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8W

導語:將《挪威的森林》讀完,發現它著實是一本平靜的書。可是細細想來,這種平靜好像是一種假象,就像湖面上的薄霧,似靜非靜,你永遠不知道它所遮蓋的湖下是怎樣的狀態。

讀《挪威的森林》讀後感

讀了兩遍2017年6月23日《作家文摘》隨筆版第三篇文章“我和小確幸之間,只差一隻貓兒”後想再讀一遍村上春樹《挪威的森林》是因為這篇文章作者史未的第一句話“因為喜歡《挪威的森林》,一口氣讀了不少村上春樹的作品,包括一些記錄日常的散文隨筆。”還因為讀第二遍時才覺出這位作者是女性。她寫自己與有深度戀貓癖的村上春樹很相似。小時候養過蠶的作者和蠶在一起與村上春樹和貓在一起那種變成貓的一部分的感覺一樣也有變成蠶的一部分的感覺;如果忽然哪天早晨發現蠶不在了也有村上春樹那種一整天心都是空蕩蕩的感覺;只是作者把村上春樹在貓身邊“翻身一躺,閉上眼睛,將所有思緒從腦袋裡趕出去”的感覺變成躺在蠶身邊眼前揮之不去的全是酸梅粉動物餅乾棉花糖。作者描寫到位程度並不比村上春樹差,甚至超出村上春樹。因此我和讀了兩遍“我和小確幸之間,只差一隻貓兒”一樣也想再讀一讀《挪威的森林》。

過去的三個星期吃喝拉撒睡之餘讀完《挪威的森林》。

在我的腦子裡以前讀《挪威的森林》就跟沒讀一樣,比走馬觀花還走馬觀花。這次下馬觀花觀到村上春樹那些花花事也沒讓我上升到喜歡《挪威的森林》。

有不少介紹《挪威的森林》的文章說:村上春樹描寫平淡無波的日常生活細節喚起的生活氛圍引發了年輕人的共鳴,更重要的是他以六十年代的背景道出九十年代,甚至世世代代年輕人的心聲。

由於我很淺所以我沒看到那麼深的內涵,只看到書中主角渡邊很有我不愛交往的影子。渡邊因怕失望,不想勉強去交朋友,在他的世界中,朋友始終只有那幾個。我呢?我怕什麼?

還看到渡邊的倜儻風流。如果我說我不愛看渡邊的倜儻風流,你肯定會說我裝假;如果我說我愛看,你又肯定會說這老頭子“色”心不泯;我說我有心無心地看,你沒的說了吧。對!我真真正正是讓你沒的說。有心無心讀《挪威的森林》的體會:進一步明白早就知道的最不為“性”著急的大和民族為什麼不著急。比如阿綠就因為沒聽到渡邊讚美的話,留條寫道:“你知道嗎?今天你對我做了一件殘忍的事。你根本沒察覺我的髮型改變了,是不?我辛辛苦苦地把頭髮留長,好不容易在上星期才換了一個有女人味的髮型。而你竟然渾然不覺。這個髮型肯定好看。而且我們好久不見了,我以為你見到我會嚇了一跳才對,但你完全當我透明,是不是太過分?大概你連我穿什麼衣服也想不起來吧。我也是女孩子。不管你有什麼心事都好,起碼應該好好看我一眼吧:只要你說一句‘你的髮型好可愛’,其後不管你怎麼想怎麼做,我都會原諒你。因此我向你撒了謊。我說我和姐姐約好在銀座碰頭是騙你的。我本來打算今天到你家過夜,連睡衣也帶來了。不錯,我的袋子裡面有睡衣和牙刷。哈哈,我好傻。因你根本沒邀我到你家去。不過算了,你似乎覺得我在不在都無所謂,你像是希望一個人獨處的樣子,我就讓你獨處好了。請你盡情去胡思亂想好了。”假設渡邊會討好女人,哪怕只會那麼一點點,一句話的事就可以“辦了”阿綠,多容易呀。再比如渡邊的朋友永澤。永澤說:“謠傳我和一百個女人睡過覺是誇張了些。大約是七十五個左右。已經不大記得了,反正一定有七十個。”

在日本,“性”是一件多麼隨便的事,就好象吃飯喝水睡覺聊天去衛生間。

其實,渡邊選擇阿綠乃合情合理,只有阿綠才是渡邊孤獨內心的棲息地,是渡邊實現自我的唯一。開始,渡邊以為自己只會迷戀純而美的直子,但最後認清自己的內心,渡邊對阿綠說了真心話:“見不到你後我才深深意識到——只因有你,我才得以好歹堅持到現在。而失去你之後,我實在孤獨得好苦。”

這大概是日本人尊重自己的感覺、一切“跟著感覺走”的基因心態。包括“性”,不因性是禁區就輕描淡寫;不因性是噱頭就精雕細刻。感覺到什麼就說什麼,感覺到什麼就寫什麼,感覺到什麼就做什麼。他們天生就尊重自己的感覺,不會因為內心感覺奇特或自私,甚至“骯髒”而刻意壓抑。用咱們的話說:“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可有幾個國人真正走自己的路,不管別人怎麼說?

除對待“性”的態度,對待生命亦如此。日本是世界上自殺率最高的國家。渡邊的朋友木漉翹課玩撞球,晚上就自殺了。沒有遺書,也想不出任何動機。事後渡邊說:“死不是生的對立,而是它的一部分。在木漉死之前,我將死看成是一種和生完全迥異的東西。死,就是總有一天,死會緊緊的箍住我們。但是反過來說,在死箍住我們之前,我們是不會被死箍住的。我一直覺得這是最合乎邏輯的思考方式。生在這頭,死在那頭。而我是在這頭,不是那頭。然而自從木漉自殺的那個晚上開始,我無法再把死(還有生)看得那麼單純了。死已不再是生的對立。死早已存在於我的體內,任你一再努力,你還是無法忘掉的。因為在五月的那個夜裡箍住木漉的死,也同時箍住了我。我就這樣一面感受那空氣的凝塊,一面度過我十八歲那年的'春天。但同時,我也努力不讓自己變得深刻。我漸漸能意會到,深刻並不等於接近事實。不過,左思右想,死仍舊是一種深刻的事實。我便在這幾乎令人窒息的矛盾中,來回地兜著圈子。如今回想起來,那真是一段奇妙的日子。在生的正中央,一切事物都以死為中心,不停地旋轉著。”聽聽渡邊把死說得多麼輕鬆,所以即使再費事我也要把渡邊的話一個字一個字地抄在這裡。我想:“命運老人給所有的生命都規定了自己的歸宿和走向這個歸宿的軌跡,只是這個軌跡在最後一刻始終保守著祕密。而日本人依著感覺把這個祕密轉變成明朗。”

村上春樹筆下的主角都是年輕的人,他們不願意長大,認為長人是不可思議的,長大是在完全沒有準備下被死拉硬擠出來的。主角甚至羨慕已死的人的永遠青春。這是不是木漉死的原因呢?

由於我很淺所以我只看村上春樹描寫的鍋碗瓢勺。比如描寫學生宿舍的髒亂差:“大部分的房間都髒得不像話。垃圾筒底黏著些發了黴的橘子皮,被當作菸灰缸來用的空罐子,積了足足有十七公分的菸灰,一冒起煙來,就立刻倒些咖啡或啤酒來滅火,所以房裡總是瀰漫著一股餿味。每一種餐具都髒兮兮的,到處更是都黏著些莫名其妙的東西,地板上也盡是些泡麵袋子、空啤酒瓶、蓋子什麼的。但就是沒有人會想到要拿支掃把將這些廢物掃進畚斗,再拿到垃圾桶去倒。因此,只要一吹起風,地板上的灰塵便跟著飛揚起來,弄得房裡灰濛濛的。而且,每個房間都飄著一股令人難以忍受的怪味道。味道固然是依房間不同而略有差別,但構成味道的“分子”幾乎是一模一樣。沒別的,就是汗、體臭、還有垃圾。由於大夥兒把髒衣服全堆在床底下,再加上沒有人定期去晒晒棉被,棉被又吸進了大量的汗水,味道就臭不可聞。”如此,我無論如何也不能把這些人與以潔淨著稱的日本人聯絡到一起。據多次去過日本的人講:日本人很怪,可以在家懶得油瓶倒了都不扶,可以任家又亂又髒都不收拾,但到公共場所和單位,立馬變成另外一個人,嚴格遵守公共場所衛生規定,即使打噴嚏也要憋著跑到垃圾桶旁邊或者迅速掏出紙巾捂住口鼻朝無人方向才痛痛快快打出來。到單位更是勤快得一刻不停地收拾自己的工作場地。

總結:《挪威的森林》作者村上春樹讓不尊重自己感覺的人都選擇了自殺。村上認為:不尊重自己感覺、失去自我的人只有死路一條,或者說失去自我的人雖生猶死。由此可見,村上春樹是個尊重自己感覺引發偏激的人。我不想做這樣的人。從另一個角度講,尊重自己感覺的人才會真正尊重別人感覺,因此,阿綠說渡邊“或許你有一種讓人心裡坦然的能力也未可知”。這句話極富魅力,任何人都想與“讓人心裡坦然”的人相處。村上春樹是個尊重自己感覺又尊重別人感覺的人。我想做這樣的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