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通用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6W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後感了。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通用5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通用5篇)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1

近兩週來,通過在寧靜中的思考和對一些零散記憶的回憶聯想,我心裡如釋重負的同時還油然升起了一種仿若新生感。早先就一直聽說《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但卻在最近兩週才開始閱讀。

開始我用了一週時間只讀了50頁,我把自己對書中文字的理解,加上了一些對自己以往回憶碎片的串聯和反思,使用辯證的思考方法和對以往閱讀過的一些書籍、看過的一些電影等等之類的聯想,沒想到我在一週內就把自己在以往一直沒想明白的一些事情想通了,使我有一種如釋重負的輕鬆愉悅感。

再次拿起這本書時,用了一個晚上看完了剩下的150頁,發現剩下的內容竟然和我這一週心裡想的東西不謀而合,這種驚喜使我在半個月中一下成長了很多,我開始變得輕鬆自信,也不會再以取悅別人而生活。感謝這本書讓我找回了自己在童年時那個簡單快樂的自己,也感謝曾經傷害過我和曾經愛過我的人,因為幸福和傷痛都讓我成長。傷痛是一把通往成熟的直梯,可以直接戳到我內心深處,進而使我在逆境和孤獨中學會反思和覺悟。痛苦,未必是永久的,我相信迎接我的將會是一種成熟和幸福。

剛剛讀完第一本就已經有這麼多的感悟,還有剩下的四本,我準備在未來三個月內讀完。第一次,我感到了一種自己對未來生活的期待和嚮往,我已經在迫不及待中期盼著遇見“未知的自己”那天的來臨。

最後還要感謝,去年在我生命裡最脆弱和迷茫時期,出現的那些人和事。很多人想教我的,和書中很多東西歸屬同宗,只因當時自己的執迷和一種慣性思維把自己包裹的太厚,沒能看到自己內心深處的訴求。現在我向大家推薦這本書,我覺得這本書需要一頁一頁反覆琢磨,如果沒經歷過一些人生中的痛苦,可能很那領悟書中講述的那些東西,不過至少可以使我們對生命有些釋然。

人生其實就是一場戲,白天我們扮演各種角色應付各類人群,可是我們知道自己其實並不快樂。只有在夜幕降臨一個人靜坐在電腦前時,那種迷茫的失落,才讓我們開始反思,人生到底是什麼?我們是不是都在取悅別人而生活?外物並不能讓我們幸福,想擁有的那些東西,其實也都是給外人看的,其實我們並不快樂。有很多東西,擺著沒有任何意義,用過才算是擁有,做過才是得到。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2

讀完《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現代修心的書,感觸良多,雖然明白很多道理,但能幫助自己找到自己還不是那麼容易,或者自己是逃避現實,不願意直接面對,或者不敢直面真相,因為害怕改變,但無論如何,這是一本很好的關於身心靈脩行的書。

本書中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生命來無影去無蹤,無法臆測也難以捉摸。無論身處力爭上游的快跑階段,或逢人生變故減速慢行的彷徨時刻,或是看盡千山萬水絢麗歸於平淡的躊躇關頭,面臨其中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唯有抱持觀照內心並惜福感恩的心態,一切的真相才會自動還原水落石出。

書裡面有一段話很有用很多時候,我們感覺很不好的時候,像你現在的悲傷、低落,我們會一直想要從這個泥沼中掙扎地逃出來。所以我們籍由很多逃避策略不去面對它,壓抑它,否定它,排斥它。你記住凡是你抗拒的,都會持續。因為當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種情緒的時候,你會聚焦在那種情緒或事件上,這樣就會賦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強大了。所以這些情緒就是一些能量,就像你以前說的,它們會來,就一定會走,我們任由它們來來去去,不加干涉。這些負面情緒就像黑暗一樣,你驅散不走它們的。唯一可做的,就是帶進光來。光出現了,黑暗就消融了,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那怎麼帶進光來呢?喜悅是消融負面情緒最好的光。喜悅是發自內心的。

最後,還是那句話記住,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任何人事物都是你內在的投射,就像鏡子一樣地反映你的內在。當外境有任何東西觸動的時候,記得,要往內看。看看自己哪個地方的舊傷又被碰觸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陰影還沒有整理好。不要浪費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變、不可抗拒的東西上。先在內在層面做一個調和整理,然後再集中精力去應付外在可以改變的部分。記得,每個發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個禮物,只是有的禮物包裝得很難看,讓我們心懷怨憤或是心存恐懼。所以,它可以是一個災難,也可以是一個禮物。如果你能帶著信心,給它一點時間,耐心、細心地拆開這個慘不忍睹的外殼包裝,你會享受到它的內在蘊含著豐盛美好、而且是精心為你量身打造的禮物。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3

看完《遇見未知的自己》,很多自己很有感受而平常無法用語言描述的感想,心情或者說一些迷惑都被這本書一一地表現出來了,這是一本修身養性而又富有人生哲學的書。看完後深有啟發。

書中指出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的,它的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有一個使得我們快樂的事物,所以它的過程是由外向內的,這樣一來,就有了一個問題啦:既然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援用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遇見未知的自己》告訴我們,生命的困頓轉折是建立內在力量的最好時機。問題和困境不是來找你麻煩,而是來幫助你,幫助你找到你自己,幫助你內在成長,變成一個更接近你自己本質的人。而大部分的人碰到困境時,都有很多的埋怨、躲避、壓抑,但真正有智慧的人會從中找到成長的契機。曾幾何時,內心的能量被消耗殆盡,取而代之的是消極和抱怨。常常覺得自己很倒黴,社會不公,《遇見未知的自己》在帶我尋找真我的過程中讓我更清楚的認識了自己,消極抱恨的我不是真正的我,真我應該是樂觀向上、祥和快樂的我。於是我卸掉身上揹負的消極的東西,努力獲得心靈內在的力量,重拾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所以我們可以從很多角度來看待自己。就像若菱一樣,她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不行的人,是不幸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錯誤行為的受害者,可以把造成這一切的原因都歸咎給別人。她也可以把自己認同為一個優秀的,事業有成,才華橫溢的人。這一切都和看待自己的角度有關。即然這樣,那麼為什麼我不能從正面的角度去看待自己呢。是的,我經常會覺得自己弱小,無力,沒有自信心,但是想想也有許多可取之處啊。誠實,善良,在一所不錯的學校讀書,衣食無憂,身體健康,家人們都很關心和疼愛我,和許多人比起來我並不差。在生活中發生過很多不如意的事情,既然已經發生了就臣服它吧,已經不可改變了。能夠改變的就只有對待事情的態度,然後再把這種態度轉化為實實在在的行動,那樣才是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4

有人說,人之所以受苦是因為在不清楚自己是誰的情況下,卻總是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自己的東西,結果給自己徒增苦難。當死亡來臨的時候,會把所有不能代表自己的東西清空,而真正的自己,是不會隨時間、空間、甚至死亡而改變的。因此世界上只有兩種人,強者和弱者。如果你認為自己是老鼠,那麼只有一個結果,成為貓的`食物。

《遇見未知的自己》這本書以冬天的雨夜,在荒郊野外的山區,一個沒有手機、沒有汽油的孤單女人在自怨自艾時恰巧遇到一位智者開始。在經過與智者的一番對話後,她頓時醒悟,找到了自己生命的價值、人生的定位。

“你是誰?”這是第一次見面時智者問女人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都忘記了自己是誰,因此我們很多人即使在擁有了很多的金銀財富後仍然生活得不快樂。

“你追求的到底是什麼?”我們往往習慣於觀察模仿別人,別人擁有的東西,我們就會認為是好的。因此我們需要的東西,也往往吃力地從別人身上搜尋,沒有在適合自己的基礎上選擇。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我們很多人都習慣於戴上很多的面具,隨時都在不停地更換著,最後丟掉了真實的自己。也許有一天,當我們把目光逐漸從外面的世界轉向我們的內心世界時,會可悲地發現,我們並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成為了思想和情感的奴隸,時刻受束於它們,周圍的人、事、物、景會常常在我們善變的想法下催生著不同的情緒,使我們生活在了不快樂中……

其實不是它們在變,而是看的人在變,所以我們在遇到事情的時候不能憑著主觀想法臆斷,也不能武斷,而是要追根溯源,想想藏在這個想法背後的原因。就像書中的智者所說的:所有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一個經過層層包裝的禮物,當我們看到它並不華麗的包裝時,只要願意帶著耐心和勇氣一層一層拆開,我們就會驚喜地看到珍藏在裡面的禮物。

當我們迷茫、徘徊時,就停下腳步,和自己的內心世界交談一下,看看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自己的人生位置到底在哪裡,也學著和“智者”來番對話,真正理解小我與真我。

  遇見未知的自己讀後感5

學校組織的心理講座教師推薦我們讀一讀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已》,很快從網上下載了下來,但拖了很長時間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去讀一讀。最近總是被一些事情困擾,便想起了這本書,一看便不忍放下,用了兩個晚上讀完了,雖然有些地方自我不是很明白,但還是覺得收穫頗多。

在這本書中我看到很多熟悉的觀點,也看到很多耳目一新的觀點,我挺喜歡這本書的,應當說我喜歡這類書——“心靈雞湯”類的勵志書籍,以前也讀過幾本,這類書總給人帶來一場心靈之旅,讀的時候總有一種熱情澎湃的感覺。我總是說自我的心態很好,其實不然,我的心態沒有自我想的那麼好,我會為外界的事或喜或悲,並且有些事情我沒有真正的看開,也沒有學會放下,對思想方面,更是不會研究,對於已發生的事情不會學著理解,我要試著看開看淡一切,學著清心,靜心,修心,做個小小的真我!

其實我明白就算我不能像女主人公那樣真正地從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中解脫出來,但讀完後還是有一種如浴春風的感覺,思緒不再是剪不斷,理還亂。人人都會遇到悲歡離合喜怒哀樂,但卻從來沒有去深究人為什麼會有那些情緒,那就好比是明白了機器是怎樣運轉卻不明白原理,讀了這本後,明白了人喜怒哀樂的源頭,明白了我們要什麼,我覺得書裡說的很正確,人類所追求的東西,像權利啦,財富啦,健康啦,最終的目的還是追求喜悅和內心的和平。

心境決定人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有太多的盲點無法透析,有太多的情緒無法調節,我們蜂擁著學最熱門的技能、找最賺錢的工作、報考最時髦的學科……我們總是期望以最快捷的手段實現我們的夢想。但生活永遠不會和我們想象的一樣,所以我們要有自我的一套方法來舒緩殘酷的現實帶來的壞情緒,從此刻做起,從小事做起,改掉惰性與私心,珍惜時間和夢想,告別庸俗、浮躁,堅持信念,永遠追求,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經常審視自我,自我給自我上課,自我給自我打分,尋求真我,解放自我。有時間休閒時不妨靜下心來認真讀書,讀一些關乎身心靈成長的書,修心,養心,正心。

這本書,值得我們細細品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