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學設計精選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1.53W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線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樑,對於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國小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國小教學設計精選15篇

國小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1、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4、瞭解民族國小學生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課文表達的自豪感和讚美之情,並受到民族團結的教育。

5、抄寫描寫窗外安靜的句子,初步體會這些句子的含義。

【教學重點】

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讚美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習預習生字的方法。

2、複習的方法。

3、會認5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4、正確讀寫坪壩、穿戴、打扮、歡唱、招呼、飄揚、蝴蝶、好奇、孔雀舞、遊戲、招引、熱鬧、古老、銅鐘、粗壯、鳳尾竹、潔白、搖晃等詞語。

5、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匯入

1、今天是我們開學後的第一課,我想先考一考你,你知道族是什麼意思嗎?

⑴ 民族:漢族。

⑵ 聚居而有血統關係的人群的'統稱:家族。

⑶ 事情有共同屬性的一大類:水族館

⑷ 滅族:封建時代的一種刑法。

2、你知道我們國家有多少個民族?(56個)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民族國小的課文。

二、初讀課文

我想課前同學們一定非常認真地讀了課文,下面就讓你來驗證一下自己學習的結果如何。

三、學習預習方法

1、複習的方法。

2、明確名稱:音部、部首、音節

3、畫表格:

字章節音部部首筆畫組詞字義

四、學習生字

1、部首相同的:

蝴蝶:怎樣記?(形聲字的方法,左形右聲)

坪壩:山區或丘陵地區區域性的平地。

2、注意讀音的字:

坪壩(bà) 傣(dǎi)族 景頗(pō)族 阿昌(chāng)族 德昂(áng)族

3、容易寫錯的字:

戴,半包圍結構,右上包左下,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結合緊湊。

蝴,左中右結構,相互要靠近些。

蝶,字要注意右旁的構成。

雀字小字下邊的撇(丿)要長些。

舞字中間四豎要寫短小、靠攏些,第三橫要長些,整個字第十三畫是撇折。

五、練習書寫

戴 蝶 雀 舞 蝴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通過對課文的整體把握和對重點詞句的理解,瞭解我國各民族兒童的友愛團結及他們幸福的學習生活,體會貫穿全文的自豪、讚美之情。

2、體會描寫窗外的安靜和小動物湊熱鬧的句子的表達效果。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過程

一、匯入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飾,更有不同的風俗。

一些來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早早地起了床,迎著朝陽,踩著露珠,蹦蹦跳跳,高高興興地朝同一個地方走去,他們要去哪呀?(我們的民族國小)

對,那可是一個充滿歡笑,美麗而可愛的地方,今天咱們一起去走一走,看一看,保證你們去了就捨不得離開。

二、範讀課文

1、聽完後,想一想,你知道了什麼?

2、給課文標出自然段。

三、講授新課

1、第一自然段:

⑴ 請你輕聲讀第一段,想一想讀著這部分課文,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從上學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學生的服飾、到校後的活動等方面想象。

⑵ 請你一邊在頭腦中展開想象,一邊朗讀,就能讀得更入情入境,請你試一試。

⑶ 根據下列提示展開想象,請你用語言描述:早晨,同學們來上學了,我好象看到了這樣的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早晨的校園多美啊,你喜歡這時的校園嗎?那麼就把你的喜歡的情感用你的朗讀來表達出來吧。

2、第二、三自然段:

⑴ 你喜歡這所民族國小嗎?說出你喜歡的理由。

(如:上課時民族國小的學生讀課文非常好聽,下課時他們盡情嬉戲,非常快樂等等。)

⑵ 這讀書的聲音究竟有多好聽啊?找出課文中的句子說一說。

解窗外十分安靜一句,體會正因為同學們讀書的聲音非常好聽,所以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不飛了,猴兒也來了。

⑶ 下課了,小朋友做些什麼?操場會是怎麼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朗讀有關句子。

⑷ 同學們讀得可真好,如果你能和民族國小的小朋友一起遊戲,你想和他們一起玩什麼?

3、第四自然段:

⑴ 這所民族國小留給你什麼印象?(令人難以忘懷)

⑵ 在這所民族國小學習的同學們是什麼感受?(自豪、驕傲)

四、小結

我們參觀了這所民族國小,瞭解了他們在學校、上課學習、下課活動的情景,多麼美麗的民族國小,多麼可愛的學生!參觀結束了,讓我們說上幾句道別的話。

五、練習

1、課文寫得很美,你喜歡哪一部分?請你有感情地朗讀一下。

2、把你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國小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概念,並能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會把自然數按約數的個數進行分類。

2、培養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3、培養學生敢於探索科學之謎的精神,充分展示數學自身的魅力。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質數、合數的概念。

2、初步學會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教學難點:區分奇數、質數、偶數、合數。

教學過程:

一、探究發現,總結概念:

1、師:(出示三個同樣的小正方形)每個正方形的邊長為1,用這樣的三個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你能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學生獨立思考,然後全班交流。

2、師:這樣的四個小正方形能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學生各自獨立思考,想像後舉手回答。

3、師:同學們再想一下,如果有12個這樣的小正方形,你能拼出幾個不同的長方形?師:我看到許多同學不用畫就已經知道了。(指名說一說)

4、師:同學們,如果給出的正方形的`個數越多,那拼出的不同的長方形的個數——,你覺得會怎麼樣?

學生幾乎是異口同聲地說:會越多。

師:確定嗎?(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5、師:同學們,用小正方形拼長方形,有時只能拼出一種,有時拼出的長方形不止一種。你覺得當小正方形的個數是什麼數的時候,只能拼一種?什麼情況下拼得的長方形不止一種?並舉例說明。

先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全班交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師:同學們,像上面這些數(板書的3、13、7、5、11等數),在數學上我們把它們叫做質數,下面的這些數(4、6、8、9、10、12、14、15等數)我們把它們叫做合數。那究竟什麼樣的數叫質數,什麼樣的數叫合數呢?學生獨立思考後,在小組內進行交流,然後再全班交流。

引導學生總結質數和合數的概念,結合學生回答,教師板書:(略)

6、讓學生舉例說說哪些數是質數,哪些數是合數,並說出理由。

7、師:那你們認為“1”是什麼數?讓學生獨立思考,後展開討論。

二、動手操作,制質數表。

1、師出示:73。讓學生思考著它是不是質數。

師:要想馬上知道73是什麼數還真不容易。如果有質數表可查就方便了。(同學們都說“是呀”。)師:這表從哪來呢? (教師出示百以內數表)這上面是1到100這100個數,它不是質數表,你們能不能想辦法找出100以內的質數,製成質數表?誰來說說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想法。)

2、讓學生動手製作質數表。

3、集體交流方法。

三、練習鞏固:完成練習四第

1、2題。

四、課題小結:

這節課你在激烈的討論中有什麼收穫?

國小教學設計3

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明確說明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因此,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進行。作為本學科國小年段的最後部分,本課教材安排旨在通過回顧激發學生對國小生活的美好情感,以一顆感恩的心看待老師對自己的教育,以一顆友善的心對待朝夕相處的同學。童年是一個蘊藏著巨大發展潛力的生命階段。童年生活具有完全不同於成人生活的需要和特點,它不僅僅是未來生活的準備或教育的手段,其本身就蘊藏著豐富的發展內涵與價值。在學生即將離開母校的前夕,教材設計了“忘不了老師的關愛”“忘不了同學的友情”“忘不了集體活動的快樂”三部分內容,就是從學生切身的體驗著手,進一步養成他們注重情感,友善待人的生活態度。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六年級學生的社會性發展已經到了一個相對較高的狀態。但與此同時,小小年紀的他們面臨來自家長、老師、自我理想等多方面的壓力。他們正處在最後衝刺階段,在緊張的學習之餘,很少有時間、有機會梳理自己六年來的學習生活經歷;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學生通過六年的共同學校生活,已經有自己的朋友圈,他們渴望友情,難捨友情;他們善於發現學校以及老師的工作對自己的影響,難忘師恩,難忘母校;另一方面,他們很多時候不知道以什麼樣的渠道,較為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感受;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回顧國小的生活,感受自我的成長,感受同學間的友愛和學校、老師的教育之恩。教學難點是:激發學生的內心感受,並以恰當的方式表達。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尊重學生內心對同學、對老師、對母校的真實感受,注重學生內心情感的激發。教師還要關注中途轉學的學生,讓他們分享自己的轉學經歷。還有教師要注意引導、及時糾偏,可避免不必要的尷尬。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交流,回顧自己在國小六年的學習生活中的點滴,知道自己的成長進步離不開學校生活,離不開老師的教導和同學們的幫助。

(2)能力目標:能通過對國小生活的回顧,製作心語卡,友誼留言卡,快樂記憶卡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交流,增強對學校的親近感,感受同學之間的友愛之情和老師的教育之恩,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和集體榮譽感。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和難點

懂得珍惜國小生活,學會如何與人交往,併為國中生活奠定思想

國小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6個。

2、能正確朗讀兒歌。

3、瞭解螢火蟲的特點。

教學重點:

瞭解螢火蟲的特點。

教學準備:生字卡片、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板書:兒歌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兒歌?

2、補充課題:螢火蟲

3、齊讀課題

二、學習兒歌

1、猜謎:一位小姑娘,電燈裝身上,夜裡出門去玩耍,燈光一閃又一亮。

2、猜謎:生在天地玄黃,身穿珠寶夜光,不怕雲騰致雨,只怕露結為霜。

3、出示謎底:螢火蟲

學習“螢”:讀準後鼻音,字形下面是“蟲”字。

介紹螢火蟲

4、今天我們學習的兒歌是葉聖陶老爺爺寫的一首兒童詩。

5、簡介葉聖陶:教育家“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他曾經寫過許多兒童喜愛的作品如:《快樂王子》、《稻草人》。

6、出示第一首兒歌

7、指名讀一讀

8、學習“姊、裁”

9、自由讀兒歌,齊讀兒歌

10、晚上,螢火蟲飛行的.時候像什麼?交流評議

11、有感情地朗讀第一首兒歌

12、試著背一背

三、複習鞏固

1、朗讀課文

2、背誦兒歌

四、佈置作業

瞭解有關螢火蟲的知識。

國小教學設計5

一、 教學目標:

(一) 認知目標:

觀察積累,依據生活積累展開想象,提高創新思維能力。能自由運用一定的表達方式寫一篇想象文,做到想象豐富合理,內容具體。

(二) 情感目標:具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提高創新思維意識和創新精神。

二、 教學重難點、訓練點:

(一) 重難點:想象豐依據生活構想內容。

(二) 訓練點:重點內容具體表達。

三、 教學準備:《神筆馬良》的故事

四、 教學時間:40分鐘。

五、 教學過程:

(一) 補充題目,明確要求。

根據學生自定的題目,理解什麼是想象文。根據學生的理解,歸納出寫想象文的一般方法:依據生活構想內容,具體表達。

(二) 運用方法,想象內容。

1、 獨立思考,構想內容。

2、 同桌交流,互相補充,解決訓練難點。

3、 典型評議,找出問題。

4、 針對問題,討論如何把想象的重點內容寫具體。

5、 根據學生髮言,歸納出寫具體的方法:“尋找問題,解決問題,分解過程,形象描繪。”

(三) 確定重點,起草練筆。

(四) 反饋評價,完成習作。

板書設計: 假如我是——

...................依據生活

....................構想內容

..................具體表達: 尋找問題 解決問題

................ ................. 分解過程 形象描繪

教學模式基本框架: 自由命題——自主構想——自由表達——合作討論

自主合作的教學模式,有利於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自由命題,自主構想內容,自主選擇表達形式,合作討論重點難點,有利於拓寬學生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意識。

國小教學設計6

一、教材分析

劃劃印印融遊戲、訓練、知識為一體。使兒童在輕鬆愉快的刻印活動中,通過認識、感受線條和色彩的組合獲得耐人尋味的形象,能使兒童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得到發展。劃劃印印課教學內容是版畫中的一種特有形式,讓兒童嘗試、體驗硬筆在紙板上刻劃後產生的痕跡,塗上顏色可以印製出美麗的畫面。

本課劃劃印印的圖例介紹了在不同紙板上刻劃後印制的畫面。由於紙板軟硬程度不同,刻劃時用力的輕重不同,刻痕的深淺也不一樣。印出的效果也就有區別,所以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兒童自己去體驗、感受,用正確的方法,使刻劃的痕跡更清楚,更具趣味性,使印製的圖形變化更豐富,以此調動兒童學習的積極性。印製時可讓兒童嘗試用多種顏色來印製畫面,增強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教學目標

1、刻劃變化有趣的`圖形,培養想象能力和審美情趣。

2、掌握刻劃的要領和印製的方法、步驟。

3、養成細心工作的習慣。

三、教學設計

本課教學中,教師要準備用不同紙板刻印的不同樣式的範圖,讓兒童瞭解各種紙板刻印的效果,並通過範刻、範印讓學生能熟練地運用基本方法刻印清晰有趣的畫面,使之在輕鬆愉快的操作中增長知識、發展能力。

教學過程的安排要注意各個教學環節的設定和處理及各個環節的銜接和過渡。通過觀察感受——嘗試體驗——分析比較——表現創造——自我評價,在活動中培養能力,增長知識。

本課教學可設計為一課時。教學以活動體驗的方式入手,用軟硬不同的紙讓兒童在上面刻劃,感受有什麼區別,什麼樣的紙容易刻劃出清楚明顯的痕跡,在實踐中找到合適的刻劃方法進行表現創造。

教學中,教師要對刻畫、印製的方法、步驟及塗色方法、要求做出正確引導,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活動中感受成功的快樂。印製時要求畫紙與紙板不能移動,以免印出的畫面出現重影。教師可引導兒童用幾種顏料塗在一個版面上來印製,看畫面的色彩會有什麼變化。使兒童的思維創造得到拓展

作業評價:可以讓兒童從刻劃印製好的畫面談自己的感受,體會和想法。

作業要求:運用正確的方法,流暢的線條來刻劃、印製有趣的圖形,並給它取個題目。

四、教學建議

教學中,在刻畫線條時要提醒兒童將硬筆稍作傾斜,控制刻劃的力度,並提示學生可用多種線條來組合畫面。作業形式以表現創造為主較為適宜。

印製時,塗色不能太溼。以免印出的畫面模糊不清;也不能塗得太乾,以免印得不清楚。如果出現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讓兒童通過重複塗色之後再印,直到印清楚為止。

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多媒體來輔助教學,運用展示平臺來演示方法步驟、評價學生作業。

國小教學設計7

【設計理念】

閱讀教學的緊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發展語感。因此,閱讀教學的整體構架必須以培養學生的語感為核心,以指導讀書活動為經,以字詞句的訓練為緯;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必須堅持重感悟、重積累、重運用。《荷花》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力圖落實和體現上述教學理念。

【設計特色】

以讀為經,以練為緯,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流程及設計意圖】

一、設境激趣,觸發語感

創設語境。學生齊讀課題後,教師問:哪些同學看過荷花?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自己看過的荷花。(亭亭玉立的荷花、婀娜多姿的荷花、千姿百態的荷花)

教師引入:這樣的荷花,同學們還想看嗎?請大家邊看邊想,你看到了什麼。看的時候,同桌之間可以交頭接耳、指指點點。隨後用課件呈現多幅荷花照片並伴隨播放背景音樂。教師作隨機點評,並相機教學部分生字新詞。

二、充分誦讀,啟用語感

在讀中揣摩思路。學生交流後,教師引入:同學們是這樣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樣看荷花的呢?請大家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想,作者是怎樣看荷花的,你是從哪兒體會到這一點的。學生讀完全文後,教師組織全班交流。(例如:作者迫不及待地看荷花、作者津津有味地看荷花)(斯茅語:從作者又是怎樣看荷花的切入,極妙!)

在讀中整體感知。當學生體會到作者是這樣看荷花時,教師要趁勢引導學生說出自己是從哪段課文中體會到這一點的。然後組織學生反覆誦讀相應的段落。課文第2段可組織學生進行發散性誦讀,鼓勵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出不同的感受和情味;課文第3段可組織學生進行競賽性誦讀,鼓勵學生一個比一個讀得好;課文第4段可組織學生進行示範性誦讀,以優生的朗讀為樣板,鼓勵學生向優生學習朗讀。在學生的誦讀過程中,教師隨機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聞到清香觀察形狀欣賞姿勢想象情景回到現實)進行整體感知。

三、潛心品讀,領悟語感

在讀中有所感悟。在學生充分誦讀,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教師引入:作者是這樣看荷花的,作者又是怎樣寫荷花的呢?請同學們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2段課文。邊讀邊想,你覺得這段話中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說說你對這個句子的體會。學生自讀課文,潛心品讀美的語言。隨後組織彙報交流。對學生的交流,教師做兩個層次上的把握:一是面上的層次。對多數的語句,只要學生有所感悟且言之有理,均予肯定,但不作充分展開,把主要精力花在讀好、讀美這些語句上面;二是點上的層次。對極少數重點語句,教師要視學生的感悟情況,作出相應的點撥和必要的調控。

四、多元解讀,積澱語感

在學生交流彙報的過程中,教師可適時地引導學生對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做出多元解讀。

教師:你覺得哪個句子寫得特別美?(指名讀說)

學生:我覺得這個句子寫得特別美:(朗讀)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我覺得這個冒字寫得特別美。到底美在哪兒,我也說不清楚。

教師:說不清楚是正常的,說得清楚卻是不正常的。你能覺察到冒字特別美,就已經非常了不起。請大家想一想,冒字還可以換成別的'什麼字?(長、鑽、伸、露、探、衝)

教師:自己用心讀讀前後幾句話,體會一下,你覺得怎樣長出來才可以叫做冒出來。(使勁地、不停地、急切地、筆直地、高高地、痛痛快快地、爭先恐後地、生機勃勃地、興高采烈地、精神抖擻地、喜氣洋洋地要求學生分別把這些詞填到原句中去,再來讀讀悟悟。)

教師:大家看,這就是從挨挨擠擠的荷葉之間喜氣洋洋、生機勃勃地冒出來的白荷花。(課件播放荷花)你們想啊,這些白荷花冒出來以後,彷彿想幹些什麼。組織學生想象寫話: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_____________。寫後組織全班交流。例如: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想看看外面這個精彩的世界。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想深深地吸一口新鮮的空氣。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在盡情地展示自己的美麗。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彷彿在進行時裝表演。

教師:多麼可愛的白荷花呀!大家看,一個冒字,不但把白荷花寫活了,而且使白荷花變得更美了。正像同學們所講的那樣,這是一種喜氣洋洋的美!這是一種生機勃勃的美!讓我們一起,像白荷花一樣地冒出來!快冒!快冒!

學生起立,擺出自己最喜歡的姿式。教師誦讀第3段。

五、抒情表達,豐富語感

學生坐下後,教師引入:讓咱們再一次有滋有味、全神貫注地來看看這美麗的、動人的荷花。邊看邊想,你打算用怎樣的語言來讚美這美麗的、動人的荷花。隨後用課件呈現多幅荷花照片並伴隨播放背景音樂。學生無拘無束、有滋有味地觀賞。看後鼓勵學生自由起立發言。可要求學生用這樣的句式來說:荷花!__________例如:

荷花!你美麗動人的形象將永遠留在我的心裡。

荷花!你的清香是那樣迷人,你的形狀是那樣美麗,你的姿勢是那樣動人。

荷花!你的魅力令我終身難忘。

荷花!我真想把你帶回家裡,好讓我天天與你做伴。

(斯茅語:王老師的設計讓學生從另外一個角度去解讀課文,真正達到了以讀為經,以練為緯的目的。)

【評點】

提高語文綜合素養的一個重要基礎是養成語感。本案在不同的誦讀階段,落實相應的語感訓練任務,對語感培養的客觀規律作了有益的探索。教者抓住課文重點,引導學生在精讀細賞之後使課文爛熟於心,並因此轉化為學生的語言背景,進入潛意識之中。以後一旦有相似的情境誘發,就會自然地滲透其間,成為天成的直覺,直覺的天成。此種狀態貌似雪泥鴻爪,無跡可尋,實乃日積月累所達成的語感境界。

國小教學設計8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致力於學生終生、全面發展,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國小六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閱讀積累,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也有著相應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這些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展他們的語文能力?我認為應做到一下幾點:

一、因勢利導六年級學生在校園裡顯得更為活躍。

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牆上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

二、融會貫通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

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啟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三、開發課程在實際課堂中。

特別是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為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根本,必然會摒棄。所以我們應該利用一切機會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裡、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為了。《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絕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涵蓋的,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程序中的,六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豔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裡、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豐收,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國小教學設計9

一、指導思想:

本課貫徹“以學生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圍繞健康三維觀的新理念,力爭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結合集體相互評價,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係。同時,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練中悟,教師在學生的練時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體會成功的樂趣。

二、教材分析:

蹲踞式跳遠是跳遠中最基礎的技術方式,它的技術要求不高,簡便易學且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和趣味性,是頗受學生喜愛的田徑專案,它的完整技術包括:助跑、起跳、騰空、落地四個部分本次課的難點是助跑和起跳的銜接,助跑和起跳良好的結合,有利於學生更好地掌握完整技術,進而提高跳遠的成績,因此,助跑和起跳又是本節課的重點。

三、學情分析:

國中二年級的學生由於生理及現在獨生子女的特點,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普遍較差;在體育課中比較易興奮,好表現,精神不易集中;對於說教過多、技術要求較強的教學興趣並不高;相反,對於直觀的、易於模仿的體育專案比較喜歡,興趣也較高。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通過本次課,使學生們進一步懂得蹲踞式跳遠的完整概念與技術形成;

2、技能目標:發展學生的跳躍能力、協調性、靈敏性,提高他們的下肢力量,使70%以上的學生能夠基本掌握起跳、空中蹲踞和緩衝落地的技術動作;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組織紀律性,鍛鍊他們吃苦耐勞和勇於進取的精神,促進他們友愛互助的情感養成。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快速助跑,有力起跳 難點:助跑與起跳的銜接

六、教法:

(一)匯入法:通過慢跑熱身、徒手操引導學生的身心進入練習狀態,同時又幫助學生對身體進行了鍛鍊;

(二)遊戲法:採用快速跑接力,進一步活動學生的身體,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從而有效地鍛鍊體能,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團體意識; (三):指導、糾正錯誤法:在學生的練習過程中,通過個別指導與集體糾正錯誤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不斷學習和規範自身動作。

七、學法指導:

(一)對比練習法:練習中相互觀察,提高對技術的認識;

(二)目標評價法:練習中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從而不斷進取、不斷超越。

八、教學過程:

(一)開始部分:

1、集合整隊,考勤,師生問好;

2、檢查課堂常規,宣佈課的內容,並提出課的目標與基本要求; 3、安排見習學生隨堂聽課。 (二)準備部分:

1、繞操場慢跑兩圈(400米);

2徒手操:充分活動

開各關節、肌肉,通過原地縱跳、高抬腿、加速跑練習進一步熱

身和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教育學生:認真對待熱身活動,認識準備活動的意義,預防傷害事故的發生;

3、課堂遊戲:30米接力跑。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活動學生的身體,同時利用遊戲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使學生在歡樂中鍛鍊身體,提高身體素質,並在合作中提高團體意識;

(三)基本部分:

1、動作誘導練習,組織成徒手操隊形,口令:“1、2、3、4—跳”進行四步起跳的動作練習,要求每生完成8次練習,這一目的是:加深學生對助跑與起跳良好結合的印象,使他們在接下來的練習中更具有目的性;

2、複習蹲踞式跳遠:

(1)男女生分組,充分利用班幹部的協助作用; (2)組織每位同學依次完成6~8次的完整練習,並通過班幹部把每次的練習成績登記; (3)教師巡迴指導,檢查練習情況,並及時排除安全隱患;

(4)請優秀的學生做示範性表演,引導其他學生認真比較、模仿。 (四)結束部分:

1、通過肢體抖動及拍打肌肉,達到放鬆的目的。 2、小結本課的情況:

(1)提問蹲踞式跳遠的完整技術構成; (2)本節課學生練習情況與目標達成情況。 3、佈置課後練習,並給出科學的練習建議。 4、組織學生整理收還器材。 5、宣佈下課,師生再見。

九、課堂效果預計:

1、掌握知識:85%以上的學生能知道蹲踞式跳遠完整技術的構成;70%左右的學生能基

本掌握蹲踞式跳遠的助跑、起跳和緩衝落地。

2、運動量密度:全課練習密度40%左右;平均心率100次/分左右。

3、對學生思想品德、心理素質培養情況:培養學生組織紀律性,鍛鍊吃苦耐勞和勇於

進取的精神,提高團結協作和友愛互助的意識,增強他們的集體榮譽感。

十、場地器材準備:

田徑場、沙坑2個、接力棒4把、皮尺2把、沙耙2把。

國小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生詞,注意積累,賞析好詞好句。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通過朗讀和想像,理解課文的內容,感受燕子的可愛和春天的美麗,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錄音機

教學過程

一、導人新課

1、同學們,每當春姑娘到來的時候,她的使者--燕子(板書課題)就會從南方趕來,你見過嗎?在你的眼中,燕子像什麼呢?

2、我們再來看一看我國著名作家鄭振鐸眼中的燕子是什麼樣的?

二、初讀課文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聽了課文之後,你的眼前彷彿看到什麼?

你想不想看到更多的東西?請讀課文。

2、自讀課文。

3、小組合作學習。

展示自讀要求:

(1)讀課文中的生字,想辦法記住每個生字;

(2)畫出生詞和其他自己不理解的詞語,然後小組討論,說說它們的意思以及在什麼情況下可用;

(3)組員輪讀課文(每人一節),邊讀邊思考:課文寫了燕子的哪些方面?

(4)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節,讀給小組成員聽。讀後其他組員評議,指出優點和不足之處。

4、檢查小組合作學習情況。

三、小組研讀

1、這是一篇經典散文,之所以能經久不衰,就是因為它非常美,美在以下四個方面。

(1)展示:外形美春之美飛行美歇息美

(2)你們小組最想研讀那一方面的美?(小組成員商量研讀專題)

2、展示研讀方法:

(1)自讀課文,找出哪些詞句最能反映這方面的美;

(2)細細品讀這些詞句,把自己的想法寫在旁邊;

(3)小組交流補充;

(4)討論怎樣讀好這一節?練讀。

3、學生研讀,教師巡視並參與研讀。

四,彙報交流

(一)彙報交流“外形關”

1、研究外形美的小組彙報。

(1)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兒?

(2)你們從哪些詞句讀出了這種美?

(3)其他組成員補充或質疑。

(4)推薦一名成員朗讀這一節,其他成員評價。

2、練習。

展示:一身()的羽毛,一對()翅膀,加上()的尾巴,湊成了()的小燕子。

(二)彙報交流“春之關”

1、研究“春之美”的小組彙報。

(1)這一節通過哪些景物來展示春之美?這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

(2)你們認為哪些詞句寫得比較好?為什麼?

(3)最後一句寫小燕子對錶現“春之美”有什麼作用?

(4)這一節的四句話順序能不能顛倒?為什麼?

(5)其他組成員補充或質疑。

(6)推薦一名成員朗讀這一節,其他組成員評價。

2、練習。

展示:這一節描寫了……等景物來表現春天……的特點。

(三)彙報交流“飛行美”

1、研究“飛行美”的小組彙報。

(1)燕子飛行時美在哪兒?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

(2)你們認為這一節是按照什麼順序寫景的?

(3)其他組成員補充或質疑。

(4)推薦一名成員讀本節。學生、老師共同評價。

2、練習。

展示:在()中,在()中,燕子()在天空裡(),唧唧地叫著,有的(),()飛到了();有的(),尾尖( )水面,就看到波紋()盪漾開去。

(四)彙報交流“歇息關”

1、研究“歇息美”的小組彙報。

(1)你們覺得這一節中哪些詞句寫得特別美,為什麼?

(2)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麼比做什麼?

(3)其他組成員補充或質疑。

(4)推薦一名成員讀,評價。

2、練習。

說話:燕子會譜出一支怎樣的歌?請你把歌詞寫出來。

國小教學設計11

國小毛筆書法教案

第一課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 1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激發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學會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難點:坐姿和執筆方法。

教具準備:書寫用具、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定情緒、巡視用具擺放位置。

二、用幾分鐘時間講一個書法家學習的小故事,教師出示坐姿掛圖,讓學生觀察。

三、 講授新課。

通過掛圖,老師和同學一起總結出坐姿,先板書課題:第一課:寫字姿勢(其它內容待掛圖出示後再補上)。坐姿要求:頭正,身直稍向前傾,兩肩要平,兩臂自然分開,坐正,兩腳放平和肩同寬(請同學們說出與寫硬筆字坐姿的區別:左手放的位置不同)。老師巡視行間,糾正坐姿。老師出示站姿掛圖,和同學們一起總結出要領:頭正、身直(稍前傾)、肩平、臂開、左手伏案、腳放平與肩同寬。老師出示執筆掛圖,同時補課題:執筆方法。 老師和同學一起總結執筆方法:

(一)捏:大拇指和食指末節捏住筆管(虎口成圓形或扁圓形)。

(二)勾:中指勾住筆管,緊貼食指。

(三)頂:用無名指末節的背部(指甲和肉相連部)向外頂住筆管。

(四)靠:小拇指靠著無名指,不接觸筆管。

(五)指要實在地握住筆管,掌心空,掌要豎起來,手腕要平。老師邊演示,邊讓學生練習,邊糾正。學生可能有些緊張,用力過大,老師要提醒。小結:坐姿、執筆一塊總結。再練習一下站姿。

四、鞏固練習:完成硬筆部分的作業,要求和字頭像,老師巡視行間,糾正一些毛病。

五、總結:展示作業,給予表揚,號召同學們課下練習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

第二課 米字格和筆畫名稱 2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激發學生對寫字的興趣;認識米字格和筆畫名稱;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寫字習慣。

教學重、難點:認識米字格和筆畫名稱。

教具準備:書寫用具、掛圖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定情緒。

二、檢查書寫用具擺放的位置、坐姿、站姿和執筆。

三、講授新課。老師:四四方方一座城,四條公路穿城中,兩條最長,兩條最短,看看四條公路組成一個什麼字?黑板上貼有一張方白紙,標出中心,用四張紅紙條,請同學貼出。老師出示掛圖,同時板書:第二課:米字格(後半部分待講到時再添上)。老師和同學一起給米字格起名:1.橫豎中線;2.兩條斜線;3.左上格、坐下格;4.右上格、右下格。老師可採用搶答方式,讓同學說出米字格的各部名稱。老師出示“永”字掛圖,同時補課題。和同學一起按順序說出它的名稱(橫畫和挑畫應適當加輔助虛線,幫助同學認識,如圖)。為了使同學的思路清晰,先在圖上表好數字: 1. 點2.橫3.豎4.鉤5.挑6.撇7.短撇8.捺老師可採用指哪個筆畫讓同學說哪個筆畫,由慢到快,待同學熟悉後可進行比賽。

四、總結米字格和筆畫名稱,完成硬筆部分的作業,可提出要求:1.臨得像;2.要有起筆和收筆;3.捺要寫得自然。學生書寫時伴以音樂。老師巡視行間,發現優點,糾正錯誤,以利總結。

五、總結:展示作業,給予表揚,號召同學課下練習寫字。

第三課 橫的寫法 3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激發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初步學會橫的寫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教學重、難點:橫的寫法;方起筆、圓收筆的提按。

教具準備:書寫用具、掛圖、米字格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定情緒。

二、通過謎語引入新課:有個筆畫真叫棒,它自己可成為一個字,請猜猜它是哪個筆畫呀?老師出示橫畫掛圖。出示課題:橫的寫法

三、講授新課。問:橫畫有什麼特點?橫畫的特點是:1.兩頭粗中間細;2.起筆方收筆圓;3.有一定的斜度(左低右高)。橫畫的寫法:先左上,右下按,轉筆右行(邊行邊提筆,邊行邊按筆),提筆向上,右下按,提筆回收。

四、鞏固練習:完成第三課練習冊上的作業,注意坐姿、執筆的姿勢。老師行間巡視,糾正同學們書寫時出現的錯誤。(老師糾正同學們書寫的錯誤時,說話聲音要小,不要干擾其他同學,除發現全班性的問題時才可請全班同學停筆,及時糾正,在學生書寫時,可放一些較合適的樂曲,但音量應控制,不可過大,否則反而影響學生書寫。)

五、總結:表揚好的為主,指出不足。

第四課 豎的寫法 4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激發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初步學會豎的寫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難點:豎的寫法,筆畫中的提按。

教具準備:書寫用具、掛圖、米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定情緒。

二、用幾分鐘講一個書法家刻苦學習的小故事。

三、講授新課。老師出示掛圖;讓學生看圖,說出這節課老師要講什麼,出示課題:第四課豎的寫法。 請學生觀察垂露豎的特點:1.像一根骨頭(學生說出別的也可);

2.在豎中線上;3.兩頭粗,中間細。垂露豎的寫法:先左上,轉筆坐下按,轉筆下行(邊行邊提,邊行邊按,變化細微)頓筆,捉筆左上回鋒。(演示時的全過程讓學生看得真切。)懸針豎的寫法:讓學生總結出懸針豎的寫法。

四、鞏固練習:完成第四課作業,要求學生一描到底,不要像畫畫那樣一點一點的添墨。老師行間巡視,糾正坐姿、執筆姿勢及描紅時出現的錯誤。硬筆書寫仍強調提按。

五、總結:展示作業,給予表揚,指出全班性的問題。

第五課 橫折的寫法 5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激發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初步學會橫折的寫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難點:橫折的寫法,橫畫與豎畫的交接點。

教具準備:書寫用具、掛圖、米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定情緒。

二、複習橫畫、豎畫的寫法。

三、出示複合電化膠片(先橫,後豎,合起來為橫折,或徒手在黑板上畫出,但要比較規矩,給學生以美感)。出示課題:第五課橫折的寫法。

四、講授新課。老師儘量讓學生自己總結出橫折的'寫法,看來不成問題,最後,老師整理一下。橫折的寫法:先左上,右下按,轉筆右行,提筆向上,左下按,轉鋒下行,按筆回收。

五、鞏固練習。讓學生完成第五課作業,提醒學生的坐姿,執筆姿勢,並在巡視中,隨時給以糾正;範字“日”“裡”的注意事項,可強調一至兩點,硬筆書寫仍強調提按,尤其是起筆處。

六、總結:展示作業,進步大的同學仍可展示,指出全班性的問題。

第六課 撇的寫法 6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激發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初步學會撇的寫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難點:撇的寫法,中鋒行筆。

教具準備:書寫用具、掛圖、米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定情緒。

二、匯入新課。請同學們猜謎語:長頭髮,飄起來。打一筆畫。待同學們說出“撇”後,出示課題:第六課 撇的寫法。

三、將受新課。請學生觀察“撇”的特點,和哪個筆畫有相像的地方:1.它和“懸針豎”有相像的地方,它們都是起筆粗,末端細。2.它和“懸針豎”的角度不同,“撇”是斜的,“懸針豎”是垂直的(學生可能說不出“垂直”兩字,只要說出是“直”的即可)。撇的寫法:先左上,右下按,轉筆,左斜下行(要中鋒行筆,邊行邊提),提筆出鋒。可讓學生用手指代筆在書上寫幾遍。讓同學們看範字“左”、“千”,說出筆順,及其在米字格的位置。 硬筆作業要求:出鋒自然,不要過快。

四、鞏固練習:完成第六課的作業,巡視行間,輕聲地糾正同學們的錯誤,同時放段音樂(聲音不要過大),使同學們在歡快地氣氛中學習。

五、總結:展示作業,給予表揚,指出全班性的問題。號召同學們課下多練習,挑出寫得好的作業在專欄裡展示,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七課 捺的寫法 7

課時:1課時

教學目的:激發學生對寫字的興趣;初步學會點的寫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學重、難點:捺的寫法、捺角捺尖的寫法。

教學準備:書寫用具、掛圖、米字格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組織教學,穩定情緒。

二、講書法家刻苦學習的小故事。

三、講授新課

老師出示掛圖。請學生看圖,這一筆象什麼,老師出示課題,第七課捺的寫法請同學觀察“捺”的特點:1、它象一把笤帚; 2、上細,下粗,出尖 3、在斜線上捺的寫法:先左上,轉鋒斜下行,邊行邊按,把筆毛鋪開,到捺角處,慢提平出鋒,(由於此筆劃較難,老師講述要準確,演示要稍慢,讓同學看清楚)

四、鞏固練習:完成第七課作業,範字的要求可在黑板上出示:

1、園行;

2、筆順;

3、在田格中的位置。以引起同學們的注意。硬筆字要求捺畫出鋒自然。老師巡視行間,給學生示範,糾正書寫是的一些毛病。

五、總結:展示作業,給予表揚,希望同學們課下多練習,老師要了解課下練習的例項,以多種辦法表揚,促進同學們的進步。

國小教學設計12

【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 瞭解《詩經》的創作成就,積累文中出現的名句,品味中國古代經典的思鄉主題所反映出的內涵。

⑵ 學習《詩經》賦、比、興的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⑶ 掌握詩經的語言特點,反覆朗讀,直至成誦。

2、過程與方法:

⑴ 在反覆誦讀中品味本詩的情思、意境和獨具魅力的語言,培養學生審美鑑賞能力。

⑵ 小組討論,生生、師生互動交流,重點品評本詩的抒情語段,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圍繞家園之思設計情境對話,激發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1、創造性地運用朗讀手段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2、學習賦、比、興的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教學難點】

1、學習賦、比、興的表現手法,體會它的表達效果。

2、品析語言,體會詩歌的音韻美、意境美、含蓄美。

【教學方法】

1、品讀法。

2、點撥討論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論語》曰:“不學詩,無以言。”古人認為經過《詩經》教化,可以使人“溫柔敦厚”。《詩經》在古代一直被選作各類學校的教材,甚至連東漢大字者鄭玄家的婢女都熟讀《詩經》,日常生活中能以《詩》相對。

國中時,我們學習了《詩經》中的《關雎》、《蒹葭》,今天我們學習《詩經》中的名篇──《采薇》。

二、作者、背景資料

1、回顧國中時,我們學過的關於《詩經》的文學常識──資料助讀,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

《詩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本來只稱《詩》。

《史記·孔子世家》說:“古者《詩》三千餘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於禮義。……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認為,現存的《詩經》基本上經孔子刪汰選編而成的。所以被儒家奉為經典,改稱《詩經》。

它收錄了從西周初年到春秋中葉約五百年間的詩歌305篇,也稱“詩三百”,這些詩歌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又叫“國風”,是各地的歌謠,人民大眾的口頭創作,160篇,是《詩經》中的精華部分;“雅”乃宮廷之樂,多為京都一帶朝廷官吏的作品,有“大雅”“小雅”之分,共105篇;“頌”乃廟堂之音,是王侯舉行祭祀或者其它重大典禮時專用的樂歌,共40篇,分為“周頌”“魯頌”“商頌”,合稱三頌。

“風”、“雅”、“頌”和《詩經》的主要表現手法“賦”“比”“興”合起來,被稱為“《詩經》六義”

“風”的絕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較高的思想性和藝術性,代表了《詩經》的最高文學成就。

三、朗讀全詩,整體感知

1、學生聽錄音配樂朗讀,正音,同時出示投影:

歲亦莫(mù)止 獫狁(xiǎnyǔn)之故 王事靡盬(gǔ) 我行不來(lài) 彼路(lù)斯何 四牡騤騤(kuí) 雨(yù)雪霏霏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魚服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教師作誦讀指導。

教師啟發:

⑴ 這是一首什麼樣的詩?表達了什麼樣的思想情感?

學生討論明確:《采薇》是一位飽嘗服役思歸之苦的戍邊戰士,在歸途中所作的邊塞詩,詩中敘述了他轉戰邊陲的艱苦生活,表達了他愛國戀家、憂時傷事的感情。

⑵ 這首邊塞詩,它的抒情基調是什麼樣的?我們改用什麼樣的語調、語速朗讀它?

學生討論明確:基調淒涼、憂傷,語調低沉,語速緩慢。

⑶ 《詩經》基本上是四言詩,節奏為“二二”式,用鉛筆劃分本詩的節奏。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歸/曰歸,歲亦/莫止。

靡家/靡室,獫狁/之故。不遑/啟居,獫狁/之故。

……

⑷ 教師範讀,為感悟理解本詩創設氛圍。

(教師提示:詩歌重在吟誦、品味,要運用聯想、想象,再現此情此景。)

4、學生結合註釋,譯讀全詩。(可同位合作探究,藉助註解,疏通語句,用較優美的語言翻譯全詩)

譯文參考:

⑴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剛剛發芽。說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離了親人沒有家,為跟獫狁相廝殺。不得安寧無閒暇,為跟獫狁來廝殺。

⑵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發芽。說回家呀道回家,心裡憂悶多牽掛。

滿腔愁緒火辣辣,又飢又渴真苦煞。防地調動難定下,沒人把信捎回家!

⑶ 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長得很挺拔。說回家呀道回家,轉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沒個罷,想要休息無閒暇。滿懷憂愁真痛苦,生怕從此不回家。

⑷ 什麼花兒開得盛?棠棣花開密層層。什麼車兒高又大?高大戰車將軍乘。

駕起兵車要出征,四匹壯馬齊奔騰。邊地怎敢圖安居?一月要爭幾回勝!

⑸ 駕起四匹大公馬,馬兒雄駿高又大。將軍威武倚車立,掩護兵士也靠它。

四匹馬兒齊步跨,魚皮箭袋雕弓掛。沒有一天不警惕,軍情緊急不卸甲!

⑹ 回想當初上征途,楊柳依依隨風吹。如今回來路途中,大雪紛紛滿天飛。

道路泥濘難行走,又渴又飢真勞累。我心傷感滿腔悲,其中哀痛誰體會!

5、再讀全詩,把握本詩的創作思路:

明確:

第一章,寫士兵為抗擊外族的侵犯,背井離鄉,久久不得歸家,而產生的悲傷、厭戰和對外族的仇恨。

第二、三章,寫軍旅生活之勞苦及由此而引發的強烈的思歸之情。

第四、五章,直接寫戰事。

這兩章是在前面基礎上的對戰爭場面的具體描寫,通過對馬、車、象弭、魚服、將帥和士兵生動而形象的刻劃,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憂心烈烈”“憂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實處。從而進一步強調了正是因為戰爭頻繁,居無定所,作為兵營中最底層的士兵才歸家無望,思鄉心切。

第六章,寫戍卒歸途中悲傷痛苦的心情。

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鋪墊,經過出生入死的戰鬥之後,戰爭的倖存者終於踏上了歸家的路途。但作品並沒有寫士卒勝利後的喜悅,而是營造了昔日楊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場景,寫的是歷經磨難之後內心深處的淒涼和悲苦,而且“行道遲遲,載飢載渴”,歸鄉的路依然那麼艱難。

四、對話和文字研討(學生對下列問題的討論可能會有多種多樣的理解,教師不能隨便下結論,但對下列問題,應給出基本要點)

1、鄉愁的具體內涵有那些?鄉愁是如何產生的?

基本要點:

鄉愁即家園之思,是對親人、對故土的思念。

求學、做官、戰爭等原因使遊子漂泊在外,導致了遊子的思鄉之愁。

2、找出本詩中表現人物強烈思鄉之愁的句子。(培養篩選資訊的能力。可先分小組交流,

後展示本組的共同成果(每組準備兩到三處)。

交流顯示:

“曰歸曰歸,歲亦莫止。靡家靡室,獫狁之故。”“曰歸曰歸,心亦憂止。”

“我戍未定,靡使歸聘”“曰歸曰歸,歲亦陽止”“憂心孔疚,我行不來。”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3、詩歌從“采薇”寫起,這跟鄉愁有怎樣的聯絡?

基本要點:

這是《詩經》裡常用的起興手法。“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就是藉助其他事物為所詠之內容作鋪墊,又兼有了比喻、象徵、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它往往用於一首詩或一章詩的開頭。

本詩前三章的首句:“采薇采薇,薇亦作止。”“采薇采薇,薇亦柔止。”“采薇采薇,薇亦剛止。”都是“興”的表達方法。

“薇”巢菜,是鄉間常見的事物,是家鄉常有的野菜,這自然能喚起思鄉之情。

4、仔細閱讀2、3兩章,比較憂心的內容有什麼不同?

基本要點:

第2段,從空間上表現鄉愁之濃,從“親人”方面渲染鄉愁。

第3段,從時間上表現鄉愁之濃,從“我”這方面渲染鄉愁。

5、前三章第二句的變化與表現詩歌的思想感情有怎樣的聯絡?

這種變化不僅是避免重複,更是用“薇菜”的生長暗示鄉愁的漸濃、漸深。

6、第4、5兩章是如何表現詩歌的主題的?

基本要點:

第4、5兩章轉寫戰事之頻、戰事之烈,這是鄉愁的根本原因。

7、“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歷來被視為情景交融的`佳句,談談你的看法。(個性化閱讀,見仁見智)

基本要點:

以哀情寫樂景,情景交融。想象之筆,虛實結合,表達物是人非之嘆。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四句運用對比的方式,將時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來”剪接融匯,創造出超越現實的典型畫面。短短四句詩,看似平淡,娓娓道來,卻充滿了強大的藝術感染力,“以樂景寫哀情”,“一倍增其哀樂”。

同一個“我”,但已有“今、昔”之分,同一條路,卻已有“楊柳依依”與“雨雪霏霏”之別,而這一切都在這一“往”一“來”的人生變化中生成……

8、帶著情感再讀《采薇》,同時在頭腦構想主人公的形象。(品讀抒情語段,培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

形象表述:

這首詩,像一幅畫,把一個出門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出門時是春天,楊樹柳樹依依飄揚,而回來時已經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當兒,他經歷了什麼已經盡在不言中了。

我們可以想象,也許他的妻子正在家等著他。我們可以想象,也許他的戀人正在故鄉等著他。即便是一年中受盡苦難,也要等到相見的一天。紛紛揚揚的大雪之中他終於上路了,雖然是一個人在落寞的獨行,但是遠處有一盞燈在為他亮著。那是他全部的希望所在,是他活著的動力。為了楊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

(以上問題設計不可一律,但在引導文字研習、展開對話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圍繞話題展開對話,抓住文字的關鍵詞句、文字內容之間的聯絡以及文字的表現手法的運用進行文字研習。)

教師小結:

讀到這裡,我們彷彿看見一個身心憔悴的戍邊戰士,冒著大雪,沿著泥濘的小路慢騰騰地走向畫面深處,走向大雪濃重的遠方。只給我們留下一個孤獨的背影,一聲幽怨的嘆息。

這首詩的主題是嚴肅的,情感是深沉的。

作者以戍役軍士的身份,描述了天子之命,將帥之責、戍役之苦,更寫了“不遑啟居”、“不遑啟處”、“豈敢定居”、“豈不日戒”等戍邊將士的忠誠之心,他們的愛國情懷是通過對獫狁的仇恨來表現的,他們的思鄉之情是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來烘托的──薇之生,薇之柔,薇之剛,棠棣花開,依依楊柳,霏霏雨雪……都烘托了將士思歸的情感。

這裡寫的都是將士們真真實實的思想,憂傷的情調並不降低本篇作為愛國詩篇的價值,恰恰相反,它表現了人們的純真樸實,合情合理的思想內容和情感,也正是這種純正的真實性,賦予了這首詩強盛的生命力和感染力。

五、品讀本詩的藝術魅力

1、瞭解了這首詩的思想情感,那麼我們再來討論一下這首詩是用什麼方法來表達情感的?

基本要點:

詩的前三章以倒敘的方式,回憶了征戰的苦況。為了抵禦?狁的侵擾,他長期遠離家室,戎馬倥傯,多麼渴望邊境早日安定而返故鄉!

四、五兩章陡轉筆鋒,描寫邊防軍士出征威儀,全篇氣勢為之一振,兵士們的愛國精神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末章寫解甲歸裡,用了對比手法。雖能生還,然昔日的征戍勞苦卻只換來今日的“載渴載飢”,怎不令人黯然傷神??

全詩有記敘,有議論;有寫景,有抒情;有動作描寫,又有心理描寫:搭配錯落有致,妥帖自然。

2、集體誦讀本詩,體味語言上的特點──重章疊詠,一唱三嘆。

體味要點:

《詩經》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詩。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點是“重章疊詠”。所謂“重章疊詠”,是指一首詩的各章,不僅句數相等,而且語言幾乎完全相同,中間只變動幾個字,甚至只變動一兩個字,以重複歌詠的一種形式。如前三章的重章疊句中,文字略有變化,以薇的生長過程,襯托離家日久企盼早歸之情,異常生動妥貼。

《詩經》的這一突出特點,同樣與音樂曲調有著密切的關係。我們知道,當人們產生了強烈的感情衝動的時候,“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往往喜歡從流行曲調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詞唱唱。而《詩經》的時代,流行於民間的曲凋一般都比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興猶未盡,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許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眾人和,直到唱痛快為止。每重唱一遍,只變動少數詞語,最簡單。最容易傳唱,最便於記憶。當然也就最樂於為人們所採用了。

重章疊詠形式的運用,對深化意境,渲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時,它還有效地增強了詩歌的節奏感、音樂感,形成了一種迴環往復的美,帶給人一種委婉而深長的韻味。

六、拓展遷移,開闊視野

1、回憶《詩經》中其他不同思鄉的作品,寫出你讀過的那些寫鄉愁的詩句,介紹給同學們聽聽,並說說你的理解。

2、課後蒐集更多的表現鄉情的詩歌散文作品,將你最感動的一篇拿到班上與同學分享感受。

七、課堂小結

《詩經》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文學天地的源頭清水,它開闊、豐盈、簡潔、生動。從詩經中走出的女子嫋嫋娜娜、款款盈盈,從詩經中走來的男子歷經滄桑,豁達堅毅,從詩經中流傳出的故事飄渺悠長,哀婉悽美。

讓我們用真摯的情、善感的心,吟誦這優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板書設計】

誦讀──品讀──美讀

整體感知探究賞析藝術提升

內容、結構篇章、語言情感、意境

國小教學設計13

新課程改革下的國小語文教學,課堂學習有認知性學習向體驗性學習轉變。體驗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引導學生對社會生活要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體驗和感悟,從而讓學生在體驗和感悟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是語文教學的根本,到底給孩子一個什麼樣的語文課堂?我認為主要應把握以下幾個方面:

(一)給學生一個情感的課堂。

1、一個語文教師應該讓學生覺得自己的情感最豐富。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於“情感”。一個沒有情感的教師,如何能調動學生的情感,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展現給學生一個“充滿情感的我”,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燃燒的歲月”!

2、尊重“需要”,注重“激趣”。

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或直觀演示、或猜謎語、或進行質疑……激發他們的閱讀慾望和動機,創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世界上的第一個聽診器》這篇課文時,我指導學生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跟我一起一邊做動作,一邊讀課文。當做完一遍,我讓學生說說聽診器的發明過程,學生們有點疑惑,我變換了學習方式讓孩子們繼續跟著我做。反覆幾次,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這時,我趁熱打鐵說願意把這段背下來嗎?孩子們手舞足蹈,背得開心極了。當你看見孩

子們學得快樂極了,玩得開心極了,你會幸福無比,感到教學的真正樂趣其實就在這裡。“激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

3、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師生的寬鬆、愉悅的學習氛圍也就是師生間的和諧。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雙邊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進入課文佳境。

(二)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文字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給學生一個“開放的課堂”。

1、讓孩子去“展示自己”。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

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麼啊?課堂是情感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於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我在教學“請、清、情、晴”這組形近字時,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我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學習,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學生說:“太陽出來天就晴,應在青的左邊放日,地上灑水就清潔是清,心裡有事老想著是情”

2、注重實踐,多方面實踐感悟語言。

葉聖陶先生曾說過:教材無非是例子。那麼,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後,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基於這個思想,我經常蒐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登罐雀樓》後,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村居》、《望廬山瀑布》、《春曉》等多首古詩,使學生們瞭解到了更多的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安徒生童話》、《唐詩三百首》、《格林童話》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讓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高潮。

3、在生活中學語文。

“讓語文走進生活,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一直以來,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使孩子們深切地感受到:語文離他們很近很近。這樣,孩子們便會更加自信、更加主動地去學習。“在生活中識字”的教學實驗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大街上、電視上、車廂裡…… 到處都成了孩子們識字的地方。抓住生活的點點滴滴,眼裡有資源,心裡有教育,課程資源就無處不在。

國小教學設計14

結合“太谷學習”談一些自己對新課改教學的體會

談到新課改,我已接觸它有五個年頭,一直處在模仿、探索當中,一直邊教邊思考,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具體應該怎麼做。這學期學校又指派我到山西省太谷縣二中學習長達20天,感受頗深,想抒發一些自己在教與學方面的感想,一直無從下手,最近,終於按捺不住,還是把這些不成熟的想法寫出來吧,望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我主要從一下幾個方面闡述我的觀點:

一、簡述一些名校能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模式的發展背景——課改的道路是漫長而曲折的

學校發展能形成良性發展,課改初現成效,原因是多方面的,影響它的因素實在太多了。比如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本校校長的背景。有了既定的軟實力,就會得到社會支援,尤其是政府支援,能拉來投資、貸款,請來專家,這樣一來,學校面積擴大了,各種各樣的硬體配備齊全了,專家對學情也研究清楚了,進而定出了適合該校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如此一來社會看法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源吸引過來了,清華北大有材料了,只需過3-6年,整個學校聲譽極速提升,家長、社會更放心了,好學生源源不斷進入學校,學校收費水漲船高,學校配備更加齊全,教師的績效和福利越來越豐厚,機制也越來越完善,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越好,教研活動就會搞的有聲有色,各項工作都會做的盡職盡責,從而形成模式,形成習慣,開始良性迴圈。

總而言之,學校有良好的發展,能形成模式化教學與管理,真可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任重而道遠,應分各種情況去看待和分析。

二、簡述“教學理念”——作為一個教師必須要遵從的

作為一個教師,必須深刻領會教學理念的內涵,根據所聽所學吸取精華,去其糟粕,不要一味的去追求形式的照搬與模仿。重點應該是提升自我修養與素質,對高中數學的教學能觸類旁通,駕輕就熟,腳踏實地,實事求是,忌夜郎自大,眼高是低,自以為是、自以為滿、自以為優、自以為標。

要成為一個好的數學老師,首先要明白教學理念;第一,要“依標施教”。應該認真的去研究“課標、教材、教師教學用書、近五年大學聯考命題的規則與趨勢”。研究課標,就會準確把握每一章、每一節、每一個知識點的地位,到底屬於“瞭解、理解、掌握”中的哪一類。教學時、命題時就會有的放矢;研究教材,就會準確把握各塊知識的縱橫聯絡,知道每一塊知識學習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研究教師教學用書,就會準確的把握重點、難點,以及該重點怎樣突出,該難點怎樣突破;研究大學聯考命題規則與趨勢,就會準確把握歷年的命題規律,從而掌握命題趨勢,真正體現“一題多元、多題一源、縱橫聯絡、以不變應萬變”的目標。第二,要“以學定教”。即認真研究學生的情況,根據實際學情,確定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第三,要“先學後導”。先讓學生自主的學,充分發散思維、暴露問題,形成結構化預習的要求,最後合作探究出共性問題,從而在課堂上經老師誘導、引導,進而解決問題(做習題也一樣)。第四,要適時的進行“問題評價”。即從三維目標著手進行評價。只有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上去把握,認真注意了這些,才能真正瞭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處理的歷程、達到的目的。這就是教學理念,我認為,只有從理念上認識了,才能談得上教學模式。

三、闡釋兩個“模式”——準確、全面的把握所受內容以及具體應怎樣解題

模式一:“139思維模式”。它的主要作用是在課前書寫課題解讀的。具體操作步驟是“一個課題,三個方面,九個落點”。它的含義是針對一個具體的課題,應該從“是什麼、為什麼、怎麼用”這個三個方面去書寫。“是什麼”包括四個落點,即該課題的“構成要素是什麼、各構成要素之間的關係是什麼、要素與整體之間的關係是什麼、要素與整體的本質與內涵是什麼”,“為什麼”包括兩個落點,即學習該課題的“必要性與重要性”,“怎麼用”包括三個落點,即在該課題的學習中以及學習後應把握的“規程、規範與規律”。當一個老師從這九個具體方面對一個課題進行解讀了,我相信,每一節都可以從三維目標上都能得到很好的實現。

模式二:“123試題解析模式”。因為有些比較難的問題,僅僅從已知上或所求上根本找不到任何思路。所以這種模式的的主要作用是面對一道數學試題,應該怎樣去解決它。它的含義是“一道試題,已知與所求兩個切入點,三種或多種結合點”。即對於一道數學試題,應該同時從已知與所求兩個方面尋找突破口,由已知條件儘可能的尋找其所有的必要條件,看能得到什麼結論,由所求儘可能的去尋找使之成立的充分條件,當這些所有能找到的必要條件和充分條件都找到後,認真觀察它們之間的聯絡,尋找結合點,一個結合點就是一種解題途徑,有時可能找到好幾個結合點,此時我們就可以合理選擇,從中優化出一種解決該問題的最行之有效的方式。如此一來,很多較複雜的數學問題,只要你基本素養較高的話,都可以可到解決。

四、結合我校實際,具體談一下我對新課改的想法

沒有有效的教研,就沒有有效的課改,所以,課改的前提是要做起有效的教研活動來。提前兩週通過“同課異構”,共同研討課題內容,集思廣益,達成共識,然後分組安排課題解讀、學案、周檢測題的製作。在有效教研的保證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完成教學任務。

(一)課題解讀、教學設計的書寫。要書寫課題解讀,必須參考“課標、教材、教師教學用書,近年的大學聯考命題規律”。有時無需專門書寫,但必須要做到心中有數,當然必須要將課題解讀的各個方面滲透到教學設計中。

(二)課型的確定及三單的`製作。根據課題解讀確定課型,進而確定需要製作幾單,一般課型只需製作問題導讀評價單,重點課型根據情況製作問題解決單和問題拓展單,通常情況下,問題拓展單在一章結束了製作一個針對本章的就可以了。

(三)課堂前中後的具體操作。①課前下發導讀單,完成結構化預習;②課中根據“新授課”與“習題課”的不同特點,以問題引領課堂,學生參與展示、討論,教師總結評價;③課後安排作業,加強訓練(先獨學、獨做,若自己解決不了在對學、群學,若經過這樣的步驟還不能解決,及時收集、歸納、歸置到每組的學科長,上交學術助理,呈遞給老師,老師下節課引導共同解決)。

(四)周檢測題的製作實施。每週星期五安排老師主要針對本週所學內容,精選試題製作訓練檢測題,整個年級統一時間進行一次周訓練。

(五)課堂筆記的整理及正式作業的佈置。雖有導讀單、問題解決單,但課堂筆記絕不能取掉或不記;同時正式作業本必須要有,只不過必須注意書寫的規範與規程。

(六)作業的批改。每次由學術助理收繳各組學科長的作業於老師,老師當著學術助理和學科長進行面批面改,點評,指出應注意的各個方面,然後由學科長完成本組學生作業的批改任務。

(七)七項技能的培養。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七項技能“閱讀、思辨、變通、聯想、記憶、類比類推和寫作”的培養,尤其是閱讀能力更應該加強訓練。

(八)“三維目標”的體現,將“問題評價”形成習慣。從知識與技能發麵,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是“全不知”、“不全知”、還是“全知”,技能上,是“全不會”、“不全會”、還是“全會”。從過程和方法方面說,看過程“充分不充分”,過程充分了結論的得到就充分,否則就是膚淺的。方法上,看是“多元還是單一”,方法多元了,就會導致從多種解題途徑中優化的問題,從而使得找到最佳、最簡單的解題方式,否則可能就是一種最繁瑣的解題方法。從情感、態度、價值觀上說,學生的自信心、學習興趣、理想等培養起來後,學習積極性上去了,愛學了,學習效率高了,成績肯定會提高,反之,情感上受挫、態度上立刻會發生變化,價值取向上必定受到影響,從而整個學習效率、學習成績將會大幅下滑,最終影響的就是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說大一些,影響的就是學生的前途和命運。

總之,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稱職的老師,首先應明確“教學理念”,合理選擇“教學模式”,及時進行“問題評價”。“教學理念、教學模式和問題評價”三者在教學過程當中缺一不可,相輔相成,共同形成有效教學的前提和靈魂。正所謂沒有有效的教研,就沒有有效的課改;沒有有效的課改,就沒有有效的教學;沒有有效的教學,就無有效的成績。從而對學生而言,就促不成全面的發展,對學校來說,就形不成特色,形不成模式,我們的教書育人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探索適合本學校的有效的課改模式雖然任重而道遠,但刻不容緩、迫在眉睫,只有我們每一個人在這個艱難的過程中同心同德,集思廣益,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才能在新課改的道路上開拓出屬於我們自己的一片天空。

國小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學生在聯絡生活實際和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識梯形,發現梯形的基本特徵,認識梯形的高。

2、學生在活動中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驗,學會用不同方法做出一個梯形,會在方格紙上畫梯形,能正確判斷一個平面圖形是不是梯形,能測量或畫出梯形的高。

3、學生感受圖形與生活的聯絡,感受平面圖形的學習價值,進一步發展對“空間與圖形”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

經歷梯形的認識過程,瞭解梯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

建立廳性的高的概念,畫梯形的高。

教學準備:

配套教材、直尺、三角尺等。

教學流程:

一、生活匯入

1、出示例1的圖片,你能在這些生活場景中找到以前學過的平面圖形嗎?

(重點可讓學生上臺指一指梯形)

2、你能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能看到梯形嗎?

3、今天我們繼續研究梯形。你還記得我們昨天是怎樣研究平行四邊形的嗎?

根據學生回憶板書:

(1)探究特點

(2)認識高、底

(3)多種練習

有了這些研究平行四邊形的經驗,你想自己來進行研究活動嗎?在小組裡討論一下,你們準備開展哪些活動來完成(1)和(2)。

老師的'友情提醒:研究梯形時注意和平行四邊形的聯絡與區別,將使你事半功倍。

二、小組活動

(一)探究特點

1、展示小組內製作的梯形,介紹使用的材料和方法。

2、歸納梯形的特點:梯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

(二)認識高、底

1、介紹小組內的研究成果

2、在此基礎上指導看書自學:

量出互相平行的一組對邊間的距離,這就是梯形的高。這樣的高有多少條?為什麼?與平行四邊形不同的是,梯形各部分有自己的名稱。說說什麼是上底、下底、腰、等腰梯形。

3、試一試:指一指高垂直於哪條邊,量出每個梯形的上底、下底和高各是多少釐米。

4、說明:第二個梯形是直角梯形。在直角梯形中有幾個直角?

三、練習提高

想想做做1-5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還有哪些疑問?同桌間說說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