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生活感悟隨筆

來源:果殼範文吧 6.85K

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教師生活感悟隨筆,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生活感悟隨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教師生活感悟隨筆

  教師生活感悟隨筆【1】

隨著工作生活中的需要,電腦、手機等電子產品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離不開了。不論大人還是孩子,許多人都得了電子產品綜合症。雖然我們知道長時間面對它們對身體不好,輻射、視疲勞、滑鼠手、肩周炎、頸椎病……等種種不適,但還是抗拒不了它們的誘惑。

今年暑假還未開始,電腦就給我提交了一份請假單,閃屏、宕機頻頻出現,隨著送修,也給電腦放放假。

在沒有電腦的日子裡,看書、散步成了每天必修課,還可以把平時沒有時間乾的小碎活兒慢慢完成,把以前的愛好撿起啊來,陪家人聊天玩耍,再約上幾個好友出去逛逛或者旅遊一番小住幾天……手機靜音不怎麼光顧,沒有這些打擾感覺生活特別舒服。朋友們說我的生活越來越仙兒了,他們還要上班,羨慕的不得了。

也是這樣舒服的日子只能假期過了,上班又該恢復常態,怎樣讓手指、眼睛、頸椎舒服些呢,醫生建議:每使用30分鐘要主動眨眼20下,休息5分鐘,活動活動;乘車、走路不宜使用平板電腦和手機;保護手指儘量避免長時間的機械性動作;頭部與螢幕保持適當的距離保持正確姿勢;玩平板電腦最好用支架;每週至少有一天為無電子日,陪家長朋友們活動……

其實,遠離電子產品是一個態度,合理安排時間,多活動少面對它們,就會多一份健康多一份幸福。

  教師生活感悟隨筆【2】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已經將近結束,回頭來看一下自己所走過的教學之路,很有必要對教學過程作一個回顧和反思,理一理教學思路、教學策略,找一找存在的問題,為下學期的教學打好基礎。

在這將近半年的教學中,我一直是這樣做的

研究性學習與常規教學有著許多根本性差異:首先,常規教學是以大綱為依據,以教材內容為主要學習物件,教學活動均受大綱和教材的制約,其教學活動是以接受教材提供的知識為主要學習目的;注重知識及資訊的積累,講究知識體系和學習的系統性,其接觸面相對較窄。而研究性學習則受研究物件的牽引,根據課題中出現的種種問題汲取相關知識,注重知識的實用性(而不注重其系統性);注重學會如何獲取知識,如何收集資訊。其次,常規教學活動中學生相對被動,其教學模式多為教師示範在前,講解在先,學生模仿、識記隨後,考試劃學習直接的'主要的壓力或動力,教學活動的直接目的是通過考試或在考試中得到好成績。而研究性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主動性相對較強,由於課題是學生自選的,面對研究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學生能夠根據問題情景懼相關資訊,尋耱解決總是的知識。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獨立自主的學習,但不是孤立地、自我封閉地學習相反,它需要良好交流研討的氛圍,來擴大學生的資訊量,提高學生處理資訊的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邏輯思辨能力等。它還需要一種良好的的競爭環境,來激發學生的進取意識,提高研究性學習效率,培養學生積極迎接挑戰的一種心態。因此,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時,還應注意做好組織工作,創造良好的氛圍。可以以兩張課桌為單位,每四人為一組,即便於課堂上組織討論交流,又能確保分工合作的效率(人太多,個人的發言機會、工作量就減少,且易於出現濫竽現象;人太少,資訊交流量太少,不能形成研討氛圍)

此外,在指導研究性學習過程中,往往存在著許多無法預見的問題,如無法預料學生在彙報課題時會提出什麼樣的觀點、什麼樣的資訊材料;無法預料其他會對他們提出什麼問題;更無法預知他們會作何答辯。這就要求指導老師除預先熟悉該組研究課題以外,能在課堂上對各種分至杳來的觀點、資訊、問題以及各種意想不到的情境做出儘可能恰當的調整和反應。這是指導研究性學習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它要求指導老師無論出現什麼問題、什麼情境,都能積極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對各種資訊、問題進行分析、比較、衡量;引導他們不斷研究課題,並把每一組課題研究中個人行為衍化成全班學生均能普遍得益的收穫。

從這個角度看,衡量研究性學習的指導是否成功,一個重要標準在於,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是否時時都有了更深入的研究目標。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