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學設計(通用15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1W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教學設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教學設計(通用15篇)

關於教學設計1

教學內容:

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第43-45頁的例題及"想想做做"的習慣。

教學目標:

1.通過摺紙、剪紙、拼圖等活動,直觀認識三角形和平行四邊形。

2.知道常見圖形的名稱,並能識別這些圖形,初步知道這些圖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3.在折圖形、剪圖形、拼圖形等活動中,體會圖形的變換,發展初步的空間觀念。

4.積累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一張正方形紙,一張長方形紙,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兩個任意三角形,一個平行四邊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小朋友,你們玩過走迷宮嗎?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張迷宮圖,大家一起來玩一玩。請你把這隻小白兔安全送回幾何城堡,不過在送回的路上還要過白菜老師一關和茄子老師一關。你們有沒有信心闖過去?現在就讓我們出發。(出示兔子舞的音樂)學生跟著音樂做動作。

二、認識三角形

1.走著走著,從幾何城堡中飄出了一張正方形的紙。提問:你能用正方形的紙對摺成一樣的兩部分嗎?請小朋友拿出你們桌上的正方形紙試試看。學生操作,教師巡視。

2.反饋:哪一個小朋友願意上來說說你是怎樣折的?電腦逐一演示

3.電腦演示正方形紙對摺成三角形,提問:這是一個什麼圖形呢?演示另一個三角形,這一個是不是三角形?老師手裡這張紙的形狀是什麼樣的?這些其實都是三角形。(板書:三角形)

4.誰能說一說,在生活中,你還見到過哪些三角形?

5.小結:在我們生活中,(電腦演示)像紅領巾、三筒形小旗、三角板、馬路上的路標的形狀都是三角形。三角形有這樣的`,還有這樣的(配合實物演示),這些都可以叫三角形。電腦演示不同的三角形。

6.小朋友們剛才自信、響亮的回答把我們的老朋友釘子板給叫醒了。釘子板說:你能在我的身上圍出一個三角形來嗎?試著用橡皮筋圍圍看。學生操作。圍完以後可以給你小組內的小朋友看一看,讓小朋友自己來評一評。

7.反饋:誰願意把你圍的三角形給大家看一看。指名評價。

8.小朋友們用靈巧的小手在釘子板上圍出了各種各樣的三角形,還能用彩筆在格子紙上畫出一個自己最喜歡的三角形嗎?請把你畫好的三角形高高舉起來,讓大家看看。你能再畫一個和剛才不一樣的三角形嗎?畫好了也讓大家看看。

9.白菜老師又拿出了一張長方形的紙說:"小朋友,你能用這張長方形的紙折出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嗎?如果能折出就能闖過我這一關了。"學生操作,指名演示。

三、認識平行四邊形

1.我們過了第一關,跟著小白兔跳啊跳啊,不小心撞到了茄子老師,把茄子老師的兩個三角形給撞飛了。小朋友找一找有沒有飛到你的桌上?請小朋友拿出來比一比,看看這兩個三角形怎麼樣?你能用這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出這種圖形嗎(指平行四邊形)試試看。在大部分小朋友拼出平行四邊形後,提問:"有人知道它們的名稱嗎?"(若學生說不出,教師講述名稱)

2.跟在小老鼠尾巴後面的這一個是平行四邊形嗎?第二隻小老鼠推來的是個什麼圖形呢?老師手中的這一個是……不錯,它們都是平行四邊形。(板書:平行四邊形)

3.走著走著,小白兔又頑皮起來了,瞧它跳過籬笆,滑下樓梯,鑽迸鐵門。它玩的籬笆、樓梯、鐵門上有我們剛才認識的平行四邊形嗎?指名上來找一找。

關於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l、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背誦出文中的五副春聯。

2、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初步瞭解春聯的特點,懂得生活中處處有學問,誦讀春聯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

3、通過朗讀感受音律美,領略祖國語言的無窮奧祕。

 教學重點:春聯教案教學設計精品第一課時

對課文中出現的五副春聯的理解以及讓學生初步瞭解春聯的特點。

教學難點:

課文中出現的春聯的特點:對仗、音律美,這些因為是初次接觸,學生可能較難理解。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教學過程:

一、匯入

同學們,首先請大家欣賞一首歌、大家一定要仔細聽,想想我們在什麼時候能經常聽見它。放錄音(恭喜恭喜)齊讀課題

 二、精讀課文第一自然段

1、春聯大家基本都見過,誰願意把自己知道的.春聯告訴給大家呢?

2、同學知道的春聯還真不少,那春聯的內容到底有哪幾個方面呢?下面我們一起去看課文第一自然段。

板書:內容

3、輕聲朗讀第一自然段,用“——’畫出春聯,用‘“_”畫出春聯的內容。

描寫春聯有哪幾方面內容的句子讀一讀。教師在出示的段落中畫出,生讀一讀。

4.描繪美麗春光的是哪一副春聯?

指名回答後出示:又是一年芳草綠,依然十里杏花紅

指名讀

從哪幾個詞中看出春光是美好的?(芳草綠 杏花紅)個別、集體讀、指明背。

5.出示: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業興

指名讀

從這副春聯中你看到了祖國什麼樣的景象?從哪幾個詞中看出?(千山秀 百業興) 你能帶著你的這種感覺把這副春聯讀好嗎?(個別、集體)

這裡的“神州”指的是什麼?(學生可能不知道;師提示指“祖國大地”)

讀、背

6.課文中還有兩種內容的春聯,大家一起把它們找出來、讀一讀

出示:勤勞門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梅開春爛漫,竹報歲車安

7.結合春聯內容,同桌進行討論。

出示幻燈:圍繞以下問題進行討論:

(1)這副春聯講的是書上哪方面的內容?

(2)從哪幾個詞中可以看出?

 反饋:

提示:“門第”指的是人家。“竹”指的是爆竹。(引申)“歲”在這裡指的是一年。

8.試著給課外的春聯分一下它屬於哪種內容。

出示:描繪美麗的春光 ——家家致富家家樂 處處迎春處處歌

展現祖國欣欣向榮的景象——豔陽照大地 春色滿人間

歌頌勞動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祖國與天地同壽 江山與日月爭輝

表達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美好祝願——四化巨集圖展 九州春意濃

看了這麼多的春聯後,請同學用書中的一個詞語來概括一下春聯的內容怎樣?板書:各種各樣

9.出示:“我們測覽……百花園中”指導朗讀

10.引讀:欣賞了這些春聯你會感到……

你讀了上面的哪副春聯後有這種感覺

關於教學設計3

第一單元 負數

第一課時 負數的認識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認識負數,能正確地讀、寫正數和負數;知道0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負數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絡。

3.結合負數的歷史,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情感和數學態度。

教學重點:負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負數的意義。

課前準備:

學生蒐集生活情境中負數有關資料,如氣溫、收支,股票漲跌等。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交流

談話:同學們,剛才一上課大家就做了一組相反的動作,是什麼?(起立、坐下。)今天的數學課我們就從這個話題聊起。(板書:相反。)我們周圍有很多的自然和社會現象中都存在著相反的情況,請看螢幕:(課件播放圖片。)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公交車的站點有人上車和下車;繁華的街市上有買也有賣;銀行有存錢和取錢……你能舉出一些這樣的現象嗎?(課件2、3、4、5、6)

二、教學新知

1.表示相反意義的量。

(1)引入例項。

談話:如果沿著剛才的話題繼續“聊”下去的話,就很自然地走進數學,我們一起來看幾個例子。(課件7)

① 六年級上學期轉來6人,本學期轉走6人。

② 張阿姨做生意,二月份盈利1500元,三月份虧損200元。 ③ 與標準體重比,小明重了2.5千克,小華輕了 1.8千克。

④ 一個蓄水池夏季水位上升米,冬季水位下降米。

指出:這些相反的詞語和具體的數量結合起來,就成了一組組“相反意義的量”。

(2)嘗試:怎樣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些相反意義的量呢?(課件8)

請同學們選擇一例,試著寫出表示方法。

2.認識正、負數。

(1)引入正、負數。(課件9)

談話:剛才,有同學在6的前面寫上“+”表示轉來6人,添上“-”表示轉走6人(板書:+6 -6),這種表示方法和數學上是完全一致的。

介紹: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板書:負數);這個數讀作:負六。“-”,在這裡有了新的意義和作用,叫“負號”。“+”是正號。

像“+6”是一個正數,讀作:正六。我們可以在6的前面加上“+”,也可以省略不寫(板書:6)。其實,過去我們認識的很多數都是正數。

(2)說一說。(課件10)

生活中還有能用正負數表示的例子嗎?

4.進一步認識“0。” (課件11)

以溫度計為例,觀察“0”的作用?

結論: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板書)

5、聯絡生活中的氣溫;進一步感受正負數的應用。

(1)介紹溫度計相關知識。(課件12、13)

(2)一次讀出4個城市的溫度。(課件14、15、16、17、18)

三、練習應用

(1)辯一辯:

“16℃”和“-16℃”的意義相同嗎?(課件19、20、21、22)

(2)做一做:指出下面數中的正負數。(課件23)

(3)填一填:珠穆朗瑪峰和吐魯番盆地海拔高度。(課件24)

四、課堂小結:(課件25)

五、課外拓展

負數的歷史。(課件26、27、28、29、30)

六、板書:

負數的初步認識

像“-6”這樣的數叫負數,讀作:負六。“-”,叫“負號”。

像“+6”這樣的數叫正數,讀作:正六。“+”,叫“正號”。也可省略不寫。 0既不是正數,也不是負數。

課後反思:

第二課時 比較正數和負數的大小

教學目的:

1.藉助數軸初步學會比較正數、0和負數之間的大小。

2.初步體會數軸上數的順序,完成對數的結構的初步構建。

教學重、難點:負數與負數的比較。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讀數,指出哪些是正數,哪些是負數?

43-85.6 +0.9 -+ 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麼-6%表示 。

3.某日傍晚,黃山的氣溫由上午的零上2攝氏度下降了7攝氏度,這天傍晚黃山的氣溫是 攝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學例3:

1.怎樣在數軸上表示數?()

2.出示例3:

(1)提問你能在一條直線上表示他們運動後的情況嗎?

(2)讓學生確定好起點(原點)、方向和單位長度。學生畫完交流。

(3)教師在黑板上話好直線,在相應的點上用小圖片代表大樹和學生,在問怎樣用數表示這些學生和大樹的相對位置關係?(讓學生把直線上的點和正負數對應起來。

(4)學生回答,教師在相應點的下方標出對應的數,再讓學生說說直線上其他幾個點代表的數,讓學生對數軸上的點表示的正負數形成相對完整的認識。

(5)總結:我們可以像這樣在直線上表示出正數、0和負數,像這樣的直線我們叫數軸。

(6)引導學生觀察:

A、從0起往右依次是?從0起往左依次是?你發現什麼規律?

B、在數軸上分別找到1.5和-1.5對應的點。如果從起點分別到.5和-1.5處,應如何運動?

(7)練習:做一做的第1.2題。

(二)教學例4:

1.出示未來一週的`天氣情況,讓學生把未來一週每天的最低氣溫在數軸上表示出來,並比較他們的大小。

2.學生交流比較的方法。

3.通過小精靈的話,引出利用數軸比較數的大小規定: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4.再讓學生進行比較,利用學生的具體比較來說明“-8在-6的左邊,所以-8〈-6”

5.再通過讓另一學生比較“8〉6,但是-8〈-6”,使學生初步體會兩負數比較大小時,絕對值大的負數反而小。

6.總結: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7.練習:做一做第3題。

三、鞏固練習

1.練習一第4.5題。 2.練習一第6題。

3.實踐題記錄小組同學的身高和體重,以平均身高體重為標準記為0m或(0kg)。超過的記為正數,不足的記為負數,然後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四、全課總結

(1)在數軸上,從左到右的順序就是數從小到大的順序。

(2)負數比0小,正數比0大,負數比正數小。

課後反思:

關於教學設計4

有一位著名的特級教師曾講到,有人問他上課時為什麼學生總能跟他配合得那麼默契?他說:“因為我首先考慮的不是學生將會怎樣配合我的教,而是我的教怎樣去配合學生的學。”這是“基於學情”的有效教學的最典型案例。

所謂“學情分析”,在教學設計學中通常稱之為“教學物件分析”或“學生分析”。所謂“學情”,是指學習者在某一個單位時間內或某一項學習活動中的學習狀態,它包括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思路、學習程序、學習效果等因素。學情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學前學情”,即教學開始前,教師對學生已有情況的把握,包括整體特徵與個體差異、知識儲備狀況與能力基礎、情感態度狀態等,這個觀察直接決定了教師對教學內容的選擇、課堂目標的制定和教學方法的設計;二是“學時學情”,即在上課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狀況的動態觀察,以及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活動的過程性評價。

一、學情分析的現狀

就理論而言,教師的備課與教學設計應關注“學情”,以“學情分析”為起點,以科學準確的教學目標制定為終點。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真正養成這個習慣的教師很少,大部分教師對學情的關注意識淡薄。據一項調查資料表明:教師在做備課筆記時,主要是知識的呈現,有教學手段與方法設計的已算可貴,真正做了學情分析的,不到十分之一。

當下歷史教師在做教學設計時常常存在以下問題:大部分教師直接忽略了學情分析這一環節,在備課中進行學情分析的很少;瞭解學情的手段比較簡陋,基本上是一種經驗判斷;學情分析的過程比較粗糙,基本上是三言兩語,只見判斷,不見分析,只見結論,不見過程;學情分析的深度不夠,很多隻是一種淺度描述,一種印象判斷。

沒有準確而細緻的“學前學情”分析,就使建立學生的“學”的基礎上的有效教學無法落實。面對不同的學生使用同樣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對學生存在的問題不清楚,缺乏針對性,這樣的教學是無從談“有效性”的。常常有教師抱怨說,這個班級的學生太差導致教學效果不好,這個說法就是學情判斷的失誤。學生差在哪裡?教學設計有沒有估計到這種差並相應地在教學中提出對策?教學目標的本質是課程目標與學生實際的結合,也就是學習的目標,學情判斷直接影響目標的高度、廣度和正確度。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考慮學生的基礎、個性、理解能力而導致教學效果不達標,責任完全在教師身上。

“學時學情”也常常被忽略。我們所說的教學“有效性”,本質上是指學生

“學”的有效性。課堂的結構表面上是“教”的結構,而實質上是“學”的結構,這個結構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只是設計者,他的職能是“組織”學生學的活動。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常常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師“教的活動”完整有序,而學生“學的活動”零散而無效,“教的活動”豐富、多樣,“學的活動”機械、單調。所謂的教學流程,應該從學生角度進行,是“學的活動”的展開。更大的問題在於,很多人沒注意到它是個問題,包括教學者和評價者都可能被表面光鮮的“教”而吸引,而對被淹沒於“教”中的“學”失去了注意力。

二、學情分析的內容

(一)學生年齡特點分析

這包括所在年齡階段的學生長於形象思維還是抽象思維,樂於發言還是開始羞澀保守,喜歡跟教師合作還是開始牴觸教師;不同年齡學生注意力的深度、廣度和永續性也不同。這些特點可以通過學習一些發展心理學的簡單知識來分析,也可以憑藉經驗和觀察來靈活把握。另外,不同年齡的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不同,教師一方面要儘量結合學生興趣開展教學,又要適當引導,不能一味屈尊或者遷就學生的不良興趣。

(二)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分析

針對本節課或本單元的教學內容,確定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具備哪些生活經驗,然後分析學生是否具備這些知識經驗。可以通過單元測驗、摸底考查、問卷等較為正式的方式,也可以採取抽查或提問等非正式的方式。如果發現學生知識經驗不足,一方面可以採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另一方面可以適當調整教學難度和教學方法。

(三)學生學習能力分析

分析不同班級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的能力如何、學習新的操作技能的能力如何,據此設計教學任務的深度、難度和廣度。經驗豐富、能力較強的教師還可以進一步分析本班學生中學習能力突出的尖子生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習困難學生,並因材施教,採取變通靈活的教學策略。

(四)學生學習風格分析

一個班級的學生在一起時間長了會形成“班級性格”,有些班級思維活躍、反應迅速,但往往思維深度不夠,準確性稍微欠缺;有些班級則較為沉悶,但可能具有一定的思維深度。不同的學生個體也是如此,教師應該結合教學經驗和課堂觀察,敏銳捕捉相關資訊,通過提出挑戰性的.問題、合作等方式儘量取學生之長、補其之短。

三、學情分析的方法

教師對學生的瞭解,是教師的教學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經驗相結合的產物,因而主要靠平時的積累,關鍵在於“用心”,做有心人。至於學情分析的具體方法,常用的有以下幾種。

(一)觀察法

這裡所說的觀察,與作為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的課堂觀察是有區別的。這裡的觀察者不是旁觀者、局外人,而是教師自己。教師臵身於學校內、課堂中,可以成為具有明確觀察意圖、掌握觀察方法又不改變課堂教學自然狀態的最佳人選。對於瞭解學生來說,觀察法是教師使用頻率最高的方法之一。觀察要做到準確、全面,最好是有目的、有計劃地持久進行。但在日常教學工作狀態下,更為重要的是教師的觀察意識和洞察能力,即善於處處留心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透過他們的外部表現洞察其內心的思維活動。

(二)談話法

談話法是教師通過與學生面對面交談來深入瞭解學生情況。通過交談,不僅可以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還可以使教師及時、深入地瞭解學生的所思所想。要想使談話取得好的效果,談話前應該認真考慮談話的目的、中心內容,並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學生為交談物件;談話時教師的態度要親切、誠懇、和藹,針對不同氣質性格特點,注意說話的方式;談話後做好必要的記錄。

(三)問卷法

除了採用編制有關知識、技能的小測試等形式進行摸底分析之外,還可以根據需要設計專題問卷或量表進行調查。問卷大致可分為開放型和封閉型兩種。前者只提出問題,不列出答案。它要求學生寫出自己的想法,回答不受任何限制,但不便於統計,只適合在少數人中進行。後者不僅提出問題,還列出供選擇的答案。

(四)實驗法

對某些問題、練習題或實驗、演示設計的適用性沒有把握時,可以找幾個不同水平的學生試做或演練一下,瞭解學生的反應,為修改、完善提供依據。

(五)材料分析法

主要是分析學生的作業、試卷,從中發現學生的個性化解題過程,包括獨特的解法或錯誤。初任一個班的歷史課時,還可以通過查閱成績冊和前面的測試卷來了解該班學生群體和個人的學習狀況。

(六)訪問調查法

必要時,可以通過與學生家長交談,瞭解到學生的一些學習情況,特別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態度、學習習慣等方面的情況。剛接手的班,還可以通過請教原任課教師來了解該班學生的歷史學習狀況。實踐表明,基於學生分析的教學設計,既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結構,又讓他們把已有的知識運用起來,在創造性的設計活動中去體驗、感悟,取得預期的效果。

“學情分析”是研究學生的基本途徑,是當代學生觀在課堂教學的重要體現。然而,學生的種種情況常常為教師教學工作中的盲點,“學情分析”也就成了被忽視或未深入探究的實踐領域。本文從教師開展“學情分析”中存在的問題為出發點,提出教師開展“學情分析”方法。然而,由於自己的實踐經驗的缺乏,一些研究尚不夠深入細緻。今後,作為一名有教育學學科背景的一線教師,我將在理論的引領下結合實踐經驗,更加深入的對“學情分析”進行研究,努力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

關於教學設計5

教學中,一切都要以學生為出發點。一切為了學生,為學生設計教學。因此,我們要切實做好學情分析。瞭解學生,首先要了解

1.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

這對搞好教學設計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已獲得的知識與即將獲得的知識常常是前後密切相關的。因此,教師應對全班學生以前的學習情況進行調查,對每名學生以前所學知識的掌握情況有全面瞭解。

2.學生現有的認知能力

在教學中,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是指在學習過程中能夠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包括收集、處理資訊的能力等,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潛移默化地提升這一能力。

3.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

每名學生在來到學校學習的同時,也帶來了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和不同觀點、看法。(我們學校學生為三——六年級)這種已有的經歷、經驗和對待社會的.觀點,對於即將進行的課堂學習生活將產生影響。

我們可以從學生原有的生活、學習經驗出發,既把知識講清楚,又不至於加大學生學習的難度,使學生易理解,易接受。

4.學生的身心特徵

不同年齡階段的學生,心理各有其特點。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育物件,選擇不同的教育方法,也就是因材施教。國小生正處在一個身心發展的階段,有較強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有充沛的精力和較強的求知慾,但遇困難又易灰心喪氣,辨別是非能力較差,易受不良習氣的影響,因此,對國小生既要尊重又要加強教育,嚴格要求。教師要保護他們進取的自信心,否則會逐漸失去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因而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注意考慮不同層次的學生身心特點,充分尊重每一個同學。

5.學生的情感因素

情感因素,是教學設計環節中一個重要成分。情感因素是伴隨著知識經驗的掌握、觀念的形成以及自身智力的成長而發展起來的,它對外部智力的形成和創造能力的發展起著決定的作用。教師要鼓勵學生好好學習。

把每名學生的具體情況調查清楚,我們的教學就有目標了。

關於教學設計6

為了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xx—20xx年)》精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國之夢,提高廣大教師的師德水平,提高廣大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鼓勵廣大教師創新教育思想、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促進教學過程的科學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造就一批名師和學科領軍人才做出貢獻,瀘西縣教育局教研室特組織全縣中學教師舉行優秀教學設計交流與評比活動。

本項活動的宗旨是:重在參與,重在過程,重在交流, 重在研究,提高中學教師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推動教學改革。為了更好地貫徹活動宗旨,順利開展本項活動,特制定本《優秀教學設計評價標準》。

高中為單元教學設計,國中為課時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以教育部制定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xx年版)》和《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統稱為“課標”)為基本依據,要把“學科育人”作為根本目標。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方法,根據學科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和學生學習本學科知識的規律設計教學過程。要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開展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合作交流,使學生切實學好學科知識,提高學科能力。要引導學生的創新思考,加強學生的實踐,培養學生的理性精神和人文精神。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學習習慣,使學生掌握有效的學習方法,並逐步學會學習。要注重教育技術的使用,有效應用資訊科技組織教學資源,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要注重使用評價-反饋手段,恰當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結果,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對課堂教學設計的評價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內容分析

教學內容主要指“課標”的“內容標準”中所規定的學科知識及其由內容所反映的學科思想方法,是實現教學目標的主要載體。教學內容分析的目的是在準確理解內容的基礎上使教學做到準、精、簡。這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減輕學生學習負擔、有效開展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前提。教學內容分析要做到:

1.正確表述教學內容以及由內容所反映的學科思想方法,並闡明其核心;

2.正確區分教學內容的知識型別(事實性知識、概念性知識、程式性知識、元認知知識);

3.正確闡述當前教學內容的上、下位知識及其關係,明確知識的來龍去脈;

4.從知識發生發展過程的角度分析內容所蘊含的思維教學資源和價值觀教育資源;

5.通過分析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關鍵。

二、教學目標設定

教學目標是預期的學生學習結果。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選擇教學方法和安排師生活動方式的依據,是教學結果的測量與評價的依據。清晰而具體化的目標能有效地指導學生的學科學習。教學目標的設定與陳述要做到:

1.正確體現“課程目標—單元目標—課堂教學目標”的層次性,在“課標”的“總體目標”和“內容與要求”的指導下,設定並陳述單元目標和課堂教學目標;

2.目標要指向學生的學習結果;

3.目標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避免抽象、空洞;

4.要用清晰的語言表述學生在學習後會進行哪些判斷,會做哪些事,掌握哪些技能,或會分析、解決什麼問題等等。

三、問題診斷分析

問題診斷分析的核心是學生學習條件的分析。學習條件主要指學習當前內容所需要具備的內部條件(學生自身的條件)和外部條件。學習條件的分析是確定教學方法、設計教學材料的前提。鑑於學習條件(例如,內部條件包括認知因素和非認知因素)的複雜性,本標準著重強調如下要求:

1.分析學生已經具備的認知基礎(包括日常生活經驗、已掌握的相關知識技能和學科思想方法等);

2.分析達成教學目標所需要具備的認知基礎;

3.確定“已有的基礎”和“需要的基礎”之間的差異,分析哪些差距可以由學生自己消除,哪些差距需要教師的幫助;

4.在上述分析的`基礎上明確教學可能存在的問題、困難或障礙,並分析突破問題、困難或障礙的策略。

四、教學支援條件分析

為了有效實現教學目標,根據已定的教學內容、問題診斷分析和學習行為

特點,重點分析應當採取哪些教學支援條件,以幫助學生更有效地進行思維,使他們更好地發現學科規律,加強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本標準側重於資訊科技的使用,要從使用資訊科技的原則出發,結合具體教學內容加以分析,充分體現使用資訊科技的優越性。主要分析如下三個方面:

1.說明具體所使用的資訊科技,要具體指出用計算機或其他資訊科技裝置的什麼軟體工具或功能;

2.說明將所使用的資訊科技具體用在哪個教學環節或哪個具體內容上,以及如何通過使用該資訊科技來幫助完成哪些具體的教學任務;

3.具體說明使用該資訊科技會給教學或學習具體帶來什麼好處。

五、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科學習活動,包括學生對學科知識的認知和實踐兩個方面。從操作的層面看,教學過程就是由教師安排和指導的學生學習的活動步驟。對教學過程的要求是:

1.注意根據不同知識型別的學習過程安排教學步驟,包括:引入課題、明確學習目標,調動學生已有相關知識,呈現有組織的學習材料,引導學生的歸納、概括活動以促進知識的理解,通過練習促進知識向技能的轉化,提供應用性情境促進知識技能的遷移等;

2.正確組織課堂教學內容:正確反映教學目標的要求,重點突出,把主要精力放在核心內容及其反應的學科思想方法,注重建立新知識與已有相關知識的實質性聯絡,保持知識的連貫性、思想方法的一致性,易錯、易混淆的問題有計劃地復現和糾正,使知識得到螺旋式的鞏固和提高;

3.學生活動合理有效,教師指導恰時恰點:在學生思維最近發展區內提出問題,使學生面對適度的學習困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全體學生開展獨立思考,提高學生思維的參與度,使學生逐步學會思考;

4.恰當處理“預設”與“生成”的關係,以便於機智運用反饋調節機制,根據課堂實際適時調整教學程序,採取有效策略解決學生遇到的學習困難,為學生提供反思學習過程的機會,引導學生對照學習目標檢查學習效果;

5.設計的練習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起到鞏固知識、訓練技能、查漏補缺的作用,並在幫助學生領悟學科基本思想,積累豐富的學科活動經驗,發展學科能力,培養學習習慣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6.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及學生學習的需要,恰當選擇和運用包括教育技術

在內的教學媒體,有效整合教學資源,以更好地揭示學科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及其本質,幫助學生正確理解學科知識,發展學科思維。

在教學過程的設計中,還要注意對所使用教學策略的分析。教學策略是指在設定教學目標後,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為解決教學問題而選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學策略分析的一個重要目的是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益。從課堂教學的實際出發,教學策略分析主要包括如下幾個方面,並做到具體且針對性強:

(1)對如何選擇、運用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關的教學材料的分析;

(2)對如何從學生的現實出發組織教材,將已學知識自然融入新情景,以舊引新,以新強舊的分析;

(3)對如何根據教學內容特點和學生情況選擇教學方法的分析;

(4)對如何圍繞教學重點,依據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設計“問題串”,用以引導學生的學科思維活動的分析;

(5)對如何為不同認知基礎的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和適當幫助的分析;

(6)對如何提供學生學習反饋和調節的分析。

六、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包括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三個方面。教學內容分析和問題診斷分析要體現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診斷性評價;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利於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以便於對課堂教學進行調控。另外,還要通過課堂目標檢測和課外作業對學生學習結果進行終結性評價,具體要求是:

1.目標檢測可分為單元目標檢測和課堂目標檢測。目標檢測要緊扣教學目標,通過編擬一定量的題目組成目標檢測題來評價課堂教學或單元教學達成目標的情況。對於每一道題都要寫明設計意圖,以加強評價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並能反映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一個單元設計一個單元目標檢測,檢測目標應與單元教學目標一致,突出單元核心內容;一次課還應設計一個課堂目標檢測,檢測目標應與課堂教學目標一致,兼顧課時教學的主要內容。

2.作業除了要緊扣教學目標,還要針對課堂教學(特別是目標檢測)情況,選擇一定量合適的題目,以進一步評價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複習、鞏固和提高有關的知識、技能、方法和能力。對於每一道題都要寫明設計意圖,以突出目的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並反映學生可能存在的問題。

關於教學設計7

學習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紮實掌握、積累詞語。

2.感受兩首散文詩中海浪和雨的形象特點,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感悟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甘於奉獻的思想感情,培養高尚的情懷。

預習內容及方法指導:

朗讀課文,把握文章思想感情,把握文章的朗讀基調

一、字詞積累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熾熱( ) 禱詞( ) 執拗( ) 俊俏( )衷情( )饋贈( ) 憔悴

真諦( ) 璀璨( ) 鑲嵌( )翱翔( )長吁短嘆( ) 千山萬壑

2.解詞

執拗:

璀璨:

心扉:

酷肖:

海誓山盟:

千山萬壑:

盛氣凌人:

3.多音字、形似字注音及組詞(常見常用易錯的)

拗 纖

二、文學常識

作者:紀伯倫,I1883-1931)黎巴嫩 、 、 。生於黎巴嫩北部山鄉。他是阿拍伯近代文學史上第一個使用散文詩體的作家。他青年時代以創作小說為主,定居美國後逐漸轉為以寫散文詩為主。

紀伯倫認為詩人的職責是唱出“母親心裡的歌”。他的作品多以“愛和美為主題,通過大膽的想象和象徵的手法,表達深覺的感情和高遠的理想。他的思想愛尼采哲學影響較大。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憤世嫉俗的態度或表現某種神祕的力量。

三、整體感知(再讀課文,讀出自己的理解與思索)

1.朗讀課文,讀出感情和節奏,讀後談談你是用一種怎樣的語氣和節奏讀的。

2.文中的海浪和雨分別是怎樣的形象?勾畫有關句子並概括。

我的`疑問:

探究案:

1.找出文中自己喜歡的句子,並加以評析。暢所欲言,以下列句式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先說《浪之歌》:“美在 ”;再說《雨之歌》:“美在 ”

2.理解海浪和雨的形象“海浪”和“雨”的形象各有什麼特點?請在橫線上新增修飾語,說一說你的理解的浪、的雨

3.浪唱出了怎樣的歌?作者借“浪之歌”要表達什麼意思和感情?

4.思考“雨”在文中是怎樣的形象?作者要表達什麼思想感情?

拓展延伸----仿寫:

1.潮水漲來時,我擁抱著他;潮水退去時,我撲倒在他的腳下。(運用擬人和並列句式)

2.運用“曾有多少次,當……時,我……;曾有多少次,當……時,我……;曾有多少我……”句式來說一段話。(說話要有一箇中心,前後句銜接自然。)

檢測反饋:

1.文學常識填空。

本文選自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黎巴嫩詩人、畫家。著有散文詩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與沫》等。

2.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句( )

A.今年過節不收禮,收禮只收腦白金。

B.電門一關,就可以阻止電流不再通過。

C.誰也不能否認地球不是圍著太陽轉。

D.有沒有健全的體魄,是能否成為接班人的前提。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項是( )

A我很憤怒小兄弟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

B《水滸傳》這部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抑揚頓挫,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C“正確答案只有一個”這種思維模式,在我們頭腦中已不知不覺地根深蒂固。

D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萬狀,惟妙惟肖。

我的收穫:

作業:模仿,鍛練自由想象能力和表達能力

萬物有靈,只是因為人的存在。正是因為有靈性的人的凝視,萬物才顯出人間的情態,有了人的聆聽,雨點的敲擊才構成一種樂曲。請你採用第一人稱,發揮豐富的想象,學習多樣化的擬人手法以及其他修辭手法的巧妙運用,選取一物,以“__之歌”為題(如“小草之歌”、“白雲之歌”、“春風之歌”等)模仿寫作一首散文詩,表現你對人生的思考。

關於教學設計8

《練習7》教學設計之一

佚名

教學要求:

按筆順書寫、形近字組詞、按課文內容填空、把句子補充完整、修改病句、熟記成語、學寫毛筆字。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教學第一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

(2)明確練習要求。

2、指導。

(1)指名認讀“脹”、“賊”、“舅”3個字。

(2)學生自己觀察每個字的筆順,指名說說關鍵偏旁“長、戎、臼”並練習。

(3)練習按筆順書寫。

(4)反饋寫字情況,表揚寫得正確的同學,幫助寫得錯誤的同學。

3、練習。

(1)學生練習描紅。

(2)根據描紅情況,教師及時小結,再讓學生仿寫。

4、反饋。

(1)展示寫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裡。

(2)指出不足,進行糾正強化練習。

二、教學第二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目要求。

(2)讓學生說說著一題應這樣練習。

2、指導。

(1)指導分別讀一讀這三組形近字,注意讀正確。

(2)分組引導邊讀邊比較音、形、義的異同。

3、練習

(1)學生分組練習口頭組詞,根據組詞,進一步引導區別三組字的異同,特別是“形、型”的區別。

(2)選擇最合適的詞語寫在書上的括號裡。

(3)指名學生朗讀自己所組的`詞語。

三、教學第三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教師談話幫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引導學生回憶兩句話所在的課文,背一背有關的句段。

(2)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填寫,同座位再交流填寫的情況。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邊讀邊想象句子描繪的圖景,領悟所填詞的意思。

(4)讓學生談一談讀句子時腦海中所浮現的畫面。

(5)再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四、課堂作業

1、用三組形近字分別組詞。

2、抄寫填好的句子。

第二課時

一、教學第四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讓學生說一說題目的要求

2、指導

3、練習

學生自己練習口述地(2)(3)(3)句的答案。

4、反饋

指名說說,每句話補充的內容,表揚說的正確、說的與眾不同、說的有創意的同學。

二、教學第五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說說要求。

2、指導

(1)讀一讀例句,想一想例句有什麼毛病?

(2)說一說詞序混亂的毛病,應怎麼樣改?

3、練習

(1)讓學生用讀、想、調的方法練習修改第(1)(2)(3)句。

(2)教師進行鍼對性輔導。

4、反饋

(1)逐題彙報修改的情況,並將修改後的句子與原句做一個對比,體會改後的句子的正確,反覆朗讀修改後的句子。

(2)同座位互相修改。

(3)將正確的句子在本子上抄寫一遍。

三、教學第六題

1、審題

(1)指名讀題。

(2)教師談話幫助學生弄清本題的學習要求。

2、指導

(1)學生自由鍍條成語。不認識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問老師。

(2)教師範讀。

(3)學習自由讀。

(4)理解8條成語的意思,學生只要大體說出成語的意思即可,對一些難理解的成語,教師給於講解。

3、練習

(1)學生自由練讀。

(2)同座位練習背誦。

4、反饋

(1)集體齊背。

(2)指名背。

關於教學設計9

一、教學目標。

1、通過看圖和理解課文,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學習由遠及近,由整體到部分的觀察方法,學習在觀察中展開聯想。

3、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二、教學重難點。

1、圖文結合,理解長城的氣勢雄偉和高大堅固,感悟課文的思想內容,激發民族自豪感和熱愛祖國之情是教學重點。

2、展開想象,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是教學難點。

 三、教學課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1、學生談談對長城的認識。

2、學生自由補充。

3、老師給以肯定。

 二、出示圖畫,邊看邊說。

1、出示第一幅圖,

(1)說說這幅圖是從什麼地方觀察長城的?看到的景物是什麼?

(2)從圖上你還看到什麼?

(3)小組討論,並說說。

2、出示第二幅圖

(1)這幅圖與第一幅圖有什麼不同?

(2)從圖上你看到了什麼?

3、對照課文,讀課文。

(1)小聲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課文。

(2)聯絡課文,理解詞語的意思。

 三、小組學習,思考。

(1)仔細對照課文內容,想想哪些內容圖上已經畫出來,哪些內容沒畫出來。

(2)從圖上找一找課文中涉及到的“城牆外沿”“垛子”“嘹望口”“射口”“城臺”各指什麼地方?

四、鞏固練習。

(1)複習鞏固本課生字。

(2)指導朗讀。

 第二課時

一、複習。

二、全班討論,理解課文內容。

1、學生談談對第一幅圖留給自己的突出印象。作者是抓住了長城的.什麼特點來寫的?

2、找出描寫長城樣子的和特點的句子,說說他的作用。

3、出示第二幅圖,想想這幅圖的觀察點有什麼變化?(變近了,說明了作者的觀察順序是由近到遠觀察的)

4、學生髮言。

5、齊讀第三段的課文,思考。

(1)一邊讀一邊想像當時的勞動場面。

(2)找出你體會最深的句子,先讀一讀再說說自己的體會。

6、指名讀,讀出自己的體會。

7、討論:為什麼說長城“在世界歷史上是個偉大的奇蹟”?

 三、總結學習體會。

1、感情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談談你的體會。

 四、鞏固練習。

1、指導朗讀。

2、講講有關長城的故事或傳說。

3、背誦第3、4自然段。

 板書設計

2、長城

遠看

像一條長龍

(氣魄雄偉)

近看

(高大堅固)

偉大的奇蹟

聯想

勞動人民的智慧

小結:認識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結晶,是世界歷史上偉大的奇蹟,激發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關於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複述課文。

2.憑藉具體語言材料,初步瞭解化石的作用,培養學生從小具有熱愛大自然、熱愛科學的志趣。

3.初步瞭解化石的知識,石頭書裡有哪些學問。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理解“石頭書”是一本怎樣的書。

2.教學難點:結合課文語境,特別是抓住文中叔叔的五次回答中的句子,來理解“石頭書”是一本怎樣的書。

教學工具準備一些石頭化石的掛圖

 教學過程

一.複習

聽寫生字詞

 二.精讀訓練

(一)引出全文的感情線索。

讀文,思考:川川和磊磊在整件事的過程中感情是在不斷變化著的,請在文中勾畫出有關表示感情的詞語。(好奇、奇怪、高興)

(二)導讀第一、二自然段。

“好奇”是什麼意思?川川為什麼覺得好奇?

指導朗讀:引導學生通過朗讀把這種好奇的心情表現出來。

過渡:勘探隊員叔叔這一不同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那麼,勘探隊員究竟在幹什麼呢?

(三)導讀第三、四自然段。

過渡:第一、二自然段告訴我們勘探隊員叔叔趴在一塊大石頭上聚精會神地看著什麼,這一不尋常的舉動引起了川川的好奇。那麼,叔叔究竟在幹什麼呢?齊讀第三、四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聽了叔叔的回答後為什麼感到很奇怪?

比較“奇怪”與“好奇”的異同。(“奇怪”是就川川和磊磊對勘探隊員叔叔的'話感到難以理解;“好奇”是說川川和磊磊對叔叔的那種異常舉動覺得新奇而產生了濃厚興趣。)

指名朗讀這兩個自然段。

(四)導讀第五至十三自然段。

啟發思考:勘探隊員叔叔的面前明明只有一塊光禿禿的石頭,可他為什麼說自已是在讀書呢?

(引導學生從石頭的外形、石頭上的字畫、及石頭的價值和作用這些角度思考)

1.比較句式: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

你們看,這石頭一層一層的,就像一冊厚厚的書。

(引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出這兩個句子在意思上是一樣的,但第一句所表達的語氣比第二句要強烈些)

2.川川聽了,“不禁笑了起來”,“不禁”是什麼意思?為什麼“不禁笑了起來”?

3.石頭上的字指的是什麼?畫指的是什麼?

(五)讀第十二自然段,聯絡第八、十自然段,想想勘探隊員叔叔是根據什麼來推斷這裡曾經是密林和大海的?

“刨根問底”是什麼意思?這個詞說明了什麼?這本書究竟有什麼作用?這是根據什麼來推斷的?(引導學生結合全文的內容來思考這些問題)

(六)導讀第十四自然段。

川川和磊磊為什麼高興?為什麼就石頭書裡的學問可真多?這裡的“讀”字該怎麼理解?

分角色朗讀課文。

三.總結全文

1.說說“石頭書”的含義。

2.教師小結:今天,我們學習了“石頭書”瞭解了石頭裡竟蘊含了這麼多的學問。在大自然中,還有許多類似“石頭書”這樣的事物,等待著我們去探索,去研究。我們現在應該努力學習常握知識,長大了去揭示那些奧祕。

四.佈置作業

1.寫出下列詞語近義詞。

好奇——()高興——()

刨根問底——()聚精會神——()

2.在括號裡選擇正確的詞語和帶點的詞語搭配起來,再抄寫在橫線上。

關於教學設計11

啟發想象

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主要體現在讀、寫兩個方面,而寫又是主要矛盾。學生進入寫作階段後,寫就體現在作文上。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固然要加強基礎知識和寫作技能的教學,但最根本的還是要在培養興趣、提高能力上下功夫,讓學生愛寫、會寫。

一、培養興趣

前蘇聯教育家贊可夫說:只有在學生情緒高漲,不斷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獨有的想法表達出來的氣氛下,才能產生出使兒童的作文豐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詞語。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勞動成果得到別人的承認和褒獎,就會產生一種成就感、自豪感,從而形成自我激勵的心理機制。因此,可以說興趣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內動力,當學生對作文產生了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心情愉快地去寫作。在教學中,我是從這幾方面去做的。

1、鼓勵學生複述故事。

所有的學生對講故事、聽故事如痴如醉,用寫故事文引學生作文入門,可促進學生寫作的積極性。每個老師的班上總有那麼幾個孩子作文寫不好,一提到作文就頭痛,而寫故事文能減輕他們一定程度的壓力。首先是組織學生召開故事會,然後把所講的內容、聽到的故事寫下來。實踐證明,從故事入手,給學生提供了一個豐富作文內容的機會,因而學生常能滿懷信心地寫出生動活潑、語言流暢的故事。

2、做自己的作文集。

喜愛範文、熟悉範文,正是學生寫作文的起始,讓學生在作文園地裡精心採擷,把自己喜愛的、可借鑑的作文編成集子,變為自己的作文集。一是多方面、多角度地蒐集,即從報刊上裁剪下來,從學校、老師、同學那裡轉抄過來,從網上下載下來,從自己的作文中挑選出來;二是規定一定的時間閱讀、篩選。這個階段是學生潛入海底尋覓珍寶的過程,也是激發興趣的過程。

3、提供展示機會,激勵成功。

學生的習作一旦被認可,就會對練筆產生興趣,而且希望自己的習作更多地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讚許。因此教師應該把獎勵當作培養學生作文興趣的催化劑,更多地為學生

提供展示習作的時空。每次寫完小練筆,我總要擠出時間讓同學們在班上讀一讀、評一評。寫得好的,有進步的,老師就進行表揚、加以讚許,然後貼在學習園地上展覽。這樣做既表揚了個人又讓大家得以交流,創設了氛圍,提高了同學們的作文興趣。對好作文還可以積極推薦上刊。這樣,同學們大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樂趣,從而激勵學生樂於習作、練好習作。

二、啟發想象

德國著名哲學家黑格爾說得好: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象。新版《大綱》也明確指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幻想,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因此,國小生作文,雖不是藝術創作,但同樣需要比較豐富的聯想。要形象地描繪客觀事物,就需要運用生動的比喻、擬人的手法;要完整地刻畫每個人物的形象,就需要對他們的內心活動作合理的推測;要比較深刻地揭示某一事物的象徵意義,就需要展開豐富的聯想。怎樣鍛鍊孩子們的'想象能力呢?

1.續寫想象。

許多課文的結尾言有盡而意無窮,讓學生沿著作者的思路寫下去,既鞏固了課文所學的知識,又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

2.睹物想象。

國小生想象具有直觀性和具體性的心理特徵,所想象的內容常以某種具體的東西為直接依據。使同學們張開了想象的翅膀,激起了濃厚的寫作情趣。

3.假設想象。

假設的東西本身是不存在的,要學生寫假設的內容,非想象不可。比如:《假如我是》、《假如我有》學生在這一個個假設中,抒發自己的理想、抱負,描繪出自己的燦爛前景。《我的小發明》就是要學生展開大膽的想象,寫一種小發明:新型的太空梭、深海探寶器、水面行走鞋、輕便摺疊橋

作文是一種思想和文字的綜合訓練,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實踐證明,這需要長時間的訓練,不能一蹴而就。國小生有著豐富的想象潛力,我們教師要善於引導、善於挖掘,久而久之,就會培養起學生的作文興趣,開發出廣闊的想象空間。

關於教學設計12

【教學目的】

培養學生閱讀文言文的能力,掌握課文中一些重要實詞的含義和用法,朗讀,背誦,默寫。

【教學重點、難點】

課文寓意的理解及其意義,緊扣情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

【教學要求】

孰讀課文,看註釋。

【過程設計】

教讀這一節課,共分四個環節。

一、學生提問比賽(10分鐘)

鼓勵成績差的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進行質疑問難。鼓勵成績好的學生踴躍解答問題。解答欠周全的,由教師補充。若學生已提不出問題,教師可向學生提問,如意暇甚與意將隧人的兩個意的詞義是否相同等等。

二、學生分析比賽(15分鐘)

學生中有好、中、差三個層次。設計三個問題供分析:

1、《狼》故事情節(差等生)

2、狼之黠(中等生)

3、《狼》的主人公是狼還是人,為什麼?(優等生)

同學們自由選擇,先筆寫五分鐘發言提綱,再討論、發言、教師小結。要鼓勵、表揚勇於向難度大的問題進攻的差學生。

三、學生背誦比賽(10分鐘)

要求最多10分鐘背完全文。成績差而背誦快的,得表揚。

四、學生做練習比賽(10分鐘)

練習形式:油印或者投影。

1、第一層次練習:

解釋詞義:

⑴ 一狼得骨止止有剩骨

⑵ 狼不敢前恐前後受其敵

⑶ 一狼洞其中以攻其後

2、第二層次練習。

⑴ 解釋詞義:

其一犬坐於前一狼洞其中意將隧人

⑵ 指出加點詞的'含義: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頃刻兩斃

3、第三層次練習:

⑴ 寫出含加粗詞的成語。

積薪其中( )

並驅如故( )

前狼假寐( )

弛擔持刀( )

⑵ 找出表現狼陰險狡詐的句子,並把它們譯成現代漢語。

綴行甚遠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一狼徑去,其一犬坐於前目似瞑,意暇甚意將隧人,以攻其後也

兩狼之並驅如故

4、要求:

第一、二層次練習為必做題,第三層次練習為選做題。

五、作業佈置

【評析】

這個教例很具創造性。

教者把關切的目光投向語文差生,用分層次互相促進的方式讓差生嘗試到成功的喜悅,用激勵、鼓動、表揚的手段讓差生感受到他們在語文課堂上的地位。

教者也同樣重視成績好的學生,讓他們當小老師,對他們提高要求,鼓勵他們參與競爭,好學生也因教學標高不同而感受到老師的信任,在學習中始終有一種動力。

賽問、賽講、賽背、賽練,每一個教學環節都有競爭性、激勵性,課堂教學流程加快,流量增加,流速提高,緊湊的教學結構,有助於從根本提高學習效率。

學生在課堂上有了廣闊的空間。他們積極的心理機制被成功地誘發,集中思維能量,運足個人才思,一次次地向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發起進攻,意志、自信等心理品質受到良好的培養。

賽讀賽講,分層互促,這樣的設計思想適用於語文教材中很多精美的短篇。

關於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1.學會7個生字,讀準多音字“的”“折”;理解19個新詞語的意思,能用“逐步”“無憂無慮”造句,領悟“可是”在語句中表示的轉折作用,能用“說它……可是……”的句式說一段話。

2.初步學會用摘錄法概括段落大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4自然段。

二、過程和方法:

1、品詞品句,反覆誦讀,感受作者的語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2、為學生創設良好的自主學習的情境,靈活運用多種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注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習。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感受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培養學生熱愛小動物的感情和觀察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

運用摘錄法概括兩段課文的段落大意,整體感悟老舍先生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難點】

體會貓難以捉摸的性格及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準備】

1、課外閱讀老舍的文章數篇,初步感受作者的語言魅力。

2 、佈置學生觀察貓。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初讀課文,學習字詞,瞭解課文大意並給課文分段,完成作業第一、二題。

 【教學流程】

一、談話匯入

1、 板書:貓。知道貓嗎?誰能說說你印象中的貓?

2、 指名說。

3、 揭示課題。

(1)如果學生能說得比較細緻,就及時予以鼓勵:你真會觀察!已經學會了和大作家老舍先生一樣去仔細地觀察事物了。揭示課題。

(2)如果說的只是粗線條的:你們所說的貓如果要老師畫出來的話,我就畫不出來了,因為你們沒有把貓的形象說具體、細緻,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老舍 先生筆下的貓是怎麼樣的。揭示課題。

4、 齊讀課題。

5、 說說老舍。

老舍原名舒慶春,我國著名的小說家和戲劇家,被譽為語言大師,代表作品有《四世同堂》、《龍鬚溝》、《茶館》、《駱駝祥子》等。

 二、自學課文

1、要求:

(1) 讀通課文,讀準生字的字音,記記新詞的字形,聯絡上下文想想詞義。

(2) 讀讀想想:你喜歡這些貓嗎?

(3) 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大貓,哪些自然段寫了小貓?

 2、交流反饋

(1) 做作業本第一、二、三題。做完後集體交流反饋。

(2) 你們喜歡這些貓嗎?選擇自己喜歡的自然段自由朗讀。同桌互讀。指名讀。

(3) 說說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大貓,哪些自然段寫了小貓。分段。

第一段:第1——3自然段

第二段:第4自然段

 第二教時

【教學目標】

精讀課文,體會貓的性格古怪和滿月的小貓的可愛,感受作者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流程】

一、複習

課文主要寫了什麼?

 二、教學第一段

1、自由朗讀第一段,想想你讀懂了什麼?

2、指名說。

方案一:學生能直接說出“貓的性格的古怪”。

1、知道“古怪”這個詞語的意思嗎?(貓的性格特別,難以捉摸)

2、再反覆讀讀課文,想想課文是怎樣寫了貓的性格的古怪的?

3、集體交流

指名說。每說一處,教師投影出示。引導學生以讀為主,充分利用老師、優秀學生的示範朗讀,通過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男女生讀等多種形式讓學生讀好,讀美,讀出感受。(加點詞語為教師板書)

A、貓很老實:很乖、成天睡大覺、無憂無慮、什麼事也不過問。

B、貓很貪玩:出走一天一夜、任憑……也不……、要不……怎麼……呢?。

C、貓很盡職:閉息凝視、一連幾個鐘頭、非……不可……。

D、貓高興的時候溫柔可親:蹭、抓癢、踩梅花、豐富多腔地叫喚。

E、貓不高興的時候一聲也不出:無論……

F、貓很膽小:什麼都怕、總想藏起來。

G、貓很勇敢:不要說……就是……。

4、看黑板上的板書,老舍先生寫出那麼多的貓的性格(齊讀),你有什麼話

想說嗎?(這些詞語的意思都有些矛盾)看看課文上事怎麼把他們聯絡起來的。(說它……的確……可是……)

5、用上面的句式說說第二、三自然段的內容。

出示:說它溫柔可親吧,的確是呀,______________可是 。

6、貓的性格這樣古怪,作者喜歡嗎?再讀第一段,哪些句子最能反映作者喜歡貓?

(1)比較:(男女生分別讀一句)

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個髒腳印。

在你寫作的時候,跳上桌來,在稿紙上踩印幾朵小梅花。

師:讀出了什麼感情?(女同學讀出第一句中的討厭感情,男同學讀出第二句中喜歡的語氣。)

(2)它還會豐富多腔地……

師:貓的聲音有長有短,有高有低,好像……

生:(接答)像唱歌、說話……

指名讀這句句子。

(3)老師覺得貓捉老鼠時,老舍爺爺也特別喜歡。 誰能來模仿一下貓捉老鼠的樣子。體會“盡職”、“閉息凝視”的含義。

出示填空:

閉息凝視——————( )

一連就是幾個鐘頭——( ) (專心、耐心、決心)

非把老鼠等出來不可—( )

指名讀貓捉老鼠的句子,讀出專心、耐心、決心。

7、課文的字裡行間洋溢著老舍爺爺對貓的喜愛,再讀讀第一段,找出剛才沒有讀的句子。讀出味道。

8、想想這段主要寫了什麼。看來,這段是圍繞哪一句來寫的?

我們可以把這句話作為第一段的段落大意,這種方法叫做摘錄法。

方案二:學生只是零碎地說貓的.性格的具體表現

1、上述教學步驟3。

2、看黑板上的板書,老舍先生寫出那麼多的貓的性格(齊讀),你有什麼話

想說嗎?(貓的性格有些古怪)具體說說。

……

這些詞語的意思都有些矛盾。

看看課文上事怎麼把他們聯絡起來的。(說它……的確……可是……)

3、接上述教學步驟5——8。

 三、教學第二段

1、自由讀第二段,按照上述的方法想想這段主要圍繞哪句來寫的?(滿月的小貓更可愛)

2、反覆讀讀這段,想想你是怎麼體會到這一點的?

3、交流

(1) 腿腳還不穩,可是已經學會淘氣。

(2) 一根雞毛,一個線團……耍個沒完沒了。(頑皮)

(3) ……跌倒馬上起來,再跑再跌。(敢於嘗試,不怕失敗)

(4) ……撞疼了也不哭。(勇敢)

(5) ……逐漸開闢新的遊戲場所。(這麼小的貓還懂得找地方玩,真可愛)

(6) 它們在花盆裡摔跤,抱著花枝打鞦韆……枝折花落。

4、儘管小貓如此頑皮,淘氣,但我會責打它們嗎?(不會)我會討厭它們而不要它們嗎?(不會)為什麼?

作者是十分喜歡貓的。

滿月的小貓就像一群孩子,他們淘氣、天真、生氣勃勃,實在太可愛了。

 四、讀著讀著,我覺得我們大家都喜歡上了這些貓,讓我們一起來讀讀全文。

五、(本環節看情況而定,如果時間來不及就移入第三教時)老舍先生真不愧為語言大師,他把古怪的大貓和滿月的小貓寫得如此可愛。

1、他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寫貓的可愛的?(是從逗人喜愛的樣子,逗人喜愛的性格,逗人喜愛的動作等等,讓人感受到喜愛之情的。)

2、你喜歡小動物嗎?說說家裡的小動物可愛之處。

3、同學們舉的這些例子,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好像我們親眼看到、親身體驗到的一樣,不僅具體,而且真實,這是我們寫好“喜歡的小動物”片段的基本條件。

4、寫的時候,要注意抓住特點,要有重點,要安排好順序。語言要樸素,多說平常話,像課文裡的語言那樣,除了寫它逗你喜愛的樣子、活動、性格之外,別忘了用“喜愛”的字眼兒抒發一下你的感情。

5、學生仿寫片段,教師巡迴指導。

6、集體交流。

關於教學設計14

教材分析:

《草原》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散文,主要講述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進入內蒙古大草原時所看到的美麗景色,以及受到內蒙同胞熱情款待的情景。課文語言清新優美,線索清晰分明,讚美了草原的美麗風光,表達了蒙漢兩族人民的深厚情誼,體現了祖國是各族人民團結友愛的大家庭。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9個生字,理解由生字子組成的詞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自然段。

2、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

3、在草原自然美的薰陶下,培養學生愛美的情趣和對祖國風光的熱愛。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通過抓住重點詞句,品讀、積累優美的語言,體會如詩如畫的草原風光。?

教學難點:

感情朗讀課文,通過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在腦海中再現課文所描述的生動情景。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匯入課題。

1、同學們,老師一直嚮往這樣一個地方:藍藍的天上白雲飄,白雲下面馬兒跑。你們知道那是什麼地方嗎?(點選課件)

2、你眼中的草原是什麼樣的?

3、匯入:去過草原的人曾這樣說:(課件出示:草原,那是一個童話的世界。一眼望去,羊群,像天空的白雲掉在嶙峋的山岩旁;馬群,像天使的指尖飄在參差的草叢間;牛群,像仙子的彩娟鑲在晶亮的溪水邊。)學生齊讀。

4、是不是有一種迫不及待想去看看的衝動?那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草原”。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交流眼中的草原,觀看草原美景圖及誦讀描繪草原的優美語句,初步感受草原的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交流預習,檢查字詞。

1、通過昨天的預習,你們都有哪些收穫?相機簡介作者老舍。

2、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1)渲染勾勒迂迴拘束玻璃馬蹄

摔跤偏西鄂溫克羞澀低吟 襟飄帶舞

(2)蒙古包矇蔽瞎蒙內蒙

3、指導書寫生字。(如:澀)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

三、小組合作,理清文章脈絡。

1、詞語我們已經掌握了,接下來請同學們先快速瀏覽課文,然後小組合作探究:課文寫了哪兩個方面的內容?給課文劃分段落。

2、組織交流、教師點撥。

四、品讀感悟,體會草原美。

1、出示自學提示:默讀課文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老舍先生筆下的草原美在哪裡?畫出相關的句子,寫一寫自己的感受。

【設計意圖:出示自學提示,讓學生自主學習探究,讓學生成為課堂正真的主人。】

2、交流、點撥,相機指導朗讀。

句子一:那裡的天比別處的更可愛,空氣是那麼清新,天空是那麼明朗,使我總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滿心的愉快。

(1)引導學生體會草原的空氣新鮮,作者高興。

(2)指導讀出愉悅的心情來。

句子二: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並不茫茫。

(1)抓住“一碧千里”體會草原的碧綠和遼闊。

(2)聯絡上文體會“並不茫茫”。

(3)你眼前出現了怎樣的畫面?邊讀邊想象畫面。

句子三: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白色的大花。

(1)比喻的修辭、動靜結合。

(2)這麼美的語言,這麼美的草原,怎麼不值得我們一讀再讀。齊讀。

句子四: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麼柔美……輕輕流入雲際。

(1)理解兩個關於中國畫的專業術語。(“渲染”就是用顏色來塗抹畫面,而勾勒就是我們用筆進行描邊,勾畫一層輪廓。)

(2)出示“渲染”“勾勒”兩幅中國畫進行對比,加深理解。

【設計意圖:“渲染”和“勾勒”兩個詞語比較抽象,通過直觀的影象學生更易理解。】

(3)老舍為什麼會用“渲染”這個詞來描寫草原?(“勾勒”指劃出輪廓,用於描寫草原的話說明草原很侷限,而草原是無邊無際的,遼闊的,所以用“渲染”這個詞更恰當。)

【設計意圖:通過進一步比較“渲染”和“勾勒”兩個詞,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巧妙。】

(4)老舍先生非常善於觀察,他把這美麗的大草原比作一幅只用綠色渲染、不用墨線勾勒的中國畫,真是惟妙惟肖,美極了,也讓我們來體會著讀一讀吧!

句子五:在這種境界裡,連駿馬和大牛……無限樂趣。

(1)這句話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擬人)

(2)這樣寫,說明了什麼?

句子六:這種境界,既使人驚歎,又叫人舒服,既願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

(1)老舍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

【設計意圖:學生整體感受美之後,從抓住作者的`感受入手,細細品味作者有這樣的感受正是來源於草原的美麗景色。】

(2)假如你置身於這廣袤的草原上,(播放音樂,出示草原風光畫面)你最想做什麼呢?請把你最想做的事情寫到這個句子中。

這種境界,既 ,又。

【設計意圖:在學生理解體會到語言美、景色美的基礎上,在他們情感為之陶醉之時,讓他們及時表達,一吐為快,同時也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3、剛才,我們一起跟隨作者老舍先生領略了美麗的草原風光,那麼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觀察的?在語言表達上又有什麼特點?(按照從上到下的順序,運用比喻等修辭手法。)

【設計意圖:總結寫法,讀寫遷移。】

4、美好的畫面值得我們用眼睛珍藏,更值得我們用心靈珍藏,就讓我們把這幅草原風光圖永遠刻在我們的記憶深處。齊讀第一自然段。

【設計意圖:交流過程中教師引導點撥,讓學生鑽進文字裡,去想象感悟草原的美,交給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同時相機指導朗讀,讓學生在一次次的朗讀中積累語言,提升對文字的理解。】

五、總結課堂,佈置作業。

1、去過草原的人還這樣說:(課件出示,學生齊讀:風兒陣陣,草浪滾滾,像綠色的海洋一望無際;潔白的蒙古包,星星點點,像海洋中的白帆,它們正乘風破浪,向著更美好的未來!這是誰寫的童話?這是勤勞的蒙古族牧民在新的社會中用自己的汗水寫下來的草原童話。)

2、同學們,是誰寫下了這詩意般的草原童話?是勤勞的草原人民寫下的,下節課,讓我們一起走近草原人民。

3、作業:背誦第一段。

4、下面,讓我們在一首草原的讚歌中結束我們這節課。播放《美麗的草原我的家》

教學反思:

1、課前要求同學們通過上網或查閱有關書籍,瞭解草原的有關資料,如內蒙古的位置、範圍以及當地人民的風土人情自然風光等。教師也要收集相關的圖片,製成課件,給學生一些感性的東西。讀一些描寫草原的詩詞、文章也有助於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2、這篇文章的語言優美,富有形象感和畫面感,因此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感受這種語言及句式的寫法,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感情朗讀的指導,並結合同學們心目中的草原概況。邊讀邊想象文中的草原畫面。養成邊讀邊想的好習慣。並能在熟讀的基礎上背誦課文。

3、體會文章的寫作手法,並進行學習,在學習的基礎上,利用本文的寫法進行練筆,以達到學,並學以至用,收到學用兼得的效果。

關於教學設計15

一、複習匯入

1、聽寫生字詞。

2、師:讓我們再走入課文,去體會老北京春節的熱鬧和多姿多彩。

二、品讀課文句段,體會感情。

1、小組交流自己欣賞的句段,談談自己的體會。

2、班上交流彙報,教師點撥指導。

(1)從飲食描寫來欣賞春節的傳統文化獨特魅力。

(2)從場景描寫來欣賞人們熱愛生活的美好感情。

(3)從人們的活動方面來感受名俗文化的深刻。

3、再朗讀,再體會。

4、說說自己學完課文後的感受

三、領悟表達特點,學習寫作方法

1、按時間順序來寫的寫法。

2、課文有詳有略,主次分明

3、小練筆:《我們的春節》

(1)寫前教師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說說自己過春節的經歷

(2)教師巡視指導,指導學生寫出春節的特點,要有詳略。

四、拓展總結,佈置作業

查閱資料,瞭解春節各地的習俗。

課堂練習

1、聽寫詞語

2、形近字組詞

逛()狂()

拜()掰()

宵()霄()

作業安排:

1、有感情朗讀課文

2、瞭解春節各地的習俗

附錄:

(一)《北京的春節》教學建議

《老北京的春節》是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經全國中國小教材審定委員會20xx年初審通過的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三年級上冊第十二單元第二篇課文,選自現、當代作家老舍先生的《老北京的春節》。

1、課前可要求學生查閱有關書籍或上網查詢資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寫春節的`文章、詩詞、童謠、春聯等;學生學習本單元時,春節剛過不久,也可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談一談自己是怎麼過春節的。

2、整體把握內容,理清寫作思路:

3、體會詳略得當的表達效果:教學中,要留給學生充足的自讀自悟時間,老師適時點撥,達成這一教學目標。

4、品讀語句,想象畫面,領悟表達方法:老舍先生曾說,“我不論寫什麼,總希望能夠信賴大白話;即使是說明比較高深一點的道理,我也不接二連三地用術語與名詞,我還保持著我的‘俗’與‘白’”。老舍先生的語言風格樸素自然,流暢通達,清淺俗白,雅俗共賞,耐人尋味。這種語言風格在文中處處可見,如,“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農業展覽會”“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的‘彩排’”。教學過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導學生抓住自己對課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潛心品讀,把培養語感落到實處。

自我問答:

閱讀教學如何做到讀與寫的有效結合?

答:閱讀教學始終要做到讀與寫的結合。我通過指導學生整理資料,課前收集大量的資料,教學中指導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分組讀;精讀與略讀相結合等形式在讀中感受老北京春節的氛圍,結合具體的語句和語境來感悟老舍先生淳樸、風趣、通俗的語言,啟發學生、耐心地培養學生。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說春節,寫春節深入理解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