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專業成長的五個關鍵詞》讀後感

來源:果殼範文吧 2.53W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後感怎麼能落下!讀後感你想好怎麼寫了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師專業成長的五個關鍵詞》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師專業成長的五個關鍵詞》讀後感

最近,有幸拜讀了雲南省任玲老師的博文《教師專業成長的五個關鍵詞》,受益匪淺。現將自己所感所悟寫下來,與同仁共勉。

老師講的教師成長的第一個關鍵詞是“閱讀”。

任老師講到:“支撐教師遠行的力量從哪裡來?一個重要的渠道便是閱讀。”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這樣表達他自己以及他的學校對讀書的認識:“教師必是讀書愛好者……一種熱愛書、尊重書、崇拜書的氣氛,乃是學校和教育工作的實質所在。”著名畫家張大千先生有一句名言,“作畫如欲脫俗氣、洗浮氣、除匠氣,第一是讀書,第二是多讀書,第三是有系統、有選擇地讀書。”其實,教師的成長也是這樣。閱讀是一種積澱,積澱有多深,行程就有多遠。一直以來各級教育主管部門都倡導教師讀書,讀修煉內功的書,以豐富學養,積澱底蘊;讀學科建構的書,以提升自我駕馭課程、教材、方法、技能的水平;讀教育理論的書,以尋找路標,矯正方向。說實在的,教師真正讀了多少書呢?不敢保證,有的教師在讀。但是能夠堅持讀多久,卻也不好說。教師總是希望能夠得到可以直接搬用的方法和技巧,而抗拒理論,覺得那些並不實用。其實,我們沒有必要抗拒理論。要突破教師發展的瓶頸,應該且必須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理論是指導實踐的航標。

任老師認為:閱讀,是構建“一線學術”的重要渠道,沒有閱讀,只能在低層次水平轉圈,難以實現自我超越。我想:當教師經過閱讀積澱得以深厚、視野得以開闊的時候,自然有了更多的教育智慧,具體的施教過程中自然能夠得心應手、遊刃有餘了。

老師講到的第二個關鍵詞是“反思”。

任老師在博文中說道:反思,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在學科理論與課程方法的'指導下,反思自己的課堂直至每一個教學細節,提升教學能力。這一層面的反思,是提升自己教學技能的有效方式。另一個是我們在所閱讀的教育經典的啟發引導下,對我們的教育現實和自我的教育行為的一種反觀、體察,甚至質疑、思考,最後有所覺悟和改進。這一層面的反思,在教師的職業生涯中至關重要卻極易被忽視。

老師講的第三個關鍵詞是“實踐”。

任老師講:教育,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工作。我們強調閱讀,更強調實踐。讀的認真,是為了內化成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而不止於讀;讀得用心,為的是惠及到學校、課堂甚至每一個孩子,而不止於感慨。

我們重視實踐,但更重視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未來教育美好的願景,靠的是每一個具體的教育者每一個具體、細緻的教育行為來達成。作為一線教師,我喜歡教師這個職業的重要理由,就是我擁有課堂。對於我而言,課堂一直是一塊承載希望的試驗田,每一屆,帶著新的期待去播種,用每一個朝夕晨昏的日子歷練生命,培植思想。在我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那些清晰的目標和追尋,都透射到課堂上,課堂是師生共度的一段生命歷程,也是伴隨年輕的生命一起成長的見證。在我的試驗田裡,總在改變著什麼,遙望著什麼,期待著什麼,這使我的教育生活從來沒有喪失過生機,從來沒有凋謝過信念。

生命是新的,課堂就不會陳舊。擁有試驗田的日子,就擁有了飽滿顆粒的期待,這份期待,將我們的教育之路延伸到灑滿陽光的遠方。

老師講的第四個關鍵詞是“研究”。

教學研究並不神祕,也並非高不可攀。任老師曾撰文呼籲重視並建立“一線學術”。所謂“一線學術”,就是一線教師植根實踐的研究。對於一線教師而言,研究更多的是一種提煉。想辦法讓孩子變好,想辦法把課教好,想辦法解決教學問題,想辦法提高課堂效率,這許多的“想辦法”,其實都是研究。尋找好的問題解決思路,尋找好的教學切入方式,尋找好的課堂組織形式,達成好的課堂生成效果,總結好的學習指導策略,使用施好的教學輔助手段,無一不是教學研究。

一線教師的研究,最可貴的是植根現實,植根課堂,植根教學行為與教學問題,在實踐中質疑,在質疑中探索,在探索中解惑,在解惑中提升。“問題”的來源,可以是自己的教學實踐,亦可是本校、本地存在的問題,還可以是時代性的普遍問題。弊病所在,便是問題所在。為“問題”而研究,才是真研究。

教師群體中,那些令我們敬佩的研究者之所以卓有建樹,正是因為他們往往對常人置若罔聞熟視無睹的弊病,能保有敏感的洞察,有改變的願望,並肯為之付出心血加以剖析探求,付諸行動探索實踐。

早在幾年以前,一提及研究,就會感覺頭痛。現如今,在章丘教育科學研究所郭所長的親切關懷下,我們的教育科研已經紅紅火火的搞起來了,很多青年教師已經成了教育科研的中堅力量。我們的研究成果正在不斷地服務於教育教學,研究成績受到教科所領導的首肯,可以說,這是研究的起步,真正的研究還在等中帶著我們去做。

老師講的第五個關鍵詞是“積累”。

積累就是做有心人,善於記錄,善於儲存,在此基礎之上,再善於挖掘提煉,這就是很好的研究成果了。

勤於積累對於教育科研的重要作用,作為教師就應該堅持寫教育隨筆。雖然不能做到每天千字,卻做到了有感而發便即時記下,形成教育生活中的一種習慣。

積累並不是記流水賬,任老師介紹自己的經驗是“一讀、二做、三思、四寫”。讀是吸納,做是實踐,思是提煉,寫是輸出。“寫”的成功,要靠“讀”的深度,更要靠“做”的精彩。

如今,教育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教師也隨之迎來了新的考驗。作為教師,能否經得起新的教育形式的考驗,我們不妨多讀一讀任老師的文章,循著任老師指出的教師成長之路——多閱讀、多反思、多實踐、多研究、多積累走下去,我想,任何教師都會在當今的教育盛世中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藍天,在成功教育學生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你說,何樂而不為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