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2W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麼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15篇)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1

本課的賀卡製作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掌握了賀卡的組成。進而去學習自己創作一份賀卡,對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為他不僅關係到賀卡的製作,同時也關係到賀卡內容的擺放問題,另外還認識了一個新的名詞“佔位符”。

教學時,大部分的時間留給學生自己去探索和學習,對照課本操作。從而去發掘背景製作和圖片插入製作的不同。教師起到的是點睛的作用。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和演示。文字框的製作也放手給學生。巡視時就發現有些孩子對水平、垂直文字框好像不是很清楚,我也對此內容進行了講解。並且有位叫做孫國強的學生給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他已經制作完了,於是自己摸索著給賀卡製作了一些自己喜歡的播放效果。哎!亮點……

於是我就趁演示的機會,將他的作品展示給全班同學看,比較觀察,你們的賀卡在放映時與孫國強的有何不同?接著引申了點知識內容——“自定義動畫”的設定。學生們興趣可濃了!

本來是節很常態的課,由於某個事件的觸發,使得學生的興趣達到了高潮,或許也算是個教學成功點吧!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2

《輸入文字》一課是在學生學習啟動和退出“WPS文字”方法後安排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物件四年級的學生,他們已經學習過畫圖,也初步認識金山打字軟體,大部分學生已經會在不同的軟體中進行輸入文字,因此在教學文字輸入內容時,我採用了學生自主探究和任務驅動的方法跟學生學習,讓學生先掌握單個漢字的輸入,然後引出片語的輸入,讓學生知道片語的輸入可以大大提高漢字輸入的速度,減少選字的時間。在進行片語輸入時,部分學生在進行輸入“西安”片語時碰到了困難,引導學生髮現有些字沒有聲母,這樣和前面的拼音組合時,就會產生歧義,此時可以引入隔音符的用法,讓會輸入的學生充當小老師介紹方法。在

進行文章輸入時,不可避免地會出現標點符號,而標點符號的輸入恰是本課的一個難點,如何突破這個難點,我是這樣設計的:讓學生先進行自主探究的方式進行中文符號輸入方法的學習,同時也請一位優秀的學生到前面示範,由於這位同學在其中的一些符號不懂怎麼輸入,通過請同學回答方式,老師進行點播的方式解決教學重難點,從而讓學生能夠順利的完成教學目標。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3

三年級——《美化文件》

這一課有兩個內容,一是插入藝術字,二是插入形狀素材,開頭先以複習的形式從網上下載文字、圖片,進而將其複製到文件裡,在貼上文字時,順便讓學生看了無格式文字貼上的方法。然後插入圖片,這些都是上一課的內容,所以又重新提了一下,在這些基本的東西完成後,這才開始講今天的內容,首先是插入藝術字,由於在課本上有關於桑蠶的藝術字,所以以此為範本來操作,不過在選擇藝術字的形式時發現wPS文字中似乎沒有這一種,後來只好找了一種相似的來做,接著讓學生自己來操作,原要求他們也下載文字和圖片,後來發現學生做得太慢了,便放低要求,只要是要求他們插入藝術字,接下來談插入形狀素材,在一班講時有些亂,在二班便直接照書上的,選幾個例子作為典型講一下,這樣一來,速度便快了些,同時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操作了。

四年級——《回顧歷史,展望未來》

這裡的歷史是指電腦方面的,而在課本中則稱為計算機,我們通常所說的電腦,應當是計算機的一種,即過去課本上所說的微型計算機,又簡稱微機,只是現在沒人這麼叫了,而國小生經過兩年的電腦操作學習,在這裡作一個小結,接下來的兩個年級將學習Logo,機器人、物聯網,這些知識相對於三四年級而言,與電腦的關係已經略遠了些,我想課本在這作小結的原因可能就在這裡,本課一共分三塊內容,一是計算機的簡史,課本中談了電子管、電晶體、積體電路、大規模及超大規模積體電路,在我看來,三四兩個可以屬於一類,即使分開,第四代的時間也是相當長了,因為從第一代到第三代,也不過二三十年的時間,而第四代則延續了好多年,依我看,對於普通百姓而言,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又是一個重要分水嶺,因為從那時起,微軟推出的作業系統windows,使得普通百姓也可以操作電腦了,不再像過去只是少數專業人員的物品。第二部分談計算機今後的發展,課本上用了幾個“化”,我覺得學生似乎對於微型化與巨型化不一定好理解,其實看書就可以知道,這是計算機的兩個不同發展方向,課本中在此介紹了銀河計算機,再就是生活中用的平板電腦,龍芯電腦一體機,書中沒有說手機,我覺得似乎可以算進去。最後一部分是資訊科技的前景,印象中去年的書本上沒有這一塊,書中談了諸如三網融合、物聯網等方面的東西,我覺得教師如果說得好,學生還是應該感興趣的,可能我在這方面還有欠缺,自然效果不太好了。

五年級——《機器人比賽》

備課時發現,上一課的沿線走的內容其實也是為本課準備的,按教學設計,要進行沿線走的比賽與避障比賽,所以我在下午的課上仍是談避障,在開頭談這個概念時,在黑板上強調了Io6的設定,即Io6為0時表示無障礙,為1時表示有障礙,或者說有障礙時,收到訊號的感測器Io6顯示為1,對於這一點,然後便開始操作,通過前兩次的摸索,發現這一課與前面兩課相比,還是比較簡單的,它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書上說的條件為真,一是書上說的條件為假,所以在設定好了Io6的前提下,在條件迴圈內加入兩個單分支,前一個條件為真,後一個條件為假,而機器人的運轉則是通過設定直流電機來實現,當條件為真的時候,則設定為正轉向前,當條件為假時,就設定為停止後退,所謂後退,就是直流電機反轉。並且加上延時裝置。在設定完成後,還找學生說說,各個程式代表什麼意思。後來讓學生自習的時候,我附近有兩個女生竟然也操作了一遍,這比較難得。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4

《連結少兒網站》是安徽省資訊科技教材第二單元第7課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製作網頁的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對前面所學知識的一個較完整的應用,並從中引出了網頁的靈魂——超級連結。本課的教學目標是:瞭解超連結知識;學會在文字、圖片上插入超連結; 通過連結網站,培養學生負責任的使用資訊科技網站意識。本課的教學重點是:在文字和圖片上插入超連結。本課的教學難點是:理解超連結概念,會編輯超連結。

在本課教學中,我採用了引導自學型的模式進行了教學設計,並組織課堂教學。在匯入部分,我先請學生談談自己對超級連結的理解,進而讓他們在操作點選文字和圖片連結觀察效果,對比文字連結和圖片連結的不同點,進一步感受超級連結,最後我做總結,並告訴他們超級連結的物件有很多,除了文字和圖片還可以使flash動畫,從而很自然的激起了學生的興趣,並順其自然的匯入新課。

在新課的插入表格環節,由於學生已經有了設定表格的基礎,所以我放手讓學生進行組內學習,小組長很認真帶領同學們自學並完成操作任務,我在巡視的過程中,也加強了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引導他們觀察課本中圖表所示的設定步驟,此環節學生學習地很輕鬆。

插入文字連結是本課的重難點,插入超級連結步驟,學生們很容易掌握,但對於編輯超級連結,特別是文字連結的樣式,學生掌握有難度。因此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我特別注意的組內合作學習難點問題收集,在小組彙報時,由老師和同學們共同解決,而在組內也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給同學設定了不同的任務,一節課下來,每個同學都有收穫。

由於有了插入文字連結的基礎,圖片連結設定難度降低了,因此我讓同學們先自己設定,再看書,多數同學在沒有看書的情況下,都很輕鬆的完成。

在最後的反饋練習階段,我讓學生完成了課本練習“一‘網’打盡”網頁的製作,準備好模板,學生只需要做文字連結並設定文字連結的樣式,至此多數同學都已經掌握了文字連結的設定步驟。

總的來說,本節課我上的還是比較成功的,特別是對組織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知道了組內分工要合理,要讓每個同學都可以做力所能及的事,每個同學都有收穫,這對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進一步提高資訊科技水平有著非常大的作用

由於接觸資訊科技這門課程不是很久,所以我對資訊科技素養、教學方法以及學習方法都掌握的不是很明確,但通過其他老師的相助,感覺自己還是在成長,比如,從以前的完全放任學生去做到現在的適當的組織,從找不到重難點到掌握突破重難點、、、。以下我來談談自己對這節課的感受。

一、匯入沒有及時激發學生的興趣

以前,我覺得上課鈴一響就應該馬上上課。但通過萬老師的講解,我才發現原來上課前的交流是如此重要,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但本節課的匯入階段,我並沒有關注學生,直接進入匯入階段,沒有與學生做任何交流,所以學生感覺有點“蒙”。匯入時,我採用的是“採訪”來學問學生喜歡的網址,應該來說學生比較感興趣的,但可能由於我的聲音比較小,所以,很多學生沒有參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冷場”。

二、教師的主導作用發揮不夠

教學活動是教師引起、維持或者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而這些活動都是以學生為主體而展開的。資訊科技課程由於起實踐性與工具性特點,更加應該具有學生主體的理念。學生既是教學的物件,又是學習活動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總是在他原有經驗的基礎上建構其對新知識的理解並發展其認知結構的。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5

本課教學物件為國小三年級學生,大部分學生對電子郵件瞭解甚少,但是也有個別學生已經申請了電子郵件使用並經常使用,但是在系統的書面知識方面並不一定全面正確地掌握,因此在基礎知識方面也要全面落實下去。所以我一開始就創設了暑假如何聯絡好朋友的情景,通過常規聯絡方式的對比,總結出電子郵件快捷,費用低,多媒體的特點。引發學生希望擁有一個電子郵箱的渴望。通過演示,提醒幾個重要的操作步驟,然後學生嘗試自己申請電子郵箱並利用任務單上的表格記錄自己和好友的郵箱,為以後的傳送電子郵件大好基礎。

整節課應該挺順利的,一個突發情況就是學生按照正常的操作步驟卻不能成功申請郵箱,原因是同一個IP地址不能在短時間裡連續申請同一個郵件伺服器的郵箱,而這個情況並沒有在教材裡說明。於是我就馬上說清了原因並提醒學生到其他郵件伺服器去申請,雖然最後有極個別同學沒有完成申請郵箱的任務,但申請的過程已經非常熟練了,回家後也能獨立完成了,所以整個教學效果還是明顯的。

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我也注重了網路安全方面教育,教授學生如何保護好自己郵箱的密碼,以及破解他人郵箱是違法行為等網路安全行為準則。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6

本課是在學生熟練掌握運用WORD進行文字編輯的基礎上,採用嘗試操作、自學探究、小組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學習製作電子賀卡,為學生創設寬鬆、自主的學習環境,倡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取新知識,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引導學生大膽質疑、大膽嘗試不同的操作方法,學會插入圖片和藝術字的方法。通過把背景圖片和文字組合成賀卡,使資訊科技學科,語文學科進行整合,讓學生既獲得語言文字的訓練,又受到美的薰陶。把自己親手設計的賀卡送給親人和朋友,使學生懂得感受愛、領悟愛、學會關愛別人。

一、採用“任務驅動法”使教學目標十分明確。

“任務”驅動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以若干具體任務為中心,通過完成任務的過程,介紹和學習基本知識和技能的教學模式。本節課,我採用“任務”驅動法,受到了明顯的效率使學生產生了學習的興趣,也體現了建構主義理論精神。例如:在學生熟練掌握了運用word進行文字編輯的基礎上,運用嘗試操作、自學、小組合作學習等多種形式,學習插入圖片方法後,教師又提出新的“任務”,如何插入藝術字,讓學生自主地完成這一目標,為學生創設寬鬆、自主地學習環境,倡導她們大膽質疑,大膽嘗試,主動探究、樂於探究。通過學生主動學習,培養他們獲取新知,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創設民主平等氛圍。

“愛生”作為教師的天職,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礎與前提,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創設民主平等氛圍是本課的特色之一。通過讓學生講發生在身邊的賀卡故事,談談自己設計賀卡的創意,把賀卡送給同學和親人等活動,體現關愛他人,關愛自己的良好品質。讓他們深刻領悟到人間最美好地真摯的友情、親情和師生情,從而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創設了師生之間的民主、和諧的氛圍。在教學中,我始終保持微笑教學,讓學生從教師的眼神和手勢中感受激勵,感受振奮。其次,做到尊重和信任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不唯師,不唯書,建立一種融洽平等的師生關係,這樣學生才會樂於探究、樂於參與教學過程。

三、創設探究環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

“學起于思,思源於疑”。問題是人們思想的產物,也是思想的原動力,在問題面前能夠孜孜以求是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的前提。在教學中,學生通過自學、討論、交流、自主探究學習插入剪貼畫、及時發現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沒有學生的主動探究顯然是不能完成的。例如:在設計賀卡這一教學環節中,教師在課前收集了各種型別的生活中的賀卡,並展示給大家,讓學生觀察賀卡、講述賀卡、找出賀卡的共同點(有精美的圖案和文字)創設探究環境,並讓學生以猜猜看的形式談製作賀卡的步驟。學生馬上聯絡已有的知識,提出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案,併產生了親身體驗的強烈願望。學生通過一系列地主動探究、主動質疑、自主解決從而培養了學生積極的探索意識和自主探究的學習能力。

四、注重學生個性差異,學生自己選擇操作。

在設計本課教學時,我清楚地認識到同一年齡段的兒童,存在著不同的差異,在資訊科技方面有的同學動手能力比較好、有的同學表達資訊能力比較清楚。因此,要針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如:在插入來自檔案中的圖片時,由於課前準備的圖片素材庫裡有許多漂亮的背景圖片,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個性選擇不同的圖片進行操作,製作出來的賀卡也各不相同,從而發揮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精神。通過學生寫祝福語,來表達他們的祝福,使資訊科技學科和語文學科有機的整合,鍛鍊了他們的語言文字能力,也培養了他們學會關愛他人的良好品質。

五、拓展應用,共同鞏固學習成效。

本課教學,我不僅教會學生在word中製作電子賀卡的知識,還讓學生“學以致用”,瞭解賀卡的傳送方法,及電子賀卡在當今資訊社會的應用。提高他們的獲取資訊、收集資訊、處理資訊和傳遞資訊的現代資訊科技能力。通過拓展鞏固了學習成效,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也發現了一些不足之處,由於本堂課教學內容較多,因此在執教過程中壓縮時間,未能讓多數學生髮言、展示作品。希望在今後的教學中克服這一缺憾,以達到完美。同時,我也得到一些啟示:

1、資訊科技這門學科,應用性極強的學科。課堂必須讓學生自己成為學習的主人,去實踐、去探索、去體驗。只有讓學生多去操作、多去實踐,才能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技能,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處理資訊的能力。

2、在資訊科技課中培養學生為“創作小主人”,計算機輔助教學,創設了情景,激發了興趣,變化無窮的畫面刺激著學生,使學生自始自終處於興奮狀態,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創設了條件。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充分在資訊世界去創造、去想象,讓學生的思緒插上翅膀,展翅飛翔。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7

本堂課是國小資訊科技二年級第十課時《輸入漢字》。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比較熟練的使用滑鼠,並且初步養成正確的打字姿勢及指法,對英文字母與漢語拼音之間的對應關係掌握比較熟練,這都為今天這堂課的學習打下了比較好的基礎。

應該說,學習漢字錄入是學習計算機中十分重要的一個環節,在國小二年紀學習漢字錄入對只有7歲的孩子來說是有一定的難度的。因此,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將“關注學生、促進成長髮展、以任務為驅動”作為教學方法。

關注學生,讓他們成長髮展的最根本就是要讓每一個學生學會他該學會的東西,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在整堂課的教學設計中,從板書到教具包括課件的設計都力求具體形象、循序漸進,以保證學生學會為根本,只有讓學生在真正學會知識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

例如,學會漢字錄入是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在學習輸入單個漢字環節中,我自己製作了一個專門的課件,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觀看課件,自己去掌握輸入漢字的方法,學生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對其逐步滲透學習的方法,既完成了本堂課的知識點,又提高了自主學習的能力,全班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順利掌握。

在學生掌握基本的漢字錄入方法後,我在進一步提高學習難度,引導學生通過輸入一個同音字“打”發現候選條,並通過輸入“弟“字總結翻頁按鈕的作用,接著引導學生自己尋找不同的翻頁查詢漢字的方法,這幾個字的出現是隨著知識點的由簡到難,循序漸進出現,使孩子在這幾個漢字的錄入過程中,不斷的實踐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全班90%以上的孩子學會基本的漢字錄入。

為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我對特殊字“綠”,故意設定難度,激發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完全放手讓孩子自己動手。通過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學習的能力,並適當滲透愛國主義教育,經過學生間的協作互助,這一知識點,學生都能夠順利掌握。

這樣的課堂教學貫穿學生學習過程始終,對今後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大有益處的。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8

這節課能否上好,我覺得學生的基礎是非常重要的。資訊科技課不同於其它學科,如果學生操作基礎紮實,而且比較熟練的話,那對教學是非常有利的。教師不但可以流暢地按教學預設進行教學,而且可以把主要精力花在幾個重點環節上。相反,學生基礎不牽固,不但新授內容無法實施,更會打亂原有的教學預設,使課堂教學成為舊知識的補習課。

2、對教材和教學方法要學會靈活處理。一堂好的課不能按部就班地照書本進行。必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修正和處理。內容太多的要進行必要刪除;太少的進行必要的充實;要求太高的要適當放低。對於這節課,我覺得對教材的處理還是恰當的,既把握了重點和難點,也照顧了學生實際操作水平。

3、學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對於資訊科技課來說,主題往往是學生學習資訊科技的一個載體,教師儘量要通過有一定人文意義的、能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貼近的主題內容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如果做到了這點,對課堂教學是非常有利的。所以,我儘可能給學生找到適合低年級兒童心理特點的童話短文,短文擬人化,通俗易懂,學生更易於接近,明白從中的道理,達到教育的目的。如《小熊過橋》和《小山羊》通過這些短文講述了善待朋友,廣交朋友,尊敬長輩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從小關愛他人,團結互助的良好意識,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4、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也只有發揮本學科的優勢,才能揚長避短!在本課中,匯入主題用的《小山羊》的簡報播放,比較兩張幻燈片的文字有所不同嗎?課件圖文並茂,啟發了學生的思維,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今天的學習任務是《讓文字變漂亮》的知識,效果很好。這使我深深感受到備課不僅要備學生的認知能力而且要深入地鑽研本課內容,一定抓住這課的重點知識匯入新課內容,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和研究探索。達到師生互動交流,課堂和諧。在佈置練習完成後要展示作品,生生互動給予評價,這樣才能牢固地學會了知識。也為學生交流提供了平臺,豐富的教學素材,看到優秀作品的展示,形成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突出了學生的創造力和想像力的發揮,營造了必要的情境,更加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

5、本課不足之處,練習對學生定位太高,有的沒有輸入完小短文,就沒法進行文字修飾。因此,我又在上同一節課時設定練習是針對短文,讓學生對文字修改,學生表現很好,積極動手操作,個人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完成了這課的教學任務。而且,學習勁頭十足,真正的掌握了文字修飾的操作,作品是百花齊放,新穎,充滿著大家的智慧和創造力,具備著的良好資訊素養和潛力。呈現了一個鮮活的課堂氛圍,意猶未盡。師生表現的是極佳的狀態。

6、通過對知識和技能的逐層推進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並且在完成相應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提高認知、熟練操作。學生有差異性,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使不同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相應的提高和發展。在教學中要善待每個學生,尊重學生人格,關愛學生的發展,也體現出教師良好的師德風範,是推動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這門學科上都有進步,掌握資訊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實際應用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資訊素養,為今後的學習打下了牢固的基礎。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9

國小資訊科技是一門融知識性、趣味性和技能性於一體的學科,它著重於對國小生進行初步的資訊意識、資訊素養和資訊技能的培養,集知識性和技能性於一體。而對於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資訊科技學科不像其他學科一樣,可以留有課後作業或經常出卷考查,這便決定了資訊科技的課堂評價應多方位考慮,使課堂評價更有目的性和實效性。

一、 改變思路,評價要多方位考慮

從我剛參加工作的那幾年的課堂評價狀況看,只是機械地理解了新課程的評價要求,只學會了新課程評價觀的“形”,而沒有領會其“神”。在這樣的課堂評價中,我常思考:教師到底要給予學生的是什麼,而學生通過這樣的評價又得到了什麼呢?

對學生的評價主要是通過提問和回答的方式進行的,而大部分問題是沒有多少實際意義的機械性問題。有時也會受到某些思想的影響,在課堂上出現評價氾濫,這使教師的課堂評價很難真正有效地為教育教學服務,造成課堂評價的無效和課堂教學效率的低下。

然而,我以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評價往往是,“你要快一些了!”“你做得真漂亮!”。以此來表示對學生表現的不贊同或者贊同,很少出現具體的描述性評價語言。這種評價對學生學習的幫助是十分有限的。事實上,這種評價反饋還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興趣的進一步培養。

二、 細化分類,使評價更有目的性

資訊科技課程的特殊性在於它是一門技術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其教學模式是大量採取以上機實踐操作的方式開始,再結合理論和實際,邊教邊練的方法為主。所以在資訊科技的.教育教學的過程中,我總結出應圍繞學生的回答語言、學生的練習操作以及學生的作品完成情況等三方面進行。

1、對學生語言的評價

在資訊科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經常會讓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概括、總結,但又往往忽視了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有效的評價。如當學生正確地回答了問題時,得到的便是一些簡單評價語言,如“你真棒!”“非常好!”;而當學生出現錯誤時,則經常會被教師打斷,最後索性由教師來回答了正確的答案。這樣做看似沒有太大的問題,但從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來看是非常不可取的。如果我們能從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的角度出發,正確評價學生回答的語言,或許能讓他們受益匪淺。

例如當學生的回答有明顯的錯誤時,遇到這種情況,我是這樣做的:我告訴他:“你可能沒有聽清老師的問題,請再思考一下,聽一聽別人的答案。”這樣,學生就會明白他的回答是錯誤的,但不至於失去再次回答問題的勇氣。

又如當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但語言支離破碎、表達不清的時候,我不急著幫他解釋,或者請其他學生補充。有時這樣處理:“你剛才說得不錯,再試一試,能不能完整地把答案重新說一遍,讓大家更明白你的意思。”這樣,既能讓這個孩子的語言組織能力得到訓練,也可以讓下一個學生的回答更規範。

2、對學生操作的評價

在資訊科技課堂評價中,針對學生的操作評價比較多,特別是針對學生的示範性操作。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評價常常起到引導性作用。

例如在畫圖教學《複製與貼上》一課中的片段:

活動要求:教師先讓學生看書,自學如何在畫圖軟體中複製貼上相同的盆花。

教師提問:2分鐘後,教師請了一位學生演示操作。

學生演示:學生很快就學會操作步驟並進行演示。

教師評價:“你做得非常好,剛才看書一定非常認真!”“那麼我們再一起來看一下,複製與貼上完整的操作過程……”

以上課堂環節,在資訊科技課中非常常見。從教師對學生操作的評價來看,該教師比較注重對學生的鼓勵評價。但教師在此過程中還缺少對學生操作的引導。可以在學生演示操作時,教師適當地給予提醒:“請你把每一個操作步驟告訴大家,做得慢一點,讓大家看清楚。”然後再給予鼓勵:“某某同學的演示已經有點小老師的風範了,大家要向他學習!”這樣做可以讓學生示範操作更有效的幫助教學,而不是成為課堂中的“擺設”。

3、對學生作品的評價

國小階段的資訊科技教學,很多課程都是圍繞某個軟體開展教學,而檢驗學生學習情況的最直接方法就是評價學生完成的作品。如何評價一幅作品的好與不好?什麼程度屬於好?什麼程度又屬於不好?每個人的標準是不同的。評價學生作品應該從促進學生的發展入手,重視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進行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和個性特長。教師應當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立性,不要用一種統一的標準來要求學生。我們可以把評價的重心放在軟體的使用程度上,或從美學的角度給予少許的建議,點到為止。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10

《製作課程表》是對《小小通訊錄》一課做了教材處理後產生的。剛接觸《小小通訊錄》一課,仔細專研教材,發現本課的重點是表格的學習,通過製作班級通訊錄學會在word中插入表格,以及對錶格進行美化。

但是要收集班級同學的地址,以及在word中輸入地址,工作量很大,可能一節課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地址的輸入上。

所以我對教材內容做了如下處理:改由製作課程表來學習表格的知識。個人覺得本課用課程表替代通訊錄教學效果會更好。學生對課程表非常熟悉,可能都有自己製作過課程表的經歷,所以用課程表更貼近學生實際,引起學生的生活體驗。

在情境的創設上,我採用了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貫倡導的“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的“生活即教育”的理念,由生活實際中的表格引入到這節課需要學習的課程表,再通過承諾將學生自己做好了的課程表列印給他們,實現了“知識來源於生活,學習為生活服務”的本節課教學理念,同時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資訊科技的學習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有益於生活、充滿了樂趣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教育生活化”理念的提出,要求把生活化的教學滲透到各個學科的教育教學行為中。資訊科技作為一門新的學科,在課堂教學中也要能夠充分的體現出“源於生活,寓於生活,用於生活”的新理念。

一、注重創設生活情境,讓學生獲得真實體驗

在生活化的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創設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情景,可以激發學生探索新鮮事物的興趣,點燃學生對資訊科技知識和技能的求知慾。因此,在資訊科技教學中,應努力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去貼近學生生活,將資訊科技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絡起來,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讓學生輕鬆愉快地掌握資訊科技知識。例如,在教《飛鴿傳書》一課時,教師節給老師發郵件送教師節的問候,讓學生在體驗送問候的過程中,掌握了傳送電子郵件的技能。讓他們在快樂中學習,這就是說首先要投其所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設計生活化教學內容,讓學生感悟知識

知識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要注重培養學生將習得的知識迴歸於生活實踐中進行運用與發展。學以致用,是學之根本。例如,在講到Word中“插入表格”一課時。我先是調查瞭解學生知道哪些表格,課上再向學生展示大量的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表格,如:課程表、值日表、作息時間表等,然後簡要介紹插入表格的基本方法,放手讓學生利用插入表格來繪製其中的一個,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本節課的知識,又讓學生知道了表格在生活中的作用。這樣聯絡生活的學習,自然效果要好得多。

三、設定學習任務,讓學生體驗生活情趣

“任務驅動”教學法是資訊科技課堂中常用的教法之一,以探索問題來引動和維持學習者學習興趣和動機,建立真實的教學環境,讓學生帶著真實的任務學習。任務既要使學生感興趣,又要切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主動地去學習。例如在《旅遊計劃書》的教學中,教師提出任務到網上查詢杭州回紹興的火車班次。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學生輕鬆快樂的收穫新知。

四、教學評價生活化,服務於學生的生活

積極提倡評價的“生活化”,即評價應注重平時的操作與實踐,注重過程性評價,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學科標準去評價。對學生的評價,不能用一個尺度而要用多元的尺度去衡量,要努力去發現每個學生的優點和發展的可能性,並使之得到發揮,要讓學生能夠將所學到的資訊科技為生活服務,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我們評價應是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評價的標準也就多樣化。因此,注重學生學習的評價,揭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及他們是如何解決問題的,以生活的眼光而非學科標準去評價。

生活化的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不僅僅是改變了課堂教學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讓資訊科技課堂教學與現實生活緊密地聯絡到了一起,讓學生的學習和其它生活體驗一樣,在不知不覺、潛移默化中完成。只有我們更加關注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才能提升學生課堂學習質量,才能更有效地促進每一位學生自我的發展,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情感體驗、培養良好的資訊素養,讓學生適應資訊社會,提高學生的生活質量。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11

資訊科技課與其它國小課程有所不同,它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必須掌握一定的計算機操作技能和操作技巧。目前,許多國小都陸續開設了資訊科技課程。國小資訊科技課程主要是讓學生初步學會計算機的使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四年級資訊科技的教學重點主要就是圍繞著打字進行,這個內容其實可以不用教,只要大家真能做到在家練習就可以了,但是為了照顧有些家中沒有計算機練習的學生和極個別沒有耐心的學生,是部分同學不至於因為打字速度跟不上,影響了以後的教學進度,還是把他拿到學校裡來。下面就結合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幾點反思。

兒童心理學研究指出:國小生對周圍事物充滿好奇,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活動方式。這就表明,“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自我探索、動手實踐與合作交流應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上完這樣一節課後,我對此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我在教學word插入圖片和文字時,介紹完後如果讓學生以此工具為主創作一幅作品,儘管生活中的這方面的素材很多,但不限定畫什麼,沒有提示,多數學生無法繼續深入思考,只是在版面上不斷地新增一些圖片比如太陽、氣球、五環旗等,形式上或許帶有偶然的美感,但內容上卻很單薄。在學生的思維有了一個相對充分的醞釀後,我引導讓學生想想生活中還有那些是跟我們的作品相類似的。馬上有學生指出我們經常看的報紙,又有學生指出一些雜誌也是這樣的,這樣一來學生的思維被打開了,興高采烈地進行了討論。在學生的螢幕上也相繼誕生了各種各樣的作品,下課了還意猶未盡。這種先抑後揚的教學節奏,為學生的主動思維在時間和空間上留下了餘地,適時的啟發,利於開闊眼界,引發聯想。使學生克服了思維中的依賴性和惰性,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從被動轉為主動。從而我想:作為具有很強的操作性又有著廣泛實用性的國小資訊科技課程的學習,更應採用能夠激起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發揮學習主體性、培養創新意識和能力的主

動學習方式。在資訊科技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起指導、啟發的作用。應把更多的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在實踐中去親身體驗創新和自學的樂趣。這不僅能深化教學內容,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把學生的興趣推向高潮,而且還有利於拓展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學能力。

直觀教學,加深記憶。在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計算機的固有特徵,採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加深對計算機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在資訊科技課的教學中應根據其特點,針對一些計算機術語、理論性概念作有針對性講解,做到突出重點、抓住關健而且形象具體,然後讓學生通過大量的操作來驗證所學生的知識,熟練的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技能,在學生操作的過程中,教師應加強輔導,在通過螢幕監視器或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問題。用這樣的方法,變抽象為直觀,讓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加深記憶。

學計算機就是要多練習。在學習打字的課程中,與其讓學生強行學習理論知識,背熟鍵盤字母排列、鍵盤功能還不如讓學生多練習。而實際上,我發現打字熟練的學生,並沒有一個熟記過鍵盤字母的排列,而且也不能夠背出鍵盤字母的排列。而且,我們知道有些離退休的老人,打字也是飛快地,沒有別的原因,是聊天軟體讓他們自然而然的把打字速度提高。還有我看到過有一個程式設計高手打字時就是隻用2根食指的,而且速度也是奇快。最後一個例子是:通過半個學期的練習和實踐,大部分學生的打字速度都有很大的提高。

國小資訊科技課,一定要在平時多留心,而且儘量使用學生易於接受的語言和教學方法,從小培養他們良好的習慣,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讓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識變得有趣、生動,使我們的學生能在輕鬆的氛圍中學到更多的知識,提高他們駕馭計算機的能力,為他們今後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我相信,只要努力去發現、去探索,資訊科技教學效果一定會提高。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12

三年級剛剛開始設立計算機課,他們對於計算機課的認識就是玩電腦,玩遊戲,上網聊QQ,而認識鍵盤雖然在教科書裡為新的知識,但是大多數可以說所有學生都認識鍵盤,也是他們所熟悉的,如果還是教鍵盤,這無疑就成了他們拒絕學習的理由。學生必定會吵吵嚷嚷要玩遊戲。那該如何上好這堂課,我進行了這樣的設計:“同學們已經非常熟悉鍵盤了,那我就來考一考你們”,學生一聽到老師要考自認為非常熟悉的內容,紛紛舉手示意回答,我心裡一樂,他們有點得意過早了。“DELETE這個鍵是做什麼用的”“為什麼我的數字鍵盤不能寫入數字了”“F1~F12用來幹嘛呢?”學生本來還很活躍的爭相回答,突然一個個萎蔫了一樣把手放下了,教室了安靜了下來。

只要有了學生不懂的內容,那樣教學起來就方便多了。很順利的把鍵盤的功能講解完,學生也終於意識到,原來自己平時所玩的那只是鳳毛稜角,資訊科技還有很多知識是我們不知道的。

快下課前6分鐘,我給每機發了一個小遊戲,用來熟悉鍵盤的操作和功能,學生一看到有遊戲可玩,在快樂的遊戲中又熟悉了課程的內容,不知不覺他們的一堂資訊科技課結束了,從他們的表情和言語中表現了幾百個不願意下課的感覺。

通過這節課的教學,我覺得國小特徵的資訊科技,不能太理論,要將遊戲知識兼併,把知識融匯到遊戲中,在玩中學,在學中樂。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13

資訊科技是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展快。經過一段時光的教學,我發覺學生們能綜合應用所學的知識,初步掌握了計算機操作的基礎知識,在挑戰困難,增強自信心與創造潛力等方面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和歡樂。

在初級階段,學生處於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初步狀態,對於趣味性的知識較為敏感,所以,根據這一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徵,開設的計算機課就以指法練習、輔助。

教學軟體的應用以及益智教學遊戲這些容易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動手潛力的知識為主要資料。這樣做,貼合本階段的認知結構便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潛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處於一種愉悅的學習狀態之中,便於理解老師教授的新事物,並且易於培養學生動手操作及發展自我的潛力。為此,我把教材中最容易的資料提到最前面教授,新授之餘也教學生玩玩“掃雷”、“紙牌”等益智教學遊戲,以激發和調動學生學習計算機的興趣。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上機操作課中,我透過學校的多媒體展示系統,將有必須電腦基礎的學生的電腦作品製成幻燈片並配上優雅的音樂華考|zk168在教師機上播放,學生們頓時沸騰起來,紛紛舉手詢問,我都一一給他們解答,並鼓勵他們只要努力學,就必須能成功。於是就開始手把手耐心給他們講解畫圖的有關知識。經過一段時光的練習,學生們對電腦已不陌生了,我就帶著他們進入Windows的“畫圖”。在畫圖紙上進行畫點、畫線、畫圖形等操作,經過操作訓練,學生們學會了許多工具和選單的使用。透過複製、剪下、貼上和移動,學會了畫一些簡單而美觀的作品,互相欣賞,直到下課,同學們仍然餘興未盡,圍著老師問這問那久久不願離去。學生對計算機的學習興趣被充分調動起來了。

作品做好了,如何輸入漢字給自我的畫取名或將自我的大名也寫在畫上呢?這時我順勢讓學生認識鍵盤,用鍵盤練習卡一遍又一遍的練習,同學們最後能找到26個英文字母的位置,漢字也會輸了,我又指導學生構思新的作品,給自我的畫起上名字,也把自我的大名寫上。看著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圖畫,同學們十分高興。對自我的創新潛力有了全新的認識。找到了自我,提高了自信心。學習的用心性大大提高。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14

這學期,我擔任了國小六年級一班資訊科技課的教學工作。作為一個在這一學科毫無經驗的老師,這一學期可以說是在摸索中前進。

資訊科技活動這門學科是讓學生能夠從日常生活出發,基於自身興趣來選擇和研究問題,主動獲取知識的一門學科。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人的內心裡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是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這種需求特別強烈。資訊科技活動這種全新的學習形式,可以說很好地迎合了兒童的這一心理需求,讓學生在現實生活情景中通過親自體驗來解決

題的自覺學習,在教師指導下,從學習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確定研究的小課題,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研究,加強了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資訊科技課的內容涵蓋非常廣泛,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我與學生充分協作,一起來開展好各項調查研究工作,在活動的過程中真正體現出師生間的民主、平等、互助。但是由於本學期恰逢建立蘇州市教育現代化學校,各種工作和活動比較多,以致於資訊科技活動沒有能很好地紮實地開展。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利用好資訊科技課這塊教學陣地,在資訊科技課的教學中,不拘泥於教材,開放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真實需要出發創造性地開展教學,給學生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的發展提供更廣闊的天地。

國小資訊科技教學反思15

本課是讓學生進入Wps文字軟體學習的第一課,因此如何讓學生帶著興趣和學習的積極性去了解、認識Wps文字也是本課的重要目標之一。針對四年級學生,我設計了“小偵探偵查行動”的環節,讓學生像偵探一樣完成一個個行動任務,並以小組比賽的形式合作學習、自主探究,從而較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

在本節課中,學生的思維是活躍的,以至於在退出檔案時有學生找出了三四種方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熱情也是高漲的,黑板上貼滿了孩子們通過探索得來的“偵探徽章”;教學效果也是顯著的,學生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掌握了開啟、關閉、儲存wps文字的多種方法,也認識了wps文字視窗的組成以及作用。但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例如在認識Wps文字視窗時花費了過多的時間,對一些不舉手的孩子關注度不夠等。在課上我還發現有相當一部分同學拼音不知道怎麼拼,輸入方法倒是懂,如我們的“們”,好些人竟然寫“meng”,拼音不對,“學習”的“學xué”拼音根本就不知道怎麼拼,愣在那裡,浪費了好多時間。發現這問題後,為了不影響學生輸入漢字的積極性,我將漢字的拼音寫在黑板上,這樣即使有同學拼音不熟,但還能跟得上大家。當然,我也強調“今天小朋友是第一次學,有的拼音老師可以告訴你,但以後就不會一直這樣了,所以要求同學們能在課後都去讀讀書,特別注意拼音。”這樣強調後希望不會使個別同學出現依賴性。如何在課堂中提高探究任務的有效性,還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