誤的背後或許隱藏著通往尋求正確的啟發之路,或者成為引發正確結論的“基石”。教師對待學生差錯的態度決定著學生面對錯誤面對人生的態度。

恩格斯說:“要明確地懂得理論,最好的道理就是從本身的錯誤當中,從親身經歷的痛苦經驗中去學習。”學生是尚不成熟的成長個體,教師應積極正面的看待學生的學習差錯,從科學的角度理解分析學生的各種差錯,用發展的眼光理解這些差錯的價值,冷靜深層的分析恰恰是幫助我們深究問題背後所隱藏的根本原因。難能可貴的是學會善待並欣賞在數學課堂中出現的錯誤,捨得花時間花精力去研究這些錯誤,將錯誤看作機遇,看作挑戰,允許、認同、接納和改造學習差錯。恰當的評價,進而靈活的糾正。對待數學學習中的錯誤,個人體會可從下面兩個方面解決問題:

首先,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出現的錯誤屬於哪種型別?是對新知識的不理解?還是對原有知識的漏洞?是純知識類的問題或是行為習慣引起的甚至可能是受家庭環境影響,不良的親子關係影響到學習效果……分析原因,有針對性的逐一突破。關心孩子,堅信每個孩子都願意學好數學,啟發學生自己在錯誤中總結提升,改進提高。

其次,教師可以適當找找內因,思考一下自己講課中是否講得清晰,是否有問題,是否指導到位,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不迴避、不遮掩,變學習錯誤為促進學生髮展的資源。

當然,剝“錯誤“這顆洋蔥的過程可能會費時費力,會枯燥,會更辛苦,但當困惑、迷茫、問題、難點逐一破解之時,我們便會“感謝差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