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5W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15篇)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1

隨著二十一世紀的資訊時代的到來,電腦越來越多地被運用於人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中,資訊科技教學也隨之成為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尤其是從去年開始,制定了高中生的資訊科技必須合格,才能參加大學聯考的政策,提升了資訊科技在學生中的地位。

資訊科技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資訊科技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掌握一些應用軟體的基本操作技能,如文書處理軟體、電子表格處理軟體、簡單的多媒體制作、網頁製作等,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

我校中學生大都家中沒有電腦,平時對電腦接觸的也比較少,那麼如何在一週短短的兩節課中,讓各個學生充分地有效地掌握本週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是我在教學中一直探索的方向。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教學反思。

一、從興趣著手,引導學生自發學習

大多數學生接觸電腦,是從遊戲開始。在很多老師的眼裡,固定思維地認定打遊戲是不好的行為,其實也未然。學生愛玩是本性,一味地去扼殺,只能適得其反,應該利用其興趣適當地引導學習。就比如在用《金山打字》練打字時,打字是比較枯燥的,學生往往會亂打或者偷偷地玩打字遊戲,()那我就利用他們愛玩、好勝的心理,把全班分成幾個小組,選定同一篇文章,各個小組進行打字接力比賽。讓學生從比賽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促使他們自覺得認真努力地按照指法去練打字。

二、利用直觀教學,加深知識與技能的掌握

在教學中有一些專門的術語和一些理論性很強的概念,這些都是些枯燥乏味的東西,老師在上面講的很吃力,學生聽得還是雲裡霧裡得摸不清頭腦。

我就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加強輔導,在通過螢幕監視器或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儘快解決問題。例如在講《認識計算機》時,主機內部各個部件的形狀與功能通過圖片來看,還是比較抽象的,我就開啟一部舊電腦,現場實戰講解,學生可以看清每一個部件的位置,而且也可以拔插各個部件觀看計算機出現的狀況而瞭解各個部件在電腦裡功能。

三、精心設計教學環節,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的素養

計算機的很多操作不是唯一的,而且也有很大的開放性。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常採用任務驅動法,在任務中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其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電腦知識。比如講檔案的“複製”與“移動”時,這部分內容是比較重要,也是很難掌握的。我就設定了一聯串的任務,利用選單欄操作,把檔案從一個盤複製或移動到另一個盤,通過操作讓學生掌握兩者的區別與操作方法,並讓學生根據前面所講的選單欄與工具欄的關係,自己探索其他的操作方法。又如在講word製作電子小報時,我讓學生觀看許多獲獎的優秀作品,讓學生在欣賞中去感知製作優美小報的方法,先剖析每個小報精美處的製作去模仿,再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發揮想象,創新、探索,製作出自己風格的作品。

當然由於教學經驗的缺乏,教學中必然存在不足之處。往往會顧此失彼,教學實際與想象產生偏差,同年級各個班的學生實際情況又各不同,每個班的學生學習能力又參差不齊,教學時很難針對各個班進行各個設計,從而造成教學的偏差。但是一年多的教學實踐,已讓我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今後的備課環節,我將多多注意分層次教學有關的研究探索,改進其他不足,把課堂教學做的更好。並繼續注重教學前、中、後的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2

國中資訊科技課。存在這樣的情況:學生們很喜歡上計算機課,特別是上機的操作課,更是有一種讓我一次愛個夠 ” 感覺,但是一部分學生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以 “ 玩 ” 樂 ” 為主要的情緒支配,對遊戲、上網聊天情有獨鍾,而對於教師所講授的教材上的內容卻覺得 “ 不好玩 ” 或者乾脆來個置之不理。上機操作的秩序也比較混亂,結果一節課下來,外表上課堂氣氛很輕鬆、活躍,其實效果很差,學生覺得自己一節課後好象什麼也沒學會。面對著這樣的學習現象,經常會產生幾許無奈,但更多的思索: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作為從事國中資訊科技教學的教師要改變這樣的現象又該做些什麼呢?資訊科技學科在大部分中學裡,叫副科,受傳統舊觀念影響,資訊科技的課堂教學和教研活動從一開始就沒有受到過重視。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基本能勉強按照大綱要求進行,而教研活動在中學卻開展得很不理想,或根本就不開展,有的學校完全照搬別的學科的教研方法,形而上學。看來原因有很多,有大環境的因素,有領導的意識因素,也有資訊科技教師自身因素。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3

回顧五年來,新課改引領我們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以學生為本的教學與成長,感受頗多。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喜歡資訊科技課,但這種喜歡往往表此刻愛玩遊戲,或者上網聊天、看Flash動畫。而對一些基本的知識、技能卻不願認真地學習。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匯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關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的體驗,從而實現教學目的。

1、興趣引領、化難為易

例如,學生學習指法是十分枯燥的,如果教師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並且很不願學。我在教學中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當學生玩遊戲覺得有困難的時候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就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簡便自如了,此刻高一年級學生的英文速度都在50個每分鐘以上,大部分到達100個左右每分鐘,個別同學到達200多個每分鐘,同學們基本上個個學會了盲打。

2、精心匯入,激發學趣。

在講授基礎知識時,利用計算機、大螢幕、投影機進行重難點的講解、示範演示。我在課前精心製作的PowerPoint幻燈片、Flash動畫等課件,配以優美的音響效果,學生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到教學上來,能夠把精力放在課堂教學的現場發揮之中,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獲得更多的技能。

3、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資訊科技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有針對性地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艦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經過很多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的知識,熟練的掌握操作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巡視、輔導,及時發現問題,例如,在學習鍵盤一課時,我提問空格鍵、換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討論。經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元,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而換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游標前面的字母,相當於橡皮擦的功能,這樣由淺入深、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對其印象深刻,利於記憶。

4、自主學習,不斷創新。

學生喜歡上資訊科技課。教師應當充分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

高中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必須的閱讀本事。能夠自我探索一些工具及軟體的使用方法,一般情景下采勸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即學生在使用一些工具時,一開始教師就故意留一些在操作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不講解,而學生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又要用到,讓學生帶著問題自我去閱讀教材,然後教師再加以引導,最終解決實際操作問題,經過長時間的訓練,學生逐漸會構成發現問題並獨立解決問題的本事。

如在PHOTOSHOP教學時,教師先讓學生自主學習。有的學生討論、嘗試,有的學生在看書尋找,同學之間也不由自主地互相幫忙起來。最終讓學生互相交流,教師進行適時的點撥,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視窗的基本組成,及工具欄中的各工具的功能。

總之,要上好資訊科技這門課程,只要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理解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趣味、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簡便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本事,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矗

5、欣賞個體、激勵全體

關注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人格,欣賞學生是教師必做的功課。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差異,在這個時候我總是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每一個學生,看到他們的閃光之處,然後加以讚賞的同時指出不足;注重發揮小教師的作用,並及時鼓勵同學們只要肯下功夫,每個人都有可能變成電腦高手。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我儘量營造民主、和諧的氛圍,這樣不但能真正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6、鑽研教材,分層教學

處於少年期的孩子活潑好動,充滿自信但缺乏耐心。在一節課的時間內,總要求他們安安靜靜、規規矩矩地按照教師的要求做是很困難的。那麼,如何堅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實現教學目標呢,我認為首先要研究教材,精選資料,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自學;對難度較大的資料要想辦法化難為易,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十分感興趣。試想,一堂課只講理論不讓學生動手,他們的注意力何以集中?所以,精講多練、合理安排時間,難易結合的任務驅動,能到達較好的教學效果。要求所有學生都要完成基本任務,另外佈置附加任務,讓基礎好的學生去完成,這樣的分層讓本事強的學生可有更多的練習機會以獲取更多的知識技能。

7、教法多樣,教無定法

資訊科技課一般採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後教師講解、演示。我認為應給孩子們展示的機會。讓孩子上臺面向全體同學操作不僅僅能鍛練自我的水平,並且也供給了一個讓學生和學生交流的平臺。這是我在學習新課標之後思考的問題,多一種方法,多一些嘗試能夠多幾個方位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和熱情投入到學習中來。

例如我在講授圖形的變化這一資料時,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自主學習。首先開啟photoshop程式,每個同學匯入一條魚的GIF圖片,之後,我開始變魔術,演示魚媽媽的水平翻轉變化,然後同學們探究魚媽媽的其他魔術變法。魚媽媽如何長大或縮小、魚媽媽怎樣轉彎……學生們在問題的引導下認真地自主學習,體驗發現的歡樂,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學習中得以體現。

最終,我請學生幫忙魚媽媽找到一群魚孩子創作作品。學生練習時,我要求越有創意越好。

學生展示作品以後,組織學生自我品評。如何評價作品、如何應對別人的評價都是教師需要引導和關注的。

課堂上,學生唱主角,我也深入學生中間,互相討論,平等對話,一齊探究。請學生到教師機上演示,鼓勵能者為師,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興致盎然,湧現出很多有創意的作品。

教育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藝術,整節課看來,任務密度偏大,個別同學只完成了匯入和變形。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儘量避免留下遺憾。

8、充實提高,轉變觀念

我認為,現代教育改革的核心是使學生變被動型學習為主動型學習,讓他們在真實的環境中學習並理解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教師的主角逐漸由傳統的知識傳授者轉變成設計者、指導者、組織者、幫忙者、學習資源管理者及研究者。這在給教師提出全新的挑戰的同時,也為教師供給了廣闊的創造空間。我認為,資訊科技課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根據資訊科技課的特點,遵循從知識到技能、從技能到知識的認知規律:自學→掌握知識;動手→培養技能;應用→將知識與技能緊密結合並互相轉化。讓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感悟知識,發現知識,構成技能。畢竟,未經必然王國的跋涉與歷練,哪有自由王國的馳騁與翱翔?

其次,從學生的經驗出發,選用他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完成趣味的學習任務,採取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堅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滿足學生的發現需要和創造的成就感,尊重學生學習的獨特體驗,放手讓學生學,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然後,教學不能侷限於一節課,侷限於一時,必須著眼於學生的長遠發展,以更高、更長遠的眼光來處理教材,實現課程的拓展延伸。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4

本節課以大海深處搖搖曳曳的水草和熱帶魚作為切入點引入學習的課題,生動活潑的'魚兒可以激發學生動手畫畫的興趣,學習用曲線工具繪製曲線並進行自由的構圖,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由於本課中使用曲線工具繪製單弧曲線與雙弧曲線是學生較難掌握的操作,而其中單弧曲線的繪製對學生來說是難中之難。因此,本節課採取如下教學環節的設計很好地完成了教學目標。

一、激發興趣,匯入新課。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只有不斷地誘發學生的求知慾,培養他們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始終保持積極的思維狀態,才能達到,思有方向,學有目標,獲有新知,用有創造的目的。上課伊始,我以創設動畫片《海底總動員》為情境匯入新課,讓耳熟能詳的“尼莫”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滿腔熱情的投入到學習中來,給整個教學過程一個良好的開端。

二、聯絡生活,感知曲線

資訊科技作為一門新興學科,也需要我們將教學活動和現實生活背景密切聯絡起來,讓同學們在生活中學習,把知識性的東西轉換成操作能力,真正體現出資訊技“源於生活,用於生活”的原則。匯入新課,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起來了,本人緊接著用課件展示了生活中常見的帶有曲線的例子,並配上旁白:仔細觀察我們身邊的物體與風景,你會發現很多有曲線的畫面,曲線工具在畫圖軟體中可以說是一個應用廣泛的工具。各種的曲線線條可以構成魚兒、高山、山路、河水、柳枝等許多線條優美的圖形。學生通過觀察、傾聽、領會了解曲線繪製在畫圖中的重要地位。

三、循序漸進,分步教學。

由於本課中使用曲線工具繪製單弧曲線與雙弧曲線是學生較難掌握的操作。五彩斑斕、千姿百態的深海魚,在婀娜多姿的水草中流動,這景象往往讓人心曠神怡。怎樣用曲線工具畫魚兒的方法呢?在教學活動中採用循序漸進,分步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本人採用了四步驟完成了教學任務:

⒈魚兒圖形有組成。鼓勵學生自主觀察圖形並引導學生說出魚兒的構成。

⒉組成魚兒圖形的線條與圖形。引導學生觀察魚的構成,找出魚兒的線條和圖形有:單弧曲線、雙弧曲線、圓形,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營造積極回答的課堂氣氛。

⒊繪製單、雙弧曲線線條。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操作說明,讓學生學會用曲線工具來繪製出魚兒的圖形,讓學生有目的地操作。

⒋繪製魚兒。讓學生自己嘗試一下畫出其他圖形的魚兒,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5

資訊科技課的教學跟其他學科不同,主要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我們平常上課的模式也就是,上課時老師演示一遍,講解一下,學生再“照葫蘆畫瓢”一下,就萬事大吉了。結果我發現,這樣的效果很差:接受能力強、有電腦基礎的學生你還沒有講完,他就會操作了;接受能力比較慢的學生還沒有弄清楚是怎麼一回事,更有部分學生走神了,壓根沒有聽見你在說什麼。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我不斷地探索和實踐,在資訊科技教學上有了一定的改變,以下是我的幾點反思;

一、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介紹鍵盤時,我提問“空格鍵、上檔鍵和Backspace鍵有什麼特徵?”讓學生討論。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空格鍵上沒有任何一個字元,其主要作用是輸入空格。同樣抓住上檔鍵上有向上的箭頭,其主要作用是來輸入上檔字母。還抓住Backspace鍵有向左的箭頭,其作用是刪除游標前面的字母,相當於咱們平時用橡皮擦寫錯的字。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二、遊戲入門,自覺學習。

中學生對遊戲特別感興趣,而計算機正具有能玩遊戲的特點。根據這一特點,可以把計算機新課的學習寓於遊戲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濃厚的興趣中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 例如學習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一開始直接講解手指的擺放要求和指法要點,學生不但學的很累,而且很不願學,更加不能強迫其練習了。我在教學中就採取遊戲引入的方法,先讓學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賽誰的成績好。學生在“打地鼠”等遊戲的實踐中發現,要取得好成績就必須練習好指法。於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夠打得又對又快。在這種情況下,再講解指法練習,學生學得就很認真。經過一段

時間的練習後,學生們再玩這個遊戲時就感到輕鬆自如了。這樣,既保持了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熱情,還可以促使學生自覺去學習計算機知識。

總之,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要處處留心,時時注意,必須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才能上好資訊科技這門課,只有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6

資訊科技課是技術課,目的是培養學生技能。同時這種技能不是計算機本身,而是使用計算機去處理資訊的技術和能力,是適應資訊化社會的必備技能。高中的資訊科技課不是專業的計算機課,它以提升學生的資訊素養為宗旨,強調通過合作解決實際問題,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挖掘學生的潛力,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高中技術性課程與學術性課程協調配合,最終的培養目標是: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適應資訊時代發展需要的合格的公民。

資訊科技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資訊的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資訊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資訊科技教學營造"寬鬆,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下高中資訊科技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轉變教育觀念,樹立育人的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觀

舊的教育觀念就是由教師通過講授、板書以及教學媒體的輔助,把教學內容傳遞給學生或者灌輸給學生。老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宰,學生則處於被動接受老師灌輸的地位。在這樣一種結構下,老師是主動的施教者,學生是被動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輸物件,媒體是輔助老師向學生灌輸的工具,教材則是灌輸的內容。要打破以前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的教學觀,樹立育人的教學觀和學生自主學習的現代教育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之間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資訊科技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excel時,學生對於excel基本操作,如,計算、排序,圖示等操作,在老師的指導下能輕鬆完成。但是通過佈置一個任務(學生考試成績的統計彙總及分析),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資訊科技教學過程中,老師先佈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係,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佈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體製作個人網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7

本堂課是國小資訊科技二年級第十課時《輸入漢字》。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比較熟練的使用滑鼠,並且初步養成正確的打字姿勢及指法,對英文字母與漢語拼音之間的對應關係掌握比較熟練,這都為今天這堂課的學習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

應該說,學習漢字錄入是學習計算機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國小二年級學習漢字錄入對只有7歲的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將“關注學生、促進成長髮展、以任務為驅動”作為教學方法。

關注學生,讓他們成長髮展的最根本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學會他該學會的東西,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從板書到教具包括課件的設計都力求具體形象、循序漸進,以保證學生學會為根本,只有讓學生在真正學會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學會漢字錄入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學習輸入單個漢字環節中,我自己製作了一個專門的課件,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看課件,自己去掌握輸入漢字的方法,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其逐步滲透學習的方法,既完成了本堂課的知識點,又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全班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掌握。

在學生掌握基本的漢字錄入方法後,我在進一步提高學習難度,引導學生通過輸入一個同音字“打”發現候選條,並通過輸入“弟“字總結翻頁按鈕的作用,接著引導學生自己尋找不同的翻頁查詢漢字的方法,這幾個字的出現是隨著知識點的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出現,使孩子在這幾個漢字的錄入過程中,不斷的實踐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全班90%以上的孩子學會基本的漢字錄入。

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對特殊字“綠”,故意設定難度,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通過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並適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經過學生間的協作互助,這一知識點,學生都能夠順利掌握。

這樣的課堂教學貫穿學生學習過程始終,對今後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大有益處的。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8

這是一篇引人入勝的兒童小故事,課文通過小公雞捉蟲子給小鴨子吃,之後小鴨子又救助不會游泳的小公雞的故事,告訴我們夥伴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這節課重在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讀文識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增加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在識字教學中,引導學生髮揮主動性,激發學生寫字的興趣。本節課,我引導學生從整體入手,以讀為主感知課文,使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讀課文,在朗讀過程中識生字,初悟文章的美。讀、畫結合,將枯燥的文字變成生動形象的畫面,使文章的情趣與學生的感悟融為一體,使朗讀變成一種享受。

讓同學們在愉快的學習中感受到了小朋友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的道理。唯一讓我感到不理想的是在講故事這一環節,學生思維還是沒有開啟,沒有我想象中的活躍。這跟平時上課過於依賴教材,訓練學生的發散思維上做得不夠很有關係。希望在以後教學中上類似課文時,能吸取這一課教訓,讓自己的教學水平得到更好的發揮。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9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資訊科技以其直觀、生動、形象等優勢受廣大教師和學生的尊受。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同樣的一節課,使用不同設計風格的多媒體課件學生的學習效果也不盡相同。因此,如何合理的設計、使用多媒體課件是我們在教學之前應該深思的問題。只有正確、合理地使用多媒體課件才能更好地完成課程教學的要求。

關鍵詞:數學教學;資訊科技;多媒體課件;找規律

我們正在經歷一個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只有我們的教育要先於時代的發展社會才能進步。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實施,資訊科技已頻頻走入課堂,並以其直觀、生動、形象等特徵服務與數學教學,為數學教育的發展創造了無可比擬的教學效益。這種技術將我們難以呈現的教學情境、抽象的概念、枯燥的練習等,用聲音或靜態、動態的影象任意地結合在一起,讓數學課堂變得生動、活躍了起來。我在使用過程中親身感受到了它的優勢,但也發現了一些使用不當的問題。下面我就以二年級下冊《找規律》為例來談談自己的體會。

資訊科技在教學中的優勢:

1.啟用教學情境,使學生深入教學氛圍,深化主題。數學教學中有很多內容都需要從生活中總結歸納、引入課堂,因此,只有教師講或是用書中的主題圖是遠遠不夠的,學生的認識也較為片面。如《找規律》一課,直接出示主題圖,內容就顯得單一,而且有為了講課本而特意編題的嫌疑,像把學生生拉硬拽到課堂中。而運用了多媒體教學手段,教師可以提前把生活中各種有規律排列的圖片、場景集中起來,展現給學生,既生動又形象,學生也樂意去觀察。自然會發現這一些圖片和場景中存在著共同點,就是有規律。這樣就非常自然地引出了主題內容。並且因為是學生自己發現的,學習興趣也高,也使學生加深了數學來源於生活的認識。

2.簡化難點,優化數學過程。數學教學不同於其他學科,其操作性強,光讓學生聽和看並不能讓他們牢固掌握知識,只有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才能達到教學目的。在二年級下冊《找規律》這節中,規律是有一定難度的,只有在腦中形成動態的變化影像,學生才能理解。利用教具操作是有侷限性的,逐行逐列之間的變化很難連貫地展示,但有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運用動畫的形式,過程鮮明、有連續性。讓學生的思維能從實物的變化中抽象出變化規律的模型,再動手操作時就不會手足無措。

3.激發數學學習的積極性,改善對數學的認識。魯迅曾預言:用活動的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的講義好,將來恐怕要變成這樣的。是的,時代進步了,教學課堂也在不斷改革。現代化教學手段,正以形象性、生動性、情趣性、直觀性、快速性代替教師的講和寫的教學手段。如《找規律》這節課因為有生動、真實的多媒體課件,學生從開課就對這節課很有興趣。集中注意力去觀察,從觀察中發現規律、思考規律並操作發現的規律,從而創造新的規律。正是因為現代化教學手段通過圖片、聲音、動態的影像等多種媒體相結合構建了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使數學變得生活化、趣味化。學生才能始終保持興奮、愉悅,對知識保持高度渴求的狀態,在無意識間吸收了大量知識。讓學生學得輕鬆,變聽課為主人,對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創新意識和探索精神的培養產生了優化的效果。

多媒體課件如果運用得當,與數學課堂教學融為一體,相得益彰,就能提高數學教學質量。但隨著多媒體課件的廣泛應用,也有人認為:資訊科技與一支筆、一塊黑板在本質上並沒有區別,都只是一個輔助工具而已。所以,它的運用必須以提高教學質量為必須前提,若一味貪圖它的熱鬧就會走彎路。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10

資訊科技的飛速發展,教育也相應的跟上了時代發展的需要,最終目的是實現教育資訊化。在當前教學中如何利用資訊科技提高教學效率也成了一線教師研究實踐的一個重大課題。下面將結合幾個方面,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什麼是資訊科技?

資訊科技,有關資料與資訊的應用技術。它是一種技術,一種手段。從教學的角度可以理解為應用於提高教學的一種技術手段,在教學中實現輔助教學,解決教學重、難點的方法之一。所以,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不是有了資訊科技就可以拋棄一切常規的教學方法,以多媒體方式代替教師授課等。只有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與各種教學手段協同互補,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二、資訊科技與學科整合應用反思。

資訊科技應用於教學,就是為了能解決在教學中遇到的難點、重點,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在教學中,老師們大多以製作多媒體演示課件來輔助教學。這樣顯得應用資訊科技手段單一化,而在有的課例中又顯得不太恰當。

利用課件輔助教學是教育資訊化的一種體現方式。教師應認真備課,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利用這些資訊化手段解決教學問題。忌“濫用”,無論什麼課都採用資訊科技手段進行教學,如果這樣,不但不會提高教學效率,反而增加教師的工作量,對學生而言,只會耽誤他們的學習時間,學習能力又不能得到提高。

不同重、難內容採用不同的課件設計方式。有些抽象的東西在教學中利用課件來突破時就可以採用演示型課件,讓學生直觀的理解,不用繞彎子。而需要學生參與、合作完成的內容,可以採用網路型課件,授課環境也相應到計算機網路教室。通過網路平臺,師生一起完成教學任務。課件的設計應注重實效,儘量不要去追求的高技術性,能解決問題就行。

對於有些教學內容,學校已有教學資源的就直接利用。比如,學校有農遠工程配套的視訊教學光碟。教師可先觀看光碟內容,再進行教學設計,直接利用這些光碟進行教學也不失為一種好辦法。當然,這種方式也不能忽略教學常規,教師為“主導”與學生為“主體”作用發揮好,教師不是光碟播放員。

資訊科技應用於學科教學活動,不是什麼高階產物,忌“穿新鞋,走舊路”,應走入教師的實際教學。不要認為資訊科技是公開課、優質課中才能使用。這樣純粹浪費教學資源,更不能促進教學發展。

綜上所述,要利用資訊科技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先解決問題:更新教師觀念,提高教師的資訊能力,才能利用好資訊科技為教學服務。

當然,要使教育真正資訊化,是一個艱鉅漫長過程。要解決在實際應用中遇到的問題才能促進教育資訊化的程序。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11

20xx年8月,從一個學生轉變為一個教師的角色,從一個大學的校園跨入到一箇中學的校園,從一個對教師職業崇拜到一個自己身為教師的處境,我開始了從事基礎教育的里程。對於剛步入社會的人來說,一切都很陌生。對於許多為人處事的方式、許多人情世故我還不是很懂,沒有很多的想法,做好本職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和氛圍中,我開始了我的教學生涯,從事了我的專業教育工作——資訊科技科目的教學工作。

現在已經過去了大半個學期,對於資訊科技的教學也有了一些感觸。

一、問題設計

通過這段時間的教學,我深刻意識到課堂提問設計的重要性。科學合理的課堂提問有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增強學生自主探索的意識,進而提高教學效果。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水平,有意識地提出一些帶有趣味性的問題,創設生動愉快的情景,把學生已有的知識與即將學習的內容有機地聯絡起來,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課堂教學中,在匯入新課、學習新知等不同階段,學生的思維狀態是不同的,提問要注意時機,引導學生去積極思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於同一個問題,應善於從不同角度向學生提出問題,運用條件的增設變化及結論的延伸和條件與結論的互換,一題多解、舉一反三等方法設計出新的問題,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二、培養學生興趣

資訊科技學科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以實踐操作為核心,以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創造性地設計教學結構,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使學生自主自願地學習資訊科技課。學習興趣是學生基於自己的學習需要而表現出來的一種認識傾向,它是學好一門課的內驅動力。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在資訊科技課起始課教學中,要從計算機的產生、發展、最新動態和計算機網路的有關常識的介紹,國內外計算機技術的比較,同時結合本地區、本校利用計算機進行經濟管理、教育科研、通訊等方面的應用情況,最大限度地讓學生了解到計算機的重要作用,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另一方面在資訊科技課起始課教學中,要創設問題情境,調動學習興趣。還可以適當的開展資訊科技課程興趣小組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因為有些同學對課本內容比較熟悉,很多同學國小,國中都學過,所以他們覺得上課太乏味,課堂上的內容都知道,除了課本知識外,可以適當的教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計算機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三、直觀教學,加深記憶。

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資訊科技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鍵、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習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輔導,在通過螢幕監視器或到學生中間進行指導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多讓學生進行討論,這樣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四、讓學生有成就感

課堂中多展示學生作品,利用成功體驗激勵學生的學習課堂上多展示學生的作品,給予表揚鼓勵,會使學生有成功感,感到莫大的欣喜,對自己充滿了信心,從而對計算機學習產生更為強烈的興趣。在課堂上,我有時會選一些同學示範操作,或者演示自己的作品,伴隨著老師和同學們的讚美,這些同學都會沉浸在一種難以言喻的興奮之中。課堂中我讓每個同學都把作品上傳到區域網中,這樣,只要進入網路上的芳鄰的同學都能看到,當看到有同學欣賞自己的作品時,他們會充滿成就感。同學們在交流作品時,彼此之間也會相互啟發和激勵,取長補短,使自己的作品水平得到提高。利用成功的體驗,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根據具體情況採用合適的方式,一定會收到很好的效果。

未來的社會是資訊社會,資訊科技知識就像語文、數學、外語一樣,已成為現代知識結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資訊科技課越來越重要,適合時代發展的優化的課堂教學模式必將逐步代替傳統的教學模式,總之,只要轉變教育理念,不停地探索求新,不斷反思出現的新問題,我相信是一定能夠更好地把握課堂,得到高效能課堂教學效果的。要上好資訊科技這門課程,我們在平常的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使用易於學生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老師的教育總是有限的,我們總是在不斷的實踐中逐步成長的。我們未來的路還很長,我們要學習的東西還很多,我們的責任真的很重大!感悟很多,思考很多,收穫很多。我一定會好好珍惜機會,以良好的心態對待工作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不斷求知,善於實踐,積極反思,在天心一中這片熱土上實現我的人生夢想。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12

資訊科技是一門技術性和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富有創造性,這就要求我們避免空洞繁瑣的講解,將操作技術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聯絡起來,對於學生而言,將教學目標簡化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也是最好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在任務中學習。“在任務中學習”是我這堂課設計的核心。從一開始的“如何是自我介紹更有個性”探索如何利用背景等工具來使自己的作品更加豐富,到“插入新幻燈片使自我介紹更豐富”激起學生為自己的作品新增更豐富內容,以及後來的“新增自己的作品讓自我介紹更個性”這些環節,我始終將操作方法簡化成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始終堅持讓學生在興趣中自己找任務的理念,這一理念是我認為資訊科技課教學中應該做的,也存在著許多的困惑之處,這種設計理論,對課堂的動態生成體現得很少,往往是以教師的預設為主,以激起學生的興趣為主,如果學生對學習內容不感興趣,那這種教學方法也是無從下手的。

上述任務的設立,就是讓學生在一個個具體的例項中激發學習的興趣,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完成一系列任務,從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識脈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還會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發他們求知和慾望,逐步形成一個感知心智活動的良性迴圈。在進行“動畫設計”這個環節,當學生自己完成教師交給的任務時,當學生髮現自己的作品也能動起來時,那此起彼伏地響起在教室裡的歡呼聲,那滿臉驚訝、欣喜、興奮、激動的表情,令人印象深刻,我覺得,如果這些問題不是靠一個個具體的任務去解決,學生會有這種愉悅的情感體驗嗎?學生會有積極主動的思考嗎?他們的探索慾望會強烈嗎?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13

剛踏入崗位就接任八年級資訊科技老師,我懷揣著熱情與信心走進了我的課堂,近距離接觸了我的學生。我們師生剛接觸,對於我來說,學生是新的;對於學生來說,老師很讓他們好奇。這些都是情理之中的事。學生表現的熱情很高,最突出的表現是願意上計算機課,他們認為上計算機課從中他們可以去玩。但是作為學校的課程專案,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資訊科技課的作用也越來越重要。與其他科目不同,資訊科技是一門及知識與技能於一體、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求學生既要學好理論知識,又要掌握實際操作技能。

我記得在我上第一堂課時,我準備了好多天,為了能把這堂課上好,我請教我的同事,怎麼樣才能算是上的好?我把教學過程一遍遍的演示給他們看。上課時自顧自己展現,卻少了我們課堂的核心——學生。課後我指導老師範老師說,課堂氣氛不是很活躍。我那時才意識到計算機課,不是教師一味的講解,如果少了學生的參與,課堂就沒有實在意義了。我的教學過程只是使學生變成了一個聽者,就像聽評書,只是單純的去聽而沒有了自己表現的機會。我想接著仍延續這樣的課堂,學生們對於計算機課的熱情會被我抹殺,把他們高昂的興趣撫平。

發現了問題的所在,我針對我的課堂,我施行講練結合,教師先講解,學生根據任務有針對性的練習。就這樣課堂氛圍提上來了。可是問題又來了,由於教師提出的問題都是相同的,可我們的學生操作實踐能力千差萬別,有的學生自小就接觸計算機,動手操作能力已經有一定的基礎,這就導致會的學生在課堂上開小差,比如玩遊戲,瀏覽與課堂內容無關的網頁內容,上網聊天等;有的學生根本就沒有實踐操作過,對課堂上的練習感到很茫然表現出不知所措。抱著計算機不知道從何下手。對此我深有感觸:當時我們在學習預設主頁的設定時,要求同學們把百度,設定為IE瀏覽器的預設主頁。我在巡視過程中發現,當我說完操作要求後,有些學生已經在Internet選項…對話方塊裡,在常規選項卡內,將地址框的內容修改為了:www。bxxxu。com。很快就完成了任務。可有些同學不知道百度的網址,在輸入中不是少了字母,就是輸入漢字;要麼就是找不到Internet選項…等等。

我發現後把網頁地址寫到黑板上,同時要求做完的同學展示給大家看,而後去輔導其他同學完成學習任務。對於表現優秀的同學實行加分政策,鼓勵他們的積極性與自信心。這樣我們的班級計算機小組順勢便成立了。

我們的課堂雖然每天都在進行,我希望學生們每天或者每節課都學有所得,一堂課下來能有所收穫。為什麼會出現課堂中以上的問題?作為從事國中資訊科技教學的教師要改變這樣的現象又該怎樣做呢?怎樣才能使學生們課堂效率提升呢?又如何將學生真正地吸引到學習當中,解決課堂出現的這些或者那些突發現象呢?我在思考……

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和大家共同探討。

一、認真瞭解教學物件

我所要面對的教學物件是國中二年級的學生。首先,這些學生對資訊科技課的開設目的並不是非常瞭解,中國小資訊科技課程的目標是“培養學生良好的資訊素養,把資訊科技作為支援終身學習和合作學習的手段,為適應資訊社會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礎。”那麼,資訊素養是一種可以通過教育來培育的,在資訊化社會中獲得資訊、利用資訊、開發資訊方面的修養與能力。它包含了資訊意識與情感、資訊倫理道德、資訊常識以及資訊能力等多個方面,是一種綜合性的、社會共同的評價。課堂上要從思想上加強灌輸,努力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和資訊能力。讓學生放棄資訊科技課程就是簡單的“網上衝浪”、“遊戲網路”的思想,要充分意識到學習這門課程對未來的學習、工作將產生多麼深遠的影響。其次,由於受到國小資訊科技課和家庭環境影響,他們計算機能力又各有不同。有些學生實際操作熟練,有些學生甚至還不知道怎麼操作計算機。針對教材,讓學生髮揮自主學習能力,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再經過他們進一步的研究,能夠學到一些小技能。無疑會增加學生學習的其他問題的興趣,在不知不覺中提升了學生的資訊素養。

二、認真瞭解所教科目

明確了資訊科技教育的指導思想後,我要了解的便是資訊科技課的總體目標。資訊科技課的總體目標是:(1)掌握資訊科學、資訊科技的基本知識;(2)培養學生採集、加工、釋出等處理資訊的基本技能;(3)使學生明確並接受參與未來資訊社會特有的道德規範與法律法規;(4)能利用資訊工具和資訊資源,通過評價、應用資訊解決具體實際問題。

這就要求我一定要認真備課,將資訊科技課本讀細讀透,設計好每節課的教案,難易適當,突出重點,攻克難點,穩固基本操作。根據四步導學編寫要求,精細每一個細小環節,使學生在忙而有序的課堂中有所收穫。第一學期主要講授資訊科技基礎知識和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如:Frontpage軟體操作,同時,我還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加強自身素質修養,不斷提高知識水平。

三、認真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發揮新教師的自我熱量

資訊科技課作為學校開設的科目之一,學生在資訊科技課上總是會忘乎所以,故在課堂管理中決不能放任學生胡來。畢竟資訊科技課和傳統的課堂教學有所不同,資訊科技課的教師跑班較多,每個班一週一課時。學生上課的地點在微機室。學生面對計算機,而且又有網路誘惑的時候,聽課效率極低,而且他們的識記能力不強,自我控制能力弱。所以,我必須先從學生的思想和學習態度著手,先要糾正他們對開設資訊科技課的錯誤理解,讓他們明確資訊科技課開設的意義,不是為了讓他們沉迷於網路世界,而是讓他們能通過學習掌握基本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綜合利用計算機和網路在內的各種資訊工具,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資訊素質,為以後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只有學生端正了自己的學習態度,才能使教學有突破,才能使教學有生命力。

雖然我要面對的是整個年級的學生,要對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有一定難度。我就以一個班級為單位,將14個班按操作熟練、一般和不熟練三種類型分開。在此基礎上,又通過上機操作來檢查每個班的學生的操作能力。通過一定時間的觀察,我發現重點班的同學整體的上機操作熟練度和聽課效率明顯高於普通班的學生,而普通班中,上課紀律較好的班級又比其他班的成績相對要好。在每個班裡,總會有些學生的操作能力強,有些學生操作能力弱。但學習態度端正的學生又比整天只想玩遊戲的學生學得快,學得好。所以,我首先要保證這些態度端正的學生的學習質量。讓這些學生強化計算機操作能力,再想辦法讓學習中等的學生迎頭趕上,讓那些操作能力弱的學生樹立信心,穩固基本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我首先對教材有個總體把握:

(1)以任務為驅動,不一定要求其知識的完整性,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解決,學會計算機的應用;

(2)讓學生舉一反三,以學習計算機知識為主,不要把教材變成軟體說明書;

(3)在章節編排上,充分體現任務驅動的思想;

(4)在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思想,使學生能靈活應用計算機,不是單純指計算機操作的熟練程度,而是指某任務怎樣用計算機完成;

(5)教學中,不應對軟體進行高難度的學習,而應讓學生明白怎樣用這個軟體解決問題;

(6)在應用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有的放矢地教學,使學生感到學習過程富有樂趣。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適應新課程理念,為了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我更應該多想點子,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其中學校的導學案在資訊科技教學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首先向學生拋置任務,在任務驅動法下以各種各樣的主題任務驅動教學,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習和鞏固知識和技能,培養創新精神和主動學習的習慣。教師首先要認真設計好一節課的任務,能充當好“嚮導”的作用,讓學生明確做什麼並知道怎麼做,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來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務。最後將小組作品展示出來,讓其他小組同學欣賞,一起討論作品的優點和不足。老師點評時,要注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他們能保持良好的學習勢頭。同時,為了實現新課改的理念,還注意將一些能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人生觀和世界觀的資料結合到課上,使學生在學習實際操作的同時也能學習別的有用知識。

教師面對的是一群求知若渴的學生。對學生的教育要按照學生的年齡和個性特點,採取切實可行的方式方法,堅持有重點地進行教育訓練,保護學生的自尊和健康的個性特長,發揮出他們的創造思維和能力,使學生學有所成。學生不是一成不變的個體,他們是發展中的人,他們的思想每天都在更新,他們的想法會變得越來越成熟,這就要發現學生生身上的亮點,並引導他們,有利的勸說他們,真的使學生愛學習,愛上資訊科技課。

我認為,作為新教師我們現在只有通過自身的努力,從實際工作出發,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課堂教學的藝術等方面入手,認真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正確地引導學生,使國中學生能夠真正意義上懂得資訊科技課程的現實作用和重要價值,讓他們自覺地認真地上好資訊科技課,掌握到實用的知識和技能。在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隨著社會的發展,資訊量的增大,資訊渠道的拓寬,培養學生的資訊素養需要通過資訊科技與其他學科的整合,為中學生資訊素養的形成奠定前進的方向。資訊素養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功效,需要學生與教師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全社會的關注。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14

【摘要】地理學科的研究物件是建立在地球表層這一巨大系統上的,具有區域跨度大、綜合性和複雜性等特點。地理學科不僅包含了自然地理科學中天文、地貌、大氣、水等富有探索性的理科類知識,也包含了人文地理中人口、城市、工業、農業、交通佈局、環境等較為抽象的理論化的文科類知識。如何突破這些重難點,是地理教師應共同面對的一個問題。當今的資訊科技在平時的地理教學中給我們提供了巨大的幫助。

【關鍵詞】地理 運動 教學 中學

一、資訊科技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1 資訊科技在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中的作用。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是以教師、教材和課堂為中心的,在教學中教師處於絕對主導地位,學生往往處於被動接受的地位。在每堂課的教學中,資訊科技可以起到橋樑的作用,把學生很好地引導到新課題上,跟隨老師進入教學的意境中。

2 運用資訊科技幫助學生建立地理空間概念。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會遇到許多有關地理空間概念的知識。在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能通過語言描述和畫

圖的形式來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但是語言的描述和平面圖的繪製,都較難幫助學生建立起立體空間的概念。而此時如果採用資訊科技,利用電腦的三維立體動畫,就可以方便地幫助學生直觀地觀察三維立體的地理事物,從而更清晰地在頭腦中形成正確的地理空間概念,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資訊科技》教學反思 15

對於LOGO語言教學教師還是必須要由一定的教學技巧,因為本身LOGO程式就比較枯燥,學生在基礎學習時就會漫不經心,學習本課的LOGO重複語言就更加死板了,學習本課最原始的教學手段無非是教師講學生聽,但我考慮到學生枯燥的學習不一定能全神貫注在這個知識點上,所以我大膽的想試試放手,選擇讓學生去探究學習。

重複命令是這個本單元的一個大難點,不容易學生理解。我採用課件呈現之前的LOGO畫樓梯的重複命令,讓學生觀察哪些命令是一樣的,重複一樣的幾次,在強調重複命令的簡便性,讓學生更好地瞭解重複命令,再讓學生自己操作小海龜,讓海歸運動起來,通過實踐得到的運動、移位旋轉等動作將學生原本的抽象思維變成了生動的形象思維,加速了學生的學習,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節課,我是通過“觀察—思考—操作—結論”四個環節讓學生自己得出了重複命令的精髓,鍛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加強了學生對LOGO程式的編輯和操作能力。小組學生讓學生互相幫助激起了學生的積極性。

另外這節課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由於前一節課已經匯入了重複命令,這節課開始我就很快的進入了主題以至於一些差異性學生沒有及時的跟上,這樣起點不同後面的教學很多學生就更難掌握了。還有一點小海龜畫閉合圖形時總共要轉360度的這個知識,這個知識點對於學生來說有點難度,我以老師的角度去考慮了問題,認為學生能很快了解,講的就有點過快,導致後來發現問題糾正的時候就比較累了,學生也比較糊塗了。最後對於小組的評價我要更加註意,學生只有在老師不斷的鼓勵中才會由信心去進步。

我覺得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希望老師們指點,我自己也會不斷反思、提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