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合集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94K

在平日的學習中,很多人都經常追著老師們要知識點吧,知識點就是一些常考的內容,或者考試經常出題的地方。你知道哪些知識點是真正對我們有幫助的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合集15篇)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1

1、(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產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原因:

(1)橫向運輸(只發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2)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3)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於向光一側(生長素分佈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生長素(溫特,瓊脂實驗):吲哚乙酸(I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

3、植物激素(赤黴素,細胞x,脫落酸,乙烯):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4、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

生長素的分佈: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佈,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度不同:莖>芽>根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學習方法

1.綱要記憶法。

生物學中有很多重要的、複雜的內容不容易記憶。可將這些知識的核心內容或關鍵詞語提煉出來,作為知識的綱要,抓住了綱要則有利於知識的記憶。

2.衍射記憶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識點為核心,通過思維的發散過程,把與之有關的其他知識儘可能多地建立起聯絡。這種方法多用於章節知識的總結或複習,也可用於將分散在各章節中的相關知識聯絡在一起。

人教版生物必修三學習技巧

系統化和具體化的方法。

系統化就是把各種有關知識納入一定順序或體系的思維方法。系統化不單純是知識的分門別類,而且是把知識加以系統整理,使其構成一個比較完整的體系。在生物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採用編寫提綱、列出表解、繪製圖表等方式,把學過的知識加以系統地整理。具體化是把理論知識用於具體、個別場合的思維方法。在生物學學習中,適用具體化的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所學知識應用於生活和生產實踐,分析和解釋一些生命現象;二是用一些生活中的具體事例來說明生物學理論知識。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2

1、穩態的調節:神經——體液——免疫共同調節

2、內環境穩態的意義:內環境穩態是機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

3、內環境:由細胞外液構成的液體環境。內環境作用:是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媒介。

4、組織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與血漿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別在於血漿中含有較多的蛋白質,而組織液和淋巴中蛋白質含量較少。

5、細胞外液的理化性質:滲透壓、酸鹼度、溫度。

6、血漿中酸鹼度:7.35—7.45

調節的試劑:緩衝溶液:NaHCO3/H2CO3Na2HPO4/NaH2PO4

7、人體細胞外液正常的滲透壓:770kPa

正常的溫度:37度

8、穩態:正常機體通過調節作用,使各個器官、系統協調活動、共同維持內

環境的相對穩定的狀態。內環境穩態指的是內環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質都處於動態平衡中。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3

第一章生命的物質基礎

§1、1組成生物體的化學元素

1、大量元素(9種),微量元素,主要元素(6種),基本元素

2、哪種元素佔細胞組成的比例

3、B元素,Fe元素的作用

4、什麼是生物界與非生物界的統一性和差異性

§1、2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

1、構成細胞的化合物有哪6種?無機化合物2種,有機化合物4種

2、哪種化合物佔細胞鮮重的比例?哪種化合物佔細胞乾重的比例?

3、區分自由水和結合水,自由水和結合水的作用分別是什麼?注意理解不同種生物含水量不同,同一生物的不同組織和器官含水量也不一樣

4、無機鹽多以離子狀態存在於細胞內。無機鹽對生物體有什麼作用?當生物體缺少了Mg2+、Fe2+、Ca2+會出現什麼樣的症狀?

5、糖類的作用?組成元素有哪些?糖類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分類的依據是什麼?

6、13頁的表格熟記,區分哪些糖是植物所有的,哪些糖是動物具有的

7、脂類的組成元素?分類,以及作用

8、蛋白質的組成元素?蛋白質分子的基本組成單位是什麼,其結構通式如何表示,每個基團的中文名稱如何書寫

9、脫水縮合是氨基酸分子相結合的方式。理解脫水縮合的過程。肽鍵如何表示?什麼叫二肽,多肽?

10、蛋白質的多樣性指什麼?蛋白質的功能有哪些?

11、有關蛋白質的計算參見練習冊

12、核酸是遺傳資訊的載體,其組成元素有哪些?核酸是一種高分子化合物,其基本組成單位是什麼?一個核苷酸包括哪3部分?核酸的分類以及分類依據是什麼?

13、DNA與RNA的中文全稱以及在細胞內的存在部位?

實驗一:鑑定還原糖、脂肪、蛋白質分別用什麼試劑?出現的現象是什麼?

第二章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

§2、1細胞的結構和功能

一、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

1、細胞膜的結構組成:兩層磷脂分子和一些蛋白質分子,細胞膜表面有糖被(23頁圖)。糖被的組成及作用?

細胞膜的結構特點:細胞膜具有流動性,因為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都是可以運動的

2、細胞膜的生理特性:對進出細胞的物質具有選擇性,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選擇透過性膜定義?

3、小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自由擴散和主動運輸(24頁圖)

自由擴散:物質從高濃度→低濃度;不耗能;無載體例:甘油,乙醇,苯,H2O,O2,CO2等

主動運輸:物質從低濃度→高濃度;耗能;需蛋白分子作載體對於活細胞完成各項生命活動有重要意義

4、大分子物質進出細胞的方式:內吞和外排

二、細胞質的結構和功能

1、細胞質:包括細胞基質和細胞器

原生質:包括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

2、比較22頁的圖2-2和2-3有什麼不同,找出植物細胞和動物特有的結構分別有哪些?能夠識別26-29頁的彩圖,並說出相應細胞器的名稱

3、線粒體的結構(26頁圖2-7)。線粒體有雙層膜,含有少量DNA。線粒體是細胞有氧呼吸的場所,含有與有氧呼吸有關的酶;線粒體是細胞內供應能量的“動力工廠”。線粒體在新陳代謝旺盛的部位含量比較多。

4、葉綠體的結構(27頁圖2-9,30頁識圖題)。存在於綠色植物葉肉細胞中,具有雙層膜,含有少量DNA。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的場所,含有的酶是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光合作用可以生成澱粉等有機物,因此,葉綠體被稱之為“養料加工廠”和“能量轉換站”。

5、內質網(28頁形態圖)分粗麵(上有核糖體附著)和滑面兩種,單層膜的細胞器,膜上有多種酶。內質網與蛋白質、脂類、糖類的合成有關,是蛋白質的運輸通道。內質網又被稱之為“有機物合成的車間”。

6、核糖體無膜結構,可分為遊離在細胞基質中和固著在內質網上兩種型別。核糖體是合成蛋白質的場所,被喻為蛋白質的“裝配機器”。

7、高爾基體(28頁形態圖):單層膜,呈扁平囊狀。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可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是蛋白質的“加工廠”。植物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壁形成有關。

8、中心體無膜結構,存在於動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中。動物細胞中的中心體在有絲_參與紡錘體的形成。

9、液泡位於成熟的植物細胞中,單層膜,可佔整個細胞體積的90%以上。液泡內含有糖類、無機鹽、色素、蛋白質等。

10、溶酶體具有單層膜,含有多種水解酶類。

三、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

1、大多數真核細胞通常有一個細胞核,但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無細胞核,有的細胞有多個細胞核。

2、細胞核結構(32頁圖2-15)

①核膜:雙層膜,膜上有多種酶以及核孔,核孔是細胞核和細胞質物質交換的通道

②核仁:細胞有絲_程中,週期性消失和重建;_間期可清晰看到其形態

③染色質:什麼叫染色質?其組成成分是什麼?存在於細胞週期的什麼時期?染色質與染色體是什麼關係?(仔細閱讀32頁講述染色質的這部分內容)

3、細胞核的功能:它是遺傳物質儲存和複製的場所,是細胞遺傳特性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控制中心。

4、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比較(參見課堂筆記)

原核細胞代表生物舉例:支原體,衣原體,細菌,藍藻,放線菌

病毒無細胞結構,既不屬於真核,也不屬於原核。

§2、2細胞增殖

1、真核細胞_方式有3種:有絲_無絲_減數

2、明確細胞週期的概念,指的是從一次_成開始,到下一次_成為止。其中_期佔整個週期的90~95%,_時間相對短很多。

3、無絲_程中不出現紡錘絲和染色體,不能保證遺傳物質的平均分配。例如蛙的紅細胞

有絲和減數

一、有絲_體細胞所採用的_式

1、有絲_時期的特徵(以植物細胞為例)

細胞週期變化特徵

間期完成DNA複製和相關蛋白合成,DNA含量加倍;出現了姐妹染色單體,但顯微鏡下觀察不到單體的形態

前期兩消(核膜、核仁消失)兩現(出現紡錘體和染色體)

中期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體的形態和數目最為清晰

後期著絲點分開,一條染色體上的兩條姐妹染色單體變成兩個染色體,染色體數目加倍。染色體由紡錘絲牽引分向細胞兩極

末期三現(核膜、核仁重現,細胞板出現,細胞板不斷延伸,最終形成子細胞的細胞壁)兩消(染色體消失,變成染色質;紡錘體消失)

2、注意區分動、植物細胞有絲_不同(見課堂筆記)

3、赤道板不是真實存在的結構,它指的是著絲點排列的那個平面;細胞板是真實存在的結構,最終將形成子細胞的細胞壁,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

4、有絲_點:親代細胞經有絲_到兩個子細胞,親代細胞與子細胞相比,染色體數目、DNA含量完全相同,即它們的遺傳物質相同。有絲_持了物種的穩定性。

5、理解有絲_程中染色體數目、DNA含量的變化(參見課堂筆記)

二、減數_產生生殖細胞(精子和卵細胞)的細胞_式

1、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連續_次1、染色體複製一次,細胞只_次

2、同源染色體在減數第一次_出現聯會、四分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互換等現象2、有同源染色體,但不發生聯會

3、一個精原細胞_形成4個精子或一個卵原細胞形成1個卵細胞+3個極體(退化)3、一個體細胞形成2個體細胞

4、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比親代細胞減少一半4、子細胞中染色體數目與親代細胞相同

相同點

1、細胞_程中均出現紡錘絲

2、染色體在細胞_程中都只複製一次

3、都出現有同源染色體

5、精子和卵細胞形成過程的異同

精子的形成卵細胞的形成

不同點1個精原細胞可形成4個精細胞;精細胞再經變形作用形成4個精子由於細胞質不均等_1個卵原細胞只形成1個卵細胞,3個極體逐漸退化消失;無變形作用

相同點染色體的行為變化相同:即染色體複製發生在減數第一次_間期;在減數第一次_,同源染色體發生聯會,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減數第一次_束時,同源染色體分開,染色體數目減半;減數第二次_著絲點_姐妹染色單體分開

§2、3細胞分化、癌變和衰老

1、瞭解細胞分化的概念。細胞分化發生在生物體的整個生命程序中,胚胎時期達到限度

2、瞭解細胞的全能性(41頁上部)。組織培養的理論基礎就是細胞的全能性,因為植物細胞含有全套的遺傳資訊。克隆技術也是建立在細胞全能性之上的,因為動物細胞的細胞核含有保持其物種遺傳性的全套遺傳物質。

3、細胞癌變是由癌變因子所誘發的:

①外因:物理致癌因子,化學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②內因:致癌基因被啟用,細胞發生癌變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4

1、在胚芽鞘中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產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植物長不長砍有無生長素,彎不彎看生長素分佈是否均勻。

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原因:

①:橫向運輸(只發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重力)。

②: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③: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於向光一側(向光生長素多生長的快,背光生長素少生長的慢),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區別於根的正向地性、莖的負向地性:

生長素濃度:A=B

抑制生長,所以根向下彎曲;而對莖,B、D點都促進生長,但D點的促進作用大,故莖向上生長。

生長素:

合成部位:幼嫩的芽、葉,發育中的種子

分佈部位:主要在生長旺盛的部分(原因:單側光、重力)

化學本質:吲哚乙酸(IAA)

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學上端運到下端(主動運輸)

非極性運輸:韌皮部

生理作用特點:兩重性(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

表現:

①敏感程度:根>莖>芽

②發育程度:幼嫩>衰老

赤黴素:

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種子、幼根、幼葉。

②主要作用:促進細胞伸長,從而促進植株增高;促進種子萌發、果實的生長。

脫落酸:

①合成部位:根冠、萎焉的葉片。

②分佈:將要脫落的組織和器官中含量較多。

③主要作用:抑制細胞的分裂,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細胞分裂素:

①合成部位:根尖。

②主要作用:促進細胞的分裂。

乙烯:

①合成部位:植物體各個部位。

②主要作用:促進果實的成熟。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5

一、生長素

1、生長素的發現(1)達爾文的試驗:

實驗過程:

①單側光照射,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向光性;

②切去胚芽鞘尖端,胚芽鞘不生長;

③不透光的錫箔小帽套在胚芽鞘尖端,胚芽鞘豎立生長;

④不透光的.錫箔小帽套在胚芽鞘下端,胚芽鞘彎向光源生長

(2)溫特的試驗:

實驗過程:接觸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胚芽鞘向對側彎曲生長;

未接觸胚芽鞘尖端的瓊脂塊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側,胚芽鞘不生長

(3)科戈的實驗:分離出該促進植物生長的物質,確定是吲哚乙酸,命名為生長素

3個實驗結論小結:生長素的合成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感光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生長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位

2、對植物向光性的解釋

單側影響了生長素的分佈,使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多於向光一側,從而使背光一側的細胞伸長快於向光一側,結果表現為莖彎向光源生長。

3、判定胚芽鞘生長情況的方法

一看有無生長素,沒有不長

二看能否向下運輸,不能不長

三看是否均勻向下運輸

均勻:直立生長

不均勻:彎曲生長(彎向生長素少的一側)

4、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發育中的種子;生長素的運輸方向:橫向運輸:向光側→背光側;極性運輸:形態學上端→形態學下端(運輸方式為主動運輸);生長素的分佈部位:各器官均有,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位如芽、根頂端的分生組織、發育中的種子和果實。

5、生長素的生理作用: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調節作用具有兩重性,一般,低濃度促進植物生長,高濃度抑制植物生長(濃度的高低以各器官的最適生長素濃度為標準)。

同一植株不同器官對生長素濃度的反應不同,敏感性由高到低為:根、芽、莖(見右圖)

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的促進和抑制作用與生長素的濃度、植物器官的種類、細胞的年齡有關。

頂端優勢是頂芽優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原因是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使近頂端的側芽部位生長素濃度較高,從而抑制了該部位側芽的生長。

6、生長素類似物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促進扦插枝條生根[實驗];

防止落花落果;

促進果實發育(在未授粉的雌蕊柱頭上噴灑生長素類似物,促進子房發育為果實,形成無子番茄);

除草劑(高濃度抑制雜草的生長)

二、其他植物激素

名稱主要作用

赤黴素促進細胞伸長、植株增高,促進果實生長

細胞分裂素促進細胞分裂

脫落酸促進葉和果實的衰老和脫落

乙烯促進果實成熟

聯絡:植物細胞的分化、器官的發生、發育、成熟和衰老,整個植株的生長等,是多種激素相互協調、共同調節的結果。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6

1、(1)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向光彎曲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下部

(3)產生生長素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2、胚芽鞘向光彎曲生長原因:

(1)橫向運輸(只發生在胚芽鞘尖端):在單側光刺激下生長素由向光一側向背光一側運輸

(2)縱向運輸(極性運輸):從形態學上端運到下端,不能倒運

(3)胚芽鞘背光一側的生長素含量多於向光一側(生長素分佈不均,背光面多,向光面少),因而引起兩側的生長不均勻,從而造成向光彎曲。

生長素(溫特,瓊脂實驗):吲哚乙酸(I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識點)

3、植物激素(赤黴素,細胞_,脫落酸,乙烯):由植物體內產生、能從產生部位到作用部位,對植物的生長髮育有顯著影響的微量有機物。

4、色氨酸經過一系列反應可轉變成生長素。

在植物體中生長素的產生部位: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

生長素的分佈:植物體的各個器官中都有分佈,但相對集中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5、植物體各個器官對生長素的敏感度不同:莖>芽>根

學習生物必修三的方法

一要注重觀察和實驗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沒有觀察和實驗,生物學就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同樣,不重視觀察和實驗,也不可能真正學好生物課。在做每個實驗之前,要認真閱讀實驗指導。在做每個實驗時,要仔細觀察、如實記錄,認真分析,得出結論。

二要注重理論聯絡實際

生物學是一門與生產和生活聯絡非常緊密的科學。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將生物知識跟實際生活相聯絡。例如,我們在學習食物鏈時,首先要搞清楚“食物鏈”的定義是什麼?誰是被食者?誰是捕食者?他們之間是怎麼樣構成一個完整的食物鏈的?然後再聯絡生活中的實際,列舉出2個簡單的食物鏈。如果忘記了,你便可以及時地看書回憶,這樣又就鞏固了知識。學習生物科學是一件很有趣又很有意義是事情。

學習生物必修三的技巧

學習生物要注意細節的把握。在會考生物中重中之重就是細節,會考中許多女生的成績要比男生高,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女生比較細心,對細節把握的好。說到把握細節,不單單指考場上不粗心,同時更要強調平時學習時要細心,基本概念要理清,不能想當然。例如在很多的實驗題的表達中,應該注意類似“多”與“較多”這樣的文字區別,以及在閱讀影象和長文章做題時,應當準確獲取資訊。平時在作業中,就要嚴格杜絕粗心的錯誤,把每次練習當成考試,培養自己的細心習慣。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7

一、糖類化學通式:(CH2O)n(水解後的組成單位:葡萄糖(C6H12O6)

1、作用:生命活動的主要能源,組成生物體結構的基本原料

2、分類

A、單糖:葡萄糖(糖中的主要能源物質)、果糖、核糖(5碳糖)

B、雙糖:(兩份單糖脫水縮合而成)蔗糖、麥芽糖--植物;乳糖--動物

C、多糖:澱粉(植物內糖的儲存形式,人類糖的主要來源)

纖維素(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

糖原(動物體內糖的儲存形式)肝糖原(與血糖保持動態平衡)

3、多糖+脂質=糖脂

多糖+蛋白質=糖蛋白

二、脂質:(不溶於水而溶於有機溶劑)

1、脂肪:(貯能物質;減少熱能散失,維持體溫恆定)

組成單位:脂肪酸飽和脂肪酸:動物脂肪

甘油不飽和脂肪酸:植物油(脂溶性維生素的溶劑)

注:組成元素C、H、O

2、磷脂:細胞膜、核膜等有膜結構的主要成分

空氣-水介面為單層,兩端為液體的呈雙層

注:組成元素C、H、O、N、P

3、膽固醇:調解生長、發育及代謝(血液中長期偏高引起心血管疾病)

組成細胞膜結構的重要成分注:組成元素C、H、O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8

1、定義: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迴圈過程。

2、物質迴圈2。特點:具有全球性、迴圈性

3、舉例碳迴圈:

碳迴圈的形式:CO2大氣中CO2過高會引起溫室效應

減少溫室效應的措施:

1、減少化石燃料的燃燒,使用新能源。

2、植樹造林,保護環境。

兩者關係:同時進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物質迴圈是能量流動的載體,能量流動作為物質迴圈動力

5、實踐中應用:

a、任何生態系統都需要來自系統外的能量補充

b、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c、能量多極利用從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d、幫助人們合理調整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有益的方向。物理資訊通過物理過程傳遞的資訊,如光、聲、溫度、溼度、磁力等可來源於無機環境,也可來自於生物。

6、資訊傳遞①資訊種類化學資訊通過資訊素傳遞資訊的,如,植物生物鹼、有機酸動物的性外激素行為資訊通過動物的特殊行為傳遞資訊的,對於同種或異種生物都可以傳遞(如:孔雀開屏、蜜蜂舞蹈)

②範圍:在種內、種間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

③資訊傳遞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資訊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資訊傳遞。資訊還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④應用:

a、提高農產品或畜產品的產量。如:模仿動物資訊吸收昆蟲傳粉,光照使雞多下蛋

b、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生物防治害蟲,用不同聲音誘捕和驅趕動物

7穩定性

①定義: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能力抵抗力穩定性抵抗干擾保持原狀

②種類兩者往往是相反關係,但也有一致的如:北極凍原恢復力穩定性遭到破壞恢復原狀

③原因:自我調節能力(負反饋調節是自我調節能力的基礎)能力大小由生態系統的組分和食物網的複雜程度有關,生態系統的組分越多和食物網越複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強。但自我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超過自我調節能力限度的干擾會使生態系統崩潰

抵抗力穩定性越強恢復力穩定性越弱(如:森林)

抵抗力穩定性越弱恢復力穩定性越強(如:草原、北極凍原)

④應用:

a、對生態系統的干擾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b、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能量的投入保證內部結構與功能的協調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9

1、細胞內液與外液成分之間的關係為:

2、穩態是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等的調控下,通過人體自身的調節,對內環境的各種變化做出相應調整,使內環境溫度、滲透壓、酸鹼度及各種化學成分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目前,普遍認為神經—體液—免疫調節網路是機體維持穩態的主要調節機制。

3、正常人的血糖濃度在3.9—6.1mmol/L。參與人體血糖平衡調節的激素主要是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和胰島A細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當血糖濃度高於10.0mmol/L時,就會形成糖尿。糖尿病的典型症狀是多飲、多食、多尿和體重減少。

4、人體的免疫系統由免疫器官、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等組成。人體的免疫分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在特異性免疫中發揮主要作用的是淋巴細胞。

5、B淋巴細胞受抗原刺激後增殖分化為效應B細胞和記憶細胞,效應B細胞分泌抗體發揮體液免疫作用;T淋巴細胞受靶細胞(被抗原入侵的細胞)或吞噬了抗原的巨噬細胞刺激後增殖分化為效應T細胞和記憶細胞,效應T細胞直接裂解靶細胞發揮細胞免疫作用。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既獨自發揮作用,又相互配合。

6、HIV為一種逆轉錄病毒,它感染人體的途徑多樣,如經性接觸、血液和血製品、母嬰感染等,在我國,共用注射器具注射毒品是感染HIV的最主要途徑。HIV進入人體後主要攻擊T淋巴細胞導致患者免疫功能嚴重缺陷。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10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什麼是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

指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斷進行著從無機環境到生物群落,

又從生物群落到無機環境的迴圈過程。

2、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的關係

⑴、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是生態系統的主要功能。

⑵、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是同時進行的,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⑶、物質是能量的載體。能量的固定、儲存、轉移和釋放,離不開物質的合成和分解過程。

⑷、能量是物質迴圈的動力。

二、應會知識點

1、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中的生態系統是指生物圈;

2、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又叫生物地球化學迴圈。

3、碳迴圈與溫室效應有關

4、硫迴圈與酸雨有關。

5、生產者和分解者對生態系統的物質迴圈具有重要作用。

6、生產者對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具有重要作用。

7、二氧化碳是生態系統中碳迴圈的主要形式。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11

內分泌系統知識點:

1、甲狀腺:

位於嚥下方。可分泌甲狀腺激素。

2、腎上腺:

分皮質和髓質。皮質可分泌激素約50種,都屬於固醇類物質,大體可為三類:

①糖皮質激素如可的鬆、皮質酮、氫化可的鬆等。他們的作用是使蛋白質和氨基酸轉化為葡萄糖;使肝臟將氨基酸轉化為糖原;並使血糖增加。此外還有抗感染和加強免疫功能的作用。

②鹽皮質激素如醛固酮、脫氧皮質酮等。此類激素的作用是促進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抑制對鉀的重吸收,因而也促進對鈉和水的重吸收。

③髓質可分泌兩種激素即腎上腺素和甲腎上腺素,兩者都是氨基酸的衍生物,功能也相似,主要是引起人或動物興奮、激動,如引起血壓上升、心跳加快、代謝率提高,同時抑制消化管蠕動,減少消化管的血流,其作用在於動員全身的潛力應付緊急情況。

3、腦垂體:

分前葉(腺性垂體)和後葉(神經性垂體),後葉與下丘腦相連。前葉可分泌生長激素(191氨基酸)、促激素(促甲狀腺激素、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促性腺激素)、催乳素(199氨基酸)。後葉的激素有催產素(OXT)和抗利尿激素(ADH)(升壓素)(都為含9個氨基酸的短肽),是由下丘腦分泌後運至垂體後葉的。

4、下丘腦:

是機體內分泌系統的總樞紐。可分泌激素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促甲狀腺激素釋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生長激素釋放激素、生長激素釋放抑制激素、催乳素釋放因子、催乳素釋放制因子等。

5、性腺:

主要是精巢和卵巢。可分泌雄性激素、雌性激素、孕酮(黃體酮)。

6、胰島:

a細胞可分泌胰高血糖素(29個氨基酸的短肽),

b細胞可分泌胰島素(51個氨基酸的蛋白質),兩者相互拮抗。

7、胸腺:

分泌胸腺素,有促進淋巴細胞的生長與成熟的作用,因而和機體的免疫功能有關。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12

1、過程

2、特點:

單向流動:生態系統內的能量只能從第一營養級流向第二營養級,再依次流向下一個營養級,不能逆向流動,也不能迴圈流動

逐級遞減:能量在沿食物鏈流動的過程中,逐級減少,能量在相鄰兩個營養級間的傳遞效率是10%—20%;可用能量金字塔表示。

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營養級越多,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越多。

3、研究能量流動的意義:

(1)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2)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持續高效地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如農田生態系統中,必須清除雜草、防治農作物的病蟲害。

三、生態系統中的物質迴圈

1、碳迴圈

1)碳在無機環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鹽形式存在;碳在生物群落的各類生物體中以含碳有機物的形式存在,並通過生物鏈在生物群落中傳遞;碳迴圈的形式是CO2

2)碳從無機環境進入生物群落的主要途徑是光合作用;碳從生物群落進入無機環境的主要途徑有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燒產生CO2

2、過程:

3、能量流動和物質迴圈的關係:課本P103

四、生態系統中的資訊傳遞

1、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是進行物質迴圈、能量流動、資訊傳遞

2、生態系統中資訊傳遞的主要形式:

(1)物理資訊:光、聲、熱、電、磁、溫度等。如植物的向光性

(2)化學資訊:性外激素、告警外激素、尿液等

(3)行為資訊:動物求偶時的舞蹈、運動等

3、資訊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離不開資訊的作用;生物種群的繁衍,也離不開資訊的傳遞;資訊還能夠調節生物的種間關係,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4、資訊傳遞在農業生產中的作用:

一是提高農、畜產品的產量,如短日照處理能使菊花提前開花;

二是對有害動物進行控制,如噴灑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類似物干擾害蟲交尾的環保型防蟲法。

五、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1、概念: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復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

2、生態系統之所以能維持相對穩定,是由於生態系統具有自我調節能力。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

力的。基礎是負反饋。物種數目越多,營養結構越複雜,自我調節能力越大。

3、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具有相對性。當受到大規模干擾或外界壓力超過該生態系統自身更新

和自我調節能力時,便可能導致生態系統穩定性的破壞、甚至引發系統崩潰。

4、生物系統的穩定性:包括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生態系統成分越單純,結構越簡樸抵抗力穩定性越低,反之亦然。草原生態系統恢復力穩定性較強,草地破壞後能恢復。而森林恢復很困難。抵抗力穩定性強的生態系統它的恢復力穩定就弱。

留意:生態系統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但有一定的限度。保持其穩定性,使人與自然協調發展

5、提高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措施:在草原上適當栽種防護林,可以有效地防止風沙的侵蝕,提高草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如圖)。再比如避免對森林過量砍伐,控制汙染物的排放,等等,都是保護生態系統穩定性的有效措施

一方面要控制對生態系統的干擾程度,對生態系統的利用應適度,不應超過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

另一方面對人類利用強度較大的生態系統,應實施相應的物質和能量的投入,保證生態系統內部結構和功能的協調。

6、製作生態瓶時應注意:

1、人口增長引發環境問題的實質是人類的活動超出了環境的承受能力,對人類自身賴以生存的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造成了破壞。

2、全球性生態環境問題主要包括:全球氣候變化、水資源短缺、臭氧層破壞、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汙染、生物多樣性銳減、植被破壞、水土流失、環境汙染等

3、生物多樣性包括3個層次:遺傳多樣性(所有生物擁有的全部基因)、物種多樣性(指生物圈內所有的動物、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多樣性。

4、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義: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的基礎,對生物進化和維持生物圈的穩態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為了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保護生物多樣性。

5、人口增長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1)對土地資源的壓力(2)對水資源的壓力

(3)對能源的壓力(4)對森林資源的壓力(5)環境汙染加劇

6、生物多樣性的價值:潛在價值,直接價值,間接價值

7、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課本P126

(1)就地保護:自然保護區和國家森林公園是生物多樣性就地保護的場所。

(2)遷地保護:動物園、植物園、瀕危物種保護中央。

(3)加強宣傳和執法力度。

(4)建立庫、種子庫,利用生物技術對瀕危物種的基因進行保護等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13

一、應該牢記的知識點

1、什麼是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指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

2、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過程怎樣?

⑴、太陽能進入第一營養級:生產者光合作用將太陽光能固定轉變成有機物中穩定的化學能。

⑵、輸入第一營養級的能量中:

①、一部分:生產者呼吸作用中以熱能形式散失。

②、一部分:用於生產者生命活動,繼續儲存在有機物中。

③、一部分:隨殘枝敗葉被分解者分解

④、一部分:被初級消費者攝取,流入第二營養級。

⑶、能量在第二、三、四營養級中的變化,與第一營養級大致相同。

3、能量流動的特點

⑴、在生態系統中能量是單向流動的。

⑵、能量在流動過程中是逐級遞減的。

⑶、輸入到某一營養級的能量只有10%~20%能夠流到下一營養級。

4、研究能量流動有什麼實踐意義?

⑴、可以幫助人們科學規劃、設計人工生態系統,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⑵、可以幫助人們合理地調整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流動關係,使能量流向對人類最有益的部分。

二、應會知識點

1、流經生態系統的總能量:就是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

2、生態農業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大大地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在能量金字塔中,營養級別越高,能量就越少。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14

植物的激素調節

1.達爾文的實驗

實驗結論:單側光照射能使胚芽鞘尖端產生某種影響,當傳遞到下部伸長區時,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長快。

2.鮑森·詹森的實驗

實驗結論:胚芽鞘尖端產生的影響,可以透過瓊脂片傳遞給下部。

3.拜爾的實驗

實驗結論:胚芽鞘的彎曲生長,是因為尖端產生的影響在其下部分佈不均勻造成的。

4.溫特的實驗

實驗結論:造成胚芽鞘彎曲的是一種化學物質,並命名為生長素。

產生:植物體內運輸途徑:從產生部位到作用部位

5.植物激素作用:影響植物生長髮育實質:微量有機物

[解惑]

(1)溫特實驗之前的實驗結論中不能出現“生長素”,只能說“影響”。

(2)證明“影響”是“化學物質”而非其他訊號,並對該物質命名的科學家是溫特;提取該物質的是郭葛,其化學本質為吲哚乙酸,由色氨酸合成。

(3)上述實驗中都設定了對照組,體現了單一變數原則。

6、生長素的產生、運輸和分佈

(1)合成部位:主要在幼嫩的芽、葉和發育中的種子。(2)分佈部位:植物體各器官中都有,相對集中地分佈在生長旺盛的部分。

(3)運輸

極性運輸:從形態學的上端運輸到形態學的下端。

非極性運輸:成熟組織中可以通過韌皮部進行。

7、生長素的生理作用----兩重性

(1)實質:即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

濃度:低濃度促進,高濃度抑制

(2)表現器官:敏感程度:根>芽>莖

發育程度:幼嫩>衰老

(3)嘗試對生長素的兩重性作用曲線進行分析

曲線中OH段表明:隨生長素濃度升高,促進生長作用增強。

曲線中HC段表明:隨生長素濃度升高,促進生長作用減弱(但仍為促進生長)。 H點表示促進生長的最適濃度為g。

(4)當生長素濃度小於i時促進植物生長,均為“低濃度”,高於i時才會抑制植物生長,成為“高濃度”,所以C點表示促進生長的“閾值”。

(5)若植物幼苗出現向光性且測得向光側生長素濃度為m,則背光側的濃度範圍為大於m小於2m。

(6)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現出根的向地性、莖的背地性,且測得莖的近地側生長素濃度為2m,則莖的遠地側生長素濃度範圍為大於0小於m。

8、頂端優勢

(1)現象:頂芽優先生長,側芽受到抑制。

(2)原因:頂芽產生的生長素向下運輸,積累到側芽,側芽附近生長素濃度高,發育受到抑制。

9、生長素類似物:具有與生長素相似生理效應的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如α萘乙酸、2,4D等。

生長素的作用機理:通過促進細胞縱向伸長來促進植物生長。

10、各種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見圖)

(1)協同作用的激素

①促進生長的激素:生長素、赤黴素、細胞分裂素。

②延緩葉片衰老的激素:細胞分裂素和生長素。

(2)拮抗作用的激素

①器官脫落

②種子萌發易錯警示與各種植物激素相聯絡的5點提示:

(1)植物激素是在植物體的一定部位合成的微量有機物,激素種類不同,化學本質不同。

(2)生長素有極性運輸的特點,其他植物激素沒有。

(3)植物激素具有遠距離運輸的特點,激素種類不同,運輸的方式和方向不一定相同。

(4)植物激素具有調節功能,不參與植物體結構的形成,也不是植物的營養物質。

(5)利用生長素類似物處理植物比用天然的生長素更有效,其原因是人工合成的生長素類似物具有生長素的作用,但植物體內沒有分解它的酶,因而能長時間發揮作用。

生物必修三知識點15

體液調節(激素調節)

人體內主要內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

[解惑] (1)激素既不組成細胞結構,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只起調節作用。

(2)胰腺既有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含各種消化酶;又有內分泌腺——胰島分泌調節血糖的激素。

(3)體液調節並非激素調節:在體液調節中,激素調節起主要作用,但不是的,如CO2、H+等對生命活動的調節也屬於體液調節。

易錯警示動物激素化學本質的歸納

下丘腦:促激素釋放激素、抗利尿激素??(1)多肽和蛋白質類激素?垂體:促激素、生長激素

??胰島: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2)氨基酸衍生物: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

(3)固醇類激素:性激素。

7、激素調節的例項

(1)血糖平衡的調節

?血糖的來源和去路?參與調節的主要激素有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

(2)甲狀腺激素分泌的分級調節

(3)反饋調節:在一個系統中,系統本身工作的效果,反過來又作為資訊調節系統的工作,這種調節方式稱為反饋調節。

反饋調節是生命系統中非常普遍的調節機制,它對於機體維持穩態具重要意義!

8、體溫調節

(1)人體熱量的主要細胞中有機物的氧化放能。

(2)主要的產熱器官:骨骼肌和肝臟。

(3)炎熱環境中體溫調節的效應器:汗腺、毛細血管等。

9、水鹽調節

(1)調節中樞:下丘腦。

(2)調節途徑

①渴感的產生與飲水: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大腦皮層→產生渴感,主動飲水。

②水分的重吸收:下丘腦滲透壓感受器→垂體釋放,抗利尿激素作用於,腎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尿量減少。

10、激素調節的特點

①微量和高效;②通過體液運輸(故臨床上通過抽取血樣來檢測內分泌系統的疾病) ③作用於靶器官、靶細胞

注:(1)靶器官、靶細胞:能被特定激素作用的器官、細胞即為該激素的靶器官、靶細胞。

(2)激素一經靶器官、靶細胞接受並起作用後就被滅活了,因此體內需要源源不斷地產生激素,以維持激素含量的動態平衡。

11、神經調節與體液調節的關係

體液調節:激素、二氧化碳等調節因子,通過體液運送的方式對生命活動進行的調節。(激素調節是其主要內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