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會考知識點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21W

漫長的學習生涯中,很多人都經常追著老師們要知識點吧,知識點在教育實踐中,是指對某一個知識的泛稱。相信很多人都在為知識點發愁,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生物會考知識點,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生物會考知識點彙編15篇

生物會考知識點1

新陳代謝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是生物與非生物的最本質的區別。

酶是活細胞產生的一類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機物,其中絕大多數酶是蛋白質,少數酶是RNA.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專一性;並且需要適宜的溫度和pH值等條件。

ATP是新陳代謝所需能量的直接來源。

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並且釋放出氧的過程。光合作用釋放的氧全部來自水。

滲透作用的產生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具有一層半透膜,二是這層半透膜兩側的溶液具有濃度差。

植物根的成熟區表皮細胞吸收礦質元素和滲透吸水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過程。

糖類、脂類和蛋白質之間是可以轉化的,並且是有條件的、互相制約著的。

高等多細胞動物的體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正常機體在神經系統和體液的調節下,通過各個器官、系統的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環境的相對穩定狀態,叫穩態。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對生物體來說,呼吸作用的生理意義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為生物體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二是為體內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生物會考知識點2

1.眼球的折光系統?角膜、房水、晶狀體、玻璃體

2.反射弧的組成?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

3.突觸單向傳遞的原因?突觸遞質的釋放為單向的

4.脊髓的功能?反射,傳導腦的高階功能?條件反射

5.激素調節的特點?高效性、特異性

6.列舉垂體分泌的各種激素?生長素,促甲狀腺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

7.人體免疫的三道防線分別是?機體完整的面板和黏膜,吞噬作用,特異性免疫

8.頂端優勢的原理?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大量積累在側芽部位,使側芽的生長受到抑制,頂芽優先生長

9.生長素的化學名稱?吲哚乙酸

10.生長素類似物在農業生產上的用途?培育無籽果實,促進扦插枝條生根,防止落花落果

11.自主神經也叫什麼,作用是什麼?植物性神經;調節控制內臟器官的活動

12.建立條件反射的基本條件是?無關刺激與非條件反射在時間上的結合,即強化

13.神經衝動在一個神經元上的傳導形式?生物電

14.聽覺和平衡的感受器?耳蝸;前庭器

15.甲狀腺素的作用?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生長髮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16.激素調節的基本方式?負反饋

17.人工免疫的主要方式是?接種疫苗

18.生長素的作用

19.胚芽鞘向光性生長的原因

20.聽覺形成的過程

生物會考知識點3

1.解旋酶:作用於氫鍵,是一類解開氫鍵的酶,由水解ATP來供給能量它們常常依賴於單鏈的存在,並能識別複製叉的單鏈結構。在細菌中類似的解旋酶很多,都具有ATP酶的活性。大部分的移動方向是5′→3′,但也有3′→5′移到的情況,如n′蛋白在φχ174以正鏈為模板合成複製形的過程中,就是按3′→5′移動。在DNA複製中起作用。

聚合酶:在DNA複製中起作用,是以一條單鏈DNA為模板,將單個脫氧核苷酸通過磷酸二酯鍵形成一條與模板鏈互補的DNA鏈,形成鏈與母鏈構成一個DNA分子。

連線酶:其功能是在兩個DNA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如果將經過同一種內切酶剪下而成的兩段DNA比喻為斷成兩截的梯子,那麼,DNA連線酶可以把梯子的“扶手”的斷口處(注意:不是連線鹼基對,鹼基對可以依靠氫鍵連線),即兩條DNA黏性末端之間的縫隙“縫合”起來。據此,可在基因工程中用以連線目的基因和運載體。與DNA聚合酶的不同在於:不在單個脫氧核苷酸與DNA之間形成磷酸二酯鍵,而是將DNA雙鏈上的兩個缺口同時連線起來,因此DNA連線酶不需要模板

聚合酶:又稱RNA複製酶、RNA合成酶,作用是以完整的雙鏈DNA為模板,邊解放邊轉錄形成mRNA,轉錄後DNA仍然保持雙鏈結構。對真核生物而言,RNA聚合酶包括三種:RNA聚合酶I轉錄rRNA,RNA聚合酶Ⅱ轉錄mRNA,RNA聚合酶Ⅲ轉錄tRNA和其她小分子RNA。在RNA複製和轉錄中起作用。

5.反轉錄酶:為RNA指導的DNA聚合酶,催化以RNA為模板、以脫氧核糖核苷酸為原料合成DNA的過程。具有三種酶活性,即RNA指導的DNA聚合酶,RNA酶,DNA指導的DNA聚合酶。在分子生物學技術中,作為重要的工具酶被廣泛用於建立基因文庫、獲得目的基因等工作。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6.限制性核酸內切酶(簡稱限制酶):限制酶主要存在於微生物(細菌、黴菌等)中。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一種特定的核苷酸序列,並且能在特定的切點上切割DNA分子。是特異性地切斷DNA鏈中磷酸二酯鍵的核酸酶(“分子手術刀”)。發現於原核生物體內,現已分離出100多種,幾乎所有的原核生物都含有這種酶。是重組DNA技術和基因診斷中重要的一類工具酶。例如,從大腸桿菌中發現的一種限制酶只能識別GAATTC序列,並在G和A之間將這段序列切開。目前已經發現了200多種限制酶,它們的切點各不相同。蘇雲金芽孢桿菌中的抗蟲基因,就能被某種限制酶切割下來。在基因工程中起作用。

7.纖維素酶和果膠酶:植物細胞工程中植物體細胞雜交時,需事先用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分解植物細胞的細胞壁,從而獲得有活力的原生質體,然後誘導不同植物的原生質體融合。

8.胰蛋白酶:在動物細胞工程的動物細胞培養中,需要用胰蛋白酶將取自動物胚胎或幼齡動物的器官和組織分散成單個的細胞,然後配製成細胞懸浮液進行培養。或用於細胞傳代培養時將細胞從瓶壁上消化下來。

9.澱粉酶:主要有唾液腺分泌的唾液澱粉酶、胰腺分泌的胰澱粉酶和腸腺分泌的腸澱粉酶,可催化澱粉水解成麥芽糖。

10.麥芽糖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麥芽糖酶和腸腺分泌的腸麥芽糖酶,可催化麥芽糖水解成葡萄糖。

11.脂肪酶:主要有胰腺分泌的胰脂肪酶和腸腺分泌的腸脂肪酶,可催化脂肪分解為脂肪酸和甘油。肝臟分泌的膽汁乳化脂肪形成脂肪微粒後,有利於脂肪分解。

12.蛋白酶:主要有胃腺分泌的胃蛋白酶和胰腺分泌的胰蛋白酶,可催化蛋白質水解成多肽鏈。作用結果是破壞肽鍵和蛋白質的空間結構。

13.肽酶:由腸腺分泌,可催化多肽鏈水解成氨基酸。

14.轉氨酶:催化蛋白質代謝過程中氨基轉換過程。如人體的谷丙轉氨酶(GPT),能夠把穀氨酸上的氨基轉移給丙酮酸,從而形成丙氨酸和a—酮戊二酸。由於谷丙轉氨酶在肝臟中的含量最多,當肝臟病變時谷丙轉氨酶就大量釋放到血液,因此臨床上常把化驗人體血液中這種酶的含量作為診斷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項重要指標。

15.光合作用酶:是指與光合作用有關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於葉綠體中。

16.呼吸氧化酶:與細胞呼吸有關的一系列酶,主要存在於細胞質基質和線粒體中。

合成酶:指催化ADP和磷酸,利用能量形成ATP的酶。

水解酶:指催化ATP水解形成ADP和磷酸,釋放能量的酶。

19.組成酶:指微生物細胞中一直存在的酶。它們的合成只受遺傳物質的控制,如大腸桿菌細胞中分解葡萄糖的酶。

20.誘導酶:指環境中存在某種物質的情況下才合成的酶,如大腸桿菌細胞中分解乳糖的酶。

生物會考知識點4

生命活動的基礎

組成生物體的無機化合物和有機化合物是生命活動的基礎。

生命現象的出現

多種化合物只有按一定的方式有機組織起來,才能表現出細胞和生物體的生命現象。

生物組織還原性糖、脂肪、蛋白質的鑑定

顏色反應:某些化學試劑能夠使生物組織中有關有機物產生特定顏色。

還原糖(葡萄糖、果糖)+斐林→磚紅色沉澱;脂肪可被蘇丹Ⅲ染成橘;被蘇丹Ⅳ染成紅色

蛋白質與雙縮脲產生紫色反應(注意:斐林試劑和雙縮脲試劑的成分和用法)

三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

考試佔比12~15%

真核細胞和原核細胞的區別

常考的真核生物:綠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黴菌、蘑菇)及動、植物。(有真正的細胞核)

常考的原核生物:藍藻、細菌、放線菌、乳酸菌、硝化細菌、支原體。(沒有由核膜包圍的典型的細胞核)

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動物(草履蟲、變形蟲)是真核。

顯微結構模式

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亞顯微結構模式圖

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化學成分:蛋白質和脂類分子

結構:雙層磷脂分子層做骨架,中間鑲嵌、貫穿、覆蓋蛋白質

特點:結構特點是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點是選擇透過性。

功能:①保護細胞內部②交換運輸物質③細胞間識別、免疫(膜上的糖蛋白)物質進出細胞膜:

1.自由擴散:高濃度運向低濃度,不需載體和能量(O2、CO2、甘油、乙醇、脂肪酸)

2.主動運輸:低濃度運向高濃度,需要載體和能量。意義:對活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有重要作用。

(主要是營養和離子吸收,常考小腸吸收氨基酸、葡萄糖;紅細胞吸收鉀離子,根吸收礦質離子)

細胞質基質內含有的物質和細胞質基質的功能

細胞膜以內、細胞核以外的部分,叫細胞質。

功能:含多種物質(水、無機鹽、氨基酸、酶等)是活細胞新陳代謝的場所。提供物質和環境條件。

線粒體和葉綠體基本結構和主要功能

線粒體:真核細胞主要細胞器(動植物都有),機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狀、棒狀,具有雙膜結構,內膜向內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上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階段的場所,生命體95%的能量來自線粒體,又叫“動力工廠”。含少量的DNA、RNA。

葉綠體:只存在於植物的綠色細胞中。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雙層膜結構。基粒上有色素,基質和基粒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含少量的DNA、RNA。

其他細胞器的主要功能

內質網:單層膜摺疊體,是有機物的合成“車間”,蛋白質運輸的通道。

核糖體:無膜的結構,橢球形粒狀小體,將氨基酸縮合成蛋白質。

蛋白質的“裝配機器”高爾基體:單膜囊狀結構,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植物中與有絲中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中心體:無膜結構,由垂直的兩個中心粒構成,存在於動物和低等植物中,與動物細胞有絲有關。

液泡:單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

功能:貯藏(營養、色素等)、保持細胞形態,調節滲透吸水。

真核細胞的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真核細胞核包括核液、核膜(上有核孔)、核仁、染色質。功能:是遺傳物質複製和儲存的場所。

生物會考知識點5

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種群的數量變化有哪些?

包括增長、波動、穩定、下降。

2、影響種群數量變化的因素有哪些?

⑴、環境因素:食物、生存空間、氣候、敵害等。

⑵、內部因素:出生率、死亡率,年齡組成,性別比例,遷入率、遷出率。

3、種群增長曲線:

⑴、“J”型增長曲線:

①、條件:食物、空間充裕,氣候適宜,沒有敵害。

②、若種群初始數量為:N0,年增長率為λ,則t年之後種群數量為:Nt=N0λt

⑵、“S”型增長曲線:

①、“S”型曲線:種群經過一定時間的增長後,數量趨於穩定的增長曲線。

②、K值:為滿載量。即在環境條件不受破壞的情況下,一定空間中所能維持的種群數量。

應會知識點

1、“J”型曲線:在自然界中有類似細菌在理想條件下種群增長的形式。

2、K/2點:種群增長速率時刻。

是漁業捕撈、森林採伐的理想時期。

害蟲防治應在此點到來之前開始。

3、種群數量波動和下降的原因:

氣候、食物、天敵、傳染病等。

生物會考知識點6

性別決定與伴性遺傳

名詞:

1、染色體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種生物體細胞中全部染色體的數目、大小和形態特徵。觀察染色體組型的時期是有絲分裂的中期。

2、性別決定:一般是指雌雄異體的生物決定性別的方式。

3、性染色體:決定性別的染色體叫做性染色體。

4、常染色體:與決定性別無關的染色體叫做常染色體。

5、伴性遺傳:性染色體上的基因,它的遺傳方式是與性別相聯絡的,這種遺傳方式叫做伴性遺傳。

語句:

1、染色體的四種類型:中著絲粒染色體,亞中著絲粒染色體,近端著絲粒染色體,端著絲粒染色體。

2、性別決定的型別:

(1)XY型:雄性個體的體細胞中含有兩個異型的性染色體(XY),雌性個體含有兩個同型的性染色體的性別決定型別。

(2)ZW型:與XY型相反,同型性染色體的個體是雄性,而異型性染色體的個體是雌性。蛾類、蝶類、鳥類(雞、鴨、鵝)的性別決定屬於“ZW”型。

3、色盲病是一種先天性色覺障礙病,不能分辨各種顏色或兩種顏色。其中,常見的色盲是紅綠色盲,患者對紅色、綠色分不清,全色盲極個別。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於X染色體上,而Y染色體的相應位置上沒有什麼色覺的基因。

4、色盲的遺傳特點:男性多於女性一般地說,色盲這種病是由男性通過他的女兒(不病)遺傳給他的外孫子(隔代遺傳、交叉遺傳)。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傳給男性)。

5、血友病簡介:症狀——血液中缺少一種凝血因子,故凝血時間延長,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種伴X隱性遺傳病,其遺傳特點與色盲完全一樣。

生物會考知識點7

一、生長素

1、生長素的發現(1)達爾文的試驗:

實驗過程:

①單側光照射,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長;

③不透光的錫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豎立生長;

④不透光的錫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

(2)溫特的試驗:

實驗過程:接觸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

未接觸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胚芽鞘不生長

(3)科戈的實驗:分離出該促進植物生長的物質,確定是吲哚乙酸,命名為生長素

3個實驗結論小結:生長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長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對植物向光性的解釋

單側影響了生長素的分佈,使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多於向光一側,從而使背光一側的細胞伸長快於向光一側,結果表現為莖彎向光源生長。

3、判定胚芽鞘生長情況的方法

一看有無生長素,沒有不長

二看能否向下運輸,不能不長

三看是否均勻向下運輸

均勻:直立生長

不均勻:彎曲生長(彎向生長素少的一側)

4、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發育中的種子;生長素的運輸方向:橫向運輸:向光側→背光側;極性運輸:形態學上端→形態學下端(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生長素的分佈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頂端的分生組織、發育中的種子和果實。

5、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調節作用具有兩重性,一般,低濃度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抑制植物生長(濃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適生長素濃度為標準)。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為:根、芽、莖(見右圖)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促進和抑制作用與生長素的濃度、植物器官的'種類、細胞的年齡有關。

頂端優勢是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原因是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使近頂端的側芽部位生長素濃度較高,從而抑制了該部位側芽的生長。

6、生長素類似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促進扦插枝條生根[實驗];

防止落花落果;

促進果實發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頭上噴灑生長素類似物,促進子房發育為果實,形成無子番茄);

除草劑(高濃度抑制雜草的生長)

二、其他植物激素

名稱主要作用

赤黴素促進細胞伸長、植株增高,促進果實生長

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

脫落酸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乙烯促進果實成熟

聯絡:植物細胞的分化、器官的發生、發育、成熟和衰老,整個植株的生長等,是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結果。

生物會考知識點8

1.噬菌體侵染細菌的過程?吸附→注入→複製→合成→釋放

2.什麼是基因?攜帶遺傳資訊,具有遺傳效應的DNA

複製的方式和特點?半保留複製,邊複製邊解旋

複製、轉錄、翻譯的場所?細胞核,細胞核,核糖體

5.基因工程的三種必要工具?

(1)基因的剪刀—限制酶

(2)基因的化學漿糊—DNA連線酶

(3)基因的運輸工具—質粒

6.基因工程的三大分支?動物、植物、微生物基因工程

7.基因工程的基本過程?獲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與運載體重組,將目的基因匯入受體細胞,篩選含目的基因的受體細胞

8.獲取目的基因的2種方式?化學方法人工合成,從生物體細胞中分離

9.轉基因生物產品的安全性問題主要集中在那兩方面?

10.中心法則及其發展

生物會考知識點9

呼吸作用(生物氧化)

1.概念:生物體內的有機物經過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它產物,並釋放能量。

2.場所:無氧呼吸在細胞質基質;有氧呼吸第一階段在細胞質基質,第二、三階段線上粒體中進行。

3.無氧呼吸:

2C2H5OH+2CO2+能量(植物細胞、酵母菌)

1分子葡萄糖2分子丙酸2C3H6O3+能量

(動物、人、馬鈴薯塊莖細胞、甜菜塊根)無氧呼吸分解有機物不徹底,全部反應在細胞質中進行,條件時沒有氧氣參與。

4.有氧呼吸:

第一步:1分子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丙酸,[H]和少量ATP(在細胞質基質中進行)第二步:丙酸和水結合生成CO2,[H]和少量ATP(線粒體中進行)

第三步:前兩步的[H]與吸入的氧氣結合生成水和大量的ATP(線粒體中進行)

有氧呼吸將有機物徹底分解,1mol葡萄糖完全分解釋放總能量2870千焦,其中1161KJ能量轉移到ATP中,其它的以熱能的形式散失。

5.呼吸作用的意義:①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②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新陳代謝的基本型別

1.同化作用:把從外界攝取的營養物質轉變成自身的組成物質,儲存能量

①自養型(光能自養和化能自養)主要指綠色植物、藻類;硝化細菌等

②異養型(直接攝取有機物)人、動物、營寄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

2.異化作用:分解自身的一部分組成物質,釋放能量

①需氧型(有氧呼吸)人、絕大多數的動物、植物、細菌、真菌

②厭氧型(無氧呼吸)寄生蟲、乳酸菌等嫌氣性細菌兼性厭氧菌(無氧、有氧都能生存)酵母菌

生物會考知識點10

1、原核生物的種類

藍色細線織(支)毛衣

即藍藻、細菌、放線菌、支原體、衣原體

2、微量元素

鐵猛碰新木桶

FeMnBZnMoCu

3、八種必需氨基酸

方法一

攜一兩本單色書來

纈氨酸、異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蘇氨酸、賴氨酸

方法二

姓賴的好色(賴、色),笨笨的(苯、丙),頭上光光的(亮、異亮),蘇嫁劉(蘇、甲硫),賒了(纈)。賴、色;苯丙;亮、異亮;蘇、甲硫;纈。

4、色素層析

(從上到下)胡黃ab

5、植物有絲分裂

前中後末由人定

(各期人為劃定)

仁消膜逝兩體現

(核膜、核仁消失,染色體、紡錘體出現。)

赤道板處點整齊

(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處)

姐妹分離分極去

(染色單體分開,移向兩極。)

膜仁重現兩體失

(核膜、核仁重新出現,染色體、紡錘體消失)

6、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兩反應,

(光反應、暗反應)

光暗交替同步行;

(光反應為暗反應基礎,同時進行)

光暗各分兩不走,

(光反應、暗反應都包括兩步)

光為暗還供氫能;

(光反應為暗反應還原C3化合物提供氫和能量)

色素吸光兩用途,

(色素吸收的光能有兩方面用途)

解水釋氧暗供氫;

(分解水釋放氧氣,為暗反應提供還原劑氫)

ADP變ATP,光變不穩化學能;

(光能轉變成ATP中不穩定的化學能)

光完成行暗反應,後還原來先固定;

(在光反應的基礎上進行暗反應,先固定CO2再還原C3)

二氧化碳由孔入,C5結合C3生;

(CO2由氣孔進入,與C5化合物結合生成C3化合物)

C3多步被還原,需酶需能又需氫;

(C3化合物的還原需要酶、能量、還原劑氫,經歷多步反應)

還原產生有機物,能量儲存在其中;

(C3化合物被還原生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

C5離出再反應,迴圈往復不曾停。

(C3化合物被還原,分離出C5化合物,繼續固定CO2)

7、減數分裂

性原細胞做準備,初母細胞先聯會;

排板以後同源分,從此染色不成對;

次母似與有絲同,排板接著點裂匆;

姐妹道別分極去,再次質縊個西東;

染色一復胞兩裂,數目減半同源別;

精質平分卵相異,其他在此暫不提。

8、鹼基互補配對

DNA,四鹼基,A對T,G對C,互補配對雙鏈齊;

RNA,沒有T,轉錄只好U來替,AUGC傳資訊;

核糖體,做機器,tRNA上三鹼基,能與密碼配對齊。

9、遺傳判定

核、質基因,特點不同。

父親有,子女沒有,母親有子女才有,基因在細胞質;

父親有,子女也有,基因在細胞核;

基因分顯隱,判斷要細心

無中生有,此有必為隱;

顯性世代相傳無間斷;

基因所在染色體,有常有X還有Y,

母病子必病,女病父難逃,是X隱;

父病女必病,是X顯;

傳兒不傳女,是伴Y;

此外皆由常。

生物會考知識點11

1、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體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生物分類也就有了細胞生物和非細胞生物之分)。

2、細胞膜由雙層磷脂分子鑲嵌了蛋白質。蛋白質可以以覆蓋、貫穿、鑲嵌三種方式與雙層磷脂分子相結合。磷脂雙分子層是細胞膜的基本支架,除保護作用外,還與細胞內外物質交換有關。

3、細胞膜的結構特點是具有一定的流動性;功能特性是選擇透過性。如:變形蟲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偽足,人體某些白細胞能吞噬病菌,這些生理的完成依賴細胞膜的流動性。

4、物質進出細胞膜的方式:a、自由擴散:從高濃度一側運輸到低濃度一側;不消耗能量。例如:H2O、O2、CO2、甘油、乙醇、苯等。b、主動運輸:從低濃度一側運輸到高濃度一側;需要載體;需要消耗能量。例如:葡萄糖、氨基酸、無機鹽的離子(如K+)。c、協助擴散:有載體的協助,能夠從高濃度的一邊運輸到低濃度的一邊,這種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叫做協助擴散。如:葡萄糖進入紅細胞。

5、線粒體:呈粒狀、棒狀,普遍存在於動、植物細胞中,內有少量DNA和RNA內膜突起形成嵴,內膜、基質和基粒中有許多種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場所,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大約95%來自線粒體。

6、葉綠體:呈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主要存在植物葉肉細胞裡,葉綠體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器,含有葉綠素和類胡蘿蔔素,還有少量DNA和RNA,葉綠素分佈在基粒片層的膜上。在片層結構的膜上和葉綠體內的基質中,含有光合作用需要的酶。

7、內質網:由膜結構連線而成的網狀物。功能:增大細胞內的膜面積,使膜上的各種酶為生命活動的各種化學反應的正常進行,創造了有利條件。

8、核糖體:橢球形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上,有些遊離在細胞質基質中。是細胞內將氨基酸合成蛋白質的場所。

9、高爾基體:由扁平囊泡、小囊泡和大囊泡組成,為單層膜結構,一般位於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在植物細胞中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在動物細胞中與分泌物的形成有關,並有運輸作用。

10、中心體:每個中心體含兩個中心粒,呈垂直排列,存在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位於細胞核附近的細胞質中,與細胞的有絲分裂有關。

11、液泡:是細胞質中的泡狀結構,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內有細胞液。化學成分:有機酸、生物鹼、糖類、蛋白質、無機鹽、色素等。有維持細胞形態、儲存養料、調節細胞滲透吸水的作用。

12、與胰島素合成、運輸、分泌有關的細胞器是:核糖體、內質網、高爾基體、線粒體。在胰島素的合成過程中,合成的場所是核糖體,胰島素的運輸要通過內質網來進行,胰島素在分泌之前還要經高爾基體的加工,在合成和分泌過程中線粒體提供能量。

13、在真核細胞中,具有雙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葉綠體、線粒體;具有單層膜結構的細胞器是:內質網、高爾基體、液泡;不具膜結構的是:中心體、核糖體。另外,要知道細胞核的核膜是雙層膜,細胞膜是單層膜,但它們都不是細胞器。植物細胞有細胞壁和是葉綠體,而動物細胞沒有,成熟的植物細胞有明顯的液泡,而動物細胞中沒有液泡;在低等植物和動物細胞中有中心體,而高等植物細胞則沒有;此外,高爾基體在動植物細胞中的作用不同。

14、細胞核的簡介:(1)存在絕大多數真核生物細胞中;原核細胞中沒有真正的細胞核;有的真核細胞中也沒有細胞核,如人體內的成熟的紅細胞。

(2)細胞核結構:a、核膜:控制物質的進出細胞核。說明:核膜是和內質網膜相連的,便於物質的運輸;在核膜上有許多酶的存在,有利於各種化學反應的進行。

b、核孔:在核膜上的不連貫部分;作用:是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核的通道。c、核仁:在細胞週期中呈現有規律的消失(分裂前期)和出現(分裂末期),經常作為判斷細胞分裂時期的典型標誌。d、染色質:細胞核中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提出者:德國生物學家瓦爾德爾提出來的。組成主要由DNA和蛋白質構成。染色質和染色體是同一種物質在不同時期的細胞中的兩種不同形態!(3)細胞核的功能: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代謝中心活動的控制中心。

15、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主要區別是有無成形的細胞核,也可以說是有無核膜,因為有核膜就有成形的細胞核,無核膜就沒有成形的細胞核。這裡有幾個問題應引起注意:(1)病毒既不是原核生物也不是真核生物,因為病毒沒有細胞結構。(2)原生動物(如草履蟲、變形蟲等)是真核生物。(3)不是所有的菌類都是原核生物,細菌(如硝化細菌、乳酸菌等)是原核生物,而真菌(如酵母菌、黴菌、蘑菇等)是真核生物。

16、線上粒體中,氧是在有氧呼吸第三個階段兩個階段產生的氫結合生成水,並放出大量的能量;光合作用的暗反應中,光反應產生的氫參與暗反應中二氧化碳的還原生成水和葡萄糖;蛋白質是由氨基酸在核糖體上經過脫水縮合而成,有水的生成。

生物會考知識點12

一、 生物的遺傳現象:

生物的性狀傳給後代的現象,叫遺傳。

動植物的性狀主要是通過生殖細胞而遺傳給後代的。

二、 染色體和基因:

細胞核記憶體在的一些容易被鹼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叫染色體。染色體在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父方和母方)存在,生殖細胞中成單存在(人體細胞23對,人的生殖細胞23條),它由蛋白質和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組成,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DNA中決定生物性狀的小單位,叫基因。基因在體細胞中存在,生殖細胞中成單存在。

三、 基因的顯性和隱性

當細胞內控制性狀的一對基因,兩個都是隱性(aa)時,隱性基因控制的性狀就會表現,否則(AA、Aa),為顯性性狀。

顯性(大寫A) 隱性(小寫a)

四、 禁止近親結婚

血緣關係越近的人,遺傳基因越相近,婚後所生子女得遺傳病的可能性越大。

五、 生物的變異現象

生物的親代與子代之間,以及子代的個體之間在性狀上的差異。

六、 遺傳的變異和不遺傳的變異

七、 有利變異和不利變異

變異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八、 變異在生物進化上的意義

九、 變異在農業生產上的應用

生物的進化

一、 生命的起源:

原始的海洋是生命的搖籃,原始的生命起源於非生命的物質。

二、 生物進化的歷程:

植物進化的歷程:

原始單細胞動物

原始生命 原始苔蘚類

原始藻類 原始裸子植物

原始蕨類 原始被子植物

動物進化的歷程: 原始鳥類

原始魚類 原始兩棲類 原始爬行類 原始哺乳類

進化原則: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三、 人類的出現:

人類和類人猿是近親,人由森林古猿逐步進化而來。

植物從種子植物脫離水的限制,無脊椎動物從節肢動物脫離水的限制,脊椎動物從爬行動物脫離水的限制。

四、 生物進化的證據:

主要證據為化石(生物的遺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於種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複雜變化而逐漸形成的)在越古老的地層裡,成為化石的生物越簡單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而在越晚近的地層裡,成為化石的生物越複雜越高等,陸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最古老的地層中沒有生物化石。

五、 人工選擇:

選擇者:人 結果:滿足人類的各種要求。 速度:較快。

概念:根據人類的需求和愛好,經過不斷選擇而形成生物新品種的過程。

六、 自然選擇

選擇者:自然界各種環境條件。 結果:適應環境,不斷進化。

速度:形成新物種需要漫長歲月。

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過激烈的生存競爭,適應者生存下來,不適應者被淘汰掉。

第三章 生物與環境

一、 環境的含義

生物的生活環境不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點,主要還是指存在於它周圍的影響它生活的各種因素。

二、 生態因素: 環境中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和非生物

非生物因素DD陽光、溫度、水、空氣等

生物因素DD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

三、 生物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

1、 環境影響生物

2、 生物適應環境

3、 生物影響環境

四、 生態系統的概念

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

五、 生態系統的組成

植物DD生產者(無機物光合作用 有機物)

生物部分 動物DD消費者(使用有機物)

細菌真菌DD分解者(有機物DD無機物)

非生物部分DD陽光、空氣、土壤、水、溫度等

六、 食物鏈和食物網

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存在吃與被吃的關係,形成食物鏈,一個生態系統中,相互關聯的食物鏈形成食物網。如:草 兔 狐

七、 生態平衡

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佔的比例總是維持在相對穩定的狀態,這種現象就叫生態平衡。

八、 我國的野生動植物資源

我國裸子植物的資源,佔居全世界的首位。

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揚子鱷、鹿,植物中的銀杉、金錢松、珙桐等為我國特有的珍稀動植物。

1、 許多野生動植物可以用作藥材。

2、 能提供大量的工業原料。

3、 為人類提供食物。

4、 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

九、 環境汙染

大氣汙染、水汙染、固體廢棄物汙染、土壤汙染、噪聲汙染

十、 環境保護(基本國策)

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和野生動植物資源,我國陸續建立了數百個自然保護區,如四川臥龍、王朗和九寨溝等自然保護區(大熊貓、金絲猴),廣西花坪自然保護區(銀杉)。對嚴重汙染環境、浪費資源、影響附近居民正常生活的企業,實行限期治理或停產治理等措施。從我做起樹立環境意識,培養愛護環境的!

生物會考知識點13

無機物

一、水: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1、人體缺乏表現:缺水10%,生理紊亂;缺水20%,生命停止

2、作用:良好溶劑、輸送、參與化學反應;水比熱大,調節體溫、保持體溫恆定

3、存在形式:自由水(大部分,參與上述2的作用)

結合水(少量,生物細胞組織中的成分)

二、無機鹽:離子狀態存在

1、作用:a、生物體組成成分(例子:血紅蛋白:Fe2+骨骼:Ca2+ 【缺鈣,肌肉抽搐】PO43-磷脂的組成成分、Mg植物葉綠素的必需成分、Zn多種酶的組成元素、I甲狀腺素的原料)

b、參與生物體的代謝活動和調節內環境穩定

食物中的主要營養成分的鑑定

1、糖類:澱粉(非還原性糖)——碘液(藍色)

還原性糖(葡萄糖、麥芽糖) ——斐林試劑班氏試劑(加熱後出現磚紅色)

2、蛋白質——(5%NaOH和1%CuSO4)雙縮脲試劑(紫色)

3、脂肪——蘇丹III(橘紅色)

生物會考知識點14

1、動植物細胞全能性的區別:

1)高度分化的植物細胞具有全能性;已分化的動物體細胞的細胞核具有全能性.

2)原因分析:動物細胞是高度分化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細胞,完全具有全能性的只有未分化的受精卵,和低階分化到一定程度的胚胎細胞.當胚胎細胞繼續發育,出現胚層分化,組織,器官形成時,細胞已經喪失了全能性,只保持了部分的分化為較高分化程度的細胞的能力.例如骨髓幹細胞,雖然不具備全能性,但保持了分化為骨髓細胞,紅細胞等的能力,因此是部分全能性.而動物細胞核包含了物種的全部遺傳物質,並且在適當的條件下能夠去分化再分化,發育為完整個體,因此高度分化細胞的細胞核仍具有全能性.動物體細胞克隆就應用了動物細胞的全能性.

2、動物體細胞克隆

動物克隆是一種通過核移植過程進行無性繁殖的技術.不經過有性生殖過程,而是通過核移植生產遺傳結構與細胞核供體相同動物個體的技術,就叫做動物克隆.

生物會考知識點15

1、過程

2、特點:

單向流動:生態系統內的能量只能從第一營養級流向第二營養級,再依次流向下一個營養級,不能逆向流動,也不能迴圈流動

逐級遞減: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減少,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營養級越多,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1)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如農田生態系統中,必須清除雜草、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

三、生態系統中的物質迴圈

1、碳迴圈

1)碳在無機環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鹽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類生物體中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存在,並通過生物鏈在生物群落中傳遞;碳迴圈的形式是CO2

2)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徑是光合作用;碳從生物群落進入無機環境的主要途徑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生CO2

2、過程:

3、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的關係:課本P103

四、生態系統中的資訊傳遞

1、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是進行物質迴圈、能量流動、資訊傳遞

2、生態系統中資訊傳遞的主要形式:

(1)物理資訊:光、聲、熱、電、磁、溫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學資訊: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為資訊:動物求偶時的舞蹈、運動等

3、資訊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資訊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資訊的傳遞;資訊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4、資訊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農、畜產品的產量,如短日照處理能使菊花提前開花;

二是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如噴灑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類似物干擾害蟲交尾的環保型防蟲法。

五、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概念: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

2、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

力的。基礎是負反饋。物種數目越多,營養結構越複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大。

3、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具有相對性。當受到大規模干擾或外界壓力超過該生態系統自身更新

和自我調節能力時,便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破壞、甚至引發系統崩潰。

4、生物系統的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生態系統成分越單純,結構越簡樸抵抗力穩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較強,草地破壞後能恢復。而森林恢復很困難。抵抗力穩定性強的生態系統它的恢復力穩定就弱。

留意:生態系統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穩定性,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5、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在草原上適當栽種防護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風沙的侵蝕,提高草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如圖)。再比如避免對森林過量砍伐,控制汙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護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要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和能量的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6、製作生態瓶時應注意:

1、人口增長引發環境問題的實質是人類的活動超出了環境的承受能力,對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造成了破壞。

2、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汙染、生物多樣性銳減、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環境汙染等

3、生物多樣性包括3個層次:遺傳多樣性(所有生物擁有的全部基因)、物種多樣性(指生物圈內所有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多樣性。

4、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的基礎,對生物進化和維持生物圈的穩態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

5、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對土地資源的壓力(2)對水資源的壓力

(3)對能源的壓力(4)對森林資源的壓力(5)環境汙染加劇

6、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潛在價值,直接價值,間接價值

7、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課本P126

(1)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是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場所。

(2)遷地保護:動物園、植物園、瀕危物種保護中央。

(3)加強宣傳和執法力度。

(4)建立庫、種子庫,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的基因進行保護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