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道樹》教學設計

來源:果殼範文吧 1.18W

作為一名教師,時常要開展教學設計的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行道樹》教學設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行道樹》教學設計

《行道樹》教學設計1

總體構思:

教學本課的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展開聯想,從生活的素材走向作文的題材,理清作文思路,進行有條理地寫作構思。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在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指導學生能有創意地進行表達。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展開聯想,理清作文思路,有條理地構思作文。

2、指導學生寫作的創意表達。

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讓學生展開聯想,理清作文思路,並能有創意的表達;

2、難點:有條理地進行寫作構思。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與學過程設計:

(一)、匯入課題

同學們,我這有一段話,你們猜一猜,寫的是什麼?

“他們的命運被安排定了,在一個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城市裡,他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他們在春天勤生綠葉,在夏日獻出濃蔭,等到朝霞的旗冉冉升起,他們就站成一列致敬。所有的人早已習慣於汙濁了,但他們仍然固執地製造著不被珍惜的清新。”

學生活動:學生饒有興致地討論,得出結論:是樹。教師進而明確:是生長在馬路兩旁的行道樹。

(二)、教師詮釋文題:行道樹是什麼樣的?

學生活動:學生自由討論發言

要點提示:行道樹指在公路與道路兩旁成行栽植的樹木,在城市道路綠化與園林綠化中起著重要作用。行道樹的主要栽培場所為人行道綠帶,分車線綠島,市民廣場遊徑,河濱林蔭道及城鄉公路兩側等。它對於提高道路的服務質量,改善和美化區域生態環境,蔭庇行人、消除噪音、淨化空氣、調節氣候以及涵養水源都有重要作用。行道樹被形容成“綠色隧道”。

(幻燈)出示有關行道樹的照片。

(三)、出示作文題目(幻燈):《行道樹》

今天我們就來寫一篇和樹有關的作文。

1、明確作文型別——命題作文

2、命題作文的主要特點(幻燈):給出一個完整的正確的作文題,要求按規定的題進行寫作。題目一般是一個短語,句子或一個詞。

(注:面對這種作文型別,我們應該認真推敲所給題目的內容。)

(四)、寫作指導

(五)、板塊一:開啟聯想的翅膀(想一想)

問:看到題目,你會想到什麼?

學生活動:仔細揣摩題目的內容,循著自己的思路展開各種聯想。

要點提示:一排排,整整齊齊列於路兩旁,樹姿優美、冠大蔭濃、遮陰蔽日;堅韌,不易折,能經受起狂風的侵襲;默默無聞的矗立道路兩旁,為行人遮風擋雨,留下夏日的陰涼。吸進二氧化碳,吐出氧氣,讓空氣更加清新,它們默默奉獻;具有行道樹般奉獻精神的人們:道路清潔工,他們的.勞動帶來了乾淨的街道和環境;邊防戰士、武警和官兵,奉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默默無聞的守衛邊防線,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教師、護士……

學生活動:學生在草稿本隨時做好同學的發言筆記。

板塊二:讓思緒在合作中閃光(說一說)

學生活動:根據以上材料完成構思,學生討論並思考:我要選哪些內容寫?中心思想是什麼?

提示:

①從材料中歸納一個寫作方向,確定自己寫哪一個方面的內容,明晰自己的寫作思路。

②為這個方向找三個支架點,可以對現有的材料進行補充或改造。

學生活動:學生分小組互相討論,交流。在草稿本上把有用的材料記錄圈起來,商討寫作思路,構思作文的主體框架。

2、學生口頭彙報討論結果。

教師點拔:我們在七年級已學過狀物的文章,如郭沫若借《石榴》謳歌了堅貞不屈、積極進取的民族氣節,表達了正義必勝的堅定信念;鄭振鐸借《海燕》抒發了他遠航途中萌生的無限眷念與熱愛祖國的濃濃鄉愁。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是一個由形到神的過程。我們這篇作文也可以這樣操作,從樹的形狀、姿態、色彩以及其動靜變化入手。

例1:它平常,默默無聞的矗立於道路兩旁,經歷風吹日晒,雨雪冬霜,塵灰飛揚,這裡斷了,那裡折了,仍堅守自己的位置,為人們帶去清涼,讓空氣更加清新,如戰士,象教師,似護士。

例2:樹的綠色,在雨水的沖刷下新鮮、發亮,在陽光的照射下鬱鬱蔥蔥,生意盎然;給人們帶來清新的空氣,優美的環境;在樹下看書、散步、運動。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都充滿希望。

例3:在冬天向春天過渡的時候,行道樹那旺盛的生命力,那些樹光禿禿的,樹枝上沒有半點生氣,如枯樹一般,甚至有時懷疑它們是否死了。但春天的到來,枝頭露出點點新芽,給人啟迪,在絕境中,只要心中充滿對生的渴望,就一定會有奇蹟發生。

3、小結

從剛才的想與說的過程裡,我們大致瞭解了寫作的構思過程:

(1)、發散開去:尋求更廣度的思維空間,想到什麼寫什麼,但並非每一個都要用,可越具體越好,但要小而實。

(2)、尋找路徑:將黑板羅列的材料,分別歸類,形成有用的作文題材。

(3)、理清層次:先寫什麼、後寫什麼、讓作文內容的條理清晰。

板塊三: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寫一寫)

1、佳作欣賞(幻燈):張曉風的《行道樹》、

2、方法指導:怎樣開頭。

文章開頭形式多樣,一般來說主要有:

①開門見山:點明主題,統攝全篇

②設定懸念:開篇以特寫鏡頭寫出某個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事情的結果,以設定懸念;

③引用入題:格言警句、詩詞名言、俗語歌詞等由於其語言精粹、眾所周知等特點,易給讀者親切感,能創設氣氛,感動人心。

(六)、寫作實踐

1、佈置寫作(幻燈):以《行道樹》為題,寫一篇不少於500字的記敘文。

2、寫作的注意點(幻燈):

①動筆前,進行整體構思,列出寫作提綱;

②打草稿,認真修改;

③把修改後的草稿寫清楚。

《行道樹》教學設計2

《行道樹》(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二單元《短文兩篇》之一)是張曉風一篇短小而精美的散文。如何實現“短文厚教”、“小文富教”呢?從筆者教學實踐看,要緊扣“短”的特點,組織反覆整體誦讀,移步換景,“讀”徑通幽。

一、初讀,整體感知,填寫“我們是一列的樹”

學生自由誦讀,勾畫圈點,並根據自己的觀察角度,提取資訊,組織語言,完成思考和填空。教師組織交流。師生在尊重個性化認識、開放性認識的原則下,共同補充完善。

生1:是一列立在城市飛塵裡的樹。

生2:是一列離開了原始森林大家庭,不能吸露玩雲的樹。

生3:是一列自己選擇了自己命運的樹。

生4:是一列春天勤生綠葉、夏日顯出濃陰的樹。

生5:是一列給城市迎來光明的樹。

生6:是一列給人類製造清新的樹;還是一列憂愁而快樂的樹。

二、細讀,獨自默誦,感受形象,填寫“行道樹是一群的形象”

這個空的填寫,需要找準文字相關語段,扣住關鍵詞句,進行品味。還得下一番概括、歸納、聯想、抽象之功,進而才會有所得,有所表達。

同學們交流了以下感受:

生1:行道樹是一群生活在艱苦環境裡,默默地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生2:是一群寂寞孤獨者形象。

生3:是一群以自己的方式實現人生價值的奮鬥者形象。

生4:是一群主動放棄安逸生活,承受痛苦的犧牲者形象。

生5:是一群心甘情願、無怨無悔的勞動者形象。

生6:是一群創造者的形象。

生7:是一群自豪的幸福者形象。

三、賞讀,深思品悟,填寫“這群形象具備的品質”

這是關鍵的一步,需要學生在前兩次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理解“形象”的本質特點。當然,要完成這一步,依然離不了對文字語言的.推敲。作者用語言能夠巧妙的表達這樣的資訊,我們自然也可以從字裡行間得以領悟。學生結合前面的形象把握,從語句中不難讀出“行道樹”的品質。教師也可適當點撥,促成學生認識昇華。

生1:“苦熬,牙齦咬得痠痛”——具有堅持的品質。

生2:“如果別人都不迎接,我們就負責把光明迎來”——具有負責任的精神。

生3:“我們仍然固執地製造不被珍惜的清新”——對工作、事業的執著。

生4:“我們惟一的裝飾,正如你所見的,是一身抖不落的煙塵”——捨己為人,任勞任怨的品質;

生5:也體現了只講給予,不求回報的品質。

生6:“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具有豁達樂觀的品質。

生7:為人類習慣汙濁而憂愁,為自己從事高尚的工作(事業)而自豪——深沉的品質。

生8:這是一群具有用自己的辛勤和汗水為人類創造財富的品質。

生9:這群形象具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品質。

四、美讀,陶醉地讀,領會情意。填寫“抒發作者的感情”

學生在陶醉的誦讀中,結合前面所獲得的“形象”及“形象的品質”,自然而然領悟作者所發現的行道樹的“獨特美”和在字裡行間所流露的情感態度。在學生的交流和師生互動中,可以形成一些共識:

生1:抒發對行道樹精神的歌頌與讚美之情。

生2:抒發對行道樹品質的崇尚之情。

生3:抒發對具有行道樹品質的人的崇尚之情。

生4:抒發自身具有行道樹精神品質的自豪感。

師:能夠感受到這一層,真了不起。我們在讀出了文章意蘊的同時,對錶達手法有認識嗎?有無同學願意交流?

生5:由“樹”到“人物形象”——以物喻人;由“樹”、“形象”到“品質”、“感情”——託物言志、借物抒情。

師:一語中的,精練、簡潔。

五、比讀,類文比較。填寫“兩文共同點是,不同點是。”

老師提供《一棵樹的悲憫》,同學們閱讀比較。學生讀的雖然是另一篇文章,要完成比較,心中依然要對課文進行一次“默唸”。

一棵樹的悲憫

傳說,在古印度,有一個極為專橫的國王。有一天,國王忽然想要新造一個皇宮。工匠的頭目稟告國王說,若要把宮殿修建得堅實而華麗,必須選用一棵千年老樹做材料。於是,國王傳令下去,無論如何,也要尋得這樣一棵老樹。

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國王的使臣果然找到了一棵千年老樹。那是一棵參天大樹,氣宇軒昂地屹立在眾樹之間。使臣前來稟報國王,說他們找到了一棵大樹,只是那樹年代久遠,砍了會不會太可惜。

國王才不管那麼多,當下命令工匠,翌日就去伐了那樹來,修建宮殿。然而,那畢竟是一棵千年老樹,它已經吸納了天地之靈氣,化作一個樹中精靈。當天夜裡,趁國王熟睡之際,老樹走進了他的夢裡,懇求國王手下留情,別讓它千年修行,毀於一旦。

“既然你有千年的道行,我就更要砍你來修建宮殿了,要知道,再怎麼樣你不過是一棵樹!”國王傲慢地說。老樹一聲嘆息,說:“唉,我老也老了,死了也就罷了。只是陛下,您能不能在砍伐我的時候,別從根部下斧,您讓人從我頭上往下砍吧。”

國王大為不解:“從上往下伐你,豈不使你肢體寸斷,更為痛苦?哪有從根部砍了你乾脆?”

“陛下,從上往下伐我自然倍加痛苦,可您瞧我這般高大,若從根部伐了我,倒下之時,勢必壓死壓傷無數小樹……請陛下成全我吧。”

國王一覺醒來,頓感羞愧難當。他收回了砍伐大樹的命令,並放棄了修築宮殿。打那以後,那國王善待於民……

這個故事滲透著佛學中一種叫禪宗的境界:即使身處險境,仍悲憫於蒼生的冷暖與苦弱。其實,這也可以是一種人生的修為:我們很難做到榮辱不驚,大義凜然,但至少可以分一點溫暖給你的家人,多一點關懷善待朋友,接納一份承擔給你的孩子……

生命中的諸多憂愁,多半來源於自私自利,患得患失。而人生中最大的快樂,便是與他人共享的快樂了。——許永禮《文苑》xxxx。1

因為是剛跨入國中的學子,要求不必過高,能夠有一點發現、一點認識,都應予以肯定。

師:先說說相同點吧。

生1:兩文都以“樹”作為寫作物件,歌頌“樹”的品質。

生2:都寫了樹給人的啟示,闡述生活哲理。

生3:都在文章中借“樹”來表達作者自己的主張和追求,寄託自己的理想。

師:不同的方面呢?

生4:課文刻畫“群體”;此文突出“個體”。

生5:課文主要寫實;此文重視虛構。

生6:課文側重寫“奉獻精神”;此文主要寫“悲憫情懷”。

生7:課文是寫景散文,側重於描寫抒情;此文是記敘文,側重於敘事說理。

師:大家抓得很準確,水平很高。鼓掌祝賀。

六、悟讀,融會貫通,模仿創作,進入新境界。

學生自由讀,將各種思緒、體會匯聚文字,使各方面資訊融會貫通,形成一個整體的積累。然後,遷移運用,模仿創作,再一次走高,進入新的境界。至此,明確文章是作者有情而發、因情而發的結果,不是空洞地無病呻吟。作者有表達的原因、表達的衝動、表達的慾望,這樣自然成文。

從讀文到表達、運用的提升,把閱讀與寫作(表達)很好地結合了起來。要求聯絡生活,聯想想象,拓展延伸,創造創新。用下列形式託物言志,借物抒情:

“我準備描寫(物)。

“這種(物),在我心中是一種形象。

“這種形象具有品質。

“描寫它抒發我的感情。

個人完成以後,先小組交流,在廣泛的分享借鑑中,強化對課文表達技巧的領悟。最後佈置為課外練筆活動。

閱讀教學的關鍵是要調動學生,啟用思維,體現梯度,啟迪悟性。本課教學引導學生出入文字,入有“深度”,出有“高度”,移步換景,“讀”徑通幽,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旅行”。學生的讀誦境界有了,教學的境界也就有了。

《行道樹》教學設計3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整體感悟文意,領悟文章主旨,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探究行道樹的象徵意義。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感受無私奉獻這的崇高品格,以此鞭策自己實現人生價值。

教學重點:感悟文章主旨。

教學難點:理解重點語句。

二、教法:

朗讀法、合作探究法、對話互動法等。

三、教具:

課件

四、教學過程:

(一)匯入新課:

1、請學生按“如果我是一棵樹,我最希望把我的家安在(),因為()”這樣的句式進行說話練習。

2、多媒體展示行道樹畫面。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藉助說話練習,進行大膽的假設與認真的思考,學生們通過眾說紛紜,為後面探討行道樹的取捨做初步準備。行道樹畫面的展示則可以為學生的提供一個感性的認識機會,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語文就在我們生活中。

(二)整體感知:(多媒體依次展示)

1、請用一個恰當的詞語給“行道樹”加一個修飾語:()的行道樹,並從課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來說明理由。

2、本文借行道樹的`自白,讚美奉獻者的崇高精神,

行道樹的形象是無私奉獻這的形象,那麼文中闡發這一哲理的議論性語句(文眼句)是什麼?

設計意圖:兩個問題的設計緊扣課文,第一問可以提高學生蒐集資訊的能力和語言概括能力。而第二問的設計一方面引導學生扣住關鍵句來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另一方面為下一步的合作探究提供依據。

(三)合作探究:(多媒體展示出問題)

(一)小組合作,討論完成。

⑴為什麼行道樹認定自己的事業是神聖的?

⑵從事“神聖的事業”的行道樹承受了哪些痛苦?

⑶怎樣理解“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我們”?為什麼是深沉?

(二)自由揣摩交流有疑難的語句。

學生可能提出的疑難有:

⑴“墮落”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

⑵為什麼說行道樹的存在“只是悲涼的點綴”?

⑶“快樂”和“憂愁”矛盾嗎?為什麼?

設計意圖: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圍繞關鍵句設計的三個重點問題,突破課文,培養合作意識。在接下來的質疑環節,應鼓勵學生多提問,多提有價值的問題,培養學生的質疑品質。

(四)拓展延伸:(多媒體依次展示問題)

1、為了宣揚行道樹的奉獻精神,某電視臺舉行了一次記者招待會,假如你是在場記者,你會提哪些問題?假如你是行道樹,又將如何回答記者的提問?

2、由行道樹,你聯想到了哪些人?

(多媒體展示出雷鋒和彭曉娟的相關資料)

3、請為行道樹設計一廣告詞或標語,來表現它的崇高精神。(播放音樂《好大一棵樹》)

設計意圖:這幾個問題的設計著眼於學生力想像能力的培養,讓學生進一步理解行道樹的精神。藉助多媒體展示出雷鋒和餵奶女警彭曉娟的有關資料,可以幫助學生對奉獻精神有更深刻的理解,他們的心中有了一杆如何取捨的秤,不再是簡單停留在對行道樹的分析理解上,而是很自然地由樹及人,從這兩個人想到更多一群默默無聞的奉獻者的言行,從而更好地實踐這種精神,這也正是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與重點。

五、課堂小結:

奉獻是一種犧牲,也是一種快樂。讓我們像行道樹一樣點綴美好的社會,使我們的人生在奉獻中昇華。

《行道樹》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朗讀。

2、理解行道樹——無私奉獻者的形象。

3、揣摩形象化的語言。

重點和難點

行道樹的形象與寫作手法。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匯入

同學們,鷹的驕傲是展翅翱翔、搏擊長空;火的驕傲是什麼灼灼燃燒、烈焰騰騰;水的驕傲是驚濤拍岸,川流不息。那麼,你認為樹的驕傲又應該是什麼呢?(學生自由發言)如果你是一棵樹,你最想生活在什麼地方?為什麼?(學生繼續發言)

作為樹,如果可以選擇的話,我們願生長在山上,閱盡千般風景;我們願生長在原始森林中,吸風飲露;我們願生長在湖畔,伴隨涼風習習;我們願生長在園林之中,受到悉心照料;我們更願濃縮為盆景,享盡千般嬌貴,萬種寵愛……這些是大部分人的選擇,偏偏有人選擇了路邊的行道樹,這是為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聽聽行道樹的心聲。

二、(在看課文之前,老師要檢查大家的生字詞掌握情況)檢查生字詞

三、朗讀

1、教師示範(注意感情、節奏、速度)

2、學生朗讀

四、(大家聽了一遍,又讀了一遍課文,對行道樹瞭解了嗎?)合作與探究:主題和寫作手法

1、本文中行道樹具有怎樣的精神品質?

自我犧牲、無私奉獻、心繫社會等。

2、行道樹的形象是什麼人的形象?能舉例說明嗎?

無私奉獻者的形象。老師、警察、環衛工人、戰士、醫生、科學工作者等。

3、本文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

借景抒情(託物言志)、借物喻人、對比(跟原始森林的同伴相比,他們拋

棄了優越自在的生活條件,總是一身煙塵——生活環境。跟城市歡度夜生活的人們相比,他們寂寞、孤獨、苦熬。他們還時時為城市的汙濁而憂愁——生活態度)。

五、(通過大家的討論,我們對文章的內容有了整體的把握。但是,文章裡還有不懂的語句嗎?我們一起交流交流。)句子賞析和質疑:

找出你還不明白的句子、詞語或文章的內容。

(1)怎樣理解“站在這雙線道的馬路邊,這無疑是一種墮落”?

行道樹離開了家,離開原始森林,立在城市的飛塵裡,生活條件和自身形

象是大大跌落了。

(2)“我們的存在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表現了行道樹怎樣的思想感情?

同時揭示了怎樣的社會現狀?

這一句前面說“充滿車輛與煙囪的城市”,車輛、煙囪不斷製造煙塵,汙染城市。城市居民早已麻木不仁,早已習慣於汙濁了,他們並不珍惜清新。樹木的感覺是非常鮮明的,在他們看來,城市充滿煙塵,實在令人悲涼,一行綠樹只是點綴,改變不了悲涼的局面,所以說“只是一種悲涼的點綴”。保護環境還沒有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

(3)行道樹承受了哪些痛苦?為什麼說“這種命運事實上是我們自己選擇的”?

一身煙塵,寂寞、孤獨、苦熬,因為他們從事著神聖的事業。

(4)如何理解“神聖的事業總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這種痛苦能把深沉給予我們”?

神聖的事業必須以自我犧牲為代價,從個人利益角度講,這便是“痛苦”。但是人們獲得了幸福,而且痛苦的磨練使奉獻者具備了以苦為樂的品質,這便是“深沉”。

(5)“我們是一列憂愁而又快樂的樹”,憂愁什麼?快樂什麼?

上文說,“或許所有的人都早已習慣於汙濁了,但我們仍然固執地製造不被珍惜的清新”,汙濁嚴重損害著市民的健康,遺憾的是,人們竟然習慣了,麻木不仁了,不想辦法治理汙染。行道樹儘管盡力製造清新,但是畢竟有限,改變不了大局,他們為城市空氣汙染而憂愁,為市民健康而憂愁。

憂愁的是,城市的'汙濁,損害著人們的健康,快樂的是,自己能為城市制造新鮮空氣,製造清新,夏日能獻出濃陰,黎明時能迎接太陽,迎來光明。

六、(通過行道樹的自白,我們瞭解了行道樹的心聲,如果有機會讓你和行道樹對話,你願意嗎?)擴充套件延伸:

與行道樹的對話。(分組進行,每組至少由兩位同學進行分角色對話)

舉例:1、原始森林與行道樹對話。

2、行道樹的孩子和父親的對話。

3、讀者和行道樹的對話。

4、煙塵和行道樹的對話。

5、一個市民和行道樹的對話。

七、小結:

愛因斯坦曾說過:“一個人的價值在於他貢獻了什麼,不在於他取得了什麼。”正是有了這些奉獻者,人類才得以進步,社會才得以發展。希望我們的同學也能像行道樹一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八、佈置作業:

從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花鳥草蟲、風雨雷電中挑一景物,仿照《行道樹》寫一段話。(200字左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