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61W

讀完某一作品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你想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成長》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長》讀後感
《成長》讀後感1

一口氣讀完了王海的新書《成長》,心情還沉浸在書中的人物裡、情節中。王海的書不白讀,總能給人一些有益的思考。

《成長》寫了兩代人,兩對夫妻關係在婚姻中的成長。老一代的妻子為了丈夫的事業,為了兒子辭去工作當起了家庭主婦,她的犧牲不僅換來了丈夫的突出成就,也換來了兒子的健康成長;新一代的妻子選擇了事業,家庭卻遭遇危機,不僅夫妻關係瀕臨解體,母子關係也越漸疏遠。到底孰是孰非,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解答,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一個女人在家相夫教子,支援丈夫在外做貢獻,將子女培養成人,送上社會,這樣的家庭主婦理應得到社會的認可。

在書中,王海告訴我們:做父母是需要能力的。不要認為只要們生育了孩子就當然成了父母。以為是父母就擁有了天然的教育資格和教育能力並且終身擁有,這是一個大大的誤解。所謂青春叛逆,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家長沒有跟上孩子的成長。沒有能力教育的家長不如干脆放棄自以為是的教育,那樣至少可以使孩子免受干擾和誤導。

在新經濟時代,要想成為一個好的父母,首先就要有終生學習的理念,而終生學習,不僅是為了孩子,也更是為了我們自己。

學習,是終生的事情,而成長,也應貫徹生命的始終。共同成長,不僅拉近了我們與孩子的距離,也是我們自己的生活更豐富,更精彩。

《成長》讀後感2

作為一箇中國人。首先具備的就是中華美德了。

從古至今亦是如此。我想孔融讓梨的故事都不陌生。說的是父親叫孔融分梨,孔融挑了個最小的梨子,其餘按照長幼順序分給兄弟。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吃小的梨,大梨該給哥哥們。”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那弟弟也比你小啊?” 孔融說:“因為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應該讓著他。”小孔融也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古人對道德常識非常重視。道德常識是啟蒙教育的基本內容,融於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我不想過多地舉偉人的例子,因為這很容易令大家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文明禮儀只是偉人、名人才具備,那麼我們將無需為自己或多或少的不文明言行而愧疚;或者認為即使踐行了文明的要求,也並不因之成為偉人、名人。我們不但要有講道德的大人物,我們更需要一群有道德的民眾。

就像前幾年的汶川大地震更加讓我們認識到我們中華美德的偉大。多災多難的20xx年,大自然和內外反華勢力把一次又一次的災難強加到我們頭上,然而災難不但沒有引起某些人預期的人民的分裂,反而使中華民族的凝聚力越來越強。

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哪怕毫不足道的。在為自己的國家做著點什麼。

請不要只展望未來而忘記過去,過去也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回味的地方!

《成長》讀後感3

我是一個小書迷,經常書不離手,有時因為偷偷看書,還被媽媽批評過好幾回呢!我認識的人物可多啦:美麗善良的白雪公主,聰明勇敢的小飛俠潘比德,乖巧懂事的安第,神通廣大的.孫悟空,頑皮活潑的匹諾曹……

其中我最喜愛的還是《木偶奇遇記》中的匹諾曹。他曾是一個貪玩的孩子,為了看馬戲,居然把爸爸辛辛苦苦掙錢買來的課本賣了,我都為他感到臉紅。他還是一個糊塗蛋,居然被狐狸和瘸腿貓騙取了金幣。他又是一個勇敢講義氣的孩子,馬戲團的老闆為了懲罰匹諾曹,準備將花衣小丑丟進火爐時,他急忙說:“不要啊,我寧可自己被丟進火爐,也不要好朋友被丟進火爐!”他的這句話一直記在我的心中,我一定會向他一樣,做一個捨己為人,對朋友真心真意的人!故事的最後,匹諾曹長大了,他拼命地打工掙錢,然後毫無保留地把錢送給仙女治病,還給爸爸買了一件大衣,最後終於變成了一個真正的孩子,我為他感到由衷的高興!

我有時也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還會惹爸爸、媽媽生氣,我有時也只顧玩耍而忘了學習。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看了匹諾曹的故事後,我決心向他一樣,做一個知錯能改的孩子,認真學習,助人為樂,做一個幸福的人!

《成長》讀後感4

今天,我讀了《正能量伴我成長》這本書,這本書裡有許許多多的內容,其中我最喜歡的內容是《你也在井裡嗎?》這篇短文。

主要講了一頭驢,掉進了一口枯井裡,農夫絞盡腦汁想辦法救出驢子,但幾個小時過去了,驢子仍然沒能救出來。農夫放棄了,同時他也認為這頭驢子年紀大了,不值得去費大週摺把他救出來。 但無論如何,井還是要填上的。隨後,農夫找來鄰居幫忙填土,反而,驢子很聰明,把撂在它身上的土,再撂在一邊,最後,井填平了,驢子跑了,農夫後悔不已。

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就如這頭驢子一樣,我們要動動腦筋、認真思考,才會想出辦法。在遇到這樣的困難時,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將身上的土抖落,然後踩在上邊。我們必須接受失望,因為它是有限的,但不可以失去希望,因為它是無窮的。我們必須接受事實,因為它有時間限度,我們不可以失去它,因為它擁有無窮的力量!在生活中,我們要動手做做看,辦法總是會有的。

真是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啊!

《成長》讀後感5

放寒假前,老師發給我們一本書《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本來以為是很枯燥的,但是打看一看發現很精彩,由好多小故事組成,有寫名人如周總理的《無論誰都要遵守制度》、有寫老科學家的《良好的習慣是最重要的》,還有童話如《美麗的彩虹魚》等,每個故事都很精彩,有著深刻的道理。

讀完這本書我知道了:中國不但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且現代科技也十分發達,在20xx年中國已經發射了載人航天飛船“神州七號”,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人一定會登上月球。

祖國日益月異,我們學生更要多學知識,要講文明懂禮貌,要養成好習慣,要團結同學、關心家長、尊敬老師,要誠實守信、學會理財,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要學會保護自己和環境,讓自己在健康平安的環境下成長。

讀完書,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的優點與不足:在理財方面做得比較好,比如我每次湊足100元零花錢都會存進銀行,不會亂花錢,但會買文具用品捐給西部的貧困小朋友。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我愛學習,每天都能按時完成作業,並且抽出時間看很多課外書。但我也要有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比如有惰性,不能持之以恆,特別是練字,才練習了幾天就覺得堅持不下去了。

在新的一年裡,我要爭取改掉壞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就是:做什麼事情都堅持,不輕易放棄。讓文明美德伴我成長,我要成為一個文明好少年!

《成長》讀後感6

《文明美德 伴我成長》是我們國小生的良師益友,它不僅淨化了我們的心靈,而且讓我們懂得了許多人生的哲理。書中一個個感人的小故事,就像一杯杯純美的甘露滋潤著我們的心田。書的內容豐富,涉獵面廣,從不同主題、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人物,來說明一個相同的道理——那就是,每一箇中華兒女都有責任和義務把祖國的文明美德傳承併發揚廣大。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就是不同時代一面面旗幟。他們雖平凡,但是他們卻彰顯中華民族文明美德的大精神。如:二十多年住深山,嘔心瀝血辦林場,堅持“獻給家鄉滿山綠”的楊善洲,勤儉節約的遼寧鞍鋼鍊鐵總廠勞模——範孟泰,“苦難不毀信義”的誠信老爹——吳乃宜……

這一個個的樸實故事,無一不讓人感動,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著華夏民族文明美德的真諦。他們是我們心中一面面鏡子,時刻提醒著我們記住自己是祖國的未來,要繼承和發揚祖國的文明美德,做一個文明守信,樂觀向上的陽光少年。 荀子說過:“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這則古訓流傳百世,時刻警示我們文明禮儀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人類的發展離不開文明,社會的進步更離不開文明。文明是個人、家庭、社會精神風貌的展示。少年興則國興,少年強則國強。與文明牽手,同美德共進,這是歷史給予我們的榮耀,更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責任。讓我們攜手共進,傳承中華文明,弘揚中華美德。

《成長》讀後感7

我利用一週的時間,認真閱讀了《文明美德伴我成長》這本書,書中的內容讓我受益非淺。

我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有5000年的文明史。古代中國人民不但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且形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被稱為“文明古國,禮儀之邦”。

《文明美德伴我成長》這本書共有十五課,每課都是有許多個文明美德的小故事組成,它們讓我在知識的海洋中遨遊,讓我知道了許多新的知識,每個小故事的背後都蘊含著一個道理。讀完《我有好習慣》這一課,我明白了在養成好習慣之前,我們要時刻警覺,直到習慣成自然,要懂得愛護他人,不要因為自己不文明的習慣而影響他人;《微笑面對每一天》告訴我們微笑對我們而言有著無窮的魅力,即便是短短的一瞬間,也可以讓它成為永恆;《老師,您好》這一課告訴我們要尊敬師長;而《保護環境 我的責任》這課告訴我們因為人類的自私、貪婪,沒有保護環境的自我意識,造成了很多珍貴動物和植物的頻頻滅絕。

自古以來華夏民族就崇尚文明禮儀,作為新時代的國小生,傳承文明,踐行美德是我們肩負的責任。文明是一種與人溝通的最好工具,文明要做到與人文明交往,語言文明,行為文明。在家是個文明的孩子,在校是個文明的學生,在社會是文明的好公民。

文明美德已成為我生命中不可割捨的一部分,我們應該端正自己的行為,勉勵自己,做一個講文明有美德的人。

《成長》讀後感8

我們的思維模式——固定模式還是成長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我們做事的態度。固定模式保持原樣,自我否定,而成長型模式促進我們積極思考:怎麼樣才能達到我們的目標。

有一句話說沒有你做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這其實也是要打破固有的想法,尋找到新的突破點。思維方式的不同,帶來的人生體驗和結果是不同的,有時候甚至是天壤之別。面對任何的困難,我們要積極想辦法去做,去行動,在行動中一點一點地糾正自己前進的方向,向著目標奔進。有時候我們對未來沒有設立目標,不知道想做什麼,這可能是我們沒有遇到好的老師、朋友,而父母在此方面也不懂,也不可能對我們提供大的幫助。但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多讀書,與書交朋友,從書中看到並學習別人是如何思考改變自己人生的。別人能做到的,我們也可以做到。設立目標,制定可行的計劃,按計劃去做,把注意力集中在這上面,你的專注力會引發你的大腦思考這個問題,冥冥之中,有力量會聯通你的目標與行動之間的距離,而你所遇到的人和事都會促進你實現自己的目標。你要有這樣的信念——你一定會達成自己的目標與願望,只要你認真去做,因為所有的事情都敵不過認真二字。

《終身成長》——願我們都活到老,學到老!

《成長》讀後感9

有一本叫《文明美德伴我成長》的課外讀本,我讀過以後,第十二課:《誠實守信人人敬》讓我很感動,也讓我懂得了一個道理。書中一位老爺爺有四個兒子,那四個兒子很沒用,只有借船去海中捕魚給老爺爺吃,可他們四兄弟遇到了一場很大的颱風,三個兒子死去了,借來的船也沉入大海里。之後,有不少債主找上門來要債,債主看見了老爺爺家的情況後,都說債要不回來了,而77歲的老爺爺說:“做人要有信用,是我兒子的欠條我都認!這錢我一定會還的。”就這樣,老爺爺一天也沒把這件事忘記。他天天省錢從不亂花錢。別人對他說:“你失去了三個兒子,這債是你兒子的,你已經近80歲的人了,人家也知道你無力還債,你不還,別人還會拿你怎麼樣?”老人說:“做人要講誠信,人家的錢也是辛辛苦苦賺的,有的是冒著風險賺來的,這錢一定要還!”這句話感動了我,也感動了所有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人,一定要守信用,已經答應別人的事就要做好,不能用奸詐的手段去騙別人。

《成長》讀後感10

這個月我在閒暇時認真閱讀了劉良華老師所著的《教師專業成長》一書,感受頗多,下面淺談一二。

在導言中,劉老師通過一些影視劇和電影中的角色來闡述”最受學生歡迎的十種老師“,這些經典電影和影視劇中的形象非常深入人心,活靈活現的展現出不同人格魅力的老師,特別是在提到《大長今》時,我很意外,”韓國的電影就能讓人感覺到人性的美好。“我很有同感,裡面的長幼有序,禮貌周到都讓人印象深刻。在講到”有真才實學的老師“時他提到了《大宅門》裡面的二奶奶和季宗布,二奶奶一介女流卻把這麼大一個家族管理的令人心服口服。白景琦從小就天不怕地不怕,是出了名的混世魔王,請了無數個老師都被他氣走了,直到季老師來,先從武功上壓倒他讓他佩服,再從騎馬的本領上讓他拜服,這樣季老師再從文化課上提什麼要求,白景琦都乖乖地聽話了。由此可見,當學生真正信任你,佩服你時,你再提出什麼要求他們就會信服的聽從了,就會好管的多。

在第三講——教師應具備哪些管理智慧?中,他提出了民主管理,管理技巧,教師威信這三個方面,他講了萬瑋老師的幾個管理事例,剛柔並濟,流動班幹部,等方法,非常有意思。一個好的學科老師,表面上沒有當班主任,實際上他是”看不見“的班主任。第一、教師要培育學生的民主精神。第二,教師要有一些管理技巧。第三、教師要有威信。

這本書剛看了第一遍,還覺得意猶未盡,稍後再抽時間再次拜讀,相信會有更多的感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