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殘疾人》聽課有感範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8W

《品德與社會》教學的實效性關鍵在於將學生的學習過程作為一個情感的體驗過程,使外部的文化結構、社會需求、道德意識等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激發其內在需要,從而內化為良好的品格,才能創造出一片藍天。

《走近殘疾人》聽課有感範文

我聽了劉老師精彩的一課《走近殘疾人》,老師通過多種教學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老師選取了有關殘疾人日常生活中的片段以及亞殘會的有關視訊,還讓學生親身體驗殘疾人的生活。使教學走進生活,貼近學生,創設開放、互動、活潑的教學情景,營造自由、民主、寬鬆的課堂氣氛,給學生充分參與的機會,在這樣的實踐體驗中,學生的情感得以激發,把教學的需求轉化為學生的需求。整節課學生都能主動參與體驗活動,寓教育於活動之中。

1、利用圖片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生命的真諦。

為了使學生對殘疾人的同情轉化為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老師播放斷臂男孩劉偉用腳彈鋼琴震撼全場的視訊,讓同學們看著10歲就失去雙臂的劉偉用腳彈出美妙的琴音,而深受感動。知道正常人用雙手學鋼琴都十分的艱難,何況是用雙腳呢。他為此付出的是沒有人能體會到的。引出殘疾人雖然身有殘疾,但卻有著美好幸福的人生,這種情景創設,有效地在潛移默化、層層遞進中降低了知識的難度,有效地突破了難點,突出了對重點知識的掌握。接著,老師還讓學生把自己所知道的殘疾人的事例告訴老師、同學。我覺得,老師還可以讓學生說說,你為他們做過哪些事情(拓展延伸)。

2、親身體驗,真情互動

《走近殘疾人》是一個特殊的話題,現在的孩子由於受到人們不正確的價值觀的影響,對殘疾人有一種鄙視感。要讓他們扭轉這種觀念,並走近殘疾人是困難的,如何讓孩子們的情感自然生成?只要孩子們通過親身體驗,有感受,體會到殘疾人的痛苦,生活的困難,並知道去幫助他們。

課堂上,學生用柺杖走路,單手穿衣服,矇眼走路。老師扮演著引導學生體驗的角色,成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著和合作者,和學生共同走近殘疾人的世界,創設相應的'環境氣氛和教學情境,喚起了學生對殘疾人的關注,深刻地體驗到了殘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諸多不便,殘疾人為達到目的較常人更多的付出,也增進了對殘疾人的尊重和關愛。隨即,還讓學生分別談談用柺杖走路,單手穿衣服,矇眼走路有沒有困難,有什麼感想。

學生感受到在他們看來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殘疾人卻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從而深深地體會到了殘疾人生活的困難。

我覺得老師還可以拓展延伸:這只是在我們小小的教室裡,那如果是在馬路上呢?在河邊呢?在泥濘的山路上呢?這些盲人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危險呢?(讓同學們互相交流)

在教學過程中,只有源於學生生活的實踐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這種學習獲得的知識最直接,最有效。才能獲得了真實的感受,也為之後的教學活動奠定基礎,創造出一片藍天。

3、利用視訊創設情境,讓學生體驗生命的偉大。

老師播放“2010年亞殘運會精彩回顧”視訊,讓學生感受到殘疾人身上有著一般人沒有的美好品質和光輝,他們那種堅強的意志和拼搏的精神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從而使學生對優秀的殘疾人產生敬佩之情。讓同學們感受到那些殘疾人成功的背後出了多少汗,流了多少淚,忍受了多少常人都不能忍受的痛苦。他們用鋼鐵般的意志向世人展示出他們美好幸福的人生。他們身上有著一般人沒有的美好品質和光輝。他們多麼值得我們尊重,多麼值得我們學習呀!

4、拓展延伸

老師還為學生準備了一些選擇題,通過讓學生對這些行為的判斷,體驗感受到他們在生活中的艱苦,我們也懂得了要友愛、尊重和幫助殘疾人。我覺得老師還可以進行課外延伸。(要求學生在課外找出張海迪、海倫凱勒等典型事例,通過師生對話交流,讓學生看到殘疾人中的強者,他們同樣為祖國、為人民作出貢獻,值得人們去尊重。他們是不幸的,但他們自強不息又是可敬佩的,他們的生命是偉大的,所以也需要人們去主動關心、同情和幫助,這也是學生遵守社會公德的一個表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