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9W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怎樣寫教學設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離子》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離子》九年級化學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特點和作用

《離子》是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的第四單元課題三。本課題包括核外電子的排布和離子的形成兩部分內容,教學分兩課時完成。離子的形成是本課題的核心,是國中化學課程中要求達到了解水平的基礎知識。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可為學生從微觀的角度探究巨集觀物質變化的奧祕開啟一扇視窗;為學生後面學習酸鹼鹽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在瞭解原子結構與元素化學性質關係的基礎上進一步瞭解離子形成的過程,認識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從而培養學生從微觀的角度探究巨集觀物質變化的能力。

(2)學習方法與過程:學習“探究、交流”的學習方式。能在特定情景下,積極主動地探究新知,經歷知識形成的過程。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創設情景,激發學生對微觀世界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積極探索、勇於探究的學習精神;喚起對科學的好奇與嚮往。初步瞭解物質構成的奧祕,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物質的微粒性”等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的確定及解決方法

(1)教學重點:離子的形成

(2)教學難點:離子的表示。

(3)教學重、難點的突破方法:

利用多媒體課件演示動畫,模擬微觀變化,幫助學生認識離子的形成過程和學會離子的符號表示。這樣,不但能順利突破本節課的難點,也促進了學生微觀想象能力的發展。

二、教法與學法:

1、學生情況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在課堂上他們厭倦教師的單獨說教灌輸,希望教師能創設便於他們自主學習的環境,給他們自我表現的機會。所以本節課我設定了許多活動:比如,“我會答、“我會寫”、“討論與交流”等。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整節課的學習中始終處於積極的學習狀態,在探索中學會學習。

2、教學方法

依據新課程教育理念及本節課的教材特點和學生認知情況,我對本節課的教學採取瞭如下方法:利用課件優勢,充分展示Nacl的形成過程,從而瞭解離子的形成,認識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3、學法指導

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學生已經知道許多物質是由原子、分子構成的,本課題介紹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另一種粒子。由於本課題的知識形成較抽象,所以在教學中,一是成立學習小組,互幫互學;二是通過“創設情景、探究新知”等形式,讓學生在探究學習中掌握知識形成的全過程,從而形成“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模式

4、教學手段

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將抽象的微觀粒子生動形象地顯現出來,有利於培養學生微觀想象能力。

三、教學程式: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基於對教材、學生情況的分析,我確定通過以下五個教學步驟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

(一)知識回顧、情境引入

1、知識回顧:“離子的形成”是本課題的核心,是教學的重點。由於國中學生的知識和思維水平的限制,我在教學中先通過複習原子結構與元素性質的關係,(展示課件,抽生回答。)使學生意識到元素的化學性質與最外層電子數有著密切的關係。

然後我是這樣引入新課的: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一般少於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趨向達到相對穩定結構;而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一般多於4個,在化學反應中易得到電子,也趨向達到相對穩定結構。那麼,當他們得失電子後,結果會怎樣呢?本節課我們就以氯化鈉的形成過程為例來探究離子的形成。

2、創設情景:當鈉原子和氯原子在發生化學反應時,它們是如何得失電子的?氯化鈉又是怎樣形成的呢?(創設問題情境的目的,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切入,形成和諧、活躍的課堂氣氛。)

3、討論交流:全班分為八個小組,短暫討論交流。(這一環節充分尊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避免了教師的“填鴨式”教學。)

4、漫畫匯入:投影教材第79頁插圖4—10和鈉原子與氯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引導學生觀察最外層電子數目,從微觀上分析得失電子趨勢。

(設計目的:充分利用漫畫效果,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分析氯原子和鈉原子得失電子的趨勢,使學生在有趣、輕鬆的氛圍中接受難懂的知識,激發其學習興趣。)

(二)引導觀察、啟發探究

環節1、離子的定義:動畫展示鈉原子、氯原子得失電子後的結構示意圖,並提問:鈉原子和氯原子得失電子後帶電荷嗎?學生經歷觀察並發現它們都帶電荷,從而很自然地引出離子的定義。

(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啟發分析和誘導,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新知,使定義的引出水到渠成。)

環節2、離子的分類:在學生已經得出鈉離子和氯離子都帶電荷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學生比較它們所帶電荷有什麼不同。交流發現:鈉離子帶正電荷而氯離子帶負電荷,從而得出陽離子和陰離子的概念。

(在輕鬆的氛圍中接受抽象的分類思想,提高了學習的效率。)

環節3、離子的表示:通過分析離子是原子得失電子而形成,讓學生很自然地接受離子符號的書寫就是在原子的基礎上標明所帶電荷。這樣可以輕鬆突破離子符號的'書寫這一難點,也為介紹離子符號的意義作好鋪墊。當然離子符號的書寫還要結合後面的化合價反覆訓練才能落實。

環節4、離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整合學科之間的知識,提出問題:帶異種

電荷的兩種微粒之間會產生什麼作用力?展示Nacl的形成課件,使學生認識到離子也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通過課件展示,使學生始終都處於“創造性”積極思維中,強化了知識的理解與掌握。)

(三)聯想整合、形成體系

1、展示課件原子和離子的關係,讓學生分組討論,代表發言,然後教師評價歸納。(這一環節的設計目的是在討論中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訓練分析、歸納、表達的能力。)

2、到現在為止,物質構成的奧祕已初步形成體系。結合問題:“構成物質的微粒有哪些?(此時提出問題,學生有話可說。通過新舊知識的對比和歸納,讓知識更加系統,有利於學生很快理解物質是由分子、原子和離子構成的含義;同時也使學生對化學學習,尤其是微觀領域的學習產生了渴望之情。)

(四)學用結合、展示個性

1、我會答:原子失去電子後,就帶上(正)電荷,成為(陽)離子;原子得到電子後,就帶上(負)電荷,成為(陰)離子。當陽離子和陰離子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時,整個化合物就(不顯)電性。

2、我會寫:寫出下列離子符號:帶一個單位正電荷的鈉離子;帶兩個單位正電荷的鎂離子;帶兩個單位負電荷的硫離子。

(設計目的:第1題,主要是對離子的形成進行檢測,第2題,熟悉離子符號的書寫。對錶現突出的學生給予獎勵,獎勵的形式是發放“小禮包”,“小禮包”內寫著本節課的知識點,讓學生當堂開啟“小禮包”宣讀知識點,給學生一點點神祕,再一次激發學生的興奮點。既是對本節課進行總結,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是對本課題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進行了檢測,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達到了教學高潮。)

(五)小結交流、佈置作業

1、小結交流:我把這個環節設計為(1)過程小結、(2)知識小結兩個步驟,讓學生交流學習心得、小結本節課的知識。

2、佈置作業:完成基礎訓練

四、教學評價

本節課始終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基本原則,以“情境教學、問題教學”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師生的雙邊情感交流,對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微觀思想方法的建立,學習心理、品質的優化都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五、板書設計

離子

一、離子的形成二、離子和原子的關係

1、離子的定義

2、離子的分類三、構成物質的微粒

3、離子的表示方法和符號的意義

4、離子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