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7W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學生各方面的能力,從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教學設計(精選15篇)

關於教學設計1

有一位著名的特級教師曾講到,有人問他上課時為什麼學生總能跟他配合得那麼默契?他說:“因為我首先考慮的不是學生將會怎樣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樣去配合學生的學。”這是“基於學情”的有效教學的最典型案例。

所謂“學情分析”,在教學設計學中通常稱之為“教學物件分析”或“學生分析”。所謂“學情”,是指學習者在某一個單位時間內或某一項學習活動中的學習狀態,它包括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思路、學習程序、學習效果等因素。學情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前學情”,即教學開始前,教師對學生已有情況的把握,包括整體特徵與個體差異、知識儲備狀況與能力基礎、情感態度狀態等,這個觀察直接決定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課堂目標的制定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二是“學時學情”,即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狀況的動態觀察,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一、學情分析的現狀

就理論而言,教師的備課與教學設計應關注“學情”,以“學情分析”為起點,以科學準確的教學目標制定為終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真正養成這個習慣的教師很少,大部分教師對學情的關注意識淡薄。據一項調查資料表明:教師在做備課筆記時,主要是知識的呈現,有教學手段與方法設計的已算可貴,真正做了學情分析的,不到十分之一。

當下歷史教師在做教學設計時常常存在以下問題:大部分教師直接忽略了學情分析這一環節,在備課中進行學情分析的很少;瞭解學情的手段比較簡陋,基本上是一種經驗判斷;學情分析的過程比較粗糙,基本上是三言兩語,只見判斷,不見分析,只見結論,不見過程;學情分析的深度不夠,很多隻是一種淺度描述,一種印象判斷。

沒有準確而細緻的“學前學情”分析,就使建立學生的“學”的基礎上的有效教學無法落實。面對不同的學生使用同樣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不清楚,缺乏針對性,這樣的教學是無從談“有效性”的。常常有教師抱怨說,這個班級的學生太差導致教學效果不好,這個說法就是學情判斷的失誤。學生差在哪裡?教學設計有沒有估計到這種差並相應地在教學中提出對策?教學目標的本質是課程目標與學生實際的結合,也就是學習的目標,學情判斷直接影響目標的高度、廣度和正確度。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考慮學生的基礎、個性、理解能力而導致教學效果不達標,責任完全在教師身上。

“學時學情”也常常被忽略。我們所說的教學“有效性”,本質上是指學生

“學”的有效性。課堂的結構表面上是“教”的結構,而實質上是“學”的結構,這個結構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設計者,他的職能是“組織”學生學的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師“教的活動”完整有序,而學生“學的活動”零散而無效,“教的活動”豐富、多樣,“學的活動”機械、單調。所謂的教學流程,應該從學生角度進行,是“學的活動”的展開。更大的問題在於,很多人沒注意到它是個問題,包括教學者和評價者都可能被表面光鮮的“教”而吸引,而對被淹沒於“教”中的“學”失去了注意力。

二、學情分析的內容

(一)學生年齡特點分析

這包括所在年齡階段的學生長於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樂於發言還是開始羞澀保守,喜歡跟教師合作還是開始牴觸教師;不同年齡學生注意力的深度、廣度和永續性也不同。這些特點可以通過學習一些發展心理學的簡單知識來分析,也可以憑藉經驗和觀察來靈活把握。另外,不同年齡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不同,教師一方面要儘量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又要適當引導,不能一味屈尊或者遷就學生的不良興趣。

(二)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分析

針對本節課或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確定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具備哪些生活經驗,然後分析學生是否具備這些知識經驗。可以通過單元測驗、摸底考查、問卷等較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採取抽查或提問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發現學生知識經驗不足,一方面可以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適當調整教學難度和教學方法。

(三)學生學習能力分析

分析不同班級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如何、學習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據此設計教學任務的深度、難度和廣度。經驗豐富、能力較強的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分析本班學生中學習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並因材施教,採取變通靈活的教學策略。

(四)學生學習風格分析

一個班級的學生在一起時間長了會形成“班級性格”,有些班級思維活躍、反應迅速,但往往思維深度不夠,準確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級則較為沉悶,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不同的學生個體也是如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經驗和課堂觀察,敏銳捕捉相關資訊,通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合作等方式儘量取學生之長、補其之短。

三、學情分析的方法

教師對學生的瞭解,是教師的教學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因而主要靠平時的積累,關鍵在於“用心”,做有心人。至於學情分析的具體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一)觀察法

這裡所說的觀察,與作為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的課堂觀察是有區別的。這裡的觀察者不是旁觀者、局外人,而是教師自己。教師臵身於學校內、課堂中,可以成為具有明確觀察意圖、掌握觀察方法又不改變課堂教學自然狀態的最佳人選。對於瞭解學生來說,觀察法是教師使用頻率最高的方法之一。觀察要做到準確、全面,最好是有目的、有計劃地持久進行。但在日常教學工作狀態下,更為重要的是教師的觀察意識和洞察能力,即善於處處留心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透過他們的外部表現洞察其內心的思維活動。

(二)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通過與學生面對面交談來深入瞭解學生情況。通過交談,不僅可以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還可以使教師及時、深入地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要想使談話取得好的效果,談話前應該認真考慮談話的目的、中心內容,並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學生為交談物件;談話時教師的態度要親切、誠懇、和藹,針對不同氣質性格特點,注意說話的方式;談話後做好必要的記錄。

(三)問卷法

除了採用編制有關知識、技能的小測試等形式進行摸底分析之外,還可以根據需要設計專題問卷或量表進行調查。問卷大致可分為開放型和封閉型兩種。前者只提出問題,不列出答案。它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想法,回答不受任何限制,但不便於統計,只適合在少數人中進行。後者不僅提出問題,還列出供選擇的答案。

(四)實驗法

對某些問題、練習題或實驗、演示設計的適用性沒有把握時,可以找幾個不同水平的學生試做或演練一下,瞭解學生的反應,為修改、完善提供依據。

(五)材料分析法

主要是分析學生的作業、試卷,從中發現學生的個性化解題過程,包括獨特的解法或錯誤。初任一個班的歷史課時,還可以通過查閱成績冊和前面的測試卷來了解該班學生群體和個人的學習狀況。

(六)訪問調查法

必要時,可以通過與學生家長交談,瞭解到學生的一些學習情況,特別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方面的情況。剛接手的班,還可以通過請教原任課教師來了解該班學生的歷史學習狀況。實踐表明,基於學生分析的教學設計,既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結構,又讓他們把已有的知識運用起來,在創造性的設計活動中去體驗、感悟,取得預期的效果。

“學情分析”是研究學生的基本途徑,是當代學生觀在課堂教學的重要體現。然而,學生的種種情況常常為教師教學工作中的盲點,“學情分析”也就成了被忽視或未深入探究的實踐領域。本文從教師開展“學情分析”中存在的問題為出發點,提出教師開展“學情分析”方法。然而,由於自己的實踐經驗的缺乏,一些研究尚不夠深入細緻。今後,作為一名有教育學學科背景的一線教師,我將在理論的引領下結合實踐經驗,更加深入的對“學情分析”進行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關於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領悟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底蘊。

2.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3.揣摩語言,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文言詞彙。

[教學重點]

揣摩語言,掌握一些表示時間的文言詞彙;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理解側面描寫與烘托手法的作用。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匯入新課

由“洛桑學藝”引入

二、誦讀課文

1.課文範讀錄音。

2.學生自讀課文。

①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註釋,疏通文字,質疑;

②教師解答疑問,並強調掌握重要字詞的讀音、釋義。

3.齊讀課文。

 三、解讀課文

(一)分析第2~4段,理解課文描寫層次的有條不紊。

1.再讀第2、3、4段。

2.思考:這三段描寫了幾個場面?

——三個場面:①一家四口人由夢而醒;②一家人由醒而夢;③火起後眾人的.慌亂惶恐。

3.在書上畫出這三段所描寫的聲音種類並口頭作答:三個場面聲音的變化有何特點?

——聲音的變化總的來說是按“小 → 大(第一個場面)→ 小(第二個場面)→

大(第三個場面)”的順序來寫的,其中又各有特點,如:第一個場面聲音由遠到近,由外到內;第二個場面突出鼠傾盆器的聲音來烘托屋內的靜;第三個場面更是寫得有聲有色,達到高潮,聲音由少而多,應接不暇。另外,聲音的表現形式多樣,或單獨相繼而出,或同時發出等等。

4.探討:課文第3段的描寫可否省略? 這一段有何作用?

——不能省略。這段寫—家四口人漸漸由醒而睡,又用鼠聲襯托這種寧靜,既充滿了生活的氣息,又有情節上的突兀變化。由起先的喧鬧陡然落為平靜,也為下一個情節積勢蓄力,暗示必將有更猛烈的情形出現。這樣處理,使課文情節顯得起伏跌宕,生動曲折。

(二)分析課文的開頭和結尾。

1.請男女生各一位同學分別朗讀這兩段。

2.思考:“京中有善口技者”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

——這一句交代口技表演者名氣大、技藝高。“善”字統領全篇,全文的內容情節都是圍繞“善”來展開的。

3.文章首尾都寫到了表演道具是“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是不是簡單的重複?為什麼?

——不是簡單重複。二者既有呼應作用,更主要的區別在於:開頭以交代道具為主,為下文作鋪墊;結尾再次強調道具的簡單,稱讚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藝,讓人對這場表演回味不已。

(三)歸結文章的主旨

課文通過描寫一場精彩的口技表演,展示、讚揚了口技藝術的魅力和表演者高超的技藝。

(四)分析描寫技巧

課文直接描摹表演的內容和過程,這是從正面表現口技者的技藝精湛。另外還有側面的描寫,請一一指出,並談談側面描寫有什麼作用?

——側面描寫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幾個場面表演中觀眾的不同神情舉止的變化;二是在首尾兩段中對道具和場地氣氛的描寫。側面描寫從不同角度襯托出表演者的高超技藝,使文章表現手法富於變化,增強了感染力,顯得真實可信。

(五) 揣摩語言

1.課文中寫犬吠用“遙聞”,寫鼠聲用“微聞”,有什麼好處?

——“遙聞”表遠遠地聽到之意,營造出小巷幽深、夜黑寧靜的氛圍,一開始便把人們帶入了特定的生活環境中。“微聞”是指聲音輕而慢,從側面突出房間的寂靜。這兩個詞用得恰如其分,符合人們在生活中的聽覺感受。

2.課文寫小兒“含乳啼”,大兒“絮絮不止”,好在哪裡?

——準確傳神,讓人一下子就在腦海裡浮現出這幅畫面。

3.文中用了許多表示時間的詞語,這些詞語有何作用?

——表示突然發生的有“忽”、“忽然”;表示幾件事同時發生的有“一時”;表示相繼發生的有“既而”;表現在特定的某個時間內發生的有“是時”,表示過了很短時間就發生的有“俄而”、“少頃”、“未幾”。這些詞語運用靈活多變,準確地反映了表演者在不同情況下製造出的聲響種類和聽覺效果,表現出其技藝之高深。

4.第4段中寫起火、救火場面,連用五個“百千”,表達效果怎樣?

——“百千”指多、雜,突出了火情急、火勢猛的特點,也渲染出人們的緊張和慌亂。

四、佈置作業

1.熟練地背誦、默寫課文。

2.完成“學習與檢測”

關於教學設計3

一、組織教學:

1.師生問侯:

2. 匯入:

同學們,通過前一段時間的學習,你們對計算機有所瞭解了嗎?把你知道的向同學們介紹一下。

那你們想不想學會使用計算機呢?今天老師就和同學們一起走進神奇的Windows,探索其中的奧妙之處。

二、授新:

1.教師板書課題:初識Windows。2.提問:Windows是什麼?你知道怎樣啟動Windows嗎?(學生自由發言)。

3.教師講解啟動Windows的方法:先開顯示器,後開主機。

4.教師說明:計算機開機過程中,我們不要動其他裝置,仔細觀察顯示器上所顯示的畫面有哪些,最後到什麼畫面就不變了。(學生觀察)

剛才,我們都啟動了Windows,誰能說一下在計算機啟動的過程中你看到顯示器上出現過哪些畫面?你能給它們分別起個名字嗎?

(學生聽老師講述,並在自己頭腦中進行記憶。學生自由發言)。

學生進行復述。

全體學生開啟主機與顯示器電源,觀察Windows啟動:你是怎樣開機的?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回答:windows)

同學們觀察的很仔細,大家一起來跟我讀一下windows,板書:初識windows。那現在的畫面叫什麼?上邊又有哪些新東西呢?(同桌互相指著螢幕上出現的東西問對方。學生說出所指物品的名稱。大家看書、交流。)

5.小組彙報,教師對照畫面小結:藍底的畫面叫Windows桌面,它如同我們所用的'桌子,可以在桌面上擺放和移動物品;而桌面上擺放物品就是這種小圖形,叫做“圖示”;小箭頭隨著滑鼠移動而移動,所以稱其為滑鼠指標,簡稱指標;這像個按鈕,上面還有“開始”兩個字,叫做“開始”按鈕;Windows桌面最下面是一個灰色長條,它把計算機執行的任務都顯示在上面,所以是工作列。

同桌互相指著螢幕上出現的東西問對方。而後,教師用滑鼠指標指到哪,學生說出所指物品的名稱。

老師強調“正確關機的步驟是:先關主機後關顯示器”,學生記錄。

小結:1、單擊開始按鈕;2。單擊關閉系統;3、單擊關閉計算機;4、單擊“是”;最後還要關顯示器。

學生看書p10p11、觀察討論(1分鐘)。

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了什麼內容?你有什麼收穫?你還想知道什麼?我們將會在以後的學習進一步研究Windows。 Windows是什麼?它的作用是什麼?它的發展經過怎樣呢?

關於教學設計4

學習目標:

1、聽錄音,在老師的指導下讀準“學、校、老、師、一”5個生字的字音,並能在語言環境中正確認讀。練習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認識筆畫“橫”,認識田字格,並在老師指導下描摹“一、二”。

2、能跟著錄音或老師的範讀,基本做到字字過目地朗讀課文。產生為自己是一名國小生而自豪的情感。

3、在識字活動中認一認校名中的字。

重點和難點:

1、學習跟著錄音或老師的範讀指讀課文。

2、瞭解正確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能描摹筆畫“一、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卡片、田字格黑板、錄音機、課文錄音磁帶。

教學過程(A式):

一、談話引入課題。

1、讓學生談談開學第一天的感受:今天是開學第一天,當你揹著書包來到學校,看到老師和哥哥姐姐站在校門口歡迎你,作為一個新同學,你的心裡在想些什麼呢?

2、教師小結談話,揭示課題:心裡話兒真不少,現在就讓我們一起學習第一課——開學了。

3、板書課題:開學了。

4、師領讀課題,生跟讀,指名讀。

說明:

在這一環節中,教師聯絡學生開學第一天的新奇感,進行課前談話,一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二來提供語言表達的實踐機會。

注意課堂常規和學習習慣的培養,例如學生在進行口語表達時要求態度大方,聲音響亮;讀課題時,集體讀時聲音輕輕的,個別讀時聲音響亮。

當堂板書課題時,教師要重視書寫質量,有意識的滲透寫字教學,要讓學生看清自己的書寫順序,用漂亮的字引發學生的寫字興趣,為寫字教學進行鋪墊。

二、聽錄音識字讀文。

(一)感知課文。

1、第一遍聽課文:開學了,有一位一年新同學和你們一樣,非常高興,有許多話想告訴大家,想聽嗎?

2、看圖聽課文錄音,交流:你聽到他說了什麼?

說明:

對學生聽和說的習慣進行培養,通過學生的交流和教師的評價初步引導學生形成仔細聽,並能邊聽邊記憶的習慣,教師應鼓勵學生充滿自信地站起來,知道多少講多少。

(二)學習生字。

1、激發識字興趣:你們成為一名國小生了,要在學校裡學習很多本領,識字本領很重要。

2、出示五個生字,要求學生在課文中找到生字:這是今天我們要學會的生字,它們很調皮,和大家玩捉迷藏的遊戲,仔細看課文,把他們找到。注意不要跳著看,一個一個字挨著看。

3、指名學生到黑板上板演,教師指導圈字方法。

4、第二遍聽錄音,要求學生指書聽課文,重點聽清不認識字的讀音。

5、認讀生字,開火車讀,正音:讓我們和這些生字打個招呼吧!它們叫什麼名字?

6、遊戲鞏固:(1)給生字點名:叫號讀字;(2)照鏡子:同桌一起抽讀生字卡片,相互糾正。

7、擴詞鞏固:給這些生字找朋友。

(1)認讀詞語“學校”、“老師”:“學、校、老、師、一”這幾個字中,誰和誰是好朋友,可以組成詞語?

(2)聯絡生活,加強理解:我們的學校叫什麼?你認識了那幾位老師?

(3)為“學”擴詞:“學”除了和“校”交朋友組成詞語“學校”,它還有許多朋友呢?課文中就有,還記得嗎?你還知道哪些詞語?(出示課文詞語:“開學”、“學生”,板書學生提供的課外詞語,認讀。)

(4)為“老”擴詞:進行“一字開花”的遊戲

說明:

課文為識字設定了一個情境,文章中有許多字,鼓勵學生自主識字,然後引導關注五個生字,可以出示生字後,讓學生在文中圈出生字,使學生對生字有整體的感知;教師可採用領讀、開火車讀等方式,在讀中正音。同時,滲透拼音教學,讓學生觀察老師的發音口形,尤其是“師”的發音,注意讓學生體會翹舌音的發音方法;然後讓學生說說自己獨特的記憶方法,因為這些字在生活中較為常見,所以教師鼓勵學生用聯絡生活記字的方法。

建議把生字比作字寶寶,這比較符合孩子的心理特點,用給字寶寶點名、給字寶寶找朋友等有趣的遊戲方式鞏固生字,富有童趣。對於要求在新的語言環境中認讀的字,可讓學生擴詞。教師可將卡片貼在黑板上作為花心,及時地把學生的組詞書寫在生字的周圍作為花瓣,一字開花的遊戲讓學生有意無意地記憶生字和積累詞彙。

(三)朗讀課文。

1、激發朗讀情感:從今天起,你們就是一名國小生了,除了要學習識字本領,還要學習朗讀的本領呢。

2、指導朗讀方法:認真地跟著錄音或老師學,你也會讀得一樣棒。

3、隨機指導讀句:你們覺得課文中哪一句話能表達你們的'心情?

(1)“開學了,我揹著新書包高高興興上學去。”

喚起情感體驗:今天早上你上學時是什麼心情?(交流:高興、激動……)就讓我們帶著這樣的心情讀好這句話。(指名讀,領讀、同桌對讀、表演讀)

(2)校門口,花兒對我點頭,老師對我微笑。

看圖(有條件的學校可放音像資料)理解句子:來到校門口,你看到了什麼?(交流:隊鼓咚咚,彩旗飄飄、師生迎接……)老師帶著親切的微笑迎接你們,連美麗的花兒也在歡迎你呢!高興嗎?快用朗讀表達出來!(指名讀、師生配合讀、同桌合作讀、齊讀)

(3)“從今天起,我就是一名國小生了!”

賽讀形式指導感嘆句:多麼自豪啊,從今天起,你就是一名國小生了!比一比,看哪一位國小生最自豪!(自由練讀、個人挑戰讀、男女生挑戰讀、齊讀)

說明:

因為是起始課文,讓學生從模仿開始,教師應多範讀,讓學生跟讀。由於學生許多字不認識,不可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閱讀,很有可能不是看著字讀,而是背出了課文,因此這起始階段引導學生字字過目,提醒學生在朗讀課文時,指著讀,讀到哪兒,指到哪兒。教師可以把課文出示小黑板上,用教棒跟著錄音的速度指著文字讓學生邊看邊聽,邊看邊讀,幫助學生掌握指讀的方法,再讓學生開啟課文左手壓書,右手指字,跟著錄音的速度指著字聽或讀,等到熟練以後要擺脫指讀。採用多種形式練讀,激發興趣,積累語言。

三、學習筆畫,描寫漢字。

1、激發寫字興趣:讓我們再來學學寫字的本領,和生字交朋友,學會書寫它們。

2、端正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做做手腕操,念念寫字歌。

3、教筆畫“橫”,提醒寫的時候從左寫到右,橫要平。

4、出示“一、二”,認識田字格。(中心點、橫中線、豎中線、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引導觀察比較橫的長短和位置。

5、指導描寫“一、二”,先看老師寫一寫,書空練一練,書上寫一寫。提醒:橫要平,照著樣子寫,一筆寫成。

6、四人小組相互欣賞,評選“寫字小明星”。

說明:

這是本學期的第一篇課文,孩子要學的內容很多,但絕不能因此而輕視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的訓練,因為“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當然,良好的寫字習慣非一朝一夕形成,在今後的教學中要不斷鞏固,嚴格要求。教師先教會學生一些手腕操或寫字歌訣,然後通過示範演示、表揚激勵、行為訓練等方式幫助學生初步掌握正確的書寫和執筆姿勢。接著認識田字格,知道它是大家寫好字的小幫手,再認識筆畫“橫”,知道漢字“一、二”由筆畫“一”構成,要觀察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寫好每一筆。描寫時,教師先進行示範指導,讓學生仔細觀察範字,能說出“一”寫在橫中線上,稍稍有點向上斜,教師再將起筆收筆的位置和運筆方法進行示範演示,最後讓學生嘗試描寫。書寫時,教師不斷巡視,提醒學生的書寫和執筆姿勢,不要馬虎。課後可進行作業展示,讓大家一起欣賞。

四、拓展延伸。

1、總結: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嗎?

2、你們喜歡自己的學校嗎?我們的學校叫什麼?教師板書校名後讓學生認讀校名中的字。

說明:

讓學生自己總結收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在學習反思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幫助學生解惑。再次引導學生關注生活,留心觀察,主動識字。

教學過程(B式)

課前談話:你覺得我們現在在學校上課與在幼兒園上課有什麼不同?

說明:

課前談話讓學生說說學校和幼兒園生活的不同,既消除學生初次上課時的緊張感,又為課文學習進行情緒的鋪墊。

一、引入課題。

1、板書課題:看老師寫字,(板書課題:開學了)誰認識這三個字?(指名認讀)

2、交流認識這些字的途徑,鼓勵自主識字:你是怎麼會認識這些字的?

3、揭示課題:現在我們來到學校學習,一定會認識更多的字呢!今天是開學第一天,這就是我們要學的課文。(齊讀課題)

說明:

瞭解學生的已有的認知情況,引導學生在生活環境中識字,充分開發和利用生活中語文學習的資源。教師通過表揚和肯定,引發學生學習的願望。

二、聽錄音整體感知。

1、第一遍聽,交流聽到的內容:開學了,我們很高興,有個小朋友也很高興,讓我們去聽聽他的心裡話。仔細聽,他說了什麼?

2、交流聽到的內容。

3、看課文指書再聽錄音:請你試著聽清每個字的讀音,想想你認識哪些字?

說明:

這一環節中的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培養學生良好的傾聽習慣。在聽錄音前,教師要說明聽的重要性和要求,學生聽了一遍後,一時無法說清,可以再聽一遍。引出下一環節,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朗讀有關句子,聯絡生活實際,學習其中字詞。

三、隨機讀句學字詞。

(一)學習“學校”兩個字。

1、出示學校大門的錄相或照片,展示校名。

2、師介紹學校的名字:這就是我們的學校。

3、出示詞卡:學校(指名讀、開火車讀)

4、讀句:開學了,我揹著新書包,高高興興上學校。(範讀、指名讀、小組比賽讀)

(二)學“老師”兩字。

1、出示詞卡(指名讀、抽卡片讀)

2、教師自我介紹:我姓*,大家可以叫我——*老師。我教語文,是你們的——語文老師。

3、讀句:花兒對我點頭,老師向我微笑。(範讀、指名讀,做動作表演讀)

(三)學習“學、生、一”兩個字。

1、師引入:幼兒園與學校不一樣,我們進學校了就是一名國小生了。

2、出示詞卡:學生(範讀、指名讀、開火車讀)

3、練習讀句:從今天起,我就是一名國小生了!(指名讀、男女生比賽讀)

(四)齊讀課文

四、指導寫字

1、端正寫字姿勢和握筆姿勢,做做手腕操,念念寫字歌。

2、教筆畫“橫”,提醒寫的時候從左寫到右,橫要平。

3、出示“一、二”,認識田字格。(中心點、橫中線、豎中線、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引導觀察比較橫的長短和位置。

4、指導描寫“一、二”,先看老師寫一寫,書空練一練,書上寫一寫。提醒:橫要平,照著樣子寫,一筆寫成。

5、四人小組相互欣賞,評選“寫字小明星”。

說明:

朗讀課文是為了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鞏固識字。文不離詞,詞不離字,最後再回到全文,這樣加強了學生對生字的記憶。由於課文中還有許多字學生並不認識,所以馬上放手讓學生自讀課文會使學生感到困難。教學中,教師應以聽入手,組織學生跟讀和指讀,從逐字指讀過渡到線性指讀,最後擺脫指讀。教師應引導他們用多種形式朗讀課文,如:表演讀、小組賽讀、男女生賽讀、師生賽讀等。

四、複習鞏固。

1、遊戲鞏固生字:

(1)給生字找朋友:出示卡片(學、生、老、師、校、門),選擇兩張生字卡片組成詞語讀一讀。

(2)做“抱字寶寶回家”的遊戲:小組活動,把生字卡片當作寶寶放在桌上,搶著認讀。

2、跟錄音讀全文。

3、同桌一起準備做做動作,表演課文。

說明:

通過遊戲鞏固字詞和課文,容易激發低年級兒童的學習興趣,使複習與鞏固事半功倍。

五、指導寫字

1、做做手腕操,念念寫字歌。

2、教筆畫“橫”,提醒寫的時候從左寫到右,橫要平。

3、出示“一、二”,引導觀察。

4、指導描寫“一、二”,先看老師寫一寫,書空練一練,書上寫一寫。

5、四人小組相互欣賞,評選“小小書法家”。

說明:

本階段以指導學生養成正確的書寫姿勢,培養學生寫字的興趣為重點。教師要重視示範指導。示範時,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橫在田字格的位置,觀察書寫筆順,使學生養成先觀察再落筆,按筆順規則書寫的寫字習慣。學生書寫時,教師注意巡視,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寫字姿勢。使學生逐漸養成正確的書寫習慣。

關於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寫作思路,理解文中描繪的幾幅畫面,體會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憧憬之情。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會品味文中清新、優美的語言。

4、學習細緻觀察、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匯入課題

有人說:“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偉大的畫家”“春天是一個美麗活潑的天使。”同學們,你們喜歡春天嗎?(生:喜歡)為什麼?(生答)是的,春天是美麗的,春天是新鮮的,春天是充滿活力的,這節課,我們就隨著作家朱自清一起去感受如詩如畫的“春”(顯示課題,作者)。首先讓我們走進作者(出示作者畫面)請同學們邊看畫面邊捕捉有關作者的資訊,看完後請學生講“從‘作者簡介’中,你獲得了哪些資訊”?(學生說後)教師過渡:朱自清不愧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獨樹一幟的散文作家,他筆下的《春》,膾炙人口,令人歎為觀止,現在就讓我們追隨作者的筆墨,一同去領略大好春光。

二、整體感知

學生聽朗讀,在聽讀過程中注意以下問題。

1.生字的讀音。

醞 釀(yùn niàng) 黃暈(yùn)

蓑衣(suō) 嘹亮(liáo) 應和(hè)

(過渡:通過聽讀,作者筆下的哪些景象在你腦海中形成了美麗的畫面?)

2.文中細筆描繪了春天的哪些景象?(草、花、風、雨、人)(顯示)對,作者正是抓住了這五幅畫面濃墨重彩地描繪春天的動人景象的。(顯示繪春板書)

(現在我們再一次去大好的春光中走一趟吧。看完圖片,師講:作者眼中的春是這樣美麗,你認為)

3.在這大好的春光中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感情?(喜愛、讚美)

4.哪些段落直接抒發了這種感情?

(學生找出後全班有感情齊讀,注意:讀出作者的喜愛和讚美之情)(顯示“贊”)

(過渡:春天原來這般充滿魅力,怪不得人們都巴望漫漫冬天快到盡頭,渴盼這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春天早日來臨。作家朱自清甚至把這種急切的心情變成了文字的吶喊)

5.你能找出文中盼春的句子嗎?(女生齊讀,注意讀出作者的急切和喜悅之情。)(顯示“盼” )

二、品讀賞析

(一)合作品讀兩幅畫面

1.師生共賞春花圖

過渡:春天是美好的,有人喜歡那青青的草,有人鍾情於那爭豔的花,還有人喜歡感受那和煦的風,更有人喜歡沐浴那無聲的雨,老師也對那爭奇鬥豔的花情有獨鍾。能讓老師讀讀嗎?

①教師範讀(過渡:同學們,你們知道老師為什麼要這麼讀嗎?學生說)

②朗讀指導

A首先把握基調(喜悅)

B 注意重音:能體現春花特點的關鍵詞要重讀,如:“讓”“都”“滿”“紅”

“粉”“白”“火”“霞”“雪”“甜”“鬧”“遍地”“散”“眼睛”“星星”“眨”(指導完後請學生讀出來)

C 注意語速快慢和連停,如:“桃樹、杏樹、梨樹”、“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桃兒,杏兒,梨兒”“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等排比句整句話語速要稍快,各排比句前一分句與後一分句之間要注意連讀,同一句內不同意義單位間要停頓,如“都開滿了花/ 趕趟兒”;“花裡/ 帶著甜味兒”“樹上彷彿/ 已經滿是……”

講完後,請學生讀。

(過渡:現在請用老師講方法)

③先自由朗讀,後齊讀 。

(過渡:作者眼中的花鮮豔美麗,充滿活力,你最喜歡文中的哪些語句?)

④找出你最喜歡的句子,想想它寫出了春花的什麼特點?然後說說它好在哪裡。(同桌互相討論)

⑤教師歸納總結

看來,作者筆下的花之所以這樣五彩繽紛,生意盎然,這與他善於運用寫作技巧是分不開的。首先作者善於多角度描寫,不但通過視覺和味覺正面寫花多,花豔、花甜,還通過蜂鬧蝶飛的繁忙情景從側面來表現春花的這些特徵。

正面

寫作角度

側面 蜂鬧蝶飛

作者不僅多角度地描繪,而且非常注意層次,如由春花想到秋實,由實寫到虛,從“樹上”寫到“花下”再到“遍地”,由上而下,次序井然。

板書:

寫作順序

作者除了注意從不同角度有層次地描寫春花外,還善用美的語言。具體表現在修辭與用詞的巧妙方面。

板書:

修辭手法

美詞佳句 “鬧” 傳神 有聲響 側面寫花多、花豔、味甜

2.學生分組合作賞析

(過渡:剛才我們一起品讀了春花,同學們,那你們喜歡什麼呢?)

賞析你最喜歡的一幅畫面。

①學生讀後學生評。

② 學生按“春花”的品讀方法,分組討論(鄰近四人為一小組),品析這一幅畫面。

(二)配詩句

(過渡: 在這些畫面中,作者以其生花妙筆,給我們描繪了百花爭春, 的動人圖景)你能給它們各配一句反映其特徵的古詩嗎?

學生配詩後教師評價。

(三)小結:

這節課,我們品讀了春花圖, 圖。朱自清筆下的春,是一幅幅風景畫,但在有限的時間內,我們無法一一品析,其他畫面就留待同學們課後去品讀吧。

三、拓展延伸

過渡:同學們,春天是令人神往的,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鍾情於春光春色,留下了不少令人歎為觀止的驚世之作。在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歡哪個季節呢?

請用你的特長來讚賞你眼中最美的季節(畫畫、寫詩、朗誦、歌唱等形式都可)

關於教學設計6

[教學要求]

一、認識貓的特點,體會作者對貓的感情,從而愛護小動物。

二、複習生字,理解本課生詞,要求掌握:古怪、無憂無慮、盡職、閉息凝視、變化多端、生氣勃勃,會用任憑、生氣勃勃造句。

三、懂得本課抓住貓的性格特點,有層次地敘述方法。

四、能正確、流利,有表情地朗讀課文,並能背誦。

[課前準備]:投影幻燈機及課文配套的幻燈片。或用圖畫。

[課時準備]

第一課

一、匯入(聯絡學生的生活,讓學生對新課產生親切感)。

哪些小朋友家裡養過貓?你們仔細觀察過貓嗎?貓給你們什麼印象?

敘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書),他非常喜歡貓,還特地為貓寫了一篇文章呢!這就是我們課本上《貓》。

二、自學課文。

△小朋友自己讀課文,看能不能讀懂。不懂的自己做上記號。

△:盡職、變化多端、閉息凝視。

(讓學生抓住組成詞的關鍵性字眼,查字意,然後理解詞義)

△這篇課文中,寫了哪些貓?(大貓和小貓),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寫大貓的作為一段,把後面寫小貓的作為一段。小朋友再讀一遍。劃分段落。分好段想一想:課文第一段,主要寫大貓的什麼特點?課文第二段,寫小貓的什麼特點?把能概括它們這一特點的句子劃下來。

(第一段:貓的性格實在古怪。)

(第二段:滿月的小貓更可愛。)

三、講讀課文。

第一段:

1.課文開頭第一句就說:貓的性格實在古怪,當你讀到這一句時,你是怎麼想的。

2.下面就寫它怎麼古怪,它古怪在哪兒呢?聽老師讀課文。

3.範讀第一段。

4.現在我們先來看第一小節,邊讀邊想:從這一節敘述的內容裡,我們看到了貓的幾種不同的形象。

結合放幻燈,以及平日觀察,具體描繪一下貓的這些形象。每敘述一個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對貓的印象。

△(放幻燈①:貓在睡覺)學生敘述:貓很老實。(釋:無憂無慮)

△(放幻燈②:貓出去玩)學生敘述:貓很貪玩。

△(放幻燈③:貓等老鼠)學生敘述:貓很盡職。(釋:盡職)(突出:非┉┉不可┉┉)

5.點撥:貓又是老實,又是貪玩,又是盡職,那麼課文上是怎麼把這些不同的特點聯起來的呢?你們再讀讀課文,特別注意課文中連線的詞語和句子。

(說老實吧,它的確┉┉;可是┉┉;說這貪玩吧,的確是呀┉┉可是┉┉)

①說它老實吧

6.比較讀

這兩種句式語氣有什麼不同?

②它很老實

①說它貪玩吧

比較讀

再比較比較,體會體會

②它很貪玩

說它老實吧說它貪玩吧,我們體會體會,這種語氣給你什麼感覺?(並不完全這樣)

7.根據板書指點:

說它

老實(可是)貪玩

貪玩(可是)盡職

指點:說它老實,它是乖,可是,它又貪玩;說它貪玩吧,它是貪玩的,可是,它又盡職的。所以課文開頭第一句就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這些就是貓的'古怪的表現之一。

啟發:其實貓就是貓,白天睡大覺,晚上捉老鼠,沒事東跑西跑,根本談不上什麼古怪呀,老實呀,乖,貪玩呀,盡職呀。但是作者為什麼這麼寫呢?(作者愛貓,覺得貓像頑皮可愛的小孩似的,所以運用了擬人的手法,這樣就把作者愛貓的感情表達出來了)

8.指導朗讀。現在我們看,誰能把作者對貓的愛表達出來。

9.繼續往讀,貓又怎麼古怪,這一節中,你覺得哪幾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節內容的,把有關的語句劃下來,準備自己講書。

(可劃的詞語: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它若是不高興,一聲不響。)

這一小節請小朋友自己讀讀、想想、講講。例如層次怎麼分,詳略怎麼樣運用的什麼表現手法,用詞造句,甚至標點符號的作用都可以講。

自己講書要點:

(1)它要是高興,能比誰都溫柔可親後面用了冒號,表示下面寫貓的溫柔可親。

(2)高興時的溫柔可親是詳寫的,不高興時一聲不響,寫得簡略。

(3)寫高興,著重寫了貓的不同叫聲。突出有關詞語:

長短不同

豐富多腔

變化多端

粗細各異

(4)貓並無高興與不高興之分,這裡作者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貓的感情。

10.指名讀第二節,要把你們剛才講的冒號、層次、感情,用停頓和語調錶達出來。

四、鞏固詞語。

任憑、無憂無慮、溫柔可親、盡職、變化多端、閉息凝視、古怪,從中挑出兩到三個,寫出貓給你的印象。

五、各自練習背誦一、二兩節。

第二課

一、講讀課文。

第一段,第三節。

1.這一節進一步寫出貓的古怪。你們能用一對反義詞把這一節的內容概括一下嗎?(板書:怕、勇猛)

2.用上關聯詞語把它們聯接起來。既┉┉又┉┉雖┉┉但更多的是┉┉

3.現在我們來看整個的第一段,寫貓的古怪,分了哪幾層來寫。就前一課出現的板書指點。

說它 老實 (可是) 貪玩

__ 貪玩 __ 盡職

古怪 __ 溫柔可親 __ 一聲不響

__ 怕 __ 勇猛

這些方面,課文中哪些寫得詳細(老實、盡職、溫柔可親、勇猛。根據學生回答在上面這些詞上用彩色粉筆做上著重號。)

為什麼作者寫貓的老實、盡職、溫柔可親、勇猛比寫貓的貪玩、一聲不響、膽小要詳細呢?(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作者愛貓,就把貓的長處寫得詳細,二方面事實上貓的優點是主要的,不然的話,怎麼會許多人家養貓,作者又怎麼會愛貓呢?)

4.指導:概括段意,這一段主要寫的什麼?我們還可以用書上哪一句概括?(貓的性格實在古怪)這一句寫在這一段的第一句,這叫什麼方法?這樣寫有什麼好處?(讓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第二段

1.你們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的地位怎樣?(也是段首概括)。

課文上說滿月的小貓更可愛,這個更字告訴我們,作者愛貓,更愛小貓。現在你們從課文裡找找,哪些詞語本來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現在卻用到小貓身上去了。(好玩具;不哭、打鞦韆、生氣勃勃、天真可愛以體會擬人手法的運用及作用。)

2.小貓的可愛,你們感覺了嗎?我請誰來講,先照課文講,然後補充自己所觀察的,說出小貓的天真可愛。

3.指名朗讀。

4.特點層次。

一根雞毛

淘氣

一玩起來

它們的膽子

你見了

二、練習背誦。

三、說話練習:過去我們寫動物,只懂寫出動物的形狀、生活習性,這篇課文卻著重寫出了貓的性格及作者對貓的愛。誰能選自己所喜愛的一種小動物,說出它的特點,表達出你對它的感情。

關於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瞭解三隻貓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

2、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蘊涵的人生哲理。

3、形成關愛動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體會作者抒發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揣摩字裡行間理解蘊涵的人生哲理

課時安排:

2課時

一、匯入新課,並瞭解作者

播放生活中的關於貓的卡通形象,欣賞可愛漂亮的貓,觸發學生愛的情感。

貓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種小動物。很多家庭因為貓惹人喜愛而養它。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先生,他家也曾養過三隻小貓。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鄭振鐸先生的散文《貓》。

鄭振鐸,(1898—1958),福建長樂縣人。現代作家、文學家,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之一。新中國成立後,曾擔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全國作協理事等職。1958年10月率中國文化代表團前往阿富汗等國進行友好訪問時,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歷史參考圖譜》《中國俗文學史》《歐行日記》《海燕》《山中雜記》等。

觀看一組小貓照片,讓學生說說喜歡哪隻,為什麼?

二、朗讀課文,感知文意,劃出字詞。

相稱(chan)鬱(yù)悶一縷(lǚ)娛(yú)樂汙澀(sa)慫恿(sǒngyǒng)婢女(bì)蜷(quán )伏懲戒(chng)悵然(chàng)

三、整體感知

1、通過這三隻貓的比較,你們更關注哪隻貓?為什麼是第三隻貓?(學生髮表自己的觀點)

2、默讀15~34段思考,在第三隻貓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涉及到幾個人物?他們都是如何對待貓的?

四、課堂互動

師生角色扮演(教師扮演今日說法主持人,學生們分別扮演鄭振鐸,三妹,張嫂,觀眾)師:這隻小貓不僅引起了同學們的關注,還引起了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欄目組的`關注,因為這隻小貓身上發生了三起命案。好,我是中央電視臺今日說法的主持人,昨晚做了一個夢,一隻遍體鱗傷的小貓向我哭訴,我要把著名作家鄭振鐸告上法庭,而且要求我代表它提幾個問題,現在我已來到鄭振鐸家中,下面呢,我來採訪幾個被告。(教師一次對學生扮演的三妹,張嫂,鄭振鐸及觀眾進行採訪。)

對三妹的提問:

1、聽說你十分喜歡小動物,尤其是喜歡小貓,是不是?你家裡曾經養過幾只貓,是不是很喜歡他們?

2、為什麼不喜歡第三隻貓?

3、可是小貓活著只是為了讓人類感到開心麼?

對張嫂提問:

1、聽小貓說,是你把它帶回家的,覺得它很可憐,你能不能說說當時的情況?

2、不過,當“芙蓉鳥”事件發生後,為什麼沒有站出來給小貓求情呢?對鄭振鐸提問:

1、你是否確定是小貓殺死了芙蓉鳥,你有沒有親眼看到?

2、那你憑什麼判斷他是罪魁禍首呢?

3、當你看到小貓在嚼著東西的時候,你是怎樣去想的,又是怎樣去做的?

4、可憐的小貓無緣無故遭到了毒打,再也沒有回來?你是怎麼想的? (觀眾朋友們,由於主人的偏見,一隻小貓慘死了,這無疑是一件人間悲劇,面對這樣的事,觀眾朋友們是怎樣的看法呢?現在我來採訪幾位觀眾)

提問:

1、你對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2、你剛剛聽了鄭振鐸先生的懺悔,你覺得小貓在天堂會原諒他麼? (謝謝這幾位觀眾朋友,通過這個事例,我們應該得到這麼一個血的教訓)

血的教訓:無論做什麼事情,千萬不要憑個人的好惡、死心、偏見加以處置,否則就會出差錯,造成無法補救的嚴重的過失。

五、文字研讀,閱讀訓練。

1、下面重點看文中抒發作者懺悔之情的句子(學生齊讀,要求讀出作者感情)

2、個別學生朗讀(播放背景音樂)

3、分組討論:

A、我的什麼過失使我的良心受傷了(用原文回答)表達了我怎樣的品格?我沒有判斷明白,便妄下斷語,冤苦了一隻不能說話辯訴的動物。表達了“我”真誠、善良、知錯就改的品格。

B、第二隻貓丟失時,作者寫道“自此,我家好久不養貓。”第三隻貓死後,作者寫道“自此,我家永不養貓”,試體會這兩句話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前一句表現了失去所愛之物後內心的氣憤,後一句抒發了自己傷害無辜後,內心充滿內疚悔恨之情。

C、寫前兩隻貓有什麼作用?

前兩隻貓與第三隻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襯托出後者命運的悲慘,也更突出“我”的過失之大,悔恨之深。

六、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本課你有哪些收穫?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關愛動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面對缺乏正義的事,不應不聞不問,要勇於站出制止,學會做一個正直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人們應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觀臆測,妄下斷語,以致傷害無辜。

對缺乏正義的事,不應不聞不問,要勇於站出制止,學會做一個正直有社會責任感的人。

七、課外拓展

在生活中,你是不是也曾經錯怪別人或被別人誤解呢?把事情的經過說給其他同學聽聽,並和同學們討論一下,怎樣才能減少彼此之間的誤解?

八、教師寄語

懂得尊重和善待他人,你將收穫更多。讓我們都滿懷寬容,滿懷平等對待一切生命吧!

關於教學設計8

井陘縣西山北路學校

高玉花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認識並會寫“枯、榮、燒”

3、能說出詩歌大意,體會詩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樣不怕困難、頑強不屈。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難點:

1、理解“離離”、“枯”、“榮”、“盡”的意思。

2、懂得句子“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含義。

教學準備

教師:課件

學生:蒐集白居易的生平,古詩《賦得古原草送別》的寫作背景。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匯入

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首歌曲,同學們邊聽邊猜一猜這首歌曲寫的是哪一種植物?

師:同學們知道這首歌寫的是什麼植物嗎? 生:小草

師:雖說它沒有花香,可綠化環境少不了它的身影,雖說它沒有樹高,可祖國大地到處是它的足跡。同學們知道古詩《草》是誰寫的嗎?

生:白居易。

二、作者簡介 師:對白居易你有哪些瞭解呢?

生: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主要作品:《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師小結:同學們知道的真多,真了不起。

三、寫作背景

師:同學們知道當時他是怎麼寫出這首詩的嗎?

生:這首詩作於公元788年(唐德宗貞元三年),白居易當時十六歲。這首詩是應考之作,按科舉規定,凡限定的試題,題目前必須加“賦得”二字,作法跟詠物詩相似。

四、初讀古詩

導語:下面我們就來聽一聽唐代偉大的詩人白居易是如何描寫小草的。

1、聽朗讀。

2、讀古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古詩。

(引導: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古詩,一定要讀準字音哦。) ①學生自讀②指名讀③齊讀

3、讀出詩的節奏。

(引導:同學們讀古詩時,不僅要讀準字音,還要讀出古詩的節奏。請同學們看著節奏圖,自己試一試。)

①學生自讀②指名讀③齊讀

五、學習生字

1、小組合作學習生字。

師:本課有三個生字,同學們運用我們以前學過的識字方法在小組裡自學一下生字。

2、全班彙報 (1)學習枯字

生1:枯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大家在寫的時候先寫木字旁,再寫古。生2:我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記枯,古代的古加上木字旁就是枯。枯,枯萎。小草枯萎了。

生3:也可以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來記,姑姑的姑把女字旁換成木字旁就是枯。枯,枯井。

生4:可以用一個詞來記住它:古代的木頭。枯,枯萎、枯井。我還可以用枯井說一句話:這裡有一口枯井。

(2)學習燒字。

生1:燒是一個左右結構的字,寫的時候先寫火字旁,再寫堯。 生2:堯加上火字旁就是燒。燒火。

生3:我用熟字換偏旁的方法,澆花的澆把三點水換成火字旁就是燒。燒,燒雞,我喜歡吃燒雞。

生4:可以用一句話記住燒:堯帝發火了。燒,發燒。弟弟發燒了。 (3)學習榮字。

生1:榮一個上中下結構的字,寫的時候要先寫草字頭,再寫禿寶蓋,最後寫木字。

生2:把勞動的“勞”的力換成木就是榮字。榮,光榮,劉胡蘭死得很光榮。生3:我用一句話記:草下面蓋著一根木頭。榮,榮譽,她獲得了優秀少先隊員的榮譽稱號。

教師小結:同學們可以用多種方法來識記生字,老師很欣慰,老師為你們驕傲。

同學們分析的這麼透徹,那你一定知道怎麼寫這三個生字吧,同學們試寫兩個。

六、理解詩意

1、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1)出示詩句:離離原上草, 師:哪位同學說說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生:離離:草木茂盛的樣子,原:原野。離離原上草就是原野上的野草長得很茂盛。

(2)出示詩句:一歲一枯榮。 師:怎麼理解這句詩。

生一歲就是一年,枯就是枯萎,榮就是茂盛。一歲一枯榮就是小草在秋天枯萎,到第二年春天又會長得十分茂盛。年年如此,生生不息。

2、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1)出示詩句

哪位同學說說你對這句詩的理解?

野火:荒山野地燃燒起來的火。盡就是完。不管野火怎樣無情地燒,也不能把它燒完。

師:小草就這麼被火燒死了,那這火是什麼樣的火呢? 生:無情的大火,殘忍的大火。

師:大火無情,明明把乾枯的小草都燒死了。為什麼詩人卻說“野火燒不盡”呢?

生:大火有燒不到的地方;大火只燒掉了小草的葉子;小草的根深深的紮在了泥土裡。 (2)出示詩句

這句呢,怎麼理解。

只要春風一吹,小草又會蓬勃生長。 師:你覺得這是什麼樣的小草?

生:頑強的小草,堅強的小草,不屈服的小草。

3、哪位同學能說說你對整首詩的理解。原野上長滿了茂密的野草。每年的秋天枯死,第二年春天又長得茂盛。野火不管怎麼燒也燒不完它們。春風一吹,小草又重新發芽生長。

師小結:是啊,我們經常會在陡峭的懸崖上、石縫間看到小草的身影。我不由的.對這平凡的小草肅然起敬。

七、回讀古詩,體會感情。

1、同學們,平凡的小草,有著不平凡的精神,難怪詩人白居易會喜歡它,會讚美它,讓我們一起朗誦古詩《草》。

2、平凡的小草,用它頑強的精神激勵著每一位讀者,讓我們帶著敬佩之情一起背誦古詩《草》。

3、指名背誦、同桌互背。

3、《草》原名《賦得古原草送別》,它是白居易16歲時的應考之作。原詩有8句,本課節選了其中的4句。下面我們一起欣賞。(放音樂)

八、總結

小草頑強不息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古詩《草》只是詩歌百草園中的一首。同學們可以用我們這節課學習古詩的方法去學習其它的古詩。

六、總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古詩《草》,學會了生字,瞭解了詩意,知道了小草這種隨處可見的植物雖然不起眼,但它面對強大的敵人時那種頑強的意志、不屈服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也要像小草一樣,面對困難、面對挫折時不要害怕、不要屈服,要想盡辦法戰勝困難。

關於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認識9個生字,讀準字音,瞭解字義,指導書寫“船”,認識“舟”字旁。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感悟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讚美之情。

3、體會古詩所表達的情感,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學習古詩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

1、認識生字,正確書寫“船”字,認識“舟”。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使學生在朗讀與想象中感受詩的意境。

(四)教學準備

課件、生字卡片

(五)教學過程:

一、激趣匯入

同學們,老師看到當你走進這個教室就在關注這個大螢幕(課件:絕句背景圖,創設情境),那你能告訴我,看了這幅畫面,你想對我說些什麼?(太美了)

是啊!這就是我們的生活,這就是美麗的大自然,這就是唐代大詩人杜甫在飽經了戰亂之苦後重返四川成都杜甫草堂時所看到的周圍美景。於是他有感而發,寫下了這段流傳古今的千古《絕句》。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老師範讀(課件:在背景圖上一行行出示,同時加入音樂,讓學生感受詩的意境。)

想聽一聽那優美的詩文嗎?

2、學生初讀感知

你是不是也想讀啊?(學生自由讀文,注意把生字的讀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名讀、齊讀。讀的真好,因為詩真美,想不想走進詩人,走進杜甫草堂,去和他一同分享這天成之美。

三、隨文識字,理解古詩內容,指導朗讀。

(一)學習第一句(課件:“兩個黃鸝鳴翠柳”,聲景並茂。)

1、說說你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兩個黃鸝在樹梢上鳴叫。)

2、所以詩人脫口而出“兩個黃鸝鳴翠柳”。

3、學習“鸝”、“鳴”、“翠”(課件:3個字在詩中逐漸變大,跳出來,達到重點學習的目的。)

學生用各種方法記憶“鸝”、“鳴”、“翠”。

(鸝:lí,黃鸝,一種鳥,所以鳥字旁,左聲右形。)

(翠:綠的意思。)

(鳴:鳥的叫聲,出示字理。漢字就像個成長的孩子。課件:鳴的字理圖,使學生清晰看到鳴的歷史演變過程。)

4、看吧,兩隻活潑可愛,小巧玲瓏的黃鸝在翠綠的柳梢間歡快地鳴叫。他們是春的使者,給人以希望和嚮往。閉上眼睛想,你看到了嗎?你能讀出這春的生機嗎?(課件:這3個字跳回句子。)

(二)學習第二句(課件:“一行白鷺上青天”,讓學生感受意境。)

1、詩人正陶醉於黃鸝悅耳的鳴叫聲中,忽然眼前掠過一道白色的弧線,這白色的弧線是什麼?

2、這就是“一行白鷺上青天”。(課件“鷺”逐漸變大,跳出來)

3、學習“鷺”,你認識它嗎?

4、仰望蒼穹,潔白的鷺鳥飛向蔚藍的天空,這又是一幅多麼高遠而開闊的美呀!

豪放的男孩們,讓我們敞開胸襟,讀出這深邃卻又讓人充滿遐想的美吧!(學生齊讀)(課件:“鷺”跳回句子。)

(三)學習第三句

1、黃鸝、翠柳、白鷺、青天,真是色彩鮮明,到外鶯歌燕舞,綠柳垂絲,春意融融,怎不令詩人陶醉其中,此時他透過窗戶,極目凝視卻又被什麼吸引住了?(被遠處的西嶺雪山吸引住了。)

2、這便是“窗含西嶺千秋雪”。(課件:第三句配圖,感受“窗含”意境。)

3、瞧,又有兩個生字朋友跳出來了,看看這兩個小淘氣誰認識呢?(課件,蹦出“含”、“嶺”)

你覺得他們長得像嗎?有什麼好方法,記住它們?“嶺”去掉“山字旁”,你還認識它嗎?(令)那麼,“令”字家族除了“嶺”你還想起了誰?

(玲、拎、冷、鈴、零、齡、領)

(課件:指“嶺”出現“令”家族,使學生一目瞭然。)

4、漢字多變,漢字真的很神奇,一個“含”字將西嶺雪山美景盡收眼底,不防也讓我們感受一下。同學們,讓我們透過窗戶看眼前的這片藍天,想象一下,和下課後我們站在操場看到的無邊無際的藍天感受一樣嗎?

5、可愛的女孩們,你能讀出這含蓄的美嗎?讓我們閉上眼睛和詩人一同去感受這千秋雪景吧!(齊讀)

(四)學習第四句

(輾轉)

1、詩人忽又低下頭,這次,他看到了“門泊東吳萬里船”。(課件:第4句配圖,感受意境。)原來俯首處,門外還停泊一艘即將駛往東吳的客船。

2、學習“吳”(課件:“吳”跳出,重點學習。)

吳桐,(學生名),你應該是最熟悉這個字了吧,告訴同學們,怎樣記住它?

3、書寫“船”,認識“舟”。

這裡還有1個字你認識它嗎?(船,課件:“船”字,突顯船在當前頁中位置)

“船”是“舟”字旁,“舟”做偏旁時“橫”變成“提”。在虛宮格中書寫。

4、同學們,戰亂過後,江河暢通,路路通,萬里航船,再不受阻,而行於其中,詩人看到此情此景,會是怎樣的心情?(愉快)

5、讓我們用愉快的語氣讀出詩人愉悅的心。(齊讀)

四、感悟課題

1、同學們,句句品過了這首詩,你想說什麼?

(詩句太美了)

2、是啊,詩句太美了,是因為大自然太美了;大自然太美了,是因為此時此刻詩人有一顆欣賞的`心太美了。只要心中有景,大自然處處是美景,也只有詩人這樣絕妙的語句才能配得上大自然這絕倫的美景絕句,無與倫比,而不僅僅是一種詩的體裁。(課件:回到首頁圖,學習“絕”,使課的本身達到“扣題”的效果。)

3、學習“絕”(課件:出示字理圖,演示字理。)

(“絕”與“決”對比練習填空。)

(課件:1、任何事情都不是絕對的,只要下定決心,努力向前,就一定會春光無限。2、朋友們,讓我們懷揣堅毅的決心,譜寫絕妙的人生。)

五、想象詩句,感受美

1、真是妙啊,同學們,我們學完了整首詩,恐怕我們的腦中不停的閃現的就只有一個字——美。讓我們閉上眼睛,想像這種美,印記這種美,吟誦這種美。(生配樂讀,想象畫面)

2、總結《絕句》(課件:杜甫畫像前一行行出現總結性語句,使學生了解詩的背景和意圖。)

3、練習。(才子對對碰。課件:出練習題,在橫線上填上本課的生字。翠柳絲線,黃鸝悠鳴。一行白鷺,志向青天。雪嶺含窗,別具一格。泊船萬里,駛之東吳。千古佳句,萬世稱絕。)

六、拓展欣賞(課件:美景圖片,讓農村孩子欣賞到他們所看到的大自然。)

同學們,你看,不僅是杜甫草堂,其實你的身邊處處是大自然的美景,讓我們擁有一顆快樂的心,去擁抱大自然的每一天吧!

關於教學設計10

【教材分析】

《水》是國小科學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起始課,是在學生已具有相關水的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對有關水已有知識的分類和梳理,並以此認識水的三種形態之後構建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三類的科學概念,又為今後構建水、空氣的科學概念打基礎。

【學情分析】

根據三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他們對認識一種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較單一,特別是剛接觸科學課,他們還不懂得用多種感官去發現事物的特點,對於7種物體進行觀察,學生往往是無從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麼的,因此這堂課讓學生對觀察方法的運用意識的教育是關鍵,還要懂得記錄,能夠讓學生養成合理的探究習慣。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水是無色無味透明的,物體可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 過程與方法:用氣泡圖展現對水的認識;

能運用各種感官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確立分類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情感、態度、價值觀:積極參與有關水的已有認識的研討,發表有根據的見解;

意識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資源;

在識別水的活動中,學會小組合作。

【教學重點】

用氣泡圖展現對水的認識,運用各種感觀對物質進行觀察對比。

【教學難點】

對觀察結果進行分析,確立分類標準對物體進行分類。

【教學準備】

每組準備:7個黑色袋子分別裝紅墨水、醋、水、石頭、木頭、樹葉、空氣;實

驗記錄單一張。

教師準備:3個黑色袋子分別裝水、白醋、紅墨水。一袋水、一袋牛奶,PPT。

【教學過程】

一、猜謎匯入:

猜一猜:雙手抓不起,千刀萬刀劈不開,

煮飯和洗衣,都要請它來。

二、我們知道的水

1、師:同學們,你知道哪些關於水的知識?我們可以把你知道的填在氣泡圖裡。(出示PPT)

2、師:指導PPT,水是什麼樣的,顏色、味道。你在哪裡見過水?水與生物的關係,水的用途(選出你認為最重要的'三個用途),大家邊討論邊補充的氣泡圖(課堂作業本P38)。寫不完的可以用省略號。

3、彙報,讓學生儘量地說他們說知道的水,不加以評價。(板書)

4、瞭解水的重要性,滲透節水教育。

三、水在哪個袋中

(一)、觀察實驗活動一

觀察方法的指導

1、師:老師這有7個袋子,每個袋子中裝著不同的物體,這些東西可能是:石塊、樹葉、木頭、水、紅墨水、空氣和醋。有沒有辦法在不開啟袋子的情況下找出水是哪一袋呢?你準備用什麼方法?

生:用鼻子聞一聞(指導扇聞法)

用手摸一摸(邊說邊板書)

2、師:在觀察的時候需要注意什麼呢?

生:小心別撒掉(一個一個袋觀察)

觀察結束後把袋子豎著放回材料盒。

師:想的很周到,老師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這些!(出示PPT)

開始實驗.

生觀察實驗一

彙報交流

(二)、觀察活動二

觀察方法的指導

1、師:如果可以開啟袋子,你打算用什麼方法把水找出來?

生:看,聞、嘗。

2、師:你是怎麼聞的?(演示扇聞法)

我們已經知道水和醋沒有毒,可以嘗。

3、師:老師這裡有3個袋子,你能找出水在幾號袋嗎?先說說!

生:先開啟袋子看一看,這樣可以區分出有顏色的紅墨水,再聞一聞,這樣

4、師:先看,再聞,這樣的觀察順序安排的非常科學!注意實驗時水不要灑出可以找出沒有味道的水。 (生演示)

來,別忘了記錄!

生觀察實驗二

彙報交流

(三)、小結:我們用摸、看、聞和嘗的辦法分辨出了這七種物體,如果我想把這些物體分類,可以怎麼分?

四、給袋中的物體分類

1、師:同學們,你們會按什麼標準來給它們分類?請大家試一試。

小組討論並分類

2、師:你們是怎樣分的?這樣分的理由是什麼?

生彙報

3、師:標準不一樣,分類也不一樣,大家分的都不錯!科學家們是這樣分的:(出示分類標準)將水、醋、牛奶分為一類,稱它們為液體;將石頭、木頭、樹葉分為一類,稱為固體;空氣是單獨的一類,稱為氣體。這是物質的三種存在形態!(板書)

五、拓展延伸

我們周圍還有很多固體、液體和氣體的存在,你能找到它們嗎?請課後繼續研究。

六、板書設計:

水: 無色、無味、透明

辨別方法:摸看聞嘗

物質分為:固體、液體、氣體

關於教學設計11

活動目標:

1、感知秋天的色彩和秋收的景象,學習詞語:“黃澄澄,紅彤彤,金燦燦,亮晶晶”

2、嘗試運用已有經驗替換詩歌中的水果,進行簡單的仿編。

活動重點:

感受詩歌的意境美,並學習運用形容詞:黃澄澄、紅彤彤、金燦燦、亮晶晶。

活動難點:

以替換式的方法仿編詩歌內容。

活動準備:

佈置關於“秋天的果園”的區角,秋天背景圖一幅,投影儀。

活動課時:

一課時。

教材特點:

簡單短小,朗朗上口,季節性強。

活動方法:

引導觀察法、遊戲法。

活動過程:

一、教師提問,引出活動

(1)師:小朋友你們知道現在是什麼季節?秋天是什麼的?秋天有哪些水果?這些水果又是什麼顏色的?

(2)出示秋天的圖片,引導幼兒觀察,並用完整的語言進行表述秋天的特徵。

二、學習詩歌,理解詩歌

(1) 師:老師把小朋友講的這些水果,編成了一首美麗的詩歌,在這美麗的畫報裡呢!

(2) 引導幼兒注意觀察投影儀上的.圖片,教師朗誦詩歌,讓幼兒通過多種感官欣賞感知詩歌內容描述秋天的美。

(3) 通過教師的演示提示,幼兒隨教師共同朗誦詩歌。

三、進一步學習理解詩歌內容

(1)師:在秋天的畫報裡有哪些水果?它們是什麼顏色的?

(2)教師幫幼兒理解,並學說詞語“黃澄澄,紅彤彤,金燦燦,亮晶晶”

(3)教師:是誰鑽進了果園,為什麼說風娃娃在翻著彩色的畫報呢?

(4)幼兒獨立的、完整的朗誦詩歌。

(5)鼓勵幼兒運用上述形容詞說一句話。

四、引導幼兒根據詩歌的結構,仿編詩歌

(1)師:秋天的樹林裡還有什麼?它們是什麼顏色的?

(2)啟發幼兒替換詩歌中的水果的名稱。

五、延伸活動:(內容生活化、遊戲化的體現)

(1)引導幼兒去“秋天的果園”摘果子。

(2)用自己靈巧的雙手佈置“美麗的秋天”。(可繪畫、貼上、折剪等)

關於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目標

①通過觀察、分析多種不同風格的面具,瞭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點,瞭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它的藝術特點,學習表現特點突出的面具。

②☆重點通過不同地域、不同種族多種風格的面具欣賞,瞭解面具的文化,感受其藝術特點,學習表現面具的方法。

③△難點面具的表現手法及材料的運用。

情感態度目標

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教具

圖畫紙、繪畫工具、生活中的廢棄物

學具

圖畫紙、繪畫工具、生活中的廢棄物

教學過程

一、出示實物,匯入課題

老師出示準備好的現代兒童面具,與學生交流:這是什麼?(面具)你們都用它來做什麼?(做遊戲、演節目…)那你們知道遠古時期面具是用來做什麼的嗎?一起看一段視訊。(播放時教師邊做講解)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富有奇幻色彩的面具世界。(板書課題)

二、師生探討,表現創新

1、欣賞中國的地方特色面具。

①貴州儺戲面具:這些面具有什麼特點?(原始、猙獰)

②藏戲面具:面具的色彩運用有什麼特點?(金色和黑色相搭配,形成強烈對比。)它們的設計有什麼特點?(造型誇張、性格特徵明顯)

2、欣賞國外的面具。

①非州特色面具。與前面的面具有什麼不同?(色彩簡單、圖案樸素)

②其他國家面具。

3、欣賞現代生活中的面具。

面具發展到今天具有更多的裝飾作用。(欣賞生活中各種場合出現的面具)

4、你們會用哪些方法制作面具呢?(繪畫、剪貼…)今天老師教給你們一種神奇的製作方法。看仔細。教師示範油水分享製作方法。(邊製作邊講解方法)

5、教師演示拼貼畫的製作過程。

6、展示用廢舊材料製作的面具。師:看看這些面具是用什麼方法和材料製作的?(生答師總結)

三、出示要求,學生實踐

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設計並製作一個造型誇張的面具。

四、展示交流,多元評價

1、展示學生作品

2、組織學生評價

3、談一談自己的感受

作業設定

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設計並製作一個造型誇張的面具。

板書設計

5、面具

面具的歷史

面具的特點:造型誇張、色彩對比強

中國面具

外國面具

課後反思

《面具》這一課從總體上看是一堂較成功的課。本課通過學生蒐集資料,教師課件演示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拓展了學生的思維,在教師演示課件過程中,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全體學生進行了參與,師生互動,讓學生很好地掌握了本課的重難點。不僅讓孩子感受到面具文化的藝術特點,瞭解到世界很多國家各種風格的面具,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對學生設計製作面具給予了良好的啟發,培養了孩子的創造力、合作學習能力及綜合實踐能力。以上從學生的作品足以體現。

關於教學設計13

一、教學設計的內容和原則

(一)什麼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指教師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和原理,應用系統的方法,在把握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情意等實際狀況的基礎上,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確定恰當的教學起點和終點,將教學過程諸要素有序、優化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一個完整的教學過程,由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方案的實施和教學設計方案的評價三個部分組成。

教學設計方案是課堂教學的“藍圖”。優化的教學設計方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根本保證和前提。通過對教學設計方案的實施和評價,又為科學修訂教學設計方案提供必要的反饋資訊,使教學設計方案更臻完善。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學設計與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存在著很大的區別,教學設計是以系統方法論為指導,對教學過程諸要素進行系統的規劃,以求得教學過程這一系統的整體優化。教學設計實現了工藝化、正規化化,因此,教學設計方案規範,可操作性強,便於交流。而傳統意義上的備課則不具有系統性和整體性的優點,往往表現出不規範、隨意性強、以備知識內容為主線的缺陷。

在新課程理念下,教學設計的重點是精心設計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得到尊重、展現和發展的活動內容與活動方式。教師在學段學期、學年教學規劃的基礎上,進行單元(或章節)教學設計和課時教學設計,最終形成課時施教方案(教案)。

(二)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

教學設計主要解決三個問題:教師教什麼和學生學什麼?教師如何教和學生如何學?教師教得怎麼樣和學生學得怎麼樣?第一個問題是解決教學目標的問題;第二個問題是解決教學過程中的教學策略問題,即教與學的內容、方式、方法、手段等;第三個問題是解決教學評價問題。因此,教學設計的基本內容應包括教學目標設計、教學策略設計和教學評價設計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教什麼”和“學什麼”的設計。這是教學設計的邏輯起點,其任務是通過分析教學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它要解決的問題是:①瞭解學生已有水平,確定學習的起點;②根據教學的總目標,決定階段性教學目標;③圍繞目標差選擇、組織教學內容。“教什麼”和“學什麼”的設計的核心是瞭解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決定解決問題的目標,而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重點是研究學生的需求.及教學內容的狀況以便編制教學目標。 第二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學”的教學設計這是教學設計的關鍵環節,是形成教學質量的核心部分。“如何教”和“如何學”才能有效的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這首先涉及教學策略的選擇和運用,然後在某些教學策略指導下,合理安排課的教學順序,組織教學內容,選擇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優化組合運用各種教學媒體,這些都是教學活動過程的基本環節。

第三部分,“教得怎麼樣”和“學得怎麼樣”的教學設計。如果說,教學策略的設計、教學內容的組織、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媒體的運用回答了“如何教學”的問題。那麼在教學設計中,最後一個問題是“教學得怎麼樣”。它要求回答:階段的或最終的教學結果是否已經達到預期的目標。 這是教學設計的反饋——調控環節。其任務是測量、評判教學活動是否達到預期目標,為教學的反饋調控獲取詳實的資訊。因此,教學評價是教學設計中一個

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通過客觀、科學的評價,教學設計工作將得到不斷反饋、矯正而更趨完善。這部分工作,主要由形成性評價和一定階段的總結性評價組成。

我們認為,新課程中的教學設計:它不是對課堂情境進行面面俱到的預設,它只描述大體的輪廓,只明確需要努力實現的三維目標。它給各種不確定性的出現留下了足夠的空間,並把這些不可預測的事件作為課堂教學進一步開展的契機。

它不是外在於教師生命的“怪物”,而是教師生命力的載體和再現,它是教師構思教學的過程,凝聚著教師對教學的理解、感悟和教育的理想、追求,閃爍著教師的教學智慧之光與創新精神,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創造性勞動。

它不是一部已經定稿的劇本,而像是一部不能畫上句號的手稿,它一直處於自我矯正、自我完善、自我否定的動態發展之中。它是課前的構思與實際教學之間的反覆對話,是一次次實踐之後的對比、反思和提升,至少,它的重要意義並不體現在課前的詳細教案,而是展現於具體的教學過程、情境和環節之中,完成於教學之後。

它始終充滿懸念,因而可能不斷產生令人激動的亮點。唯其如此,它才能與教學現實實現真正的融合,並因此而豐富自己,獲得旺盛的生命力,才有可能凝練為愉悅的、可供對話的文字。

(三)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於課程實施和教學過程有明確的要求:“改變課程實施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培養學生蒐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發展,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係,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大力推進資訊科技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資訊科技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資訊科技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教學作為課程實施的重要途徑,因此,教學設計也就自然要以此為依據。現代教學理論、學習理論、資訊傳播學、教育技術學和系統科學方法等都是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

二、教學設計具體環節的操作要求

(一)制定教學目標的方法

教學目標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確定,是預期學生在認知、技能、情意行為等方面應產生變化的具體的、明確的規定。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它使師生的心理同步,思維定向,使師生的活動有共同的指向,成為教學過程中的行為方向。在教學過程制約著教學策略設計和教學評價設計,起著提綱挈領、綱舉目張作用。

教學目標設計要解決的是教什麼和學什麼的問題,那麼就必須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①教學的起點要求是什麼?(起點,即學習的起點能力要求);②教學的最終要求是什麼?(終點,即最終要達成的目標);③從起點到終點的差距是什麼?(目標差,即使能目標);④要使學生由起點到終點,需要教什麼?(哪些內容)。針對以上四個問題,教學目標設計應包括教學物件分析、教學內容、課程標準分析、制定教學目標等基本內容。

1.教學物件分析

教學物件分析,即分析學生。包括學生的態度分析、起點能力分析、心理狀態分析、學生背景知識的分析等等。通過分析,把握住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1)學習態度的分析。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認為“學習的每一種形式都發展為一種有關的態度系列,這種副產品常常比正式教給個人的初步技能更有調節的意義”。當學生對學習保持積極主動的態度時,將迸發出強烈的求知慾,高漲的學習熱情,濃厚的學習興趣使人感知敏銳、觀察細緻、思維活躍,富於創新精神,記憶效率高漲。因此,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一定要考慮學習態度對教學目標達成的影響。分析學生的學習態度,一要明確瞭解學生的學習態度;二要分析不良學習態度產生的原因;三要考慮在教學設計中發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態度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學習態度屬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方面,應引起教師在教學設計時;真切的、必要的關注。教師要在實踐中找到最佳的、最有效的方法,去轉變學生不良的學習態度,啟用他們的學習熱情與智慧,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之中。

(2)學習起點能力的分析。起點能力是指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技能之前,原有的知識技能準備水平。研究表明,起點能力與智力相比,對新的學習起著更大的決定作用。起點能力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內部前提條件,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教學的成效。布魯姆的掌握學習策略的最重要的原則是學生必須達到規定的教學目標的85片以後才能進人下一步驟的學習。其目的就是確保學生在接受新知識前已具備適當的起點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診斷測驗,平時作業批改和提問等方式確定學生的起點能力,並採取相應的措施,確保學生具備學習新知識所必要的起點能力。

(3)心理狀態分析。學生由於個體的差異,一些同學喜愛這些學科,一些同學喜歡那些學科,特別是進入高中階段的學習生活後,對理科學習感興趣的男生明顯多於女生,而女生又普遍對語言類學科充滿興趣 (當然不是絕對的)。在同一學科的學習中,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學習內容,如重難點、部分章節內容等等,會產生不同的心理反應,或特別感興趣,或不喜歡;或因為理解起來很因難而表現出信心不足,產生心理障礙;或自認為知識簡單,易於掌握而學習時粗心鬆懈??教師在教學設計時都應細心分析至究。

(4)學生背景知識的分析。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總要與舊知識發生聯絡,即背景知識發生聯絡來理解和獲取新知識。學生有利的舊知識可以幫助學生獲得新知識,而不利的舊知識則妨礙獲得新知識。因此,在分析學生背景知識時,既要注意分析有用的舊知識,又要重視分析那些不利的舊知識。不利的舊知識有:

①妨礙正確知識獲得的錯誤知識 (錯誤的概念、觀念等)

②給新知識的`學習帶來困難的被遺忘的知識。

③對新知識產生干擾混淆的不清晰、末分化的知識。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應積極採用那些有用的背景知識,學生實現新知識的意義建構,同時要儘量排除不利的背景知識。

2.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分析

這裡要根據教學的總目標和學習的實際需要選擇教學內容。教學內容分析的要點包括:

(1)明確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的具體要求,揭示教學內容、技能的相互關係,挖掘教學內容中的智力因素、情意因素、德育因素,確定教學目標的型別、內容和相應的學習水平。

(2)分析教學內容的特點,教學內容的內在邏輯關係,它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確定重點目標和難點目標,把握它們的隸屬關係。

(3)要求內容選取恰當,適應多層次的需求。即內容的範圍、深度既與學生的“現有水平”相銜接,又適合學生的“潛在水平”,有利於學生在原有認知結構的基礎上“同化”或“順應”新知識。教學要求中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絕大多數學生通過正常的學習活動,能夠基本掌握。

3.確定教學目標

(1)制定教學目標有如下要求:

①要從學生學習的特點出發,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教學目標是針對學生的最終學習結果而設計的,因此,任何一個教學目標設計只有在符合學生學習的特點與規律的基礎上,才能最終體出為了學生的發展。同時教學目標還應具體、明確。如僅使用“瞭解”“理解”“掌握”等描述心理過程的術語來描述目標,就缺乏測量的具體規定,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測性,削弱了目標的導向功能和評價功能。值得指出的是,思想目標和能力目標是許多教師在目標設計中最為空泛和不具體的,主要表現為缺乏實現目標的載體。例如,“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這一能力目標,就缺乏實現這一目的載體,此目標可以出現在任何學科、任何課時的目標中,形同虛設,毫無價值。有了載體,不僅使目標變得“有血有肉”,同時也有利於促使教師挖掘教學內容中蘊藏的豐富的思想教育和能力培養素材。因此,具體的能力目標不如改為“‘根據多題一解和一題多解法’的探索,發展學生的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能力”等為更好。

②從整體出發,處理好縱向、橫向目標之間的關係。教學目標不是孤立的,它往往同其他目標一起,共同構成教學目標系列,它既要考慮一個教學目標與同一課題或同一學科領域前後提出的內在之間的關係,又要考慮這一目標與其他學科正在實現的目標的關係,只有這樣,教學目標才能形成一個整體,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目標時,應首先考慮學期、學年學生髮展的終極目標的設計,在此基礎上設計單元教學目標,然後再逐步分解落實,最終形成課時教學目標。目標設計切忌吃一節、剝一節,任意割裂整體目標,缺乏統一性和整體性。

③教學目標體現全面性。教學目標的全面性是指目標的制定,應有利於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應儘可能包容認知技能目標、過程方法目標、思想目標和能力目標,即新課程所倡導的三維目標。設計要克服重知識技能目標而輕視其他目標的傾向,要關照三維目標之 間的關係。

④教學目標應具有彈性。由於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基礎參差不齊的,制定一個適合全體學生的教學目標幾乎是不可能,但教學又必須圍繞一定的教學目標來開展。因此,應確定教學目標的最低下限,並使目標在一定的幅度內波動。這樣,既可以滿足對大多數學生學習要求的規定,又可使每一個學生在自己已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發展,產生更大的學習積極性。

⑤教學目標的描述要力求科學。科學描述教學目標必須符合以下要求:第一,教學目標描述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教師的教學行為。因此,描述教師教學行為的動詞 (如“培養”“對??進行??教育”等)不宜出現在教學目標中。

(2)教學目標應儘可能描述得明確具體,可以測量,不能含糊籠統。因此,通常用描述學生心理過程的術語和外顯行為相結合的方式來描述。例如,僅有描述心理活動過程的術語“理解”,而缺乏與之相應的行為動詞相匹配,使這一目標就顯得過於籠統。此時在這一目標下若能再列出若干獨立性說明,就可以使之具體化。如補充:能說出??的區別與聯絡;能辨別??的區別等。應當引起注意的是,在強調目標明確性的同時,也要防止目標過細、過碎,以至煩瑣,否則容易導致教學機械呆板,限制師生的思維。

(3)教學目標的描述應反映學習結果的型別和相應的學習水平。

(4)教學目標的描述要體現出較強的情感驅動力,使目標具有吸引力和認同感。

(二)教學策略設計

教學策略是關於實現教學目標的教與學的內容、方式、方法、手段等,由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設計、教體設計等組成。

1.教學內容設計

教學內容設計包括教學內容的選擇、組織、呈現方式,重難點的確定及處理、課內外練

習材料的選擇等。

(1)教學內容的選擇。

①要根據教學物件選擇教學內容,對教材內容可作適當著重選取達成目標的重點內容和學習上的難點內容,以便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不選取與達成教學目標無關或關係不大的內容,儘量減少和消除教學的隨意性;不選取或適當處理與目標有關而又為大多數學生所熟知的內容,避免浪費教學時間。要選取學生背景知識中己遺忘或混淆不清的知識內容和學生起點高且缺的知識技能內容,使學生在新知識學習過程中能順利實現知識的順應。

②要注意選擇“策略性知識”,即關於如何學習的知識,探究性的知識,以便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使學生學會,而且會學。

③所選取的教學內容應體現科學性、基礎性、發展性、可接受性、時代性、多功能性,要突出重點、難點和關鍵點。

基礎性:觀點正確、準確,依據確實,表述規範,不能有科學性的錯誤。

發展性:蘊含培養學生能力,尤其是創新能力和實踐運用的內容。

可接受性:教學內容的難度恰好落在學生通過努力可達成,在能力的“最近發展區”上,讓學生“跳一跳能摘到水果”。

時代性:反映科學技術發展的最新成果,體現現代社會、將來社會所需求的知識。 多功能性:在同一教學內容中能達到多個教學目標。

重點:所謂的重點是相對的概念,就教材篇章結構而言 是指教材內容重點。就知識型別而言,知識重點,指的是知識的“源”。知識的“源”具有理論性、基礎性、結構性、典型性四個特性。與其他知識點相比,它是構成矛盾運動的主要方面。

難點:所謂難點指的是學生難於理解和掌握的內容。難點的形成,一是教材的因素,二是學生認識和接受能力的限制。教學設計,應主要以學生的難解、難以把握之點為真正的難點。

關鍵點:所謂關鍵點,指的是教材中對順利地學習其他內容(包括重點、難點)起決定性作用的知識。關鍵點是與眾多知識點相比較而突顯出來的,是眾多矛盾中的主要矛盾。抓住了關鍵點往往在教學中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重點、難點、關鍵點確定以後,要抓住關鍵點,精心設計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方法。

(2)教學內容的組織、呈現方式。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呈現,要符合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認知規律,要按學生的認知次序安排教學內容。如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由一般到特殊,或由特殊到一般的次序來組織安排教學內容。或按知識的自身結構,加以邏輯系統的排列,使內容呈現自身價值。或按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或按科學過程來安排組織教學內容,後兩種方法在理科科學素質教學中尤其重要。

這裡有兩點要十分注意:第一,一定要關注學生的生活、關注學生的實際、關注學生的情感;聯絡學生身邊的生活、聯絡學生身邊的實際、聯絡學生的思想。第二,要“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動之以情、傳之以神”。A.“曉之以理”,重在應用邏輯思維。深入淺出,循序漸進,讓學生掌握概念原理,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講解概念與原理等這些“基本知識”時,教師著重於“曉之以理”。B.“導之以行”,重在應用操作思維。讓學生在參與活動中探究學習,提高動腦動手的能力。示範實驗與操作這些“基本技能”時,教師著重於“導之以行”。C.“動之以情”,重在應用情感思維 (或稱藝術思維)。讓學生在審美立美中提升境界,學會想象。體驗情感與態度這些“基本態度”時,教師著重於“動之以情”。D.“傳之以神”,重在應用交往思維。在教學交往中要“畫龍點睛”,傳播出精神實質,讓學生得其要領。領悟過程與方法這些“基本方法”時,教師著重於“傳之以神”。

關於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假如》是一首兒童詩,藉助“馬良的神筆”,表達了對小樹、小鳥和殘疾人發自內心的關愛。它從獨特的兒童視角展開,富有深厚的情感積澱,具有強烈的感染力。

 二、學生分析:

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位兒童都是一名詩人。”我們應當看到,兒童與詩歌有著緊密的血緣關係。作為教師,應當積極引導,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三、學習目標分析:

1.知識與能力目標:會認“良”等九個字,會認會寫“尋”等八個字,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

2.過程和方法目標:通過自主、小組合作和遊戲等識字方法,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活動,使學生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並且在讀中有所感悟和生成。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有關愛他人,關愛環境、關愛生活的美好願望,並嚮往和追求美好的事物。

 四、學習重點分析:識字和寫字;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從而對課文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五、學習難點分析:讀悟結合,理解文意。

 六、課前準備:課件、字卡、詞卡。

七、學習過程:

一、故事導情,激趣入題

1.講故事,奠定情感基礎:

a. 播放課件中《神筆馬良》的故事。

b. 激情引說:是啊,這枝筆可真神奇!畫什麼,什麼就會變成真的。假如,你有一枝這樣的神筆,你最想畫什麼?

(“神筆”可謂神來之筆,它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又可貫穿全文始終,因此,上課伊始,我便用《神筆馬良》的故事匯入新課,這既為口語交際和朗讀做準備,又奠定了學生的情感基石。)

2.揭示課題,板書齊讀

a. 引語:小朋友的願望都那麼純真而美好,今天讓我們一同去看看另一位同學的願望,她寫了一首小詩,名字叫《假如》。

b. 板書課題,齊讀。

(順勢而引,將文字自然呈現與學生的學習過程中。)

二、初讀感知,趣味識字

1.配樂範讀,激趣讀文。(在優美的音樂中,將學生帶入文字,並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2.學生自讀課文,自學生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3.小組合作,利用撲克牌識字。(在玩中識字,培養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4.全班交流,遊戲識字:

a. 七巧板遊戲:如果大家能把這些生詞都讀準了,那麼,這些卡片會變成有趣的圖形來。

(課件出示帶拼音的詞語:縮著身子 遙遠 尋食 哭泣 健康 操場。開火車讀與齊讀相結合。

學習“遙”時,引導學生背誦學過的諺語“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學習“健康”這個詞時,引導學生想想,你在哪個地方見過“健康”這個詞?

學習“哭”時,鼓勵學生思考,你有什麼識字好辦法,向大家推薦一下?)

b. 出示心形生字卡,指名讀與齊讀相結合。學生讀一個字,就在黑板上貼一個字,並有意識地貼成一個大心形。

(在遊戲中,學生會參與積極的情感,愛學樂學,積極投入其中.)

5.引導發現,指導書寫:

a. 課件出示“良”“食”,引導觀察,說說你發現了什麼?

b. 老師要寫這兩個字了,誰來提醒我,寫的時候,要注意什麼呢?

c. 教師範寫,學生書空。

d. 學生練寫:如果你覺得哪個字寫得好,就在旁邊畫上一顆五角星。

e. 練習給“良”組詞。(用“善良”這個詞自然過渡到課文的朗讀。)

三、指導朗讀,讀中感悟

1.指讀正音,並思考:善良的小作者用馬良的神筆給誰畫了什麼?

2.指名回答,出示課件:

a.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窗前的小樹畫一個紅紅的太陽。

b.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樹上的小鳥畫許多好吃的穀粒。

c. 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一定給不幸的朋友西西畫一雙好腿,還他一個健康的身體。

3.在情境中,練讀第一小節:

a. 出示課件,創設情境:冬天來了,寒冷的北風呼呼地吹著,一棵小樹孤零零地站在窗外,被風吹得搖搖擺擺,凍得瑟瑟發抖。小樹在寒冷的北風裡,縮著身子,輕輕嘆息。b. 老師相信,現在,你一定有自己的感受,那麼,就帶著這種體會和感受有感情地讀這幾個詞。(出示詞卡:在寒冷的北風裡 縮著身子 輕輕嘆息)

c. 小作者感受到了小樹的寒冷和孤獨,於是,她畫了一個紅紅的太陽,陽光好溫暖啊!這樣,小樹在冬天也能———(出示詞卡“快活地成長”)誰來快活地讀一讀?

d. 帶著你的獨特感受練讀第一小節,老師相信,這次你一定能讀得更好。(學生自由練讀。)

e. 誰來展示讀給大家聽一聽?(展示讀)

你認為他哪兒讀得好?(評讀)

你能比他讀得還要好嗎?(激讀,賽讀)

4.同桌合作,讀中感悟

a. 激勵引讀:小朋友把第一小節讀得這麼好,相信你們也一定會把第二小節讀得很好。請同位之間互相幫助,互相檢查,練讀第二小節 。

b. 同位展示讀。(引導同位可以每人讀一句。)

c. 說說你讀懂了什麼?

d. 聯絡生活,引發情感共鳴:當你餓了的時候,在家等媽媽,你當時的心情怎麼樣?小鳥的心情和你一樣,它只能呆在家裡,幹什麼?(引讀 “苦苦等待,餓得哭泣”,讀出感情。)

e. 小作者想到了小鳥的可憐,就給樹上的小鳥畫了許多好吃的穀粒。鳥媽媽再也不用到……(師生合作,接讀課文。)

f. 指名讀第二小節。

5.小組合作讀,讀出對西西的祝福。

a. 小組合作練讀第三小節。

b. 小組展示讀。

c. 置疑導讀:我們都有健康的身體,能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而不幸的西西只能……現在小作者給不幸的西西畫了一雙好腿,有了一個健康的身體,他可以和我們一起,在操場上奔跑,在草地上游戲,他還可以……

d. 讓我們帶著自己的感受,齊讀第三小節,共同為西西祝福吧!

6. 合作練讀,再次感知全文:

a. 男女生合作讀:男生讀每小節的第一句話,女生讀每小節的第二句話。最後一小節,男女齊讀。

b. 師生合作讀:教師讀“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學生接讀。最後一節,師生齊讀。

7.讀完全文,你明白了什麼?(結合板書中的心形,引導學生對文字有所感悟。)

 四、情感拓展,練習寫話:

1.教師激情總結:小作者極其渴望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他沒有給自己畫好玩的玩具,好看的衣服,而是幫助了小樹,小鳥,還有不幸的朋友西西,幫助了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多麼善良,多麼有愛心的人啊!假如,你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你所寫的也都會實現,那們,你最想寫什麼呢?拿出你手中的神筆,模仿詩中的格式,把你的想法盡情地表達出來。

2.課件出示: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我要給______

3.學生在心形卡片中寫話。

4.在音樂聲中,學生展示讀,並把寫話內容貼到牆壁上的“愛心家園” 中。

5.播放《愛的奉獻》,昇華情感。

 五、課外延展,佈置作業:

把你美好的願望用手中的畫筆畫出來,並給這幅畫起個名字。

關於教學設計15

一、故事匯入,激趣引讀

1、故事匯入:

三國時期吳國有位大將,名叫呂蒙。此人武藝高強,戰功卓著,深受吳王孫權的信賴。可呂蒙有個毛病:不愛讀書學習。孫權屢屢勸他多學點知識,可他每次都推三阻四的,還自以為自身一介武夫,讀書有何用?這回,孫權又來勸他了,結果怎樣呢?讓我們來看《孫權勸學》一文。

2、作品介紹:

本文選自《資治通鑑》,題目是編者加的。《資治通鑑》是司馬光主持編纂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記載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62年間的史事。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北宋政治家,史學家。(同學自主閱讀課文下注釋。)

 二、讀譯課文,理解文意

1、讀一讀:

⑴認讀:讀準字音、停頓、節奏、表情,注意人物對話的語氣。

⑵全班齊讀。

⑶解讀:邊大聲朗讀課文邊根據課下注釋逐句理解課文大意,有不理解的,同桌可以相互討論。

⑷釋疑:交流討論不理解的語句。

⑸故事複述。

2、議一議:

主要講了孫權勸呂蒙學習的故事,孫權為什麼“勸”,是怎麼“勸”的,“勸”的結果怎樣?請仔細揣測文章中人物對話的語氣來談。

⑴卿今塗掌事,不可不學!”(語氣堅決果斷,神態鄭重嚴肅,既嚴要求,又充溢關心、期望,希望呂蒙能勝大任。語重心長,諄諄告誡。)

⑵“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耳”(前一句表反問語氣,對呂蒙辭學有責備、惱怒之意,後一句則說得語重心長,言辭懇切,足見對呂蒙的.關心、保護。)

⑶“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從自身的切身體會來談,現身說法,神情激動,語氣殷切。)

⑷“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既感到十分驚訝,又由衷為呂蒙的進步感到高興,驚異、讚許之態呼之慾見。)

⑸“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表示感嘆語氣,並非對魯肅不滿,而是表示出呂蒙對自身才略出息後感到很自豪、自得。)

 三、模仿扮演,體驗反思

1、模仿扮演:

請三位同學分角色扮演孫權、呂蒙與魯肅,然後進行對話扮演。要注意模仿人物語氣,體會說話時人物的心境,演完後同學作點評。

2、體驗反思:

這個故事給你有什麼啟示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