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教師生活感悟

來源:果殼範文吧 9.09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我們心中時常會積累了不少感悟和見解,這時就可以通過文字的方式把這些感悟都記錄下來。不過,要怎麼樣才能寫好感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小教師生活感悟,歡迎閱讀與收藏。

國小教師生活感悟

國小教師生活感悟1

教師是一縷陽光,時時燃燒著愛的火焰,處處流淌著情的甘泉。面對一張張稚氣可愛的臉,自然地還以燦爛的笑容,面對一顆顆純真無瑕的心靈,真誠地給以陽光般的溫暖。

雖然陽光不能灑遍每一個角落,潤澤每一顆成長中的幼苗,但愛孩子是教師的天職,因為他們懂得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賞識、期待使他們的心中時刻升騰著愛的靈焰,情的靈光。教師就是在以一顆普通人的心靈,播撒愛的種子、培育愛的心靈的.過程中,追求著未來的事業,成就著輝煌的人生。

教師是一壺老酒,甘醇而透著清香,留下幾分辛辣,幾分綿厚。飽經風霜雨雪的洗禮,經受人間的酸甜苦辣,嘗試人情的喜怒哀樂,盡顯沉著冷靜;面對一張張玩皮的笑臉,求知若渴的心靈,他們有嚴厲的批評,有耐心的說服,有真誠的關愛,真真切切地播撒溫馨的情懷,釋放多彩的人生。

教師是普通人群中的智者,豁達、開朗、活潑,透出濃濃的書香味而受到人們的尊敬和期待,被譽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一壺甘醇的成年老酒,是醉是醒,是辣是香,留給社會、學生、家長的品評。

教師是一本日曆,真實地記錄著教師不平凡的人生,翻開每一頁都是嶄新靚麗的,留下很多精彩,也留下許多缺憾。教師的工作看上去好象是在日復一日的迴圈往復中做著重複的勞動,然而面對每一天、每節課都是新的開始,都是一種全新的知識更新,多樣化的智慧創新。

在教師的一生中你根本找不到重複的一節課,面對不同的教育物件、教學內容,教師總會採用全新的教育策略,靈活的教學智慧。教師是一本讀不完的書,在知識、方法、策略、智慧的不斷更新中成長,在不斷面對新的挑戰中成就著自己遺憾的教育人生。

教師是一杯綠茶,清淡中散發著幽香,留下一生清苦,平靜無痕。面對現實的不公正待遇和社會的神聖化期待,從容處之,從沒雍容華貴起來,因為他們心裡明白他們是誰,他們在幹什麼。

教師就是這樣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在平凡而清苦的教書育人生涯中始終追求著完美,追求著教師的高定位,但又無法實現完美。也就是在現實生活中的實際的人追求神化了的教師境界中,度過了自己殘缺而不完美的戲劇性的藝術人生。

教師,就是這樣,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博激流,歷經清貧痴心不改。留下一路艱辛,撒下朗朗讀書聲,肩負著人間的希望,書寫著精彩而缺撼的教育人生。

國小教師生活感悟2

幾天來,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文明是什麼?總覺得這個詞太大,太過空泛。譚晶在這首歌裡這樣詮釋文明:“言行知禮、草木珍惜,老幼尊愛、和睦鄰里,勤奮工作、熱愛學習,懂得感恩、守德明理。”真好,她將文明細化到我們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記得,xxxx年感動登封十大人物的頒獎晚會上,報道了這樣一位七旬老人:1962年,登封遭遇饑荒,大金店鎮金西村的陳懷軍,不忍看著食不果腹的親人孩子在死亡線上掙扎,毅然背起家織布匹,走出家門,準備用布匹換些口糧。可一路走來,鄭州、開封、商丘,滿眼都是和他一樣飢餓的窮人,誰又有富餘的錢物換下他的布匹呢?一直到到安徽宿州碭山縣夏莊,餓得再也走不動的他們敲開了一家大門。開門的是19歲的夏淑梅。夏淑梅二話不說,就將陳懷軍讓進屋,熬了一鍋紅薯粥,陳懷軍狼吞虎嚥吃了一頓久違的飽飯。得知他們是從河南遠道而來,用布匹換救命糧,善良的夏淑梅不僅自己換了布,她還號召全村人到她家,拿著地瓜幹、地瓜面來換陳懷軍的布。讓陳懷軍沒想到的是,臨走時,夏淑梅還拿出一個粗瓷大碗,從自家餘糧不多的糧缸裡舀了3碗黃豆,倒進了他的布袋子裡。

正是這些救命的錢糧,挽救了家人和孩子們的命。懷著這份深深的感恩,50年來,陳懷軍無數次的打聽當年的恩人,但因為搬家等各種原因,都不得而終。直到xxxx年4月14日,73歲的陳懷軍歷時51年,跨越3個省,行萬里路,找到了當年的恩人並當面致謝。

一想到兩位白髮蒼蒼的老人雙手相握的場面我都會淚流滿面。一個以骨子裡的善良書寫著“施恩不求報”的真誠,一個用滿腔的熱忱演繹“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千古明訓。兩個普通的農民,一個“給與還”的平凡故事,讓我深深懂得文明中包含著的善良、誠信、感恩的內涵和“愛出者愛返,福往者福來”的外延。

很多時候文明就在我們身邊,離我們很近很近,近得觸手可及。xxxx年,我上高三,班裡有個特別胖的男孩兒,大家都叫他“大胖”。每天早上都會看見大胖雙手提8個暖瓶,排隊為班裡個頭較小的女孩兒提熱水。在衝刺大學聯考的100天裡,天氣酷熱加上每天的“鏖戰”,同學們都身心俱疲。中午大家都會趴在桌子上睡覺。但那個男孩兒從來都不睡,只是站在座位上安靜的看書,一中午下來,他的衣服像是被洗過了一樣。一天,周圍的同學問他:“大胖,天這麼熱,又那麼累,你幹嘛不睡會兒”。他不好意思的說:“我睡覺有點兒打呼嚕,怕打擾到你們睡覺”。後來,他周圍的同學哪怕把自己擠得前胸貼後背,也要讓桌子離大胖遠一些,希望他的空間能夠大一些,而且一下課,周圍的幾個同學就在他旁邊,拿著扇子,拿著書,輪著班兒的給大胖扇扇子。這樣的`同窗之情讓我即使畢業10年也記憶猶新。有時候,文明離我們只不過是10公分的距離,有時候,也許只是幾釐米的寬度。

現在,我成了一名教師,每天教育著我的孩子們要做一個文明的國小生。我們班有個叫李明瑤的女孩兒,特別優秀,用現在的話說,那真的是“別人家的孩子”,擱哪兒哪兒行。一天中午,我在講臺上面批作業,講臺被她和其他孩子圍的水洩不通,這時,一個成績不好,性格內向的同學打掃完清潔區回來,手裡拿了很多勞動工具。只見李明瑤走過去,順手接過同學手中的東西,並把工具放好。整個過程一氣呵成,極其自然,她甚至都沒有發現老師注意在看她。那個瞬間我突然覺得:這不就是我們教育的目的嗎?當助人、感恩、誠實、樂觀成為我們精神的DNA,我們還用為孩子的前途的擔憂嗎?還用為民族的未來擔憂嗎?

我相信,其實文明,就在我們心中,我們會在生活中不經意地流露著。有時,多一個手勢,對別人來說,就是多一份體諒;有時,多一點耐心的等待,對別人來說就是一種關愛;還有時候,多一點點分享,對別人來說,就是多份溫暖。我們每個人邁出一小步,就會使社會邁出一大步。文明是一種力量,就好像奧運火炬傳遞一樣,在每個人手中傳遞,也能夠匯聚所有人的熱情。

日本小說家幸田露伴說:“真正的文明是所有人種植幸福的結果。”我想:其實文明就是努力讓他人幸福也讓自己收穫幸福的方法。那麼,從現在開始,從我開始,我們一起:種植文明,收穫那不一樣的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