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關雎》有感【合集】

來源:果殼範文吧 7.32K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讀《關雎》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關雎》有感【合集】

讀《關雎》有感1

“同學們要多背誦一些優秀古詩詞,長大以後才能文思泉湧。”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就有大量的優秀古詩詞,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孔子在論語中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就是說《詩經》是真實反映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有感而發。《詩經》中大量的詩句,因其美好,內涵豐富,意味深長而被世人不斷引用。

《詩經》的開篇《關雎》,就是一首耳熟能詳的愛情詩篇。詩中的男子,遇見心儀的'女子,卻顧慮重重,羞於開口。他沉浸在愛的幻想中,這種愛,樸素而純潔。“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寤寐以求”、“求之不得”、“輾轉反側”等成語均出自於《關雎》。相反,《詩經》中的另一篇《氓》,則反映了一個女子剛烈果斷的性格,以及對愛情的失望之情,訴說了婚姻的悲劇。“夙興夜寐”、“言笑晏晏”、“信誓旦旦”等成語就出自於《氓》。

《詩經》中自然不乏描述戰爭的詩,最為典型的就是《擊鼓》一詩,與“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裡人”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表達了厭戰的情緒。詩中的男主人公曾與妻子發誓白頭偕老,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打破了這美好的愛情。“執子之手,與子偕老”,這是多麼真摯的承諾,卻只能嘆息“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或許這只是一個士卒的心聲,卻表達出了對戰爭的厭惡和對安定的嚮往。

“百善孝為先”,《詩經》中描寫孝順的也有很多篇,讓我最為印象深刻的就是《凱風》。“凱風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勞。”南方吹來的暖風,溫暖了萬物,滋潤著成長,這是母親無私、不辭辛苦的品質啊!幼小的孩子在母親撫養下健康成長,全是母親辛勤哺育的功勞。“有子七人,莫慰母心。”到了老年,雖然有七個子女,卻無人盡孝,讓人對母親深表同情,鄙視這不孝子女,讓我心靈震撼,感悟孝順不能嘴上說說,要實實在在行動。

《詩經》中,還有“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鶴鳴於九皋,聲聞於天”、“夙夜在公”等膾炙人口的名句,都讓我受益匪淺,學有所用。

深讀《詩經》,讓我感受到它不僅是詩歌總集,也是當時人們生活的活字典,讓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讀《關雎》有感2

讀《詩經》,就好似讀一部古人風情史,像清泉緩緩撫過青石板,清新,自然,沒有一絲雜質。

愛是最長情的告白。《詩經》中的愛情,並不轟轟烈烈,沒有一個“愛”字,卻處處流露著愛——

雎鳩鳥兒關關合唱,在河心小小洲上。這一切,都印在了他的眼眸中,想必,這也是他所盼望的吧?無數天的徹夜未眠,心裡只有她的倩影,這是愛而不得的煎熬。

西風乍起,乾熱的風夾雜著絲絲涼意,微紅的晨曦中,寒霜泛著金光。荻花搖曳,水光瀲灩,搖不去的.是對伊人的愛,更搖不去對理想的追求。

念那青青子衿,微褶的衣裳,佩玉的綬帶飄飄,她心中泛起層層漣漪。約會不遇,失落惆悵。“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這愛,纏綿悱惻,穿越歲月,仍引人共鳴。

像是品味陳釀的美酒,細品《詩經》中的愛,歷久,彌新。

首先我們來重溫一下文學常識,《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錄周代詩歌305篇。原稱“詩”或“詩三百”,漢代儒生始稱《詩經》。現存的《詩經》是漢朝毛亨所傳下來的,所以又叫“毛詩”。

《詩經》中第一篇便是《關雎》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當然,《關雎》此詩除了情感動人之外,它為後世的影響也甚為深遠。詩中的許多句子都蘊含著很深、很美的含義,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早已成為了千古流傳的佳句,很多句子也為後人所引用,例如白居易《長恨歌》中的那句“孤燈極盡難成眠”就與此詩中的“輾轉反側”甚為相似。

讀《詩經》能讓我們更瞭解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同時也讓自己更富有文化氣息,益處甚多也。

讀《關雎》有感3

作為《詩經》的開篇之作,《關雎》代表的是一種已經被遺忘在了歷史的拐角處,被掩埋在現代人追求浮華的.靈魂深處的純粹。當我讀到這首小詩時,怦然心跳的感覺是那麼地清晰,彷彿自己便是那位顧盼東西的守望者。我想,這應該就是這首小詩之所以能夠如藤如蔓,縈繞在讀者心中的美麗所在。

一字一句,簡短易懂且朗朗上口,即使是我這般年紀的也能誦讀得抑揚頓挫。可是,這簡單的字句之後,卻隱伏著一種令我半懂不懂的綿長思緒,恍惚間由書頁間逸散而出,潛入我的衣袖之間,再也排遣不開。

讀《關雎》有感4

上個星期我們學習了關於“詩經”的專題課文,每首詩都各具特色。唯《關雎》這首寫愛情的詩,令我久久不能忘懷。

學過這首詩,我的腦海中常常反覆吟唱著:“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這首優美戀歌牽動著我對愛情的思考。

《關雎》是詩經的首篇,它表達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與追求,我還覺得這首詩表達了男主人公愛而不得的憂傷和惆悵之情。“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君子愛淑女,卻愛而不得,無法入眠。當我讀到這裡的時候,我只是覺得很有趣,但並沒有切身的體會。

但是有那麼一次,外地工作的姐姐獨自回來了,留姐夫在他鄉,我纏著姐姐和姐姐一起睡。夜裡,姐姐翻來覆去,遲遲無法入睡。現在回想起來才似乎有些明白,那時的姐姐不正是“寤寐思服,輾轉反側”嗎?

愛情真是人類神奇的情感。八年級上冊語文書有一篇羅素的短文,也談論了愛情是羅素一生追求的目標之一,他這樣說“我尋求愛情,首先是因為它帶來狂喜——它是如此令人心醉神迷,我常常會為了這種短暫的'歡樂而犧牲餘生。我尋求愛情,其次是因為它能孤寂——身臨這種難耐的孤寂。一個人戰慄的目光會瞥過塵世的邊緣,直透那冰冷而不可測的無生命的深淵。我尋求愛情,還因為在愛的結合中,我看到了古今聖賢和詩人在夢想中描繪的天堂的神祕縮影。”看來,愛情是人類美好神聖的情感,尤其是“發乎情,止乎禮”的君子和淑女的愛情更是最美的詩篇。

但是現在正值青春年少的我們,正是讀書的好時機,顏真卿說:“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現在的我們就應該奮發圖強,努力學習。要為學習而“寤寐思服,輾轉反側”,要為學習而“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且讓將來最優秀的自己能遇見最優秀的那個他。

讀《關雎》有感5

“《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漢儒的《毛詩序》對《關雎》為何有如此之高的評價?它又為何能成為詩三百當中的首篇?這一切都緣於它對當時社會的教化作用。

“禮”是一個人立德樹人的標準和前提,但在西周之前,沒有夫妻匹配的道理,男女關係比較混亂,而隨著周禮制度的出現,古代的婚姻制度開始變為一夫一妻多妾的狀態,但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人們從“未有夫妻匹配之道”的野性轉變為“有規範婚配要求”的`理性。

野性人皆有之,但能否在野性的基礎上保持冷靜,理性的心態才是“禮”的關鍵所在。如《關雎》中的君子,他對善良、文靜的淑女充滿了無限的愛慕之情,但儘管朝思暮想,他仍舊用理性、禮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用理性的方法釋放野性,這才是有“禮”的君子之道。

無論是兩性中的任何一方,在表達自己的情感時一定要守“禮”,否則將會適得其反。哪怕是文靜美好的淑女,也要守住理性的底線,男性就更不言而喻了。“禮”彷彿已在當時的社會中生根發芽,它長在了人們的心裡,“禮”甚至成為了擇偶的基本標準和對對方印象的重要因素。是否懂禮儼然成為了能否收穫愛情的條件。

從封建統治王朝一直到新中國成立前的幾千年裡,“重男輕女”的思想逐漸固化,男強女弱,男高女低,似乎成為了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但這個“事實”在《關雎》中完全沒有得到體現;反之,《關雎》所傳遞的是愛情面前男女平等的愛情觀。在《關雎》中,“君子”是主動方,“淑女”則是被動方,與當時社會上的固化思想截然相反,更能合理地體現愛情面前男女平等的愛情觀。

《關雎》不僅是當時社會上男女擇偶方向的指明燈,更激起了人們對愛情自由、無拘無束的嚮往。

“風”是各地方的民歌民謠,而《關雎》作為“風”之始,更被廣泛流傳於民間。他對當時社會上對性別持有偏見的思想起到了一定的限制作用,更教育人們要形成愛情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傳遞了愛情的自由美好。

讀《關雎》有感6

說《詩經》就定然不能不說《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相信這句是很多人第一次讀到的也是最為人熟知的一句詩經經典了,在我們青澀的年華里,多少人曾經為這一句而迷醉沉吟,憧憬著那些與愛情有關的字句篇章。事實上,《關雎》還是《詩經》的第一篇,少時學《關雎》,記得老師只是不停地給大家講解著其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如賦比興之類云云,今時今日,那些修辭手法大部分都早已忘記,然而誦讀詩文時抑揚頓挫的語調和同學們懵懵懂懂的笑聲,我們永遠無法忘懷。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每次讀到這句,胸中都會湧起一股莫名的衝動,每個人都有過去,每個人都有故事,或許人生就是一場又一場物是人非的交替,生命就是一次又一次永無止境的'輪迴吧。詩句中,解甲退役的征夫在返鄉途中踽踽獨行,他遙望家鄉,撫今追昔,思緒紛繁,百感交集。那些艱苦的軍旅生活,激烈的戰鬥場面,無數次的登高望歸情景,一幕幕在眼前重現。我們呢?我們經歷過一些事,看過一張張面孔,一次次遇見,同時也一次次擦肩而過,雖與征夫殊途,實際上我們同歸。在未來的日子裡,或許我們仍然會繼續這樣的生活,但是隻要自己覺得沒有遺憾,生活應該都是完美的。

讀《關雎》有感7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千古流傳的話,幾乎被每個人熟知。大到年至古稀的老人,小到四五歲的孩子。在我們的意識中,這似乎是一句撩妹的句子。然而,這句話出自的詩《關雎》,它背後所蘊含的誠摯感情卻是令我意象不到的。

在這首詩中,處處體現了一個君子對淑女的愛。“鐘鼓樂之”中鐘鼓是在婚禮中所使用的樂器,這說明君子對淑女有著一份認真、負責的愛。

我無法想象,穿梭到至今兩千多年的年代時,人與人之間便有如此忠貞、純潔的愛情。正是這種朦朦朧朧的感覺,讓人慾罷不能,為之著迷。我似能看到君子思念淑女,躺在床上輾轉反側無法入眠的場景,我似能想象,君子與淑女大婚時,十里紅妝的場景,我似能想象他們婚後琴瑟和鳴的場景。但我無法想象,究竟怎樣的的女子才能得到這樣的愛?詩中甚至沒有一句描寫她的外貌。

一份不摻雜任何目的的愛,是現代多少人可遇而不可求的啊!有且僅有一個他∕她,在如今似乎很難遇到了。許多人趁著年輕談了許多場戀愛,目的又是為了什麼呢?可能是為了瘋狂罷。

每次走在街上,看見十幾歲,二十幾歲的.情侶我不會覺得羨慕。相反,我卻十分羨慕一對滿頭銀絲的夫婦。我想,能在對方最美好的青春年華一起走到兩鬢斑白時,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他們經歷了一切考驗,到最後,相依為伴。這樣的一份細水長流的愛情,難道不比年輕時一場短暫的愛情更加動人心魄嗎?

希望每一個人都能遇見一個如《關雎》裡的君子一樣的人。

讀《關雎》有感8

讀《關雎》,感悟古時候人們對愛情的態度,發現愛情從古至今並沒多少變化,一直是人類不懈追求的精神寄託之一。到了物慾橫流的今天,相信還是有不少的人期望遇到真正的愛情,當然在這個時代,真愛變得越來越稀少,也越發珍貴。讀《關雎》,感受愛情帶來的美好憧憬。

《關雎》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輾轉反側。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這首詩之韻味,便在這男子對愛情的.嚮往和渴望,對美好愛情的追求,對夢寐以求女子的一種狂熱的思念和想念。

一見鍾情,是這首詩男主人公看到美麗女子的狀態,看到了,就喜歡了,就有和她相伴一生的願望,這是愛情最原始的一種表現,喜歡了就表白了,直接說了出來,對愛情不遮遮掩掩,直白表達自己的喜愛之情,顯得更加真實。

對照現代來講,一般遇到喜歡的人直接表白人家多數會以為你太不認真,認為你傻,或是直接想玩弄感情,只有天天努力追求很長時間後才進行考慮。但往往不計後果天天死乞白賴的追來追去的人卻是真真實實玩弄女人的渣男。女人在被玩弄了之後,往往會感嘆天下男人都一樣,沒一個好東西。卻不知,好男人往往她都發現不了,或者在追求她時被認為沒耐性或覺得太傻太老實,要不就是嫌棄太窮。

真正的愛情往往能讓人感到振奮和幸福,太拘泥於物質的愛情往往變成了一種儀式,失去了靈魂,她是感受不到真正愛情的滋味的,也許,她也不會明白真正的愛情是什麼。

心底純潔,才能有機會體會真正愛情。

讀《關雎》有感9

關雎鳥在河中叫著,河畔窈窕的女孩是君子的好配偶。

那日,我在河岸中看見了她,便被她吸引,我每天日夜都在思念著她,在床上輾轉反側難以入眠,閉上眼睛,腦海中依然是她的身影。

第二天,我來到了河邊採摘著河邊的荇菜去吸引她的.注意力,下午又用撫琴吸引她,終於在我的不懈努力之下她被我吸引。她來到我的身邊微微一笑,引動了我的心絃,我怔了一瞬間,但很快又回過神來,她依然站在我身邊。很快,我們結婚了,在鑼鼓聲中,我們成為了夫妻。

天亮了,我很快醒來。望著空空蕩蕩床,看著自己身上的衣服。原來這是一場夢。我又來到河邊,卻不見她的身影。

讀《關雎》有感10

《關雎》是《詩經》的第一篇,這首愛情詩是當之無愧的三百篇之冠。

這首詩寫了一位痴情“君子”對一位採荇菜的“淑女”的執著追求。用比興手法,引起下文,先言雎鳩的陣陣鳴叫,引起自己對淑女的`愛慕之心,開頭委婉含蓄,奠定了全篇的基調。全篇以“求”為中心,分為三章,寫作者一見鍾情、朝思暮想、想象結合三部分,一唱三嘆,迴環往復。作者用疊韻增強了全詩的和諧感,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明生動,讀起來朗朗上口。“君子好逑”反映了男子的坦率自然,也使全詩保留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格。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一聯,描寫了淑女的美麗賢惠,勤勞忙碌的姿態,“流”極寫少女順著水流,忽而向左,忽而向右地採摘荇菜的姿態,使之富有動感與生機,也暗含了少女難求的意味。“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一句反映了求之不得的煩惱,悠哉一詞的疊用將作者長夜難眠的相思之苦刻畫得入木三分……巧妙優美的語言反映了複雜的心境:渴望與失望交錯,幸福與煎熬並存,一位少年的愛慕之心就被表現得淋漓盡致。

《關雎》就是一篇“思無邪”的詩歌,它那淳樸自然的風格和複雜纏綿的情感值得品味。

讀《關雎》有感11

翻開書,看過三兩頁,我心裡說,大學女老師寫書,怎麼都是這種型別?

留給我這種印象是因為阿袁,她的《魚腸劍》細膩優美,我之後買了她的一本合集《鄭袖的梨園》,反而有些失望,因為裡面的幾個故事都是一種套路,講大學教師間的情感糾葛,文字美則美矣,但情節就像簡化版的瓊瑤,看多了難免無聊。

所以拿到《關關雎鳩》時,難免先入為主。

但仔細看完,得誇一下這是本很優秀的作品。

雖然都是寫女老師之間的陣風往來,明槍暗箭,但多了筒子樓這樣一個生活背景,由住房產生許多矛盾,就更有情節衝突,更容易出彩。

蔡小容寫活了一場筒子樓裡的人間百態。

小樓裡對對夫妻,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煩惱。論語言的`優美華麗,小容是比不過阿袁的,阿袁的文字細膩優雅,有著中文系的華麗,而小容的語言,就如嚴歌苓所說,像樸素的白描。

但白描有白描的味道,阿袁的人物讀起來大同小異,如出一轍,《關關雎鳩》中沒有這種問題,筒子樓裡一對對夫妻形象各異,特色鮮明,在人物的刻畫上,小容顯露出她卓越的洞察力。

最出彩的無疑是戴氰,這個如同王熙鳳一樣的角色在書裡書外,都最吸引眼球,文弱堅毅的柏舟,開朗大方的顏立菲,文學女性張燕,有潔癖的秦凌……形形色色的女人間你來我往,交鋒不斷,卻紋絲不亂,小容在本書裡表現出對人物、對情節優秀的把控力。

誇完了說說缺點,本書的主人公小魚,比起其他角色,沒有鮮明的性格,她的生活就像一筆流水賬,記錄而已。

大概因為主人公小魚是作者本人在書中的寫照,所以對其他的角色,有諷刺,有誇張,味道很辛辣,各自的私心寫的惟妙惟肖,一旦到自己頭上,刀下留人。

給人的感覺就是配角風風火火,主菜寡然無味。

蔡小容不是一位高產的作家,但慢有慢的細緻,《關關雎鳩》像是以一個當事人的角度,來看一幕發生在小空間裡的生活輕喜劇,這部劇節奏緊湊,角色鮮明,會帶給你輕鬆愉悅的閱讀感受。

讀《關雎》有感12

這一週我們和孩子一起欣賞並朗誦了《詩經》第一篇《關雎》,想必收穫不少。作為發起人,我也是盡我所能讓這件事做的更好些,讓大家都能有所得。但凡事總不可能完美,每一次的前進也是在磕磕絆絆中摸索。比如關於《關雎》中一些字詞的註釋考慮的還是不夠完善,因為孩子在讀經中問了我一個問題“荇菜可以吃嗎?”我居然答不出來。我考慮到介紹這種植物,卻忘了詩中本意。“為什麼摘荇菜?”“荇菜可以吃嗎?”是啊,看似多麼簡單的問題,居然把我難住了!後來查詢資料,終於知道荇菜是可以吃的,也可以作為豬和家禽的飼料。全草均可入藥,能清熱利尿、消腫解毒。蘇恭(蘇敬,唐代藥學家)說“荇菜生水中,葉如青而莖澀,根甚長,江南人多食之。”

除了吃,荇菜還有淨化水質和觀賞的作用。

明白了荇菜的用途,我又開始陷入自己的想象中了。古人做《關雎》一詩,詩中描寫所追求女子只用了“窈窕”兩字,我覺得卻不盡然。對於自己喜歡的`女子怎麼可能簡簡單單兩字就打發了?為什麼要寫女子採摘“荇菜”?“荇菜”喜靜水,葉片呈圓形或卵圓形,5~10月會開出小黃花,豔麗而繁盛,極具觀賞價值。詩中所寫一個女子在長滿荇菜的水裡,雙手不停地採摘荇菜,而男子眼裡所看到的是在點點黃花、碧水清波中有一位既美麗又勤快的水中仙子,在歡快的採摘荇菜,這幅畫卷在他心裡烙下了深深的印記,也難怪會“寤寐思服”、“輾轉反側”了。所以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了。

《關雎》很美,朗朗上口。五個篇章看似簡單,我卻花了大力氣查詢資料整理。看似很難,但終究只是一首曲子,卻傳誦至今!由簡入繁易,由繁入簡難。詩人能將這麼複雜的情感寫成一首朗朗上口的曲子,我覺得可以概括為“返璞歸真”四個字。希望通過不斷地學習,自己也能參透這個道理。

讀《關雎》有感13

“關關、關關……”的雎鳩鳥的叫聲再次在耳畔響起,碧波盪漾的湖水、參差不齊的荇菜、岸邊隨風擺動的柳條,讓人沉醉其中。遠處面容清秀的姑娘,有著婀娜的身姿……腦海中她的身影不斷湧現,甚至出現在了我的夢中。

那位佳人,美得讓人窒息。第一次接近她,就被委婉的`拒絕了,這讓一向很受歡迎的我有些失望,甚至有些迷茫。接下來的幾天裡,她依舊出現在河中央,我卻無法靠近她,思念之情難以抑制,只好用琴聲撫平。一曲畢後,那位佳人竟出現在了我的身後,笑意盈盈地問我:“是什麼曲子?”那刻,我的眼裡便只能裝下她一人了。

後來的有一天,天氣晴朗,鑼鼓喧天,我終於迎娶到了她。其實很早之前,我便有句話想對她說了:“遇見你,真幸運。”而今,我只想說:“餘生,請多多指教。”

讀《關雎》有感14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句出自《詩經·周南》裡的詩句流傳於大街小巷,從耄耋老人到剛背上書包走進學堂的小朋友,從商務寫字樓到市井街,從書本引言到閒談小敘……不同年齡段、不同身份、不同場合的人都說得出那麼一兩句家喻戶曉的《詩經》中的詩句,足以可見《詩經》在我國文化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它對中國人民的深遠影響。作為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詩經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據著特別的位置,而其中第一篇便是《關雎》。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遇到的`就是《關雎》,連孔子都評論其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關雎》是《詩經》國風的首篇,大致描繪了一位青年男子喜歡上一位採荇菜的姑娘後的一系列心理變化過程,從傾心愛慕到刻骨相思,以致渴望與之結婚生活。語言簡潔明快,感情熱烈直率,韻律和諧萬元,滿富民歌情味。

“樂而不淫”。《關雎》中細緻描繪了男子遇見心動女子時的心理活動,他仔細觀察女子的一舉一動,觀察女子洗荇菜時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神態。晚上一個人臥床時,還在思念女子,以至於輾轉反側、無法入眠。甚至開始想象如何使心上人高興,女子高興時會是什麼樣子。全詩充滿了男子情愫悸動時的緊張、激動、愉悅、迫切……我們閱讀它時,彷彿可以跨過時間與男子感同身受。雖然充滿了愛情,但全詩美好又淳樸,感情表達節制得恰到好處。

“哀而不傷”。在描寫男子思念女子、求而不得時,我們可以體會到男子迫切又無能為力的心情。他未曾做出什麼出格的舉動來實現這段愛情,他愛的剋制有禮。也正是儒家所歌頌的“感情剋制、行為謹慎、以婚姻和諧為目標的愛情”。男子和他所心愛的女子最後的結局我們不得而知,也許他未得到他日思夜想的愛情,但儘管這樣,全詩讀起來也是憂愁而不悲傷。

這首詩本身,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出現的,之所以如此,大抵與在一般婚姻關係中男方詩主動的乙方有關。就是在現代,一個姑娘心儀一個小夥,也常常會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誇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說自己曾經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的歡喜。然後再一片琴瑟鐘鼓之樂,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的婚姻從這裡開了頭,即使但從詩的情緒結構來說,從見關雎而思淑女,到結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而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

反觀當今社會,我們用《關雎》中的美好愛情來品味當今社會現象,不得不引起我們深思。當網路環境下用“舔狗”來嘲諷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真心和愛慕,用“前女友的數量”來作為炫耀的資本,用空間裡的一條說說來“找物件”……這些現象不得不讓我重新思考這個社會的浮躁,是否大多數人已經真的把愛情看作結果而非過程,是否早已無法用赤誠的心感受那份純真,我細細思考,不得結果……

讀《關雎》有感15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短短16個字,就寫出了女子的美麗,寫出了男方君子對女方淑女的愛慕之情。從首句就點明瞭這首詩的主要內容與方向。這首詩所寫的愛情從剛開始就寫明瞭明確的婚姻目的。這一點由“關關雎鳩”就能看出。雎鳩鳥象徵著愛情,放在首句更能寫出君子的愛之深。

《關雎》是一首名垂千古的訴說愛情的詩詞,與現如今所謂的“愛情”完全不同,可能這也才是它能流傳至今併為世人所讚歎的原因吧!這一對男女在一次偶然邂逅中愛上了對方,這位君子看著他心愛的女人那窈窕的身姿,便離不開眼睛,心情萬分激動,而那位女子又何嘗不是如此?她也在注意著他,並將自己最完美動人的背影留給他作為念想。儘管他們二人兩情相悅,可迫於世俗的'壓迫,只好將這份感情埋藏在了心底。他們都知道這是一場不可能有結果的愛情,由於他們出身不同,門第不同,文化不同等等,所以他的父母肯定不會同意。若不是出於對生活的無奈,哪個女子會在太陽下勞作?誰又會吃那並不美味的荇菜呢?愛情並不是那樣簡單,需要考慮的因素太多太多,還要雙方互相尊重,能做到如此的夫妻又有多少呢?不然當今社會的人們也不會動不動就拿離婚開玩笑了吧。

兩情相悅,端莊高雅,心心相印,不離不棄,相互尊重,摯情專一,這就是我從《關雎》中學到的愛情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