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1W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後感吧。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挪威的森林》讀後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

《挪威的森林》這部小說有著典型的村上春樹寫作風格,其基調就是孤獨與無奈,但並不消極,而是一種孤獨自守、自娛自得自樂。

村上很擅長對故事環境、情調、韻致和氣氛的描寫,筆調輕靈,描寫細緻入微,引人入境。比如:“這是初秋一個天朗氣清的午後。雲如枯骨,細細白白,長空寥廓,似無任何遮攔。風的氣息,光的色調,草叢中點綴的小花,一個音節留下的迴響,無不告知我秋天的到來。”只簡單幾筆,就把初秋的韻味寫出來,給人一種可意會而不能言傳的現場感。

村上春樹的這部作品之所以被很多人喜歡,是因為他的文字能觸動人心,能引起人的共鳴。比如:“死並非生的對立面,它潛伏在我們的生之中”;“沒有人喜歡孤獨,只是不願意失望”;“無論諳熟怎樣的哲理,也無以消除所愛之人的死帶來的悲哀。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堅韌,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派遣這種悲哀,我們唯一能做好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扎出來,並從中領悟某種哲理。而領悟後的任何哲理,在繼之而來的意外悲哀面前,又是那樣軟弱無力。”像這樣的句子在書中比比皆是,引人共鳴,令人深思。

我們現在所處的時代跟書中所描寫的時代如出一轍。物質的極大豐富,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的衝撞融合,貧富差距的不斷加大,各種壓力的不斷加壓,令人如履薄冰,如臨深淵,戰戰兢兢,惶惶度日。中年人終日疲於奔命,年輕人選擇自閉、孤獨,在偶像劇、電子遊戲中消遣自己。前途,只是一片迷霧,看不清,摸不著,只是茫然的活著。

《挪威的森林》這本書,是對瀕於瓦解的家園意識的傷懷的修復,傳達現代人的現狀,點化人們的情感方式和生命態度。要想完成自我救贖,就必須要付出對社會,對他人的關愛,在救贖別人的過程中完成自我救贖。我想,這也是這本書要告訴我們的終極意義。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2

20歲如果是最美好的年華,那這本書會告訴我,20歲,我們還有太多的困惑,有太多的無奈,挪威的森林讀後感。同時年輕的我們有這必然的叛逆和率真。這部由村上春樹所寫的百分之百的戀愛小說是那樣的平緩舒雅,動人心絃,卻有這淡淡的悲傷。

海潮的清香,遙遠的汽笛,女孩肌體的感觸,洗髮香波的氣味,傍晚的和風,縹緲的憧憬,以及夏日的夢境。這些組成了村上春樹的世界,這或許是個模糊的世界,如果用淚水撫平會發現這裡的清晰,這就是一種感動。

渡邊、綠子是現世社會裡兩顆絕無僅有的璀璨明珠。他們天生就懂得尊重自己感覺,不會因為內心感覺奇特、“骯髒”、自私而刻意壓抑它們,他們天生就有抗拒“非黑即白”的現世道德的力量。他們不會自己把自己看成怪人,別人把他們看成是怪人的時候,他們也不會認為自己是怪人。只有內心強大的人才會如此。

只是渡邊與綠子獲得尊重自己感覺的`途徑不同。綠子尊重自己的方式彷彿是從外部世界獲得的,不隱瞞自己的感覺,不用非此即彼的現世道德約束自己,是綠子與自我和解的方法,是綠子尊重自己的感覺的途徑,也是她深深吸引渡邊之處。

渡邊天生淡定從容,現世規則控制不了他,他自己也不控制自己。在他那裡,既也善也無惡,既無好也無壞,既無忠也無奸,他“既不辯護也不解釋”。他像海上一葉小船,既無帆也無升帆的慾望,只任海風海浪任意把他吹到任一個角落。他在哪兒都是他自己。

渡邊選擇綠子合情合理,只有綠子才是渡邊內心感覺的棲息之地,綠子是渡邊自我的實現之地。一開始,渡邊以為自己只會迷戀純而美的直子,但渡邊最後認清了自己的內心,對綠子說:“但見不到你後我才深深意識到——只因有你,我才得以好歹堅持到現在。而失去你之後,我實在孤獨得好苦。”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3

讀完《挪威的森林》,有些像韓寒的1988的感覺,有些東西自己並不喜歡,我把那些看成一本書的“雜質”,好像有點不禮貌。但是,除去這些,還是感覺到了一些東西。

我們有時或許會過於依賴過於習慣一些人,以至於只想呆在那個狹小的卻讓我們感到安全的圈子,不想走出,不想去接觸這個社會,但是,可想而知的是,當我們一旦失去會怎樣,會變得很脆弱,很恐懼,就像直子……有點點像剛剛來到新環境的時候吧,一下子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變得害怕與外界交流,變得喜歡懷念過去,變得不敢去面對,想要逃避……

我們有時或許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和什麼,自己真正的想法,有時或許只是想要去逃避這些想法……

有時或多或少會有這種時候吧,有的人被事業,有的人被成績,有的人被愛情,一下子擊垮,什麼都不想去想,什麼都不想去做,對什麼都不在意,整天心不在焉,像一個遊魂。想要一個人去旅行,想要一個人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睡個安穩覺,想要有自己的一段頹廢的時間,想要有自己的一個頹廢的地點…….一蹶不振,但是在一段的頹廢過後,有的人從新振作了,有的人依舊如初頹廢……具體應該怎麼做,我還是不清楚,到底是一團亂亂的線,逃是逃不掉的,終究要靠自己去梳理清楚,終究要靠自己去解決,自己去面對吧。但是有時候,在自己頹廢的期間,會不經意間傷害到一些關心自己的人,一些疼愛自己的人,真的要小心了。

然而,也有的人看上去正常了,看上去恢復了,但是或許實際上只是習慣了,或者是選擇不去想起,一旦想起還是會頹廢的吧…… 我們,或許或多或少的都有自己的毛病,有的到夜晚就悲傷或者抑鬱,有的'或許曾經有過一些不好的回憶,然後就在某些方面弄得很自閉,之類的,無緣無故的悲傷或許也是其中之一吧。但是又能怎樣呢?只能慢慢的去適應去改變吧,記不得的,正確看待自己的感情,好好對待這些與眾不同,或許它也會照顧好你的吧……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4

應該說這是一部很有名的書,作者,村上春樹,日本人,書名《挪威的森林》,取自一首同名樂曲。

很久沒讀小說了,準確地說,是很久沒讀書了。離開家的時候,怕路上無聊,從兒子的書櫃中找出,沒想到,飛機上讀了一半,到喀什後,分兩次,竟然讀完了,而且,沒有想象地那麼難看。

書的代入感很強,讀著讀著,很容易就把書中的“我”想成現實中的我,或者把現實中的我想象成小說中的“我”,也許,從內心裡,是對主人公“渡邊”的一種心理認同吧。渡邊孤獨、隨性,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反映漠然,一直在尋求自我救贖,象極了自己。

不太喜歡小說的敘事風格,類似凱魯亞克的《在路上》,象記流水賬。好在村上是東方人,所描寫的環境也並不算陌生,加之線索簡潔,書中人物的命運又委實令人牽掛,就不知不覺地讀完了,否則,肯定又是和《在路上》一樣,讀了一半就摞下了。

合上書的那一刻,忽然有一種“解放”的.感覺。你會發現這世界上有很多與你不一樣的人,過著與你不一樣的生活,他們都會過完他們的一生,正在發生或即將發生著他們的故事。這時,你就不會覺得,你的生活是理所當然的,你的三觀是唯一正確的。渡邊、木月(自殺)、直子(自殺)、初美(自殺)、玲子、綠子、永澤、“敢死隊”等等,幾乎沒有一個是所謂的正常人,但他們都有他們的人生,他們的人生也是很有意思,至此,你會覺得應該寬容一些,包括對自己的--寬容。

最喜歡書的結尾:

良久,綠子用沉靜的聲音開口道:“你現在哪裡?”

我現在哪裡?

我拿著聽筒揚起臉,飛快地環視電話亭四周。我現在哪裡?我不知道這裡是哪裡,全然摸不著頭腦。這裡究竟是哪裡?目力所及,無不是不知走去哪裡的無數男男女女。我在哪裡也不是的場所的正中央,不斷地呼喚著綠子。

因為好奇,下了甲殼蟲樂隊的《挪威的森林》來聽,節奏太快,旋律也不悠揚,鬧得慌,但歌詞很有意思,完全就是書的風格,難怪取了這樣一個名字。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5

這本書涉及的方面挺多的,不僅只是愛情,還有很多方面,具體道理呢也是看了才能懂的。我呢,頭一回看村上春樹的作品,這本書也是沒咋全看明白,等以後某一天閒下來再看一遍。為了湊點評語字數,哈哈,摘抄了書中我喜歡的句子。

世上果然有各種各樣的希望,人生目的也各所不同。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深刻未必是接近真實的同義詞。

我,一點兒也沒做二十歲的準備,挺納悶兒的,就像誰從背後硬推給我的一樣。

我心裡失落了什麼,而又沒有東西填補,只剩下一個純粹的空洞被棄置不理。身體輕得異乎尋常,語音虛無縹緲。

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

死的`人就一直死了,可我們以後還要活下去。

我曾經把所有的可能性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等明白過來時卻已兩手空空。

世界一天變一個樣兒,在我不知道的時間裡。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情況、緣由和道理,每個人都在追求自以為是的正義與幸福。

“最最喜歡你,綠子。”

“什麼程度?”

“像喜歡春天的熊一樣。”

“春天的熊?”綠子再次揚起臉,“什麼春天的熊?”

“春天的原野裡,你一個人正走著,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渾身的毛活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它這麼對你說道:‘你好,小姐,和我一塊兒打滾玩好麼?’接著,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順著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滾下去,整整玩了一天。你說棒不棒?”

“太棒了。”

“我就這麼喜歡你。”

“喜歡我喜歡到什麼程度?”綠子問。

“整個世界森林裡的老虎全都融化成黃油。”

縱令聽其自然,世事的長河也還是要流往其應流的方向,而即使再竭盡人力,該受傷害的人也無由倖免。所謂人生便是如此。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死潛伏在我們的生之中。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6

“四月一個晴朗的早晨,我在原宿后街同一個百分之百的女孩擦肩而過。”

最近一段時間,我又在看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

感覺他的__裡的旋律,像在一個悠長的春日中午,角落裡的貓安然入睡。眼前的綠色的柳的芽,油油地開始成煙。洋洋灑灑收放自如。唯美而不流於呆滯,冷靜而不失情愫。

村上直樹,或者說林少華的文字,讀來清雅沒有一絲酸澀或是甜膩,可是一開始就有悲劇的味道。這種悲劇的感覺是,像是有一泓註定乾涸的清淺溪水,留下絕美的那種秋日的回憶,永遠不可以追回的美的事物。

生命註定流逝,也註定其悲劇性。那麼,會不會有那麼一個瞬間,由一種旋律想到一個人,一些事,混雜著自己的臆想和註定不可能如願的結局。“年輕時我也做過許多夢,後來大抵忘記了。”似乎就是這種感覺。一些人因為一些人而改變著,為了指尖脆弱的愛而改變著,當時的景緻像是打了柔光一般可愛而溫婉,存活在心底,那個似乎是專門存放感情這個物件的角落。在那裡,朝霞與夕陽,月光與星光,都是為了那個她(他)而存在。設計的對白,曖昧的'空氣,浪漫的溼度,特別的氣味,想像每個動作每句話的語調,每個方位的站姿,每個對視的表情,心中的他的側臉,心中的她的眉眼和嘴脣。那個百分之百的女孩,那個百分之百的男孩,總在我們設計的巧合或是場景中,完美地出現。那些不經意的小動作,小細節,在多少人的心中的那抹湖水中,漾起微微的柔波。

也許我是太投入地看書或是看電影了。那些書中或電影中的場景在我腦海裡存活並繁茂,久久地不會散去。想到自己,想到很多人,很多事。似乎要把自己經歷的東西一件一件仔細翻閱了。又覺得傷感。

總是有一彎月懸在心裡,溫婉而冷靜地,灑下黃白色的光,每每望去,盡是瑣屑而雜亂的回憶。草萎了,葉落了,悲劇收場,滿地遺憾,可是不蒼白,不荒涼。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