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清明節週記範文彙總六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W

時間真是轉瞬即逝,一週又過去了,這一週裡,大家都有不少感想吧,立即行動起來寫一篇週記吧。怎樣寫週記才更能吸引眼球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清明節週記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清明節週記範文彙總六篇
清明節週記 篇1

今天是清明節,我們班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排著整齊的隊伍,去平泉烈士陵園掃墓

一進入陵園大門,就見寬寬的道路兩旁不滿的鬱郁青松,就如同當日那些剛正勇敢的英烈。時有微風拂來,兩旁的松柏就隨風搖動,好像在悄悄為烈士們默哀,又好像在守衛著長眠於地下的烈士,一切都顯得那麼平靜。

晴空萬里,白雲依依,鮮豔的隊旗,閃光的火炬。我們申請的注視著少先隊旗,右手舉過頭頂,行著莊嚴的隊禮……

悼念儀式開始,隨著老師“默哀一分鐘”的話音落下,禮樂隊同學們奏起哀樂。隨著樂曲,我們彷彿穿越時空回到戰爭時代,看著英雄們在戰場奮勇殺敵,為全中國人民的利益而都爭著,他們拋頭顱、灑熱血,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不禁心潮澎湃為這些勇敢的人感動著。暗自發誓:一定好好唸書長大回報祖國!

默哀完畢,該獻白花,我輕輕地走到一個戰士的墓碑前,鄭重的行一個隊禮然後把白花放到墓碑前。

掃墓完畢,我想:我以後一定要好好學習,長大後努力投身與祖國的建設中,將來繼承這些先烈們未完成的事業,將他們去死奉獻的崇高精神傳承下去。

哨聲打斷我的沉思,我默默地向烈士敬禮告別。

清明節週記 篇2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首詩杜牧寫的詩大家一定都會背吧。清明節了,應該去墳前向各位前輩去祭拜,這都是我們晚輩的禮節嘛。星期六下午就出發向。

媽媽、爸爸、弟弟、我跟我的堂妹一家子,一起買好了祭拜的食物準備上山去。很快,到了山下。這座山說它陡峭,也不是很是很陡,說他平坦可是一眼望去這一座山看起來斜面很斜。雖然說每年來這裡一次,但是感覺上並不是很陌生。

我們在路途中,看到很多的墳墓,仔細一看,有一些的墓碑上面有一個五角心,上面的顏色已經淡化了。後來我問奶奶才清楚了,原來這代表曾經為國家捐軀過的。我真有想要上去祭拜一下,可是因為時間有限,沒有許多的時間在這裡耗,所以這個夢想只好作為泡影。

到了,終於到了。我們擺好了祭拜的儀式,開始燒黃紙等掃墓必備的。我拜好之後就開始在附近逗留,這附近有好多的茶葉,嫩嫩的,綠綠的,雖然說旁邊有許多的墳墓不景氣,可是,加上這春天的鳥叫聲很茶葉的清香,好象旁邊是隱身的。我只顧自己差一點被他們落下。

到了最後的一站的時候,大家額頭上都冒出了汗珠,我們來的目標也漸漸好象不是在掃墓,而是在採茶葉(希望在天堂的前輩們不要生氣。),我們採了滿滿的一戴子茶葉,看這茶葉,我似乎可以看到這茶葉被我們處理過的味道了。

這次去掃墓,我真是受益非深淺。

清明節週記 篇3

清明節人們必做的便是去祭奠祖先,在清明前一天我也去祭奠了一回祖先,這是我第一次去。

外公、外婆、姨媽、媽媽、表姐還有我一行六個人跟著外公進了上天竺,然後進了一間有許多櫃子的房子,我們走到第二排時停住,在外公的指點下我看到了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的牌位,上面有一男一女的照片,我想這就是他們吧。我們拿出了帶來的祭品,擺放在上凳上,然後一個一個的拜一下。接著我們又來到了屋子正中央的一個菩薩面前,外公放上供品,並再讓我們一個個拜一拜,我很好奇,不知道來祭奠祖先的我們為何來拜這位菩薩。媽媽告訴我拜這個菩薩是為了讓他能照顧我們在陰間的曾外祖父和曾外祖母。聽完我也拜了一拜。

還沒結束呢!我的姨媽買了三個黃色的袋子,外公在袋子指定位置寫上了曾外祖父、曾外祖母的名字,又寫上了我們的名字,然後往裡面放了好多銀色元寶,並紮好。姨媽告訴我這是為曾外祖父、曾外祖母準備的,好讓他們在那兒有錢花。說著三包元寶已經進入了火塔,在烈火中燃燒。

看來這一次去祭奠拜祖先並無白去,因為我又知道了關於祭奠祖先的好多知識。

清明節週記 篇4

又是一年的清明,人們都會在這天去祭拜已故的人。我和媽媽伴著絲絲涼意和淅淅瀝瀝的小雨去掃墓。

一路上的幽靜,似乎在演奏著那低沉的曲調,給清明增添了幾分苦澀幾分傷悲。微微的風竟能夠使樹上的葉子飄落。我伸手抓住了一片葉子,那葉子顯得是那麼地無助,那麼地孤獨。幾絲綿綿的雨打在傘上,順著傘緩緩滑落下來,滴在我的手上,彷彿老天在哭泣,在想念曾經的親人。

到了墓碑前,媽媽總會對著那墓碑哭泣,而我卻在一旁站著。腦海中不時地閃現太奶和我在一起的畫面,那麼美好,那麼溫馨,但一切都過去了。此時我多麼想哭啊!可是我知道,如果我也哭了,媽媽一定會更傷心的,所以我只能夠把東西放在太奶的墓前,默默對她說:“太奶,我們來看您了,您安息吧!”

在回去的路上,還能聽到那低沉的曲調。那幽靜的'曲譜編織著一首又一首的曲子,編織著一次又一次的幻想,而我的心卻十分難受。

風兒還在吹,雨兒還在飄,葉兒還在落,曲兒還在唱……一切的一切都沉浸在寂靜中。

清明節週記 篇5

清明節前一天為寒食節,寒食節不準動煙火,只能吃冷食冷盤,以紀念春秋時期晉國貴族介子推。介子推,又名介之推,介推。他追隨公子重耳(後為晉文公)流亡國外。文公回國後,重賞隨從。介子推卻未得賞賜,與母隱居綿山(即今山西省介休縣東南的介山)。後來,文公要給他封官賜爵,他卻堅辭不受。文公無奈,只得放火燒山,本想逼他出來,沒想到竟把介子推母子燒死在山中。後因寒食和清明相連,逐漸合為一個節日,但節前蒸“子推饃”的習俗,在陝北的榆林和延安兩地一直流傳至今。

“子推饃”,又稱老饃饃,類似古代武將的頭盔,重約250?500克。裡面包雞蛋或紅棗,上面有頂子。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麵塑的小饃,形狀有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圓形的“子推饃”是專給男人們享用的。已婚婦女吃條形的“梭子饃”,未婚姑娘則吃“抓髻饃”。孩子們有燕、蛇、兔、虎等面花。“大老虎”專給男孩子吃,也最受他們喜歡。父母用杜梨樹枝或細麻線將各種小面花串起來,吊在窯洞頂上或掛到窗框旁邊,讓孩子們慢慢享用。風乾的面花,能儲存到第二年的清明節。

做面花是陝北婦女的拿手好戲。她們用自己靈巧的雙手,能將發了酵的白麵捏成各種形狀的面花。工具只是梳子、剪子、錐子、鑷子等日用品,輔料則是紅豆、黑豆、花椒子和食用色素。蒸出來的面花栩栩如生,尤如藝術珍品,令人愛不釋手,捨不得馬上吃掉。

“子推饃”和麵花除了自己食用,還用來饋贈親友。母親要給當年出嫁的女兒送,稱為送寒食。農村孩子給自己老師送,讓離開家門獨自在偏僻的山鄉小村教書育人的園丁分享節日的美食

清明節週記 篇6

雨在外面紛紛地下著,今年的清明要來了……

又到了每年一次的清明節,媽媽帶我回江蘇老家去掃墓。清明,給人的印象總是下著小雨,一片淒涼的樣子。

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後,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後來,介子推歸隱山林後,晉文王為逼其出山,放火燒山,結果介子推跟他母親被燒死,晉文王傷心,作為紀念,規定以後每年那天全國都不許生火,只吃生的食物,那天就是清明。

今年的清明節,我跟我媽媽像以往一樣,帶上紙錢、食物等東西,買了兩束鮮花。我們找到我姥爺的墓,磕了三個頭,把花放在墓前,然後燒紙,燒的時候,紙燒起來,黑色的煙不停地向上竄,風一吹,迷得我的眼睛都睜不開來,有的時候還把燒出來的灰吹的滿天飛。燒完之後,在地上留下了一灘黑灰。燒的時候,媽媽、大姨、舅舅都給姥爺說話。

燒完紙,我們走出墓園途中還看到許多人都在給自己的親人燒紙錢,還有在那哭的,也有笑的。

清明是祭奠先祖的好時節,也是踏青的好時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