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合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04W

在現實學習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觸過知識點吧!知識點是傳遞資訊的基本單位,知識點對提高學習導航具有重要的作用。還在苦惱沒有知識點總結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合集15篇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1

1、按細胞器的分佈

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細胞器有:線粒體、內質網、高爾基體、核糖體和溶酶體。

主要存在於植物細胞的細胞器有:葉綠體和液泡。

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有:中心體。

分佈最廣泛的細胞器是:核糖體。核糖體在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甚至在葉綠體和線粒體中都有分佈。

原核生物細胞中的細胞器是:核糖體。

2、按細胞器的結構

具有單層膜的細胞器: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和溶酶體。

具有雙層膜的細胞器:線粒體和葉綠體。

無膜結構的細胞器:中心體、核糖體。

具有核酸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和核糖體。

具有DNA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

具有RNA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和核糖體。

含有色素的細胞器:液泡、葉綠體。

3、按細胞器的功能特點歸納

能複製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和中心體。

能自我複製的細胞器:線粒體和葉綠體。

能半自主遺傳的細胞器:線粒體和葉綠體。

能產生水的細胞器: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和高爾基體。

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或與ATP形成有關的細胞器):線粒體和葉綠體。

與主動運輸有關的細胞器:線粒體和核糖體。

與分泌蛋白合成有關的細胞器: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和線粒體。

參與細胞細胞器:核糖體、線粒體、中心體和高爾基體。參與動物細胞細胞器有核糖體、線粒體和中心體(形成紡錘體)。參與植物細胞細胞器有核糖體、線粒體和高爾基體(形成細胞壁)。

能發生鹼基互補配對的細胞器:核糖體、葉綠體和線粒體。

動植物細胞不同的細胞器:高爾基體。在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2

內環境與穩態:

(1)單細胞與多細胞動物進行物質交換的區別:單細胞直接與外部進行物質交換。

(2)意義:維持內環境在一定範圍內的穩態(相對恆定而不是絕對不變)是生命活動正常進行的必要條件。內環境的組成:細胞內液,體液血漿,細胞外液組織液,(內環境)淋巴。

(3)常見內環境成分:水、無機鹽、激素、脂類、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維生素、氣體分子、尿素、尿酸、氨、血漿蛋白、抗體等。而載體、血紅蛋白、胞內酶則為常見不是屬於內環境成分。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鹼度、溫度。血漿中酸鹼度:7.35---7.45調節的試劑:緩衝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正常的溫度:37度左右。

2.

(1)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

(2)穩態的調節: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

(3)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區別和聯絡,區別:神經調節快、時間短、作用範圍小。比較專案神經調節體液調節,作用途徑反射弧體液運輸,反應速度迅速較緩慢,作用範圍準確、比較侷限較廣泛,作用時間短暫比較長,聯絡:體液調節受神經調節的影響。

4.經系統的調節

(1)、反射:是神經系統的基本活動方式。是指在中樞神經系統參與下,動物體或人體對內外環境變化作出的規律性應答。

(2)反射弧:是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和功能單位。感受器:感覺神經末稍和與之相連的各種特化結構,感受刺激產生興奮,傳入神經,組成神經中樞:在腦和脊髓的灰質中,功能相同的神經元細胞體彙集在一起構成,傳出神經,效應器:運動神經末稍與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體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3

細胞質基質

功能: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其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例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化學組成:呈膠質狀態,由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種酶等組成。

細胞骨架

真核細胞中有維持細胞形態、保持細胞內部結構有序性的細胞骨架。

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架結構,與細胞運動、分化以及物質運輸、能量轉換、資訊傳遞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

線粒體

結構特點:具有雙層膜結構,外膜是平滑而連續的界膜,內膜反覆延伸折入內部空間,形成嵴。線粒體具有半自主性,腔內有成環狀的DNA、少量RNA和核糖體,它們都能自行分化,但是部分蛋白質還要在胞質內合成。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上含有呼吸作用有關的酶。

功能: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動力車間”。

葉綠體

結構特點:具有雙層膜。在葉綠體內部存在扁平袋狀的膜結構,叫類囊體。類囊體通常是幾十個垛疊在一起而成為基粒。類囊體膜上有光合作用的色素,葉綠體基質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葉綠體具有特有環狀DNA、少量RNA、核糖體和進行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酶,能合成出一部分自己所必需的蛋白質。

功能:光合作用的場所,是植物細胞的“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4

一、細胞核的結構

1、染色質:指細胞核內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故叫染色質。主要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在細胞有絲分裂間期:染色質呈細長絲狀且交織成網狀,在細胞有絲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質細絲高度螺旋、縮短變粗成圓柱狀或桿狀的染色體。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種物質在細胞不同分裂時期的兩種不同的形態。

2、核膜:雙層膜,把核內物質與細胞質分開。

3、核仁:與某種RNA的合成以及核糖體的形成有關。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核仁呈現週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4、核孔:實現細胞核與細胞質之間的物質交換和資訊交流。如mRNA通過核孔進入細胞質。

二、細胞核的功能

1、是遺傳資訊庫(遺傳物質DNA的儲存和複製的主要場所),

2、是細胞代謝活動和細胞遺傳特性的控制中心;

三、有機的統一整體

細胞是一個有機的統一整體,細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正常地完成各種生命活動:

1、結構:細胞的各個部分是相互聯絡的。如分佈在細胞質的內質網內連核膜,外接細胞膜。細胞核不屬於細胞器。

2、功能:細胞的不同結構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卻是協調配合的。如分泌蛋白的合成與分泌。

3、調控:細胞核是代謝的調控中心。其DNA通過控制蛋白質類物質的合成調控生命活動。

4、與外界的關係上:每個細胞都要與相鄰細胞、而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的細胞都要和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和能量轉換。

[細胞既是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單位,也是生物體代謝和遺傳的基本單位。]

1、細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質、脂質(和少量的糖類)

(各種膜所含蛋白質、脂質的比例與膜的功能有關,功能越複雜的細胞膜,蛋白質的種類和數量越多)

2、細胞膜的功能:

①將細胞與外界環境隔開(以保障細胞內部環境的相對穩定);

②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物質能否通過細胞膜,並不是取決於分子的大小,而是根據細胞生命活動的需要);③進行細胞間的資訊交流。

3、細胞間資訊交流的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3種方式:①細胞分泌的化學物質如激素,隨血液運輸到達全身各處,與靶細胞的細胞膜表面的受體結合,將資訊傳遞給靶細胞;②相鄰兩個細胞的細胞膜接觸,資訊從一個細胞傳遞給另一個細胞(如精子和卵細胞之間的識別和結合);③相鄰兩個細胞之間形成通道,攜帶資訊的物質通過通道進入另一個細胞(如高等綠色植物細胞之間通過胞間連絲相互連線,也有資訊交流的作用)

4、細胞間的資訊交流,大多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關。

5、製備純淨的細胞膜常用的材料:應選用人和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原因是:因為人和其他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中沒有細胞核和眾多的細胞器;製備的方法:將選取的材料放入清水中,由於細胞內的濃度大於外界溶液濃度,細胞將吸水漲破,再用離心的方法獲得純淨的細胞膜。

6、癌細胞的惡性增殖和轉移與癌細胞膜成分的改變有關。

細胞癌變的指標之一是細胞膜成分發生改變,產生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等物質超過正常值

7、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纖維素和果膠;功能:對植物細胞有支援和保護的作用。

8、細胞質包括細胞器和細胞質基質。

細胞質基質的成分: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和核苷酸等,還有很多酶。

功能: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細胞質基質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9、分離各種細胞器的方法:差速離心法。

10、線粒體內膜向內摺疊形成“嵴”,增大細胞內膜面積;線上粒體的內膜、基質中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分別是有氧呼吸第三、二階段的場所,生物體95%的能量來自線粒體,又叫“動力車間”。

11、葉綠體只存在於植物的綠色細胞中。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雙層膜結構。含少量的DNA、RNA。在類囊體薄膜(基粒)上有色素和與光合作用光反應有關的酶,是光反應場所;在基質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暗反應有關的酶,是暗反應場所。由圓餅狀的囊狀結構堆疊而成基粒,增大膜面積。

12、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相同點:①具有雙層膜結構②都含少量的DNA和RNA,具有遺傳的相對獨立性③都能產生ATP,都屬於能量轉換器。

13、內質網:在結構上內連核膜,外連細胞膜;功能:①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②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內質網是蛋白質空間結構形成的場所)

14、核糖體:無膜結構,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附著在內質網上的核糖體合成的是胞外蛋白(即分泌蛋白如消化酶、胰島素、生長激素、抗體等);遊離的核糖體合成的是胞內蛋白(如呼吸氧化酶、血紅蛋白等)。

15、高爾基體:主要是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包裝,運輸。(動植物細胞共有的細胞器,但功能不同:植物: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動物: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

16、中心體:存在於動物和某些低等植物(如衣藻、團藻等)中。無膜結構,由垂直的兩個中心粒及周圍物質組成,與細胞的有絲相關。

17、液泡:單層膜,成熟的植物有中央大液泡。功能:貯藏(營養、色素等)、保持細胞形態

18、溶酶體:消化車間,內含許多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並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病菌。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5

1、病毒(Virus)是一類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體,病毒既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主要特徵:

1)個體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間,大多數必須用電子顯微鏡才能看見;

2)僅具有一種型別的核酸,DNA或RNA,沒有含兩種核酸的病毒;

3)專營細胞內寄生生活;

4)結構簡單,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所構成。

2、根據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即噬菌體)三大類。根據病毒所含核酸種類的不同分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見的病毒有:人類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類天花病毒、狂犬病毒、菸草花葉病毒等。

4、藍藻是原核生物,自養生物

5、真核細胞與原核細胞統一性體現在二者均有細胞膜和細胞質

6、虎克既是細胞的發現者也是細胞的命名者;細胞學說建立者是施萊登和施旺,細胞學說內容:

1、一切動植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

2、細胞是一個相對獨立的單位。

3、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產生。

細胞學說建立揭示了細胞的統一性和生物體結構的統一性。細胞學說建立過程,是一個在科學探究中開拓、繼承、修正和發展的過程,充滿耐人尋味的曲折。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6

細胞核的兩大功能:

(1)細胞核是遺傳資訊庫。

(2)細胞核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

細胞核與代謝的關係:代謝旺盛的細胞,核質之間物質交換頻繁,核孔數量多;蛋白質合成旺盛的細胞,核仁較大。

從四大層面理解細胞的整體性:

(1)從結構上理解:細胞核與細胞質通過核孔可以相互溝通;核膜與內質網膜、細胞膜等相互連線構成細胞完整的“生物膜系統”。

(2)從功能上理解:細胞各部分結構和功能雖不同,但它們是相互聯絡、分工合作、協調一致地共同完成各項生命活動。

(3)從調控上理解:細胞核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代謝和遺傳的控制中心。因此,細胞的整個生命活動主要是由DNA調控和決定的,使細胞形成一個整體調控系統。

(4)從與外界的關係上看,細胞的整體性還體現在每一個細胞都要與相鄰的細胞進行物質交換與資訊交流,而與外界環境直接接觸的細胞要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與資訊交流。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7

細胞增殖

1.減數分裂的結果是,新產生的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比原始的生殖細胞的減少了一半。

2.減數分裂過程中聯會的同源染色體彼此分開,說明染色體具一定的獨立性;同源的兩個染色體移向哪一極是隨機的,則不同對的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間可進行自由組合。

3.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減半發生在減數第一次分裂中。

4.一個精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形成四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過複雜的變化形成精子。

5.一個卵原細胞經過減數分裂,只形成一個卵細胞。

6.對於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來說,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對於維持每種生物前後代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恆定,對於生物的遺傳和變異,都是十分重要的

微生物的培養與應用

1、培養基的種類:按物理性質分為固體培養基和液體培養基,按化學成分分為合成培養基和天然培養基,按用途分為選擇培養基和鑑別培養基。

2、培養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無機鹽P14

3、微生物在固體培養基表面生長,可以形成肉眼可見的菌落。

4、培養基還需滿足微生物對PH、特殊營養物質以及O2的要求。

5、獲得純淨培養物的關鍵是防止外來雜菌的入侵。

6、常用滅菌方法有:灼燒滅菌,將接種工具如接種環、接種針滅菌;乾熱滅菌:如玻璃器皿、金屬用具等需保持乾燥的物品。高壓蒸汽滅菌:如培養基的滅菌。

7、用固體培養基對大腸桿菌純化培養,可分為兩步:製備培養基和純化大腸桿菌。

8、固體培養基的製備:計算→稱量→溶化→滅菌→倒平板

9、微生物常用的接種方法:平板劃線法和稀釋塗布平板法。

10、平板劃線法是通過連續劃線,將菌種逐步稀釋分散到培養基表面,稀釋塗布平板法是將菌液進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釋,分別塗布到培養基表面。當它們稀釋到一定程度後,微生物將分散成單個細胞,從而在培養基上形成單個菌落。

11、微生物的計數方法:活菌計數法、顯微鏡直接計數法、濾膜法。

12、活菌計數法就是當樣品的稀釋度足夠高時,培養基表面生長的一個菌落,來源於樣品稀釋液中的一個活菌。通過統計平板上的菌落數,就能推測出樣品中大約含有多少個活菌。統計的菌落數往往比活菌的實際數目低。因為當兩個或多個細胞連在一起時,平板上觀察的只是一個菌落。

13、顯微鏡直接計數也是測定微生物數量的常用方法,但它包括了死亡的微生物。

14、設定對照的主要目的是排除實驗組中非測試因素對實驗結果的影響。提高實驗結果的可信度。①如何證明培養基是否受到汙染:實驗組的培養基中接種要培養的微生物,對照組中的培養基接種等量的蒸餾水(設定空白對照)。②如何證明某選擇培養基是否有選擇功能:實驗組中的培養基用該選擇培養基,對照組中培養基用普通培養基(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如果普通培養基的菌落數明顯大於選擇培養基中的數目,則說明該選擇培養基有選擇功能。

15、如何分離分解尿素的細菌?培養基中以尿素為唯一氮源,加入酚紅指示劑,如果PH升高,指示劑變紅,可初步鑑定該菌能分解尿素。

16、如何分離分解纖維素的微生物?以纖維素為唯一碳源的培養基。

17、纖維素酶是一種複合酶,至少包括三組分: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兩種酶使纖維素分解成纖維二糖,第三種酶將纖維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18、篩選纖維素分解菌的方法:剛果紅染色法,其原理是剛果紅可以與像纖維素這樣的多糖物質形成紅色複合物,但並不和水解後的纖維二糖和葡萄糖發生這種反應。當纖維素被纖維素酶分解後,剛果紅—纖維素的複合物無法形成,培養基中會出現以纖維素分解菌為中心的透明圈。(產生了透明圈,說明纖維素被分解了,說明有纖維素分解菌)

酶的研究與應用

1、果膠酶作用:分解果膠,瓦解植物的細胞壁及胞間層,提高水果的出汁率,並使果汁變得澄清。

2、果膠酶並不特指某一種酶,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膠分解酶和果膠酯酶等。

3、酶的活性可用單位時間內、單位體積中反應物的減少量或產物的增加量來表示。

4、目前常用的酶製劑有四類:蛋白酶、脂肪酶、澱粉酶和纖維素酶,其中應用最廣泛、效果最明顯的是鹼性蛋白酶和鹼性脂肪酶。

5、加酶洗衣粉的作用原理:鹼性蛋白酶能將血漬、奶漬等含有的大分子蛋白質水解成可溶性的氨基酸或小分子的肽,使汙跡容易從衣物上脫落。同樣道理,脂肪酶、澱粉酶和纖維素酶也能將大分子的脂肪、澱粉和纖維素水解為小分子物質。

6、固定化技術包括:包埋法、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一般來說,酶更適合採用化學結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而細胞多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因為細胞個大,而酶分子很小;個大的細胞難以被吸附或結合,而個小的酶容易從包埋材料中漏出。

7、固定化酵母細胞時,酵母細胞的活化用蒸餾水;配製海藻酸鈉溶液時,加熱要用小火,或者間斷加熱;要將海藻酸鈉溶液冷卻至室溫,再加入活化的酵母細胞。CaCl2溶液有利於凝膠珠形成穩定的結構。

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蛋白質

一、氨基酸: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約有20種。

脫水縮合:一個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與另一個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連線,同時失去一分子水。

肽鍵:肽鏈中連線兩個氨基酸分子的化學鍵(—NH—CO—)。

二肽:由兩個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化合物,只含有一個肽鍵。

多肽:由三個或三個以上的氨基酸分子縮合而成的鏈狀結構。

肽鏈:多肽通常呈鏈狀結構,叫肽鏈。

二、氨基酸分子通式:

NH2

|

R — C —COOH

 |

 H

三、氨基酸結構的特點:每種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個氨基(—NH2)和一個羧基(—COOH),並且都有一個氨基和一個羧基連線在同一個碳原子上(如:有—NH2和—COOH但不是連在同一個碳原子上不叫氨基酸);R基的不同導致氨基酸的種類不同。

四、蛋白質多樣性的原因是:組成蛋白質的氨基酸數目、種類、排列順序不同,多肽鏈空間結構千變萬化。

  細胞質

細胞質包括細胞器、細胞質基質等。細胞質基質功能:細胞質基質是活細胞進行新陳代謝的主要場所,其為新陳代謝的進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質和一定的環境條件。例如,提供ATP、核苷酸、氨基酸等。

化學組成:呈膠質狀態,由水、無機鹽、脂質、糖類、氨基酸、核苷酸和多種酶等組成。

  細胞骨架

真核細胞中有維持細胞形態、保持細胞內部結構有序性的細胞骨架。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架結構,與細胞運動、分裂、分化以及物質運輸、能量轉換、資訊傳遞等生命活動密切相關。

  細胞器結構和功能

1:線粒體結構特點:具有雙層膜結構,外膜是平滑而連續的界膜,內膜反覆延伸折入內部空間,形成嵴。線粒體具有半自主性,腔內有成環狀的DNA、少量RNA和核糖體,它們都能自行分化,但是部分蛋白質還要在胞質內合成。線粒體基質和線粒體內膜上含有呼吸作用有關的酶。

功能: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是“動力車間”。

2:葉綠體結構特點:具有雙層膜。在葉綠體內部存在扁平袋狀的膜結構,叫類囊體。類囊體通常是幾十個垛疊在一起而成為基粒。類囊體膜上有光合作用的色素,葉綠體基質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葉綠體具有特有環狀DNA、少量RNA、核糖體和進行蛋白質生物合成的酶,能合成出一部分自己所必需的蛋白質。

功能:光合作用的場所,是植物細胞的“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

3:內質網結構特點:是由膜連線而成的網狀結構,單層膜,可分為滑面內質網和粗麵內質網(附著有核糖體)。

功能:細胞內蛋白質加工以及脂質(如性激素)合成的“車間”。

4:高爾基體結構特點:高爾基體是由單層膜圍成的扁平囊和小泡所組成,分泌旺盛的細胞,較發達。成堆的囊並不像內質網那樣相互連線。

功能:對來自內質網的蛋白質進行加工、分類、包裝的“車間”及“傳送站”;還與植物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5:溶酶體結構特點:溶酶體是由高爾基體斷裂產生,單層膜包裹的小泡。功能:是“消化車間”,含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吞噬並殺死侵入細胞的病毒、病菌。

6:液泡結構特點:單層膜,含有無機鹽、氨基酸、糖類以及各種色素等物質。功能:調節植物細胞內的滲透壓,使細胞保持堅挺。

7:核糖體結構特點:無膜結構,主要由RNA(rRNA)和蛋白質構成,分為附著核糖體和遊離核糖體。功能:生產蛋白質的機器。

8:中心體結構特點:無膜結構,一般位於細胞核旁,由兩個中心粒及周圍物質組成。這兩個中心粒相互垂直排列。功能: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8

1.什麼是活化能?

在一個化學反應體系中,反應開始時,反應物分子的平均能量水平較低,為“初態”。在反應的任何一瞬間反應物中都有一部分分子具有了比初態更高一些的能量,高出的這一部分能量稱為“活化能”。活化能的定義是,在一定溫度下一摩爾底物全部進入活化態所需要的自由能,單位是焦/摩爾,單位符號是J/mol。

2.酶催化作用的特點

生物體內的各種化學反應,幾乎都是由酶催化的。酶所催化的反應叫酶促反應。酶促反應中被酶作用的物質叫做底物。經反應生成的物質叫做產物。酶作為生物催化劑,與一般催化劑有相同之處,也有其自身的特點。

相同點:

(1)改變化學反應速率,本身不被消耗;

(2)只能催化熱力學允許進行的反應;

(3)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縮短達到平衡時間,但不改變平衡點;

(4)降低活化能,使速率加快。

不同點:

(1)高效性,指催化效率很高,使得反應速率很快;

(2)專一性,任何一種酶只作用於一種或幾種相關的化合物,這就是酶對底物的專一性;

(3)多樣性,指生物體內具有種類繁多的酶;

(4)易變性,由於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因而會被高溫、強酸、強鹼等破壞;

(5)反應條件的溫和性,酶促反應在常溫、常壓、生理pH條件下進行;

(6)酶的催化活性受到調節、控制;

(7)有些酶的催化活性與輔因子有關。

3.影響酶作用的因素

酶的催化活性的強弱以單位時間(每分)內底物減少量或產物生成量來表示。研究某一因素對酶促反應速率的影響時,應在保持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單獨改變研究的因素。

影響酶促反應的因素常有:酶的濃度、底物濃度、pH值、溫度、抑制劑、啟用劑等。其變化規律有以下特點。

(1)酶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足夠,其他條件固定的條件下,反應系統中不含有抑制酶活性的物質及其他不利於酶發揮作用的因素時,酶促反應的速率與酶濃度成正比。

(2)底物濃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在底物濃度較低時,反應速率隨底物濃度增加而加快,反應速率與底物濃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濃度較高時,底物濃度增加,反應速率也隨之加快,但不顯著;當底物濃度很大,且達到一定限度時,反應速率就達到一個值,此時即使再增加底物濃度,反應速率幾乎不再改變。

(3)pH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每一種酶只能在一定限度的pH範圍內才表現活性,超過這個範圍酶就會失去活性。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個pH時活力,這個pH稱為這種酶的最適pH。

(4)溫度對酶促反應的影響酶促反應在一定溫度範圍內反應速率隨溫度的升高而加快;但當溫度升高到一定限度時,酶促反應速率不僅不再加快反而隨著溫度的升高而下降。在一定條件下,每一種酶在某一溫度時活力,這個溫度稱為這種酶的最適溫度。

(5)啟用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啟用劑可以提高酶活性,但不是酶活性所必需的。啟用劑大致分兩類:無機離子和小分子化合物。

(6)抑制劑對酶促反應的影響抑制劑使酶活性下降,但不使酶變性。抑制劑作用機制分兩種:可逆的抑制作用和不可逆的抑制作用。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9

【生物學習方法】

1.通過複習舊知識的方式匯入新課。

從舊知識匯入新知識,引導學生去發現問題,明確探索的目標,是生物教學最常用的匯入方法。教學過程中,講授新課之前,從新舊知識的聯絡中,抓住新舊知識的不同點,對舊知識加以概括,提出即將研究的問題,這樣既促進了舊知識的鞏固,又明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的、任務和重點,而且也能激發學生探求知識的好奇心,產生積極尋找問題答案的強烈願望。這種方法能使學生掌握問題的實質,給學生學習新知識打好基礎。如在講“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一節時,通過複習莖的結構以及韌皮部、木質部的構成匯入新課,為學習植物體內物質的運輸作鋪墊。

2.利用直觀演示,讓學生從觀察實物和教具的方式匯入新課。

採用直觀教學,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為學生架起由形象向抽象過渡的橋樑。教師若在教學中運用實物、標本、掛圖、模型等直觀教具匯入新課,可以使學生通過視覺心領神會,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活躍課堂氣氛。如在講授骨的結構時,先發給學生縱剖的長骨,讓學生觀察,在觀察時,教師提出觀察的重點,提出思考的問題:骨端和骨中部的結構是否一樣?長骨骨質的外面有什麼樣的結構?這種結構存在的部位如何?骨髓腔中有些什麼物質?這種匯入方法,在讓學生觀察實物的過程中,既獲得大量的感性認識又突出了重點,很自然地為講解新課《長骨結構》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3.利用實驗操作的方法匯入新課。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新教材中把強化實驗、通過實驗手段探索知識,培養能力提到重要位置。新教材中的實驗探索穿插在正式課文之中,是課本的一個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實驗操作的方法匯入新課,能幫助學生認識抽象的知識,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學生通過分析問題,探索規律。既長了知識,又學到了技能。同時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既動腦又動手,拓寬了學生的思路,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如在上“根對水分的吸收”時,就運用“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這個實驗引入新課,在課前讓學生自己用蘿蔔進行實驗,上課時讓學生講述自己觀察的現象,並說明兩個蘿蔔條為什麼一個更加硬挺,另一個卻軟縮了。利用這一實驗,就很容易引入新課“根對水分的吸收”。

4.從生產實驗和生活中的一個實際問題出發匯入新課,啟發學生懂得學習積極性。

通過學生生活中熟悉的事例或自身的生理現象匯入新課,能使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和實用感,容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如在講到“葉片的結構”時,把學生帶到室外去,叫他們輕搖小樹,注意觀察葉子的下落情況,重複幾次後,把他們帶回教室,問國小生“葉片下落時,是正面向下,還是反面向下?”學生齊聲答“正面”。教師問,這是為什麼呢?稍停後,接著說,這與我們今天學習的“葉片的結構”有關,就這樣很自然地轉入新課。再如講授心臟和血管的生理功能時就要講到心率、心動週期等有關知識,就可以從實際問題匯入來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讓學生用右手手指輕按左手腕橈骨頭尺側,摸到脈搏後,說明這是橈動脈,它的搏動和心臟的跳動是一致的。讓學生數一數自己脈搏跳動的次數,半分鐘後停止,統計每分鐘80次的人數,每分鐘70—79次的人數,60—69次的人數,然後提出問題:為什麼大家都靜坐在教室裡,而每個人的脈搏次數卻不完全相同呢?心臟在人的一生中都在不停的跳動為什麼不會疲勞呢?……從而匯入新課。再如講述“植物的營養繁殖”,通過了解不少學生對果樹嫁接有一點感性知識,據此可以設問:“要使一棵蘋果樹上既結出國光蘋果,又結出富士蘋果兩種果實,應採取什麼方法?”學生頓時情緒激昂,躍躍欲試,齊答“嫁接!”接著問:“這是為什麼呢?”學生對此回答不上來,我們這節課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10

1、T2噬菌體:這是一種寄生在大腸桿菌裡的病毒。它是由蛋白質外殼和存在於頭部內的DNA所構成。它侵染細菌時可以產生一大批與親代噬菌體一樣的子代噬菌體。

2、細胞核遺傳:染色體是主要的遺傳物質載體,且染色體在細胞核內,受細胞核內遺傳物質控制的遺傳現象。

3、細胞質遺傳:線粒體和葉綠體也是遺傳物質的載體,且在細胞質內,受細胞質內遺傳物質控制的遺傳現象。

4、證明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關鍵是:設法把DNA與蛋白質分開,單獨直接地觀察DNA的作用。

5、肺炎雙球菌的型別:

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體無多糖莢膜,無毒,注入小鼠體內後,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體有多糖莢膜,有毒,注入到小鼠體內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如果用加熱的方法殺死S型細菌後注入到小鼠體內,小鼠不死亡。

格里菲斯實驗:格里菲斯用加熱的辦法將S型菌殺死,並用死的S型菌與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小鼠死了。(由於R型經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轉化因子)的誘惑,變成了S型)。

6、艾弗裡實驗說明DNA是“轉化因子”的原因:將S型細菌中的多糖、蛋白質、脂類和DNA等提取出來,分別與R型細菌進行混合;結果只有DNA與R型細菌進行混合,才能使R型細菌轉化成S型細菌,並且的含量越高,轉化越有效。

7、艾弗裡實驗的結論:DNA是轉化因子,是使R型細菌產生穩定的遺傳變化的物質,即DNA是遺傳物質。

8、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

①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過程:吸附→侵入→複製→組裝→釋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質中P的含量少;蛋白質中有S而DNA中沒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標記一部分噬菌體的蛋白質,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標記另一部分噬菌體的DNA。用35P標記蛋白質的噬菌體侵染後,細菌體內無放射性,即表明噬菌體的蛋白質沒有進入細菌內部;而用32P標記DNA的噬菌體侵染細菌後,細菌體內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體的DNA進入了細菌體內。

③結論:進入細菌的物質,只有DNA,並沒有蛋白質,就能形成新的噬菌體。新的噬菌體中的蛋白質不是從親代連續下來的,而是在噬菌體DNA的作用下合成的。說明了遺傳物質是DNA,不是蛋白質。此實驗還證明了DNA能夠自我複製,在親子代之間能夠保持一定的連續性,也證明了DNA能夠控制蛋白質的合成。

9、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和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只證明DNA是遺傳物質(而沒有證明它是主要遺傳物質)

10、遺傳物質應具備的特點:

①具有相對穩定性

②能自我複製

③可以指導蛋白質的合成

④能產生可遺傳的變異。

11、絕大多數生物的遺傳物質是DNA,只有少數病毒(如菸草花葉病病毒)的遺傳物質是RNA,因此說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病毒的遺傳物質是DNA或RNA。

12、①遺傳物質的載體有:染色體、線綠體、葉綠體。

②遺傳物質的主要載體是染色體。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11

1、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是質體。

2、動物和低等植物細胞特有的細胞器是中心體。

3、動植物細胞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細胞器是高爾基體。

4、根尖分生區細胞沒有的細胞器是葉綠體、中心體、液泡。

5、生理活動能產生水的細胞器有線粒體(通過有氧呼吸產生)、線粒體(通過氨基酸脫水縮合產生)、葉綠體(通過光合作用產生)、高爾基體(植物細胞壁的合成)、核糖體(脫水縮合形成肽鏈)。

6、與蛋白質合成和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有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

7、與主動運輸有關的細胞器是線粒體、核糖體。

8、與能量轉換有關的細胞器是葉綠體、線粒體。

9、合成物質的細胞器有核糖體、葉綠體、線粒體、高爾基體、內質網。

10、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平衡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

11、原核細胞中具有的細胞器是核糖體。

12、真核細胞中細胞器的質量大小順序為:葉綠體>線粒體>核糖體。

13、具膜結構的細胞器:單層膜的細胞器有液泡、內質網、高爾基體、溶酶體;雙層膜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不具膜結構的細胞器有核糖體、中心體。

14、膜結構之間的聯絡;直接聯絡;內質網向內與外層核膜相連,向外與細胞膜相連,代謝旺盛時,內質網膜與線粒體外膜相連。間接聯絡:內質網以“出芽”方式形成的小泡,可以和高爾基體融合,高爾基體以同樣方式形成的小泡可和細胞膜融合。

15、與細胞滲透吸水能力直接有關的細胞器是液泡。

17、具有核酸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核糖體。

18、能自我複製的細胞器有線粒體、葉綠體、中心體。

19、參與細胞分裂的細胞器有核糖體(間期蛋白質的合成)、中心體(中心粒發出星射線構成紡錘體)、高爾基體(與植物細胞分裂末期紡錘體的形成有關)、線粒體(為細胞分裂提供能量)。

20、含色素的細胞器有葉綠體、有色體、液泡。葉綠體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12

自然選擇學說包括:過度繁殖、生存鬥爭、遺傳和變異、適者生存。

凡是生存下來的生物都是對環境能適應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對環境不適應的。這就是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稱為自然選擇。

適應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突變(包括基因突變和染色體變異)和基因重組是產生進化的原材料;自然選擇使種群改變並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按照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可以知道生物的變異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選擇則是定向的(定在與生存環境相適應的方向上)。當生物產生了變異以後,由自然選擇來決定其生存或淘汰。

遺傳和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內在因素,生存鬥爭推動著生物的進化,它是生物進化的動力。定向的自然選擇決定著生物進化的方向。

種內鬥爭,對於失敗的個體來說是有害的,甚至會造成死亡,但是,對於整個種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無機環境。

生物與生存環境的關係是:適應環境,受到環境因素的影響,同時也在改變環境。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13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

(1)XY型的性別決定方式:雌性體內具有一對同型的性染色體(_,雄性體內具有一對異型的性染色體(XY).減數形成精子時,產生了含有X染色體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體的精子.雌性只產生了一種含X染色體的卵細胞.受精作用發生時,X精子和Y精子與卵細胞結合的機會均等,所以後代中出生雄性和雌性的機會均等,比例為1:1.

(2)伴X隱性遺傳的特點(如色盲、血友病、果蠅眼色、女婁菜葉形等遺傳)

①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

②屬於交叉遺傳(隔代遺傳)即外公→女兒→外孫

③女性患者,其父親和兒子都是患者;男性患病,其母、女至少為攜帶者

(3)X染色體上隱性遺傳(如抗VD佝僂病、鐘擺型眼球震顫)

①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

②具有世代連續現象.

③男性患者,其母親和女兒一定是患者.

(4)Y染色體上遺傳(如外耳道多毛症)

致病基因為父傳子、子傳孫、具有世代連續性,也稱限雄遺傳.

(5)伴性遺傳與基因的分離定律之間的關係:伴性遺傳的基因在性染色體上,性染色體也是一對同源染色體,伴性遺傳從本質上說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

記憶點:

1.生物體細胞中的染色體可以分為兩類: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

生物的性別決定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XY型,另一種是ZW型.

2.伴性遺傳的特點:

(1)伴X染色體隱性遺傳的特點:男性患者多於女性患者;具有隔代遺傳現象(由於致病基因在X染色體上,一般是男性通過女兒傳給外孫);女性患者的父親和兒子一定是患者,反之,男性患者一定是其母親傳給致病基因.

(2)伴X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特點:女性患者多於男性患者,大多具有世代連續性即代代都有患者,男性患者的母親和女兒一定是患者.

(3)伴Y染色體遺傳的特點:患者全部為男性;致病基因父傳子,子傳孫(限雄遺傳).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14

相同點:

1、有細胞膜細胞質,均有核糖體,均能進行轉錄與翻譯過程合成蛋白質。

2、均有DNA和RNA,且均以DNA為遺傳物質。

區別:

1、大小區別:小、大。

2、種類區別:細菌、藍藻、放線菌、衣原體、支原體;動物、植物、真菌、衣藻、綠藻、紅藻等

3、細胞壁:為肽聚糖、真核為纖維素和果膠

4、細胞質中細胞器:不含複雜的細胞器,但有的能、。其場所分別在中、細胞膜上進行。例、藍藻、硝化細菌等。高等植物成熟的葉肉細胞特有:細胞壁、大的液泡、葉綠體低等的特有:細胞壁、液泡、葉綠體、中心體特有:中心體,(無細胞壁、葉綠體和大的液泡)。

5、均以DNA為遺傳物質:DNA在擬核、質粒中。無染色體結構。(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DNA在細胞核、線粒體或葉綠體中。

6、的遺傳不遵循孟德爾的遺傳規律,其變異靠基因突變,細胞不能進行有絲_減數_真核生物的遺傳遵循孟德爾的遺傳規律,其變異來源有基因突變、基因重組、染色體變異。

7、生殖方式:只進行,主要進行_殖進行有性生殖,但酵母菌在不良的環境下進行有性生殖,在良好的環境下進行。

8、從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上看:某些能進行活化能合成作用的原核生物屬於生產者,為自養生物。例、藍藻、硝化細菌等。多數細菌為分解者,例大腸桿菌、乳酸菌等;有的為消費者,例根瘤菌等。

高一生物知識點歸納15

1.使能量持續高效的流向對人類最有意義的部分

2.能量在2個營養級上傳遞效率在10%—20%

3.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4.真菌PH5.0—6.0細菌PH6.5—7.5放線菌PH7.5—8.5

5.物質作為能量的載體使能量沿食物鏈食物網流動

6.物質可以迴圈,能量不可以迴圈

7.河流受汙染後,能夠通過物理沉降化學分解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汙染

8.生態系統的結構:生態系統的成分+食物鏈食物網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殼的是1—6多肽分子個

原核細胞的細胞壁:肽聚糖

10.過敏:抗體吸附在面板,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細胞表面,再次進入人體後使細胞釋放組織胺等物質.

11.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總量為流入該食物鏈的總能量

12.效應B細胞沒有識別功能

13.萌發時吸水多少看蛋白質多少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脫氨基主要在肝臟但也可以在其他細胞內進行

14.水腫:組織液濃度高於血液

15.尿素是有機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時產生有機物

16.是否需要轉氨基是看身體需不需要

17.藍藻:原核生物,無質粒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質粒

高爾基體合成纖維素等

tRNA含CHONPS

18.生物導彈是單克隆抗體是蛋白質

19.淋巴因子:白細胞介素

20.原腸胚的形成與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關

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腸胚

(未分裂)(以分裂)

22.高度分化的細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腎細胞

有分裂能力並不斷增的:幹細胞、形成層細胞、生髮層

無分裂能力的:紅細胞、篩管細胞(無細胞核)、神經細胞、骨細胞

23.檢測被標記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質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體處發現放射性

24.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不一定有葉綠體

自養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例如:硝化細菌、綠硫細菌和藍藻)

25.除基因突變外其他基因型的改變一般最可能發生在減數分裂時(象交叉互換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染色體自由組合)

26.在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紡錘絲或星射線周圍聚集著很多細胞器這種細胞器物理狀態叫線粒體——提供能量

27.凝集原:紅細胞表面的抗原

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體

28.紡錘體分裂中能看見(是因為紡錘絲比較密集)而單個紡錘絲難於觀察

29.培養基:物理狀態:固體、半固體、液體

化學組成:合成培養基、組成培養基

用途:選擇培養基、鑑別培養基

30.生物多樣性:基因、物種、生態系統

31.基因自由組合時間:簡數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32.試驗中用到C2H5OH的情況

Ⅰ.脂肪的鑑定試驗:50%

Ⅱ.有絲分裂(解離時):95%+15%(HCl)

Ⅲ的粗提取:95%(脫氧核苷酸不溶)

Ⅴ.葉綠體色素提取:可替代**

33.手語是一鍾鋂裕?攬渴泳踔惺嗪陀鋂災惺?/SPAN>

34.基因=編碼區+非騙碼區

(上游)(下游)

(非編碼序列包括非編碼區和內含子)

等位基因舉例:AaAaAaAAAa

35.向培養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氣體是為了調節PH

36.物理誘導:離心,震動,電刺激

化學誘導劑:聚乙二醇,PEG

生物誘導:滅火的病毒

37.人工獲得胚胎幹細胞的方法是將核移到去核的卵細胞中經過一定的處理使其發育到某一時期從而獲得胚胎幹細胞,某一時期,這個時期最可能是囊胚

38.原核細胞較真核細胞簡單細胞內僅具有一種細胞器——核糖體,細胞內具有兩種核酸——脫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病毒僅具有一種遺傳物質——DNA或RNA

阮病毒僅具蛋白質

39.秋水仙素既能誘導基因突變又能誘導染色體數量加倍(這跟劑量有關)

40.獲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AIDS)

41.已獲得免疫的機體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可能發生過敏反應(過敏體質),可能不發生過敏反應(正常體質)

42.冬小麥在秋冬低溫條件下細胞活動減慢物質消耗減少單細胞內可溶性還原糖的含量明顯提高細胞自由水比結合水的比例減少活動減慢是適應環境的結果

43.用氧十八標記的水過了很長時間除氧氣以外水蒸氣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機物中也有標記的氧十八

44.C3植物的葉片細胞排列疏鬆

C4植物的暗反應可在葉肉細胞內進行也可在維管束鞘細胞內進行

葉肉細胞CO2→C4圍管束鞘細胞C4→CO2→(CH2O)

45.光反應階段電子的最終受體是輔酶二

46.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47.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應需要酶,暗反應也需要酶

48.脂肪肝的形成:攝入脂肪過多,不能及時運走;磷脂合成減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49.脂肪消化後大部分被吸收到小腸絨毛內的毛細淋巴管,再有毛細淋巴管注入血液

50.大病初癒後適宜進食蛋白質豐富的食物,但蛋白質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質。

51.穀氨酸發酵時

溶氧不足時產生乳酸或琥珀酸

發酵液PH呈酸性時有利於穀氨酸棒狀桿菌產生乙醯谷氨醯胺。

52.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53.細菌感染性其他生物最強的時期是細菌的對數期

54.紅螺菌屬於兼性營養型生物,既能自養也能異養

55.穩定期出現芽胞,可以產生大量的次級代謝產物

56組成酶和誘導酶都胞是胞內酶。

57.青黴菌產生青黴素青黴素能殺死細菌、放線菌殺不死真菌。

58.細菌:凡菌前加杆“杆”、“孤”、“球”、“螺旋”

真菌:酵母菌,青黴,根黴,麴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