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8.41K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1

能力目標:

1、瞭解報告文學的相關知識和文體特點。

2、學習和掌握本文巧妙設定時間的佈局方法。

德育目標:

警醒世人,要樹立全民環保意識,為提高生態保護髮出強烈的呼聲。

教學重點:

1、認識生態環境破壞對我們將來生活的影響並提高環保意識。

2、學習報告文學寫作手法的運用;並以此寫作倡導書。

教學難點:

1、真正意義上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

2、認識到環保是我們每個公民的職責;並制止環境破壞者的行為。

過程和方法:

朗讀課文後揣摩文章字裡行間充盈的感情和中心的關係,體味文中所設定的懸念。

教學方法:誦讀法與討論法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當我們眼見一個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地方變為荒漠;原本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現在卻是一片死寂,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我們會深思,這種生態的鉅變,就發生在我們的身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一個地方——羅布泊。

二、背景簡介:

古羅布泊誕生於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2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湖的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分割成幾塊窪地。現在羅布泊是位於北面最低、最大的一個窪地,曾經是塔里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古代發源於天山、崑崙山和阿爾金山的河流,源源注入羅布泊窪地形成湖泊。

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有的因它的特點而命名,如坳澤、鹽澤、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後,稱羅布淖爾。漢代,羅布泊“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它的豐盈,使人猜測它“潛行地下,南也積石為中國河也”。這種誤認羅布泊為黃河上源的觀點,由先秦至清末,流傳了20xx多年。到公元4世紀,曾經是“水大波深必訊”的羅布泊西之樓蘭,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据境地。清代末葉,羅布泊水漲時,僅有“東西長八九十里,南北寬二三裡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區區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東流,注入羅布泊,至50年代,湖的面積又達到20xx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斷流,使羅布泊漸漸乾涸,1972年底,徹底乾涸。歷史上,羅布泊最大面積為5350平方公里,民國20年(1931),陳宗器等人測得面積為1900平方公里。民國31年(1942),在蘇制1/50萬地形圖上,量得面積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國分省地圖示定面積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測的1/20萬地形圖上,其面積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後乾涸部分為450平方公里。

羅布泊今昔對比,令人痛惜,羅布泊消亡的原因,令人遺憾。全文的思路大體是這樣的:開頭是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接著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後著重說明羅布泊消亡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後推而廣之,說到清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籲。

三、文體常識:

本文是報告文學,它是用文學手段處理新聞題材的一種文體。它敘寫現實生活中確實存在的先進人物,反映人民群眾多彩多姿的生活,揭露為人們嗤之以鼻的醜惡事物。於是,有人稱它為“用文學形式寫的具有新聞價值的報告”或“藝術的文告”。

(1)報告文學與訊息、評論、通訊等的相同之處。

報告文學與訊息、評論、通訊等同屬於廣義上的新聞範疇,都是報刊、廣播和電視中關於現實情況的報道文章,而且一般應為社會公眾近期較關心的事件。

(2)報告文學與訊息、評論、通訊等的不同之處。

①時間上。訊息、通訊是最強的,基本都是當天或前一兩天以內的事情,突出“新”的特點。報告文學在時間上相對差許多,有時是已發生過一段時間再進行深入調查和細緻報道,本文是記述探討了羅泊布消逝幾十年後再度被人們關注所寫的一篇報告文學。

②表達方式上。訊息、通訊一般以記敘為主,以極簡單的評論為輔,有時沒有評論。評論主要以記敘、議論為主,表明某個黨派、階層、團體或個人的觀點;報告文學則可以廣泛靈活地運用各種表達方式。

③文章目的上。訊息、通訊只是將事情公之於眾,使人們瞭解最新近發生的事情。評論則代表某一社會力量的觀點和利益,引導輿論導向,闡釋事件動態;報告文學則是對某一事件、現象的歷史,發生發展的淵源、經過,事件造成的後果、影響,涉及到的社會範圍,將來的可能發展趨勢及影響作深入調查、瞭解、反思,其思想內涵、感情色彩、社會意義比前兩者深刻得多,豐富得多。

四、初讀課文:

1、正確識讀、理解文中生字:

蕭瑟(sè)和煦(xù)乾涸(hé)吞噬(shì)

裸露(luǒ)戈壁(gē)盪漾(yàng)娛樂(yú)

2、詞語釋義:

蕭瑟:①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②形容冷落,淒涼。

和煦:溫暖,多指陽光、風等。

乾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吞噬:蠶食、併吞。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戈壁灘:蒙古或新疆人稱沙漠地區,這種地區盡是沙子和石塊,地面缺水,植物稀少。

滄海桑田: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也說桑田滄海。

3、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3):羅布泊的位置、神祕事件和現狀。

第二部分(4~14):羅布泊的歷史。

第一層(4~9):羅布泊令人嚮往的神話般的過去。

第二層(10~14):羅布泊令人痛心的迅速消亡的過程。

第三部分(15~25):羅布泊的現狀。

第一層(15~20):羅布泊的消亡使其周圍原有植被成為直接受害者。

第二層(21~25):羅布泊目前荒涼恐怖的景象。

第四部分(26~28):類似的悲劇還在上演,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號召。

4、內容提要:

要比較具體地把握課文內容,可以做一份內容提要,就下面幾個問題畫出要點:

①今日羅布泊是怎樣的一個地方?關鍵詞是“沙漠”“神祕”。

②過去羅布泊是怎樣的一個地方?關鍵詞是“綠洲”“仙湖”。

③羅布泊為什麼會消亡?關鍵詞是“改道”“四盲”。

④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關鍵詞是“青海湖”“月牙泉”。

全文充滿了痛惜之情,為羅布泊生態環境的破壞而痛惜,為人們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劇而痛惜。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是課文的基本理念。課文又涉及西部大開發戰略問題,用歷史的教訓,說明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

五、精讀課文:

1、語言品味:

(1)羅布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羅布泊,天空不見一隻鳥,沒有任何飛禽敢幹穿越。

兩個“沒有”、三個“一”和準確的“70℃”描述了羅布泊的荒涼恐怖。

(2)可是,從前的羅布泊不是沙漠。在遙遠的過去,那裡卻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用“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這些詞語描繪出一個美麗寧靜、令人嚮往的“生命綠洲”,與第一部分描繪的荒涼恐怖的戈壁形成強烈對比,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也更激起人們的好奇心。

(3)另據史書記載,在4世紀時,羅布泊水面超過20萬平方公里。到了20世紀還有1000多平方公里水域。

“20萬平方公里”“1000多平方公里”,數字的列舉更使人驚訝,也更能激發讀者的好奇心。

(4)據《西域水道記》記載,20世紀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豐盈,碧波盪漾,岸邊胡楊叢生,林木茁壯。

“河水豐盈”“碧波盪漾”“胡楊叢生”“林木茁壯”與第一層描繪歷史上的羅布泊遙相呼應。

(5)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將塔里木抽乾了,使幹塔里木河的長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劇萎縮到現在的不足1000公里,……周邊的生態環境馬上發生變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里木拉瑪幹大沙漠渾然一體。

連續用四個“盲目”與“吸水鬼”,既形象具體地寫出了人們過量用水的無知,也表達出作者的遺憾和焦慮。

“急劇”“馬上”“很快”明確寫出塔里木河與羅布泊休慼與共的緊密聯絡。

確切的資料更直觀地展現出人類致使塔里木河縮減、羅布泊消失的巨大危害。

(6)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啊,在忍受了20餘年的乾渴後終於變成了乾枯的“木乃伊”。那奇開慘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擬人手法,作者將胡楊擬人化,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盪,為自己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

(7)這出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

“這出悲劇”指的是羅布泊從綠洲變為沙漠;“又”表示再一次,說明人類不止一次地製造了悲劇。這句話有力地譴責了人類的盲目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警示人們對環境問題、生態問題應引起足夠的注意。

(8)世界著名的內陸湖——青海湖,50年間湖水下降了8.8米,平均每6年下降1米,陸地已向湖中延伸了10多公里;數千年風沙未能掩埋的甘肅敦煌月牙泉,近年來卻因當地超采地下水,水域面積從50年代的1.1652萬平方米縮小至5397平方米,水深只剩尺餘……

用具體數字表明,更加令人不寒而慄!湖泊——青海湖的傷害.由些及彼,以此類推,在文末發出的呼籲也就理所當然,順理成章了。

六、課內小結:

總結比較羅布泊的過去與現狀的差別。②思考造成羅布泊現狀的原因。③從羅布泊的.現狀中我們的深思。

七、課內練習:

課後練習一。

第二課時

一、匯入:

通過對本文內容的學習,我們應從中學到點什麼,請同學們談談自己的體會。

(答案會很多,但只要所說的內容與環境、生態有關,不論是正面還是側面的闡述,教師都應給予肯定並給予鼓勵。)

二、課內閱讀:

語段:“問題出在近30多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羅布泊秀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1、文中語句(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築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多立方米)有何作用?

2、文中語句(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將塔里木河抽乾了)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3、造成塔里木河生態環境破壞的原因是什麼?

4、由羅布泊的消失,我們應該吸取什麼教訓?

5、從上文看,羅布泊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參考答案:

1、用一系列具體、確鑿的資料,充分說明人們是怎樣盲目地拼命地向塔里木河要水的。這種行為,使羅布泊沙化。

2、排比,強化了遺憾之情、譴責之情。

3、人口激增,擴大耕地,開採礦藏,都要大量用水,而當年沒有考慮到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問題。

4、開發要克服盲目性,要認識自然規律,認識生態平衡。要謀求發展必須抓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

5、盲目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致使下游河道乾涸、羅布泊斷水,生態環境徹底破壞。

三、寫作手法:

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驚的。從寫法上探究,對比、擬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強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靈的力量。

對比手法。作者對比羅布泊的今昔,讓人知道羅布泊並非從來如此,原來昔日這裡曾是美麗的仙湖和繁華的綠洲。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擬人手法。作者將胡楊林擬人化:“那奇開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盪,為自己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將羅布泊擬人化:“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裡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這裡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情大大強化。又如篇末三個“救救”,呼籲之聲,振聾發聵。

直接抒情。例如“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這樣的抒情讓人共鳴,讓讀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後果,覺悟到只有保護環境才能保護人類自己。

四、課內練習:

課後練習二

五、遷移訓練:

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根據自己平時的觀察,說說在我們身邊有哪些事件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是如何破壞的,會對我們造成怎樣的危害,並以此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號召人們對環境的保護。

六、板書設計:

第一部分:羅布泊的位置、神祕事件和現狀。

羅布第一層:羅布泊令人嚮往的神話般的過去。

泊,第二部分:羅布泊的歷史

消逝第二層:羅布泊令人痛心的迅速消亡的過程。

的仙第一層:羅布泊的消亡使其周圍原有植被成為湖第三部分:羅布泊的現狀直接受害者。

第二層:羅布泊目前荒涼恐怖的景象。

第四部分:類似羅布泊的悲劇還在上演,呼籲人們愛護生態環境,愛護我們還擁有的一切。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瞭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並歸納變化的原因。(重點)

2、體會作者強烈的情感,探究主旨。(難點)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出示教學目標。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課文:《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齊讀課題,

師:讀了題目後,你想了解哪些問題?

生:說問題,教師歸納並順勢得出本堂課的兩個教學目標

二、今昔羅布泊

師:羅布泊曾經為什麼被稱作仙湖?它現在是什麼樣子。請同學們跳讀課文要求:

用文中的語言,以第一人稱的形式,介紹過去的羅布泊或者現在的羅布泊。(提示:每位同學任選一種)(屏顯)

師小結:昔日的羅布泊,一個仙湖、一片綠洲。今日的羅布泊,一片沙漠,一派神祕。(板書)——對比

師:通過對比,形成強烈的反差,令人深思。接下來,讓我們通過一組圖片來感受羅布泊的滄桑鉅變。(從視覺上進一步強化)

生:欣賞圖片。

師:我們從視覺上直觀感受了羅布泊的變遷,讓我們用朗誦的形式再次感受。(師生分角色共同朗讀)

(師)在那遙遠的過去,羅布泊

(女)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

(男)碧波盪漾、胡楊叢生、林木茁壯。

(女)遍地的綠色,金黃的麥浪。

(男)野鴨在湖面玩耍,(女)魚鷗和小鳥歡娛地歌唱。

(合)真是生命綠洲,(合)更是人間仙湖。

(師)如今的羅布泊(女)不見寸草、不見飛鳥、

(男)不見溪流、一片荒漠、(合)荒涼蕭瑟、神祕恐怖。

三、悲劇誰之過

1、探究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師:眼見一個美麗、充滿生機的生命綠洲,變成一片死寂的荒漠,我們在哀傷、惋惜之餘,是不是應該掩卷深思,究竟是什麼原因?請大家精讀課文10—13段,說一說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是什麼?

1、生:閱讀歸納,尋找原因。

2、師:歸納概括學生答案,補充盲目的解釋。

明確:改道、“四盲”(板書)(盲目: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只顧本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

四、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師:面對人為地消逝的羅布泊,你從文中感受到作者什麼樣的情感?品讀課文20—28段,結合文中具體語句分析。(四人小組合作)

例1:“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啊,在忍受了20餘年的乾渴後終於變成了乾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作者將胡楊擬人化,寫出了他們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併為人類自己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

例2“站在羅布泊邊緣,會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裡已脫盡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膚筋骨。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裡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

(擬人手法,形象地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羅布泊向世人流露了“痛苦與無奈”,怎不令人痛心!)

例3“這出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

此句的“又”字有力地指出了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為破壞生態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製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例4:“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連用三個“救救”,構成了排比,以強烈的'語氣發出了拯救生態環境的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振聾發聵。)

例5:“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

(擬人手法,“寫出了“我們”看到羅布泊變成了荒漠景象而內心痛苦、沉重的情感,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這樣表達,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

五、我們怎麼做

師:魯迅先生曾經說過“悲劇是將人生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越美的東西被毀滅,悲劇性就越強。為了不讓類似的悲劇發生,我們應該怎麼做?

課文結尾,作者呼籲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請大家說一說怎麼救?(可以小組討論)

師總結主旨:開發要克服盲目性,要尊重自然規律,要有生態意識和環保意識。

結束語:今天,我們喝的是自然甘露;明天,我們喝的將是人類的最後一滴眼淚。羅布泊,如夢如幻的仙境已然消逝了;青海湖,像一朵正在凋零的花;月牙泉,似一顆將要隕落的明珠。請看看我們自己的雙手,是創造,還是毀滅?請看看我們自己的雙眼,是熱切的盼望,還是無助與茫然?我想,此時同學心中早已有了答案。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變得更藍,樹會變得更綠,水會變得更清……)師生齊讀括號句。

六、作業佈置

完成研討與練習三。

羅布泊

板書:昔日:仙湖綠洲對比

今日:沙漠神祕

原因:改道四盲肖曉紅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3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2、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培養概括能力。

3、掌握羅布泊消失的原因,感悟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4、過程與方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5、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憂患意識和痛惜之

6、探究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原因,汲取歷史教訓,愛護生態環境,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體會課文的基本理念(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科學理性和人文關懷,感受並體會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時間教師活動

一4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羅布泊,亞洲大陸上的一塊“魔鬼三角區”,古絲綢之路就從中穿過。樓蘭美女的木乃伊在這裡發現;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這裡考察時離奇失蹤,至今下落不明;探險家餘純順在這裡徒步孤身探險時失蹤……象這樣的事例在這裡可謂層出不窮。甚至有科學家發現,羅布泊一直在移動。羅布泊這個謎樣的世界,神祕的荒原,千百年來人們都為它迷惘、思索、爭論、甚至獻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羅布泊,走近這個神祕的地方。

二、感知課文,整體把握。

1、理解題目。

2、走近報告文學。

報告文學兼有文學和新聞兩種特點,作為新聞,要求真實,作為文學,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

3、聽課文朗讀,說一說你對羅布泊的有什麼樣的印象?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一)今昔羅布泊

學生思考:1、過去的羅布泊和今日的羅布泊是什麼樣的?

找出文章中描寫過去和今日羅布泊的語句,再分別用簡短的語句來概括,然後再讀一讀。

2、這裡採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手法?

(二)追溯原因。

1、羅布泊,綠洲與沙漠,天堂與地獄,滄海與桑田般的變化,沒有千年的洗禮,僅是幾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別,原因何在?請聯絡你的生活經驗推測這其間的原因。

2、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通過科學的.考察後尋得羅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請根據課文內容歸納總結。

3、造成羅布泊消逝的罪魁禍首是誰?為什麼人們會製造悲劇,自討苦吃?

4、與此同時,還有哪些悲劇在上演?

(三)設定情景讓學生探討並揭示文章的主題。

學生活動:角色情景對話表演。(胡楊、沙漠、人類)

通過學生活動,歸納出文章的主題。

(四)品味語言。

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了讓人恐怖的荒漠,讓作者感到憂患,感到痛心。請找出文章中體現作者這些感情的句子,先讀一讀,再討論是如何表現出這些感情的。

如:1、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直抒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

2、這出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為地破壞生態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製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

四、拓展延伸。

1、月牙泉美景不在,青海湖正在縮小,悲劇仍在重演。胡楊的乾枯,羅布泊的消逝,他們的慘狀讓人痛心疾首。類似這樣的悲劇終止了嗎?(沒有)你能說出一些這樣的例子來嗎?

2、如何才能讓這些悲劇停止?請你設計一則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公益廣告。

五、總結反思,佈置作業。

1、總結:地球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家園。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是靈魂的棲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沒有了,那我們還能剩下什麼?請看看我們的雙手,是創造還是毀滅?請看看我們的雙眼,是熱切的希望,還是無助和茫然?讓理性迴歸吧,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變得更藍,樹會變得更綠,水會變得更清。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我做起,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

2、作業:如果你是一位百歲老人,見證了羅布泊所經歷的滄桑,請你用自己的筆把它真實的記錄下來。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瞭解報告文學的文體特點。

2、瞭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聯絡現實,思考環境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瞭解羅布泊過去和現在,歸納羅布泊變化的原因。

2、瞭解環境遭受破壞的深層原因,明確在以後的開發中應吸取哪些教訓。

教學難點

真正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

以歌曲《天堂》匯入,回味歌聲中的境界:藍藍的天空,綠綠的草原,清清的湖水,潔白的羊群,賓士的駿馬,還有那美麗的姑娘......這的確是天堂,可是大家也許還不知道,在地球上,這樣一個個美如天堂的地方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其中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羅布泊。

二、解析標題

仔細品讀標題,你能從標題中讀出什麼?為什麼作者用了“消逝”而不用“消失”呢?該用怎樣的'感情來讀?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理清字詞

2、速讀課文,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羅布泊過去是怎樣的?(女生完成)

(2)現在的羅布泊又是怎樣的?

(3)找出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

(4)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和願望?

明確:

(1)羅布泊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羅布泊周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關鍵詞是“綠洲”“仙湖”。

(2)現在的羅布泊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我國科學家彭家木、探險家餘純順先後在那裡失蹤、遇難;胡楊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關鍵詞是“沙漠”“神祕”。

(3)羅布泊消逝的原因一是20世紀20年代塔里木河曾經人為改道,導致下游乾旱缺水;二是盲目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致使下游河道乾涸、羅布泊斷水,生態環境徹底破壞。關鍵詞是“改道”“四盲”。

(4)對仙湖消逝的痛惜之情,作者的強烈願望:拯救生態環境。

3、結合課文,聯絡現實,說說你還知道哪些由於人為的破壞導致生態惡化的例子。

四、細讀課文文學賞析

1、曾經美麗的仙湖就這樣消逝了,曾經充滿生命力的綠洲就這樣變成了令人恐怖的綠洲,面對如此巨大的變化,作者是一種怎樣的感情?請快速閱讀課文,勾畫和批註表達作者情感的句子。

2、閱讀註釋一,這篇文章的體裁是什麼呢?那報告文學的特點是什麼?

本文體裁是報告文學,它兼有新聞和文學的兩種特點。新聞要求真實性,文學要求形象性,抒情性。

五、拓展延伸撫昔思今

從羅布泊消失的原因中,我們應吸取教訓是開發要克服盲目性,而現在我們的家鄉平潭正處於開發中,大家就平潭的建設對生態環境有何擔憂與提議呢?

六、結束語

地球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家園,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是靈魂的棲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沒有了,那我們還能剩下什麼?同學們,我們的雙手是用來創造的而不是用來毀滅的,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們自己,為了我們這唯一的賴以生存的家園,讓我們現在就行動起來,保護生態,愛我家園,不要讓我們人類的眼淚成為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淚!

七、作業佈置

1、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麼?

2、每小組辦一份環保小報,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5

教案背景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四單元“生態自然”中的第二課。本單元的六篇文章均是從不同側面思考了人與自然的關係,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是每個人的責任,因而,本單元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識教育更為重要。

教材分析

本文屬報告文學,在內容上要求學生把握兩點:一是在對比羅布泊過去和現在的過程中總結羅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羅布泊消逝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為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言獻策。在表現形式上要求把握三點:一是對比、擬人、排比三種表現手法;二是多種表現方式的運用;三是報告文學的基本特點。本文教學可結合課文,進行拓展性學習,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主人翁意識。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 學會、積累、運用吞噬、滄海桑田、乾涸、戈壁灘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及其消失的原因。

3、品讀課文,揣摩語句,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篩選資訊、概括要點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運用課文的理念,聯絡現實,思考關注環境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環境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問題。

教學重點

1、瞭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及其消失的原因。

2、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環境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問題。

教學方法

1、合作探究法:課前要求學生運用工具書小組內自學字的音、形、義;蒐集人為原因造成的水資源萎縮或水資源汙染的資料,課上交流,激發同學們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環境意識。

2、討論法:學生互動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感知能力。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設計

課件展示過去水草豐盈綠林環繞的羅布泊圖片和現在死寂荒涼的羅布泊的圖片。

同學們羅布泊曾經是美麗的仙湖,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水如明鏡。20世紀70年代,仙湖消逝了,羅布泊從此成了一個令人恐怖的地方。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羅布泊,消逝的仙湖》這篇文章給了我答案。

二、檢測課前小組合作學習成果:(利用學案完成)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蕭瑟戈壁灘乾涸鷺鷥渾然一體裸露

2、根據拼音填寫漢字:

cang海sang田吞shi和xu蕩yang

3、結合課本語境解釋下列詞語的含義:

蕭瑟:和煦: 乾涸: 吞噬 裸露:

戈壁灘:滄海桑田:

4、請用本課所學到的詞語寫一段話。(至少用五個詞)

二、研讀課文題目: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讀一讀課文題目它傳達了一個怎樣的資訊?你讀出了怎樣的感情基調?

明確:羅布泊是一個美麗的湖,後來消失了。感情基調是惋惜、悲痛、難過、遺憾。

教師:美麗的充滿生機的羅布泊怎麼會變成了現在的連一滴水都沒有的沙漠呢?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朗讀課文,處理學案中的二個問題:(課件顯示)

(1)、過去的羅布泊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文中哪些語句能印證你的說法?

明確:過去的羅布泊是仙湖,是綠洲。課文的

(2)、現在的羅布泊又是怎樣的地方?文中又有哪些文段能夠印證這一說法?

明確:現在的羅布泊是沙漠,是荒涼的。文中的“裸露”的“裸”是全部暴露;“脫盡”的“盡”是脫光了,說“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裡已脫盡外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是指大地的植被嚴重破壞了,大地感到痛苦。

教師指定學生深情的朗讀這些文段。

2、深層探討,品文入理,思考、討論:

教師提問:同學們的朗讀使我們彷彿看到了過去的羅布泊的生機和美麗,也好像聽到了現在的羅布泊在痛苦的呻吟,從前的羅布泊碧波盪漾,現在的羅布泊沒有一隻鳥,沒有一條溪,成了荒涼的痛苦的恐怖的羅布泊,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呢?這樣的悲劇僅僅是羅布泊嗎?

學生回答,教師點撥:

改道,“四盲”,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將塔里木抽乾了,使幹塔里木河的長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劇萎縮到現在的不足1000公里,……周邊的生態環境馬上發生變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里木拉瑪幹大沙漠渾然一體。

連續用四個“盲目”與“吸水鬼”,既形象具體地寫出了人們過量用水的無知,也表達出作者的遺憾和焦慮。

四、聚焦現實,引發憂患意識

1、學生展示課前蒐集的環境嚴重破壞的圖片。

2、以小組為單位展示課下收集的人為原因造成的水資源萎縮或水汙染的資料。

五、研讀探討,深透理解文意

教師:面對悲劇,作者在文中運用多種表現手法來表達感受,結合文章語句賞析。

生1、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驚的。從寫法上探究,對比、擬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強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靈的力量。

生2、對比手法。作者對比羅布泊的今昔,讓人知道羅布泊並非從來如此,原來昔日這裡曾是美麗的仙湖和繁華的綠洲。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生3、擬人手法。作者將胡楊林擬人化:“那奇開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盪,為自己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

生4、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情大大強化。又如篇末三個“救救”,呼籲之聲,振聾發聵。

六、延伸拓展、妙筆生花

擬寫一條關於保護環境的宣傳語。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課的學習活動馬上結束了,但是隻要我們心存生態意識,心存環保意識,有社會責任感,我們就會隨手撿起一個包裝皮,隨時擰緊水龍頭,隨手關掉電燈,從我們的生活小事做起,保護地球母親,保護環境!

八、作業

試寫一封公開信,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

板書設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過去現在

水草豐美一片綠洲死亡之海一片荒漠

改道“四盲”

生態意識環境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反思

這節課的設計主要是通過學生針對文章內容和生活現實,讓學生在讀、說、看、感中探究出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體會人類應從中汲取的歷史教訓,通過殘酷的事實,感受作者字裡行間所流露出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所以,這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為:朗讀課文,理解內容;學習對比和引用資料的方法;聯絡實際,尋找根源;增強環保意識。

由於課堂只有45分鐘時間,加上語文的學科性質,要求重在熟讀,因而時間緊迫,不能在課堂反覆熟讀,所以課前預習要求學生全文至少讀3遍並通過報紙、網路等媒體先對羅布泊加以瞭解。匯入新課時藉助多媒體,展示羅布過去和現在的圖片,通過教師前後反差強烈的語言表述和圖片展示,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對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的探究,主要是通過課上展示的古今對照的圖片和對重點語段的品讀中探究解決。同時也讓學生從整體上感知作者在字裡行間流露出的強烈的憂患意識。在整體感悟並分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後,聯絡現在的生活環境,學生展開討論,並談談人類對現實環境的破壞,以及人類面臨如此的悲劇應如何去做,從而樹立環保意識,達到了教學目標。

遺憾之處:由於時間的緊迫,學生沒有充足的時間在課堂朗讀品味課文內容,相關的朗讀不到位,感染力不夠,影響了最後的高潮部分--“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這一文章主旨的表現力不夠強。另外,圖片展示較多,顯得重複繁冗。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6

一、教學依據

本課為人教實驗版八年級語文下第12課教學篇目,位於第三單元第二課。第四單元以人與自然環境為主題,都是科學文藝作品。

二、教學理念

《羅布泊,消失的仙湖》是一篇報告文學,表達了作者對生存環境的憂慮,這正是新課程“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養”的新理念的體現。

在教學中,通過圖片匯入,強烈調動起學生的情感,激起學生的憂患意識。同時,引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構建,突破教學重難點,激發學生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詞語,掌握“蕭瑟、吞噬、乾涸、裸露、和煦”的讀音、字形、詞義並學會運用。

2、瞭解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徵。

3、羅布泊消失的原因,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4、培養學生蒐集資料、篩選資訊、概括要點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1、資料展示,增強對課文的感性認識。

2、合作探究,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解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原因

3、揣摩語言,體會課文語言的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強語感,豐富語言積累。

4、運用課文的理念,聯絡實際,思考關注環境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提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

2、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增強社會責任感。

四、教學重點

1、學習對比和引用資料的方法,瞭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歸納變化原因。

2、理解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原因,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五、教學難點

1、品讀課文,揣摩語言,體味其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羅布泊消失的深層原因,總結教訓。

六、教學準備

1、蒐集有關羅布泊的圖片、資料。如“西北地區地圖”“絲綢之路示意圖”“沙漠風光圖”

2、製作《羅布泊,消失的仙湖》教學課件。

3、組織學生預習,參加課堂活動

七、設計思路:

我首先用簡潔語言概括有關羅布泊的歷史,然後出示現在羅布泊的圖片,引起學生的好奇心,並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我有從題目入手,先解題,然後請學生就題目提問題:羅布泊過去是什麼樣子?現在又變成了什麼樣子?變化的原因是什麼?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造成羅布泊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原因什麼?全文表達作者怎樣的感情?等等。再此基礎上,引領學生認真朗讀,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生通過朗讀和欣賞圖片明白羅布泊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仙湖綠洲:周邊牛馬成群、綠洲環境、河流清澈。而現在卻變成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楊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變化的原因是人為改道和盲目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羅布泊的歷史與現狀對比鮮明,反差巨大,令人深思。通過這樣的比較分析,使學生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最後我通過充當世紀老人,品位文章語言加強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通過找出周圍環境遭到破壞的事例,寫宣傳標語增強學生環保意識。最後佈置的作業也是圍繞環保問題來設計的。

八、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曾經有一個地方很今人嚮往,那裡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牛馬成群,好似“世外桃源”,“人間奇景”;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今天我們一同走進羅崗的<<羅布泊,>>尋找答案。〈二〉、資料展示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圖片。

多媒體展示教師蒐集有關羅布泊過去和現在的圖片,增強對羅布泊的感性認識。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播放示範朗讀磁帶,學生聽讀,整體感知。

2、檢查預習

(1)給下列加橫線字注音。

蕭瑟和煦乾涸吞噬

裸露戈壁灘無垠邊緣

(2)理解詞語並運用(自選語境說話)。

蕭瑟:風吹樹木的聲音,形容冷落、淒涼。

和煦:溫暖。

乾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滄海桑田: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3、學生速讀課文,解讀標題

你能說說標題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必要的資訊呢?

標題是“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說,羅布泊本來是很美麗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

針對問題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學生自由發言

4、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圈點勾畫,篩選關鍵語句,概括文意,歸納要點。

學生回答,教師明確。

(1)今日的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

一片死寂的荒漠,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的戈壁灘。

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圖片。

(2)過去的羅布泊又是怎樣一個地方?

廣闊、充滿生機的綠洲,有著美麗的仙湖,牛馬成群。

再請同學們欣賞一組圖片。

師:羅布泊今昔對比,令人痛惜。

(3)羅布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

①20世紀20年代塔里木河曾經人為改道,導致下游乾旱水;

②盲目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致使下游河道乾涸,羅布泊斷水,生態環境徹底破壞。

〈四〉、合作研討,深層探究,突破難點

學生齊讀12、13自然段

教師提問,學生合作研討:

1、造成羅布泊消失的深層原因是什麼?應吸取怎樣的教訓?對西部大開發應提出哪些忠告?

學生明確,教師補充、明確。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盲目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不懂得自然規律,不懂得生態平衡。

應吸取怎樣的教訓?對西部大開發應提出哪些忠告?

我們開發要克服盲目性,認識自然規律,認識生態平衡,發展經濟同時要加強生態環境建設、

2、羅布泊的消逝造成什麼嚴重後果呢?請同學朗讀15——24段,其他同學從課文中劃出相關語句。

①胡楊林死亡,綠色長城消逝,土地沙漠化嚴重。

②羅布泊變成了沙漠,與塔克拉瑪干沙漠合攏,沙漠造成很多危害。

師:羅布泊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楊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一片荒漠,生態環境遭到人為破壞,迅速惡化,沙漠擴張。悲劇又何曾僅發生在羅布泊的身上,我們全體同學一起來朗讀課文最後三段,看看作者還寫了哪些悲劇?

(生齊讀)明確:

青海湖水面下降

月牙泉瀕臨乾涸

3、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對羅布泊消失的痛惜之情。

作者強烈呼籲:拯救生態環境。

4、悲劇的製造者是誰?

5、環境時時刻刻都在惡化,在我們的周圍,這樣的悲劇還在不斷地上演,你能舉出幾個事例嗎?(拓展學習)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文章從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寫起,接著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後重點說明羅布泊消失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後推而廣之,說到青海湖、月牙湖的頹勢,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籲。

〈五〉、品讀課文,揣摩語言,體會課文語言的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

教師提示:是一篇報告文學,兼有文學和新聞兩種特點,新聞要求真實性,文學要求有形象性、抒情性。請同學自由選擇句子,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並體會獨特的表達效果。

學生自主品讀,小組合作,彙報學習成果:

1、體味真實性

文章敘述事實,列舉資料真實可靠。

如:《漢書·西域傳》記載了……

2、感受形象性

具體表現在對比、擬人、排比手法的運用

(1)對比手法

集中體現在三、四自然段,作者對比羅布泊的今昔,將兩種景象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2)擬人手法

如寫胡楊林,“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不令人感情激盪,為人類自身盲目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如換成陳述句效果就差多了。

(3)排比手法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意呼之欲出。

3、抒情性

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體會下列句子的思想情感。

(1)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

(2)這出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

(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學生仔細體會品析語句,體會其中強烈的思想感情。

〈六〉、探究活動。提問:

1、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麼?

2、假如你就是羅布泊或者是羅布泊上的最後一株草,最後一朵小花,最後一棵樹,最後一滴水,最後一條小溪……你將代表你失去的同伴向人們訴說些什麼呢?

二選一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師點撥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後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3、記得有一則公益廣告:請節約用水,否則我們看到的最後一滴水將是我們的眼淚。請同學們拿起筆為環保寫一條宣傳標語,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

〈七〉、課堂小結

同學們說的多好啊!地球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家園。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是靈魂的棲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沒有了,那我們還能剩下什麼?請看看我們自己的雙手,是創造,還是毀滅?請看看我們自己的雙眼,是熱切的盼望,還是無助與茫然?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變得更藍,樹會變得更綠,水會變得更清……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我做起,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我衷心地希望:青山常青,綠水常流,願美麗永存。

〈九〉、佈置作業

今天這節課咱們同學表現的都不錯,課後請同學們完成兩項作業。第一項是無形作業,請同學們從自身做起,開展環保活動。這也是我們一生都需要完成的作業。第二項作業是書面作業:試寫一封公開信,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板書設計

現在:荒漠消逝

過去:綠洲仙湖拯救生態環境

原因:改道四盲

悲劇:青海湖月牙泉

九、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圖片的播放強烈的激發了學生的環保意識,為課文的學習營造了良好氣氛。最後的拓展學習,學生髮言較積極,說出了自己的所見所聞,效果良好。但是教師的引領還欠缺,希望大家能予以幫助和指導。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表達能力。

二、學習對比、比喻、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的作用。

三、瞭解羅布泊消失的原因,汲取歷史教訓;聯絡實際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

教學思路:

一、圖片匯入:展示羅布泊昔日的圖片與現在的圖片,讓學生直觀的認識羅布泊的變化之大。

二、解析課題,閱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找出概括羅布泊今昔景象的語句,概括羅布泊消失的原因。)

三、細讀課文,學習修辭手法的運用,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四、展示家鄉青土湖的生態現狀(幻燈片),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生態意識。

五、在《家鄉》的歌曲聲中結束課文。

教學設計:

一、匯入

同學們,今天這節課我們先欣賞一組圖片(播放幻燈片)

師讀: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有個羅布泊。自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闖入羅布泊,它才逐漸為人所知。1980年,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彭加木在那裡進行科學考察失蹤;16年後,探險家餘純順又在那裡遇難,更給羅布泊增添了幾分神祕色彩。羅布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羅布泊,天空中不見一隻鳥,沒有任何飛禽敢於穿越。

可是,從前的羅布泊不是沙漠。在遙遠的過去,那裡卻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二、解析文題,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師:我們今天學習的就是一篇關於羅布泊的文章----《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板書課題)。課文的標題是“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說,羅布泊本是非常美麗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大家想想,為什麼作者用了“消逝”而沒有用“消失”呢?(“消失“只是客觀的陳述,而“消逝”帶有強烈的感情色彩,能表現作者的惋惜之情)下面,請同學們接著讀課文,整體把握一下課文內容。

提問:1、同學們,讀了課文,你能說說今日羅布泊和昔日羅布泊分別是什麼景象的嗎?哪個詞可以概括它呢?

生歸納概括;師點撥:

今日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詞是“沙漠”“神祕”。

過去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詞是“綠洲”“仙湖”。

提問:2、昔日的生命綠洲眨眼間變成了今天的死亡之海,是什麼原因呢?在讀課文的過程中,哪位同學同學發現了,請舉手回答。

生答後明確:羅布泊為什麼消亡?關鍵詞是“改道”“四盲”。

這個問題要抓住重點片段(“問題出在近30多年……渾然一體”),從中獲得啟發。

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將塔里木河抽乾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頭腦里根本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本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不懂上游將水抽乾了,下游的河道就會乾涸,羅布泊就會乾涸,周邊生態環境就會嚴重惡化,乃至荒漠化。

當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擴大耕地,開採礦藏,也是開發,問題是當年的.開發沒有考慮水資源,簡單的以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顧了上游不顧下游。

從羅布泊消失的深層原因中應該吸取的教訓是:開發要克服盲目性,認識自然規律,認識生態平衡,謀求發展必須抓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

三、細讀課文,體會感悟。

請同學找出文中你認為寫的好的句子,說說它們的表達效果

主要抓修辭手法的運用:

1、對比手法。作者對比羅布泊的今昔,讓人知道羅布泊並非從來如此,原來昔日這裡曾是美麗的仙湖和繁華的綠洲。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2、擬人手法。作者將胡楊林擬人化:“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盪,為自己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作者又將羅布泊擬人化:“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裡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這裡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

3、排比手法。例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情大大強化。又如篇末三個“救救”,呼籲之聲,振聾發聵。

4、直接抒情。例如:“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這樣的抒情讓人共鳴,讓讀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後果,覺悟到只有保護環境才能保護人類自己。(讓學生大聲朗誦所找的句子以更好的體會其強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四、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青海湖湖水下降,陸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縮小,有乾涸之勢。)結合課文,聯絡現實,說說你還知道哪些由於人為的破壞導致生態惡化的例子。(展示家鄉及青土湖生態的圖片,引導生結合家鄉生態壞境談)

五、結束語。(播放韓紅的《家鄉》)

同學們,我們的雙手是用來創造的而不是用來毀滅的,善待地球就是善待我們自己。為了我們這唯一的賴以生存的家園,讓我們現在就行動起來,保護生態,愛我家園,不要讓我們人類的眼淚成為地球上的最後一滴水!

板書設計:

(綠洲)仙湖------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沙漠)神祕

↑(改道↑四盲)↑

過去(同樣命運)如今

青海湖

月牙泉

生態意識環保意識

只有保護環境才能保護人類自己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瞭解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徵,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過程和方法: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培養概括能力,學習對比和引用資料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本文敘述事實,列舉資料的方法。

2、瞭解羅布泊的這去和現在,並歸納變化原因。

3、探究生態環境遭破壞的深層原因,明確應吸取的教訓。

教學設想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從“生態自然”的角度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是每個人的責任,21世紀的接班人更要具有這種意識,因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識教育更為重要。在內容上要求學生把握兩點:一是在對比羅布泊過去和現在的過程中總結羅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羅布泊消逝的基礎上,深入理解作品傳達出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方法:啟發式

課時安排:課前安排預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堂匯入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吳剛的一篇文章:〈〈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師多媒出示課題)

師:同學們看一下標題,看看<泊>的偏旁,與水有關,泊是什麼意思,你能從中品出哪些資訊呢?(學生思考,舉手回答)

二、感知課文

1、出示課件圖片:羅布泊的現在和過去(5張)

教師每出示一張作解說(學生通過圖片感知課文,突出重點)

2、問:過去美麗的羅布泊,為什麼變成現在一滴水都沒有的羅布泊呢?(過渡,引出課文感知)

1)出示課件圖片:字音(學生認讀)

2)學生用喜歡的方式認讀課文(培養個性)

3)出示現在的羅布泊圖片,用課本的文段和關鍵鍵詞解說並模擬用歡娛的口吻讀。

4)出示過去的羅布泊圖片,用課本的文段和關鍵鍵詞解說並模擬用痛苦沉重的口吻讀。

重點句:“站在——痛苦與無奈”對比過去的羅布泊講解,注意修辭運用,得出現在的羅布泊的痛苦。

5)問題:是誰將美麗的羅布泊,變成現在一滴水都沒有的羅布泊?(人)為什麼?“改道”“四盲”

6)盲目是什麼意思?(引可持續發展觀點)四盲比著什麼?為什麼叫吸水鬼?(“指出了羅布泊消亡的原因,又譴責了人的急功近利的愚蠢。排比句也增強了作者的這種感情)巨大“從哪些資料來體現?危害性破壞性之大,體現在哪兒?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作者引用了具體資料,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籲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因而作者發出強烈的呼籲:救救——

7)小結:通過現狀,告訴我們要有可持續性發展,文章的結構告訴我們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環保意識。

3、探究寫法

問:文章告訴我們要有強烈的憂患意識,環保意識,那麼就可以把過去的羅布泊去掉,行嗎?(不能,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作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文勢跌宕,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三、探究活動

2、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明確:

我的'成長史見證了進百年羅布泊的坎坷史。

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我要回報羅布泊。)

設計說明:本題則要求具體訴說羅布泊百年滄桑,是描述的訓練,又是口語的訓練,又是想像的訓練。

四、總結

羅布泊的今昔變化給人類帶來了深刻的教訓,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保護環境,保護地球,保護地球就是保護我們的家園,讓我們共同愛護我們共有的家園,相信:天會更藍,樹會更綠,水會更清。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積累字詞;

2、通過朗讀與揣摩,讓學生感知文章梗概。

3、討論與練筆相結合,訓練學生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二、教學重點

1、通過朗讀與揣摩,讓學生感知文章梗概。

2、討論與練筆相結合,訓練學生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三、教學難點

討論與練筆相結合,訓練學生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意識。

四、教學準備

小黑板

五、教學流程設計

教師行為 學生學習活動 設計意圖

(一)匯入新課

家是溫馨的港灣,它周圍的環境則是大家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無數小“家”凝聚成我們可愛而又富強的大國家——中國。然而,在我國曆史上,曾有這樣一個典型的地方,它的過去鬱鬱蔥蔥,鳥語啾啾,而現在卻迥然不同。這個地方在哪裡呢?它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領略吳崗筆下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板書:課題和作者)(約3分鐘) 學生認真聆聽,想像羅布泊的今昔面貌。 儘量用優美的語言薰陶學生,為新內容進行鋪墊。同時,也為知識的遷移作伏筆。

(二)感知文意

1、分角色朗讀課文,第一大組讀1~3和9~14自然段,第二大組讀第4~8自然段,最末四段由全班齊讀。同時思考: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的景色是怎樣的`?請分別用一個詞語概括。(注意:應先讓學生找出有關羅布泊今昔的句段,再概括。板書:“前”“後”“綠洲”“沙漠”。)(約12分鐘)

2、羅布泊發生這樣大的變化,其原因是什麼?究竟是誰釀成了這樣的悲劇?同桌討論完成。(約7分鐘,板書:?、人) 1、有感情地放聲朗讀,力求儘快感悟本文內容。

引導學生歸納。

2、找出相關段落(11~13段),同桌討論後歸納其變化原因。

1、重視語文閱讀,培養學生愛閱讀的好習慣。讀完課文後,應指導學生讀出最後一段三個“救救”的語氣。

2、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並培養學生在相應句段旁邊作好筆記。

(三)拓展延伸

1、同學們,在生活中你們發現有類似的破壞環境的例子嗎?同桌討論,教師巡視,同時注意調動學生的興味。)(約8分鐘)

教師引導,如果學生素材少,教師可簡介環保大使張正祥等的先進事蹟,最後板書:憂患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

2、寫廣告語:眾人拾柴火焰高,為喚起大家保護環境,增強責任心的意識,請擬一句宣傳標語。(約5分鐘) 1、小組內合作,大膽暢談。(學生談到九曲河的水汙染,談到焦化廠的滾滾濃煙,談到瀘縣花園幹道上有的遊人任意踐踏草坪……)

2、學生動手積極,標語有:愛護環境,就是愛護我們的眼睛;遊客好,別踩我,我怕疼;社群是我家,呵護靠大家…… 通過合作,學生心中激起了不斷思考的漣漪,課堂氣氛既緊張又活躍,發言爭先恐後。同時,也為了滲透憂患意識和可持續發展意識的德育理念。

(四)總結(約5分鐘)

讓學生總結。若學生表現好,可叫全班齊讀最末段;若還沒下課,可讓學生迅速瀏覽第15~24自然段,提出問題大家解決或聽寫生字詞以檢查學生的預習。

教師總結:出示小黑板,宣讀自己寫得《無題》“詩”:護林防火,責任你我;綠水青山,國泰民安;珍愛環境,美我家園;呵護地球,壯我河山。(學生情不自禁地響起掌聲)讓我們為建設美好家園而盡上自己的一分綿薄之力吧!讓我們都來爭做一名小小的環保衛士吧! 踴躍總結。 培養學生認真總結的好習慣,也為了進一步突出本文的主題。

六、板書設計

12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吳崗

前————羅布泊————後

︱ ︱

綠洲 ―――――?――――沙漠

憂患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1.培養學生蒐集資料和篩選資訊的能力。

2.感受並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3.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對比和引用資料的方法。

2.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蕭瑟(se4)

和煦(xu4)

乾涸(he2)

吞嘍(shi4)

裸索(luo3)

戈壁灘(ge1)無垠(yin1)

邊緣(yuan2)

2.解釋下列詞語。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和煦:溫暖。

乾涸:河道、池塘等沒有水了。

裸露:沒有東西遮蓋。

戈壁:蒙古人稱沙漠地區,這種地區盡是沙子和石塊,地面上缺水,植物較少。

滄海桑田:大海里的一顆穀粒。

無限:遼闊無邊。

邊緣:沿邊的部分。

二、導人

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的羅布泊,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衝而聞名於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

實物投影展示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圖片。

圖片1:西北地區地圖;指導學生查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圖片2:茫茫大戈壁龜裂大地。

圖片3:青海湖月牙泉。

資料投影:昔日碧波盪漾,如今舉國荒涼羅布泊變故誰能評說(新華社烏魯木齊1月4日電。)

資料投影:探險樂園羅布泊(摘自1998年1月5日《南方日報》)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從文中找出自己發現的.問題,並記在學習筆記本上。

四、學習課文內容

(一)提問: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確:

問題主要出在近30年時間裡。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各種需求也跟著增加。耕地需要水,採礦需要水,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築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立方米。

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

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把塔里木河抽乾了。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幹湖。羅布泊乾涸以後,周邊生態環境馬上惡化,草木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迅速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羅布泊消失了。

(二)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1.找一位學生讀課文的最後三段。(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1)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訓練複述能力)

(2)作者引用了具體資料,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籲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引導學生把資料整理出來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3.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學生討論交流,進一步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三)學習對比的寫法。

組織學生討論。

1.作者採用這種對比手法有什麼作用?

2.課文中還有類似的對比嗎?請找出來。

明確:

過去的羅布泊:在船的不遠處幾隻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現在的羅布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樹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裡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五、探究活動

提問:

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1.我與羅布泊同齡,共百歲。

2.我的成長史就是羅布泊的坎坷史。

3.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後一百年,我要回報羅布泊。)

六、拓展學習

課文最後提到青海湖和月牙泉瀕臨乾涸的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的惡化。

七、小結

這篇課文是從一篇報告文學中節選下來的。羅布泊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還曾經是一片美麗的仙湖,但現在卻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無數的生命。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狀況?作者通過翔實的資料說明,人對自然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這一悲劇主要原因。課文最後,作者發出了拯救生態環境的呼籲。

課文全篇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為羅布泊生態之惡化而痛苦,為人們索取之盲目而痛惜。為了表達這種感情,作者運用了各種表現手法,一是拿羅布泊過去的繁華與現在的破敗對比;二是運用擬人手法,以事物自身的訴說引起人內心的震動,如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裡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一句所描寫的羅布泊的慘狀,實在讓人痛心疾首;三是運用資料客觀說明。這些在教學中都要引導學生仔細體會。

八、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二。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知識和能力:瞭解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徵,感受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2.過程和方法: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培養概括能力,學習對比和引用資料的方法。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本文敘述事實,列舉資料的方法。

2.瞭解羅布泊的這去和現在,並歸納變化原因。

3.探究生態環境遭破壞的深層原因,明確應吸取的教訓。

教學設想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從“生態自然”的角度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關注自然,保護自然是每個人的責任,21世紀的接班人更要具有這種意識,因而,本文的思想教育、情感教育比知識教育更為重要。在內容上要求學生把握兩點:一是在對比羅布泊過去和現在的過程中總結羅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羅布泊消逝的基礎上,深入理解作品傳達出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課時安排

一個課時

教學準備

1. 檢查預習情況 :學生朗讀生字詞。

蕭瑟(sè) 和煦(xù) 乾涸(hé) 吞噬(shì) 戈(gē)壁 裸(luǒ)露

2.學生收集的羅布泊、青海湖、月牙泉的資料、西北地區地圖;指導學生查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克拉瑪干沙漠、塔里木河、羅布泊的地理位置。

教學用具

多媒體

課堂教學

一、匯入激趣

同學們聽說過羅布泊嗎?那裡是浩瀚的沙海,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衝而聞名於世。現在是一個充滿恐懼又充滿神祕的戈壁,但是,羅布泊在100年前曾是一片遼闊的水域,那裡水鳥成群,碧波盪漾。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水清澈的生命綠洲,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戈壁灘,那麼,羅布泊是怎樣消失的?是誰製造了這個悲劇?我們一起到《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中尋找答案。

播放沙漠中綠草如茵、胡楊林立、花團錦簇的景象畫面,學生探討:“看到這幅畫面,你有什麼感受?”問題,因勢利導:是啊,人們都願意生活在花紅柳綠式的“世外桃源”之中。可是,我們卻不願更好的去呵護它,建設它,於是,有些桃源竟變成了魔域。在我國青海湖附近就曾有過這麼一個被人們喻為“世外桃源”的地方,那就是羅布泊。可今天,她已經千瘡百孔,慘不目睹。就讓我們一起感悟《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課件出示問題)

1.羅布泊為什麼被稱為“仙湖”?請發揮你的想象,描繪一下這“仙湖”的景色。

2.這“仙湖”為什麼會消逝?請說說你的看法。

3.具體把握課文內容,做內容提要。

(1)今日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詞是“沙漠”“神祕”。

(2)過去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詞是“綠洲”“仙湖”。

(3)羅布泊為什麼消亡?關鍵詞是“改道”“四盲”。

(4)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關鍵詞是“青海湖”“月牙泉”。

三、問題研究

1.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人們會製造悲劇自討苦吃?要求在文中劃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明確:這個問題要抓住重點片段(“問題出在近30多年……羅布泊消失了。”),探究深層含義,從中獲得啟發。最值得注意的是“盲目”二字:“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排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於將塔里木河抽乾了……”“盲目”,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頭腦里根本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本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不懂上游將水抽乾了,下游的河道就會乾涸,羅布泊就會乾涸,周邊生態環境就會嚴重惡化,乃至荒漠化。當年“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擴大耕地,開採礦藏,也是開發,問題是當年的開發沒有考慮水資源,簡單的以為塔里木河有的是水,顧了上游不顧下游。從羅布泊消失的深層原因中應該吸取的教訓是:開發要克服盲目性,認識自然規律,認識生態平衡,謀求發展必須抓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

2.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培養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1)閱讀課文的最後三段。(要求讀出感情)

(2)組織學習思考、回答問題:

a.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訓練複述能力)

b.作者引用了具體資料,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籲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引導學生把資料整理出來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c.要求學生在文中劃出直接表達作者憂患意識的句子。

學生討論交流,進一步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

直抒胸臆的句子,如“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直抒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

引用資料的句子,如“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築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1萬多立方米”。一系列資料具體、確鑿,充分說明人們是怎樣盲目地拼命地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的,正是這種盲目行為,造成了羅布泊的荒漠化。

3.課文為什麼具有震撼人心、振聾發聵的力量?

從根本上說,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令人恐怖的荒漠,是令人震驚的。從寫法上探究,對比、擬人、排比等手法大大強化了感情色彩,直接抒情也有撼人心靈的力量。作者對比羅布泊的今昔,顯示了巨大的落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產生震撼人心的力量。再看擬人,作者將胡楊林擬人化:“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盪,為自己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排比手法,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情大大強化。又如篇末三個“救救”,呼籲之聲,振聾發聵。直接抒情讓讀者也深深地痛心,深切地意識到破壞生態環境的嚴重後果,覺悟到只有保護環境才能保護人類自己。

四、探究活動

1.課文最後提到青海湖水面下降和月牙泉瀕臨乾涸兩個例子,說明悲劇仍在繼續。你還知道哪些類似的例子?試寫一封公開信,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

本題沿著救救青海湖的思路拓展,讓學生關注生態問題,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生態問題是一個大概念,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啟思路,實地考察,提出問題,研究對策。

2.假如你是一位世紀老人,見證了羅布泊的百年滄桑,你將向人們訴說什麼?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明確:

我的成長史見證了進百年羅布泊的坎坷史。

從出生~20歲(從斯文赫定發現仙湖,想像要豐富、擬人化、有情調。)

從20歲~60歲(扣兩次改道、“四盲”危害,重點講人類對羅布泊的破壞。)

從60歲~100歲(扣我的少年、青年時代的美好記憶,尋找回來的世界,思念、牽掛、魂牽夢繞的故鄉山水。展開聯想,懇求上蒼再賜我一百年,前一百年羅布泊養育了我,我要回報羅布泊。)

設計說明:本題則要求具體訴說羅布泊百年滄桑,是描述的訓練,又是口語的訓練,又是想像的訓練。

五、總結

羅布泊的今昔變化給人類帶來了深刻的教訓,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保護環境。只要人人都擁有一顆保護地球的慧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更藍,樹會更綠,水會更清。

六、課後反思

這篇課文是從一篇報告文學中節選下來的。羅布泊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還曾經是一片美麗的仙湖,但現在卻成了令人恐怖的沙漠,吞噬了無數的生命。作者通過翔實的資料說明,人對自然貪婪和盲目的索取是造成這一悲劇主要原因。全篇充滿了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為羅布泊生態之惡化而痛苦,為人們索取之盲目而痛惜。教學中都要引導學生仔細體會。從而深入理解作品傳達出的強烈的憂患意識,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培養學生科學理性精神和人文情懷。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目標:

1、積累詞語,掌握“蕭瑟、和煦、乾涸、吞噬、裸露”的讀音、字形、詞義並學會運用。

2、瞭解報告文學的文體特徵。

3、瞭解羅布泊消逝的原因,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設問、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篩選資訊、概括要點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2、揣摩語言,體會課文語言底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增強語感,豐富語言積累。

3、運用課文的理念,聯絡現實,思考關注環境問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引導學生關注生態問題。

教學重點:

1、瞭解羅布泊的過去和現在,並歸納變化的原因。

2、理解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明確我們在西部開發中該吸取哪些教訓。

教學難點:

1、品讀課文,揣摩語句,體味其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

2、探究造成羅布泊消逝的深層原因,總結教訓。

教學方法

朗讀、自主、合作、點撥

教學準備

學生課前預習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在我國西北地區有一個曾經非常美麗的仙湖;那是一個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現在,那裡已經是一個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的地方;是一個充滿神祕的地方,我國科學家彭家木、探險家餘純順先後在那裡失蹤、遇難;那就是羅布泊。

羅布泊,曾經是有水的,曾經是有很多水的。一個非常美麗的仙湖,如今卻成了沙漠。是什麼原因使羅布泊發生瞭如此大的變故呢?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曾經的仙湖——羅布泊。(板書課題)

二、新授課

(一)、整體感知

1、題目給我們提供了哪些必要的資訊?

羅布泊,原本是非常美麗的仙湖,如今卻消逝了,成了荒漠。

2、提問:針對題目,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明確:羅布泊曾是一個怎樣的仙湖?什麼時候消逝的?為什麼消逝?現在的羅布泊是什麼樣子?羅布泊的消逝帶來怎樣的惡果?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

3、學生帶著問題默讀課文,

(1)用筆畫出你所解決的問題以及不懂的生字新詞。

(2)圈點勾畫,篩選關鍵語句,概括文意,歸納要點。

4、需掌握的詞語

蕭瑟(xiāosè)和煦(héxù)乾涸(hé)吞噬(shì)裸露(lù)

滄海桑田: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界變化很大。

5、學生自由回答提出的問題,教師總結。

明確:羅布泊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羅布泊周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現在的羅布泊變成了一片死寂的荒漠,胡楊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羅布泊消逝於20世紀70年代。

消逝的原因有兩個:一是20世紀20年代塔里木河曾經人為改道,導致下游乾旱缺水;二是盲目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致使下游河道乾涸、羅布泊斷水,生態環境徹底破壞。

羅布泊消逝導致生態環境遭受人為破壞,迅速惡化,沙漠在擴張。

同樣的悲劇還有:青海湖湖水下降,陸地向湖中延伸;月牙泉水域縮小,有乾涸之勢。

(二)、合作探究,深層探究,突破難點

1、造成羅布湖生態環境破壞的深層原因是什麼?

學生討論:(12、13段)——造成了羅布泊的消逝深層原因是人為因素。具體體現是兩次改道和四個“盲目”。盲目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頭腦里根本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本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不懂上游將水抽乾了,下游的河道將會乾涸,周邊生態環境就會嚴重惡化,乃至沙化。

(只圖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沒有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2、我們應吸取怎樣的教訓?對西部大開發應提出哪些忠告?(學生討論)

開發要克服盲目性,認識自然規律,認識生態平衡,謀求發展必須抓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

3、全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痛惜之情、作者強烈呼籲:拯救生態環境

4、學生概括文意。文章從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寫起,接著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後著重說明羅布泊消逝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後推而廣之,說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籲——目的。

全文的思路:

今昔(對比)――消亡的緣故――具體展現荒漠――推廣(青海湖、月牙湖)――發出呼籲

5、從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理解文中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抒情性:體會下列句子的思想感情

①此時此刻,我們停止的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②這出悲劇的製造者是人!③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三)、品讀課文。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既有真實性又有文學性,從文法上探究體味文章的真實性、形象性、抒情性。自由閱讀課文,畫出文中你認為最精彩的句子,點評其好在哪裡。(提示:哪些語句使文章富有較濃的感情色彩,哪些語句直接抒發了作者的感情?)

真實性的語句:如<漢書.西城傳>根據史書記載具體數字。

直抒胸臆的句子例如:這出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救清海湖,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

生動修辭的句子:如第20、22段,賦予胡揚林以人的感情。對比、擬人、排比手法。

三、拓展延伸。

說說我們生活周圍環境被破壞的事例,談談你的想法。

①向自然環境任意排放廢棄物,汙染環境;a、大氣汙染b、水質汙染c、噪聲汙染d、食品汙染及具危害。

②不適當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破壞環境。指與湖爭地、亂砍亂伐森林、破壞草原等。1998年,我國長江流域爆發了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洪災,其原因之一,就是與湖爭地亂砍亂伐森林、不適當地開發利用自然資源。這一沉痛的教訓,我們一定要牢記。

四、課堂小結。

羅布泊的今昔變化給人類帶來了深刻的教訓,讓我們從現在開始保護環境。只要人人都擁有一顆保護地球的慧心,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更藍,樹會更綠,水會更清!我們寧願多一塊人間的樂土,也不要一片荒涼的羅布泊!

五、佈置作業。

試寫一封公開信,呼籲人們行動起來,停止破壞生態平衡,盡力拯救已被破壞的環境,防止生態的繼續惡化。

板書設計:

羅布泊

過去:綠洲仙湖

消亡的原因:改道四盲

今日:沙漠神祕

呼籲保護

同樣的悲劇:青海湖月牙泉

教學反饋

學生容易讀懂課文,對課文內容感興趣,但對文章中部分語句的分析、品味不準確。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13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積累詞語,掌握“乾涸、吞噬、裸露、渾然一體、近在咫尺、滄海桑田”的讀音、字形、詞義並學會運用。

2、瞭解作者描繪的羅布泊今昔不同的情景。

3、掌握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二)過程與方法

1、通過分析文中的資料,對比概括羅布泊今昔不同的情景。

2、小組合作探究羅布泊消逝的原因。

3、通過分析句子,掌握課文所用的修辭手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探究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原因,汲取歷史教訓,愛護生態環境,樹立了良好的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點

1、瞭解作者描繪了羅布泊今昔怎樣的情景,並歸納變化的原因。

2、感受並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三、教學難點

1、歸納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憂患意識,樹立環保意識。

四、課時安排

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新課

(課前佈置作業,讓學生收集有關羅布泊的資料)

同學們收集了有關羅布泊的資訊了嗎?誰願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成果?(找兩個同學回答)

羅布泊,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東南部,曾為我國第二大內陸河,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絲綢之路”要衝而聞名於世。昔日的羅布泊是牛馬成群,樹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PPT展示綠洲圖片),而今卻變成了一望無際的茫茫的戈壁灘,樹木都枯死了(PPT展示沙漠,乾枯樹木的圖片)。看到了羅布泊現在荒蕪的慘狀,看到它滄海桑田般的變化,大家內心中會問,是誰造成了這樣的悲劇,羅布泊經歷了什麼呢?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走進作者吳崗的《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板書),看看作者是如何描繪羅布泊的,看看我們從中能否找到心中疑問的答案?

(二)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出聲閱讀全文,勾畫、圈點出你不認識的字詞和讀不準字音的字。

和煦(xù):溫暖。

乾涸(hé):(河道、池塘等)沒有水

吞噬(shì):吞食,併吞。

近在咫尺(zhǐ):周制八寸為咫,十寸為尺。謂接近或者剛滿一尺。形容距離近,也指微小,彷彿對方就在眼前。

渾然一體:融合成一個整體,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繪畫,佈置勻整,結構嚴謹。

滄海桑田:大海變成農田,農田變成大海。比喻世事變化很大。

找學生談一下讀課文後的感受。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閱讀課文1—9段,概括作者描繪的羅布泊今昔怎樣的情景。

(找出文中描寫過去和今日羅布泊的語句讀一讀,再分別用簡短的語句來概括)

明確:今日的羅布泊關鍵字:沙漠、神祕

過去的羅布泊關鍵字:綠洲、仙湖

這裡採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手法?有什麼作用?(對比)

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反差,襯托或者突出強調了羅布泊如今的慘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2、羅布泊,綠洲與沙漠,天堂與地獄,滄海與桑田般的變化,沒有千年的洗禮,僅是幾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別,原因何在?

請同學們閱讀課文10—14段,小組合作,在文中畫出闡述羅布泊消逝的主要原因的句子。

直接原因:①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塔里木河曾經人為改道,導致下游乾旱缺水。

②盲目濫用塔里木河水資源,致使下游河道乾涸,羅布泊斷水,生態環徹底破壞。(四個盲目)

根本原因:生態環境遭受人為破壞,迅速惡化,沙漠擴張。(寫板書)

誰才是羅布泊消逝的罪魁禍首?(人類,自討苦吃)

3、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了讓人恐怖的'荒漠,讓作者感到憂患,感到痛心,對造成悲劇的人們感到遺憾,也進行了譴責。請找出文中體現作者這些情感的句子,讀一讀並品析。(提示:從修辭和內容等方面品析)

(1)“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

(直接抒發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

(2)“這出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

(一針見血地指出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為地破壞生態環境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製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

(4)對比

集中表示在三、四自然段。作者對比羅布泊的今昔,讓人知道羅布泊並非從來如此。

昔日這裡曾是美麗的仙湖和繁華的綠洲。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反差,造成了文勢的跌宕,發生了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5)擬人

如寫胡楊林,“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標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在宣告垂危之時發出呼救之聲。怎能不令人感情激盪,為人類自身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假如替換為“一棵棵胡楊樹,只剩下奇形怪狀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寫羅布泊,“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裡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

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假如替換成“站在羅布泊的邊緣,你會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那就遜色多了。

(6)排比

如:“四盲”:“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盲目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連用四個“盲目”,遺憾之情,譴責之意呼之欲出。

4、羅布泊已然成為了一個悲劇,與此同時還有那些悲劇在上演?

(找一位同學閱讀課文最後三段,要求讀出感情,其他同學思考問題)

①青海湖,月牙泉正在上演怎樣的悲劇?(訓練複述能力)

②作者引用了具體資料,告訴人們同樣的悲劇仍在繼續,呼籲人類行動起來,制止生態惡化。引導學生把資料整理出來並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確:作者充滿了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

(四)課後小結,佈置作業

月牙泉美景不在,青海湖正在縮小,悲劇仍在重演。胡楊的乾枯,羅布泊的消逝,他們的慘狀讓人痛心疾首。類似這樣的悲劇並沒有終止,如何才能讓這樣的悲劇停止?請你設計一則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公益廣告,提醒人們保護環境,共同愛護我們的家園。

例如:共建生態文明,共享綠色未來

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葉總關情

(五)板書設計

12、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吳崗

仙湖直接原因沙漠

過去今日

綠洲神祕

根本原因

人為破壞

保護環境

從我做起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文章思路,培養概括能力。

2、掌握羅布泊消失的原因,感悟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過程與方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把握文章感情,理解本文章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

2、探究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原因,汲取歷史教訓,愛護生態環境,樹立良好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課文的基本理念(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

難點:培養學生科學理性和人文關懷,感受並體會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互動設計:

一、創設情景,匯入新課。

羅布泊,亞洲大陸上的一塊“魔鬼三角區”,古絲綢之路就從中穿過。樓蘭美女的木乃伊在這裡發現;著名科學家彭加木在這裡考察時離奇失蹤,至今下落不明;探險家餘純順在這裡徒步孤身探險時失蹤……象這樣的事例在這裡可謂層出不窮。甚至有科學家發現,羅布泊一直在移動。羅布泊這個謎樣的世界,神祕的荒原,千百年來人們都為它迷惘、思索、爭論、甚至獻身。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羅布泊,走近這個神祕的地方。

二、感知課文,整體把握。

1、理解題目。

2、走近報告文學。

報告文學兼有文學和新聞兩種特點,作為新聞,要求真實,作為文學,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

3、聽課文朗讀,說一說你對羅布泊的有什麼樣的印象?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一)今昔羅布泊

學生思考:

1、過去的羅布泊和今日的羅布泊是什麼樣的?

找出文章中描寫過去和今日羅布泊的'語句,再分別用簡短的語句來概括,然後再讀一讀。

2、這裡採用了什麼樣的寫作手法?

(二)追溯原因。

1、羅布泊,綠洲與沙漠,天堂與地獄,滄海與桑田般的變化,沒有千年的洗禮,僅是幾十年的瞬息。天壤之別,原因何在?請聯絡你的生活經驗推測這其間的原因。

2、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通過科學的考察後尋得羅布泊消逝的根本原因是什麼?請根據課文內容歸納總結。

3、造成羅布泊消逝的罪魁禍首是誰?為什麼人們會製造悲劇,自討苦吃?

4、與此同時,還有哪些悲劇在上演?

(三)設定情景讓學生探討並揭示文章的主題。

學生活動:角色情景對話表演。(胡楊、沙漠、人類)

通過學生活動,歸納出文章的主題。

(四)品味語言。

羅布泊從美麗的仙湖變成了讓人恐怖的荒漠,讓作者感到憂患,感到痛心。請找出文章中體現作者這些感情的句子,先讀一讀,再討論是如何表現出這些感情的。

如:

1、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直抒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

2、這出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為地破壞生態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製造者的盲目和愚昧)3、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四、拓展延伸。

1、月牙泉美景不在,青海湖正在縮小,悲劇仍在重演。胡楊的乾枯,羅布泊的消逝,他們的慘狀讓人痛心疾首。類似這樣的悲劇終止了嗎?(沒有)你能說出一些這樣的例子來嗎?

2、如何才能讓這些悲劇停止?請你設計一則以“保護環境”為主題的公益廣告。

五、總結反思,佈置作業。

1、總結:地球是我們人類共有的家園。家是一個溫馨的字眼,是靈魂的棲息地,是幸福的源泉。如果家沒有了,那我們還能剩下什麼?請看看我們的雙手,是創造還是毀滅?請看看我們的雙眼,是熱切的希望,還是無助和茫然?讓理性迴歸吧,我們有理由相信:天會變得更藍,樹會變得更綠,水會變得更清。同學們,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從自我做起,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環境,保護我們自己的家園。

2、作業:如果你是一位百歲老人,見證了羅布泊所經歷的滄桑,請你用自己的筆把它真實的記錄下來。

六、板書設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教學設計15

基本資訊

課題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作者及工作單位

包江紅xx省xx市成縣蘇元學校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通過對羅布泊今昔不同景象的對比描寫,並根據大量的真實可靠的資料進行深入分析,形象地說明人類盲目無知的破壞行為是造成生態環境破壞的直接原因,從而激發人們對自己的行為深入反思。呼籲人們樹立環保意識,認識生態平衡的重要性。

學情分析

這篇課文語言樸素,也是一篇說明文,通過對羅布泊今昔不同景象的對比描寫,並根據大量的真實可靠的資料進行深入分析,告訴人們保護環境,樹立環保意識,學生們雖然初次全面學習說明文,但對有關環境保護方面的文章接觸較多,只要教師有效引導,因而理解此文不會有太大困難。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理解、積累詞語,做到會讀、會寫並理解其含義。

2、掌握羅布泊消逝的原因,感悟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過程與方法:

1、學習預習,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

2、CAI課件演示法、討論法、點撥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領會對比、比喻、擬人等手法,品味準確鮮明的語言。

2感受並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樹立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文章內容。培養概括要點和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的能力。

教學難點:培養概括要點和品味語言、積累語言的能力。真正理解作者強烈的憂患意識。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預設學生行為

設計意圖

1、創設情境激情匯入。

2、作者、背景介紹

3、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4、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5、總結反思,擴充套件延伸。

1、講述美麗仙湖變成死湖的故事。

2、羅布泊有關過去和現在的相關資料。

3、檢查字詞的積累情況,並交流預習時邊讀邊劃出疑難問題。

4,、通過讓學生聽課文錄音,觀看羅布泊有關圖片,思考:(1)、羅布泊過去是什麼樣子?現在又變成了什麼樣子?

(昔日:“綠洲”“仙湖”今日:“沙漠”“神祕”對比)

(2)、是什麼原因使羅布泊變成現在這個樣子?(原因:改道、“四盲”)

(3)、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青海湖、月牙泉)

(4.文章包含了怎樣的感情?寫此文的目的是什麼?

(作者壞懷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痛惜之情。

目的:都來關注環境保護,因為保護環境保護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這篇課文采取了對比的手法,兼以擬人、排比手法的使用,展現了羅布泊過去和現在景象,然後透析了造成這種強烈反差的原因,並由此產生強烈的憂患意識,聯想到月牙泉、青海湖的頹勢,進而激發起人們的憂患意識,呼籲人們保護環境。

引導學生課前自讀課文,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並要學會圈點勾畫。

藉助課文錄音、圖片、問題,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讓學生深入分析課文,思考問題,領悟本文鮮明的`主題。

1,由故事激發學生興趣,由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為課文學習理解營造一個良好的情感氛圍。

2,讓學生了解羅布泊今昔巨大變化,幫助學生對本文主題更深刻的把握。

3、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特別是重點字詞音、形、意的掌握情況。引導學生學會預習,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4、教師設定問題,學生思考,生生、師生合作交流解決問題,有效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合作學習的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正重要的是讓學生樹立保護環境保護就是保護我們自己的正確的環保意識。

5、教師和學生一起總總結課文,對課文知識再次整體梳理,深化課文主題,有效聯絡現實。

板書設計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吳剛

原因:“改道”、“四盲”

昔日:羅布泊今日:

仙湖、綠洲神祕、沙漠

同樣的悲劇:青海湖、月牙泉

作者感情:痛惜心情,憂患意

學生學習活動評價設計

對學生的評價,第一要參照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情況,第二方面主要依據學生在課堂中主動學習的表現,而學生對課文學習中學習習慣,學習能力,各種素質培養應放在第一位,目的就是要充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反思

讓每位學生都有所收穫,讓每位學生都有所發展,在語文教學活動中,一定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把課堂教給學生,教師只是導演,應充分尊重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活力,本節課按照新大綱的要求,有效組織課堂,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營造出了一個和諧、民主、開放的課堂,使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積極思考問題,合作交流,質疑探疑,發展學生思維,發展學生個性,讓他們樂於探究、勤於動腦、動口、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通過讓學生觀看羅布泊的命運的圖片,讓人痛心疾首。教學時,我更多地考慮營造課堂氣氛,感性資料的觸動、抒情語句的感染。讓學生的心靈受到振動,堅定樹立保護我們環境的意識。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