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書所見》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1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常常需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夜書所見》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1

分析教材:

《夜書所見》是人教版第五冊語文第九課中的一首古詩,這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創作的一首詩篇。詩人先是寫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於是那種鬱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詩中兩個生字,理解詩句,瞭解古詩的內容。

在反覆誦讀中,感受詩人熱愛秋天、熱愛家鄉的'情感,並背誦古詩。

2、在“詩言”——“詩意”——“詩韻”間走一個來回,從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有效策略。

教學重難點:

反覆誦讀,感悟詩境,積累背誦。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複習古詩《回鄉偶書》,說說詩中的思鄉之情。

2、引入古詩學習:

二、讀準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讀準字音。

2、指名學生讀古詩,糾正字音,學習古詩中的生字。

三、學習古詩,體會學習古詩的方法

(一)瞭解學習古詩的方法

1、教師:大家讀得很好了,那麼怎麼來學習古詩呢?(黑板出示)

1、解詩題

2。、知作者

3、明詩義(1)理解詞語(2)明白句意

4、悟詩情

(二)解詩題

1、學生讀詩題,看看它是什麼意思?

2、學生說自己的想法。

(三)知作者

因學生沒有其它的途徑瞭解作者,這一部分就由教師向學生簡單介紹詩人。讓學生了解詩人寫這首詩的背景。

(四)明詩義

1、理解詞義

(1)學生讀詩句,看看自己能理解哪些詞語。

(2)學生說說自己對詩句中詞語的理解。

(3)引導學生通過看註釋理解詞語。

3、明白句義

(1)現在我們把這些詞語的意思放到古詩裡,一邊讀一邊想,句子的意思是什麼。

(2)學生選擇最喜歡的句子,試著說說他們的意思。

(3)為什麼詩人知道有孩子在捉蛐蛐呢?

引導學生調換詩句的順序,用因為……所以……來說說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3)作者還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請看第一、二行詩。

(4)引導學生學習一、二行詩句,說說詩句意思。

(五)悟詩情

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回想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詩人的情感。

四、學生有感情地誦讀、背誦古詩。

五、板書

夜書所見

南宋 葉紹翁

蕭蕭梧葉送寒聲,

江上秋風動客情。 思鄉之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 回憶童年

夜深籬落一燈明。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2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

一、課前連線

秋天是一個多彩多姿的季節,絲絲的涼意和片片紛飛的黃葉,給人帶來無盡的思鄉情緒。

1、還記得我們學過許多思鄉的古詩嗎?誰來背給大家聽。靜夜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示兒

天淨沙.秋思)

2、看來同學們之前的知識掌握的很好!

3、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首寫思鄉的古詩,讓我們先去認識這個主人公吧!出示課件葉紹翁

4、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古詩的學習中認識到他,誰能把你查到的資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5、同學們瞭解的真多,從你們的介紹中,老師瞭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詩人,(課件板書:南宋葉紹翁)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他擅長寫景抒情,字句華美精麗。特別引起老師關注的是,他的祖籍在建安,也就是今天的福建建歐。

二、初讀定向

1、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就是他的《夜書所見》,齊讀課題,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①夜:是晚上的意思;②所見是看見的意思;)

2、那誰能說說這裡的“書”是什麼意思?(這裡的書是寫的意思)

3、誰能把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完整?(夜晚寫下自己所看見的)

4、到底是怎樣一幅畫面呢?(出示課件

主題圖)

5、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有一位詩人久久不能入眠。

6、下面老師想請同學們自學這首古詩,在學習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你覺得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讀懂詩歌中的字詞或意思呢?(看註釋,查字典,查資料,看插圖,展開想象)好,下面就請大家以同桌為單位,用你們提出的辦法來學一學古詩,看看你能讀懂的有哪些,再給你讀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7、同學們,通過剛才的自學古詩,你有什麼收穫嗎?

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的嗎?

8、古詩是一種內涵豐富的語言,需要我們細細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韻味,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詩文裡,去細細品位,看看你們剛才的理解,對了多少,還有什麼需要修正的地方。

三、精讀探究

1、首先,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一二句。在這兩句詩中,你們能體會到作者看到了些什麼,聽到了些什麼,又想到了些什麼嗎?(出示課件前兩句)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樹葉隨風擺動。聽到了秋風的聲音。

2.師:是什麼風?(秋風)怎樣的秋風(涼涼的秋風)這風怎麼吹?發出什麼聲音?(呼呼)(課件演示風聲)什麼感覺?(好冷啊)文中說到風聲,用的是什麼詞?(蕭蕭)是啊,這蕭蕭的秋風吹打著梧桐樹的葉子,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沙沙,嘩嘩)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更冷了。)

3.這樣的風聲,梧桐聲,拂過詩人的身體,掠過詩人的耳朵,送來陣陣的寒意,讓詩人不禁打了個寒噤,那麼你們覺得這一句該怎麼讀?個別讀兩三個,齊讀。(蕭蕭梧桐送寒聲)

4.詩人還看到了什麼?(課件圖片,一輪明月)好一輪當空的明月啊,讓我們想起了什麼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我們都做些什麼?

生1:我們一家人吃月餅,看月亮.生2:全家圍在一起很開心

是啊,當你們圍坐在院子裡,陽臺上,吃著可口的月餅,看著明亮的月亮的時候,我們不由的發出一聲感嘆,月亮真美啊!5.但詩人此時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嗎?(美,不美。6.看來意見不統一,說說各自的理由。生:不美。因為作者此時,深處他鄉.7.你怎麼知道他在異鄉?

生:因為詩中提到動客情。這個客說明他在他鄉做客,這時候,他一定……..8.說的真好,這裡有個關鍵詞,動客情,他動了哪些情?想了哪些事?大家來噹噹小詩人,設身處地的想想,在這樣一個月圓的深秋之夜,秋風陣陣,涼意深深,你們會想到些什麼?

9.說的太好了,可見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憂愁,孤單,寂寞,鬱悶)(板書:孤單)因此,在詩人眼中,這輪明月並不美,他沒有心情賞月,他的心被濃濃的思鄉之情所取代,被對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滿,那麼這句又該怎麼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10.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讀出來.11.大家讀的太好了,趙老師也彷彿被你們帶入了詩人的情感世界中,被他的憂鬱和孤獨所感染。10.這時候,詩人一個不經意的轉頭,他又看到了什麼?(出示插圖:籬笆下的一盞燈)

你怎麼知道他看到了一盞燈(夜深籬落一燈明)

11.在這樣滿是憂愁的夜晚,卻有一盞這樣醒目的燈,大家想象下,在籬笆背後,可能有怎樣的一幅情景呢?

12.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老師真佩服你們,詩人和你們一樣,他雖然沒有看到籬笆後的情景,卻也走出了一番猜想,他所想到的又是什麼呢?大家來讀讀詩歌的後面兩句,然後告訴我答案)

13.詩人想到後面應該有兩個孩子在捉蛐蛐。

師:你從哪一句詩裡知道的?這裡的知是什麼意思:猜想

14.為什麼作者會有這樣的.猜想?(因為,他小時侯一定也常常提著燈籠在籬笆下捉蛐蛐)15.你們知道孩子們捉蛐蛐是為了做什麼嗎?(鬥蛐蛐玩)

16.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麼捉蛐蛐的嗎?(生:………)你們想捉蛐蛐嗎?(想)好,下面請大家閉上眼睛,和詩人一起回到童年時代,在老師的語言帶領下去捉一捉蛐蛐。

17.這是深秋的一個夜晚,好大好圓的月亮掛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夥伴,躡手躡腳的來到後院的空地上,興奮地尋找著蛐蛐的蹤跡,這時,你們聽見了(放蛐蛐的聲音),這可是一隻好大的蛐蛐啊,你們悄悄地靠近發出聲音的地方,提著燈籠,一邊照亮,一邊輕輕地撥動小草,忽然,你們眼前一亮,看到了那隻蛐蛐,說時遲,那時快,你們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們逮住拉。(怎樣,你們這時有什麼感覺啊?)

18.捉蛐蛐真好玩啊,我們可高興了。因此,這兒挑應讀tiao(第三聲)19.當詩人也回想起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時候,你覺得他的心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開心,快樂……)板書:快樂20.那你覺得應該怎樣讀詩歌的最後兩句?(個別讀全班讀)

21.這篇詩文寫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緻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鄉之愁,又從一盞明燈裡回憶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產生了愉悅的心情,這樣複雜的情感變化,卻只用了寥寥幾句精闢的詩句來演繹,並且表達的淋漓盡致,耐人尋味。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的讀一讀這位偉大詩人的傑作吧。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3

1教學目標

(一)掌握本課的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三)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人思念家鄉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2學情分析

《夜書所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兩首》其中一首。《夜書所見》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的生活,於是那種鬱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3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一)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二)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通過誦讀,悟出詩情。

4教學過程

4.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匯入】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圖片讓學生欣賞。

2.讓學生談談看了圖片後的感受。

3.師匯入:秋天是美麗的季節,但同時也是容易引起人們愁思的季節,古代的詩人也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關於秋天的古詩。請同學們讀一讀題目。

活動2【活動】瞭解詩人,理解題意

1.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你瞭解他嗎?他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呢?

(學生將自己課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師可適當進行補充。)

2.現在我們再讀一讀題目(生讀),那麼,題目是什麼意思呢?

(1)“書”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呢?(寫)

(2)“所見”呢?(所看到的)。

(3)題目“夜書所見”是什麼意思呢?誰來說一下?(在夜裡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活動3【活動】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過渡:詩人在秋天的一個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寫下來,那麼他在夜晚看見了什麼?聽到什麼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把詩人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分別用“△”和“? ”畫下來。

(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可以藉助工具書,看插圖,看註釋等方法弄懂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記號。)

2.師:剛才看見同學們認真的神情感動了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這首詩。誰來說說作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3.學生彙報。(師隨機板書:見:梧葉促織一燈明聽:寒聲)

4.剛才所畫的這些詞語有沒有讀懂的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師生幫助解決。(結合註釋解詞,並教會學生看註釋解釋詞語。)

(理解“促織”時,出示圖片,瞭解蟋蟀。)

6.學習生字(促、深)

(1)這裡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師讀一讀。(課件先出示“促”,後出示“深”。(2)這首詩還有一個生字“深”,翹舌音,請讀一讀。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生

自由講自己的識字方法。)

(3)把剛才學到的兩個生字“書空”寫寫。

(4)指名讀生字,男女對讀。

(5)(出示生詞)生字記好了,請你們同桌互相讀一讀生詞。

(6)開小火車讀,齊讀。

7.師:生字能讀好了,現在老師將生字放進古詩裡,看看你們能否把古詩讀好。(課件

出示全詩)

8.師:現在讓我們先聽一聽錄音朗讀。

9.同學們聽得真認真!那麼,誰能給大家讀一讀。

10.指名讀,自由讀,齊讀。

活動4【活動】品讀賞析,感悟詩意

1.賞析第一、二行詩

(1)下面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這首古詩,先來看看前兩行詩。

(2)請男同學讀一讀這兩行詩。

(3)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的吹動下,發出了什麼聲音呢?(蕭蕭)結合註釋解詞。

(4)第二行詩句這裡的“客”是指誰呢?為什麼說詩人是“客”?(因為他身在異鄉)

(5)請大家想想,(播放音樂渲染氣氛)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心情就會很容易想起了什麼呢?

(6)我們班有新莞人的孩子,當你們當離開家鄉來道?讀書,你們想家嗎?你想起了誰呀?請你讀一讀這句詩好嗎?

(7)通過你的朗讀,老師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對呀,看到這樣的秋景,很容易觸動了我的思鄉之情,這就叫做什麼呀?(板書:動客情)

(8)小組賽讀這兩行詩,看看哪組最能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再指名讀,齊讀。

(9)你們真是詩人的知音人,讀出了他的寂寞,讀出了他的思鄉之情。誰可以結合詞語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說得好的給予表揚。)

2.賞析第三、四行詩

(1)師:正當詩人孤獨的時候,他又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呢?現在我們來學習後面兩行詩。請同學們默讀,邊讀邊結合插圖、註釋來想一想。

(2)女同學讀,指名彙報看到了什麼。

(3)讀到這裡,你們有不懂的地方嗎?

①生提出疑問,師生一起解決。

②師也可提出疑問:在這裡想問一問:“知”字是什麼意思呢?

引導:你想一想,詩人是在深夜從遠處看見籬笆底下有燈火,他真的能看見那麼小的蟋蟀嗎?(不能)那是作者的什麼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這個“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說)

③請同學們發揮想象,你還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麼呢?

(4)師:是的,他看見兒童玩得那麼高興,那麼投入的時候,就越會想到了什麼呢?(想起他的家鄉和自己的童年)(板書:思鄉之情)

(5)詩人看到孩子們高興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獨的心,頓時變得親切了。下面,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嗎?

①指名說:生可能會直譯詩句,這時師可引導:

你是按照每個字的意思說的,可是覺得通順嗎?怎樣才能說得通順呢?有時候在把古詩變成我們的語言的時候,可以根據情況調換詞語、詩句的順序。所以可以將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順序調換一下。

②誰來根據老師剛才的提示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指名說)

(6)指名讀詩,齊讀,讀出詩人當時的心情。

活動5【練習】背誦古詩,加強積累

1.你們最喜歡玩遊戲了,現在我們再來玩玩:

(1)我說說詩中的一個字,請你說出相應的詩句。(課件出示:蕭、客、促、深)

(2)我指出圖片,你說出相應的一句詩。

2.同學們對於古詩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來嗎?

3.同桌互相背古詩,再指名、齊背古詩。

活動6【作業】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1.背誦《夜書所見》

2.收集一些關於思鄉的古詩,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還可以與大家一起交流。

夜書所見

課時設計課堂實錄

夜書所見

1第一學時教學活動活動1【匯入】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秋天的景色的一些圖片讓學生欣賞。

2.讓學生談談看了圖片後的感受。

3.師匯入:秋天是美麗的季節,但同時也是容易引起人們愁思的季節,古代的詩人也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關於秋天的古詩。請同學們讀一讀題目。

活動2【活動】瞭解詩人,理解題意

1.你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你瞭解他嗎?他是在什麼情況下寫下這首詩的呢?

(學生將自己課前蒐集到的資料進行交流,師可適當進行補充。)

2.現在我們再讀一讀題目(生讀),那麼,題目是什麼意思呢?

(1)“書”在這裡是什麼意思呢?(寫)

(2)“所見”呢?(所看到的)。

(3)題目“夜書所見”是什麼意思呢?誰來說一下?(在夜裡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活動3【活動】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過渡:詩人在秋天的一個夜晚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寫下來,那麼他在夜晚看見了什麼?聽到什麼呢?請同學們自由讀讀這首古詩,邊讀邊把詩人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分別用“△”和“? ”畫下來。

(讀的時候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可以藉助工具書,看插圖,看註釋等方法弄懂詩意,不懂的地方作下記號。)

2.師:剛才看見同學們認真的神情感動了我,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這首詩。誰來說說作者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

3.學生彙報。(師隨機板書:見:梧葉促織一燈明聽:寒聲)

4.剛才所畫的這些詞語有沒有讀懂的呀?

5.生提出不懂的地方,師生幫助解決。(結合註釋解詞,並教會學生看註釋解釋詞語。)

(理解“促織”時,出示圖片,瞭解蟋蟀。)

6.學習生字(促、深)

(1)這裡的“促”是生字,是平舌音,跟老師讀一讀。(課件先出示“促”,後出示“深”。(2)這首詩還有一個生字“深”,翹舌音,請讀一讀。寫這個字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生

自由講自己的識字方法。)

(3)把剛才學到的兩個生字“書空”寫寫。

(4)指名讀生字,男女對讀。

(5)(出示生詞)生字記好了,請你們同桌互相讀一讀生詞。

(6)開小火車讀,齊讀。

7.師:生字能讀好了,現在老師將生字放進古詩裡,看看你們能否把古詩讀好。(課件

出示全詩)

8.師:現在讓我們先聽一聽錄音朗讀。

9.同學們聽得真認真!那麼,誰能給大家讀一讀。

10.指名讀,自由讀,齊讀。

活動4【活動】品讀賞析,感悟詩意

1.賞析第一、二行詩

(1)下面我們更深入地學習這首古詩,先來看看前兩行詩。

(2)請男同學讀一讀這兩行詩。

(3)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的吹動下,發出了什麼聲音呢?(蕭蕭)結合註釋解詞。

(4)第二行詩句這裡的“客”是指誰呢?為什麼說詩人是“客”?(因為他身在異鄉)

(5)請大家想想,(播放音樂渲染氣氛)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有了這樣孤單寂寞的心情就會很容易想起了什麼呢?

(6)我們班有新莞人的孩子,當你們當離開家鄉來道?讀書,你們想家嗎?你想起了誰呀?請你讀一讀這句詩好嗎?

(7)通過你的朗讀,老師深深地感受到你也非常想家!對呀,看到這樣的秋景,很容易觸動了我的思鄉之情,這就叫做什麼呀?(板書:動客情)

(8)小組賽讀這兩行詩,看看哪組最能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再指名讀,齊讀。

(9)你們真是詩人的知音人,讀出了他的寂寞,讀出了他的思鄉之情。誰可以結合詞語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說得好的給予表揚。)

2.賞析第三、四行詩

(1)師:正當詩人孤獨的時候,他又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呢?現在我們來學習後面兩行詩。請同學們默讀,邊讀邊結合插圖、註釋來想一想。

(2)女同學讀,指名彙報看到了什麼。

(3)讀到這裡,你們有不懂的地方嗎?

①生提出疑問,師生一起解決。

②師也可提出疑問:在這裡想問一問:“知”字是什麼意思呢?

引導:你想一想,詩人是在深夜從遠處看見籬笆底下有燈火,他真的能看見那麼小的蟋蟀嗎?(不能)那是作者的什麼呢?(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這個“知”字是料想的意思。(指名說)

③請同學們發揮想象,你還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麼呢?

(4)師:是的,他看見兒童玩得那麼高興,那麼投入的時候,就越會想到了什麼呢?(想起他的家鄉和自己的童年)(板書:思鄉之情)

(5)詩人看到孩子們高興的情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他那孤獨的心,頓時變得親切了。下面,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嗎?

①指名說:生可能會直譯詩句,這時師可引導:

你是按照每個字的意思說的,可是覺得通順嗎?怎樣才能說得通順呢?有時候在把古詩變成我們的語言的時候,可以根據情況調換詞語、詩句的順序。所以可以將第三行和第四行的順序調換一下。

②誰來根據老師剛才的提示說一說詩句的意思?(指名說)

(6)指名讀詩,齊讀,讀出詩人當時的心情。

活動5【練習】背誦古詩,加強積累

1.你們最喜歡玩遊戲了,現在我們再來玩玩:

(1)我說說詩中的一個字,請你說出相應的詩句。(課件出示:蕭、客、促、深)

(2)我指出圖片,你說出相應的一句詩。

2.同學們對於古詩掌握得很好,你能把它背下來嗎?

3.同桌互相背古詩,再指名、齊背古詩。

活動6【作業】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1.背誦《夜書所見》

2.收集一些關於思鄉的古詩,把自己喜歡的背下來,還可以與大家一起交流。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課文插圖

2學生收集描寫秋景或表達思念家鄉的古詩,讀讀背背。

第一課時

一、交流資料,瞭解背景

1、學生交流已知的材料。

2、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他寫了什麼嗎?

3、看圖說話:瞧,這就是葉紹翁所見到的情景,請大家仔細看圖,說一說你們看到了什麼。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放聲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子音,把這首詩讀通、讀正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桌聽,互相評議,互相指點。

3、自學古詩。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畫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迴指導。

4、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疑難問題。

三、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詩歌描繪了怎樣的情景?

2、指名描述畫面,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3、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是怎樣的心情?

4、感情朗讀。帶你體會到的情感朗讀古詩。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四、圖文結合,熟讀成誦

根據詩意,參照插圖,熟讀課文,練習背誦。

五、指導寫字

1、出示要寫的'字。

2、讓學生觀察範字,交流識字寫字經驗。

3、學生練習書寫生字。

六、拓展活動

你還讀過哪些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讀或背給同學聽聽。

第二課時

一、背誦古詩,匯入新課

1、指名背誦《夜書所見》。

2、出示《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提問:你瞭解這首詩的作者王維嗎?

二、小組合作,討論自學

1、根據學習《夜書所見》的方法,小組討論怎麼學習這一首古詩。自學基本步驟:

a自瀆:讀準字音,並藉助註釋或工具書理解詞義。

b自思:想想自己讀懂了什麼,並提出自瀆中產生的疑惑。

c交流:讀讀、說說、問問。

d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學生按自己小組議定的方法自學,教師巡視指導。

三、師生交流,解決疑難

1、每組說說讀懂了什麼,並提出小組學習時所產生的問題及討論的結果。

2、其他組的同學與老師參與其中,或討論解決或補充己見。

四、感情朗讀,啟發想象

1、指名朗讀詩文。提問:你們覺得這首詩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引導以情促讀。提問:你能用讀來表達這種思想感情嗎?

3、引導以讀啟發想象。提問:同學在朗讀時頭腦中形成了怎樣的畫面,能交流一下嗎?

4、學生交流想象的景象,並再次練習有感情朗讀。

五、熟讀成誦,品賞文字

1、自由朗讀,練習背誦。

2、品賞文字,述說感覺。問:你覺得這首詩,哪些字用得特別好?

六、練寫生字,當堂展評

1、出示生字

2、說說要求會寫的字寫時要注意些什麼。

3、練寫生字,同座互相評點或當堂展評。

七、拓展活動

1、你還讀過哪些描寫秋景的詩,背給同學聽聽。

2、有機會到公園或田野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秋天的特點,想想自己心中產生怎樣的感受。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5

一、教材簡述

《夜書所見》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國小語文三年級上冊第9課《古詩兩首》其中一首。《夜書所見》這首詩是南宋詩人葉紹翁客遊在外,因秋風落葉,感到孤獨鬱悶,由看到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憶起自己的故鄉和童年生活,於是那種鬱悶之情又被一種親切之感所代替。

二、設計理念

努力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重視培養學生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在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採用多種方法讓學生理解詩中的詞句,展開想象,體會詩人的思鄉情感,並注重引導學生在語言實踐中感悟、體驗、積累。另外,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反覆誦讀,加深對詩句內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領略古詩的意境,從而不斷提高自己的語文素養。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認會寫“促、深、”兩個生字。

(2)朗讀、背誦詩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朗讀詩文,體會詩中的感情,背誦詩文。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會詩人孤獨、寂寞的心境以及對故鄉、親人的深切思念,讓我們熱愛家鄉珍惜親情。

四、教學重點

(一)會寫本課的兩個生字。

(二)感情朗讀,理解詩意,背誦古詩。

五、教學難點

通過誦讀,悟出詩情。

六、教學過程

(一)情境匯入,揭示課題

1、欣賞秋天圖片。

2、師匯入:秋天是美麗的季節,是豐收的季節,但同時也是容易引起人們愁思的季節,古代的詩人也發出了這樣的感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關於秋天的古詩。學生齊讀詩題。

[設計意圖]出示秋天的圖片,為學生創設情境,感受秋天,自然匯入新課。

(二)瞭解詩人,理解題意

1、解題。“夜”(夜晚)“所見”(所看到的景物)“書”(書寫)。“夜書所見”(在夜裡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寫下來)

[設計意圖]從題目入手,引導學生理解詩題,這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也能更好地過渡到古詩內容的教學。調整順序是為了降低難度符合學生認知。

2、蒐集詩人的資料,瞭解詩人背景。

[設計意圖]為學生學好古詩和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做好鋪墊。

(三)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老師帶讀古詩。學生把詩人所看到的、所聽到的分別做記號並彙報。老師隨機板書。

[設計意圖]“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邊讀邊畫,培養學生帶問題讀書,養成邊讀邊畫的習慣。

2、生提出不懂之處,師生共同解決。(結合註釋、圖片)

[設計意圖]初讀課文,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檢查其學習情況,通過註釋、看圖片等方法,讓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學習,並更形象地理解詞語。

3、學習生字(促、深)

指導認讀、書寫、組詞、造句。

[設計意圖]通過學習生字詞,掃除閱讀障礙,為進一步的學習和理解奠定基礎。逐層深入,音形義各方面全面結合,落實“雙基”教學,培養學生識字能力。

(四)品讀賞析,感悟詩意

1、賞析第一、二行詩

(1)男同學齊讀。

(2)老師點撥:梧桐樹的葉子在秋風的吹動下,發出了什麼聲音呢?(蕭蕭)“客”是指誰?(詩人自己)為什麼說詩人是“客”?(因為他身在異鄉)

(3)教師深情渲染氣氛:蕭蕭秋風吹下梧桐葉,送來陣陣寒冷,江面上也吹來了秋風,在這樣的一個夜晚,假如你就是這個獨自在外地作客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想起什麼?思鄉之情。(板書:動客情)

(4)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

[設計意圖]抓住詩句中的字詞來理解詩文內容,注重學生情感體驗。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想象,感受秋天,感受詩人的孤獨和思鄉情感,從而受到情感的薰陶,深深體會“動客情”,實現學生與文字的對話。

2、賞析第三、四行詩

(1)女同學讀。

(2)老師點撥“知”的意思。詩人是在深夜從遠處看見籬笆底下有燈火,他真的能看見那麼小的蟋蟀嗎?(不能,是作者想到的,猜到的',料想的)所以這個“知”字是料想的意思。

(3)發揮想象,你還能猜想孩子在玩些什麼?詩人看見兒童玩得那麼高興,那麼投入的時候,會想到了什麼?(想起他的家鄉和自己的童年)(板書:思鄉之情)

(4)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教師引導:根據情況調換詞語、詩句的順序。

(5)小組賽讀,加上表情,體會詩人心情。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交流自己對詩句的理解,解除疑難,理解詩句所描述的情景。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讓學生把詩句聯絡起來進行分析,理解詩句的意思,這既符合古詩本身的特點,也讓學生在嘗試理解的過程中慢慢悟出了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導學生對於詩句中的“知”字深入思考,品詞析句,積極思維,展開想象,使之感受更為深入,感受到詩人的情感變化,體悟了古詩內涵,也學會了閱讀。

(五)遊戲練習,加深理解

1、老師說詩句意思,學生猜相應詩句。

2、同桌一人說意思,一人猜詩句。

[設計意圖]本環節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以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生的興趣,從而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六)深入朗讀,感悟詩情

1、老師範讀。

2、學生練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3、小組帶著表情賽讀。

[設計意圖]語文閱讀教學應堅持“以讀為本”,詩歌教學更是如此。“三分詩,七分讀”這句話就強調了詩歌學習中讀的重要性。建築是凝固的音樂,那古詩就是跳躍的五線譜。多種方式的朗讀激發學生朗讀興趣,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讀,走進詩人內心世界,讓情感昇華。

(七)背誦古詩,加強積累

1、遊戲:

(1)老師說詩句中一個字,學生說出相應詩句。

(2)老師出示圖片,學生說出相應的一句詩。

2、同桌互相背古詩,再指名背、齊背古詩。

[設計意圖]古詩教學要注重背誦積累,背誦古詩不僅僅是語言的積累,同時還是文化的積累,思想的積累。通過遊戲等不同的方式進行背誦,提高學生語言積累的興趣,樂於去品味古詩的詩蘊。

(八)拓展延伸,質疑問難

1、交流讀過的思鄉古詩。

2、交流學習收穫,提出不懂之處。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光依靠教材是不夠的,靈活把握教材,拓展教材,使課堂教學得到拓展和延伸,並架設起課內、課外有機連線的橋樑,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在最後,把小結和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善於解疑,做學習的主人。

(九)佈置作業,課外延伸

1、默寫《夜書所見》。

2、收集思鄉古詩,背下來並與大家交流。

3、觀察周圍秋景,說說心中感受。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多背誦優秀詩文。針對三年級學生的特點,扶放結合,由點及面,讓學生在閱讀中充分感受中華古詩文化的魅力。“學習即生活”,讓學生走進與課堂學習內容相互關聯的世界,走進更廣闊的生活課堂,才是真正的積累,才是真正的學習。

(十)板書設計,突出主題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查詢有關資料,瞭解作者生平及創作背景。

2、展開豐富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句意思。

3、品重點字詞,美讀詩句,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和能力。

【教學重點】

想象詩中描寫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

【教學準備】

小黑板錄音機

一、交流課前查詢資料、板題解題

1、學生交流。(學生有的介紹上網查詢的.資料;有的介紹從課外書知道的內容。)

2、誰會背王維的詩。

師:同學們懂得真多,今天我們再王維的一首詩。板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解題:從詩歌的題目中你瞭解到什麼?(“九月九日”是農曆重陽節,古人在這一天有登高的風俗習慣。“山東”指華山以東作者的家鄉蒲州。題目的意思是,在重陽佳節裡懷念家鄉的兄弟。)

師小結:王維少年時期就很有文才,有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他善於描寫自然景色。有人稱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二、初讀全詩整體感知

1、放錄音配樂朗讀。

2、學生自讀。

通過查字典讀準字音。看看你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

3、指讀全詩。思考。詩中寫了什麼時間,在什麼地方,什麼人的什麼事?誰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說出來。

(詩中寫在九月九日重陽節。詩人獨自在異地他鄉思念家鄉兄弟的事。)

三、品讀詩句、瞭解詩意

1、這首詩中你認為哪些字用得好?哪些句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生1:我認為“獨”字用得好,“獨”字表現詩人一個人離開家鄉、親人的孤獨心情。

生2:我認為“異”字用得好,說出詩人在外地想念家鄉、親人的感情。

……

2、你認為這首詩寫得最好是哪一句?你體會到什麼?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為什麼每遇到節日就加倍地思念親?(自己孤身在外,每逢過節時,看到別人全家歡聚一堂皇,就感到孤單寂寞,因此,比平時更加思念親人。)

3、展開想象,用自己語言說說詩意。(獨自一人身在他鄉,成為他鄉之客。每遇到美好的節日,我就加倍地思念故鄉的親人。在遙遠的地方,想到兄弟們都登上高處,一個個都插上茱萸,單單缺少我一個人。)

四、再讀悟情

1、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說一說,詩中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詩中表達了作者身居外地,逢重陽節,思念親人的思想感情。讀時速度稍慢,聲音稍低緩。)

2、配樂朗讀。

五、想象訓練口語

1、這是一首思鄉的詩,假如你是詩人你會怎樣說?用什麼方法向親人述說思鄉的感情?(學生說了很多方法。)

2、既然同學們想到用電話,就請你們當詩人,老師當詩人的親人,述說思念之情。(口語訓練,產生情感共鳴)

附:板書設計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倍思親

獨 兄弟

少一人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會寫“促、深”兩個生字。理解多音字“挑”。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古詩的韻味,並背誦積累古詩。

3.引導學生明詩意、悟詩情的同時感悟表達特色並學以致用。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讀出古詩的韻味,並背誦積累古詩。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明詩意、悟詩情。

教學過程

一、圖片揭題,知曉作者。

1.欣賞秋天的圖片,問:這是什麼季節的景色?

2.引題:秋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豐收的季節,也是一個容易引起人愁思的季節。下面,我們學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夜書所見》葉紹翁(板書)

3.學生先齊讀題目,再交流對課題的理解。

4.知曉作者

(1)出示圖片讀作者的自我介紹

(2)齊讀作者名字

過渡:作者葉紹翁為我們帶來關於秋天一首什麼樣的古詩呢?

二、初讀古詩,學寫生字。

1.學生自由讀古詩,一生再讀詩,隨機正音並點評。

2.出示詞語全班拼讀:蕭蕭梧葉挑促織籬落

3.學習多音字“挑”,理解詞義,強調註釋的作用。

說明:理解古詩還可以藉助工具書,比如字典、詞典等,還可以上網查閱。

4.學寫生字:促深

(1)一位學生讀出讀音。

(2)給它們找找朋友組詞。

(3)提醒書寫這兩個生字時要注意地方。

(4)在練習本上認真書寫生字。

教師檢查後過渡:生字詞我們掌握的很不錯,下面把它們再送進詩裡,看你能不能把它讀得更好。

三、再讀古詩,讀出節奏。

1.一生讀,師評價(注意停頓,讀出節奏。)

2.師範讀。

3.生齊讀。

教師點評後過渡:多有意境的一首詩啊!我們先來看這首詩歌的前兩行。

四、理解詩意,體悟詩情。

(一)鎖定前兩行詩,體會詩人心裡的“寒”。

1.一生讀一遍,問:在這裡,詩人看見了什麼景物?聽到了什麼聲音呢?詩歌第二行“客”指誰?為什麼?

2.請大家閉眼想象:在一個秋天的晚上,蕭蕭秋風吹落了一片又一片梧桐樹的樹子,讓人感到一絲寒意。遠離家鄉的詩人葉紹翁獨自坐在江邊,若有所思,假如你就是詩人,此時此刻你心情怎樣?會想些什麼?

3.那一夜,詩人葉紹翁看不見春天“扶堤楊柳醉春風”的美景,也看不到夏天“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樣子,此時,展現在他眼前的只有萬木凋零、感受到的只有秋風蕭瑟。眼前的情景引起他想家,想親人的一種心情,這就叫:動客情(板書),“客情”就是作客人的':思鄉情(板書)。是什麼引起他的思鄉情?江上秋風蕭蕭梧葉(板書)。

4.創設情景,朗讀前兩行詩句。

天氣一天天轉冷了,我的老父老母不知身體如何?帶著一種牽掛,男生讀——

我的孩兒最是淘氣,這種天氣,他有沒有及時新增衣服呢?滿懷疼愛,女生讀——

妻子操持家務非常辛苦,不知道這個時候她在幹些什麼,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團聚呢?帶著一種思念與惆悵,集體讀—

小結:同學們,你們可真是詩人的知音呀,讀出了他的寂寞孤獨和濃濃的思鄉之情,5.到現在,老師相信你們一定能填空說出你對前兩行詩的理解。

多媒體課件出示:

蕭蕭()吹動(),送來陣陣(),客遊在外的()不禁()。

完成當堂練習後過渡:蕭蕭梧葉動客情,江上秋風動客情,還有什麼引起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呢?

(二)鎖定畫面二,體會詩人心裡的“明”。

1.請大家默讀後兩行詩,邊讀邊結合插圖和註釋想一想,他又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有不懂的問題可以提出來。

2.蟋蟀很小很小,他遠遠看去,能看見嗎?他怎麼知道兒童是在捉蟋蟀呢?哦,老師知道了,“知有兒童挑促織”是因為——因為“夜深籬落一燈明”所以——

3.“知”什麼意思?能否換成“見”?

4.填空說詩意。

多媒體課件出示:

作者忽然看到(),料想是()。

5.溫暖的燈光下捉蛐蛐的孩子,喚起了他對童年玩伴的思念,對美好童年的記憶。那你們說,這種情,是後兩行詩裡什麼景引發出來的呢?兒童挑促織籬落一燈明(板書)

這是多麼親切的畫面呀!誰能把這種親切用朗讀傳遞出來?

師:你這樣讀,把我們的心情也讀得溫暖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後兩句詩)

五、朗讀詩歌,進入詩境。

點評引導後過渡:全詩從頭到尾都融進了詩人濃濃的思鄉之情,我們在朗讀時一定要讀出韻味。前兩行詩裡,作者孤獨鬱悶,所以要讀得慢一些,後兩行詩中,作者對眼前的景物倍感親切,在讀時要快速一些,這一悲一喜,要讀出層次感哦!誰想嘗試誦讀一下呢?

1.一生誦讀

2.生生評價

3.優生再讀

4.老師範讀

5.配樂全班齊讀

全面(音讀、意讀、情讀、美讀)朗讀評價後過渡:老師被你們濃濃的鄉愁打動了!想把它背下來嗎?大家試試吧!老師做遊戲先考考大家。

六、遊戲引入,背誦古詩。

1.指名說:詩人借蕭蕭秋風和梧葉飄落抒發了思鄉之情的詩句是什麼?(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2.全班說:夜深了,詩人看到遠處籬笆外有一點燈火,猜想是孩子們在捉蟋蟀吧!(知有兒童挑促織,夜深籬落一燈明。)

3.同桌互相背誦古詩。

4.齊背古詩。

七、拓展遷移,提升寫作。

1.“江上秋風動客情”,同學們每週積累一詩,它讓我們聯想到哪些思念家鄉的古詩呢?說說看。

2.今天老師帶來了三首,你們用心體會體會,這些詩歌中客居他鄉的詩人見到了什麼景,而觸動了他們的思鄉之情呢?請你用“————動客情”這樣的詩句把我們的理解表達出來。(學生多種方式讀古詩《靜夜思》、《泊船瓜洲》和《楓橋夜泊》)。

3.學生嘗試填空並交流。

總結:“腹有詩書氣自華”,詩歌,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海洋裡一顆璀璨的明珠,老師希望同學們在課餘時間裡,能多多閱讀經典,增長知識,啟迪智慧,人人爭做博學多才的中國人!

過渡:讓我們一起在歌曲《夜書所見》優美的旋律中,來看一看今天的作業。

八、佈置作業

1.背誦《夜書所見》,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2.背誦葉紹翁所寫的古詩《遊園不值》,體會詩人筆下描繪的景色。

板書:

夜書所見葉紹翁

蕭蕭梧葉

江上秋風動客情

兒童挑促織思鄉情

籬落一燈明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8

一、板書課題,釋題

師:剛才同學們背了很多首古詩,這節課我們再學習一首《夜書所見》。(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師:你知道題目的意思嗎?

[反思:開門見山,直接匯入課題,簡潔明瞭。再通過審題,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文題入手,由題目生髮開去,激發閱讀興趣。]

二、初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師:夜晚詩人究竟看到什麼,翻開書自由讀一讀,注意要把字音讀準準,把詩句讀通順,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1.指名讀(提示學生認真聽,特別注意生字的字音)

2.學生評價,相機指導生字。

(在評價中,對提到的難讀的字音相機板書在黑板上,並讓學生在書上動筆注音。)

3.同桌互讀,檢查字音

4.齊讀

[反思:初讀古詩部分,生字、多音字、通假字等都可能造成閱讀中的障礙,成為讀詩中的攔路虎。如本詩中的“挑tiǎo”,詩中沒有注音,學生不解其意,大多讀成第一聲“tiāo”;而生字“促cù”則容易被讀成翹舌音“chù”。這就需要老師充分預設,注意傾聽,加強指導,並通過動筆注音,反覆訓練,不斷鞏固強化幫助學生正音,收到較好的效果。]

三、感悟詩情,理解詩意

(一)找出詩人所見

師:剛才我們已經知道這首詩是夜晚詩人寫下所看到的情景,那麼,詩人究竟看到什麼呢?我們快到詩中找一找,看誰有發現?(教師相機板書)

(二)學習第三四行詩句

1.相機出示第三四行詩句

(1)生回答看到兒童挑促織時,相機出示第三行詩句。

(2)生回答看到兒童在捉蟋蟀,相機指導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句。

師:從這學期、這首詩開始,古詩課文增加了一項內容——註釋(板書:註釋)它是我們學習古詩的好幫手,它能幫我們掃清詩中的攔路虎,它能幫助我們更好更快地讀懂詩句的意思。

[反思:因為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到註釋,有必要讓學生認識註釋,瞭解註釋的作用,並學習運用註釋讀懂詩句。]

(3)理解“知”

師:剛才藉助註釋我們知道挑促織的意思,那麼這個“知”是什麼意思?

(4)漆黑的夜晚詩人怎麼知道有兒童在捉蟋蟀?相機出示第四行詩句。

2.提問:捉過蟋蟀嗎?指名生讀

預設一:學生捉過蟋蟀。教師讓學生自由交流分享體驗,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預設二:學生沒有體驗過。教師充滿激情地描述:一提起捉蟋蟀,我就想起小時侯和小夥伴到草叢裡捉蟋蟀的事。捉蟋蟀可不是件容易的事,順著聲音好不容易發現一隻,趕緊用手去捂,覺得應該捂到手裡了,可是開啟一看,卻什麼也沒有。如果能捉到一隻我會高興的不得了!

3.朗讀指導

4.齊讀

[反思:在誦讀理解第三四行詩句時,教師通過設問,引導學生調動生活經驗,體會捉蛐蛐是有趣的事情,指導學生把這有趣的畫面讀出來,這裡突出一個“趣”字。]

5.師範讀

師:哈哈,這有趣的畫面也勾起了老師的童心,我也來讀一讀好不好?提一個條件,請閉上眼睛,邊聽邊想象,你好像看到詩句中的什麼畫面?

6.生敘述詩意,交流

7.再齊讀.

[反思:邊讀邊想象畫面是學古詩的好方法。教師在進入理解詩句教學時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再現畫面,補充詩的語言,教給學生邊讀邊想象的方法,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

(三)學習第一二行詩句

師:誰知道捉蛐蛐最好的季節是什麼時候?秋天是捉蟋蟀的最好季節。這時的蟋蟀又大又壯,叫的聲音最好聽。到書中找一找秋天,你一定能找到?

[反思:老師從捉蛐蛐這一兒童世界中有趣的事件,生髮出“你們知道嗎?捉蛐蛐最好的季節是什麼?”這一問題,吸引學生在詩中尋找秋的影子,回到第一、二行詩的教學,銜接自然,富有新意。]

1.出示第一二句,讀一讀

2.理解“梧葉”,初知大意

師:見過梧葉嗎?(出示實物)梧葉到了秋天有什麼變化?

師:秋天一到,梧葉就黃了,陣陣秋風吹來,它就隨風飄落,讓人感覺怎樣?

3.播放風吹梧葉動畫

4.齊讀.

5.師範讀.

6.齊讀.

[反思:通過認識梧葉實物、觀看秋天落葉的動畫,感受“蕭蕭梧葉”及“江上秋風”帶來的寒意,指導讀出深秋的寒冷,突出一個“寒”字。]

7.理解“客”,相機介紹作者背景資料(課件出示字典中“客”的'多個解釋,生選擇字義。)

師:這位漂泊在外的人是誰呢?是詩人就是葉紹翁。(板書:葉紹翁)說起葉紹翁還有一個故事:葉紹翁是我們福建人,小時侯被送給浙江的一個葉氏的人家做兒子。他的爺爺原來是朝廷的一位大官,因為朝廷政變,受到別人的迫害,所以他的整個家族受到牽連,他的家變得悽慘不堪。他的爸爸媽媽不得不把他送給別人。

[反思:通過出示字典中有關解釋進行“客”的教學,結合詩意相機補充葉紹翁少小離家的背景資料,教得紮實,教法樸實。]

8.讀詩

師:瞭解了這些,你就更能體會江上秋風為什麼牽動詩人的情懷?漂泊在外的他會想起——(生答……)那就是思鄉之情。我們帶著這思鄉之情再讀一讀。

[反思:理解漂泊在外的人就是詩中的作者自己後,教師在貫穿詩歌教學新理念上做了有益的嘗試,能聯絡兒童生活經驗,理解詩人的情,共同感受作者的思鄉之情,此時再讀第一、二行,就突出“思鄉之情”,語調略顯低緩。]

(四)指導全文朗讀

1.齊讀

師:就在詩人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時候,看到一群孩子在捉蟋蟀,詩人又會想到想到什麼?(生答)是呀,也許他會想起自己的童年,也許會想起兒時的夥伴,也許想起家鄉的孩子,想到這些,他的思鄉之情就更濃了。身在浙江的他,多麼想回到福建老家,跟自己家人團聚啊。

[反思:最後再回到第三、四行的朗讀指導,思鄉之情就變得更濃了。此時再讀全詩,字裡行間無不滲透詩人那深深的思鄉之情。]

2.範讀

3.齊讀

4.配樂讀(配樂曲馬思聰《思鄉曲》)

5.唱詩(配上《世上只有媽媽好》旋律)

6、背古詩

[反思:老師通過反覆誦讀:試讀,範讀,練讀,配樂朗誦,唱讀,師生入境入情,聲情並茂。通過層層引導、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做到讀有層次,讀有目標,讀有實效,達到了本環節的教學目標:讀出意境,讀出感情。]

五、拓展

(一)複習古詩

師:古今中外,很多文人墨客都像葉紹翁一樣寫下了描寫秋天的詩篇。咱們一二年級學過的古詩中就有,還記得嗎?(複習《山行》《贈劉景文》)

(二)學生自學古詩

1.小結藉助註釋學習古詩方法

2.小組合作學習古詩(唐劉禹錫《秋詞》節選)

3.自由交流

[反思:拓展環節在詩中有詩,詩外帶詩,以詩帶詩方面做了有意的嘗試。教師想辦法拉近學生與詩歌之間的距離,通過以一帶多進行相關連結,有益於加深對古詩理解,開闊學生視野。但是如何進行最優化組合,找準拓展點,還需進一步思考實踐。這首詩的拓展點應在思鄉之情上,放手讓學生學習古詩環節是否應該選擇思鄉之情的詩?]

六、課堂小結:

七、佈置作業

1、練寫生字。

2、把《夜書所見》配上合適的音樂背給爸爸媽媽聽。

3、課外蒐集描寫秋天的詩歌。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9

摘要:

一個深秋的夜晚,我孤獨地住在一間旅館裡。

正文:

教學目標:

1、會認1個生字,會寫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習古詩的興趣。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

教學準備:查詢有關秋天和思鄉的古詩、教學課件。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夜書所見優秀教案設計

一、匯入:

1、秋姑娘早就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不知不覺已經到了金秋時節。同學們,你們發現秋天的景物有什麼特點嗎?

2、師小結:是啊,秋天,我們可以看見它五彩繽紛的色彩,聽見它美妙的聲音,分享它帶給我們的歡樂,但是黃葉飄飛的深秋又給詩人帶來了怎樣的情緒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葉紹翁的古詩。

板:夜書所見

3、師生共同理解題目意思。

二、認識生字,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文,看著拼音把帶拼音的生字多讀幾遍。

2、同桌的兩個同學互相讀一讀詩文,看看是否都能讀正確,如果能讀正確,你就豎起大拇指誇一誇他,如果還有的字讀得不正確,你就教一教他。

3、指名讀詩文,集體訂正。

三、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感情。

1、【課件出示】促織:

①指名讀。“促”字在哪見過?組詞。

②誰知道它的意思?【課件出示】挑,想一想,這個字應該怎麼讀?(上聲)“挑促織”是什麼意思?你是怎麼知道的?(表揚用心讀書的孩子)

2、告訴學生怎樣使用“註釋”:

“註釋”一般都是針對一些難理解的詞語的,既要通過看註釋理解詞語的意思,又不能生搬硬套,使用註釋的時候,力求做到總體把握,不能字字對譯。

3、藉助註釋和圖畫誦讀詩文,說說你彷彿看到了哪些景物?讀懂了什麼?

相機指名讀相關詩句,引導學生理解作者的心情。

板書:梧葉 寒聲

秋風 客情

一燈明 挑促織

4、師【配樂】朗讀詩文大意。

一個深秋的夜晚,我孤獨地住在一間旅館裡。窗外,秋風瑟瑟,梧葉飄飛,寒聲陣陣,我久久地不能入睡,我不由得想念起了自己的.家鄉,家鄉多好呀,家鄉多美呀,家鄉多麼溫暖呀!如今我一個人客遊在外,多麼的孤獨呀!突然,我看到遠處籬笆下有一盞小小的燈籠在晃動,料想一定是孩子們在那裡快樂地捉蟋蟀吧。

①第一句寫什麼?此時作者是怎樣的心情?指導朗讀。

②第二句寫什麼?用自己的話說說詩句的意思。此時作者可能會想起什麼?那他此刻的心情會是怎樣?指名讀。

5、師引第一句,指名讀第二句讀。

四、誦讀詩文,引導背誦。

1、用各種方式引導學生讀詩文。

2、指名背誦、齊誦。

五、指導寫字。

1、【課件出示】促 深

2、指名認讀,組詞。

3、誰來說一說:你平常寫這倆字的時候哪個地方特別容易寫錯,我們來提醒提醒大家。

4、寫“促”字的時候要注意左窄右寬。師範寫。

5、誰有勇氣上黑板來寫一寫“深”字?全班訂正。

6、學生寫字、組詞。

六、延伸拓展:

我們還學過哪些描寫秋天的詩嗎?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詩?

【課件出示】《宿建德江》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梧葉 寒聲

秋風 客情

一燈明 挑促織

作業設計:

1、背誦《夜書所見》

2、把古詩編成一個小故事說給爸媽聽。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學習古詩《夜書所見》。

教學目的:

1、認識3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藉助註釋,理解詩句,感受詩中的秋意和詩情,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重點:目標3

教學難點:目標2

課時安排:1

教學準備:

1、PPT課件(生字卡片、古詩掛圖)。

2、學生課前查閱古詩及作者的有關資料。

教學過程:

一、與生對話,匯入古詩

1、與學生對話,體會如果自己在外孤單心情。

2、板書課文題目,理解課文題目中的“書”是什麼意思?

3、理解整個詩名是什麼意思.

二、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

藉助拼音、字典等讀準字音,把這首詩正確、流利的讀出來。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在讀準字音的情況下,注意讀準節奏。

5、教師範讀,指導停頓。

節奏應該是二二三拍。

6、學生熟讀。

三、初讀古詩,感知大意

1、給古詩加註釋,這是我們第一次見到,註釋是為了幫助我們理解那些非常難的詞語,但是不要生硬的往裡面套,只要明白詩人所寫內容和所要表達的感情即可。現在以小組為單位,藉助字典和註釋,理解詞語的意思。

2、不理解的地方,交流討論,嘗試解決。(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

四、品讀古詩,感悟詩意

1、學生再讀古詩,並且仔細看圖,思考:詩人在這個夜裡到底寫了他見到的一些什麼?圖畫中的'景象體現了那幾句詩的意思?

初步感知古詩,大致瞭解古詩意思

2、(1)思考:在這樣的夜晚,詩人一個人在外地作客會很自然地感到什麼?

人都是有感情的,出門在外就很容易想家、想親人。也就是第二句“動客情”。

(2)思考:動客情,動的是什麼情?往後讀。

(3)這個時候詩人看著遠處籬笆下的燈火,料想到孩子們正在捉蟋蟀,肯定非常開心,詩人也替他們開心,可是,詩人這時不是在自己的家鄉呀,這個時候就越會想到什麼?

詩人會想起他的家鄉和他的童年。

得出結論:那麼,“客情”第一個是:詩人的思鄉之情,第二個是:思念自己的家鄉和童年。

(4)理解再讀,品味賞析

這首詩要把詩人“想家”的感情讀出來,聲調要緩慢些。最後兩句“捉蟋蟀”場景確實令人高興,但同時又牽動了詩人“動客情”思念家鄉呀!所以後兩句語氣可明快些,但不可過快。(學生先讀,老師指導,老師再範讀,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

五、趣味活動,強化記憶

(1)把《夜書所見》這首詩的詩句變成自己的語言說一說

(2)老師描述詩句的內容,學生讀出對應的詩句。

(3)老師讀詩的前面,學生接後面,直到學生基本會背為止。

(4)小組比賽。

六、拓展閱讀,增加興趣

1、你們還讀過哪些詩人所寫的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古詩呢?誰來背一首試試!

2、老師這裡也有一首古詩,請你們認真聽一聽,跟著一起體會詩歌的感。

《泊船瓜州》(宋.王安石)

3、背一背。

七、作業。

結束語:今天學習的這首詩,飽含思鄉之情,秋天到了,出門在外,哪怕只是一磚一瓦都使人多麼容易思念親人呀!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11

【教學目的】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地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學習《夜書所見》

、匯入新課

1、簡介作者。

2、解題:從古詩的題目中你知道了哪些資訊?

如:可以知道是寫作者在晚上的所見所聞。

二、初知詩意

1、自主學習,放聲朗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字音,把這首古詩讀通、讀準確。

2、同桌互讀。要求學生把這首詩讀給同著聽,互相評議,相互指正。

3、指名讀古詩,正音。

三、合作學習

1、小組合作,藉助註釋、結合圖意,說說自己讀懂了什麼?劃出小組內不能解決的問題。

2、全班交流,理解詩意:

⑴ 小組彙報讀懂的地方:

教師相機引導學生互相補充詩意,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⑵ 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心情。

3、誦讀全詩:

自由讀─—賽讀─—評讀─—齊讀

4、練習背誦。

四、指導寫字“促、深”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認識“促、憶、異”等7個生字。會寫“促、深、憶”等10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背誦課文。

3、學習藉助註釋理解詩意,體會詩歌的感情,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設計理念:

1、感受詩的韻律美,培養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以讀為本,熟讀成誦。

教學難、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詩中的感情。

課前準備:

1、課文掛圖,課文朗讀磁帶。

2、生字卡片:《夜書所見》詩句字條。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激趣匯入。

1、學生自由背誦已學過的或課外讀過的古詩。

2、板書課題,理解課題中的“書”是什麼意思。

二、指導看圖,感知圖意。

出示掛圖,觀察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三、自主學習,初步感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同桌互讀互查。

3、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4、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深夜/籬落/一燈明。

5、藉助字典和詩後註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並圈出不理解之處。

6、小組合作學習,交流討論、嘗試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視指導。

四、再讀感悟,體會情感。

1、自由讀。

(1)引導學生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字詞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字詞,解決不理解的問題,教師巡迴指導。

(3)課堂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決問題,教師重點點撥理解“動客情”的意思。(一是動思鄉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2、聽課文朗讀磁帶。

(1)邊聽邊在腦海中浮現畫面,說說你看到了一幅怎樣的情景?

(2)指名描述畫面,其他同學說說是詩中的哪一句,教師可相機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3)再聽錄音,體會情感:假如你就是這個離鄉背井,獨自在外的詩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會產生怎樣的心情?

3、有感情地朗讀詩句。

(1)把握詩的節奏。

(2)教師範讀、領讀。

(3)學生自由讀、齊讀、小組競賽讀、個人表演讀。

(4)背誦古詩。

各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將學生一步一步融入到詩句的意境中。

五、作業

1、練習寫生字。

2、背誦古詩。

板書設計:

夜書所見

葉紹翁

見:梧葉 促織 一燈明

聽:寒聲 } 思鄉之情

感:動客情

《夜書所見》教學設計13

一、複習匯入

秋天是一個多彩多姿的季節,絲絲的涼意和片片紛飛的黃葉,給人帶來無盡的思鄉情緒。

1、還記得我們學過許多思鄉的古詩嗎?誰能來說一說?(背)

生1:靜夜思

生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看來同學們之前的知識掌握的不錯哦、

二、瞭解詩人及其背景:

1、今天我們來學習另外一首寫思鄉的古詩、讓我們先去認識這個主人公吧

(出示課件:葉紹翁)

2、這是我們第一次在古詩的學習中認識到他,誰能把你查到的資料和大家一起分享?

3、同學們瞭解的真多,從你們的介紹中,老師瞭解到了他是一位南宋的詩人,(課件板書:南宋葉紹翁)他的詩以七言絕句最佳,他擅長寫景抒情,字句華美精麗。特別引起老師關注的是,他的祖籍在建安,也就是今天的福建建歐。

三、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就是(板書:夜書所見)

2、全班一起讀課題,邊讀邊想,你讀懂了什麼?

生1:夜是晚上的意思

生2:所見是看見的意思

3.那誰能說說這裡的書是什麼意思?(寫)

4、誰能把題目的意思連起來說完整、

生:夜晚寫下自己所看見的

5、到底是怎樣一幅畫面呢?(出示課件:秋夜圖/音樂伴奏)

6、就是在這樣的一個夜晚,有一位詩人久久不能入眠、

7、下面老師想請大家自學這首古詩,在學習之前,老師想問問大家,你覺得可以用哪些方法來讀懂詩歌中的字詞或意思呢?(看註釋,查字典,查資料,看插圖,展開想象)好,下面就請大家以同桌為單位,用你們提出的辦法來學一學古詩,看看你能讀懂的有哪些,再給你讀不懂的地方做個記號。

8.學生反饋自己讀懂的字詞或句,再提出自己不明白的。

9、古詩是一種內涵豐富的語言,需要我們細細的去揣摩,才能更好的領悟其中的韻味,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詩文裡,去細細品位,看看你們剛才的理解,對了多少,還有什麼需要修正的地方。

四、品詞析句,想象悟情

1.首先,我們來看看詩歌的第一二句。在這兩句詩歌中,你們能體會到作者看到了些什麼,聽到了些什麼,又想到了些什麼嗎?(出示課件前兩句)

生:作者看到了梧桐樹葉隨風擺動。聽到了秋風的聲音。

2.師:是什麼風?(秋風)怎樣的秋風(涼涼的秋風)這風怎麼吹?發出什麼聲音?(呼呼)(課件演示風聲)什麼感覺?(好冷啊)文中說到風聲,用的是什麼詞?(蕭蕭)是啊,這蕭蕭的秋風吹打著梧桐樹的葉子,發出什麼樣的聲音?(沙沙,嘩嘩)你覺得怎樣?(我覺得更冷了。)

3.這樣的風聲,梧桐聲,拂過詩人的身體,掠過詩人的耳朵,送來陣陣的寒意,讓詩人不禁打了個寒噤,那麼你們覺得這一句該怎麼讀?個別讀兩三個,齊讀。(蕭蕭梧桐送寒聲)

4.詩人還看到了什麼?(課件圖片,一輪明月)好一輪當空的`明月啊,讓我們想起了什麼節日?(中秋節)中秋節,我們都做些什麼?

生1:我們一家人吃月餅,看月亮、

生2:全家圍在一起很開心

是啊,當你們圍坐在院子裡,陽臺上,吃著可口的月餅,看著明亮的月亮的時候,我們不由的發出一聲感嘆,月亮真美啊!

5.但詩人此時此刻眼中的月亮美嗎?(美,不美。

6.看來意見不統一,說說各自的理由。

生:不美。因為作者此時,深處他鄉、

7、你怎麼知道他在異鄉?

生:因為詩中提到動客情。這個客說明他在他鄉做客,這時候,他一定……、、

8.說的真好,這裡有個關鍵詞,動客情,他動了哪些情?想了哪些事?大家來噹噹小詩人,設身處地的想想,在這樣一個月圓的深秋之夜,秋風陣陣,涼意深深,你們會想到些什麼?

9.說的太好了,可見詩人此時的心情是怎樣的?(憂愁,孤單,寂寞,鬱悶)(板書:孤單)因此,在詩人眼中,這輪明月並不美,他沒有心情賞月,他的心被濃濃的思鄉之情所取代,被對家人的深深思念所填滿,那麼這句又該怎麼讀?(江上秋風動客情)

10、把作者想家的感情,味道讀出來、

11.大家讀的太好了,趙老師也彷彿被你們帶入了詩人的情感世界中,被他的憂鬱和孤獨所感染。

10.這時候,詩人一個不經意的轉頭,他又看到了什麼?(出示插圖:籬笆下的一盞燈)

你怎麼知道他看到了一盞燈(夜深籬落一燈明)

11.在這樣滿是憂愁的夜晚,卻有一盞這樣醒目的燈,大家想象下,在籬笆背後,可能有怎樣的一幅情景呢?

12.你們的想象力真豐富,老師真佩服你們,詩人和你們一樣,他雖然沒有看到籬笆後的情景,卻也走出了一番猜想,他所想到的又是什麼呢?大家來讀讀詩歌的後面兩句,然後告訴我答案)

13.詩人想到後面應該有兩個孩子在捉蛐蛐。

師:你從哪一句詩裡知道的?這裡的知是什麼意思:猜想

14.為什麼作者會有這樣的猜想?(因為,他小時侯一定也常常提著燈籠在籬笆下捉蛐蛐)

15.你們知道孩子們捉蛐蛐是為了做什麼嗎?(鬥蛐蛐玩)

16.你們想知道他們是怎麼捉蛐蛐的嗎?(生:………)你們想捉蛐蛐嗎?(想)好,下面請大家閉上眼睛,和詩人一起回到童年時代,在老師的語言帶領下去捉一捉蛐蛐。

17.這是深秋的一個夜晚,好大好圓的月亮掛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夥伴,躡手躡腳的來到後院的空地上,興奮地尋找著蛐蛐的蹤跡,這時,你們聽見了(放蛐蛐的聲音),這可是一隻好大的蛐蛐啊,你們悄悄地靠近發出聲音的地方,提著燈籠,一邊照亮,一邊輕輕地撥動小草,忽然,你們眼前一亮,看到了那隻蛐蛐,說時遲,那時快,你們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們逮住拉。(怎樣,你們這時有什麼感覺啊?)

18.捉蛐蛐真好玩啊,我們可高興了。因此,這兒挑應讀tiao(第三聲)

19.當詩人也回想起這一段童年的往事的時候,你覺得他的心情又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開心,快樂……)板書:快樂

20.那你覺得應該怎樣讀詩歌的最後兩句?(個別讀全班讀)

21.這篇詩文寫的太精彩了,作者在深秋的景緻中融入了自己深深的思鄉之愁,又從一盞明燈裡回憶起童年的美好往事,由此產生了愉悅的心情,這樣複雜的情感變化,卻只用了寥寥幾句精闢的詩句來演繹,並且表達的淋漓盡致,耐人尋味。讓我們一起來好好的讀一讀這位偉大詩人的傑作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