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4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7.34K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挪威的森林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14篇)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篇1

每天看兩章,看完了,每個人物都有其鮮明的人物特性。木月健談,善於活躍氣氛,僅僅是和直子以及渡邊君一起時會這樣,對於社會,學校領導則判落兩人,有些逃避社會。

直子知性女孩,柔美善良,嫻靜,她是喜歡木月,但對於渡邊君的情感一直很矛盾,同時也讓渡邊君矛盾,她姐姐以及木月的去世也給了她很大的打擊,覺得她最後的自殺有為自己的病考慮同時何不曾也是為渡邊君考慮,希望渡邊不要因為自己而在繼續受困擾,去敢於追逐自己的幸福。

敢死隊是一天線,一直成為渡邊和直子,綠子茶餘飯後的笑談,生活的潤滑劑,不知道他離開後會怎樣。

永澤留戀於風月場所,健談有才,同時也是重情重義,學習能力強,和渡邊君合的來,面對初美這麼好的女孩,而且也是知道他的風流之事依然選擇愛他,但永澤也是覺得初美對他太好反而不願辜負她,依然做讓初美不開心的事以及說不開心的話,放蕩不羈依然是他的喜愛。

玲子,音樂才女,彈得一手好吉他,年輕時有些偏激,對於是非正惡的判斷不夠堅決與果斷以至釀成大錯,她的丈夫當時其實是愛他的,出事後一味只想到自己,並沒有為丈夫考慮,並非完全無辜,而他的丈夫可以有更好的辦法。中年玲子是知性,善解人意,如同知心大姐般,和渡邊暢所欲言。

初美,賢惠,嫻靜,寬容大量,渡邊說初次見到初美,初美能給人一種心性的力量,自然而藍,讓人忍不住多去了解,初美沒等到和渡邊的三年之約,永澤也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後來初美嫁與他人,不久割腕自殺。

綠子,和直子相反的性格,活潑開朗,敢愛敢恨的,對於細節敏感,有段時間和渡邊沒見,換了個髮型,和渡邊見面時發現渡邊在想其他事,同時沒注意她頭髮,綠子心想渡邊能誇她頭髮可愛,之後不管如何心不在焉也依然會原諒,一氣之下綠子離開,哭了好久,綠子和渡邊那段時間陷入冷戰,讓渡邊找的好苦一句話總結:綠子在意的人卻沒能在意她在意的地方。所以看到那部分,我表示學到了學到了有些細節還是需要在意的。

渡邊安靜,隨遇而安,對於別人的看法沒啥好在意的,活得灑脫自由,博覽群書,交友不輕易交,一旦交了那就是用心去交,而且交的朋友都是那種有個性,同時也能掏心的朋友。同時渡邊也是個矛盾的人,對於直子和綠子完全不同的性格到底會喜歡哪個,不論是哪種性格,感覺對了,確認過眼神,和你在一起是放鬆歡樂,無拘無束,隨性灑脫的,那麼那個就是你要找的'人,她能讓你淺笑安然,你也能讓她淺笑安然像個小孩,這遍為你真正要找的人。

第一次看,大多為自我想法,人物刻畫給我的感覺是怎樣就是怎樣,多讀幾遍對於人物性格的感受會更豐滿,感受也會更深刻,裡面人物的情情愛愛是純粹的,是有血有肉,圍繞著戀開始,正因為有了戀,也就有了愛,是水到渠成的那種純粹的愛。我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篇2

沿著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文字,我走進了那片孤寂的森林。直到合上這本書,我依然覺得那種心靈的與世隔絕或者說格格不入像揮之不去的霧靄在我的周圍氤氳不散。

書中有兩個世界,渡邊徹整日裡遊離其中的,身邊走著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的世界,聽著嘈雜的聲音,做著不知所終的事情。真實的世界在作者的描述中荒誕可笑,光怪陸離,那些身邊的人或者慘然終老,或者用什麼方式結束這個世界的旅行,匆匆離他而去,留給他的是不能癒合的傷口。於是他也會用一種畸形的方式尋找溫暖,填補渴望的人生。

還有一個世界,一個精神病人的療養所,在作者的筆下被描述出來,而在我看來,這個叫“阿美寮”的地方更像一個世外桃源,沒有汙濁,沒有喧囂,沒有謊言,甚至不會為人創造孤獨的滋生地,醫生和病人融為一體,整個地方竟成了一塊兒淨土。悠閒、自在的生活方式,輕鬆、愜意的自給自足。最重要的是那裡還有一個純淨的女孩兒,渡邊君深愛著的女孩——直子。至今還能清晰地想起書裡渡邊和直子、玲子一起吃鮮葡萄,彈吉他的情景,美麗的月光下他們一起漫步,說出自己經歷的心靈的創傷,或者說是讓人生的發條砰然崩潰的故事,雪地裡他們盡情的遊戲。

也許,看這本書的時候正值假期,默默翻閱,竟一次次的和主人公一起在靜靜的時間流逝中體驗著孤獨的滋味。自己面對的`是幾個世界呢?主人公和自己有相似之處嗎?自己不也有時為這個世界而無奈,甚至消極嗎?渡邊與外界的抗衡就是不說話,包括老師上課點名,自己去行走,靜靜的坐著都是他的方式,我呢?我沒有他那樣可以天馬行空,可我的思想呢,有時候不是也討厭這個世界的複雜嗎?看著身邊的各色各異不也曾經一度煩惱嗎?娓娓而來的對塵世的不懈襲來,飄蕩忽然的生活像捉摸不定的夜忽明忽暗。他選擇用沉默對待一切,而自己呢,鬱悶的時候,選用的是什麼方式呢?人都很奇妙,像渡邊一樣,每個人的都要遇到幾個期望的也好,誤撞的也好的那麼一些人,成為你的他人們,或喜歡,或討厭,或無所謂,對人的看法總在發生著變化,或愈討厭,愈喜歡,或者麻木。渡邊的女孩兒,他生活中註定的女孩兒,他曾經在初識又可曾想到過。不想去猜度別人,更不喜歡別人猜度自己,尤其是一些自以為是的,人的生活也許太自我不好,可我也崇尚那種心靈上的自由,,渴望能夠也有那麼一片森林,只有我的足跡。挪威的森林,是孤獨的,是自我的,甚至有些荒誕的,可走出那片森林後,不希望看到的是俗世爾爾,守住自己心中的森林。哪怕森林已經荒漠,沒有了荒漠也沒有了我。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篇3

《挪威的森林》其實是一個普通得不能夠再普通的故事。在譯文版的封面上,寫著的“孤獨的都市少年,徘徊於兩位少女之間”或者“一首感傷的青春戀曲”這樣惡俗又畫蛇添足的文字,沒有看過的人大概也能夠猜到。

第一次讀這本書的時候,覺得它是陰冷的。木月的死。直子的姐姐的死。初美的死。這樣的密集的自殺,卻沒有讓人覺得一絲一毫的不自然。死亡帶來對生更加深入的探知,同時也讓生命斷裂開一個出口,督促著倖存著的人們去探尋。然而對人生自始至終沒有把握的感覺,對諸多人事的無能為力,以及深深的孤獨,卻是一直深深存在於渡邊和我們各自的內心。

慢慢的我卻也漸漸能夠明白其間一些溫情。很大一部分,是來自那個叫綠子的女孩子。這個直率天真的女孩子,深知世間的諸多規律和困苦,卻始終像個孩子一樣任性。她有俏皮的短髮,穿著短裙走在渡邊身邊,會往下拉一拉裙襬。有時候想象她說話的聲音,應該是清脆甜美的`。這樣的女孩子始終是叫人喜歡的。在書中的諸多出場的人物中。唯有綠子的人生是堅忍和完整的。其他人,不論是冷漠的永澤,高貴天真的初美,掙扎破碎的直子,還是落魄飄離的鈴子,甚至是那個被當作笑料來講述的敢死隊,都只會讓我想起來被撕裂的布匹。他們的生命是殘缺的。

就如文章最開初,渡邊最開始回想起直子時,所講到的那口井。那口井就在草地不知道何處,我們小心翼翼地行走,但總免不了有一個不小心,掉落其中,從此暗無天日,獨自掙扎。然而綠子有她一份沒心沒肺,一份假裝盲目的天真。這個女孩子,是真正經歷過生活瑣碎的艱難的,從小得不到許多的疼愛,學校生活也並不如意,末了還要面對雙親逐個病逝。然而即便如此,她的內心卻有著不可多得的篤定,對生本身有一股不顧一切的熱切感情。想法單純到只想要一個疼愛自己的男人,兩個人在下雨天躲在被窩裡面天南地北地聊天。

很多敘述都是尋常的,輕描淡寫,從不過分執著於情緒,卻像細細的針,沒有聲音地刺入內心的。這或許是村上最為打動我的地方。

從文字的最開始,他在飛機上,看見周遭陌生的人群,突然回想起來年少時候的戀人,那種感受,或許是需要一定的年歲來理解的。他說他漸漸難以想起直子的臉龐的時候,言語之間並沒有太多著墨,卻叫人內心跟隨著他斗轉星移。自己的身軀已經老去,記憶也早已經在時光和日後生活的瑣碎時間裡面被磨損和拼接,而故人也不再。即便當初再過深切的愛戀,也終究是枉然。

還有在阿美寮裡面,同鈴子在倉庫裡面吃葡萄,聽她說起往事。其間有一些細節,也是真實的。而我曾經在某一段時間裡,時常翻出小說的第八章來讀。原因已經不是十分記得。但是會知道,這一章的開初,渡邊的手被玻璃劃破。

一些微小的地方,看起來似乎沒有邏輯可循,然而讀起來,卻是叫人覺得自然而然,事情本就應該是這般發生。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篇4

那應該是在挪威的森林。

我向往這樣的國度,高度發達卻不張揚,幾乎所有的城市裡都找不出什麼霸道的摩天大樓。大街上的行人三三兩兩的,更多的人們是坐在電腦前工作的。發達而原始。

想來,挪威的森林千萬年來一直是在詮釋著這份原始吧,千萬年來都不曾動搖。

那是山腳下一處寂靜的山林,冬日樹木的蕭疏在漸漸退色,森林在春意裡慢慢地變綠,由淺到深,林中空地上迷漫著淡藍色的輕霧,遠處會傳來時斷時續不知名的鳥鳴,那真是一個使人流連忘返的地方,也確實是一個令人容易迷失的地方。

我從遙遠的東方,穿越夢中的拱道,投奔到你的懷抱裡來了。森林的風,吹走了所有的愛,所有的痛,,所有的痛,所有的意亂神迷。我獨自站立著,心靈被純粹成與海天一樣的顏色。

這是一片臨海的林子,溫帶海洋性氣候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年四季的氣溫和降水十分均勻。置身其中,時間彷彿凝固,一切一切都不再躁動。這森林環山面海,林中大小湖泊鑲嵌其中,絕對是個安置純淨心靈的世界。北極光的美,深入高山的格壤格爾峽灣以及特隆海姆一帶,無不具有一種天然極致之境的意味。我喜歡整個挪威散發出濃郁的北歐神話的味道,以及如宇宙樹林般的那一片廣袤。好似童話的世界。

我在森林中租一個木屋,過著簡潔的生活,我總是赤著腳歪著頭,像一個孩子一樣佇立在大大的落地窗前,凝視著落在森林裡的雨,狂烈的雨。

那是一個用圓木堆積木似地搭成的二層的小屋。深褐色的外表,一扇低矮的門,讓人辨認不出往哪邊才可以推開的門。外面看起來的小屋,置身其中會覺得空間很大很大,深褐色的牆帶弧度,富有動感。幾件簡陋的.傢俱隨意擺放在地面上,那桌,那椅,那床都是用最原始的大樹樁做成的,沒上油漆。我只需要有一個房間不漏雨就夠了,裡面有我的書,我的電腦,音箱,大床是擺在裡面的。躺在床上,測身就能看見可愛的森林,那感覺就像在潛水艇中,窺探到的都是深藍色的海水。二樓是沒有房間的,只有一架鋼琴,一把小提琴和一個琴架,地板上堆放著許多年代久遠的東西。

木屋外的空地上一定得有一輛車,借來的。這地方有兩條通往外界的路。

沿著通往海邊的路行駛,然後停下。我一個人漫步在海水碧藍的奧斯陸灣,四周的山野在一片金黃與翠綠之中,美不勝收,如仙境一般,眼前綿延不斷的森林是永遠的極致的美。我常常坐在潔白的沙灘上觀看太陽與海波一同出現,我會撫摸著沉落的黃昏,讓心靈純粹著。夜晚,從這裡可以抬頭看見許許多多明亮的星座,有一個是自己。

另一條路只是供我偶爾接觸塵世,那裡有必不可少的超市和頗具挪威特色的酒吧。

我就這樣一直徜徉在森林,海灘,林中湖泊和一望無際的山野間,釋放著自己:我在木屋裡安靜的沉思,拉琴或看書寫作。我愛極了這種生活方式,終日與孤獨相伴,但我的心歸屬於這片天地,大自然才是心靈的家。

我常常在午夜醒來,迷戀上旖旎的極光,她是神話中最美麗的女神,我隨著她。尋找最初的幸福,最原始的夢想。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篇5

村上的書應該不是這麼寫的,像電影——《挪威的森林》一樣,雖然我沒有讀過。

看到最後,直子死了,因為愛無能,在她想愛的時候。此刻,木月走了已有七個年頭,她愛的是渡邊,那個曾經陪同她和木月一起走過的人。

第一次她和渡邊相遇時,她已經愛上他了,在木月離開以後,是的。只是她仍無法讓一個活著的人代替那個已長在她心頭十七個歲月的木月。似乎最令人痛苦的該是這個吧,逝世的人獲得瞭解脫,卻永遠地折磨著愛他的依舊活著的人。因為,直子至死依舊活在對木月的幻聽中。她自裁了。也許,她愛木月,從精神上;她愛渡邊,從肉體上。只是,不管對誰,她都愛無能。無論是七年前還是七年後。於是她選擇了,逃避。逃避渡邊的愛,逃避面對自己的愛無能,逃避對兩個男人的幻聽。我想,她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一定是帶著幸福的微笑的,她解脫了。

木月是愛直子的,深深的愛著。只是他無法忍受肉體上她的缺席,他選擇了去天堂來結束愛無能。相比之下,渡邊是勇敢的。同樣的情況下,最起碼他選擇了活著。

渡邊愛上直子,從木月走後七個光景的那次跟直子的偶遇。他對直子的愛深入了骨髓,這份愛成了一份抹不去的責任。他等她,等著直子的身體來接受他。可是,他等到的卻是她的自縊,在他為兩個人一起生活剛剛做好了充分的準備的時候!因為愛直子,因為對直子的責任,他拒絕了綠,一個愛他而且比直子完整的女孩子。直子的不完整,讓他備受煎熬,無論是從精神上還是肉體上。但他對綠卻只是遠觀,遠遠的觀望著。從某種意義來說,他是愛綠的`。他用對直子的責任來拒絕綠的愛時,綠只是願意守候,她只是飽含淚水地說了一句話:我等你。

是的,綠在精神上守望著他,而她等到的卻是渡邊帶著直子的死訊的歸來,在他對渡邊承諾的不久。對於直子的逝世,渡邊仰天慟苦,哭天搶地地絕望,死心裂肺。

喪失至愛的哀傷,是無法治癒的。不管是什麼樣的真理,什麼樣的誠實。怎樣堅強,怎樣溫柔,也無法撫平這哀傷。我們只能夠從哀傷掙脫出來,從中領悟點什麼,不管從哪方面。但無論領悟到什麼,下次哀傷襲來時,還是派不上用場。渡邊就是載著這樣的哀傷頹廢地回來了,和綠一起走進了他本為自己和直子搭建的房子。他接受了綠,帶著對直子的愛,那一晚上。第二天綠走了,只是她終於不會成為第二個直子。

綠走了,渡邊一個人在那間不知道該屬於誰的房子裡,他撥通了綠的電話。倚牆而語的他竟然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哪裡。佇立在這茫茫的人流之中,他,迷失了。

渡邊會不會是下一個“直子”。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篇6

這個世界有很多故事,它們無時無刻不在進行著,所牽涉的人或生或死,對其都無多大影響。我們時常說死了就一了百了了,可是事實並非如此,那個人或許不在了,但是他的過去總能影響到他所熟識的人,我們也時常會想,會疑問,那個人真的死了嗎?亦或是,那個人曾經真的存在過嗎,存在這個世界過,存在我的回憶裡過?難以判斷,也很難想象得明白。

《挪威的森林》給我的大概就是這樣一種感覺吧,裡面除了真誠,對我來說觸及到內心的就是生與死,這並不是說我以前不知道生與死並存,只是從未深入去想過而已,哪怕是對於我爺爺,也僅僅限於如果的假象之中而已。看到了生與死這幾個字,我第一個想到的是她——我七年級時候的好朋友,一個特別有才的,彷彿活在我世界之外的女孩。之所以想到她,大概是一種時間的隔閡感使然吧。那時候很要好,當然不是說現在不好,或許很少有人能理解我對她的感情吧,其實我和她怎樣相熟的我都不知道,和小劉珊一樣,沒有任何防備,就好像有著磁鐵把我與她倆吸到一處一樣。直到現在我也還是放不下她,想到她的身體還是會焦急,可是我沒辦法啊,想象總不能把她的'疾病轉移吧。九年級沒有和她去二中我是有遺憾過,但是我不後悔,因為如果去了我就不會遇到小劉姍了。

和她之間的關係,就有點類似於《挪威的森林》裡那樣,相信她和我也一樣,若有若無,卻始終無法擱淺,所不同的是我和她都活著。那樣的感覺,挺難受的吧,就算是在寫這個,心也是提起來的,實在是想去見她啊,可是每次都沒有實現。我都不知道到底我虛擬地存活在她的記憶裡,還是她虛擬地存活在我的記憶裡。說到誠實,相信做到的人很少吧。最起碼在這一點上我沒有讓自己失望過,但是還是很惆悵啊,很多時候我覺得我應該放下網路這個東西,不為別的,就為誠實,我很難想清楚別人為什麼要頻頻撒謊,無話可說可以不說啊,為什麼要撒謊?連誠實都做不到,我都不知道在這個世界我還能幹什麼了。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立場。

《挪威的森林》有它自己的寂靜,你不用等著尋到一個好環境再去讀它,無論你處在哪裡,只要捧著它,你總可以心平氣和地讀下去,或者思考。這是一本很難評斷裡面故事真假的書,究竟真多少假多少我也懶得去探究了,總之它給我的感覺很真實就是了。在裡面或許有不信守承諾的存在,但誠實還是可以灌滿了各個部位。不守承諾在我看來的確也是不好的,但這點我自個也沒能做好,我在努力著不讓一切超過自己的掌控之中,但那是徒然的,沒有人知道每次要不遵守承諾時我內心的矛盾,對其我也僅有在成長中去慢慢學習而已,畢竟意志力還太弱了,很多東西還不能獨自完成,但這些其實不過是藉口而已,藉口其實和撒謊的區別不大,但藉口比撒謊更能打擊到一個人脆弱的心靈吧。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篇7

《挪威的森林》算是我看過的第二本日本文學作品,同《活著,即修行》一樣都是直白的,直白的都露骨。我讀小說從來沒有把裡面的人物全部記住,這本小說是我唯一的一個記住了所有出現的人物的小說。

先說下吧,看這本小說如果你是個性不開放的人我建議你別看了,因為露骨,所以連性的方面也有描寫,所以不要以為這個是黃書直流的,因為價值觀的問題,在日本性是神聖的,也是開放的。

其實這裡面給我最多的觸動,就是愛情觀還有友情觀這些,或許在日本人的眼裡面,愛情是和性分不開的,也許性就是愛情的附贈品,但是同樣性可以單獨的獨立出來,去發洩去放蕩,不管是男是女,而愛是不可以獨立的,有了性才叫做*。其實某種意義上我覺得這也是很正常吧。

渡邊,直子,木月,敢死隊,玲子,綠子,永澤,初美,這些人每個人都是病態的,其實說實話,我覺得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心理病,只是表現的輕重不一樣罷了,三個人的戀情,三個人的友誼,兩個人的戀情,兩個人的友誼,一個人的孤獨,一個人的漂泊,一個人的放蕩。其實不是我們自己想要去逃避什麼,只是出於那種社會,我們能選擇的只有那種選擇,是沒有其他的選項的。

其實我從他們身上找到了許多和我類似的病,孤獨,喜歡把事情去理想化,但是最後似乎只能默默的去做那些自己也不知道有什麼意義的事情,或許這種迷茫感,是最容易讓人迷失的吧。當迷失之後遇見能拯救你的或許可以讓自己脫離,但是越陷越深的可能性更大,因為人都有一種將事情深入想象的根性,或許這就是作為人的一種不必要的思考,但是如果沒有這種思考,人就不會有更好的想象力,所以誰也說不清楚什麼。

疲倦感孤獨感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因為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是活在別人的眼中,當自己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得不到別人的關心,那麼自然而然的空虛感孤獨感就會出現,那時候就會認為,世界上沒有人理解我吧,或許我自己一個人也能生存吧。慢慢的等待的就是終結。因為總是做一件事,所以日積月累就會疲倦,心裡面就會想,或許我除了做這個什麼也不會,我真是一事無成啊,對自己放棄了,同時別人也對你產生了放棄,久而久之就是孤獨的,最後還是終結。

其實我總結出來的好的方面,我想是一種對生活的隨性,以及一中一視同仁的交友準則,把愛情和友情無差別化,這樣才不會讓自己感到特別的孤獨,即使失去了什麼,也不會太過於追究,因為還存在著很多一樣的。或許,因為受傷多了才會這麼想吧。

其實本質上說這些沒有任何用處,中國人的根性是改不了的,已經習慣於生活,然後就一直這樣,沒有創造力,沒有任何想法,每天按部就班,呵呵,其實我就是這樣的人吧。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篇8

作品以渡邊回憶青春往事為開端,初入大學的渡邊在電車裡偶遇直子,直子是渡邊死去的好友木月的戀人。渡邊與直子逐漸相戀,不料二人同床後,直子因無法擺脫愧疚的心魔而輟學,獨善其身的渡邊在東京孤獨度日。然而,綠子的出現令渡邊重獲生機,一段新的戀情發生。在兩段感情的糾葛與失去所愛的痛苦中,渡邊逐漸摸索出了生活的本真。

初讀本書,便有強烈的共鳴。村上的人生態度把玩孤獨與無奈在我看來又是多麼的不羈與隨性。在繁蕪荒涼的世間,請承認自己的孤獨與自我和解。越是逃避孤獨,越不能看清真正的自己。孤獨的價值在於反思,看清自己才有資格對症下藥,與自己和解。就像最終孤身一人的渡邊一樣,至此他才懂得了人生的`真諦。

綠子與直子應是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直子從未接受獨特的自我,加在她身上的重重枷鎖:社會道德、社交法則等等,每當她稍有違背便內疚自責不已,無可解脫,最終自殺;而綠子可謂是書中最離經叛道的人物,留一頭短髮,家境平凡,父母雙亡,看似卑微卻實實在在持有一份拒絕受人擺佈、拒絕社會同化、待人真誠坦蕩的執著。她言語粗俗,行為乖張,該認真的時候卻不吝於任何人,在一定程度上,她的確找到了社會與個人之間的平衡,接受了自己。正是綠子的這種亦正亦邪的存在帶給了渡邊慰藉,渡邊也自知自己與環境格格不入,但若他沒有遇到綠子,或許他將一如既往的墮落下去,不斷為空虛折磨。

綠子很幸運的擁有了確實的性和允諾的愛,更加堅強和果敢的性格給她帶來了看似較完美的結局,有更多的時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爭取。

作品為何會取名為“挪威的森林”?這讓我沉思許久。傳說,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的會讓人迷路的森林,是那種人進得去卻出不來的大的原始森林。生活也就像這片挪威的森林,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都得走進去,因此我們才不可避免的對生活感到迷茫和痛苦。於是,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知心的交流少了,恭維的話卻多了;信任的眼神少了,說的謊話卻多了;每個人的心都變得複雜了。但是我們仍要成長,不要去過分改變自己。

社會帶給我們的轉變有時不那麼容易,所以我們就看到在作品中,很多人都在這片挪威的森林中迷失了方向。木月在17歲時死了,以死來作為迴避成熟的方式;而直子在木月死了之後,就不知該如何與人交往了,也選擇一死了之。實際上,玲子也是其中一員,僅僅是沒有失去生命罷了。

而對於我們,也許都會像渡邊一樣在迷茫和痛苦中完成這些轉變,即使這種轉變是被環境逼迫的。而像永澤,看上去能勇敢且完全的適應這些轉變,但他的內心仍是痛苦的,只不過他用自己的奮鬥強迫自己完成轉變。這也是大人物與普通人的區別。

總的看來,《挪威的森林》是有很濃重的思想蘊含的,現在的我也許因為年輕並不能完全體會作者的思想。隨著我年齡的增長,很多想法肯定還會發生不少的轉變。但是不會變的就是,我希望自己能勇敢的面對這些蛻變,勇敢的完成蛻變,並能在蛻變中保持一些東西永遠不會改變。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篇9

文學是比鳥飛得還遠的夢想、比花開得還美的情感、比星閃得還亮的智慧、是我們到一百歲還忘不掉的信念。讀名著,發感想。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不同時期的大家都對名著有所解讀。然而我們寫的讀後感可能達不到那麼高的境界,但是可以從名著中吸取到一些自己受用的東西就好了,這也是名著傳遞給我們的思想。

提筆之際,《挪威的森林》還置於我桌子的左邊,那一口尋不著的井。最初趨使我去閱讀它,是它的不可忽視般的知名度。名著名作,大多都得經過時間的洗禮,沉澱下來的,十幾年二十幾年甚至更久遠的.時間裡,仍能被人所稱頌所推崇的作品必定有它的過人之處。

花開了四次,落了四次,樹葉綠了四次,又黃了四次。當我重新翻開這本書至後記時,腦子裡勾畫出人與人之間若即若離的又欲罷不能彼此依偎的不完全的人性的善與惡,並且忍不住拿來對照自己。按照正常的思路,下一步應該把我生命裡的每一個女孩以回憶錄的格式寫下來。可我不會那樣做,因為我不是在寫言情小說,況且我還沒有缺心眼到那個地步。每一個不管以什麼樣的方式進入我生命的女孩,也不管咱們是不歡而散還是逐漸平淡還是你只是路過或者說是現在還持續著持續著。我都要深深的感謝你,感謝你能陪伴著我的生活不寂寞這感謝是真心的且不矯情,好了,煽情到此為止,*的正題是《挪威的森林》讀後感。馬克思說,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在物質的世界裡,你是遵循現世的規則還是尊重自己的選擇?是追求外部的認同還是直面內心的感覺?是迷茫在人群的道德還是清醒於內心的呼喚?內心的感覺經常會和規則,外部,道德相沖突。徘徊之間,幾乎會喪失對自己感覺的認同—不知道那到底是感覺還是慾望?不清楚自己到底該守還是該退?甚至會認為自己內心的真實感覺與人群格格不入,為社會所不容。

木月以為放棄自己就可以贏得世界,於是他把管子一頭接到了汽車排氣筒上,另一頭接入汽車,然後發動汽車,以忽略自己感覺的方式換來世界的一小塊位置。渡邊尊重自己的感覺愛上了直子,他遵循等待直子的諾言,而直子卻自殺了。“如果木月還在人世,我想我們一定仍在一起,相親相愛,並且一步步陷入不幸。”渡邊只是木月的影子。所以這句話可以換成“如果渡邊君仍在等我,我想我們一定會走到一起,相親相愛,並且一步步陷入不幸。”直子的幸與不幸在於她敢不敢,能不能尊重自己的感覺,而不在於有沒有人愛她。那些不尊重自己感覺的人,經常會戴著面具和另一群戴著面具的人交換汙穢混濁的髒空氣。尊不尊重自己的感覺事關生命和輪迴。《挪威的森林》裡,人物可以分為兩類:死者和生者。村上春樹讓不尊重自己感覺的人都選擇了自殺。可能他認為不尊重自己感覺—失去自我的人只有死路一條,或者說失去自我的人雖生猶死。從某種意義上講,世界沒有客觀,只有主觀,因為只有自己才能讓客觀世界存在有意義,除卻自己,世界再怎麼精彩怎麼無聊都與你無關。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篇10

讀完《挪威的森林》已經是好幾天前的事情了。

考完研後,我狠狠的玩了快一個月,不知道是考研期間天性實在壓抑太久,還是什麼別的原因,我發現我似乎已經失去了專注的能力,深深的陷入了一個不知名的泥潭,每天活的恍恍惚惚,也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又好像什麼都不需要幹。

《挪威的森林》是我近來讀完的第一本書,一直想寫些什麼,卻又無從下手,這本書就這樣在微信讀書的書架上待了好幾天,這種沒有完成的焦灼使我根本無法閱讀其他書籍。於是我決計非得寫些什麼不可。

寫什麼都行。

村上雖然名聲在外,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文字,還是在兩年前的一節選修課上。

那是名為“貫通日本”的選修課,一個清秀的男生在臺上做一個發表,主題就是村上春樹,他截取了《挪威的森林》裡的一段話:

“春天的原野裡,你一個人正走著,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渾身的毛活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它這麼對你說“你好,小姐,和我一塊兒打滾好嗎?”接著,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順著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滾下去,整整玩了一天。”

我那是看到這段話的時候,並沒有感受到特別美,可是那個男生提到它的時候,眼睛裡卻分明在發著光,這使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

我最近的.狀態,如果朋友問起,我只能回答“很迷茫”或者“百無聊賴”,可是村上卻可以說出“若問自己現在所做何事,將來意欲何為,我都如墜霧中”。可不就是“如墜霧中”嘛,我卻形容不來。

還有說到累,我頂多說一句“累成狗了”“累癱了”,可是村上卻說“只是現在我有點累,就像淋過一場大雨的猴子似的”,多麼形象啊!我簡直愛死了村上的比喻。

有些時候,我覺得我是有些像渡邊的,尤其是渡邊君說自己“幹什麼都可以”“怎樣都好”的時候。綠子曾經形容過渡邊“你總是蜷縮在你自己的世界裡,而我卻一個勁的咚咚敲門,一個勁兒叫你。於是你悄悄抬一下眼皮,又即刻恢復原狀。”永澤說渡邊總是有個地方保持清醒,並且有一種飢渴感。

這些地方,我都和渡邊很像。

有一次渡邊君和綠子見面,渡邊說“噢。”綠子問“噢”到底是什麼意思,渡邊說“也不是非是什麼不可,一種回答方式罷了。”這時候我簡直醍醐灌頂,想想自己經常說“嗯”,然後被別人追問它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後,我總算知道該怎麼回答了——“也不是非是什麼不可,一種回答方式罷了。”這本就是我的意思,只是我無法表達罷了(忽然想起直子)。

直子聽《挪威的森林》的時候,曾說“也不知為什麼,我總是覺得似乎自己在茂密的森林中迷了路,一個人孤單單的,裡面又冷,又黑,又沒有一個人來救我。”這段話真的讓我很動容,反覆看了好多遍。

日本文學有一種特有的基調,我雖然無法形容,卻總是可以感同身受。有些東西講的很亂,很露骨,但想想,似乎也很有道理。

還有一個星期就過年了,我也該從泥沼裡爬出來,為了某些似是而非的東西。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篇11

那是個雨天,雨不大,也不小,但萬物噤聲,跟生命初始的寂靜一樣。腦海中,以渡邊為線,以他青春時節的種。種動人心悸的經歷為珠的情節仍歷歷在目。重又翻開卷首的那一頁,上面寫著一行字:

獻給許多許多的祭日。

這時,一幅幅畫面如同漲潮般湧上心的海灘,在狹小的車庫中,木月用一輛N360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死寂的森林中,直子用繩子將自己引入死的彼岸;我看到綠子的爺爺在病床上安詳地離開人世,看到初美在內心的崩潰中走向死亡……

我把自己當作渡邊,用心去感受種。種變故中人內心的真實悸動。我在這體驗中,感悟到了些許哲理,這正如村上春樹在他的作品中寫到的:“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沒錯,我們每個人都是凡世中的一介塵土,但由於種。種原因,命運把無數本不相關的人或事緊密連續在一起,可是終有一天,你身邊的種。種,會攜著遺憾走向那誰也不願觸及而終有一天會被我們俘虜在手的那個東西———死亡。

這時,我想起了一年前太爺爺的死,記得那天,老家的親戚抬著被瀝青刷的'黑漆漆的木棺,放入挖好的坑中,一下一下地用土覆蓋在棺材的四周,直到完全被土地吞吃,不見蹤跡。我在一邊看著這揪心的場面,麥田上的疾風從耳邊刮過,獵獵作響。我形影相弔地傾聽這黃昏的風鳴,冥思苦索。我感到自己身上被裝載上了百年孤獨,揹負行囊,踏著這深秋的原野不斷西行,西行……

可是,我又想起了失去直子後的渡邊,他起初頹廢自棄,獨自在異國他鄉遊蕩,試圖尋找心靈的慰藉;可最後不還是在玲子的勸說下,重新開始了對新的愛情的追求嗎?

事實也是如此。我們通過生而同時培育了死,但這僅僅是我們必須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雖說無論諳熟怎樣的哲理,也無以消除所愛的人的離去帶來的悲哀。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堅韌,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但永遠記著: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帶著一顆擁有強大張力的心,去搏擊生活的風浪。

正如村上所說:“發生的事情業已發生,未發生的事情尚未發生。”不錯,大千世界,誰都有著自己的百年孤獨,但歲月的年輪仍一刻不停地轉動,人生的末班車不會因為何事而晚點延誤,唯有向前,才能抓住自己的末班車,不至於錯過一切,孑然一身,晚景淒涼。

窗外,雨還在下。雨不大,也不小,但萬物噤聲,跟生命初始的寂靜一樣。合上《挪威的森林》,閉上眼,眼前一片漆黑,只覺心燈如豆。四周響起一片深邃空靈的梵音,似是有人輕聲耳語——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篇12

有人對死亡恐懼,所以他繼續活著;有人對活著恐懼,所以他死了。在《挪威的森林》這本書中,許多人因某些事死去了,也有部分人在渡邊的生活中銷聲匿跡了。死亡是渡邊逃避不了的一個話題。他十七歲那年,木月自殺了,後來,直子也跟著木月去了。他有一句訴諸語言:“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

我認為自殺是一種自私的念頭,因為它不僅影響了自己,還使活著的痛苦。書中木月的自殺就是如此,還使活著的戀人直子、渡邊,還有他的親人痛苦。直子最後選擇了隨他而去,而渡邊也活得並不愉快。他的好朋友沒了,心愛的人也沒了,這對他是一種多大的損失。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都因為某些事情而選擇自殺。有些人成功了,令他的親人朋友痛苦一輩子。有些人失敗了,領悟出生命的脆弱和人生中的些許美好。所以選擇繼續活下去。每個人一生中總會有過輕生的`念頭,但大部分人都活著,因為他們恐懼死亡,所以繼續活著。……自殺是一種愚蠢的行為。

整本書中我感受到了無處不在的孤獨感,渡邊身邊的朋友不多,在木月死後,他為了改變生活狀態去了東京讀大學,也沒交多少朋友……在敢死隊消失之前送了渡邊一隻熒燭“那微弱淺淡的光點,彷彿迷失方向的魂靈,在漆黑厚重的夜幕中彷徨。”這寫出了渡邊內心的一種處境,他孤獨地活著,像那隻熒燭一樣,在漆黑的夜幕中點著那一點微弱的光彷徨地走著。我們也像渡邊一樣,孤獨地活著,只是有時熱鬧得多,夜深人靜,總是隻有自己一個人享受那無邊的孤獨,沒有人喜歡孤獨,但也只能孤獨。我們不能逃避孤獨,所以我們要享受孤獨,才能去感受生活中的許多美好。孤獨是每個人都有。

綠子說的一段話,我很喜歡。“你把人生當作餅乾罐就可以了,餅乾罐不是裝有各種各樣的餅乾,喜歡的和不大喜歡的都在裡面嗎?如果一個勁兒挑你喜歡的吃,那麼剩下的就全是不太喜歡的了。”是啊,所以我們不能一個勁兒的挑喜歡的吃。

這本書是作者在中年寫的懷念年輕時的事。“一旦失之交臂,一輩子都將追悔莫及。”這句話深刻的寫出了作者於年少時的人和事都很懷念,但再也回不去了,而且會隨著時間慢慢地消逝。作者懷念的歲月就如我們現在一般,十七歲的少年……我認為,現在所發生的事,以後想起也好,想不起也好,對於未來來說,現在早已過去,早也回不來了。所以,無論發生什麼事,無愧於心就好,太在意的話就會痛苦。

《挪威的森林》這本書描寫了很多現實生活的真實情況,渡邊這樣的人在生活中或許也有類似的情況存在自己的生活中。渡邊與直子,綠子、玲子等異性的感情,他的生活,都能在不同的人身上找到縮影。平凡的人生亦有不平凡之處。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篇13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讓日本籠罩在黑暗下,原本明亮的天空頓時變成灰白,人們的臉上滿是恐懼的神情。恍然之間,似乎世界失去了色彩。此時此景,讓我想起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書中一句:"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話時常在我的腦海裡回味很久很久,意味深長!

真正讀這本書是在國中時,年紀太幼的我無法懂得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僅此一次,如此之寶貴。20歲的我剛上大學和渡邊一樣寄宿學校,他所經歷的青春年華,不敢說是和自己如出一轍,但卻感同身受。渡邊的際遇很好,除了生病住在療養院的直子對他好,還有那活潑開朗的綠子陪伴著。一個人最開心的莫過於有個紅顏知己,在開心、落寞時寸步不離的陪伴。而渡邊對於她倆來說不僅是知己,還是媒介--一個和外邊世界相連的介質。

人一直感嘆生命的偉大,甚至有時候渺小得無法掌控自己的生命。直子和木月都生活在"無人島"上,雖然都試圖融入外邊的世界,但最終都因過程的艱辛,葬身在半途。直子以自殺結束了自己花樣的年華,使這17歲黃金般的歲月戛然而止;木月也只能生活在看似平靜的療養院,最後也成了謎一樣的死去。渡邊看著身邊至親至愛的人的離去,自己卻能在死亡的氣息中堅強的活下來。他,一個有著頑強生命力的機體,才是最偉大的生命體。

年輕的生命總是充滿著挑戰、迷茫、曲折的探索。只是生存方式因人而異,態度也不盡相同。有時面對死亡,我們充滿著恐懼,怕自己死後一無所有。對於已逝世的亡者,我們感傷、我們悲痛,倒也是體現對亡者的懷念,若只是一味的哀傷而忘卻自己生存的目的,那種哀痛唯有變成精神的腐蝕,讓生者失去希望,甚至斷送前程。這不就違背了我們一直推崇的"逝者安息,生者奮進"的激進態度嗎?或許傷痛會讓人不能自已。當新的希望出現,我們就不該為過去感傷,更該帶著緬懷去直麵人生。從另外的角度看,死的價值提醒我們,要衝破思想的囚籠、要逃脫對死亡的恐懼、要有重新邁向幸福的動力。畢竟就像渡邊說的,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並從中領悟到某種哲理。

小說不僅反映現實生活,還是我們播撒希望的一塊淨土。這篇小說將人生態度、青春的迷霧與追求未來貫穿於全書,雖悲情但又不失它的甜蜜。生命如此短暫,彷彿也能從這些短暫中悟出道理。準備打發和消磨生命的`人,認為生命是漫長,並且以種種的方式去迴避生活。無視生命的人,失去後才知道它的珍貴。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細細品味生命的美好,感悟青春的魅力,珍惜每一件事物,都是對自己負責、對生命負責的體現。

渡邊君的青春經歷,是一曲緩緩煽情的樂曲、是一部傷感悲情的戀愛小說、更是一部讚揚生命的青春勵志小說。他教會我們尊重生命、愛護生命,故事的結局積極向上,給了我們的年輕生命一個希望。

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篇14

《挪威的森林》算是我看過的第二本日本文學作品,同《活著,即修行》一樣都是直白的,直白的都露骨,挪威的森林深刻讀後感。我讀小說從來沒有把裡面的人物全部記住,這本小說是我唯一的一個記住了所有出現的人物的小說。

先說下吧,看這本小說如果你是個性不開放的人我建議你別看了,因為露骨,所以連性的方面也有描寫,所以不要以為這個是黃書直流的,因為價值觀的問題,在日本性是神聖的,也是開放的'。

其實這裡面給我最多的觸動,就是愛情觀還有友情觀這些,或許在日本人的眼裡面,愛情是和性分不開的,也許性就是愛情的附贈品,但是同樣性可以單獨的獨立出來,去發洩去放蕩,不管是男是女,而愛是不可以獨立的,有了性才叫愛。其實某種意義上我覺得這也是很正常吧。

渡邊,直子,木月,敢死隊,玲子,綠子,永澤,初美,這些人每個人都是病態的,其實說實話,我覺得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心理病,只是表現的輕重不一樣罷了,三個人的戀情,三個人的友誼,兩個人的戀情,兩個人的友誼,一個人的孤獨,一個人的漂泊,一個人的放蕩。其實不是我們自己想要去逃避什麼,只是出於那種社會,我們能選擇的只有那種選擇,是沒有其他的選項的,讀後感《挪威的森林深刻讀後感》。

其實我從他們身上找到了許多和我類似的病,孤獨,喜歡把事情去理想化,但是最後似乎只能默默的去做那些自己也不知道有什麼意義的事情,或許這種迷茫感,是最容易讓人迷失的吧。當迷失之後遇見能拯救你的或許可以讓自己脫離,但是越陷越深的可能性更大,因為人都有一種將事情深入想象的根性,或許這就是作為人的一種不必要的思考,但是如果沒有這種思考,人就不會有更好的想象力,所以誰也說不清楚什麼。

疲倦感孤獨感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因為我們存在於這個世界是活在別人的眼中,當自己得不到別人的認同,得不到別人的關心,那麼自然而然的空虛感孤獨感就會出現,那時候就會認為,世界上沒有人理解我吧,或許我自己一個人也能生存吧。慢慢的等待的就是終結。因為總是做一件事,所以日積月累就會疲倦,心裡面就會想,或許我除了做這個什麼也不會,我真是一事無成啊,對自己放棄了,同時別人也對你產生了放棄,久而久之就是孤獨的,最後還是終結。

其實我總結出來的好的方面,我想是一種對生活的隨性,以及一中一視同仁的交友準則,把愛情和友情無差別化,這樣才不會讓自己感到特別的孤獨,即使失去了什麼,也不會太過於追究,因為還存在著很多一樣的。或許,因為受傷多了才會這麼想吧。

其實本質上說這些沒有任何用處,中國人的根性是改不了的,已經習慣於生活,然後就一直這樣,沒有創造力,沒有任何想法,每天按部就班,呵呵,其實我就是這樣的人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