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孫漂流記》教學設計優秀

來源:果殼範文吧 6.97K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魯濱孫漂流記》教學設計優秀,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魯濱孫漂流記》教學設計優秀

《魯濱孫漂流記》教學設計優秀1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讀懂課文內容,瞭解魯濱孫在嚴酷的生活面前,是怎樣戰勝種。種困難生存下來的。

(二)能力訓練點

學習作者按一定順序敘述事情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德育滲透點

培養學生在逆境面前勇敢戰勝困難的大無畏精神。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魯濱孫藐視一切困難的陽剛之美。

二、學法引導

(一)教師教學法

激發興趣、引導閱讀討論、適時點撥。

(二)學生學法

通過自讀自悟,小組交流解決疑難問題,感情朗讀課文等形式充分理解課文內容。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瞭解魯濱孫到荒島後遇到哪些困難,是怎樣克服的,體會他勇敢無畏的精神。

(二)疑點

魯濱孫在島上如何處理吃、穿、醫病難題的?

(三)解決辦法

重難點通過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加以點撥解決,疑點通過教師補充有關背景知識解決。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1、引導學生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2、幫助學生了解有關背景知識。

(二)學生活動設計

1、自讀課文,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討論交流魯濱孫怎樣戰勝困難的。

五、教學步驟

(一)揭示課題

1、板書課題:魯濱孫漂流記

2、解題:漂流什麼意思?(隨著水浮動)

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麼?

(二)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記下疑難問題。

2、檢查自學情況。

(1)本文寫的是一位叫魯濱孫的英國人,在一次航海中船翻漂流到一座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戰勝種。種困難,歷盡磨難,生活了二十多年之久,最後終於獲救回到英國的一件事。

(2)質疑,梳理問題。

(三)細讀課文,深入理解課文

1、默讀課文,思考:魯濱孫漂流到荒島,遇到了什麼困難?他是怎麼解決的?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2、同座交流。

3、全班交流。

(遇到困難:冷、餓、野人的威脅。)

解決辦法:搭起帳篷、打獵捕魚、養羊種麥。住所前空地插樹樁,羊群分養,救下星期五為伴。

從中體會:魯濱孫有智慧、很勇敢、不怕困難,有頑強鬥爭求生存的'精神。)

4、朗讀課文。(讀出魯濱孫當時的艱難和他在困難面前的勇敢。)

5、質疑、解疑。(隨機解決,教師穿插背景知識及簡介相關細節)

(四)總結、擴充套件

1、魯濱孫的經歷給了我們什麼啟發?在學習和生活當中遇到困難時,你是怎樣做的?應該怎樣做?(啟發聯絡實際談)

2、你想詳細瞭解魯濱孫嗎?可讀一讀原著。

(五)佈置作業

找到《魯濱孫漂流記》原著,讀一讀。

奴隸英雄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瞭解劇本中講的是一件什麼事,事情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及斯巴達克起義的原因。

(二)能力訓練點

1、培養學生從內容體會思想感情的方法。

2、培養學生在整體把握的基礎上讀懂課文,抓住主要內容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體會斯巴達克的勇猛、愛憎分明的優秀品質。受到憎恨惡勢力、同情勞動人民的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體會劇情的跌宕多姿,使學生心靈受到震撼,品味斯巴達克身上所表現出來的陽剛之美。

二、學法引導

本文教學採取自主學習方式,由學生通過閱讀課文、組內的交流討論、教師的點撥指導,讀懂課文,培養能力。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難點

瞭解事情發展的經過及斯巴達克起義的原因。體會人物的品質。

(二)疑點

什麼是奴隸?為什麼要讓斯巴達克和獅子鬥,和十個奴隸鬥?

(三)解決辦法

引導學生自讀品味,老師適時穿插介紹時代背景,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品質。

四、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一)教師活動設計

引導學生獨立閱讀課文,組織學生展開討論,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指導學生感情朗讀課文。

(二)學生活動設計

學生在教師引導下獨立閱讀課文,思考問題,積極參加討論,發表獨特看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深入理解內容。

六、教學步驟

(一)匯入新課,明確目標

1、板書課題,解題。

什麼是奴隸呢?(奴隸,奴隸社會的一種產物,他們為奴隸主勞動而沒有人身自由,常常被奴隸主任意買賣、取樂和殺害。)今天,我們學的課文,是一篇話劇,描寫的就是一位奴隸英雄的故事。我們不僅要了解這位英雄做了什麼,說了什麼,還要體會到這位英雄的高貴品質。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瞭解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畫出不懂的地方。

2、檢查自讀情況。

(1)本文講公元前73年春天的一個下午,斯巴達克被帶到鬥獸場,他先打死了獅子,然後又說服了與之決鬥的十個奴隸,最後和奴隸們一齊衝出鬥獸場,發動了起義。

(2)質疑。(問題相機解決)

(三)細讀課文,領悟中心

1、默讀思考:斯巴達克起義的原因是什麼?斯巴達克是一個怎樣的人?

全班議答:

(奴隸主的壓迫用鐵鏈鎖著,用鞭子打著,逼著趕著要我們做工,飯也不給吃飽。三十幾個同伴,叫他們打死了十幾個,餓死了十幾個。他們拿我們不當人,整天逼我們做苦工不算,還要叫我們互相殘殺,給他們當把戲看這是斯巴達克起義的原因之一;奴隸們在斯巴達克引導下的覺醒也是起義的又一原因。)

2、你還讀懂了什麼?

3、小組討論:斯巴達克是怎樣的一個人?

(勇猛無比,嫉惡如仇,同情奴隸,有鼓動力,號召力)

(出示插圖引導觀察。)

4、感情朗讀課文。(讀出司令官及貴婦人的傲慢、無聊、無恥;讀出斯巴達克對奴隸主的仇恨。)

(四)總結擴充套件。

你從斯巴達克身上學到了什麼?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五)佈置作業

把劇本排練一下,給同學們演一演。

《魯濱孫漂流記》教學設計優秀2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快速閱讀課文,抓住課文主要資訊,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

2、瞭解《魯濱孫漂流記》這部長篇小說的梗概,瀏覽作品的精彩片段,激發起課外閱讀整部作品的興趣。

3、初步瞭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戰勝困難頑強生存的積極生活態度。

4、通過討論、摘抄或寫心得體會的形式,開展交流活動,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學習重點難點:在快速閱讀中培養把握主要內容的能力,並初步感知人物形象與精神,激發起課外閱讀的興趣。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準備:課文插圖,文字片段。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出示插圖)仔細觀察這個人物,說說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自由說,如,衣衫襤褸,身體強健,置身荒島,表情堅毅樂觀等。)他就是《魯濱孫漂流記》中的主人公。(板書課題)

2、簡介作品,激發起閱讀梗概的興趣。

18世紀,歐洲最傑出的思想家盧梭曾建議每個成長中的青少年,尤其是男孩子應該讀讀這部小說。它出自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之筆(板書:笛福(1660—1731),英國小說家),也是笛福的第一部小說,是笛福受當時一個真實故事的啟發而創作的。1704年蘇格蘭水手賽爾科克在海上與船長髮生爭吵,被船長遺棄在荒島上,四年後被救回英國。賽爾科克在荒島上並沒有作出什麼值得頌揚的英雄事蹟。但笛福塑造的魯濱孫卻完全是個新人,成了當時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小說一經發表,立即在全世界引起轟動,有人把它拍成了電影,有人把它編成連環畫,成為人們最喜愛的小說之一。

二、閱讀梗概,瞭解主要內容

1、下面,我們就來快速默讀梗概部分,瞭解這部世界名著的主要內容。

2、交流這部小說的大意。(主要寫了遇難荒島的魯濱孫與自然鬥爭,以頑強的意志生存了下來,還收留了一個野人,取名叫做星期五,把他訓成了忠實的奴僕。28年後,他救了一艘叛變船隻的船長,回到英國。)

三、淺顯探討小說

1、再次默讀梗概,概括一下魯濱孫在荒島上都遇到了哪些困難,又是怎樣解決的。

(1)住──用木頭和船帆搭了一個簡易的帳蓬。

(2)吃──打獵、捕魚,畜養山羊,種糧食。

(3)安全-防禦。

(4)孤獨-救助“星期五”。

2、魯濱孫在荒島上創造了生存的奇蹟,說說他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勇敢堅毅,樂觀積極,靠智慧解決困難等。)

四、閱讀精彩片段

1、瀏覽精彩片段,在表達上與梗概相比有什麼不同。

精彩片段用第一人稱描寫“我”遇難荒島後的所見所聞所想所做,其中大量細膩逼真的心理活動描寫,增強了小說的真實性。(第一人稱敘述角度,寫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現“我”的內心世界,這就更具真實感。閱讀時,好像不僅作者就是“我”,連讀者也變成了小說中的“我”。所以第一人稱的好處是小說情境顯得更為真切,作者與讀者的距離縮小了。可以十分詳盡地描寫魯濱孫的心理活動,這就大大加強了小說的真實效果,讀來興味盎然。)

2、快速默讀,瞭解主要內容。(主要寫了魯賓遜在絕境中的心理活動過程,用理智戰勝失望,改善生活。)

3、感悟精神光輝

(1)找出你認為最能體現“魯濱孫精神”的內容,有感情地讀一讀。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這種精神。(出示“我”的幸與不幸。同桌間逐條對照互讀。男生讀“壞處”,女生讀“好處”;老師讀“壞處”,全體同學齊讀“好處”,並將其中的“你”改成“我”,形成對話朗讀。)

(3)結合整個片段內容,試著用“從……中,我感受到魯濱孫是……的人”來說一句話。

(如,一個不屈服命運的人,面對命運棄他於孤島,能及時調整心態,努力改變不幸的命運;一個善於調整心態的人,他經歷了三次心態調整,逐步解決了生存問題、生活問題及如何獲得有意義的問題;一個不怕孤獨的人,他一貓狗為伴,以記日記來排遣寂寞,活得充實;一個以苦為樂的人,島上物質貧乏,生活條件艱苦,他仍不斷自我安慰,儘量改善生活;一個熱愛生活的人,面對不幸,他沒有失去生活的信心,而熱情地投入到實在的生活中去。)

(4)出示並齊讀:“在最不幸的'處境之中,我們也可以把好處和壞處對照起來看,從而找到聊以_的事情。”

五、拓展延伸

1、如果讓你選課文中的一句話作為座右銘,你會選哪一句,為什麼?

2、面對人生困境,魯濱遜的所作所為,顯示了一個硬漢子的堅毅性格和英雄本色。在西方,“魯濱孫”已經成為冒險家的代名詞和千千萬萬讀者心目中的英雄。讀了這部小說,老師想到了海明威的名言:“一個人並不是生來就要給打敗的。你儘可以消滅他,可就是打不敗他。”請談談你閱讀本文的啟示,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或自己共勉。

3、魯濱孫在荒島上還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樣克服的,回到英國後,又是怎樣成了一個百萬富翁的,請同學們課下找到原著讀一讀。可以準備向別人提出問題,或摘錄有意思的句子,也可以畫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地方,或者寫一寫讀書體會,為班級讀書會作好準備。

《魯濱孫漂流記》教學設計優秀3

課文分析:

《魯濱孫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笛福寫的長篇小說,魯濱孫是書中的主人公,本課是該書的縮寫。魯濱孫因乘船遭遇暴風失事,漂流到荒島,一個人在荒無人煙的小島上戰勝了種。種困難,生活了二十多年,最後回到英國。

本課是人教版教材十二冊第五組中的一篇略讀課文。作為一篇略讀課文,教學過程中最關鍵的是要體現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即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與文字進行充分接觸,突出學生與文字之間的平等對話,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

因為課文是原著的縮寫,所以要對《魯濱孫漂流記》這本書進行充分的閱讀。把握正確的思想內容,從而確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課文按魯濱孫歷險的時間順序記敘,寫了魯濱孫“遇險上島”“建房定居”“養牧種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國”。這些故事情節,處處緊扣“險”,塑造了一位不畏艱險、機智堅強、聰明能幹的主人公。

教學目標:

1、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複述故事。

3、讀懂課文內容,瞭解魯濱孫在荒島上戰勝困難、謀求生存的非凡經歷,體會魯濱孫敢於戰勝困難的積極的生活態度。

4、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主感悟、合作交流的學習能力。

5、運用掌握的讀書方法對課文進行深入理解。

學習重難點:

1、瞭解魯濱孫在荒島戰勝種。種困難的經歷。

2、感悟魯濱孫面對困難的.積極的人生態度,並從中悟出學會生存的道理。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程序:

1、設疑談話、匯出新課。

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一個人要活著最基本的條件是什麼?如果一個人失去這個最基本的條件,還能生存下去嗎?但是就有一個人在一個荒島上,沒有吃的、住的、又有野獸出沒,卻生活了二十幾年,這節課,就讓我們跟隨魯濱孫去體驗一下那驚險的荒島生涯,一同走進《魯濱孫漂流記》。

設定懸念,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快速引入課文情境。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請同學默讀課文,讀通句子,讀完請同學來描述一下文章中魯濱孫的經歷。

魯濱孫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讓學生對課文內容及人物整體把握,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細讀課文,品讀感悟

課文是需要細細品味的,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同走進課文,去品讀,去感悟魯濱孫的精神。下面再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畫出自己感受最深的語段,並在旁邊批註自己的感受。在這裡,老師要提醒大家,注意在理解中要聯絡上下文,結合自己課外查閱到的資料,結合生活實際去體會,去感悟。

4、交流成果,共享收穫

(1)同桌交流感受

剛才老師在下面巡視的過程中,發現大家都學得很認真,現在請同學們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

(2)學生彙報交流,教師隨機點撥

把自己的成果與大夥分享是的快樂,下面誰先來談談,注意彙報時,其他的同學也可以進行補充。

(重點段落2-8自然段)(把握住所、食物、安全、孤獨問題及解決板書)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基於這理念,本設計力求為學生創設個性化的閱讀空間,體現在閱讀實踐中自讀、自疑、自悟、互評、合作、探索的學習過程。

這樣設計實施了開放式教學,注重的是學生對文字的個性化理解與感悟,他們的自主精神和創造才能得到發展,在掌握語文知識的同時更受到了人文精神的薰陶。

5、拓展思維,深化主題

老師講故事:沒有開啟冷凍功能的冷藏車凍死工人的故事。

對比質疑:同樣是身處險境,為什麼魯濱孫能活下來?而工人卻在一夜間丟了性命?

丟擲中心議題:“是什麼讓魯濱孫活了下來?”

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思考討論。

小結:

閱讀教學重要的不是讓學生獲得一個閱讀的結果,而是經歷一次閱讀的過程。通過課外故事的引入,在兩則故事結果的懸殊對比中丟擲這樣一個問題:“是什麼讓魯濱孫在孤島上活了下來?”這個問題問域寬,答距長,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很有思維訓練的價值。學生開始認真解讀文字,自己思考得出結論。在這樣的教學中,學生對魯濱孫的認識是自己發現的,是通過自己的閱讀、思考得出的結果。閱讀的過程是一個探究的學習過程,充滿了學習發現的無窮樂趣。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發現、自己的體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獨立解讀文字,學會讀書,學會思考,並自己獲得真理。課堂上真正呈現了學情,展示出學生的學習過程。

六、作業處理、板書設計

作業:

如果你像魯濱孫一樣被棄荒島,你會怎樣想?將怎樣做?發揮想象,寫一篇短文。

課外閱讀英國笛福的《魯濱孫漂流記》原著,寫出自己的感受和體會。

佈置此項作業,讓學生進一步鞏固課堂教學內容,並將學生已調動起來的生活體驗深化,通過寫短文,鍛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讓課內外結合,將課內延伸到課外,也就是使深入探究不斷延續。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