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5W

《遇見未知的自己》,一本從新視角認識世界與自我的書,讓無數人認識了華語世界首席心靈作家張德芬,同成千上萬的受益者一樣,我在剎那間也看見了彩虹,眼淚撲簌簌留下來,有終於找到人生幸福導航的欣慰動容。她教人們用瑜伽和腹式呼吸與自己的心靈連線,感受且接納自己的情緒,覺察並檢視自己的思想,進而打破小我所有虛假的認同。

《遇見未知的自己》有感

雖然現在每天還是工作生活,但我不再像以前那樣執著於外在的事物,卸下層層包裹後的人生,真好。親愛的,外面沒有別人,只有自己。

主宰著我們的人生模式是如何形成、操控著我們的身心,書裡又如何教我們解除這些模式,從而從思想、情緒和身體的桎梏中解脫出來呢?

心靈是人的最高層面,身體、情緒、思維只是人的一種自我層面。心靈是人的一種真我的層面,每個人的成長都是從身體,情緒,思維,心靈依次成長起來的。即先自我成長後再進步到心靈的成長。

任何巨大的成功,都建立在突破心靈的限制之上。人最終的限制也只有心靈的限制。長久以來,人們一直把心靈放在一邊,倍受冷落,任由身體、情緒、思維控制自己的生活,故生活變得很隨機,很無奈。當懂得了運用心靈,讓它為自己做主,便可以把自己的身體,情緒,思維帶到所想要達到的任何地方,讓生活有全新的開始。

因為只關注外面的事物,人們往往會充塞很多負面情緒和錯誤的信念在潛意識中。這些負面的、錯誤的信念就像一個人生自動化導航系統,在潛意識的層面掌管著我們的人生,控制著我們的思想、感覺、行為以及對人對事物的反應,還有人際關係和做決定的過程。它是一個看不見的世界,連自我的瞭解、思考、理性、判斷、感情都是從潛意識來的。我們活在潛意識的人生模式中,而在意識層面對自己的認知喜好,只佔了自己全貌的1%。

潛意識的形成,依賴於一生下來就有的一些性格傾向,以及後天的環境,幫我們在童年就訂好一些遊戲規則,創造種種的價值觀和信念。所以人生模式=潛意識=性格傾向淄庠諢肪匙各種教育諮活事件?

認知自己的潛意識,較好的測試方法從人際關係中尋找,如果一個人一再出現相同的模式,不管走到哪裡都碰到同樣的`人、同樣的事、同樣的互動方式,這時就知道是潛意識的什麼模式在主宰自己的命運和行為了!另外,兩件看起來毫不相干的獨立事件,卻有相關的意義在內,生活中一些同時性的事件,也可以看到一些潛意識的軌跡。夢也是通向潛意識的橋樑,經常做什麼夢,也能覺察到潛藏於身體、情緒和思想中的某些訊號。

造成我們與真我隔絕的東西像黑暗一樣,要拿覺知之光去照亮它們。所謂覺知之光,便是與我們的身體連線。一般人對自己的身體只有5%的瞭解和控制,95%是在潛意識的狀態下用自動導航系統操控的,找回身體的聯結就可以幫助我們把5%的版圖擴大,找回更多的自己,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做瑜伽和腹式呼吸。思想都是在想過去和未來的事情,只有呼吸是活在當下。關注自己的身體時,可以收斂漫無邊際的思想,保有能量專心致志地同身體溝通。

解除潛意識的人生模式,還需瞭解神經網路的形成。如果不斷重複做某事,在生理學上,我們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長期且固定的關係,比如,如果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和憂傷,那麼,你就是每天都在重複為那張神經網路接線和整合。這就形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

當我們在身體層面或大腦層面產生某種情緒感受時,我們的下丘腦會馬上組裝一種化學物質,叫做“胜肽”,隨著血液跑到我們身體的每個細胞,被細胞周邊的上千個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對某種胜肽就有了特定的胃口,會產生飢餓感。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氣不憂傷的話,你的細胞會讓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發脾氣或傷感,跟毒癮一樣。

所以,若想去掉負面情緒和不良生活習慣的胜肽癮,就要培養好的情緒模式。要不斷用充滿希望與期待的話,來與潛意識交談,於是潛意識就會讓生活狀況變得更明朗,讓希望和期待實現。好習慣一定要有意識地持續至少21天,才可能轉化為潛意識中的習慣(自動化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