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教學設計彙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48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古詩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古詩教學設計彙編15篇

古詩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感受詩人的“愁”,感受古詩的魅力。

2、理解詩人是怎麼表達“愁”的。

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感受詩歌的意境,詩人的愁。

教學難點:

與“月亮”做對比,感受用“鐘聲”來寫愁的獨特魅力。

一、引入詩歌

1、出示當代詩人陳小奇歌曲《濤聲依舊》,抽生讀。

2、說“無眠”的意思,找“無眠”的近義詞。

3、提問:是誰在敲打著我的無眠呢?這是從哪裡傳來的鐘聲呢?(大螢幕出示)十年舊約江南夢……師過渡:其實,早在兩百多年前,清朝詩人王士禎就寫到過這樣的鐘聲。抽生讀

提問:從詩中看,這是哪裡的鐘聲呢?為了獨聽寒山寺的夜半鐘聲,詩人盼啊望啊、夢啊想啊,一等就是多少年?

(大螢幕出示)

師過渡:早在八百多年前,宋朝詩人陸游就寫到過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齊讀詩句)

4、提問:師:從詩中看,七年前陸游曾經到過哪兒?

他到過寒山寺,聽到過什麼呢?

七年之後,詩人陸游又到了哪兒?

又聽到了什麼?

5、大家看,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變的是南來北往的客人,不變的卻是那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所以,如果不是“七年”,而是“十年”,十年不到楓橋寺,詩人還會怎樣寫呢?

如果不是“十年”,而是“百年”,詩人還會怎樣寫呢?

如果不是“百年”,而是“千年”呢?

師:十年不變是鐘聲,百年不變是鐘聲,千年不變的還是鐘聲。

(大螢幕出示)齊讀。

師:問題來了!問題來了!你的問題是什麼?

預設:為什麼都在寫鐘聲?

二、檢查朗讀,指導朗讀

1、其實,所有的問題都跟一個人息息相關,所有的問題都跟一首詩緊緊相連。這個人叫張繼,這首詩叫《楓橋夜泊》。板書楓橋夜泊。

2、自由讀

3、抽生讀(讀準確)

4、師生讀

(讀出節奏和韻律)

三、走進詩歌,感悟詩歌

師過渡:讀詩,不僅要讀出節奏、讀出味道來,更要讀出感覺、讀出情緒來。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表達你讀完這首詩的感覺,你想到的是哪個詞語?(愁眠)

1、帶著這種情感齊讀詩歌

2、把“愁眠”這個詞語圈出來。(板書“愁眠”)“愁眠”是什麼意思?

3、提問:讀李白的“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你會有憂愁的感覺嗎?讀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你會有寂寞的感覺嗎?讀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你會有寂靜的感覺嗎?為什麼讀《楓橋夜泊》,你感到的卻是憂愁、是孤獨、是寂靜、是淒涼呢?

5、愁眠啊愁眠,因為愁眠,這個晚上張繼看到了什麼?咱們一樣一樣地說,讀讀第一句詩,看到了什麼?師板書月落

過渡:因為“愁眠”,張繼看著月亮漸漸地升起,又看著月亮漸漸地落下。當月亮完全落下的時候,天地之間,一片幽暗,一片朦朧。在一片幽暗和朦朧中,詩人在江邊看到了什麼?

師板書江楓

過渡:落葉飄零,江楓瑟瑟。多麼悽清,多麼孤寂的畫面啊!那麼,詩人在江中又看到了什麼呢?

板書漁火

6、過渡:愁眠啊愁眠,因為愁眠,張繼又聽到了什麼?

板書烏啼

過渡:當烏啼聲飄過,茫茫秋夜反而變得更加沉寂。還聽到了什麼?師板書鐘聲

是的,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夜半鐘聲。(板書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

到客船)

7、過渡:看到了,聽到了,愁眠啊愁眠,因為愁眠,張繼還感到了什麼?師板書霜滿天

8、師(指著板書)大家看,月落是景,烏啼是景;江楓是景,漁火是景;霜天是景,鐘聲是景。這景那景,都圍繞著(指抽眠)——生齊讀愁眠;都伴隨著(指抽眠)——生齊讀愁眠;都一層又一層地籠罩著(指抽眠)——生齊讀愁眠。

9、用詩人自己的話來說,江楓漁火——生齊讀對愁眠。師板書對

10、孩子們,你們注意過這個看起來很普通、很不起眼的“對”字嗎?為什麼要用這個“對”?大家看——(大螢幕出示)想一想,你選第幾個?

過渡:正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啊!月落是愁,烏啼是愁;江楓是愁,漁火是愁。一個看起來極其普通、極其簡單的“對”字,“對出”的是詩人心中的無限——(指愁眠)

11、於是,情動於中而辭發於外,《楓橋夜泊》就這樣誕生了!(教師範讀全詩)

過渡:月亮西沉,烏啼聲聲,霜氣佈滿了整個天地;江楓凋零,漁火點點,鐘聲劃破了悽清的夜空。在這個孤獨而寂寞的晚上,詩人輾轉反側、無法入眠,他在心裡輕輕地念道——

學生再次齊讀全詩

12、月亮已經落下去了,詩人還看得見嗎?(擦去“月落”)

天地之間一片幽暗,烏鴉淒厲的叫聲也已經消失了。(擦去“烏啼”)

那滿天的霜氣看得見嗎?(擦去“霜滿天”)

在一片幽暗和朦朧之中,那瑟瑟的江楓看得清嗎?師:(擦去“江楓”)

點點漁火忽明忽暗,若有如無。(擦去“漁火”)

還有那姑蘇城外的寒山寺,看得見嗎?(擦去“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到客船”)

天地之間,一片幽暗,一片朦朧,似乎已經沒有什麼景物可以相對了。(擦去“對”)

(形成如下板書)

愁眠

鐘聲

13、過渡:突然,聽——(鐘聲和音樂緩緩響起)PPT放聲效

一聲!一聲!又是一聲!(在“鐘聲”下面畫上三條波浪線)聲聲敲打著愁眠,聲聲陪伴著愁眠,聲聲撫慰著愁眠。(在“愁眠”下面畫上三條波浪線)

14、這鐘聲,彷彿在說,張繼啊張繼……(學生用此句式說話)

讓我們一起像張繼那樣,用心去感受這寒山寺的夜半鐘聲。這悠悠傳來的鐘聲,好像在對孤獨的張繼這樣說——

四、

拓展昇華

過渡:孩子們,其實“愁眠”是人人會有的一種心情。這種心情,會伴隨人的一生,也伴隨著人類的全部歷史。所以,古今中外,寫愁眠的詩歌成千上萬、數不勝數。在中國的古典詩歌中,寫愁眠,尤其是寫思鄉的愁眠,更是比比皆是。大家看——

(大螢幕出示)在師的引導下讀詩句

1、大家一定已經發現,所有的愁眠都跟一種景物連在了一起,這個景物就是—明月。正所謂,明月千里照愁眠,愁眠一夜望明月。於是,詩人的思鄉之愁、懷人之情,都寄託在了那一輪皎皎的明月上。那麼,在沒有明月的夜晚,在月亮落下去的夜晚,詩人張繼又把這份濃濃的思鄉之愁、懷人之情寄託給了誰呢?

(大螢幕出示)楓橋夜泊

2、勸解張繼這份愁眠的是——撫慰張繼這份心情的是——溫暖張繼這顆心靈的,還是——

3、孩子們,在張繼之前,沒有人這樣寫過鐘聲;在張繼之後,儘管有很多人寫過鐘聲,但是,沒有一個人寫得像張繼這樣扣人心絃,感人肺腑。這,正是《楓橋夜泊》這首詩能夠流傳千古的祕密所在。讓我們再次滿懷深情地走進這首千古絕唱,《楓橋夜泊》——

生:(齊讀《楓橋夜泊》)

4、於是,從張繼之後,從《楓橋夜泊》之後,除了“明月千里寄相思”,在中國詩人的心中,又多了一種寄託愁緒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鐘聲!這鐘聲穿越時空、穿越歷史,在一代又一代的詩人筆下悠悠迴盪。

(大螢幕出示)【宋】陸游《宿楓橋》師:聽,四百多年過去了,這夜半鐘聲在陸游的筆下悠悠迴盪——

(大螢幕出示)——【明】高啟《泊楓橋》師:聽,八百多年過去了,這鐘聲在高啟的筆下悠悠迴盪——

(大螢幕出示)【清】王士禎《夜雨題寒山寺》師:聽,一千多年過去了,這空靈的鐘聲在王士禎的筆下悠悠迴盪——

(大螢幕出示)

——陳小奇《濤聲依舊》

生:(齊讀詩句)

5、今天,你讀了《楓橋夜泊》,你的心裡有了一種感觸、一種感受、甚至一種感動。所以,我想,假如你以後有機會去蘇州,你一定會去看一座橋,哪座橋?

來到楓橋,你一定會想到一個人,誰?

想到張繼,你一定會情不自禁、充滿深情地背誦一首詩,那就是——(齊答)《楓橋夜泊》。

來,我們一起邊走邊吟——(集體背誦《楓橋夜泊》)

6、從此,你對張繼不再陌生,儘管你和張繼相隔千年;從此,你對楓橋夜泊、你對寒山寺的夜半鐘聲不再陌生,儘管你和楓橋相隔百里、千里、甚至萬里。

長相思

教學目標

1、認識“詞”這種文學體裁。

2、學會“榆

聒”四個生字。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4、學習通過看註釋,查閱資料,邊讀邊想象等方法,感知詞的大意。

5、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重點

1、感知詞的大意,懂得詞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2、引導有感情地朗讀。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的思鄉之情。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匯入新課。

1、同學們,昨天我們學習了21課的前兩首古詩,感受到了王安石和張籍那濃濃思鄉情。那麼誰願意給大家背誦一下古詩?請學生配樂誦讀。

2、當“洛陽城裡見秋風”的時候,張籍的內心湧動著“欲作家書意萬重”的思鄉之情。那麼,在風雪交加的夜晚,納蘭性德又將流露出一份怎樣的思鄉之情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長相思》。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

1、昨天已經佈置同學們預習課文了,誰來說說你是怎樣預習的?(查閱相關資料、反覆誦讀、試著理解古詩詞的意思)

2、在預習時,你發現長相思與前兩首古詩有什麼不同了嗎?點選課件,出示詞

教師介紹詞:詞是詩的別體,詞因為句子有長有短又稱長短句。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

教師補充:

長相思是詞牌名,就是詞的格式的名稱,通常用來寫思念之情。也是這首詞的題目。

3、檢查朗讀

下面誰來給大家讀一下這首詞。

大家看,更在這兒應該讀幾聲?你怎麼知道第一聲的?解釋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五更。

再指名讀,教師評價:字正腔圓

*古代,詞是可以配樂唱和的,有它自己的節奏,老師給大家標出來了,誰來試試。一起試著這樣字正腔圓,有板有眼的讀讀這首詞。

古詩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的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3、瞭解詩每一部分的大致內容,感悟詩歌優美的語言。

4、瞭解深圳經濟特區的巨大變化和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飛速發展。

思想教育:

瞭解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飛速發展。

教學重點:

從詩句中瞭解深圳的昨天和今天,知道深圳迅速發展變化的原因是由於改革開放。

教學難點:

1、憑藉詩歌內容,使學生受到愛祖國、愛社會主義的教育。

2、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教學準備:

收集有關資料、圖片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學生輕聲讀課文,用筆劃出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在詩歌每一節的前面標上序號。

二、學生藉助書上的注音和字典自學生字、新詞。

1、學習生字。

2、檢查自學效果。

(1)讀準字音:

(2)強調幾個難字的字形。“渺、茫、曦、超、龐、遨、幢、陲”

2、理解新詞。

(三)輕聲讀這首詩,看詩句的最後一個字的韻母有什麼特點?

詩句的最後一個字的韻母相同或相近這就叫押韻,這首詩押ang韻。

(四)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這首詩。

1、要通過恰當的停頓,讀出詩的節奏。例如第1、2兩節,比較恰當的停頓應該是:

昨天,/這兒是/一座/村莊,生活,/多少年來/一個/模樣。

貧窮落後/困擾著/人們,現代文明/是那樣/遙遠、/渺茫。

晨曦中/阿爸/在田間/勞作,煙霧裡/阿媽煮飯/在灶旁,

小孩子/在稻草堆裡/打滾,姑娘/從溪邊/挑回一擔擔/搖晃的夕陽……

2、要把詩的韻腳讀得響亮些、清晰些,讀出詩的韻味。

3、教師範讀。

4、學生練習試讀。

5、指名朗讀、齊讀。

教師要通過範讀和舉例分析等方式加強朗讀指導,使學生初步懂得朗讀詩歌的要領,並在學生對詩歌的思想內容基本理解的基礎上,用比較充裕的時間讓學生練習朗誦。

(五)作業。

1、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思考課後·練習中的第1題。

古詩教學設計3

床前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從窗戶外照進來。

疑是地上霜 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銀白,以為是一層白白的霜。

舉頭望明月 抬頭仰望天空,一輪又圓又亮的明月高高懸掛著。

低頭思故鄉 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了心中懷念的故鄉!

活動目標:

1、能理解圖片的內容,學會念古詩:靜夜詩。

2、體驗詩中離開家鄉的人的思鄉之情。

3、鼓勵幼兒大膽地念古詩,培養他們專心學習的習慣。

活動準備:課件

活動過程:

1、出示課件:小朋友看一看,這個人怎麼了?他在看什麼?

2、幫助幼兒體驗古詩的意境。

師:這是一個離開家鄉的人,離開了媽媽的人,當天黑下來的時候,他就特別的想自己的家,想自己的媽媽,想家裡的親人。

3、師示範念古詩,邊講解古詩含義:

床前明月光 明亮的月光從窗戶外照進來。

疑是地上霜 把床前的地映得一片銀白,以為是一層白白的霜。

舉頭望明月 抬頭仰望天空,一輪又圓又亮的明月高高懸掛著。

低頭思故鄉 不由得低頭沉思,想起了心中懷念的故鄉!

4、理解字詞

疑 懷疑,誤任務的意思。

舉頭 抬起頭,舉是抬的意思。

思 思念,想念。

5、幼兒學習古詩,邊作指導。

師:我們一起來年一遍,能用響亮的聲音念古詩。

6、反覆的練習,請幼兒上來表演。

師:請小朋友上來表演給大家看。

7、為古詩創編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的掌握。

師:誰能給古詩編上動作呢?加上動作來念古詩。

8、講評。給專心的幼兒頒發獎品。

古詩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讀懂二首古詩,瞭解古詩所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2.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學習本課生字、詞,理解詩句的意思。

4.有感情地背誦這二首古詩。

5.默寫。

教學重點、難點:

1.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每首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想象詩中描寫的景色,從中感受自然美和語言美。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同學們,課前老師讓大家複習或收集一兩首唐代詩人的詩,你們完成了嗎?(檢查二三人),今天,我們再學習兩首,著重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二)講讀第一首古詩《泊船瓜洲》。

1.初讀指導,理解詩句意思。

(1)解題。板書題目:《泊船瓜洲》

指名讀題,用自己的話說一說題目的意思。

(2)教師範讀。(注意生字、新詞。)

(3)指名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教師點撥。

2.精讀訓練,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指名朗讀。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①第一句,用了一個“間”字,在文中有什麼作用?

②體會“春風又綠”在這裡的意思。

③詩人在詩中運用了兩個貼切的比喻,比喻的作用是什麼?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的意境,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②指名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注意節奏和韻味。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講述每首詩的意思。

2.試著背誦兩首古詩。

第二課時

(一)匯入新課,揭示課題。

前邊我們學習了一首古詩。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唐代著名詩人孟郊的《遊子吟》。

(二)講讀第二首古詩《遊子吟》。

1.初讀指導,理解字、詞意思和全詩大意。

(1)解題。板書題目。

指名讀題,說說題目的意思。(贈送給好朋友汪倫的一首詩。)

(2)教師範讀。

(3)學生試讀。

思考:這首詩寫了什麼內容?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4)學生試講,逐句理解。(注意書上的註解。)

①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②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③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2.精讀訓練,連貫講詩意,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1)自由讀全詩,連貫講詩意。

(2)思考議論,加深理解。

(3)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①輕聲自讀,想象詩中送別的情景,說說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感情?

②這種親情作者是如何表達的?

③有感情地朗讀,想象情景。

(三)鞏固練習。

1.讀課文,先理解加粗的詞,再說說詩句的意思。

2.欣賞二首古詩,有感情地朗讀,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3.背誦二首古詩。

4.默寫。

(四).總結

板書設計:

古詩兩首

泊船瓜洲 遊子吟

一水 數重山 慈母 遊子

春風 綠 密縫 恐遲

還 報

《古詩兩首》教學反思

古詩是我國文學寶庫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語言凝鍊,魅力無窮。常吟古詩,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還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有益於培養他們的人文和詩學素養。但是在以往的教學中,每次教學古詩,基本上都是教師引領學生逐句講解,再由學生背誦下來便大功告成了。雖然看似知識掌握了,但是古詩中所蘊含的深意以及語言的優美、凝練,學生卻並不能很好地去體會。所以我就一直在想,怎樣才能打破這種串講的教學模式,讓孩子們在一個輕鬆的氛圍中能主動去學習古詩,主動去感悟詩中的情感,進而有效地去品味詩中獨特的魅力呢?所以在教學這節課之前,我也在網上欣賞了很多古詩的教學課例,尤其是王崧舟老師執教的古詩《楓橋夜泊》這節課,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教學中他創設的那種幽深的意境,以及課堂上那濃濃的詩意深深地吸引著我,於是我便在自己的這節課中進行了如下的嘗試。

一、以“母愛”為主線,合二為一

《遊子吟》《別母》這兩首詩都是以表現母愛為主題,其中又都飽含詩人們對母親的思念及感激之情。所以在教學中,我便將它們放到了一起來執教。由於《別母》相對來說是學生比較生疏的一首詩,所以在教學中,我便將它作為主講來學習。而《遊子吟》學生們比較熟悉,所以便放在學習《別母》這首詩之後,由師生共同總結學習方法,再由學生來自學完成。當學習完兩首詩後,我又將兩首詩中最能體現母愛的詩句穿插在一起,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進而讓學生深入地體會了兩首詩中所表現的母子親情。這樣,有分有合,有教有放,不但使學生對兩首詩有了整體的把握與感悟,又鍛鍊了學生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以“母愛”為基調,引情入境

古詩,境界高遠,蘊涵哲理,每一首詩都飽含詩人的深情,令人叫絕的文字背後,更是隱含著詩人彼時彼刻的心情故事。教師只有以情激情、找準情感基點,才能使學生在情感的驅使中學習語言,豐富他們的感情世界。所以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緊緊圍繞“母愛”這個主題,通過不同方式的朗讀,引領,並藉助音樂、圖片、語言的渲染,將學生緊緊地吸引在古詩的意境之中。比如當學生在朗讀“出門便是天涯路,明日思親夢裡人。”這句詩時,為了讓他們更真切地體會母子間情之深,思之切,我進行了三次引讀指導,同時配上悽婉的樂曲,孩子們早己身臨其境,完全沉浸在了濃濃的思念之中,這樣,詩意不用多講,而詩情便自然地流進了學生們的心中。

三、以“母愛”為牽引,拓展昇華

五年級孩子理解能力已經達到一定高度,並且經過前四年古詩詞的滋潤,已經具備一定的對古詩的品味感悟能力。因此在學習兩首詩之後,為了讓學生有更深層次的感悟,我適時地引入白居易、周壽昌和李商隱的有關描寫母愛的詩句,一句“母別子,子別母,白日無光哭聲苦”讓孩子們體會到了母子分別時痛徹心扉的傷感,而“縫不忍輕移拆,上有慈母舊線痕。”又再次讓學生們感悟到兒女對母親的那份思念。當情感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後,再引出李商隱的這句“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又將學生的思緒落實到了如何回報母愛的思考之上,這樣就使學生們的感悟更加深入一些。

當然,除了這幾句古詩外,還有不少現代詩也表達了對母愛的讚美,於是我就想,如果能將一些現代詩也融入本課之中,學生們是否會感悟得更加深刻呢?所以我便試著打破常規,將兩首讚美母愛的現代詩引入了本節課,讓學生們在讀悟的過程中,感悟古詩與現代詩的區別,這樣,也將我們祖國古今語言文字的不同魅力貫穿在一起,激發了孩子們學習語文的熱情。我覺得這樣的拓展,或者內容相關、或者風格相似,學生學起來更容易找到共鳴點。同樣的一節課,學生學得多,學得活,學得透,學得主動,課堂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古詩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知識要求:

1、會認“澗”“滁”2個生字,正確讀寫“澗邊、花重、卷地”等詞語。

2、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並能默寫。

能力培養:

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

重點:體會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難點:體會詩的內容,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教法讀中感悟

教學內容

一、匯入

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三首有關描寫自然美景的古詩。

板書課題。

二、讀中學

學習《滁州西澗》

1、學生自由讀古詩

要求:會認“澗”“滁”2個生字。

2、小組內讀古詩

討論:正確認讀、理解“獨、深樹、春潮”等詞語含義。

班級交流彙報。

3、小組比賽讀古詩

要求:讀出斷句,能讓聽眾聽出韻律感。

評出讀得好的小組給予表揚,讓同學說說讀的好在哪裡。

4、再讀古詩

要求讀出韻律

5、解義

小組合作:根據註釋和聯絡上下文的理解說說詩意。

6、思考:這首古詩寫的是哪一種美景?(野外)

你還讀過描寫美景的古詩嗎?說給大家聽。

7、擴充套件:你還知道王維的哪些古詩。

根據以上方法學習《春夜喜雨》、《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三、開展賽詩會

要求: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四、背誦古詩

五、練習默寫

六、課外擴充套件:

找出描寫美景的古詩,讀讀、背背。

板書設計

古詩三首

自然美景——野外、雨

滁州西澗 想象情景—— 一靜一動 一聲一色 一急一緩

春夜喜雨 想象 曉看 花重

望湖樓醉書 寫景:瞬間之事

教學總結

成功之處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三首古詩,初步會解釋大意。

不足之處默寫古詩時出現同音字混淆現象。

古詩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初步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識字、朗讀、背誦

教學難點:

1、能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觀察大自然的變化,寫幾句話。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師述:小朋友們,春天到了,春風拂面,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兩首古代詩人抒發自己對春天喜愛的古詩。

2.板書課題: 1、古詩兩首

二、揭示《春雨》

1.觀察圖:你們看到了什麼?見過雨嗎?你們都見過什麼樣的雨呢?春天的雨有什麼作用呢?

(大雨、暴雨、毛毛雨、雷雨等。這是一種自然現象,表現出來的形式很多。在民間諺語中,有“春雨貴如油”、“一年之計在於春”這樣的的說法。對於農田來講。春雨是十分重要的,它可能決定著一年的收成。)

2.介紹《春雨》:唐朝大詩人杜甫在成都居住時寫了一首膾炙人口的詩,叫《春雨》。

簡介:杜甫:字子美,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其詩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轉衰的社會現實,被後人稱為“詩史”。《春雨》原題《春夜喜雨》課文節選了前四句。

3.看看題目:你們知道,詩中寫了什麼?

(雨下的季節和時間)(原題中感受到這個雨是好雨是及時雨,還可以感受到詩人對雨的喜愛之情)那詩人是怎樣寫的呢?春雨能帶來什麼呢?怎樣表達這種情感的呢?請同學們先聽老師讀這首詩。

三、精讀《春雨》

1.學生練習讀。指名讀,正音。

2.讀了這首詩,你覺得春天的雨怎樣?(春天的雨是好雨) 板書:好

3.這春雨好在哪兒?從哪兒可以看出來呢?

①“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重點理解“知”。 時節:時令,季節。 當:正當,就在。 乃:就。

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

(這一句詩的意思是:這真是一場“好雨”,像知道什麼季節需要什麼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來了。因為春天莊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詩人說春雨是好雨、擬人化的手法,寫出春雨知時節,適時、應時、及時。真是給人們帶來好處。)

為什麼說春雨是好雨呢?

②“隨風潛人夜,潤物細無聲”。

潛:與大雨、暴雨的嘩嘩啦啦不同,潛是悄然而至、無聲無息的,隨風而來。

潤物:滋潤萬物。

這句詩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間,趁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著春風輕輕地灑落,無聲地滋潤著萬物。春天花草樹木復甦了。成活了生長了,默默無私奉獻著自己

4.總結。春雨做了好事卻不聲不響,怎麼不是好雨呀!這兩句從聽覺上寫出了雨的悄然而至、無聲無息的默默奉獻。

5.指導朗讀、背誦。教師範讀,強調節奏。學生練習朗讀:指名讀,齊讀。

6.總結:這首詩讚美了春雨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反映了詩人對春雨的喜愛之情。

7.拓展欣賞:原詩有八句,這裡節選的是其中的前四句,後面的又是怎麼寫是春雨的呢?請大家欣賞一下。多媒體課件示《春夜喜雨》。

8.補充閱讀《春雨的色彩》。

四、寫字指導。

五、作業

1.朗讀《春雨》,熟讀背誦。

2、 抄寫“春雨”、“時節”各兩遍。

第 二 課 時

一、複習

1.指名有感情地背誦《春雨》。

2.用自己的話說說《春雨》的詩意。

二、揭題

1.小朋友,春天已經悄悄的來到了我們的身邊。說一說,春天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播放課件)

2.想象春天的美景。說話練習

(春天來了,柳樹姑娘穿上了新衣服,小草從地下鑽了出來,鴨媽媽帶著可愛的鴨寶寶出來春遊了。)

(春天來了,燕子從南方飛來了,他用剪刀似的尾巴剪出了祖國的山河美。青蛙醒了,看見周圍的小朋友正忙著種葵花,它趕忙跳出洞口捉蟲子去了。)

3、 過渡:草青了,樹綠了,花兒開了,鳥兒唱起了歡樂的歌……多麼誘人的春色,多麼美好的春光啊!古時候,詩人們為此寫下了許多美妙的詩篇,《春曉》就是其中精彩的一首。

4.解題。那麼,春曉的“曉”是什麼意思呢?請翻開字典查一查。春曉就是指什麼呢?(春天的早晨)

你們知道這首詩是誰寫的嗎?

簡介孟浩然。

三、自學古詩。

1.同學們,我知道大家都能背這首古詩,但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它的意思。

2.今天我們學習這首古詩,就以同學們自學為主。

3.請同學們開始自學,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查字典,可以和小朋友和老師一起討論一下,然後試著把詩句講下來。

4.學生自學古詩。

四、交流學習情況。

1.字詞理解。

曉:早晨,天剛剛亮。

啼:鳴叫。

覺:多音字,強調兩種讀音的組詞。理解意思:感覺、知道。

2.理解詩句的意思。

春天的睡眠格外香甜,不知不覺中已經天亮了,這時耳邊到處能聽到鳥兒啼叫的聲音,朦朧中記起昨天也也夜裡下雨聲和颳風的聲音,不知道又會有多少花瓣凋謝了,落到地上。

3.有感情地朗讀《春曉》,注意讀好停頓。

五、總結

1.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這首詩描寫了春天一個雨後的早晨的情景,表達了詩人愛春惜春的真摯感情。

2.春天這樣美,有多少詩人曾經讚美過它呀!把你所知道的關於春天的詩朗誦給大家聽,好嗎?

學生吟誦有關春天的詩句。

六、作業。

課堂:背誦並默寫古詩。

課外:1、 說說兩首詩的意思。

2.你還知道哪些描寫春天的詩,請寫下來。

古詩教學設計7

一、古詩文字解讀

第18課是二年級上冊編排的第二次古詩文的學習,安排在第七單元——“想象”單元。本單元的語文訓練要素是“展開想象,獲得初步情感體驗”,古詩的創作時間距離學生較遠,其畫面也與學生現在的生活實際情況相差甚多,這其實不利於學生將古詩內容和自己的生活聯結,但恰恰是因為如此,更利於學生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產生個性化的想象。

從古詩的內容上來看,《夜宿山寺》這首詩將大詩人李白的誇張特質表現得淋漓盡致,單從想象力這一點來說,值得學生好好學習一番了。李白深夜留宿山中廟宇,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於是來到廊上欣賞山中夜景,夜色朦朧什麼都看不到,但唯一能讓李白感受深刻的就是,我現在站的地方真高呀!有多高呢,“危樓高百尺!”百尺有多高,還感受不到嗎?就是我現在隨隨便便就能“手可摘星辰”了。你還不相信?我現在都不敢大聲說話了,生怕驚擾到天上的神仙清修。整首詩看完,請允許我為李白的誇張想象頂禮膜拜。

作為成年人,看到這樣的詩會拍手叫絕,但決不相信其真實性。但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說,可能真的會激發他們的無限想象,畢竟能摘到星星,能距離天上的神仙那麼近在他們看來是極可能發生的事情,這便是孩子眼中天真無邪的世界。因此在學習這首古詩時,不能一上來就告訴學生李白全詩用了誇張的手法,把不可能的事說的神乎其神,一下子幻滅了學生的想象小火苗。首先老師要做的就是藉助插圖和語言引導,把學生帶入到李白眼中的世界,圍繞著“高”這一顯著的特點,想象自己也能手可摘星、恐驚天人,給學生充足地表達個人感受的機會,其實這首詩在內容理解上並不難,學生能夠用自己的話講述詩中的畫面即可,教師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相機指導識字與寫字。

如果《夜宿山寺》能成功開打學生想象的閥門,《敕勒歌》的學習便變得容易得多。基於對學情的瞭解,《敕勒歌》是學生假期背誦的很熟練的詩詞,而且課文的插圖非常形象,詩歌的內容也不難。因此《敕勒歌》的學習,老師應該放手,讓學生嘗試運用想象這一能力自學。再利用小組合作把自己的困惑交流解決,最後在全班分享。

基於以上的分析,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二、學習目標定位

1.運用學過的方法識記“宿、寺”等12個生字,讀準字音;能規範書寫“危、敢”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誦讀古詩,根據老師的範讀讀出停頓、節奏。

3.藉助課文插圖,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並能用自己的話描述自己的想象及感受,有情有趣地朗讀古詩,熟讀成誦。

三、學習活動設計

(一)舊知匯入 破題

1.背誦《靜夜思》《望廬山瀑布》《古朗月行》等古詩,發現這些古詩的作者都是李白。猜測今天又要學習一篇李白的詩作。

2.根據預習知道今天要學習的是李白的《夜宿山寺》,說一說自己對題目的理解,通過這個題目你瞭解到哪些資訊。

3.指導“宿”的意思是住宿,“寺”根據字形理解,一寸一寸的土蓋起來的寺廟。

知道《夜宿山寺》的意思就是,李白今晚住在了山上的一個寺廟裡。夜晚、山上是題目告訴我們的資訊。

(二)初讀古詩 讀通讀順

過渡語:李白又出來旅行了,看看他在寺廟住的這一晚創作的大作吧!

1. 自由朗讀古詩。要求一:把字讀正確;要求二:讀出自己的特點。

2. 第一遍教師示範朗讀。要求:認真聽範讀,聽完覺得哪些地方同學們可能會讀錯。

【隨文識記生字】

預設學生回答:

①星辰:指導辰的字形,是清晨的晨去掉日,意思是天上的

日月星星的總稱。

②摘:讀音要注意是 zhai 不是 zai。

③恐驚:都是形聲字,都和心情有關。

第二遍教師示範朗讀。要求:聽老師的停頓和語速,進行模仿。

3. 全班展示朗讀。

(三)細讀古詩 想象畫面

過渡語:真想知道李白今晚都看到了什麼呢?觀察插圖,先找一找李白在哪裡。

1. 思考:如果你是李白,你現在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預設回答:很高(最佳回答)、很喜歡、怕黑、孤獨……

2. 圍繞“高”這一特點,理解古詩內容,想象李白眼前的畫面。

別忘了,這是晚上住在山上,李白雖然看不到什麼景色,但他一定能感受到自己在“很高很高”的地方。

①李白告訴你有多高了嗎?

預設回答:有百尺那麼高。

李白是古代人,請你用詩句回答我是——危樓高百尺。

(教師範讀突出“高”字,學生練習)

②為什麼是“危樓”,李白是住在一個危險的樓裡嗎?

預設回答:不是危險的樓,應該是太高了,所以顯得很危險。

【穿插指導“危”字書寫】

③可是,高百尺到底有多高呢?李白料定許老師肯定不知道,你能用他後面的詩句給我講一講有多高嗎?

預設回答:手可摘星辰。(能伸手就摘到星星那麼高)

帶著動作讀一讀。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都不敢說話了,怕被神仙聽到)

如果你現在就是李白,你要怎麼讀出這句詩。

(教師示範輕、慢地讀,學生練習)

【穿插指導“驚”字書寫】

(四)熟讀成誦

1.看著插圖,把自己想象成李白,朗讀古詩。(可以加入動作、表情)

2.合上書,電腦出示插圖、配樂,嘗試熟讀成誦。

(五)遷移應用 自學《敕勒歌》

過渡語:李白雖然愛旅行,但是從來沒去過大草原。因為在古代,草原是遊牧民族生活的地方,漢人不在那裡生活。在這裡生活著一個民族,叫敕勒族,他們養牛羊、騎馬,為此他們還創作了一首民歌,就是我們課文中的《敕勒歌》。

1. 齊讀古詩。

2. 嘗試自學《敕勒歌》

自學步驟:①對照插圖,嘗試說一說從古詩裡自己看到了什麼?

②小組交流。把自己看到的在小組內分享,每個小組推薦一個人,(說的最完整、最美的)代表小組在全班分享。

③在分享過程中,教師相機指導較難理解的詞。

3. 預設講解內容:①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似”“籠蓋”是生字,似就是好像,籠蓋就是全部蓋住。

“穹廬”就是蒙古包上面的頂,學生從插圖中找到蒙古包,看一看它的樣子。

“四野”就是遼闊的草原。

引導學生再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天像蒙古包的頂,蓋著遼闊的草原。

②蒼蒼、茫茫

蒼蒼表示天很藍。拓展:白髮蒼蒼

茫茫表示無邊無際。拓展:大海茫茫、雲海茫茫

引導學生說這句話的意思:天很藍,草原無邊無際。

【穿插指導“蒼、茫”的書寫】

4. 熟讀成誦

電腦出現畫面、配樂,學生邊想象邊背誦。(可以閉著眼睛感受)

(六)剩餘生字書寫指導

1.觀察四個左右結構的生字,根據之前學習的經驗

①先看寬窄

②再看長短

③ 關注關鍵筆畫、穿插筆畫

2.指導似、野的筆順。

3. 練習描一寫二,教師巡視指導。

作業:選擇其中一首詩,進行古詩讀寫繪。畫出自己想象的畫面,並把古詩中最能體現這一畫面的詩句抄寫在旁邊。

細節成就課堂

沒有天生會上課的老師,完美的課堂離不開深刻細緻的文字解讀、精磨的課前設計、包羅永珍的教學資源準備,以及不斷調整的課堂語言……

這已經是自己作為語文老師的第三個年頭了,脫離了新老師的稚嫩與生疏,經過一年多的磨合也對自己班級的學生有了相對全面的認知與瞭解,都說三年就到了一個老師突破自己的瓶頸期,今天竹平老師在評課時便點出了突破這一瓶頸的關鍵所在——細節。

拿備課這件事來說,半小時也能草草了事地準備一節課,無非就是讀課文、寫生字、課後練習題這幾個要完成的學習任務。但如果每節課都是如此敷衍、乏味、千篇一律,學生學的無趣,老師上的沒勁。因此一個老師想要成長,在備課這件事上就要下足功夫。

從這次《古詩二首》的課堂教學來看,很多環節拖沓,接不住學生的`回答,都是源於在備課時沒有把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想清楚,例如在“危樓高百尺”這一句時,“危”既是生字也是理解古詩內容的關鍵字,學生其實能夠說出“危”就是高的意思時,老師應該因勢利導繼續追問“為什麼是高的意思,從哪裡看出來的?”學生便會聯絡具體的詩句來解釋這個問題。除此之外,在學生朗讀古詩這一環節,作為老師就應該提前預設學生朗讀出現問題或朗讀的十分優秀時的引導語言,抓住學生自發生成的課堂資源,加以利用。

一直以來從竹平老師那裡學到的,就要培養學生一種很關鍵的思維方式——有理有據地表達觀點。課堂上的每一個回答都要源於自己的思考,要從文字中尋找依據支撐自己的觀點。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個學習活動都要反覆打磨,這些問題丟擲去能夠讓學生進行有價值的思考,指向學生能力的訓練。自己這次要好好反思的便是課堂語言的準確性十分欠缺,教師的問題要有明確的指向性,要讓學生看到問題便明白我接下來要做什麼,做到什麼程度,因此在提問上“咬文嚼字”也是必不可少的。

經過這次上課的經歷,發現自己在面對教學這件事產生了懈怠,要及時收起自己得過且過的心態,用心地面對每一堂課。

古詩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乞、霄、燭、曉”4個生字,會寫“乞、巧、霄”等8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瞭解詩中蘊含著的民間傳說,並願意講給別人聽。

教學重點:

背誦兩首詩,體會詩中豐富的想象。

教學難點:

品味優美而又富有意蘊的語言。

教學準備:

1生字卡片、圖片、古典音樂。

2.收集牛郎織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乞巧)

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我們祖國的文化源遠流長,而古詩更是文化寶庫裡一顆璀璨的明珠。這一年來,老師和你們共同誦讀了許多經典的古詩名句。那在你的記憶中,積累了哪些和中國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呢?找出來,讀給大家聽。

同學們在平時學習古詩時,有什麼好的方法嗎?把你的好方法介紹給大家吧!你可以先說說嗎?

學習古詩有很多的好方法!可以多讀、多背、多記,也可以查字典、查資料、看註釋,還可以向別人請教。那就帶著這些好方法,再來學習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有關的古詩吧!(板書課題。)

初步感知

1.請同學們讀出課題。(學生讀題。)看看這個“乞”字,同學們在書寫時注意什麼呢?(板書:乞——氣。乞字中間少一橫。)同學們在書寫的時候,可一定要注意,再讀讀課題。(學生讀題。)

2.這首詩是唐代詩人林傑寫的。這是一位精通書法棋藝的詩人,而且非常的聰明,六歲的時候就能寫詩。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他的一首詩。請大家開啟課本,自由讀一讀,請記住,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所以在讀的時候,注意讀準每個字的字音。(學生練讀,指名讀)

3.正音:大家發現了詩的第一行有兩個字的讀音是一樣的嗎?(宵——霄,用點標出來。)那你怎麼來記住這兩個字呢?(“宵”字是寶蓋頭,“霄”字是雨字頭。)那這兩個字是什麼意思呢?快向字典請教吧!(“宵”是晚上,“霄”是天空。)字典真是我們學習上不可缺少的好夥伴啊!來,我們再齊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學生齊讀古詩。)

4.找到你身邊的同學,用上你們的好方法,結合課文的註釋和課後資料袋裡的內容,想一想,議一議,沒弄明白的地方,做上記號。

交流反饋:

1.彙報讀懂了什麼?瞭解了古詩的大概意思。

2.還有什麼不懂的嗎?

1.要理解《乞巧》這首古詩的意思,得先了解我國四大民間傳說神話故事之一的牛郎織女的故事,你們知道嗎?

誰來說一說。(指一個學生說)牛郎織女在什麼時候才能相聚一次呢?(每年的七月初七。)

2.(指詩第一行)在七月七日這天晚上,當時的情景怎樣?(學生自由說說,藉機理解“碧霄”)

在點點繁星中,有兩顆星星尤為耀眼,知道它的名字嗎?(牽牛星和織女星。)能背誦杜甫的《牛郎織女》嗎?

它們在銀河的兩邊,遙遙相望,只有在七夕的晚上“渡河橋”來相聚啊!在星空下,詩人林傑忍不住吟誦著(教師示範讀):“七夕今宵看碧霄,牽牛織女渡河橋。”你能讀好這兩行詩嗎?(指名讀、男女賽讀。)

3.是啊,在這樣一個新月當空的夜晚,人們又在做什麼呢?讀讀三、四行。可以看看課後資料袋裡是怎麼說的?

原來她們是在向織女乞巧啊!說說對織女瞭解多少啊?

織女是天上的七仙女,她聰明、善良、美麗無比,更重要的是她心靈手巧,她織的錦緞又光又亮,光的像粼粼閃光的河水,亮的比天上的雲霞還亮。人們給她織的錦緞取了個很好聽的名字,叫雲錦。織女在雲錦上織的圖案更是美不勝收啊!她織的花,紅似火,白似雪,嬌豔欲滴,引來蝴蝶翩翩起舞。她織的鳥,栩栩如生,真像活了一樣,孩子們看見了,都想去捉呢!人們都對織女織的雲錦嘖嘖稱奇啊!少女們各個都羨慕,羨慕得不得了,它們羨慕什麼呢?(織女的巧手。)

你們羨慕嗎?(羨慕。)你們羨慕什麼啊?(織女的巧手。)所以古時候的少女們便在牛郎織女相聚的這一天,向織女乞巧。漸漸地便有了這樣一個節日 ——乞巧節。(古代家有女孩,總希望她像織女一樣心靈手巧,所以乞巧節又名女兒節出示古詩“幼女才六歲,未知巧與拙。向夜在堂前,學人拜新月。”)

4.想象古人在過乞巧節的心情與情景,再讀讀三、四行。(學生再次讀。)閉上眼睛想想,再和同桌說說,爭取說得更好!

反饋

1.你怎麼知道人很多?

2.她們穿了多少條紅絲呢?

3.數不清的紅絲都穿完了,可見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願望是多麼強烈而美好啊!詩人林傑發出感慨:(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再誦讀詩句。

拓展感悟:

1.詩人林傑寫下《乞巧》這首古詩,來表達那些少女們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願,同學們,詩中的疑問,你們都解決了嗎?那你們能讀好這首詩嗎?

2.同學試背。

今天我們學習的是一首和中國傳統節日——乞巧節有關的古詩,其實古時候很多文人墨客在七夕這天,都留下了許多詩篇。哪些同學還蒐集了一些和七夕有關的古詩,讀讀看,你對哪首感興趣?讀給大家聽!(《拜新月》、《開元天寶遺事》、《迢迢牽牛星》、《七夕》……)

第二課時(嫦娥)

複習

1.比賽背誦《乞巧》。

2.聽寫“乞、巧、霄、渡”4個字。

3.出示課題《嫦娥》。

體會

1、根據課前蒐集的資訊資料講故事,體會豐富想象。

2.從神話故事中,你體會到什麼?(板書:豐富的想象)

3、其實詩人的想象也挺豐富的。(自由讀詩,體會想象意境)

自學

1.按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可輪讀、大聲讀、同桌合作讀、自讀等。

2.默讀質疑。這首詩題為嫦娥,卻著墨不多,通篇看到的都是雲天幻景,說說你的所見。(讀句子聯絡註解讀懂字面意思。)

3、看到這樣的景象,你會想到什麼?那麼嫦娥呢?(藉助重點詞語理解嫦娥孤單寂寞的處境)

4、除了,這渺渺雲天,皎皎河漢,嫦娥還能見著什麼嗎?她最想見的會是什麼呢?(后羿,人間幸福美滿的生活呀。)小結:當她每晚只能看到(學生接讀)“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當她想親人卻又見不到親人,只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面對(學生接讀)“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5、她會怎麼想呢?(讓學生反覆吟誦前兩句詩句,感受當時嫦娥徹夜不眠,輾轉反側的處境,想象說話以引出下文理解嫦娥苦悶的心情。)出示: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她為什麼後悔呢?再次聯絡上文,通篇理解詩句,引起共鳴。)

6.有感情朗讀詩。

(1)生練讀。

(2)師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配樂,邊想象情景邊朗讀。

7.古人常借詩句來抒發自己的情感,表達自己的某種心情,你覺得作者借《嫦娥》表達了什麼?(師簡介李商隱:因為政治原因,李商隱的愛情、婚姻生活很是不幸。)藉此理解詩人正是藉助嫦娥的處境來抒發自己的苦悶。再說,我們常把月亮稱為嫦娥,猜想一下,當夜色漸濃,詩人面對當空的一輪皓月會想些什麼呢?(引發學生換位思考,反嚼詩句,深入詩景,體會詩意。)。8、拓展:說不定天上嫦娥的“雲母屏風”此時在作者屋裡就只是(繩床瓦灶,破桌爛凳……)當一燈如豆,夜涼如水時,詩人他(孤單、寂寞)就步出庭院,發出(再誦古詩,反覆品味。涵詠)

9、同是一輪明月,詩人張九齡會說:( );詩人李白會說:( )還有那些詩人也會在明月夜抒發情懷呢?課外再去找找吧。

10、完成作業。

古詩教學設計9

第一課時(《牧童》)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

2.理解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詞的意思。

3.想象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寫下來。

教學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牧童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介紹詩人,激發興趣

大家聽說過八仙過海的故事嗎?誰知道八仙是哪八個人?()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牧童》相傳就是八仙中的呂洞賓寫的。呂洞賓到底是不是神仙我們不知道,但歷史上確實有呂洞賓其人,他原名叫做呂岩,是唐代人。呂岩考過科舉,做過縣令。後來唐代暴發了黃巢領導的農民起義,時局動盪,呂洞賓就帶家人躲入山中修道。最後不知去向,傳說他已經得道成了神仙。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自由讀古詩,讀通順,讀流利。

2.小組齊讀古詩、互評、互相正音。

(注意強調蓑字的讀音和寫法)

3.再自由讀詩,把不理解的詞語勾畫出來。

4、學生反饋並質疑。(師適時板書並回答學生的質疑)

鋪,鋪開。

弄,逗弄。

飽飯,吃飽了飯。

蓑衣:棕或草編織的外衣,用來遮風避雨。

臥月明:躺著觀看明亮的月亮。

(三)再讀古詩,交流學習

1.再讀古詩,利用工具書和學習資料進行小組學習。

(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交流討論。)

2.反饋:你讀懂了什麼?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青草像被誰鋪開在地上一樣,方圓六七裡都是草地。

晚風中隱約傳來三四牧童聲悠揚的笛聲。

牧童放牧歸來,在吃飽晚飯後的黃昏時分。

他連蓑衣都沒脫,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1.教師配樂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反饋,把所想象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配樂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體會到什麼,迅速寫下來,與小組同學交流。

5.全班交流所體會到的思想感情,教師加以引導:

(詩人嚮往寧靜淡泊,飢來即食,困來即眠,無牽無掛,自由自在的生活。)

(五)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自由讀詩,帶著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思想感情朗讀。

2.比賽讀詩,單個比,小組比,男女生比。(教師適當點撥抑揚頓挫)

3.伴樂,全班一起誦讀全詩。

第二課時(《舟過安仁》)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想象詩中所描繪的情景。

4.用畫的方式自由表達所想象的詩衝情景。

教學難點

以讀解意,以畫悟情。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寫兒童的詩,這節課我們還要學習另外一首寫兒童的詩。和前一首詩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寫了一個小孩子,而這首詩中寫了兩個十分頑皮的小孩子。你們想知道他們怎樣頑皮嗎?想,那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楊萬里寫的《舟過安仁》(板書課題)

(二)自讀感知,理解詩句

1.自由朗讀,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注意強調讀準字音:篙、棹)

2.小組賽讀,看誰把這首詩讀得最準,最流利。

3.自讀理解,藉助課後註釋或結合插圖理解詩句意思,劃出不理解的詞語、句子。

4.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已讀懂的詩句、解決不理解的問題。(老師巡迴指導)

篙:撐船用的竹竿或者木杆。

棹:船槳。

怪生:怪不得。

遮頭:為頭部遮擋住風雨。

使風:藉助風的力量。

5.彙報交流,小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詩的意思。

(一隻小漁船裡坐著兩個小孩子,他們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槳,而撐開了一把傘。難怪他們會在沒有下雨的時候打傘,原來是想借助風的力量來駛船。)

(三)再讀感悟,以畫悟情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小組內交流,互相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

3.請學生描述畫面,引導學生把想象的畫面說具體、說生動。

4.請學生用彩色筆把想象的畫面畫出來,再把想對兩個頑皮的孩子說的話寫在下面。

(詩中兩個孩子的頑皮舉動,肯定會讓學生有話想說,把這些話寫下來,老師加以點撥就是思想感情)

5.彙報展示:用投影儀展示部分學生的畫,並讓學生加以解說。

(以傘借風力讓船行駛,肯定是行不通的,但這種舉動卻反映了兩個孩子的聰明和頑皮,同時詩人對兩個頑皮孩子的喜愛和讚賞。)

(四)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1.感情朗讀,帶著頑皮、喜愛的情感自由朗讀古詩。

2.通過賽讀、評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這首詩。

3.誦讀古詩。

(五)拓展活動

你還知道哪些描寫兒童的詩,請讀給大家聽聽

第三課時(《清平樂·村居》)

教學目標

1.初步瞭解詞的有關知識。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理解這首詞的意思。

4.想象這首詞所描繪的田園生活的情景。

重點難點

感悟詞中田園生活的美好,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教學過程

(一)匯入,解題

1.板書課題,讀題。

2.解題:

清平樂是詞牌名,並不是題目。詞是詩歌的一個種類,因為句子長短不一,所以也稱長短句。古代的詞,都可以伴樂歌唱,詞的曲調名稱叫詞牌。清平樂的樂要讀成lue清平樂本來是一種音樂歌曲,後來才用來當做詞牌。

村居才是這首詞的題目,意思是農村閒居的人家。《清平樂村居》這首詞是南宋愛國詩人辛棄疾的描寫農村生活的著名作品。

(二)初讀,正音

1.自由讀詞,注意讀準字音。

2.難字正音,引導學生讀準:茅、簷、相、媚、翁、媼、亡賴、剝

3.全班齊讀,男女生賽讀,同桌互讀。

4.且讀且點評,讀出韻律節奏。

(三)再讀,解意

1.自由讀文,自主理解詞語意思

2.自由彙報自己第一次讀課文的收穫,老師引導學生解釋重點詞語:

茅簷:茅草搭的屋子。

醉裡:喝了酒後,微微有點醉意。

吳音:吳地的方言。這裡泛指南方方言。

相媚好:彼此之間很親密和睦的樣子。

翁媼:老翁、老婦人。

鋤豆:在豆田裡鋤草。

無賴:音同無賴,這裡指頑皮、可愛。

3.小組合作,結合插圖和註釋,疏通句子意思

屋簷低,茅舍小。小溪潺潺,岸上長滿了茵茵綠草。一陣吳音,絮絮叨叨,還帶著幾分醉意,親切,美好!這是誰家,一對白髮蒼蒼,公公,姥姥。

大兒子,在小溪東岸,豆地裡鋤草。二兒子,正在編織雞籠,手藝可巧!小兒子,躺在溪邊剝蓮蓬,一個逗人喜愛的頑皮佬。

4.再讀全文,學生質難問疑

(營造民主課堂,讓學生髮表自己的看法,有爭議之處,還可以展開討論)

(四)精讀、悟情

1.教師配樂範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2.請學生自由談所看到的畫面。

3.學生配樂自由讀,邊讀邊悟。

4.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安寧、悠閒、快樂、恬靜、幸福的平淡農村生活讓人陶醉使人嚮往。

(五)熟讀,成誦

1.小組內互讀,把所感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2.全班朗讀,注意表達思想感情。

3.熟讀成誦。

第二篇:《古詩詞三首》教學設計

重慶市九龍坡區鐵馬國小 潘濤

教學目標

1.識記本課7個生字並正確書寫、運用。正確、流利朗讀、背誦古詩詞。

2.進一步瞭解宋詞的有關知識。

3.藉助字典和課後註釋理解詩詞中字詞的意思以及整首詩詞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4.想象詩詞所描繪的情景,並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一篇短文寫下來。

教學難點

想象詩詞描寫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

課前準備

1.瞭解詩人的生平。

2.收集有關宋詞的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匯入,激發興趣

童年,是純真、難忘的歲月。身處童年,我們每天都在編織著美麗的故事。這些故事飽含著我們的快樂、夢想和追求。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古詩詞三首》也真實地再現了多彩的童年生活。這節課我們要學習的是《牧童》和《舟過安仁》。看看這幾個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們的影子。

(二)初讀古詩,整體感知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古詩《牧童》。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2.指名讀詩,正字音。尤其注意鋪、蓑的讀音。

3.反覆多讀幾遍這首詩,通過,結合課文註釋,想想詞語的意思,想想這首詩大體寫什麼。把不理解的地方勾畫出來。

4.指名交流,適時點撥。

(三)再讀古詩,理解詩意

1.再讀古詩,想想每句詩的意思,可以與人合作。

2.彙報:用自己的話說說每句詩的意思。

3.根據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小結出各詩句的意思。

4.全班齊讀此詩。

(四)想象詩境,悟其感情

1.教師有感情朗讀,學生閉目想象。

2.學生髮言,把所想到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3.學生採用不同形式的朗讀,邊讀邊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引導。

(詩人呂岩借寫牧童悠然自得的生活,抒發了自己淡泊名利,追求自由自在的鄉村生活的思想感情。)

5.自由讀詩,要求帶著和詩人一樣的感情朗讀。

6.練習背誦。

(五)總結學法,自讀感悟。

1.總結學習方法:剛才我們通過初讀詩句──瞭解大意──理解詩意──體會詩境──悟其感情的方法學習了《牧童》。請你用這種方法學習《舟過安仁》。

2.自讀古詩,瞭解大意

(1)自由讀詩,要求讀準、讀通,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明學生讀,正音。(注意讀準篙、棹)

(3)多種形式讀詩,要求正確、流利。

(4)自學,看看能否弄清詩的意思,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特別提示:看圖理解是好方法。

(5)小組交流。全班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3.再讀感悟,體會詩境

(1)自由讀詩,邊讀邊在腦海中想象詩歌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全班交流,說說你所想象的畫面。要求:內容具體,人物形象生動

(3)師生共同評析。

4.品評詩句,悟其感情

詩人通過細心的觀察,把兩個頑童刻畫得栩栩如生。猜猜詩人當時是以一種怎樣的心情在觀察兩個孩童?(喜愛)

5.感情朗讀,熟讀成誦

(六)拓展活動

1.課外讀讀寫兒童的詩。

2.推薦背誦楊萬里的其它詩。

第二課時

(一)樂調情

1.用學生熟悉的曲子唱納蘭性德的《長相思》。

2.學生交流有關宋詞的知識,教師適時小結。

3.板書題目,讀題。(強調樂的讀法)

4.介紹辛棄疾生平。

(二)讀入情

1.自由讀詞,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看看註釋或藉助字典查不懂的詞。

2.指數名學生讀,正音。(讀準:醉、相、媚、鋤、媼、亡賴、剝)

3.採用各種形式讀這首詩,要求:正確、流利。

(三)品悟情

1.自由讀詞,理解詞語意思,準備質疑。

2.全班交流,教師適時引導。

3.同桌合作,結合插圖和註釋,理解句子意思。

4.全班交流,各抒己見。

5.教師範讀,學生閉目想象畫面。

6.請學生自由談所想象的畫面。(特別提示: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呢?)

(作者採用白描手法,直接描寫三個兒子的行動,刻劃他們的形象。小兒剝蓮蓬吃的那種活潑天真的神情狀貌,最有趣了!)

7.學生自由讀,邊看圖邊讀邊悟情。

(三)議深情

1.請學生自由談所悟到的思想感情。

2.總結:人們常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詞也一樣。作者用精煉、生動的語句,通過寫景與敘事,創造了具有詩情畫意的藝術境界,描繪了一幅寧靜、悠閒的鄉村生活圖。這樣的情景作者不但十分的喜歡、而且非常的──熱愛、嚮往、羨慕。讓我們一起再來背一背這首詞吧。

(四)佈置作業

1.同學們,唐詩、宋詞、元曲是我國古代文化瑰寶,而宋詞則是這燦爛文化中一顆閃亮的明珠,一朵豔麗的奇葩,每首宋詞都彷彿是一幅絢麗多彩的畫,一曲委婉動聽的歌。希望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讀讀宋詞,感受我國古代文學的藝術魅力。

2.從本課中選一首自己喜歡的古詩詞,改寫成一篇短文。

3.用自己喜歡的曲子唱《清平樂·村居》給父母聽。

古詩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會認5個字,會寫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感受暮春時節大自然的生意蔥蘢,想象兒童在花叢中捕蝶的快樂。體會詩人熱愛春天、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流程:

一、賞景誦詩,匯入新課

1.(課件播放暮春風光)。同學們,你們看到了什麼,想說些什麼呢?

2.同學們課外背會了不少古詩,我們一起來背誦描寫春天的古詩,好嗎?

點評:聯絡舊知和生活經驗,匯入新課。學生在賞春景,誦古詩的過程中,對芳草萋萋,碧柳垂絲,百花爭豔,百鳥爭鳴的美麗春天油然而生一股嚮往之情。有了對春天的美好憧憬,學習描寫春天的詩就會是一種心理需要了。

二、圖文結合,識記生字

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讓學生指出圖上哪是“籬落”,認識“籬”字。

2.這些籬笆上的竹竿與竹竿之間的間隙怎樣?引出“疏”字,理解“疏”的字義。

點評:識字寫字是低段語文的教學重點,通過各種方式讓學生識記生字,是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經常做的事情。而國小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圖文結合,識記生字,經實踐證明,是學生喜聞樂見的。在欣賞畫面的輕鬆愉悅氛圍中,字義理解了,生字也自然而然地記住了。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注意讀得正確、流利、知道按節奏停頓。

2.同學互讀正音。

3.指名讀,評議。

點評:讀是語文最重要的一項基本功。自得、頓悟皆從熟讀成誦中來。

四、細讀文字,感悟暮春

1.學習前兩句

(1)配樂朗讀前兩句。讀著讀著,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景象?(在稀疏的籬笆旁,有一條曲折的小路伸向遠方。樹上的花都謝了,花瓣撒了一地,樹葉剛剛長出來,還沒有形成濃密的樹陰。)

(2)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再讀這兩句。

(3)讀讀這幾句詩,它們描繪的景象有什麼不同呢?引導學生理解前面兩句詩描繪的分別是初春和仲春時節的景象,而這首詩描繪的是暮春的景象。

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等閒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籬落疏疏一徑深,

樹頭花落未成陰。

(4)帶著這樣的理解再來讀詩的前兩句。

點評:藉助想象生成畫面,重現古詩中淡定深遠、生意蔥蘢的意境。對比賞析,感受春天的不同階段,感受不同的詩人筆下春光的異彩紛呈。在有所得有所悟的基礎上再來讀,這種讀,就不僅是字正腔圓,音韻和諧,停頓合轍,而是和詩人的心靈唱和了。

2.學習後兩句

(1)自由朗讀後兩句詩,這兩句詩講述了一件什麼事情呢?

(2)兒童是怎樣追黃蝶的?相機理解“走”的古義。如果你是那名追蝶的兒童,“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後,你會怎樣?

五、想象拓展,積累語言

1.如果你是詩人楊萬里,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怎樣?請你帶著這樣的心情再來讀這首詩。

2.指導背誦。

(1)藉助掛圖,想象畫面,進行試背。

(2)指名背誦,對當堂背會的予以表揚鼓勵。

點評:在語文課堂上,拿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背會一些經典,是對傳統語文教學精髓的傳承。這樣可以讓學生豐富積累,積澱語感。長此以往,學生必將“腹有詩書氣自華”。

評析:

本教學設計立足一個“趣”字,落實一個“讀”字,讓學生在詩情畫意中行走,進入情景,充分想象,誦讀吟詠,品味詩意,體會詩情。

古詩教學,重在吟詠。教師以指導學生感情誦讀為基礎,引導他們通過入情入境、有滋有味地讀,不但使他們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而且體驗到了“急走追蝶”的欣喜,體驗到了“飛入菜花無處尋”的詫異、失落。這種讓學生既讀出了詩的“形”,又讀懂了詩的“神”的教學,是古詩教學追求的一種理想境界。

古詩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7個生字,瞭解詞語意思。

2、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領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聯絡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

【學習重點】

學會本課的生字,熟讀背誦兩首古詩。

【學習難點】

領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發學生讀書求知的樂趣。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匯入新課

1、同學們上課老師佈置的一樣特殊的作業給你們:你們完成了嗎?

(學生出示收集的柳葉)

2、知道老師為什麼要你們完成這樣的作業嗎?因為,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一首讚美柳樹的古詩。

(板書詠柳)

3、全班齊讀課題。

4、我們以前學過一首古詩叫做

(學生答:詠鵝)

5、詠鵝就是讚美鵝的意思,那麼詠柳是什麼意思?

6、出示課件中的圖,你們右圖中看到了什麼?

7、這首詩的作者就是賀知章。

(簡介詩人生平)

二、初讀古詩,認讀生字

1、詩人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請大家先自己讀一讀,邊讀古詩邊把課後的生字劃出來,多讀幾遍,讀準音。

2、學生自由讀,認讀生字。

3、檢查自讀生字情況。

4、從讀詠、碧、妝、裁、剪要求學生會讀,讀準。

5、指名讀,請其它學生正音,全班齊讀。

三、指導朗讀,瞭解詩意

1、指導第一、二句:

⑴(放遠處看到柳樹的照片)你看到了什麼?

⑵詩人從遠處看到了柳樹,發生了這樣的感嘆: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課件出示該句)他覺得高高的柳樹像是碧玉妝成的一樣:碧玉可是翠綠晶瑩的,美麗極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萬條絲帶,你們看詩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詩人,你會怎麼來讀這兩句以表達對柳樹的讚美。

2、自讀第三、四句:

⑴接下來,詩人又是怎樣讚美柳樹的呢?請同學樣和同桌去讀第三、四句多讀幾遍,讀出感情。

⑵學生自讀,指名讀,讀到第三句時,讓全班看著採集的柳葉說說柳葉的樣子。

⑶讀到第四句時,引導學生理解詩人通過讚美柳樹,也讚美了春的創造力。

四、指導說句寫句

1、詩人用古詩讚美了柳樹,你們能用自己的話來讚美柳樹嗎?大家去和小夥伴互相說說柳樹的樣子。

2、指名說和同桌說。

3、把你說的寫下來,只要求兩三句。

4、講評學生的小綠筆。

五、指導生字

1、出示要寫的生字,學生提出難寫的難記的字,老師指導:

垂筆順要多次書空,記準四橫的長度不一樣。

裁要注意筆順,下面的部件與衣字要區別開來,一捺改成一點。

剪字下面是刀。

2、學生自己練習、老師指導。

六、作業

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複習匯入,檢查作業

1、背誦《詠柳》。

2、讀春,積累詞句。

(開火車,每人說一個詞語,看誰的膽量大,說一個含有春的詞語,看誰的普通話標準,誰的聲音好)

3、課前蒐集的有關春的佳句名詩,你們都蒐集了多少?

4、學生把自己蒐集的材料講出來。

5、老師出示課件(收集的詞語、成語、名詩佳句)請學生來讀。

二、詠春,享受春天

1、同學們,當春天到來時,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詩人對春天的讚美。他們對春天是那樣欣賞,那樣痴情,真可謂是把春天描摹的絢麗多彩,古人讚美春天的詩很多,我們今天學的是南宋詩人朱熹《春日》。

2、今天咱們學的這首詩,誰知道它們題目是什麼意思。

3、簡介詩人朱熹。

4、請大家自由地大聲地讀朱熹的《春日》。

5、讀了這首詩後,你能猜一猜詩人在寫《春日》時的心情嗎?

(高興、喜悅、歡快、舒暢)

(學生板書在黑板兩側)

6、猜測終歸猜測,大家能從詩文中找出明確的詞句來證明詩人當時的心情。

(說出一處,請學生將詞語板書到相應的橫線上)

老師點拔如下: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設得、東風面、總是春

萬紫千紅

7、指導學生誦讀古詩,師範讀一次。

8、說一說古詩的大意。

三、惜春,書海求知

同學們,詩人朱熹在泗水濱春遊,心情為何如此快樂?

原因之一是因為朱熹欣賞到了萬紫千紅的春色;原因之二,請聽我細細說來(出示)《春日》這首詩,不僅是一首詠春詩,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勸學詩。(板書勸學)勸告大家多讀書,因為泗水在山東地區是春秋時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鄉和他講學的地方,尋芳泗水就是說孔子在書籍中尋找知識,書中的知識道理就像是原野上美麗的春色使詩從耳目一新,深感快樂。

試想一個不喜歡讀書的人,能有春日尋芳與書海求知的聯絡嗎?我們大家要在書海中求知識,因為書的海洋裡也有一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古詩教學設計12

猜謎激趣

1、小朋友,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了一個謎語,請大家聽清謎面:

一隻蝴蝶輕輕飄,

順著風兒上九霄。

一心向著雲外飄,

可惜繩子拴住腰。

2、指名說

揭題

1、出示課文插圖

瞧,圖上的幾個小夥伴正玩得帶勁呢!詩人高鼎把他們寫進了一首詩中,大家想讀讀嗎?

2、板書課題,指導讀準平舌音“村”。

初讀感知

1、自由讀古詩,藉助拼音讀準宇音。

2、同桌互相檢查生字的讀音,互相糾正讀錯的生字。

3、指名讀,齊讀。

圖文對照,讀中感悟

1、看圖,幾個小夥伴在幹什麼?大家看詩中是怎樣寫的?

(指名回答: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2、全班齊讀。

3、看看圖中的景物怎樣?(指名用自己的話說)

4、詩中是怎樣寫的?(引出: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5、小夥伴在這麼美的風景下放風箏,構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詩人寫成了一首富有情境的詩,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吧1

讀詩想畫畫,指導背誦

1、師配樂朗誦,小朋友閉上眼睛聽,再說說剛才彷彿看到了什麼。

2、看圖背誦,全班齊背。

複習生字詞,寫字指導

1、抽讀生字、詞卡片,學生說一說怎麼記住“醉”這個字。

2、指導寫“忙”字(方法同前)。

擴充套件活動

開展放風箏活動。

教材簡析

《春曉》給我們展現的是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它看似平淡,卻韻味無窮。詩人由喜春而惜春,用惜春襯愛春,言簡意濃,情真意切。

高鼎的《村居》,則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種情調。良辰美景配上快樂生活,多麼富有情趣;大好春光配上風華少年,意境多麼悠遠。

學習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教學重難點

1、重點:認識13個生字,會寫6個字;正確朗讀背誦兩首古詩。

2、難點:認識生字“醉”和書寫“聲、處”。

古詩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這首詩中的生字、詞語;

2、指導學生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及意境;

3、背誦並默寫這首詩。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這首詩的意思及意境:鄉村四月濃濃春意和優美景色,人們忙於農事而心情愉快的境界。

教學方法

1、 在熟讀古詩的基礎上,理解重點詞語,再理解詩意;

2、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與合作探究相結合;

3、 學生討論與教師點撥相結合;

4、 朗讀、背誦與默寫相結合。

教學準備

1、 電教版:教學課件、教學錄音帶

2、 普通版:掛圖、小黑板

教學時間

一課時

教學內容

古詩《鄉村四月》的學習,原文如下:

綠遍山原白滿川,

子規聲裡雨如煙。

鄉村四月閒人少,

才了蠶桑又插田。

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2分鐘):同學們以前學過哪些描寫鄉村景色的古詩啊?誰來背一背。同學們知道的很多,背的也很好。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田園風光的古詩,它是宋代翁卷寫的“鄉村四月”,看他是怎樣寫的。(板書詩題:鄉村四月)

二、學習古詩:

1、出示小黑板,展示原文。指名朗讀古詩。讓同學評一評讀的好不好,有沒有錯誤。(3分鐘)

2、指名說說這首詩的節奏、語氣,讀詩應把握的感情。(5分鐘)

節奏:223

語氣:輕鬆愉快

感情:讀出古詩的優美、輕快、明朗

3、學習生字(2分鐘):

了:讀 liǎo ,結束的意思。

蠶:讀 cán ,上下結構,由“天”“蟲”兩字合成。

蠶是蠶蛾的幼蟲,能吐絲。

4、藉助註釋,理解重點詞語。個別詞語可作補充解釋(5分鐘):

山原:山陵和原野。

白滿川:指稻田裡的水色映著天空的光輝。川,平地。(補充:“白”在詩中指的是水。人們習慣上把透明物體叫“白”,比如“白酒”、“白開水”等。“川”在詩中指灌滿水準備插秧的稻田。)

子規:杜鵑鳥。(補充:也就是布穀鳥,大通農村所叫的“長高蟲”。)

才了:才,剛剛。了,結束。

蠶桑:給蠶餵了桑葉。這裡把名詞當作動詞來用。

5、 理解詞語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5分鐘)

6、 體會這首詩的意境(8分鐘)

提問:這首詩前兩句寫了哪些景物?

(生答:綠、山原、水、稻田、子規聲、雨如煙)

提問:詩人用這些景物描寫了怎樣的景色?表現了什麼? (生答:描寫了“綠遍山原,水滿平川;子規聲聲,雨絲如煙”的景色,表現了鄉村四月濃濃的春意和優美的景色。)

提問:後兩句寫了什麼事情?表現了什麼?

(生答:忙於農事的事情。表現人們積極務農的勞動熱情。)

師小結:說的很好。鄉村四月人們很忙,但忙得有目標—“才了蠶桑又插田”;忙得有樂趣—樂在務農,人們都在田裡,說說笑笑,幹活有勁。這就是這首詩意境的高妙之處。

7、 指導背誦和默寫(8分鐘)

指導背誦:前兩句寫景,後兩句寫事。先記寫景,後記寫事。 指導默寫:指一名上黑板寫,其餘學生在下面寫。寫完後集體訂正。

三、佈置作業(2分鐘):

蒐集其他描寫田園風光的詩讀一讀。

板書設計:

鄉村四月

[宋]翁卷

景色:綠遍山原,水滿平川;

子規聲聲,雨絲如煙。

景象:閒人少,(忙人多);

才了蠶桑,又去插田。

教後反饋:

古詩教學設計14

教師目標:

1、知識目標:學會生字詞,理解詩句意思。

2、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古詩,體會兩首古詩的異同。

3、情感目標: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培養審美情趣,陶冶愛美情操,激發對春天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一、喚起記憶,營造氛圍。

談話: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節,你瞧,微風輕拂,萬樹搖綠,百花綻放,到處生機盎然,給人們帶來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許多文人墨客都對春天充滿深情,歌頌讚美它!今天就讓我們盡情地享受春天、讚美春天,享受生活、熱愛生活吧!

1、齊背《春日》。

2、“萬紫千紅”主要指的是什麼?(花)我們今天再來學和花有關的兩首古詩。首先學習《遊園不值》這一首。板書題目。解釋“值”的意思。理解題目的意思。

二、瞭解詩意,質疑解疑

1、自讀古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名讀,糾正字音及不恰當的停頓。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瞭解古詩大意,並且提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

4、在小組內交流。

(1)、在小組內說一說古詩的大體意思。

(2)、交流不理解的字詞。(注意“屐”“印”的意思)

5、全班交流不理解的問題。

三、入境品讀,體味詩情。

1、學生再次走進古詩,讀古詩,談自己的感受。

2、抓住重點詩句領會詩情。

(1)談對“小扣柴扉久不開”的理解。如果沒有聯絡到上句,教師再引導學生閱讀前兩句。

(2)理解作者當時的心情。

(3)指導朗讀: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出作者當時的心情嗎?

(4)指名讀,教師指導讀得慢一些。

(5)就在作者失望掃興的時候,事情發生了什麼變化?引出後兩句。學生齊讀後兩句。體會作者此時的心情。

(6)由作者高興的心情引出“滿園春色”。讓學生展開想象,如果把滿園春色拍成電視片段,每一個同學都會有一個不同的版本。展示老師的版本:

牡丹高貴地昂著頭,/ 玉蘭花謙虛地含著笑。/ 蝴蝶在花叢中飛舞,/ 黃鸝在枝頭上歌唱。

(7)學生準備版本,然後指名說。

(8)指導朗讀,把作者欣慰的感情讀出來。

3、賞讀全詩,誦讀全詩。

(1)範讀古詩。把作者由掃興變為欣慰的感情讀出來。

(2)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3)全班有感情地誦讀全詩。

四、學習第二首古詩。

導語:剛才很多同學都寫出了屬於自己版本的“滿園春色”,我國唐朝大詩人杜甫也早已寫出了杜甫版的“滿園春色”,想看嗎?現在來看《江畔獨步尋花》。

1、總結學習第一首詩的方法。自讀――藉助工具書瞭解大體意思――小組交流――感悟詩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2、自主、合作學習這首古詩。

3、師生互動。學生大體說說古詩的意思。談自己的體會。教師補充當時的時代背景。

4、感情誦讀全詩。

五、比較兩首詩的異同,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1、默讀兩首古詩,想想它們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看法。

3、在全班交流。教師著重指導學生領悟語言表達方面的直白與含蓄。

六、自學本課生字。

七、課堂小練筆。

同學們,屬於你自己版本的“滿園春色”是什麼樣子?能寫一寫嗎?

擴大閱讀範圍,佈置作業。

蒐集描寫春天的古詩,讀一讀。

古詩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知道這些字在詩句中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3.初步理解這兩首古詩的意思,感受作者熱愛春天、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具準備:教學掛圖、生字卡片

教學課時: 三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設計

一、小朋友們,現在正是春天,天氣暖和,百花齊放,人們心情舒暢。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古代詩人為表達對春天的喜愛之情而寫的兩首詩。(板書:古詩兩首)

二、教學《春雨》

1.板書詩題:春雨

2.解題:這首詩是唐朝大詩人杜甫寫的節選其中的前四句,說的是春雨的特點。

3.教師範讀一遍,領讀兩遍。

4.看圖導讀,結合學習生字。

原詩有八句,這裡

(1)出示掛圖,指導學生看圖說出春雨細密、滋潤萬物、催開

百花等特點。詩人是怎樣來寫這春雨的呢?

(2)指名讀詩句。

(3)出示生字卡片,學習生字。

乃:共兩畫,第一筆是“橫折折折鉤”“撇”。第二筆是撇。這裡“乃”是“就”的意思。

隨:左右結構,右部先寫“有”,“隨”是跟從的意思。

潤:翹舌音,前鼻音。左右結構,右部先寫“門”,再寫“王”。“潤”是加水分,使東西不幹枯的意思。

指名學生讀生字,說說生字的筆畫或結構,講生字的意思。

(4)分句講讀。

①指名讀“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②這兩句詩是什麼意思?(春雨像知道時節似的,當春天一到,它就下起來了)想一想:為什麼詩人說它是“好雨”呢?(因為春天莊稼最需要雨水,所以詩人說春雨是好雨)對,這兩句詩讚美了春雨來得及時。

③齊讀這兩句詩。

④指名讀“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⑤誰能說說什麼叫做“潛入”?(“潛入”就是在人不知不覺中透進去)那麼“隨風潛入夜”該怎麼解釋?(夜間,好雨隨著風在人們不知不覺中透進萬物的內部)“潤物細無聲”是什麼意思?(春雨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誰能把這兩句詩連起來解釋一下?

(春雨是在夜間,乘人們不注意的時候,隨著春風灑落,細密無聲地滋潤著萬物)你說得真好!春雨做了好事卻不聲不響,怎麼不是好雨呀!

⑥齊讀這兩句詩。

5.總結。

這四句詩讚美了春雨及時而下,無聲地滋潤著萬物,反映了詩人的喜悅之情。

6.朗讀指導。

(1)掌握節奏、韻律(加點的是韻腳字)。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

好,是全詩的中心,其他都是圍繞“好”來寫的,是春雨“好”的表現。知,表現春雨善解人意。

“當……乃……”強調春雨好在下得及時。

潛、細、無,強調春雨的美好品格。

(3)教師範讀。

(4)學生自練。

(5)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7.描紅指導。

(1)提示描紅生字的注意點:

乃:第一筆“橫折折折鉤”的橫部宜橫向右上取勢,第一折和第三折宜斜向左下取勢,第二筆“撇”須頂連“橫”畫,撇出時略帶弧度。

隨:第一筆和第二筆寫成的“口”體形宜瘦,偏左定位,第三至第八筆寫成的“有”宜於偏右略高處定位,中間和下部須留寫“l”

的位置,末筆“捺”彎曲俯仰有度,不宜平直。

潤:左部“三點水”寫法同前,右部首“點”定位宜高,第二筆“豎”和第三筆的“折”部等長,“門”中的“王”,三“橫”間距相等,末“橫”較長。

(2)學生自練描紅“乃、隨、潤”3個生字。

三、佈置作業

1.朗讀《春雨》,熟讀背誦。

2。抄寫“春雨”、“時節”各兩遍。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