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誤區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W

導語:很多教師並沒有理解什麼是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在整合中出現很多誤區。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的誤區

資訊科技和課程的整合,給傳統教學造成了猛烈的衝擊,但也帶來了新的活力和發展機遇,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式以及評價模式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然而在整合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我們必須加以重視和糾正。

  一、資訊科技與課程整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1.多媒體技術與學科課程整合中存在的問題

多媒體技術集聲音、文字、影象、動畫、視訊等為一體,它的引入極大地延伸了傳統的教學方式。計算機代替了幻燈、投影、粉筆、黑板等傳統媒體,並實現了它們無法實現的教育功能,能夠極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實踐過程中,因為多媒體技術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反而使一些教師片面強調多媒體手段的運用,而忽視了學科教學的目的和自身特點。

(1)為多媒體而多媒體

聽過很多教師的多媒體課,有一些課件做得非常漂亮,色彩豔麗、動感十足,圖片、動畫、視訊、聲音不時呈現,課堂氣氛也非常活躍。但從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上看,卻並不好。教學過程片面追求形象性、生動性,導致喧賓奪主,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只注意到生動形象的畫面、變化多端的聲音等,學科課程本身的教學目的、知識體系和規律卻得不到充分展現,也有教師僅僅把多媒體課件當作高階“黑板”,課前把需要板書的內容輸入到演示軟體中,上課時再逐一呈現,多媒體課件僅僅充當了“電子黑板”。這樣,多媒體的引入只是作為教學的一種裝飾或點綴,為多媒體而多媒體,資訊科技的引入變得毫無意義。

(2)用多媒體強化知識的灌輸

多媒體技術能夠方便快捷地展示大量的知識和資訊,正是這種傳遞知識的快速性,使教師在運用資訊科技時,存在盲目增加教學內容的問題。

有些課件不僅內容非常豐富,而且內容的科學性也比較高。但是整個教學仍在以知識為中心的指導下進行,其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及教學組織形式都和傳統的課堂教學沒有什麼區別,整個教學過程仍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學生仍是被動的反應者、知識灌輸的物件,教學缺乏必要的師生互動。這樣,資訊科技的參與並沒有使教學方法得到根本的改變,學生的學習仍然處於被動的學習狀態,教師說的彷彿少了,但學生講的和想的非但沒有增加,反而因為忙於抄寫“板書”或接受大量知識而大大減少了,“人灌”變成了“電灌”,多媒體實際上已成為教師“折磨”學生的又一種現代化的“武器”。

2.網路技術與學科整合中出現的問題

當今是一個知識飛速發展、資訊急劇爆炸的時代,資訊通訊技術與多媒體技術的科學成果已逐步地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學生學習的途徑和手段日益增多,特別是網路技術的發展使網際網路已經成為一個知識的海洋。因特網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探索發現的學習環境,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學習資源,而一些教師仍然按照傳統方式在課堂上講授知識,忽視了針對學生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其他途徑進行學習的指導。網路中存在大量學習資源的同時,也存在著大量的垃圾資訊,面對浩如煙海的網路資源,學生往往會無從下手、不知該怎樣去搜集整理所需的資料。如果沒有水平較高的教師的點撥,大多數學生很難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這樣也就無法發揮資訊科技特別是網路技術的資源優勢,也會給學生今後的學習和發展帶來困難。

網路資源的存在及進一步發展,有可能使學生在思維方式、知識等方面超越教師。教師的知識壟斷地位正在逐漸失去,有些教師沒有認識或不願承認這一點,仍按照教科書照本宣科,他們不能按照學生的層次和興趣對教學進行調整,甚至對於學生提出的不同觀點肆意否定,這對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是很大的打擊,同時也容易使學生產生偏激的思想。

以上這些現象與現代的教育教學理念是背道而馳的,不利於學生整體素質的真正提高,因而遭到眾多教育專家們的批評。我們必須正視這些問題,並加以糾正,這樣才能真正地把資訊科技和課程整合起來。

  二、對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的一些思考

1.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有效整合的關鍵是教師的理念

現代資訊科技能不能完美地融合到學科課程中,問題不僅在於教師能不能像使用黑板和粉筆一樣自然流暢地使用計算機,而且在於教師觀念的更新。教師必須改變傳統觀念。在課程整合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和諮詢者,教師的主導作用可以使教學過程更加優化,是教學活動中重要的一環。要達到“課程整合”的目標,教師不僅要熟練掌握技術手段,更重要的是要深刻了解教育的本質,瞭解學科教學的根本目的,瞭解教學中的難點所在,瞭解傳統教學的優點和侷限性,再結合資訊科技所提供的多種多樣的表現方式更好地進行教學活動。

要切實解決教師操作計算機的問題,使教師能夠熟練地使用計算機,真正把計算機當作自己備課、授課、組織學生活動的工具,就必須提高教師的資訊科技素養(計算機意識、知識、技能與態度)。而要真正實現課程整合還必須加強教師的教育修養,進一步把握教育的目的和本質,以先進的教育理論為指導,使學科教學實現從“科目化”結構到“整合化”結構的轉變。只有這樣,才能把資訊科技教育融合在學習中,而不至於把“整合”變成僅僅是在課堂中單純、生硬、強制性地使用資訊科技。

實現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必須以豐富的教學資訊資源作基礎。影響整合的因素除教師不熟悉計算機技能外,資源的匱乏也是一個不容?S視的原因。資源庫的建設是一項需要長期建設與維護的系統工程,它需要全體教師按照“整體設計、分工建設、統一管理、資源共享”的原則共同建設。

2.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資訊科技應用的原則

資訊科技不是萬能的,計算機不可能代替教師,資訊科技也不可能代替教學。傳統教學方法中的面對面交流,師生、生生間的情感溝通都是網路所不能替代的。所以教師必須正確處理資訊科技與學科教學的關係,避免“技術萬能觀”。

資訊科技是作為一種技術、一種方法、一種手段引入學科課程的。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整合側重於把計算機作為一種處理(包括獲取、加工、運用)資訊的工具併為教學服務。既然如此,教師就不能在教學過程中為技術而技術,為多媒體而多媒體。教師應該把資訊科技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種資源、手段和環境,使教學與資訊科技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的目的,以便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使學生能夠利用資訊科技積極主動地學習,提高學習效率,並培養自身的創新能力。

3.在教學過程中努力提高學生的資訊素養

以網路為核心的資訊科技的發展,使自主化的學習方式成為一種現實的必然的選擇,學生由原來的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的學習者,這有利於使學生在網路時代獲得更加全面的發展。但網路資訊並不等同於教學內容,學生必須要學會對網路資訊進行查詢、篩選、核實及應用,而這些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注意落實。

教師可以先指導學生通過網際網路蒐集一些與學科教學相關的圖片、視訊、小故事等資料,並嘗試製作Powerpoint簡報和個人網頁。通過這些訓練,學生將逐步掌握利用資訊科技進行蒐集、篩選、辨別、下載、整理等能力,然後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開展研究並完成相應的課題。在研究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結成不同的小組,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完成學習計劃。通過研究,教師既可以培養學生的歸納分析能力,又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這對於學生未來的成長和工作顯得特別重要。

4.師生互相學習,促進雙方的發展

網路資訊時代的教育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重新做了定位,教師的博學在網路面前猶如螢火之光,教師在網路環境下,不再是知識權威,而是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參與者、組織者和指導者。

在網路環境下,學生與教師是學習活動平等的參與者,師生之間的教學相長成為現實。惟有師生互相學習,才能促進雙方的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