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設計範文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3.12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問題來了,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設計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範文通用15篇

教學設計範文1

一、談話激趣

1、請出字母 j q x,請它們住進新蓋的樓房,由學生說說記住它們的順口溜。

2、再請小ü住進房,看看它們四個之間會發生什麼事呢?

二、教學 j q x 與 ü 組成的音節

1、j q x 與 ü 相拼的規則:

(師講童話故事,配上音樂)

有一天,小熊愚愚(ü)見了好朋友 j q x,真是高興極了,連忙伸出手要和他們握手。可是轉念一想:不行,戴著眼鏡怎能和別人握手呢?不太禮貌。於是,小熊連忙摘下眼鏡和他們一一握手。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懂了嗎?看,j q x 和小 ü 都來了,我們來演一演這個故事,好嗎?

生:好!(學生踴躍報名,爭著拿字母卡片。邊表演邊學音節)

(師指導拼讀,學生讀好音節)

師:請大家看看 ju qu xu 這三個音節,你發現這裡面有什麼變化嗎?

生1:小 ü 和 j q x 結合後,ü 的兩點沒有了,變成了小“u”。

生2:小 ü 本來戴著墨鏡,可它要和朋友們牽手,所以把墨鏡摘下來,兩點沒有了。

生3:ju qu xu 後面的字母其實是小“ü”,不是小“u”。

師:(小結)對,小 ü 與 j q x 相拼後,ü 的兩點要省略,但是我們應該清楚,ju qu xu 裡的“u”實際上都是“ü”。我這裡還有一首兒歌呢!小 ü 是個好孩子,懂事聽話有禮貌,見了好友 j q x,忙摘墨鏡牽起手。

生:(朗讀兒歌)

師:小 ü 真有禮貌,所以 j q x 都願和它交朋友,同學們你們可要向小ü學習呀,做個講文明、懂禮貌的好孩子。

2、複習鞏固:

⑴ 過獨木橋:(請你填一填)

出示:l─lu h─hu j─u q─u

師:河上一座小木橋,在“ü”和“u”中只能選擇一個,否則就有掉入河中的危險。

生1:我選“u”,因為 lu 中的“u”就是 u。

生2:我選“ü”,因為 ju 後的“u”是 ü,只是它們結合後,ü 的兩點省略了。

生3:我選“u”,因為 h 可以與 u 相拼。

生4:我選“ü”,q 和 ü 相拼後,ü 的兩點要去掉。

師:你們真行,都選對了,已經順利通過獨木橋。老師祝賀你們。

⑵ 我是“小小裁判長”:

出示:q─i─qi( ) k─u─ku( )

j─ü─jü( ) x─ü─xu( )

師:看看這四組音節,你能判斷出誰是對的,誰是錯的嗎?請說明理由。

(學生同桌討論交流)

師:誰能大膽地走到黑板前來說出你的判斷和理由呢?

(學生紛紛舉手。師請四名小朋友上黑板前作答,並說出理由。學生均說得很好。)

【評析】

案例重點突破了 j q x 與 ü 組成音節時,ü 上兩點省寫規則的這一難點。教師借童話故事引出新知,把抽象、枯燥的拼音與生動有趣的故事結合起來,激起學生學習的慾望,他們喜歡上了故事中的字母,自然而然地就融入了拼音課堂,興致勃勃地進入角色,邊演邊學習。學習相拼省寫的規則時,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發現規律,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能力。教師用兒歌幫助學生記憶,同時進行情感的培養,教育學生有禮貌,做個好孩子。複習鞏固階段,教師通過學生最喜歡的遊戲形式,幫助學生牢記省寫的規則。學生的'主動性再一次被調動,他們積極開動腦筋,善於靈活運用。最後,教師還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他們讓學生當一回“裁判長”,到黑板前對音節相拼的情況作出判斷,並說出理由,學生積極性很高。這樣,j q x 與 ü 相拼 ü 上兩點省略的規則也就深深地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整個教學過程流暢自然,根據學生的學習實情,巧妙的為學生引路,很好地體現了“教”是為“學”服務的教學理念。

教學設計範文2

教學目標

1、學習《散步》一文,感受這篇散文在語言、構思與立意等方面的好處;培養學生學生善於發現(挖掘)生活中的可供寫作的素材;

2、學習“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

3、提高散文的閱讀能力和對寫作的興趣,進一步堅定寫好作文的信心。

教學重點

品味細節,感受課文的人性美;

教學難點

在學習中理解(而不作理性地講解)“小”“大”其實是一體的東西,“大”(思想、情感、立意、主旨)是蘊含在“小”(故事、細節、情節)裡面的東西,二者是不可分離的。

教學過程設計

一、課前談話:發現家庭生活中的寫作素材

教師儘可能不著痕跡地同學生交談,以引出今天的學習內容——家庭題材作文的寫作。在談話中,教師可以從以下等方面設問:

你們一家住在一起的有幾個人?都喜歡些什麼?有沒有你們都喜歡的事?

看電視——幾臺電視機?不爭不搶嗎?服從誰?意見真的統一嗎?哪一部片子給你們的印象較深?大家對劇中的人物評價完全一致嗎?

飯後散步——一般都誰去?喜歡去什麼地方?意見一致嗎?記憶中爭執最激烈的一次是怎樣有]的?結果呢?

【設計理念:閱讀為寫作服務。既然是寫作指導課,那麼這堂課的重點與中心就不應該是《散步》一文,因為課文無非是用以指導寫作的“例子”而已,課堂的重點與中心就應該是“寫作”的指導,而“寫什麼”,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最好的寫作素材?就成了一堂課的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所以,教師先“隱藏”意圖,與學生 “聊天”,既減輕學生對作文的恐懼,又有意無意間讓學生髮現許多自己身上身邊的寫作題材。因為關於選題,我學到的最好的一點是設法讓每個學生都發現他自己身上的有意義的話題。 前幾年,當我說“你們來寫什麼”時,我並沒有意識到我已經向學生傳遞了錯誤的資訊,現在我知道應該說:“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什麼?有那些值得細細品味的小事呢?” 所有的學生都有好的話題,我們可以幫助學生去發掘這些話題。而家庭生活是寫作最重要的一個話題庫,因為所有的學生都帶各自豐富的家庭故事來到學校。 因此這一步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到探索到家庭故事的豐富性。】

二、轉入範文的學習:匯入範文《散步》

教師作轉語:一家人有分歧,到底怎樣解決?有一位莫老師也遇到這類似的事,而且他還拿出了一篇文章,下面我們來欣賞一下,看看他是如何解決的?我們又能得到什麼樣的啟示? [板書課題]

三、整體感知範文——朗讀指導

1.要學好一篇散文,最重要的是有感情地朗讀,這既是一種對好文章的品嚐,也是一種理解得對不對的證明。而要朗讀好一篇文章首先要確定它的感情基調:是歡愉還是悲哀,是輕快還是沉重等等。這篇課文感情基調是怎樣的?

生:(歡愉而深沉)

2.“我”的語氣、語調該怎樣把握?提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①“我”是個中年男子。③在這個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③散步中,處處表現“我”孝敬母親,又疼愛妻子、兒子的感情。

【設計理念:閱讀感知是最必要的一步,能體現學生的個體對文章的理解。這種理解本來就沒有一定的客觀標準,如果能讀到“其言若出吾之口,其意若出吾之心”,教學目的也就基本達到了。“文章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以讀代講或多讀精講的效果絕不應低估,“熟讀成誦”“背熟記牢”應該大力提倡。

如果說真有什麼最優化的語文教學法,那就是直接地熟練地閱讀文字,達到心與言謀,神與文通。所以,拿到課文的第一步,是朗讀。】

四、以問解文,分析範文的語言、結構和內涵

問題一:要你說說,你看這一家子四口人中,誰的權力最大,誰有真正的決定權?

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具體結合多媒體進行推進。

(1)“我”聽母親的:

(2)母親聽孫兒的:

(3)妻子聽“我“的:

(4)兒子聽“我”的:

那麼究竟聽誰的呢?——由“愛”決定,這個“愛”,對長輩來說,是“愛幼”;對子女來說,是“尊老”。

問題二:文中說“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這是不是小題大作了呢?

參考——我是一家之主,在母親和兒子發生爭執時必須處理得當,否則就會影響家庭成員的感情,這是一種使命。作為一箇中年人,肩負著承前啟後的重任,既要愛幼,更要尊老,生活的沉重使命使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

問題三:文章最後說“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是不是也太誇張了呢?

參考——“我”背的是母親,妻子背的是兒子。母親給我們以生命,而兒子又是這生命的延續。這血脈相連的三代人緊緊連線在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整體。如今,我們把母親和兒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揹負著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產生了一種深沉、莊嚴的感覺,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類社會中承前啟後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在處理以上大問題時,有可能隨意地出現以下小問題:

①文章一開頭就開門見山,寫我們在田野散步,第二段筆頭一轉,卻寫母親本不願出來,這樣寫的作用是什麼? (交代散步的原因。 )

②母親為什麼不願出來?(老了,走遠了會累 )為什麼又出來了呢?(兒子勸她該出來走走 )從中可以看出兒子對母親怎樣?(兒子孝順關心母親)母親對兒子怎樣?(母親也很聽話)

母親聽話和兒子聽話有什麼不同? (小時侯我聽話出於依賴和尊敬,母親聽話出於信任和尊重。 )

③“我決定委屈兒子”是不是我不在乎孩子的意見?

“我決定委屈兒子”並非不愛兒子。只是拿母親和兒子比較來看,母親年事已高,在世時日已短,今後像這樣的“散步”很難說還有幾回了。“我”十分孝敬母親,想盡最大的努力滿足母親的願望,這種孝心是難能可貴的。

④最後,我打算怎麼辦?(委屈兒子。)

為什麼?(大路方便老人,為了照顧母親,我打算走大路。)

"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隱含了一層什麼意思?(母親年老體弱,我陪她的日子不多了)

最後走大路了嗎?為什麼?(沒有母親改變了主意。走小路小孩子感興趣,母親愛孫子,想讓孫子高興 )

這反映了母親什麼樣的情感?(對晚輩關心愛護,對孫子真心喜愛 )

哪一個動作表現了母親的這種感情?(摸摸 )

我背母親,妻子背兒子,二人背得吃力嗎?(不,因為母親兒子都很輕。)

⑤那麼,為什麼我們要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象我背上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呢?

(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後的責任,母親和兒子是生命中最重的砝碼,在每位兒子眼中,母親便是全部,在每位父親眼中,兒子同樣是生命中最重的)

⑥另:散步前,文章還有一段對初春的描寫。找出來,看看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第4段是對初春的描寫。新綠、嫩芽、咕咕的冬水,寫出春的氣息。在這樣的氣息中,使人感覺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召喚。正是因為感受到冬去春來,氣候轉暖,生機萌動,全家人才一起出來散步。這是對全文的鋪墊。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的感情基調由深沉變得歡愉起來。)

【設計理念:問題是思維的發動機,要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必須既要教師用問題加以引導,又要學生能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所以這裡雖然設計了一些框架性的問題,卻沒有具體的一步一步的推程序式,因為過程不應該是完全被設計、被預料的。】

五、寫作方法的指導:以“小”見“大”

教師提示:這篇散文寫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作者有沒有面面俱到,把生活中各種事情都拿來寫呢?作者是怎樣做的?

[或者:教師設問:本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呢?(初春全家人散步的事。)本文正是通過散步這樣的小事,表現了祖孫三代人互敬互愛的思想感情,進而讚美了敬老愛幼這種人類高尚的道德情感。這用的是以小見大的手法。]

結論:“以小見大”的寫作技巧

什麼是“小”?請指出反映一家人互敬互愛的細節?

s:母親和兒子發生分歧,我思考後決定走大路(對母親的尊敬);母親改變主意,(母親喜愛孫子)這些細節描寫,細緻而傳神,表現了一家人互相理解體諒的情感

全篇只寫了“散步”一事,但讀來饒有興味,除了真情動人外,再一個原因就是敘事波瀾起伏,引人入勝。入題寫“我和母親走在前面,我的妻予和兒子走在後面”, “散步”已經起步,本該照直走下去,而文章在這裡起了一個波瀾:“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等到“我”出於愛母之心決定走大路時,事情偏偏又不照“我”的決定發展,母親要改走小路。真是一波末平,一波又起。這兩處波瀾不僅使記敘擺脫了平鋪直敘的弊病,而且展示了“我”對母親的摯愛,母親對孫子的親情。

什麼是“大”?(課文短短八百字,卻是一曲溫馨雋永的親情之歌、倫理之歌、生命之歌。其思想內涵的三個層面清晰可辨,耐人尋味。)

故事層面:親情。

文章的基本線條是:“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人一塊散步走大路與走小路的分歧“我”母親依從了“我”兒子的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從而寫出了一家人之間的互相愛護、尊重、體貼和理解。

寓意層面:使命感。

《散步》以第一人稱敘述,與其說為了真實親切,不如說為了強化主體意識,實現使命感。文中的“我”,一箇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肩負著承前啟後的責任。當 “我”揹著母親,妻子揹著兒子,“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時,覺得“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裡通過特寫鏡頭的定格描寫,強化了中間一代人的主體意識,強化了使命感。

哲理層面:生生不息。

當我們從生命與時空的意義上來審視三代人的“散步”時,卻應該說,這裡還隱含著“生生不息”的哲學道理。尤其是兒子的一個“偉大”發現:散步的三代四口人“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這是生命的延續與發展,具有哲學的色彩。

【設計理念: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是本堂課的學習目標,它的基礎是對文字的學習,因此,它放在對文章的閱讀賞析之後。而且由於在課堂之始已著力於“小”(故事、細節、情節)的指導,此處就著力於對“大”的理解。】

六、讀寫結合,進行仿寫練習

[這一步未必進行,有必要則行之;無必要則刪之。]

仿寫練習一:

依照句子“一霎時我感到了責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領袖在嚴重關頭時那樣。我想找一個兩全的辦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兩路,各得其所,終不願意。我決定委屈兒子,因為我伴同他的時日還長,我伴同母親的時日已不多了。”寫一段在家庭成員產生意見分歧或矛盾時,“我”的心理活動(請注意,你可能不是決定者,所以不能簡單地模仿)。

仿寫練習二:

我說:“走大路。”(揣摩此時作孫兒的心理,來一段心理描寫)

但是母親摸摸孫兒的小腦瓜,變了主意:“還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隨小路望去:那裡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是水波粼粼的魚塘。(試揣摩此時作奶奶的心理,來一段心理描寫)

七、由一到多,從“多篇”中悟得“一法”

[這一步也是機動,有時間行之,時間不足放到下一課時進行。]

閱讀學生習作《散步》,體會換一角度對家庭生活題材的把握方法,進一步體會“以小見大”的寫作方法,並且體會文章詳略的處理方法。

教師指導:

1、莫懷戚的《散步》是從一箇中年人的角度來寫的,沈愚的《散步》是從一個“孩子”的角度來寫的,由於角度的不同,兩篇文章在敘述語氣上有什麼不同?

2、由於“我”的角色由一家之主轉換成需要教育幫助的“孩子”,沈愚的《散步》在詳略的處理上有什麼特點?它詳寫了什麼?略寫了什麼?

八、小結:

1、大家要相信一點:好作文就是從平常的生活中來;許多細小的事,只要你能用真情去體味,用匠心去構思,就能寫成非常感人的文章(結合適應性考試的近滿分作文)。

2、對國中生而言,尤其是寫記敘文,“以小見大”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好方法。小處要能見細,即要有細節;大處要落實,即不能刻意誇大。

3、這樣的好文章很難得,大家要爭取把它背出來。這是語言材料的積累,如果說作文的技法是建築的設計和建築技術,那麼好文章的朗讀背誦就雖對材料的積累——沒有大理石、花崗岩、好的木材鋼筋,我們怎麼能建造出美麗的高摟呢?

九、作業:

1、完成仿寫的片段;

2、觀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許多值得一寫的“生活細節”?

【設計意圖:真正的作文寫作是第二課時的重點任務,所以,這時的作業主要是為下一堂課作鋪墊。】

附《散步》板書設計:

母親

散步 “我” 妻子

莫懷戚

兒子

設計理念:板書是一篇文章內容的概括,是直觀感知課文內容的捷徑,更是文章主旨的點睛之筆。所以精心設計板書不僅有利於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更利於對文章主旨的領悟。此板書設計為“平行四邊形”中間的十字標示出文中的“分歧”,各箭頭既可表示人物關係還可以將文中透露出來的故事層面的親情;寓意層面的使命感;哲理層面的生生不息的意義完全顯示出來。啟發學生深思:一個家庭、一個社會的穩定、和諧來自於哪裡?

教學設計範文3

【學習目標】

一、學習修辭方法:比喻、擬人、對偶

二、體會詞作語言運用的準確性,描寫的形象性,蘊含的深刻性。

三、理解作者通過對北方雪景的描繪所迸發出的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以及當今英雄空前的偉大抱負和無比堅定的信心。

【學習重點】

培養學生閱讀才欣賞詩詞的能力,體會詞作展現的意境、作者表達的感情,從中接受美的薰陶。

【學法指導】

朗讀:最好能熟讀成誦,有些富有哲理的句子最好能牢記在心,可以和同桌或小組其他同學比賽。

欣賞:從語言方面談感受,從遣詞造句的別緻,修辭手法的生動等方面進行把握。

品味:在朗讀與欣賞的基礎上感受語言包括下的內涵,去發現作者的匠心和慧心。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北方冬天的雪,紛紛揚揚地飄落,它覆蓋著原野、山村、村莊、道路。漫天皆白,玉龍飛舞,引得古往今來無數文人墨客詩興大發。毛澤東同志既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家,同時也是一位傑出的詩人,他的詞作《沁園春.雪》就是詠雪的名篇。(板書課題)

1936年2月,抗日戰爭爆發前,在陝北的清澗縣,毛澤東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蓋的塬上視察地形,觀賞風光。面對蒼茫大地,胸中豪情激盪,過後寫下了這首詞。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為了國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澤東同志親赴重慶與國民黨談判。其間,民主人士、詩人柳亞子先生請他寫詩,毛澤東同志就把這首《沁園春.雪》抄給他,隨後《新民晚報》公開發表,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二、讀課文、整體感知

A、【學法指導】: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是詩文,藉助工具書清理生字、詞、文學常識,並整體感知詩文。

【學習方法】初讀詩文,同時在文中圈點勾畫主要資訊。

B、給學生五分鐘通讀全文,

【誦讀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詩文,要求注意停頓,注意體會作者感情。

(一)正音:分 嬈 遜 數 汗

解詞:惟餘 競 折腰 紅裝素裹 風騷

(二)整體感知

1.範讀全詞(或放朗誦錄音),學生想象詞作所描繪的景象,初步體會詞作所表達的感情。

2.齊讀一遍。

3.教師講解:這首詞分上下兩闋。上闋寫景,實景有飛雪、冰封、長城、黃河、群山、高原;虛景有雪晴後的紅裝素裹,大氣包舉,氣象雄偉。下闋議論、抒情,評論古代英雄的不足,讚美當代革命英雄,充滿對革命前途的'必勝信念。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1.學習上闋。指名學生朗讀,提問,上闋分幾層意思?理出寫景順序。

解題思路:分三層。前三句概寫,極目萬里,動靜結合;中間七名具體寫,氣勢磅礴,生機盎然;後三句寫想象中的景色,紅白交映,豔麗多姿。

2.逐層分析上闋結構:

①前三句從哪個角度寫雪景?所寫景物有何特點?

解題思路:總寫北國雪景,“千里”“萬里”是互文,千萬裡冰封,千萬裡雪飄,寫也視野的遼闊。“封”寫地面,凝然安靜;“飄”寫天空,雪姿輕盈。一靜一動,動靜結合,相映成趣。

②“望”字統領到哪一句?“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山脈怎會像銀蛇在舞動,高原怎麼像白象在奔跑?

解題思路:字統領到“欲與天公試比高”。“望”字以下是雄偉的景觀。“長城”、“黃河”是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徵,最能反映北國風貌,而且與“千里”、“萬里”相照應,續寫地域的遼闊。“山舞銀蛇,原馳蠟象”運用比喻擬人手法,把“山”、“原”人格化。雪花飄飛是動態,說山原在、在“馳”是形象地寫出了萬 裡雪飄,變靜為動,畫面生動活潑,景色壯觀無比!

③問題:“須晴日”三句中,哪個字表明是虛寫?試用散文化的語言描述三句詩的意境。

解題思路:“須”表明雪後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你看,紅日冉冉升起,放射出萬道霞光,染紅了天邊的白雲,映紅了高原上皚皚白雪。雲海茫茫,雪山巍巍,花鬆翠柏,郁郁青青。紅日白雪交相輝映,祖國就像一位紅裝素裹的少女,格外嬌豔多姿!

3、學習下闋,指名學生朗讀,提問:下闋可分幾層?

解題思路:分三層。前兩句為第一層,過渡;中間七句為第二層,評古;後三句為第三層,論今。

4.逐層理解下闋:

①問題:為什麼說前兩句是過渡句?它的作用是什麼?

解題思路:“江山如此多嬌”總結上闋寫景,“嬌”字表現女性美,與上文“紅裝素裹,分外妖嬈”相照應,“引”字引出下面評古內容,祖國河山如此壯麗美好,使得古往今來無數英雄人物為之傾倒。

②“惜”字包含著作者什麼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麼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麼區別?

解題思路:一個“惜”字委婉準確,有貶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戰功,也指出了他們缺少文治、文學才華不足的弱點。“略”、“稍”、使詞作對歷史人物的評述客觀、準確、不失分寸。“略輸”、“稍遜”、與“只識”,前二詞與後者比,褒貶的程式有差別,“只識”否定程度大於前者。

③“惜”字包含著作者什麼感情?評論了哪幾位歷史人物?“略”、“稍”有什麼作用?“略輸”、“稍遜”和“只識”有什麼區別?

解題思路:“俱往矣”一句,意在用歷史上的英雄人物來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個字結住評古,氣勢逼人。“風流人物”指能建功立業的英雄人物,這裡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當時毛澤東確立了在黨和紅軍中的領袖地位,正欲東渡黃河,大展巨集圖,因此“數風流我物,還看今朝”正表現了毛澤東同志這種“天下大任,捨我其誰”的英雄豪情。“風流”不單指建功立業、打江山,還指有文采、有欣賞水平。最後兩句的意思應是:如果數點一下真正才華橫溢、文采飛揚、能夠領略和欣賞江山秀美的人,還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領袖,當然也包括我嘍!

④作者在下闋為什麼要議論評說古代帝王?

解題思路:作者以“往昔”與“今朝”對比,“英雄”與“風流人物”對比,突出了今朝革命英雄主宰河山的歷史作用。

5.齊讀這首詞兩遍(可放錄音或範讀,讓學生小聲跟讀一遍,第二遍高聲齊讀)

四、拓展延伸,體驗反思文。

1、總結這首詞的層次與思路。(先引導學生思考,然後教師歸納)

詞作由寫景開始,上闋先概括、再小結(總-分-總)下闋先過渡,由景入情,寫歷史人物,最後深化開掘。整首詞始終洋溢著蓬勃向上、氣貫長虹的豪情與力量。

2、比較閱讀。

唐代著名文學家柳宗元寫過一首題為《江雪》的(投影:“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首五言絕句描寫了冰封雪凍的千山萬徑,寒江垂釣的孤獨漁夫,言簡意深,請同學們分析,這首詩與《沁園春.雪》在感情基調上有什麼不同?(學生思考後回答)

解題思路:柳宗元因參加革新運動失敗而遭貶,他的政治思想和遠大抱負不能實現,內心的苦惱與憤懣反映在詩中,就是那個卓爾不群、孤芳自賞、“獨釣寒江雪”的蓑笠翁。而毛澤東的詞作大氣磅礴,格調高亢,充滿了熱愛祖國河山、以天下為己任的豪情壯志。這種差別,主要是由於作者所處的時代、境遇,特別是胸懷的闊狹造成的。

【探究方法】:由學生根據研習的內容在複習的基礎上進行歸納。

【具體方法】:可先讓學生點出,再由教師細細分析。

三、達標訓練

見配套練習p2

四、課堂小結: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教學設計範文4

一、教學目的:

1、通過分析內容,瞭解閏土的性格特點。

2、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瞭解閏土的性格特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瞭解閏土的性格特點。

三、教學難點:

瞭解閏土的性格特點。

四、教學準備:

電腦、小黑板、圖片、投影儀等。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上節課我們讀了此文,知道文中講的是,出示畫面並加以描述,這個人是誰呢?他就是——少年閏土(板書),今天我們共同來探究:他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來說明。

(二)學習討論

1、下面請同學們分組學習討論並簡單交代相關事項。

(1)分小組討論,設小組長一人。

(2)用鉛筆劃出相關語句。

(3)在空白處寫上註釋。

2、教師巡視指導(分優、中、差三組)

3、分析理解

(1)指名回答

(2)學生回答:從哪些語句可以看出他是怎樣的人?

(3)教師指導

a教師指導學生朗讀

b教師歸納分析

啟發一,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可適當點撥,如說他的.外貌怎樣,從中就可以找出;

啟發二,引導學生還有哪些語句不理解,從而引出“知識豐富”這一點;

啟發三,文中最後一自然段如何理解?

(4)舉例分析

a、外貌描寫部分

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

指導學生朗讀,要突出其特點。

教師分析:

“紫色的圓臉”說明了什麼?(勤勞)(板書)

“頭戴小氈帽”說明了什麼?(樸實)(板書)

“頸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說明了什麼?(父親愛他)

b、看瓜刺查部分

學生找出相關的語句。

指導學生朗讀,要突出其特點。

刺查有幾個動作?用橫線劃出。

從“聽”中可以看出閏土什麼?(板書:聰明能幹)

閏土為什麼要“捏著”胡叉輕輕地“走”?(板書:機智勇敢)

想象一下閏土是怎樣刺查?哪個同學表演一下?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閏土有什麼特點?

教師小結

4、教師小結

(三)質疑延伸

1、還有哪些疑問?

2、學生提問

3、師生解答

4、課外延伸(可以去閱讀小說《故鄉》)

(四)教師總結

點明板書

(五)板書設計

紫色的圓臉

頭戴小氈帽

勤勞樸實

頸套銀項圈

約莫十一二

雪天捕鳥

撿取貝殼

機智勇敢

閏土

聰明能幹

看瓜刺鳥

潮汛觀魚

知識豐富

捨不得

送禮物

真誠友善

教學設計範文5

教學目標:

1、會認“啦、梅、蛙、睡”等11個生字。掌握“蟲字旁”和“目字旁”。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養成“邊讀邊思考”的閱讀習慣。

3、藉助兒歌瞭解小雞、小鴨、小狗以及小馬四種動物爪子(蹄)的不同形狀,瞭解青蛙等冷血動物要冬眠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遊戲鋪墊,揭題激趣

1、開展畫手印的遊戲。老師談話:“小朋友愛畫畫嗎?上課前,老師先請小朋友根據要求,在白紙上畫一畫自己的小手掌印。”(共畫三幅手掌印:1、五指併攏:2、五指張開;3、大拇指分開,其餘四指併攏。)

2、揭題談話:冬天下雪了,大雪像厚厚的被子蓋在大地上,瞧,這就是雪後的大地!(出示雪景圖片)在這美麗的雪地裡來了一群小畫家。學生讀課題《雪地裡的`小畫家》。

3、鼓勵學生根據課題質疑。(教師板書問題概要:1、誰?2、為什麼?)

二、閱讀探究,感悟理解

1、初讀探究。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要求:1讀準生字,讀對課文;

2邊讀邊思考上述兩個問題。

(2)讀後反饋,結合訓練:1用“有……有……有……還有……”的句式說說雪地裡的小畫家指的是誰?(板畫動物圖片)2比一比,下面兩句話有什麼不同。

A、雪地裡來了小畫家。

B、雪地裡來了一群小畫家。

(理解詞語:“一群”積累新詞:“三五成群”)

2、再讀探究。

過渡語:小朋友的學習還真有效率!接下來請大家再一次去讀讀課文,要求還是邊讀邊思考,想一想:為什麼稱這群小動物為小畫家?

(1)學生獨立閱讀,獨立思考。

(2)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個人學習成果。

(3)讀讀議議,感悟理解。

1、用“因為……所以……”的句式從不同方面說說為什麼稱這群小動物為小畫家?

2、重點句朗讀指導:第三句話讀時稍快,語調有起伏。第四句話朗讀時突出“幾步就成”。

3、討論一:小動物們為什麼能畫出不同的畫面呢?(學生聯絡課前遊戲說一說,然後完成文後練習“讀讀連連”。)

4、討論二:為什麼小青蛙不參加畫畫呢?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出示下列句段,進行閱讀拓展。

冬天到了,天氣寒冷。有些動物為了保持體內溫度,開始了長時間“睡覺”,這就是動物的冬眠。常見冬眠的動物有:青蛙、蛇、狗熊……

三、課堂總結,學習生字。

1、引導學生說說閱讀課文時應“邊讀邊思考”。

2、教學生字。

1讀對生字;

2記一記“蛙、睡”;

3比一比,口頭組詞:

月()兒()同()我()力()

用()幾()洞()成()為()

四、教學板書

雪地裡的小畫家

誰?為什麼?

小雞圖--------------竹葉(圖)

小狗圖--------------梅花(圖)

小鴨圖--------------楓葉(圖)

小馬圖--------------月牙(圖)

教學設計範文6

一、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學會本課12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7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文章中含義深刻的詞語。

4、體會作者對兄弟蘇轍的思念之情,教育學生關心親人,關心他人,並領略皓月當空的美景,進行美的教育。

二、教學重點:體會作者思念親人及熱愛生活的情懷。

 三、教學難點:理解最後一節中的古文。

四、教具準備:課文插圖;小黑板;字詞卡片

五、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匯入新課

1、即興簡筆畫(月亮):你想到了什麼?今天我們就要學習一篇跟月亮有關的課文

(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 師述:但願人長久,是蘇軾的千古名詞《水調歌頭》中的一句。

3、出示詞句 指名讀 賽讀 齊讀

4、過渡:蘇軾是北宋傑出的詩人、詞人和散文家。《水調歌頭》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他是在怎樣一中情況下創作了這首詞的呢?我們一起看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輕讀全文,教師巡視

2、 出示生詞 自由練讀 指名讀

蘇軾 朝廷 蘇轍 嬋娟 皓月當空 寬慰 玩耍 吟誦

躺下 埋怨 眼睜睜 時隱時現 觀賞 品嚐 悲歡離合

陰晴圓缺 屈指算來

3、過渡:生字詞讀好了,老師要檢查你們的朗讀情況了,再給你們一分鐘。誰願意來表現一下?勇敢點!

4、開火車分節讀課文,隨機正音。讀錯再讀

三、初讀1、2、3

1、 指名讀:邀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1、2、3自然段,其他同學仔細聽,呆會把你的發現告訴我。

2、 交流:讀明白了什麼?簡介蘇轍。

3、 哪個次寫出了蘇軾特殊的心情?(心緒不寧)

4、 你有沒有心緒不寧的時候?指名說 師小結

四、初讀4、5

1、 指名讀,思考:與詩有什麼關係?(寫出了詩句的意境)

五、齊讀6

六、過渡:中秋節的夜晚,當人們都在吃月餅,家人團圓的時候,蘇軾的心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找一找,劃一劃

交流:心緒不寧 埋怨 寬慰

小結:在呆會的課上我們繼續具體看課文,下面我們抄寫生詞。

七、作業

1、抄詞

(1、讀生詞

(2、強調字形

(3、描紅

第二課時

一、匯入

1、中秋之夜,萬家團圓,蘇軾抬頭望月思念著遠方的親人,寫下了千古名詞,誰來朗讀一下?指名讀 齊讀

2、有什麼不理解的嗎?自由發問

3、提得真好,真會動腦筋!下面就 讓我們帶著問題,穿越時空,走近蘇軾的身邊!

二、學習1-3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2、交流,小結:中秋佳節,那是團圓的`日子,人們都舉家品嚐著月餅瓜果,觀賞著明月,他們的心情是怎樣的?而我們蘇軾的心情卻是?用一個詞來概括。(心緒不寧)

(1)他為什麼心緒不寧?(思念弟弟)

(2)他們兄弟感情怎樣?你能找出一個詞來形容嗎?(非同一般)

(3)你是從哪裡看出來的?(“手足情深”“形影不離”…)

3、指導朗讀

(1)感情如此深厚的一對兄弟分別已經整整七年了,能不讓人思念嘛?何況還是人們賞月團圓的中秋節呢!你能讀出這種思念嗎? 指名讀第三自然段

(2)老師體會到了其中的感情,可離非同一般還差點,誰再來試試? 指名讀 同學點評

三、學習第4-6自然段

1、月亮慢慢西沉了,月亮的銀光透過窗子灑到蘇軾的床前,思念在心中叫他久久沒能入眠!仰望天空,他不禁?(埋怨)他是怎樣埋怨的?誰來當個小蘇軾?全班一起埋怨!

2、一般人讚美月亮,而蘇軾去埋怨月亮,這是為什麼啊?

3、然而,他又轉念一想,

(1)(出示小黑板) 自由讀 指讀

(2)範讀 齊讀:有人已經走進了蘇軾的心中,有些還在門外徘徊,誰想走進去?

震撼了老師,老師還想聽聽你們優美的聲音!

4、想到這,他的 心情又發生了變化?(寬慰)於是,蘇軾低聲吟誦起來! 齊讀

四、釋疑

1、 到現在為止,這首詩的意思你懂了嗎? 指名說

2、 剛才提問的同學,你們的疑問解開了嗎?

五、知識拓展

1、讀《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六、作業

1、寫出反義詞

悲() 離() 陰() 圓()

美() 亮() 遠() 留()

2、比一比,再組詞

耍() 賞() 陪() 偏()

要() 嘗() 倍() 遍()

板書:

但願人長久

心緒不寧 埋怨 寬慰

作者郵箱: 資料提供者:

教學設計範文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有感情的朗讀重點段落;簡要概述故事內容。

2、聯絡上下文理解重點句的意思,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體會文中人物對給予一詞的詮釋。

3、觸發學生的真情,讓給予內化為己有。

【教學重點、難點】

從男孩的言行,從保羅的兩次誤解中,讓學生領悟給予是快樂的。

【教學過程】

一、匯入,引出話題

1、說說你什麼時候最快樂?

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板書:

索取是快樂的

2、索取的反義詞是什麼?

板書:

給予

(指導讀正確。)

3、索取是快樂的,但我們今天的課題卻與之大大相反。

板書:

給予是快樂的.

齊讀課題;

4、過渡:

課題給予是快樂的這句話說起來容易,真正懂得他的真義是不簡單的,課文中的保羅也是如此,不信你讀讀課文。

二、初讀,感知課文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2、保羅是一下子就明白給予是快樂的這句話嗎?

板書:

開始後來

⑴ 學生準備。

⑵ 交流。

3、讓我們再來讀一次課文,感受那一個個動人的場景,體會那一個個場景里人物的內心。

(1~7、8~15。)

三、賞讀,體會真情

1、讀著課文,有一句話讓我想到了很多:

出示:

他們三個人一起度過了一個難忘的夜晚。

⑴ 他們三人指的是──板書:

保羅、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

⑵ 交流難忘:

──小男孩的弟弟為什麼難忘?

(第一次乘車親眼看到聖誕之夜的風光而難忘。)

──小男孩為什麼難忘?

(讓弟弟得到一次意外的歡樂而難忘。)

──保羅為什麼難忘?

(可能學生會說是因為保羅讓兄弟倆得到了快樂而難忘或是他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而難忘。)

2、保羅難忘的只是這個結果嗎?我說,不是!我想,讓他永遠記憶猶新的更會是那晚他明白給予是快樂的這句話的過程,因為在這個過程中,他有了兩次錯誤的想法,是小男孩用自己的言行教會了他要懂得給予。

──第一次錯了

⑴ 保羅是在什麼樣的情形下有第一次的錯誤的想法?這錯誤的想法是什麼呢?

⑵ 但是小男孩的回答卻讓他十分驚訝!

指導讀好小男孩的話。

⑶ 他明白給予是快樂的了嗎?

體會不由自主。

(聯絡:聖誕夜相當於中國的除夕之夜,他應該快點回家和家人團聚。)

過渡:他真正懂得給予是快樂的了嗎?並沒有!因為他又想錯了。

──第二次錯了

⑴ 保羅是在什麼樣的情形下讓他有第二次的錯誤的想法?這錯誤的想法又是什麼呢?

⑵ 不過,這回他又錯了。小男孩是如何用自己的行動來告訴他的呢?

重點指導讀好小男孩的話。

(欣喜→鄭重。)

(個別讀,齊讀。)

⑶ 這回保羅真正懂得了給予是快樂的,因為──(引讀12自然段)

如果讓你在把字前加個詞,你會加什麼?為什麼?

(連忙→不由自主。)

⑷ 多麼感人,多麼溫馨的一幕啊!讓我們齊讀最後兩個自然段!

3、小結:

這個聖誕夜,對於小弟弟,五彩的櫥窗、夜景讓他難忘;對於小男孩,他送給了殘疾弟弟一個最好的聖誕禮物,他感覺自己成了大人;對於保羅,他目睹了一幕人間真情,並在給予中品嚐到了一絲甜蜜與快慰,他同樣不會忘記這個夜晚。

學到這兒,我們回過頭再來看板書,你能加上一個字(板書:( ),!)將這兩句話連成一句話嗎?(索取是快樂的,給予更是快樂的!)齊讀。

四、拓展,內化真情

是的,索取是快樂的,給予更是快樂的!

你們聽,老師有這麼一個故事──

1、配樂朗讀《愛心樹》。

2、此時,你腦海中是不是浮現出許多熟悉而又親切的臉龐?你心裡是不是有很多話想說?放在心裡,讓我們珍視,讓我們珍藏,讓我們用今後一生的行動來詮釋!

五、板書

索取是快樂的,給予(更)是快樂的!

保羅

↙ ↗ ↘

小男孩 → 小男孩的弟弟

教學設計範文8

本課是“設計.應用”領域的內容。對於喜歡手工製作的我來說,對本課非常感興趣。課前,我反覆琢磨教材,自己也動手製作了許多彩球教具。在製作過程中,我也發現了許多問題,看似容易的綵球插接,實際操作起來卻是困難重重,對紙材要求也很高,卡紙太硬,普通紙有太薄不好塑性,因此都會影響製作效果。為了能在課上節省出大量的時間讓學生動手操作,我在介紹完綵球的製作原理後,將正多邊形所需資料規律歸納整理好直接告訴學生。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選擇製作。

可是一節課下來,只有一兩名同學製作出來比較簡單的球體。課後我反思失敗的原因總結出有這樣幾個原因:

第一,學生在實際圖案過程中畫正多邊形用了過多時間。第二,大部分學生掌握不好圖案要設計多大,導致紙材不夠用。因此就沒有製作成功、

第二次上課時,我為學生準備了同樣是邊長三釐米的正多邊形。讓學生在畫圖案這一步節省了時間,可是又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就是在插接過程中,插口的大小與紙材過硬過軟都直接影響拼插效果。有時剛查後的藉口,由於是活動的,就可能會鬆動變形。因此學生就有無從下手了。

針對這一情況,我決定將綵球製作的插接變成貼上形式製作。即——將設計好的圖案原形,不剪插介面,直接兩邊貼上固定,這樣一來邊容易多了而且我引導到學生先降低難度,有教材中兩種不同形

狀拼插,變成先有一種圖形拼貼,難度降低了。學生設計起來容易多了。有了興趣的學生便開始琢磨不同的圖形組合了。這樣既面向了全體同學,又兼顧了能力強的學生。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解決了問題。

但是,通過本課教學,我個人還是覺得本課的教材內容有些偏難,一課時完成困難很大。教師在教學該課時,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設計內容,才能讓學生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學設計範文9

一、教學要求:

1、認識3個生字。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只要下決心,說話算數,就一定能改掉壞習慣的道理。

3、能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瞭解課文是怎樣按事情發展順序來敘述的。

二、教學重、難點:

瞭解課文敘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明白故事蘊含的道理。

三、教學時數:

1課時

四、教學過程:

〈一〉、自讀課文,理清順序。

1、自讀全文,看拼音並聯繫上下文認識“打賭、上了癮、呵斥”等3個生字詞。

2、用較快速度熟讀課文,想一想從課題“打賭”入手,對理解課文敘述順序有什麼作用?

3、圍繞課題,提出了3上問題:為什麼打賭?怎樣打賭?打賭的結果怎樣?

4、再讀課文,圍繞這3個問題理清課文敘述順序。

〈二〉、細讀課文,理解內容。

1、

參閱“閱讀提示”,提出討論題目。

(1)這次打賭“值“在哪兒?

(2)“真正的男子漢”的.意思是什麼?

(不拘泥於這兩個題目,如果學生能提出別的、更有討論價值的題目,則更好。)

2、班級討論。

要求:仔細讀課文,認真想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從課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來加以證明,並認真讀好這些語句。

(1)討論這次“打賭”值在哪兒。

①從“打賭”的結果看,是不是值。

“我”和爸爸原先各有什麼不良習慣,現在怎樣了?

“我”愛吃零食有哪些具體表現?

小結:為了改掉壞習慣而打賭,有個好結果,值得。

②從打賭的過程看,“值”在哪裡?

我和爸爸是怎樣經受了說話算數的考驗的?

他們經受的僅僅是吃不吃零食或者抽不抽菸的考驗嗎?

(引導學生從體驗艱辛、鍛鍊毅力、培養意志這一層意義上去討論,並通過朗讀相關語句去理解、去感悟這一層意義。)

小結:為磨練意志而打賭,意義更大,確實值得。(如果學生有不同看法應予以尊重。如,認為“打賭”不值,有可能改掉一個壞習慣,卻養成一個凡事好打賭的壞習慣等。)

(2)討論“真正的男子漢”是什麼意思。

先找出最能表達“真正男子漢”特點的一個詞語(說話算數),再找出寫“我”和爸爸“說話算數”具體表現的語句。

小結:真正的男子漢說話算數,有改掉壞習慣的決心、意志和實際行動。

〈三〉、聯絡實際,個體感悟。

你有沒有類似“打賭”這樣的經歷?願不願意跟大家交流交流。

學生說自己的經歷,教師引導聽的學生從怎樣改掉壞習慣、靠什麼力量改掉壞習慣上去體會他人的經歷,領會做人的道理。

課後鼓勵學生把自己類似的經歷或感興趣的其他同學的經歷寫下來。

教學設計範文10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7個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3、理解詩的內容,使學生受到熱愛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薰陶。

教學重點: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會寫本課7個生字。能理解詩句的意思,並能用自己的話說說《望廬山瀑布》這首詩描述的情景。

教學準備

媒體資源:視訊《瀑布》,教學課件《古詩兩首:望廬山瀑布 絕句》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播放視訊,情景匯入

播放視訊《瀑布》,設疑,同學們知道這是什麼嗎?

今天,我們來看一看,唐代大詩人李白是怎麼樣來寫瀑布的。

二、學習古詩《望廬山瀑布》

1、板書課題,指名拼讀生字:廬(lú)、瀑(pù)。

2、簡介作者。

這首詩是我國唐朝大詩人李白寫的。他的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具有積極的浪漫主義色彩。

3、播放教學課件中“課文誦讀”部分,學生聽讀課文。

4、解題

(1)“望”是什麼意思?(遠看)

(2)“廬山”是個山名。同學們沒有親自去過廬山,或聽別人說過,或從電影、電視裡看過,誰能說說廬山的風景怎樣?(指出:瀑布是廬山的美景之一)

三、學生初讀詩句,說說自己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詩句,讀準“遙、尺、疑”3個生字的音。

2、通過讀、查字典,你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再讀詩句,想象畫面。

1、讀第一行詩,說說還有哪些詞語不理解。(教師點撥)

圍繞:煙:指雲霧。紫煙:因為有太陽光的照射,雲霧顯出紫紅色的光彩。生:產生。生紫煙:發出一種紫色的煙霧來。

這一行中你覺得哪個詞用得特別好!它活生生地畫出了看爐峰上煙霧慢慢向上升騰的情景。

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2、讀第二行詩,理解“遙看”、“川”。

討論:遙看:

川:水道、河流。

掛:形象地寫出了瀑布外形的壯觀。

3、讀三、四行詩句。

理解:飛流直下:水流的飛瀉。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種誇張,說明瀑布極長,掛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聲勢這樣大,它的聲響會怎麼樣?(想象)

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行詩的意思。

你能把詩人心裡想的話說一說嗎?

(這哪裡是瀑布,只怕是銀河從高高的天上直落下來)。

你覺得這句詩中哪個詞用得最好?(落)

這個“落”字好像寫出了天上突然發生了變化,天裂了,銀河從天上陡然掉到了人間。這是多麼大膽、新奇的想象啊!

4、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5、總結全文,體會感情。(抓住:生、掛、飛、落)

6、誦讀詩文,背誦詩文。

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

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五、指導書寫

“遙”、“瀑”寫得左窄右寬。

“疑”:右上方是“匕”,不是“”。

練習用鋼筆描紅。

以上教學過程結合動畫課件《古詩兩首:生字學習》輔助進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上一節內容

1、背誦《望廬山瀑布》。

2、《望廬山瀑布》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播放課件中的“詩文賞析”部分,學生拓展學習相關內容。

二、學習第二首古詩《絕句》

1、板書課題,解題:絕句,是我國古詩中的一種,它的特點之一是,每首詩共四句,每句一般為五個字或七個字。每句五個字叫“五絕”,每句七個字叫“七絕”。

2、簡介作者及寫作背景。

三、初讀詩句,說說理解了哪些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1、先播放課件中絕句的“課文誦讀”部分,學生先聽讀,然後再自由讀詩句,讀準“鸝”、“鷺”兩個生字的音。

2、通過查字典,理解詞義及詩句的意思。

四、精讀詩句,想象畫面

1、學習第一、二兩行詩句。

輕聲自由讀詩句,想想詩人這樣寫是為了表達自己什麼樣的感情?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指導學生讀出舒暢愉悅的心情。

2、學習三、四兩行詩句。

指名讀詩句,其他同學思考:第三行寫詩人看到了什麼?(“西嶺”,教師隨手用藍色粉筆畫起伏的山峰。“千秋雪”,教師講解:千秋,就是千年,不是實指,是極言年代的長。“千秋雪”就是終年不化的積雪,並隨手用白色粉筆在山巒上畫雪)

詩人是透過什麼看到西嶺上的積雪的?(窗戶。教師講解:窗戶好像一個畫框鑲在這幅“千秋雪”的“畫兒”的四周,詩人用了個“含”,包含的意思,很生動,很形象。並隨手用褐色粉筆畫一個方框把雪山圖框起來)

是誰透過窗框在觀賞這幅特殊的“畫”呢?(是詩人自己)詩人有這麼一種閒情逸致去觀賞窗外的景色,說明他此刻的心情怎樣?(心情舒暢愉悅) 詩人向門外一瞥,可以看到什麼?東吳指什麼地方?為什麼說是“萬里船”?

誰用自己的話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

3、指名說說全詩的意思。

4、總結全詩,體會感情。

(1)這首詩一行寫一個景,詩人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安排的呢?

(2)小結:這首詩先寫近景,後寫遠景,有動有靜,色彩明麗,勾畫出草堂附近各具特點的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無比舒暢歡快的心情。

5、指名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要注意停頓和重音。

反覆練讀。

練習背誦。

五、指導書寫。

“鸝”左右結構,“鷺”上下結構,寫時在田字格中各佔一半。 以上教學過程結合動畫課件《古詩兩首:生字學習》輔助進行。

六、作業

1、用鋼筆描紅。

2、背誦課文。

3、抄寫詞語。

教學反思:

教學設計範文11

【教學目的】

1、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對祖國的眷念之情。

2、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3、瞭解“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教具準備】

1、課文插圖。

2、配樂磁帶。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明確目標

梅花,歷來是我國詩人、畫家讚美的物件。這是因為它經霜傲雪,不懼嚴寒。在它身上,寄寓了人們對美好品格的嚮往。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梅花魂》,這是一篇閱讀課文。

齊讀課文,想知道什麼?

“魂”在本課指什麼?為什麼以“梅花魂”為題目?這是本節課要了解的內容。還要了解“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二、放音樂,自由讀課文,掃清生字、詞語障礙

(自己能聯絡上下理解詞語的意思,最好。不行,可請工具書或同桌幫忙。還不行,請做上記號。)

檢查、彙報。

(重點理解“頗負盛名”、“大抵”、“秉性”、“眷念”的.意思)

三、自由快速讀課文

看看課文圍繞梅花寫了哪幾件事?(珍愛梅花圖;送繡梅花的手絹。)

四、再自由讀課文,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地方?

討論、彙報:

1、讀唐詩宋詞,表達華僑老人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2、外祖父有不少古玩,但最珍愛梅花圖。為什麼?

⑴ 找出課文有關內容再細讀。

⑵ 結合插圖說說為什麼珍愛?

① 梅花本身的特點:

梅花不是春暖才開花,愈……愈……愈……愈……。她是最有……有……有……!

② 中華民族具有梅花一樣的精神:

不管歷盡……受到……從來……不肯……。這是珍愛的原因之二。

③ 把梅花作為祖國的象徵:

這梅花寄寓了他對祖國的思念、眷戀、熱愛。這是珍愛的原因之三。

(板書)

師:這正是梅花魂的內涵。魂指的是有……有……有……,這也是梅花魂為題的原因。

⑶ 配樂朗讀這段。

3、外孫女回國時,外公竟像小孫子一樣,“嗚嗚嗚”地哭了。

(為什麼?想念祖國卻不能回,傷心、難過)

4、外祖父送墨梅圖,送繡梅花的手絹:

(為什麼?一是希望外孫女保持梅花這種秉性,這種氣節。二是藉此表達這位華僑老人眷戀祖國之情。)這也是梅花魂為題的原因。

五、再讀課文第一和最後一段,發現什麼?

1、瞭解“前後照應,首尾連貫”。

2、按“眼前──回憶──再回到眼前”的順序分段。

六、放音樂,讀自己喜歡的部分

七、總結,談收穫

1、“魂”指什麼?

2、為什麼以“梅花魂”為題?

(統領全文的內容;緊扣讀者的心靈;透示文章的情思。)

3、瞭解了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八、課外作業

畫一幅梅花或寫一首關於梅花的詩。

教學設計範文12

教學目標:

1、在比較閱讀中,感受寓言故事的樂趣,激發閱讀寓言故事的興趣。

2、分角色朗讀,抓住重點詞句來讀懂寓言,評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3、學生能流利清晰地表達閱讀感受和觀點,能做好合作學習閱讀。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學習從寓言的人物行為與人物對比中感悟寓意。

教學過程

一、回顧已學故事,匯入新課

1、 聽關鍵詞語,猜成語。

2、 板書課題。

二、在對比閱讀中探究寓意

1、 回顧《陶罐和鐵罐》這個寓言故事,

2、 抓事件,對比寓言角色的特點。

(1)板書

易碎堅硬謙虛傲慢無價之寶無影無蹤

(2)小結

3練習對話,明白寓意。

(1)出示對話及提示語,生說感受。

(2)去掉提示語,練習對話。

〈1〉小組練習〈2〉全班展示。〈3〉師生合作。

4.明曉寓意,總結提升。

三、群文閱讀,遷移學法

引言;小故事蘊含大道理。寓言是一個小魔袋,袋子很小,卻能取出很多的東西。在寓言的袋子裡,我們不僅僅要收穫人生的智慧,更要收穫閱讀的智慧。 [一] 以讀引讀

1、師生共讀《大輪船和小汽艇》。

(1)生讀文。(2)集體交流。(3)你讀懂了什麼?你是從哪兒讀懂的?

2、學法遷移。學生自由讀樹葉與樹根

(1)小組交流,你讀懂了什麼你想用這個寓言故事提醒自己什麼

(2)小組內合作讀文。

(3)展示彙報。

[二]以讀引寫

1、學生讀水珠的`教訓。

2、寫話完成水珠說的話。

五、總結回顧,拓展延伸

不同的主角,不同的故事,卻蘊含著相似的寓意。小故事裡蘊含著大道理。想要懂得更多的道理,老師推薦書目。

教學設計範文13

大學生需要明白在畢業之後,很多東西都需要接受社會的洗禮,在學校中的一些基礎知識在邁向社會是行不通的。為了豐富自己的見識,及時參與社會實踐是必不可少的,而在即將畢業的時候也會進行畢業設計。下面為大家推薦大學生教學樓畢業設計開題報告,希望可以幫助到朋友們。

文 獻 綜 述

(一)主要內容

1、工程概況

該建築擬建於長沙市香樟路沿街地段,地勢平坦,總建築面積面積4000~20000m2,框架結構,層數主體5層,層高3.6~4.2m;

2、建築設計

1) 普通教室:50人普通班50~100個,1.1~1.2m2/生;

2) 教師休息室每層1~2個,每層4間教師辦公室;

3) 其它:衛生間、樓梯間等按有關規定計算其數量與尺度,並設底層大廳;

4) 屋面為上人屋面;

3、結構設計

1) 氣象條件:全年為偏南風,夏季為西南風,基本風壓W0=0.35kN/m2;基本雪壓W0=0.4kN/m2;

2) 建築場地類別:場地為II類;淺基:fak=240KPa,ηb=0.3,ηd=1.5。深基礎(樁基):粉質粘土qsa=25kPa;圓礫qpa=2500KPa,qpa=55KPa;強風化泥質板岩qpa=3000KPa qsa=60 KPa。中分化岩石qpa=2000 KPa,微分化岩石qpa=3500 KPa;

3) 相對溼度:最熱月平均73%;

4) 溫度:最熱月平均30.1℃,最冷月平均4.2℃,夏季極端最高39.8℃,冬季極端最低-8.5℃;

5) 地震設防烈度:抗震設防烈度為7(8)度,設計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為0.15(0.30)g;

6) 地下水位淺基地表以下3.0m;樁基地表下4.0m。無侵蝕性;

7) 場地地質資料:根據對建築基地的勘察結果,地質情況見任務書附表;

8) 建築物耐久年限為50年,耐火等級為二級;

(二)目的和意義

畢業設計是教學計劃中最後一個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從事設計工作的初步嘗試,其基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基本技能應對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是學生對四年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系統化、綜合化運用、總結和深化的過程。通過選題、調研、收集分析資料、方案設計、結構計算等過程,檢查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實踐能力。通過畢業設計、畢業答辯,來考核教學質量,對深化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畢業設計是整個本科階段專業知識的綜合運用過程,在這次畢業設計中,鍛鍊我們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創新能力、調查研究能力和查閱資料的能力,運用各種設計規範和通用圖集以及國家、地方標準,完成建築設計和結構計算,繪製施工圖,並通過計算機繪圖、計算等環節,提高對計算機的應用能力。讓自身向著一個合格工程師的方向去發展和努力。

此次畢業設計我的做的課題為“長沙第一育人中學教學樓5號樓”設計,我要在設計過程中運用大學期間學到的各項知識,並利用CAD、天正、PKPM等相關軟體進行機算,並手算其中部分框架,並用計算機進行驗算。通過這個過程我不僅能學到設計相關的知識,發現自身的不足,還能瞭解框架結構的特點和設計方法等,使我對建築結構有了更深一層的瞭解。這對我以後的工作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21世紀是知識經濟佔國際經濟主導地位的世紀,人力資本和科技創新作為知識經濟的兩大支柱都與教育密切相關。校園則是實施和發展教育事業培育人才的主要場所,校園的規劃與設計將直接影響著教育氛圍與其底蘊。

現代教育理念與城市設計原理相結合的校園規劃構思。現代教育正面臨重大挑戰與變革。今天的學校建築不僅是一個能遮風避雨的學習場所,它更是一個發展知識、塑造人格、充分滿足人們理解、認識和發現慾望,承載時代內涵的載體。在中國當代校園建設中,一些中國小校達到了相當的建設規模和標準,它們是所在城市地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校園建築建設中,教學樓佔有相當重要的角色。所以一個設計新穎,功能齊全,使用方便,形象完好的教學樓不僅給人帶來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還可以給人以新的認識可以提高學校名氣,代表學校形象,甚至可以作為學校的標誌性建築。

(三)文獻綜述

土木工程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她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文化、科學和技術發展的面貌。土木工程在我國可分為建築工程、道路工程、鐵路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給水和排水工程、環境工程等,其中建築工程的結構形式可分為框架結構、剪力牆結構、框架剪力牆結構、板柱-剪力牆結構、筒體結構、核心筒結構和巨型結構等,多層建築常採用框架結構形式。

框架結構是由樑柱等杆件體系組成的結構,是多高層建築的常用結構體系,具有良好的變形效能,可方便的進行平面佈局,能承受豎向荷載和水平荷載,一般設計成雙向樑柱抗側力體系,抗震設計時,一般不宜設計成單跨結構。

在豎向荷載作用下,框架結構以樑受彎、柱受彎壓為主要特徵,樑端彎矩和跨中彎矩為樑結構的控制內力。在水平荷載作用下,柱承擔水平剪力和柱端彎矩,併產生水平側移。

框架結構由鋼筋混凝土樑、柱、節點和基礎組成主框架,橫樑和柱通過節點約束共同工作,力的傳遞路線明確,計算分析理論較為成熟。框架結構中牆體一般為填充牆,起圍護和分割作用,可靈活佈置,所以對於使用上要求變化的空間較多采用框架結構。

框架結構具有很好的受力效能,屬於柔性結構,自振週期較長,經過合理設計可具有較好的延性效能,可承受較大的水平荷載,有利於抗震設計。

教學樓是學校學生、教師進行學習、教學活動的地方。

常見形式為內走廊式,中間為公共走廊,走廊兩側佈置主要使用房間,也可以在區域性打破此佈局,營造活潑變化的建築形式。

本次設計高度雖為3.9×5=19.5m,不屬於高層建築的範疇,但是由於人員眾多,宜設定防煙樓梯間及安全疏散指示燈。

具體設計應滿足:

(1) 容積率要求

學校的建築容積率可根據其性質、建築用地和建築面積中學不宜大於0.9

(2) 建築物間距要求

a) 教學用房應有良好的自然通風。

b) 南向的普通教室冬至日底層滿窗日照不應小於2h。

c) 兩排教室的長邊相對時,其間距不應小於25m。

d) 教學用房的平面,宜佈置成外廊或單內廊的形式。

(3) 平面組合要求

教學用房的平面組合應使功能分割槽明確、聯絡方便和有利於疏散。

(4) 普通教室

a) 課桌椅的排距:不宜小於900mm;縱向走道寬度均不應小550mm。課桌端部與牆面(或突出牆面的內壁柱及裝置管道)的淨距離均不應小於120mm。

b) 前排邊座的學生與黑板遠端形成的水平視角不應小於30°。

c) 教室第一排課桌前沿與黑板的水平距離不宜小於2000mm;教室最後一排課桌後沿與黑板的水平距離不宜大於8500mm。教室後部應設定不小於600mm的橫向走道。

d) 普通教室應設定黑板、講臺、清潔櫃、窗簾杆、銀幕掛鉤、廣播喇叭箱,“學習園地”欄、掛衣鉤、雨具存放處。教室的前後牆應各設定一組電源插座。

e) 黑板尺寸:高度不應小於1000mm,寬度不宜小於4000mm。

f) 黑板下沿與講臺面的垂直距離:宜為1000--1100mm。

g) 黑板表面應採用耐磨和無光澤的.材料。

h) 講臺兩端與黑板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於200mm,寬度不應小於650mm,高度宜為200mm。

(5) 衛生間

a) 教學樓應每層設廁所。

b) 學校水沖廁所應採用天然採光和自然通風,並應設排氣管道。

c) 教學樓內廁所的位置,應便於使用和不影響環境衛生。在廁所入口處宜設前室或設遮擋措施。

e) 廁所內均應設汙水池和地漏。

參考資料:

1、教材:《結構力學》、《鋼筋混凝土結構》、《土力學地基與基礎》、《多層與高層結構設計》、《建築結構抗震設計》、《旅館建築設計》、《建築製圖》、《房屋建築學》

2、製圖標準、規範:

《建築構造》、《建築製圖標準》、《房屋建築製圖統一標準》、《高層民用建築設計防火規範》、《建築設計資料集》、《中南地區通用建築設計標準圖集》、《教學建築設計規範》、《民用建築設計通則》、《建築結構荷載規範》、《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範》、《砌體結構設計規範》、《建築地基基礎設計規範、《結構抗震設計規範》、《旅館建築設計規範》、其它有關的法規、條例等

3、建築構件通用圖集及中南地區通用建築標準設計圖集

2.本課題要研究或解決的問題和擬採用的研究手段(途徑):

(一)建築設計

根據設計任務書要求,綜合考慮基地環境、使用功能、材料裝置、建築經濟及藝術等問題,對建築完成建築總體佈置、空間組合進行可能與合理的安排,提出初步設計方案,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進行修改,進一步充分完善,綜合成較為理想的方案,並繪製成設計檔案(設計總說明、建築總平面圖、各層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

(二)結構設計

根據建築設計方案和原始資料,選擇確定結構體系,佈置結構構件,結構計算(選一榀框架計算)

1、確定框架計算簡圖;

2、荷載計算:注意傳力正確,防止少算和漏算;

3、豎向荷載作用下的內力分析與計算;

4、地震作用計算;

5、荷載組合與內力組合;

6、截面設計(配筋計算)、節點區設計及構造設計;

7、地基與基礎的設計和計算;

8、自選構件的設計和計算:包括樓梯、雨棚、井式樓蓋等。

9、基礎可選用:獨立基礎、條形基礎(十字交叉基礎)

(三)繪製施工圖

建築設計與結構設計經指導教師審批通過之後,進行施工圖設計

1、建築施工圖

設計說明書:包括施工圖設計依據、設計規模、面積、標高定位、用料說明等。

建築總平面圖:表明建築用地範圍,建築物及室外工程(道路、圍牆、大門、擋土牆等)位置、尺寸、標高,並附必要的說明及詳圖。比例1:200。

建築各層平面圖、剖面圖、立面圖:詳細標出門窗洞口、牆段尺寸及必要的細部尺寸、詳圖索引。比例可選1:50、1:100、1:200。

建築構造詳圖:包括平面節點、簷口、牆身、門窗、樓電梯等詳圖,應詳細表示各部分構件關係、材料尺寸及做法、必要的文字說明。比例可選1:30、1:20、1:10等。

2、結構施工圖

結構設計總說明:包括工程概況、設計依據圖紙說明、建築分類等級、主要荷載取值、主要結構材料等。

基礎平面圖:包括定位軸線、基礎構件(包括承臺、基礎樑等)的位置、尺寸、底標高、構件編號;基礎底標高不同時,應繪出放坡示意圖;採用樁基時,應繪出樁位平面位置、定位尺寸及樁編號;先做試樁時,應單獨繪製試樁定位平面圖。

結構平面圖:包括定位軸線及樑、柱、承重牆、抗震構造柱位置及必要的定位尺寸,並註明其編號和樓面結構標高。現澆板應註明板厚、板面標高、配筋(亦可另繪放大的配筋圖.必要時應將現澆樓面模板圖和配筋圖分別繪製),標高或板厚變化處繪區域性剖面。屋面結構平面佈置圖內容與樓層平面類同,當結構找坡時應標註屋面板的坡度、坡向、坡向起終點處的板面標高;當屋面上有預留洞或其他設施時應繪出其位置、尺寸與詳圖,女兒牆或女兒牆構造柱的位置、編號及詳圖。

樓電梯圖:應繪出每層樓梯結構平面佈置及剖面圖,註明尺寸,構件代號、標高、梯樑、梯板詳圖(可用列表法繪製)。

雨棚、陽臺、簷口等構件施工圖:應繪製出其平面佈置及剖面圖,註明尺寸,構造做法及詳圖。

(四)設計說明和計算書

1、內容:整理設計說明書(建築、結構)和結構設計計算書。設計說明書要求有中英文摘要;結構方案選擇的依據、結構佈置說明。結構設計計算書要求有結構設計的全過程:包括計算單元、計算簡圖、荷載計算、內力計算、內力組合、截面設計及基礎、樓梯等自選構件的設計計算等。

2、要求:內容完整,條理分明,計算準確,圖示清楚,字跡工整,裝訂整齊。一律用鋼筆書寫或計算機列印,計算書要有前言和目錄等。

教學設計範文14

課時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字,會寫2個字:一、二。認識筆畫“一”。

2正確朗讀童謠,並能初步理解童謠的意思。

3初步感受童謠中所表現的景色美。

教學設想

拓展識字形式,通過朗讀培養學生的情趣。

教學程式與策略

一、引入新課。(拍手歌)

師:你拍一,我拍一,我們一起做遊戲。你拍二,我拍二,一二一二向前進……小朋友們,這首童謠你們一定很熟悉吧!這首童謠裡有很多漢字是數字,小朋友們發現了沒有?今天,老師要你們一起學習一首古代的童謠,它裡面也有很多數字。

二、揭示課題,認識生字宇。

1、出示課題。

2、學生自己看拼音,讀出生宇。

3、齊讀課題:從課題中發現了什麼?

4、讀漢字:一、二、三,注意翹舌音和平舌音。

5、認讀漢字去、裡,區分n、l的發音。

三、自學童謠,學習生字。

1、提出要求:(1)看拼音,讀通童謠。

(2)邊拼邊用圓圈圈出生字,每個生字拼讀3遍。

(3)再結合圖畫,讀懂童謠。

2、自學情況反饋。

(1)指名讀通,讀對童謠。

(2)指名和開火車認讀生字:四、五、六、七、八、九、十。

四、再學童謠,理解意思。

1、你指我數逐行讀童謠。如:“煙村四五家”一行,可以讓學生數數遠處隱隱約約的幾戶人家,再來讀讀這行童謠,幫助學生大概理解這行的`意思。

2、邊數邊讀整首童謠。

3、用投影器出示童謠和圖畫,較有感情地讀童謠。

引:小朋友在讀的時候,要想象像春天,你來到了一個風景優美的小村莊,請你來讚美一下吧!

4、分小組或男女生或大組比讀童謠,看誰讀得正確、流利。

5、質疑解難:請小朋友說說還有什麼地方不懂的?(理解“一去二三裡”:打比方解答:走在一條路上,大約有二三里路。二三裡的路程,小朋友走,大概要花十分鐘左右。)

6、看投影中的童謠,再齊讀一遍童謠。

五、練習寫字,完成課堂作業。

1、認識田字格。讓學生清楚田字格的各部分名稱(橫中線,

中線,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

2、練練握筆姿勢及寫字姿勢。比比誰的姿勢最漂亮。

3、認識筆畫“一”。“一”從橫中線的下面一點開始寫,收筆的時候是在橫中線上面,是一條斜線。

2、師示範講解。

3、請小老師來書空生字“一、二”,其餘學生跟著書空。

4、抄寫生字“一、二”(師在黑板上範寫)

5、指導學生完成本節課相應的課堂作業(機動)。

六、用生字編句子。

1、先與同2、桌互相準備3、。

4、交流。

(例句:一二三,靜下來。三二一,坐端正。

我來這裡,你去那裡,老師不知道我們在哪裡。

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裡?等等。)

教學設計範文15

教學目標:

1.繼續學習默讀課文。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人物的對話,抓住“喊、驚奇、奇怪”等詞語指導讀出句子的語氣。

2.學習用換詞、看圖片和找近義詞等方法理解絢麗多彩、花朵簇簇、懊喪等詞。

3.重點理解“這是多麼美好的禮物啊!”這句話。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由題目入手,培養學生的質疑能力,同時對課文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1.創設情境,理清人物關係。

從前,在一個美麗的大森林裡,有一條長長的小路,小路從森林的這一頭一直延伸到另一頭,小路兩邊分別住著:鼴鼠一家、刺蝟一家、狐狸一家和松鼠一家。森林裡還住著一位熱心的郵遞員黃狗

1.學生邊聽教師講故事,邊梳理人物關係?

1.有一天,郵遞員黃狗在門口喊:“鼴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單。” 課件出示:郵遞員黃狗在門口喊:“鼴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單。”

2.指導朗讀:“鼴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單。”,讀出喊的語氣。

3.聽到郵遞員黃狗的.呼喊,鼴鼠先生從郵局領回的包裹裡究竟是什麼呢?讓我們默讀課文的第3-5自然段,從課文中找找答案。 默讀課文3-5自然段,思考:長頸鹿大叔給鼴鼠先生寄來一個怎樣的包裹?

4.指名彙報,課件出示: 鼴鼠先生拿著包裹,到松鼠太太家去,問松鼠太太:“長頸鹿大叔寄來一個包裹,請您看看,是什麼東西?”

指導學生讀松鼠太太的話,讀出虛心的話氣。

松鼠太太拿過包裹一看,裡面空空的,什麼也沒有。原來,包裹不小心被弄破了,裡面的東西都漏掉啦!鼴鼠先生很懊喪。帶上表情讀出“懊喪”的語氣

二、體會語氣

1、讀句子:郵遞員黃狗在門口喊:“鼴鼠先生,有你的包裹單。”

2、讀出“喊”的語氣。

3、彙報交流,讀鼴鼠先生的話,讀出虛心的語氣。

4、感受鼴鼠先生的懊喪?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