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6W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 篇1

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讓日本籠罩在黑暗下,原本明亮的天空頓時變成灰白,人們的臉上滿是恐懼的神情。恍然之間,似乎世界失去了色彩。此時此景,讓我想起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書中一句:"死不是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這話時常在我的腦海裡回味很久很久,意味深長!

真正讀這本書是在國中時,年紀太幼的我無法懂得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僅此一次,如此之寶貴。20歲的我剛上大學和渡邊一樣寄宿學校,他所經歷的青春年華,不敢說是和自己如出一轍,但卻感同身受。渡邊的際遇很好,除了生病住在療養院的直子對他好,還有那活潑開朗的綠子陪伴著。一個人最開心的莫過於有個紅顏知己,在開心、落寞時寸步不離的陪伴。而渡邊對於她倆來說不僅是知己,還是媒介——一個和外邊世界相連的介質。

人一直感嘆生命的偉大,甚至有時候渺小得無法掌控自己的生命。直子和木月都生活在"無人島"上,雖然都試圖融入外邊的世界,但最終都因過程的艱辛,葬身在半途。直子以自殺結束了自己花樣的年華,使這17歲黃金般的歲月戛然而止;木月也只能生活在看似平靜的療養院,最後也成了謎一樣的死去。渡邊看著身邊至親至愛的人的離去,自己卻能在死亡的氣息中堅強的活下來。他,一個有著頑強生命力的機體,才是最偉大的生命體。

年輕的生命總是充滿著挑戰、迷茫、曲折的探索。只是生存方式因人而異,態度也不盡相同。有時面對死亡,我們充滿著恐懼,怕自己死後一無所有。對於已逝世的亡者,我們感傷、我們悲痛,倒也是體現對亡者的懷念,若只是一味的哀傷而忘卻自己生存的目的,那種哀痛唯有變成精神的腐蝕,讓生者失去希望,甚至斷送前程。這不就違背了我們一直推崇的"逝者安息,生者奮進"的激進態度嗎?或許傷痛會讓人不能自已。當新的希望出現,我們就不該為過去感傷,更該帶著緬懷去直麵人生。從另外的角度看,死的價值提醒我們,要衝破思想的囚籠、要逃脫對死亡的恐懼、要有重新邁向幸福的動力。畢竟就像渡邊說的,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柔情,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並從中領悟到某種哲理。

小說不僅反映現實生活,還是我們播撒希望的一塊淨土。這篇小說將人生態度、青春的.迷霧與追求未來貫穿於全書,雖悲情但又不失它的甜蜜。生命如此短暫,彷彿也能從這些短暫中悟出道理。準備打發和消磨生命的人,認為生命是漫長,並且以種種的方式去迴避生活。無視生命的人,失去後才知道它的珍貴。在短暫的人生旅途中,細細品味生命的美好,感悟青春的魅力,珍惜每一件事物,都是對自己負責、對生命負責的體現。

渡邊君的青春經歷,是一曲緩緩煽情的樂曲、是一部傷感悲情的戀愛小說、更是一部讚揚生命的青春勵志小說。他教會我們尊重生命、愛護生命,故事的結局積極向上,給了我們的年輕生命一個希望。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 篇2

用了兩天的時間讀完作家村上春樹的長篇小說《挪威的森林》,有一些不得不記下的感受,又擔心記下的東西過於膚淺,然而怕又沒有耐心,更多是怕沒有時間繼續讀完第二遍,所以索性還是把自己可能尚未成熟的種種感受寫落紙上。可能是習慣使然吧。

這是一本很封閉的書,沒有過多的去敘寫那個時代的背景,而且,我對於xx的文化和歷史又知之甚少,這就是我擔心不能深入理解作品的一個原因。我所說的封閉只是一個外界環境的封閉,而決非作品中典型人物心理上的封閉,相反,對人物的刻畫上,它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力,不僅僅是身體上的震撼力,因為曾有人對我描述說這本書很黃,我感覺這失之偏頗,它更多的給我了心理上的震撼。這震撼很強烈,而且是全方位的強烈。

愛情、友情和性交織在一起,融洽、衝突、此起彼伏。從誕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充斥著憂鬱、痛苦的掙扎和無所畏懼的解脫,畸形的性接觸和近於病態的心理。抽象而出的一個個不正常的人,不正常的.心理,把活的部分拖進死亡,又把死亡拖進活的部分,終於是從不成熟走向成熟。

你愛不愛我?這不再是可以簡單作答的問題。女人往往會把愛和性攪和在一塊兒,男人卻會毫不猶豫的把他們分得很開。所以渡邊不止一次的把愛的程度描寫成象在春天的絨綠裡和可愛的小熊打滾,很純真浪漫的情愫。男人對於性的態度和女人往往大相徑庭,永澤可以藉以消遣,甚至近於病態的追求,渡邊也一樣,只不過他把性分的細化了,有愛的性和無愛的性,有性的愛和無性的愛,甚至更加可以細化到友情。

所以在文章開始處的伏筆更有意思,直子講的那草皮掩過的讓人毛骨悚然的井,男人會小心翼翼的去提防,而女人,包括直子,因為不怕,或者那怕只是潛意識的怕,所以終於掉進去,是偶然之中的必然。愛,走的太近,付出的太全部,就可能變成相互的傷害。這些與性無關。玲子擁有的僅僅是友情和性,所以有一份不完整的幸福。另外,玲子又是超凡脫俗的女性,她可以把性從愛中解脫出來,坦然面對美好的生活,這區別於一般,顯得很不容易。

談及作品中悲劇性的人物,直子和初美,雖然通往悲劇的路途,一個激騰一個平坦,但其根蒂都在於對性和愛有太完美的憧憬,想得到百分之百的完美又不可能,終於導致悲劇。而綠子則很幸運的擁有確實的性和允諾的愛,更加堅強和果敢的性格給她帶來了看似較完美的結局。有更多的時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爭取。

總的看來,這是一本區別於以往的更模糊,其實包含更加深邃思想的書。現在是一定不能完全體會作者思想的,因為年輕,或許,再經過十幾年的生活煉勵,重讀到這本書,重見到這篇文稿的時候,我會有更澎湃的感受。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 篇3

沿著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文字,我走進了那片孤寂的森林。直到合上這本書,我依然覺得那種心靈的與世隔絕或者說格格不入像揮之不去的霧靄在我的周圍氤氳不散。

書中有兩個世界,渡邊徹整日裡遊離其中的,身邊走著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的世界,聽著嘈雜的聲音,做著不知所終的事情。真實的世界在作者的描述中荒誕可笑,光怪陸離,那些身邊的人或者慘然終老,或者用什麼方式結束這個世界的旅行,匆匆離他而去,留給他的是不能癒合的傷口。於是他也會用一種畸形的方式尋找溫暖,填補渴望的人生。

還有一個世界,一個精神病人的療養所,在作者的筆下被描述出來,而在我看來,這個叫“阿美寮”的'地方更像一個世外桃源,沒有汙濁,沒有喧囂,沒有謊言,甚至不會為人創造孤獨的滋生地,醫生和病人融為一體,整個地方竟成了一塊兒淨土。悠閒、自在的生活方式,輕鬆、愜意的自給自足。最重要的是那裡還有一個純淨的女孩兒,渡邊君深愛著的女孩——直子。至今還能清晰地想起書裡渡邊和直子、玲子一起吃鮮葡萄,彈吉他的情景,美麗的月光下他們一起漫步,說出自己經歷的心靈的創傷,或者說是讓人生的發條砰然崩潰的故事,雪地裡他們盡情的遊戲。

也許,看這本書的時候正值假期,默默翻閱,竟一次次的和主人公一起在靜靜的時間流逝中體驗著孤獨的滋味。自己面對的是幾個世界呢?主人公和自己有相似之處嗎?自己不也有時為這個世界而無奈,甚至消極嗎?渡邊與外界的抗衡就是不說話,包括老師上課點名,自己去行走,靜靜的坐著都是他的方式,我呢?我沒有他那樣可以天馬行空,可我的思想呢,有時候不是也討厭這個世界的複雜嗎?看著身邊的各色各異不也曾經一度煩惱嗎?娓娓而來的對塵世的不懈襲來,飄蕩忽然的生活像捉摸不定的夜忽明忽暗。他選擇用沉默對待一切,而自己呢,鬱悶的時候,選用的是什麼方式呢?人都很奇妙,像渡邊一樣,每個人的都要遇到幾個期望的也好,誤撞的也好的那麼一些人,成為你的他人們,或喜歡,或討厭,或無所謂,對人的看法總在發生著變化,或愈討厭,愈喜歡,或者麻木。渡邊的女孩兒,他生活中註定的女孩兒,他曾經在初識又可曾想到過。不想去猜度別人,更不喜歡別人猜度自己,尤其是一些自以為是的,人的生活也許太自我不好,可我也崇尚那種心靈上的自由,,渴望能夠也有那麼一片森林,只有我的足跡。挪威的森林,是孤獨的,是自我的,甚至有些荒誕的,可走出那片森林後,不希望看到的是俗世爾爾,守住自己心中的森林。哪怕森林已經荒漠,沒有了荒漠也沒有了我。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 篇4

讀完《挪威的森林》已經是好幾天前的事情了。

考完研後,我狠狠的玩了快一個月,不知道是考研期間天性實在壓抑太久,還是什麼別的原因,我發現我似乎已經失去了專注的能力,深深的陷入了一個不知名的泥潭,每天活的恍恍惚惚,也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又好像什麼都不需要幹。

《挪威的森林》是我近來讀完的第一本書,一直想寫些什麼,卻又無從下手,這本書就這樣在微信讀書的書架上待了好幾天,這種沒有完成的焦灼使我根本無法閱讀其他書籍。於是我決計非得寫些什麼不可。

寫什麼都行。

村上雖然名聲在外,可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文字,還是在兩年前的一節選修課上。

那是名為“貫通日本”的選修課,一個清秀的男生在臺上做一個發表,主題就是村上春樹,他截取了《挪威的森林》裡的一段話:

“春天的原野裡,你一個人正走著,對面走來一隻可愛的'小熊,渾身的毛活像天鵝絨,眼睛圓鼓鼓的。它這麼對你說“你好,小姐,和我一塊兒打滾好嗎?”接著,你就和小熊抱在一起,順著長滿三葉草的山坡咕嚕咕嚕滾下去,整整玩了一天。”

我那是看到這段話的時候,並沒有感受到特別美,可是那個男生提到它的時候,眼睛裡卻分明在發著光,這使我對這本書產生了興趣。

我最近的狀態,如果朋友問起,我只能回答“很迷茫”或者“百無聊賴”,可是村上卻可以說出“若問自己現在所做何事,將來意欲何為,我都如墜霧中”。可不就是“如墜霧中”嘛,我卻形容不來。

還有說到累,我頂多說一句“累成狗了”“累癱了”,可是村上卻說“只是現在我有點累,就像淋過一場大雨的猴子似的”,多麼形象啊!我簡直愛死了村上的比喻。

有些時候,我覺得我是有些像渡邊的,尤其是渡邊君說自己“幹什麼都可以”“怎樣都好”的時候。綠子曾經形容過渡邊“你總是蜷縮在你自己的世界裡,而我卻一個勁的咚咚敲門,一個勁兒叫你。於是你悄悄抬一下眼皮,又即刻恢復原狀。”永澤說渡邊總是有個地方保持清醒,並且有一種飢渴感。

這些地方,我都和渡邊很像。

有一次渡邊君和綠子見面,渡邊說“噢。”綠子問“噢”到底是什麼意思,渡邊說“也不是非是什麼不可,一種回答方式罷了。”這時候我簡直醍醐灌頂,想想自己經常說“嗯”,然後被別人追問它到底是什麼意思,今後,我總算知道該怎麼回答了——“也不是非是什麼不可,一種回答方式罷了。”這本就是我的意思,只是我無法表達罷了(忽然想起直子)。

直子聽《挪威的森林》的時候,曾說“也不知為什麼,我總是覺得似乎自己在茂密的森林中迷了路,一個人孤單單的,裡面又冷,又黑,又沒有一個人來救我。”這段話真的讓我很動容,反覆看了好多遍。

日本文學有一種特有的基調,我雖然無法形容,卻總是可以感同身受。有些東西講的很亂,很露骨,但想想,似乎也很有道理。

還有一個星期就過年了,我也該從泥沼裡爬出來,為了某些似是而非的東西。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 篇5

當我合上書,厚厚的一本書嘩嘩啦啦像樹葉,發出聲響,只覺得有點像《小時代》,又有點像《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序言裡這樣評價這本村上春樹的小說,“我們則覺得是在讀自己,是在叩問自己的心靈,傾聽自己心靈的問聲,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游歷,看到的是我們自己。簡而言之,也就是村上引起了我們的共鳴“心的共鳴”,而為什麼叫“挪威的森林”,我想或許是因為那首同名的歌,渡邊君自述的開場,故事的第一幕。

雖然,並不知道的青春是怎樣的,但青春是每一個人所不可或缺的思想的洗禮,只有經歷了青春,一個人才算是真正意義的長大,這本書褪去了幕布上的戲劇化,向我們真實的展示了渡邊君的青春,或許這就是這本書所與眾不同的`地方。

在喧鬧的城市中,風什麼時候能夠捲走灰塵和陰霾。想起直子,木月和自己那些過去的年華,渡邊君或許終身難以忘卻吧,那應該是他的青春裡最快樂的時光,就算直子是他最愛的人,就算木月是他最好的朋友,我想他會祝福他們。因為愛是愛的人比自己過得好,僅此而已,那個人是不是自己,又會有什麼區別呢?可是想祝福時面對的只有他們兩個矮矮的墳頭了!而渡邊君呢?從一開始就應該明白直子愛的從來都不是自己,這樣最後也就不會那麼悲痛了吧!直子的心應該同木月的心一起破碎在月光下,只是沒有人知曉為什麼,木月要自殺,直子與渡邊君不知不覺中的交往成了直子精神上一根緊繃的琴絃,壓迫著直子的思想,漸漸促使它變成一種傷害,最後成了精神病,並沒有留下遺言——自殺了!

綠子,這個女孩對於渡邊君來說不應該是最適合的吧,當所有人都已經離去,哪怕連“敢死隊”那樣的都期盼,至少能帶來一絲的溫柔,像永澤,都不過是一筆青春中刺眼的彩色而已。

真的,寫的或許就是那句話吧——人生有太多無奈,很多錯再也法改,不是改不了,而是來不及改,來不及彌補,人生又能有幾次重頭再來,逝去時才發現再也回不來。

生活中正是如此,比如說《小時代》,親情、愛情、友情,有淚友笑,有的錯可以挽回,然而有的錯成了莫大的傷害,有的錯是因為年少輕狂,有的錯是因為年少無知,有的錯因為矇蔽了心靈和雙眼,就像是顧裡,高高在上她也有犯錯的時候,因為尖銳的荊棘纏住了高跟鞋,那雙站在炫目舞廳裡的高跟鞋在艱苦的行程中折斷,跌倒了太痛了,荊棘的尖刺劃破了細膩的面板,更扎痛了那顆華麗外殼下一顆脆弱的心,混雜著淚水染紅了成長青春路。人生真的有時太無奈,錯錯錯,有時怎麼做都是錯,只有錯過了才知道怎樣做對的,太多傷害。當走過來時,一回頭期盼有一個人站在背後,因為人生孤寂,那聲對不起在心中說了千萬遍,或許,就會像渡邊君那樣感到人生無奈吧!

就像顧裡說的那句話一樣——每一個人,包括我自己都有愚蠢透頂的時候,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有一次被原諒的權利。

我想,或許多年後,當自己正值青春,更能夠讀出這本《挪威的森林》里人生的無奈吧!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 篇6

每天看兩章,看完了,每個人物都有其鮮明的人物特性。木月健談,善於活躍氣氛,僅僅是和直子以及渡邊君一起時會這樣,對於社會,學校領導則判落兩人,有些逃避社會。

直子知性女孩,柔美善良,嫻靜,她是喜歡木月,但對於渡邊君的情感一直很矛盾,同時也讓渡邊君矛盾,她姐姐以及木月的去世也給了她很大的打擊,覺得她最後的自殺有為自己的病考慮同時何不曾也是為渡邊君考慮,希望渡邊不要因為自己而在繼續受困擾,去敢於追逐自己的幸福。

敢死隊是一天線,一直成為渡邊和直子,綠子茶餘飯後的笑談,生活的潤滑劑,不知道他離開後會怎樣。

永澤留戀於風月場所,健談有才,同時也是重情重義,學習能力強,和渡邊君合的來,面對初美這麼好的女孩,而且也是知道他的風流之事依然選擇愛他,但永澤也是覺得初美對他太好反而不願辜負她,依然做讓初美不開心的事以及說不開心的話,放蕩不羈依然是他的喜愛。

玲子,音樂才女,彈得一手好吉他,年輕時有些偏激,對於是非正惡的判斷不夠堅決與果斷以至釀成大錯,她的丈夫當時其實是愛他的,出事後一味只想到自己,並沒有為丈夫考慮,並非完全無辜,而他的丈夫可以有更好的辦法。中年玲子是知性,善解人意,如同知心大姐般,和渡邊暢所欲言。

初美,賢惠,嫻靜,寬容大量,渡邊說初次見到初美,初美能給人一種心性的力量,自然而藍,讓人忍不住多去了解,初美沒等到和渡邊的三年之約,永澤也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後來初美嫁與他人,不久割腕自殺。

綠子,和直子相反的性格,活潑開朗,敢愛敢恨的,對於細節敏感,有段時間和渡邊沒見,換了個髮型,和渡邊見面時發現渡邊在想其他事,同時沒注意她頭髮,綠子心想渡邊能誇她頭髮可愛,之後不管如何心不在焉也依然會原諒,一氣之下綠子離開,哭了好久,綠子和渡邊那段時間陷入冷戰,讓渡邊找的好苦一句話總結:綠子在意的人卻沒能在意她在意的地方。所以看到那部分,我表示學到了學到了有些細節還是需要在意的。

渡邊安靜,隨遇而安,對於別人的看法沒啥好在意的,活得灑脫自由,博覽群書,交友不輕易交,一旦交了那就是用心去交,而且交的朋友都是那種有個性,同時也能掏心的朋友。同時渡邊也是個矛盾的人,對於直子和綠子完全不同的性格到底會喜歡哪個,不論是哪種性格,感覺對了,確認過眼神,和你在一起是放鬆歡樂,無拘無束,隨性灑脫的,那麼那個就是你要找的人,她能讓你淺笑安然,你也能讓她淺笑安然像個小孩,這遍為你真正要找的人。

第一次看,大多為自我想法,人物刻畫給我的感覺是怎樣就是怎樣,多讀幾遍對於人物性格的感受會更豐滿,感受也會更深刻,裡面人物的情情愛愛是純粹的,是有血有肉,圍繞著戀開始,正因為有了戀,也就有了愛,是水到渠成的那種純粹的愛。我在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 篇7

看完《挪威的森林》,突然感到很悲傷。書裡那些畫面已經變得不清晰了,只有一種強烈的壓縮感,持續在心底作祟,有一種想喊喊不出,想忘忘不掉的抑鬱。或許,這就是青春,是年少時所要經歷的一切成長。

我不會用專業的術語點評一本書的好壞,卻能清楚的感知到心底的一些東西。在我看來,讀完一本故事,哪怕脈絡是不清晰的,但是隻要能留下一點感悟,就能被視為一本不錯的書籍。《挪威的森林》就是如此。書中一些對白,看似那麼平凡,卻蘊含著深刻的道理。在年輕的時候,我們也是如此。其實我們已經開始明白生活的`真諦,懂得生活的無奈,但我們都只能用最平凡的話語說出來。而真理,往往是最樸實的。當我們慢慢開始成長,慢慢獨自面對生活中的風風雨雨,我們會用最稚嫩最原始的語言來表達對思想衝擊的領悟。文中說,不要同情自己,那是卑鄙的怯夫才會做的事情。文中還說,死不是生的對峙,而是他的一部分。每個人的心裡都有一片屬於自己的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遇的人會再相遇。讀起這樣的句子,心底總是止不住地為青春所遺憾。

有多少人,就有多少種生活。一本小說,便是百態人生。我不能完全理解自殺的直子,卻懂得了她是那般的追求完美;我不能接受綠子的多疑敏感,卻發現了她的堅強隱忍;永澤無疑會成為少有的人才吧,但他為此也失去了真誠的快樂,他需要時刻偽裝自己,做應該做而不是想做的事情;初美是那般的單純美好,她總是希望用自己最無瑕的心靈淨化所有的迷惘……一個一個鮮明的人物突顯著,讓我讀故事的時候會情不自禁地想到身邊的朋友。或許,每個人的生活中都有類似的周遭。於是,閱讀不僅僅使我們體驗別人的人生,更是對自己生活的一種回顧。在這種回顧中,我們能更加清晰地瞭解朋友的內心,也更加了解自己。這種歲月的積澱,又是今後生活最好的參本。

小說的最後,主角依舊迷茫著,他不知自己身在何方。這就是青春,我們折騰過,笑過,哭過,荒唐過,堅強過,奮鬥過……而後卻發現自己依舊站在十字路口,不知如何轉向。生命必經的階段,青春所有的感悟,凝聚在一瞬間,然後剎那爆發。一個選擇,便引領了未來所有的生活。往往,青春被貼上了炫美的標籤:十六歲花季,十七歲雨季,我們是初升的太陽,我們是祖國的花朵。而實際上,我們不僅要享受陽光,更要接受風雨的洗禮;我們不僅在接受著關愛,也在承受著質疑;我們能遠遠看到那一片綠洲,卻找不到通往幸福的路。我們一邊迷茫,一邊掙扎,一邊勇敢,一邊前行。

所以說,青春是隔著一臂加一米的雞腿——差一點點,就夠得到幸福了。為了這一點點,我們只能不斷向前,付出整整一個青春的時間。而後,我們笑著說,這就是青春的意義。至少,我們吃到了雞腿,不是嗎?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 篇8

那是個雨天,雨不大,也不小,但萬物噤聲,跟生命初始的寂靜一樣。腦海中,以渡邊為線,以他青春時節的種。種動人心悸的經歷為珠的情節仍歷歷在目。重又翻開卷首的那一頁,上面寫著一行字:

獻給許多許多的祭日。

這時,一幅幅畫面如同漲潮般湧上心的海灘,在狹小的車庫中,木月用一輛N360車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死寂的森林中,直子用繩子將自己引入死的彼岸;我看到綠子的爺爺在病床上安詳地離開人世,看到初美在內心的崩潰中走向死亡……

我把自己當作渡邊,用心去感受種。種變故中人內心的真實悸動。我在這體驗中,感悟到了些許哲理,這正如村上春樹在他的作品中寫到的:“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沒錯,我們每個人都是凡世中的一介塵土,但由於種。種原因,命運把無數本不相關的人或事緊密連續在一起,可是終有一天,你身邊的種。種,會攜著遺憾走向那誰也不願觸及而終有一天會被我們俘虜在手的那個東西———死亡。

這時,我想起了一年前太爺爺的死,記得那天,老家的親戚抬著被瀝青刷的黑漆漆的木棺,放入挖好的坑中,一下一下地用土覆蓋在棺材的四周,直到完全被土地吞吃,不見蹤跡。我在一邊看著這揪心的場面,麥田上的疾風從耳邊刮過,獵獵作響。我形影相弔地傾聽這黃昏的風鳴,冥思苦索。我感到自己身上被裝載上了百年孤獨,揹負行囊,踏著這深秋的原野不斷西行,西行……

可是,我又想起了失去直子後的渡邊,他起初頹廢自棄,獨自在異國他鄉遊蕩,試圖尋找心靈的慰藉;可最後不還是在玲子的勸說下,重新開始了對新的愛情的追求嗎?

事實也是如此。我們通過生而同時培育了死,但這僅僅是我們必須懂得的哲理的一小部分。雖說無論諳熟怎樣的哲理,也無以消除所愛的人的離去帶來的悲哀。無論怎樣的哲理、怎樣的真誠、怎樣的堅韌,也無以排遣這種悲哀,但永遠記著: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這片悲哀中掙脫出來,帶著一顆擁有強大張力的心,去搏擊生活的風浪。

正如村上所說:“發生的事情業已發生,未發生的`事情尚未發生。”不錯,大千世界,誰都有著自己的百年孤獨,但歲月的年輪仍一刻不停地轉動,人生的末班車不會因為何事而晚點延誤,唯有向前,才能抓住自己的末班車,不至於錯過一切,孑然一身,晚景淒涼。

窗外,雨還在下。雨不大,也不小,但萬物噤聲,跟生命初始的寂靜一樣。合上《挪威的森林》,閉上眼,眼前一片漆黑,只覺心燈如豆。四周響起一片深邃空靈的梵音,似是有人輕聲耳語——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森林,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會再相逢。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 篇9

作品以渡邊回憶青春往事為開端,初入大學的渡邊在電車裡偶遇直子,直子是渡邊死去的好友木月的戀人。渡邊與直子逐漸相戀,不料二人同床後,直子因無法擺脫愧疚的心魔而輟學,獨善其身的渡邊在東京孤獨度日。然而,綠子的出現令渡邊重獲生機,一段新的戀情發生。在兩段感情的糾葛與失去所愛的痛苦中,渡邊逐漸摸索出了生活的本真。

初讀本書,便有強烈的共鳴。村上的人生態度把玩孤獨與無奈在我看來又是多麼的不羈與隨性。在繁蕪荒涼的世間,請承認自己的孤獨與自我和解。越是逃避孤獨,越不能看清真正的自己。孤獨的價值在於反思,看清自己才有資格對症下藥,與自己和解。就像最終孤身一人的渡邊一樣,至此他才懂得了人生的真諦。

綠子與直子應是兩個性格截然相反的人物。直子從未接受獨特的自我,加在她身上的重重枷鎖:社會道德、社交法則等等,每當她稍有違背便內疚自責不已,無可解脫,最終自殺;而綠子可謂是書中最離經叛道的人物,留一頭短髮,家境平凡,父母雙亡,看似卑微卻實實在在持有一份拒絕受人擺佈、拒絕社會同化、待人真誠坦蕩的執著。她言語粗俗,行為乖張,該認真的時候卻不吝於任何人,在一定程度上,她的確找到了社會與個人之間的平衡,接受了自己。正是綠子的這種亦正亦邪的存在帶給了渡邊慰藉,渡邊也自知自己與環境格格不入,但若他沒有遇到綠子,或許他將一如既往的墮落下去,不斷為空虛折磨。

綠子很幸運的擁有了確實的性和允諾的愛,更加堅強和果敢的性格給她帶來了看似較完美的結局,有更多的時候,幸福要依靠自己去爭取。

作品為何會取名為“挪威的森林”?這讓我沉思許久。傳說,挪威的森林是一片大的會讓人迷路的森林,是那種人進得去卻出不來的大的原始森林。生活也就像這片挪威的森林,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我們都得走進去,因此我們才不可避免的對生活感到迷茫和痛苦。於是,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知心的交流少了,恭維的話卻多了;信任的.眼神少了,說的謊話卻多了;每個人的心都變得複雜了。但是我們仍要成長,不要去過分改變自己。

社會帶給我們的轉變有時不那麼容易,所以我們就看到在作品中,很多人都在這片挪威的森林中迷失了方向。木月在17歲時死了,以死來作為迴避成熟的方式;而直子在木月死了之後,就不知該如何與人交往了,也選擇一死了之。實際上,玲子也是其中一員,僅僅是沒有失去生命罷了。

而對於我們,也許都會像渡邊一樣在迷茫和痛苦中完成這些轉變,即使這種轉變是被環境逼迫的。而像永澤,看上去能勇敢且完全的適應這些轉變,但他的內心仍是痛苦的,只不過他用自己的奮鬥強迫自己完成轉變。這也是大人物與普通人的區別。

總的看來,《挪威的森林》是有很濃重的思想蘊含的,現在的我也許因為年輕並不能完全體會作者的思想。隨著我年齡的增長,很多想法肯定還會發生不少的轉變。但是不會變的就是,我希望自己能勇敢的面對這些蛻變,勇敢的完成蛻變,並能在蛻變中保持一些東西永遠不會改變。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 篇10

《挪威的森林》,一書的譯者導語部分寫到村上的作品大多都是與寂寞,孤獨有關的,他不是注重描寫寂寞,不注重營造寂寞的氛圍,更多的是一種把玩,體味寂寞,以一種親身體會的方式讓讀者有一種對人生,對愛情的寂寞。而我自己在一書中除了體會到人生的無奈與生命中生與死的傳遞,男與女的關係等一些新的體會。

文中的渡邊君是一個萬分糾結的人物,處於木月和直子的第三者,是他們的好朋友。木月和直子則是青梅竹馬。木月在17歲的時候就自殺死了,木月的死對渡邊君的打擊實在是太大了,同樣直子也是。直子的確忘不了木月,但是對渡邊君也有好感,木月死後兩年,直子和渡邊在東京讀大學相遇,順其自然的相戀,爾後直子20歲生日之時多年以來的種種經歷終於使直子承受不住,她回到了老家的療養院。期間渡邊君又遇到了好多個女孩子,其中小林綠子對他的影響最大,一邊是直子,一邊是綠子,渡邊君萬分糾結。期間渡邊君去療養院看過直子兩次,認識了直子在療養院的閨蜜玲子。

最終直子在自己21歲生日的時候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渡邊君在這個訊息的打擊下變得厭世,埋怨上天是如此的不公,綠子也因為渡邊君對直子念念不忘最終離開了直子。故事以渡邊君最終孑然一身告終。他的大學同學永澤因為理想玩弄感情,拋棄了他的女朋友初美(特別的氣質,說不上漂亮,但是總能讓人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溫暖)隨著永澤當了外交官去了德國,初美和別人結婚了(兩年後割腕自殺於自己家的浴室)永澤只是表示:自己丟失了什麼重要的東西。正因如此渡邊與永澤就此絕交。永澤這個人是非常鐵石心腸的,非常倔強的。

書中與渡邊有交集的朋友大多不是悄無聲息的離開,或者自殺,或者找尋自己的理想,拋棄一切,或者有著種種的.不幸。本書讓我知道男女之間的的確確可以存在純潔的友誼的,或許兩個人相互瞭解得很深,外界甚至彼此都認為對方是自己對的人的時候,在確定關係的一瞬間少了一些愛情的衝動,這樣的愛,愛不起來,也就談不上愛了。由性產生的愛是不完全的,也是不持久的,男人或許會為了對女人的一句承諾而放棄自己的愛情,但是女人仍舊不敢接受,這樣兩個人一輩子就耗完了。其二是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人,或是過客,或是知己,或是伯樂,但是不能保證某一天他或她不會悄無聲息的離你而去,這裡不是指空間上的,也可能是時間上的。

書中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但是平常相處都表現得十分正常,這也是現代社會的我所稱之為:心靈築巢。每個人都把自己用謊言或者別的什麼包裹的嚴嚴實實的,絕不會對任何人吐露自己的真實情感,也就是所謂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吧。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 篇11

說起村上春樹,大家可能並不是那麼熟悉,他是日本的著名小說家。說起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擁有著極高的評價。

說起來,我也是因為《挪威的森林》這本書才瞭解到村上春樹這位小說家。接觸這本書也是因為偶然看到同學桌上的它,無聊時拿起翻了翻,便漸漸地被書中的文字所吸引。

這是一部傷感,又有痛苦,充斥著情感糾葛的小說,這是大部分人對它的印象。或許就連作者也在表達著這種情感,因為書中不斷反覆強調的主題:生命的悲哀與無力感。通過年輕人在社會壓力下無法擺脫的生存痛苦,村上彷彿將自己置身於主人公渡邊,以自我的'感悟來表達著社會,表達著年輕人的生活壓力和情感糾葛,訴說著痛苦和悲傷。

或許有的人承受不了這種主題的文章,所以也一直以“悲”和“痛”來看待著它。但是,我想說,人生又未嘗不是如此呢?

“我倆就像在無人島上長大的光屁股孩子,肚子餓了吃香蕉,寂寞了就相抱而眠。但不能一直這樣下去啊,我們一天一天長大,必須到社會上去。”這是女主人公直子所說的一句話,這種矛盾,那份對現世社會的恐懼,不正是我們現在所具有的麼?不可否認,作為大學生的我們,還差一步就要進入社會,但是,真正有心理準備迎接社會險惡的又有幾個?一直被學校、家庭庇護著的我們又有誰能真正認識到社會的真貌?現在的我們,也只不過是在學校溫床中嗷嗷待哺的鳥兒罷了,或許在大學校園中有那麼一點社會的氣息,但是,誰又知道真正的社會到底是怎樣的?或許我們天真的認為自己能夠很好地適應這個社會,社會也已經將你所吞噬。

這樣講可能有點恐怖,不過,尚未真正接觸過社會的我們,誰又能否認這種想法呢?我們便是處於這種矛盾中,想要進入社會,又害怕著這個社會。

這是在社會認識上的敘述。而在情感上,作者也很好地刻畫了渡邊這一角色,以表達自己對感情,對人,對事物的一種體會,以及在人生歷程中對事物感受的轉變。

在直子死後,渡邊喪失了自我,意圖以徒步旅行來欺騙自己,但是可想而知,他失敗了。以這種消磨意志的方式來減輕痛苦可謂是天方夜譚。也難道不也是對社會人生的一種真實映照麼?最後,在玲子的引導下,渡邊也終於慢慢地瞭解人生,開始思索,開始明白人生的意義,開始轉變對事物的感知。

作者通過一系列的刻畫,以這個“小社會”來訴說著一個大社會,真實的映照出當今社會人的感情、認知、還有生命歷程中的感悟和轉變。或許故事會令人感到悲傷,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這確實是真實人生的映照。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 篇12

不久之前讀了《挪威的森林》,感覺很不錯,《挪威的森林》讀後感。這是我第一次讀村上春樹的小說,譯者是林少華。翻譯細節上有一點問題,但僅僅是細節有問題,無傷大雅。其實故事很簡單,書的內容是講上世紀六十年代一個日本少年的大學生活。具體一點就是他的情感生活,主角叫渡邊。他考進了東京的大學,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碰到了木月——在十七歲自殺的高中好友——的女朋友直子。他們很奇怪的在東京街頭逛街——直子在前面走,他就在後面跟著。後來直子又很奇怪的失蹤了一段時間——後來才知道她去了一個靜養院。他之後在學校上戲劇課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女同學——綠子。這也是個很奇怪的人,能在鄰居失火的時候在陽臺上彈吉他,不過她真的`很好。書中還寫到他認識了宿舍院裡另一個有點放蕩同學——永澤。劇情很簡潔,就是這個人一直困擾在他和直子的感情中,並且一直努力讓直子走出陰影中,讀後感《《挪威的森林》讀後感》。在直子療養的時間裡,他一直給直子寫信,鼓勵她,支援她。同時,他和綠子也談上了,關係也很好,但是他總是有點不太在意綠子。同時,他還不是和永澤出去“鬼混”。好了,隨著劇情的慢慢發展,他認識了很多朋友身邊的朋友,比如和直子同住的病友和永澤的女朋友。他和綠子綠子的交往也越來越深,同時他和直子的感情也慢慢發展,不料,直子卻在即將病癒出院的時候自殺了,男主角很受刺激,外出流浪了一個月。略去細節,最後他去追尋一直對他一往情深的綠子了。故事真的很簡單,讀起來也很流暢,也很感人,特別是直子死後,咱們的男主角外出流浪,蓬頭垢面,寫得太有誠意了。還有之後,主角一直在嘰嘰咕咕:“人不該這麼死的,葬禮太荒涼了。”這讓我想起了《碧奴》裡最後那點,碧奴知道自己丈夫已經死在長城下的時候,就哭啊,從山上哭到山下,從古代哭向未來,哭得人不禁也潸然淚下。其實這本書寫得有些漫不經心,但是這漫不經心大有玄機。在這漫不經心中,作者將那筆觸伸進你內心深處,讓你為文中每個人物設身處地,唏噓不已;在這漫不經心中,你看到了文外的我們也已將自己的命運和青春託付其中,反思我們自己的短暫人生;在這漫不經心中,我們身邊那些惱人的事都已經化作塵埃,消失在了東京的雨或風中。村上春樹在這本書的後記中寫道:“這是一本帶有私人性質的小說。”這是在暗示作者也有主角般的經歷吧。書中作者借渡邊之口,談了些對其他文學作品的看法,很獨到,很有趣。這男主角——渡邊,很有魅力,讓無數女讀者心嚮往之,不得不佩服村上春樹對人心理的把握能力。書的旁支內容裡還提到了許多東西,其實讀後感,是沒法完全展現原著的魅力的。就寫這麼多了。哎,我有多久沒看書了,有多久沒寫字了。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 篇13

讀罷此書,感觸最深的便是渡邊的那一句:我說自己心中彷彿有個硬殼,極少有人能打破它、闖進來,所以也無法順順當當地談戀愛。書中的愛情散發著淡淡的哀傷,真實與虛幻的交織中滿布現實的影子,不知痴迷了多少人。

誠然,小說的情節是平平的,筆調是緩緩的,語氣是淡淡的,始終擺脫不了情情愛愛。但現實中的生活小說以一個個片斷相連線,但並不使人覺得雜亂無章,許許多多日常生活的片斷一一在眼前掠過,喚起熟悉、親切的氣氛,讓人產生心領神會的共鳴。

當渡邊和直子一同在街頭漫無目的地行走,在熙熙攘攘的陌生人群中茫然不知所措,成長的創痛隱隱浮現,身旁洶湧而過的車流和喧鬧的市聲帶著城市的氣息,周遭全然陌生的人群構成了空曠又擁擠的環境,都市人焦灼、空虛的內心世界,迷亂、脆弱的生存狀態,在作者舉重若輕的敘述背後得到了最好的詮釋。

在直子的形象裡,彷彿看到黛玉的影子。如果要用一個形容詞來描述直子,多數人會選擇“精緻”。於一個真正的女孩子而言,這應該是個很不錯的形容詞。直子的外貌有如芭比的精緻,內心則精緻的如一個瓷娃娃,敏感而又脆弱。直子留給讀者的第一印象是她溫暖的笑容,而到了最後,當上帝成全她的時候,才體會到,這笑容怕是直子保護自己的一種方式吧。直子有沒有真正愛過渡邊是整本書留下的一個懸念。直子對渡邊的感情應該是源於內心的一種依賴。而她在自殺前告訴室友自己對渡邊一往情深,實則是表現出了一種對現實生活的恐懼。直子幻想能生活在烏托邦式的地方,而這在物慾橫流的世界是無法企及的。所以,直子可能並不屬於這個世界,她的最終選擇興許是唯一能讓她解脫的方法罷。

那麼,對於渡邊呢?只能說:在青春的成長中,需要獨自去面臨一些陌生的事物,或許會有迷惑與無奈 ,或許會有反叛大膽與率真 ,或許會有奇異的哲思 ,或許會有成長的謬思。渡邊的青春歲月裡仍然風景無限好。除了世外桃源般的療養院裡的直子,仍有一個生動活潑的綠子為他的`生活塗上一抹鮮明的色彩。渡邊和綠子在天台上喝酒唱歌,帶著年輕特有的一份悠閒神氣觀望遠處,綠子彈著吉它唱自己寫的歌,歌詞不知所云又生動鮮活。渡邊去醫院探望綠子的父親,嚼著生黃瓜,聲聲脆響中散發著質樸、新鮮的生命力的清香。對於村上春樹而言,愛穿短裙、思維跳躍的綠子是他與現實環境相聯絡的媒介,正如當初木月和直子試圖通過他進入外部世界一樣,然而渡邊卻跨過了那道鴻溝。他站在人潮洶湧的大街上,在“哪裡也不是的處所”連連呼喚著綠子。

無需去想小說的佈局謀篇,無需去想小說的表現手法,甚至無需去想那些外在的東西。只消在安靜獨自處靜靜的看著,書中那細膩的情感便如清泉一般緩緩流入讀者的心田。有些悽美,有些純真,有些虛幻,有些真實,有些倔強,有些無奈,有些放縱,有些迷茫,有些堅忍。

這,也許就是愛情吧!

挪威的森林的讀後感 篇14

那應該是在挪威的森林。

我向往這樣的國度,高度發達卻不張揚,幾乎所有的城市裡都找不出什麼霸道的摩天大樓。大街上的行人三三兩兩的,更多的人們是坐在電腦前工作的。發達而原始。

想來,挪威的森林千萬年來一直是在詮釋著這份原始吧,千萬年來都不曾動搖。

那是山腳下一處寂靜的山林,冬日樹木的蕭疏在漸漸退色,森林在春意裡慢慢地變綠,由淺到深,林中空地上迷漫著淡藍色的輕霧,遠處會傳來時斷時續不知名的鳥鳴,那真是一個使人流連忘返的地方,也確實是一個令人容易迷失的地方。

我從遙遠的東方,穿越夢中的拱道,投奔到你的懷抱裡來了。森林的風,吹走了所有的愛,所有的痛,,所有的痛,所有的意亂神迷。我獨自站立著,心靈被純粹成與海天一樣的顏色。

這是一片臨海的林子,溫帶海洋性氣候在這裡體現得淋漓盡致。一年四季的氣溫和降水十分均勻。置身其中,時間彷彿凝固,一切一切都不再躁動。這森林環山面海,林中大小湖泊鑲嵌其中,絕對是個安置純淨心靈的世界。北極光的美,深入高山的格壤格爾峽灣以及特隆海姆一帶,無不具有一種天然極致之境的意味。我喜歡整個挪威散發出濃郁的北歐神話的味道,以及如宇宙樹林般的那一片廣袤。好似童話的世界。

我在森林中租一個木屋,過著簡潔的生活,我總是赤著腳歪著頭,像一個孩子一樣佇立在大大的落地窗前,凝視著落在森林裡的雨,狂烈的雨。

那是一個用圓木堆積木似地搭成的二層的小屋。深褐色的外表,一扇低矮的門,讓人辨認不出往哪邊才可以推開的門。外面看起來的小屋,置身其中會覺得空間很大很大,深褐色的牆帶弧度,富有動感。幾件簡陋的.傢俱隨意擺放在地面上,那桌,那椅,那床都是用最原始的大樹樁做成的,沒上油漆。我只需要有一個房間不漏雨就夠了,裡面有我的書,我的電腦,音箱,大床是擺在裡面的。躺在床上,測身就能看見可愛的森林,那感覺就像在潛水艇中,窺探到的都是深藍色的海水。二樓是沒有房間的,只有一架鋼琴,一把小提琴和一個琴架,地板上堆放著許多年代久遠的東西。

木屋外的空地上一定得有一輛車,借來的。這地方有兩條通往外界的路。

沿著通往海邊的路行駛,然後停下。我一個人漫步在海水碧藍的奧斯陸灣,四周的山野在一片金黃與翠綠之中,美不勝收,如仙境一般,眼前綿延不斷的森林是永遠的極致的美。我常常坐在潔白的沙灘上觀看太陽與海波一同出現,我會撫摸著沉落的黃昏,讓心靈純粹著。夜晚,從這裡可以抬頭看見許許多多明亮的星座,有一個是自己。

另一條路只是供我偶爾接觸塵世,那裡有必不可少的超市和頗具挪威特色的酒吧。

我就這樣一直徜徉在森林,海灘,林中湖泊和一望無際的山野間,釋放著自己:我在木屋裡安靜的沉思,拉琴或看書寫作。我愛極了這種生活方式,終日與孤獨相伴,但我的心歸屬於這片天地,大自然才是心靈的家。

我常常在午夜醒來,迷戀上旖旎的極光,她是神話中最美麗的女神,我隨著她。尋找最初的幸福,最原始的夢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