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創新教育與教師角色轉換

來源:果殼範文吧 8.49K

正當中國教育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之際,知識經濟已初見端倪。與歷史上任何時期相比,目前教育價值觀和功能觀正出現空前深刻的裂變,由此要求教師角色做出相應的調整,以適應全球範圍內興起的、以發展人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為目標的創新教育。這是偉大時代賦予教育工作者的莊嚴使命,也是擺在每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無法迴避的嚴峻考驗。

論創新教育與教師角色轉換

  一、新世紀呼喚創新教育

世紀之交,全球經濟發展出現了新的特點和新的態勢。傳統的經濟理論把貨幣資本和物質資本的積累視為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而忽略或輕視了擁有知識技術、蘊藏著巨大能動性和創造力的勞動者及其實踐活動對經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現在這種歷史的錯誤正在得到糾正。在資訊科技革命蓬勃開展、知識爆炸和知識迅速老化的當代,機械重複的勞動日益降低其"含金量",而創新作為人的最寶貴的精神素質受到了空前的推崇。可以說,分分秒秒逼近的新世紀強烈呼喚著創新精神和創新素質。

許多發達國家和後發達國家,為了順應未來世紀全球戰略競爭新形勢的需要,主動積極地調整自己的教育目標和教育體系,把通過創新教育培養創造型人才視為國家興亡之關鍵所在。美日等國鑑於自身教育存在著過於刻板僵化、死記硬背、嚴重妨礙青年一代創新能力自由舒展的不良傾向,一直在大刀闊斧致力於教育改革,以求建構創新教育的新體系和新模式。在中國,教育的危機表現得尤為突出,創新教育這匹本可以縱橫馳騁的駿馬,被應試教育的粗大緩繩死死拴住了雄健而富靈性的奔蹄。因此,有識之士關於"球籍"問題的深長憂思,決非個人所為。

所謂教育危機,除了政府投入資金少、社會力量辦學管道過窄、學校招生、考試、教學和分配運作機制一統化等這些外部和顯性的表現外,更內在和更深層次的是教育傳統和教育觀念以及由此而派生出來的"教育精神生態"嚴重失衡,其本質是應試教育對人的創新潛能的埋沒、對人的'創造個性的扼殺。本來,創新慾望、創新衝動和創新潛能是個體生命力中最可寶貴的核心,但一統化和標準化的應試教育,無情地窒息了個體生命的創新衝動,使其在通過了教育這條流水線之後概無例外地成為社會這部大機器上的標準零部件。究其根源,規範有序的教育程式壓制了人的創新慾望和創新衝動,剝奪了獨立自主、發奮拓進的創造個性,如果這種危如累卵的局面不能得到根本逆轉,由教育差距所導致的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經濟及文化差距將無望縮小。

  二、創新教育呼喚教師角色更新

創新教育呼喚著教師角色的深層次更新,包括觀念系統、能力系統和方法系統的一系列變革,從而以嶄新的角色去完成塑造新世紀中華民族文明新形象的歷史使命。

第一,觀念系統的角色更新。

這是教師精神變革中最具有實施創新教育前提意義的條件。角色的全面轉換從教師思想觀念開始。首先是確立新的目標觀念。創新教育是追求發展學生的獨特才能、賦予其不重複於前人的嶄新的人文字質,因此要求教師圍繞這一崇高的宗旨而轉變"學生觀",即面向所有的學生去發展第一個體的創造個性。由於作為區別於應試教育的創新教育,不是以追求少數尖子的高分和升學率為目標,而是旨在開發全體學生創新的潛智、潛能、潛質,故教師必須克服傳統的偏見和偏愛,消除人為優劣之別,給個性不同的學生以充分表現特殊才能的均等機遇和平等權利,將"為考試而教"轉變到"為創造而教"這一價值立足點上來。作為創造力開發者的教師尤其要注意發現學生的別才、別趣、別志,尊重其特智、特能、特長,為發展其心靈世界的獨特性和豐富性而創設必備的教育氛圍;要從根本上改變循規蹈矩、恭順溫馴者為優秀的保守態度,引導學生標新立異,敢持歧見,培養其思維的多向性、批判性以及人格獨立性,以創新作為人人憧憬與追攀的學習境界。

其次是樹立新的師生觀念。即轉變傳統教育中"惟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構建教學雙重主體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關係。那種在教師心靈深處積澱起來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思想觀念及其在課堂教學中的表現,極大地壓抑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多向發散,堵塞了其迴旋噴湧的思辨力。諸如目前課堂上盛行的直道式的講授法、對學生髮言的貶斥性評價,乃至考試中不可有點滴挪移的所謂"標準答案"等,已淪為教學過程中異化師生關係、禁錮學生創新思維的沉重鎖鏈。這些必須從教師觀念深處首先得到根本性矯正。為此,教師要藝術地運用有聲語言和體勢語言營造積極民主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向教師提問、假設和陳述,其中包括雖不成熟完善、卻閃爍著創新思維火花的一己之見;要運用課堂點撥和課堂評價機制,激勵學生以獨立的角色、建設性的態度對教師做出科學的質疑、批評乃至爭辯,形成師生相互交流、共享教學民主的現代型"師生場"。從這層意義上說,課堂內外師生間的智力對抗和思維撞擊,恰恰是民主平等之師生關係的合理核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