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思維養成課》讀後感(精選3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3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思維養成課》讀後感(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數學思維養成課》讀後感(精選3篇)

  《數學思維養成課》讀後感1

通讀林碧珍老師的《數學思維養成課》,樸實易懂的語言闡述了各種數學思想的知識分佈和一些數學思維概念含義的解釋。

大家都明白,數學教學實質上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學習知識和訓練思維既有區別,也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絡,它們相輔相成的聯絡他們是在國小數學教學過程中同步進行的。兒童認識事物帶有很大的形象性,只要提供較多的具體事例,使他們在思維過程中積累起豐富的感性材料,就可以幫助他們逐步學會抽象出數學概念的方法。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觀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等在國小階段極為重要。

一、讓學生主動認知,積極促進學生思維

如果在教學中教師以講解為主,並能很快得出結論,那麼這樣學生的能力無從提高。在數學基礎知識教學中,應該加強形成概念、法則、定律等過程的教學,這也是對學生進行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手段。然而,這方面的教學比較抽象,加上學生的年齡較小,生活經驗不足,抽象思維能力較差,學習時比較吃力。如果在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建構新的知識,這樣做花費時間雖然多一些,但由於是兒童自己思考探索學到的東西,轉化為能力很快。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齊說:“教育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知識而是發展思維”。

教學《分數大小的比較》一課時,在講解比較分數的大小時,通常會出現以下幾種現象:同分母分數相比較;同分子分數相比較;分母和分子都不同的分數相比較。對於它們的比較方法一般是:同分母,看分子,分子大,分數大;同分子,看分母,分母小,分數大;分母、分子都不同的分數,先通分,變成同分母的分數,再比較大小。在教學中,學生大多都是運用這種方法,但是在解題的過程中,有學生髮現了這樣一種情況:如由於分母之間存在著倍數與約數的關係,可以不用通分,因為=,而>,所以>。教師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並追問:“還有沒有不同的比較方法呢?”學生經過激烈的討論與教師的引導,發現了許多方法,如:用單位“1”去分別減這兩個分數,再比較;以作標準比較兩個數的大小;將分子和分母不同的分數化成同分子的分數來比較。最後,教師再讓學生討論哪種方法最簡便。

二、以舊帶新,積極發展學生思維

新知識是舊知識的引申和發展,學生的認識活動也總是以已有的舊知識和經驗為前提。所以,我每次教學新知識的時候儘可能複習以前學過的舊知識。就學生的學習過程來說,某些舊知識是新知識的基礎。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來搭橋鋪路讓學生運用知識遷移的規律更好的發展學生的思維。學生通過“一題多解”的訓練能強化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逐步學會舉一反三的本領。反覆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訓練,幫助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來開闊思維,克服自己數學思維的狹窄。

三、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維

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主要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師示範、引導、指導,潛移默化地使學生獲得一些思維的方法,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計問題,提出一些富有啟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維,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國小生的自控能力較差,他們不善於組織自己的思維活動,往往看到什麼就想到什麼。學生的思維能力只有在學習中處於興奮狀態,思維處於活躍狀態中,才能得到有效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教材重點和學生的實際提出深淺適度,具有思考性的問題,這樣就將每一位學生的思維活動都啟用起來。如我在教學《簡單的推理》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怎麼推理的?先確定誰?能確定的先確定,使學生思考有方向。讓學生清晰的說出推理的過程,這樣通過正確的思維方法,掌握新學習的知識。

四、清晰的表達,推動學生思維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是思維的外殼,加強數學課堂的語言訓練,特別是口頭表的訓練,是發展學生思維好辦法。同樣是在簡單的推理中,生利用一系列的口頭表達來說明一個道理。在學生說理後,師再進行總結。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講解來了解題目的意思,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這樣反覆的口頭表達訓練,既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又推動了思維能力的發展。

總之,國小數學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在於傳授知識,要讓學生在學習中、瞭解、理解、掌握、運用數學知識的基礎上,掌握好的學習方法。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和觀察能力、良好的思維品質,這才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

  《數學思維養成課》讀後感2

在教學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對於簡單的問題,低年級學生往往控制不住自己,爭先恐後的搶答,而對於稍微有點難度的問題,課堂便會陷入沉寂的'狀態,頓時鴉雀無聲。我想,這主要是因為低年級的孩子不會思考,不能發散自己的思維造成的。關於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林碧珍老師的這本《數學思維養成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林碧珍老師說,我們要追求有思想的數學教學,做有思想的教師,自己會思考,教會兒童思考。這本書分為三個章節:抽象、推理、模型。每個章節下有不同的數學思想,隨後對如何培養學生的思維做了具體闡釋。

一、根據已有經驗,滲透數學思想

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教學要聯絡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實際情境中幫助學生理解,從具體情境中抽象出數學問題。

在一年級的教學《1—5的認識》中,生活裡經常需要數數,讓學生自由地數一數週圍的物體,並進行交流。從具體的4張桌子、4朵花、4個小朋友,抽象出4這個數。這時用一個數,也就是一個特殊的符號來表示一個數量,反過來,4還可以表示任何具有數量2的事物。在這個過程中,從具體的情境中抽象出數量,就給學生初步滲透了符號化思想。

二、感悟體會,認知數學思想

在日常教學中,給學生滲透了數學思想,對於接受能力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讓學生進行感悟,對數學思想有一個初步的認知。

在一年級的進位加法《9+幾》的教學時,如果讓學生僅僅學會計算,很容易。比如計算9+5,只要教會學生見9想1,5可以分成1和4,9+1=10,10+4=14,所以9+5—14,但是這樣,似乎缺失了什麼,對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在教學中需要讓學生認知數學思想。在這一題中,還可以通過數軸,運用數與點的一一對應進行運算。在數軸上找到9,加4就是接著往後數4個數,就得到13。在這一節課的教學中,將加法運算直觀化,讓學生感知加法運算。

三、以舊帶新,發展學生思維

教學中,以舊帶新,通過學過的知識來引導新知識的教學,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一題多解,發展學生思維。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知識遷移,更好地發展學生思維。教學中的一題多解,讓學生找尋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絡,學會舉一反三,客服思維狹窄的問題。

四、語言表達,提高數學思維

清晰的數學語言的表達,將會很好的提高學生的思維。思維是內在的,表達不出來的,而語言是可以表達出來的,藉助語言,將內在的思維表達出來。如果一個人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強,那麼他的思維能力肯定不會太弱。

學生解決問題時,先用自己的語言來解決這一題的意思,思考後再自己來解決、描述這一題的道理,當學生解決完後,再讓學生進行自主總結。在反覆的讓學生說的過程中,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提高了學生思維。

總之,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僅僅就提講題是遠遠不夠的,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我們也逐步給學生滲透數學思想,發展學生思維。

  《數學思維養成課》讀後感3

我對理科比較感興趣,因此大學時讀的是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學習各種比較深奧的數學知識。但由於工作長時間沒有碰大學知識,大學所學的數學已忘記差不多,而且我教的是國小數學,更沒有大學所學的用武之地。那什麼是隨著時間推移所沒有忘卻的,我在這本書中找到了答案,清晰地認識到國小數學怎樣教,教什麼。

就如數學教育家米山國藏說:“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在進入社會後幾乎沒有什麼機會應用,因而這種作為知識的數學,通常在走出校門後不到一兩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麼工作,唯有深深銘刻於頭腦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等隨時地發生作用,使他們受益終身。”由此可見,對數學思想的感悟是學生數學素養的集中體現,也是“育人為本”教育理念在數學學科的具體體現。

要更好地在數學教學中給學生以數學思想的薰陶,對教師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那麼如何在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呢?

一、認識:什麼是“數學思想”

《辭海》中稱“思想”為理性認識。《中國百科全書》認為“思想”是相對於感性認識的理性認識的成果。所謂數學思想,是指人們對數學理論與內容的本質認識,是從某些具體數學認識過程中提煉出的一些觀點,它揭示了數學發展中普遍的規律,它直接支配著數學的實踐活動,這是對數學規律的理性認識。數學思想分為三個板塊:抽象思想、推理思想、模型思想。

二、應用:課堂中的“數學思想”

數學課堂教學固然應該教會學生許多必要的數學知識,但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學習這些結論的過程中獲得思想。因此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滲透合適的“數學思想”。

1、系統研讀教材,讓數學思想在課堂教學中有本有源。

史寧中教授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解讀中指出:《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解說的“數學思想”主要指:數學抽象的思想,數學推理的思想,數學建模的思想,他還指出由這些數學思想演變、派生、發展出來的思想還有很多。例如“數學抽象思想”派生出來的:分類的思想、集合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等等。這些思想是不是適合在國小階段加以滲透,不是由老師來決定,而是在系統研讀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有的放矢地滲透合適的數學思想,使數學思想的學習依託書本有本有源,而不是漂泊無根,學生學習的不知所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認真系統研讀國小數學各冊的教材,梳理不同年級、不同領域的教材中適合滲透數學思想的教材內容。

2、經歷“三重境界”,讓數學思想在課堂上開枝散葉。

讀了這本書“三重境界”給了我深刻印象,三重境界分別是授人以“魚”、授人以“漁”和“悟其漁識”,前兩重境界我很能理解,第三重境界給了我很大沖擊,讓我明白學習無止境,教師要與時俱進,學習新的理念。這裡林碧珍老師的理念讓我明白:教師的教學不能停止於前兩重境界,而是在此基礎上不僅交給學生探索知識的方法,還引導學生體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見識和經驗,創造出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是在課堂中注重引導學生們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這樣就達到“悟其漁識”的境界,“悟其漁識”的課堂富有思想的數學課堂。因此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既要重視知識的獲得,也要重視學生能力的培養,更要正確把握數學知識的本質,留給學生充分的感悟、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的時間與空間,適當及時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