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課教學優秀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8W

計算機技術為核心的資訊科技大大改變了傳統的教學過程,不僅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過程,也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法和策略,而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不像傳統學科有統一的教學大綱指引,有配套的教學指導書加強學生記憶,也沒有相應的教學評價制度,所以其教學方法決不能完全沿用傳統學科的教學模式,而應有其獨特的教學方法,確保資訊科技教育在培養新型人才方面發揮其應有的作用。作為一名計算機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克服學習障礙,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斷地總結教學經驗,摸索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資訊科技課教學優秀論文

一、結合實際調整教學順序

一般傳統學科強調打好基礎,課程的章節編排有其嚴密的邏輯關係,不宜調整其教學順序。但資訊課則重在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學習,可以“急用先學,立竿見影”,因為對廣大國小生來說,計算機不是一種理論課程,而是一種工具,一種技能。所以不應拘泥於教材的編排順序,而應合理調整,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例如:對一個沒有電腦基礎的學生,可以先教他們如何上網,如何使用滑鼠、鍵盤,如何瀏覽網站,如何存檔,如何複製檔案,等他們掌握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再教他們 Windows等較深、較難掌握的內容。

二、目標的典型化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所掌握的知識屬於“累積型”或“記憶型”,而資訊科技教育則主要是培養學生應用資訊、創新資訊的'能力,這就決定了資訊科技課的教學目標不宜採用傳統學科的逐條列出的方法,而應把教學目標結合到教師設計的任務中去,當學生掌握了某種操作技巧,我們的學習目標也就達到了。

如教學:《計算機的基本操作》時,我先讓學生展開熱烈的討論,並上機試驗,這樣充分體現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進行閱讀學習,互相交流,親自動手試驗各種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這樣既促進同學間進行學習交流,又促使學生課後自學課外知識。

三、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資訊科技課程的實踐性和操作性非常強,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放在首位,這就要求教師善於精心設計作業,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還要歸納學生質疑中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因為資訊科技教育的過程是學生動手的實踐過程,也是學生創造的過程,學生每完成一個作品,利用計算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都需要學生開動腦筋、大膽想象,自己動手,所以說資訊科技教育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一個極好途徑。

如教學:《畫圖》時,要求內容自定(但內容要健康積極向上,版面設計不拘一格,文字優美流暢,色彩搭配美觀大方)。為了完成作業,學生就會自己去採集一些題材新穎、趣味性、科學性強的資料,有的學生就會上網,去圖書館,去翻書本,這樣也有助於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能力。學生精心設計的作品完成後用印表機打印出,張貼在教室裡交流汲取別人的長處,互相“切磋”經驗。通過這樣的學以致用的教學方法,既有利於資訊科技課的教學任務,又打破學科界限,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環境中學習、鞏固相關學科的知識與技能,開發智力、主動發展,使素質教育落到實處。

資訊科技課是一門知識性與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工具課程,同時它還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我們要邊教學邊作總結,邊總結邊改進自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計算機教學還需我們的進一步摸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