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終極價值論文

來源:果殼範文吧 2.87W

[摘 要] 管理寄寓了人們實現生存的最終目的或最高理想,即管理的終極價值;管理的具體目標及其效率,即管理的工具價值。管理的工具價值依賴於管理終極價值而存在;工具價值本身滲透了終極價值;終極價值也必須依靠工具價值而實現,這就是管理價值的二重性。撇開管理的終極價值,僅僅將管理視為工具,管理就是同質的。只有從管理的終極價值這個角度出發,才能真正理解中西管理差異。儘管在現實生活中不存在“人文管理”,但將管理價值中的“人文價值”作為重點來進行研究卻是可能的。因為“人文管理學”是一門普適的管理學分支。

管理的終極價值論文

[關鍵詞] 管理的終極價值;管理的工具價值;管理價值的二重性;人文管理學;中西方管理差異。

一、管理的終極價值、工具價值與管理價值二重性。

(一)管理的終極價值。

從存在關係的角度來看,人類的存在是作為生產關係的人類社會存在的,而維繫這種生產關係的就是管理活動。從存在狀態的角度看,存在是在關係中生成和變化的,不同的社會結構有不同的管理理念,或者說,不同的管理理念塑造了不同的社會結構,人類社會正是在管理活動和管理結構中存在和發展的,因此,管理是人類社會存在的方式,管理本身必然滲透了人類對於自身如何存在的理念。現代資本主義社會絕不會採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管理理念,反之,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也絕不會產生民主治理、現代企業等管理結構。

將管理與人類的存在方式來聯絡起來,意味著如何理解人類的存在就會如何理解管理,而反過來,有怎樣的人類理想,就有怎樣的管理理念。人類的本性是在管理中實現的,管理及其理念代表了人類作為社會性存在的本質,正是管理構建了人類世界。人類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政治結構本質上是一種為了更好地協調社會活動而形成的管理結構,抽離其中的管理實質,人類社會將變成一盤散沙,正是管理構建了人類社會。

尤其是進入近代以來,人類社會愈來愈以組織的方式而存在,現實的人們必定處於某一組織之中,而管理作為維繫組織存在的關鍵因素對人們的社會生活與實踐有著巨大的影響,人們生存、勞動、生活的意義與管理的理念息息相關。在這一理念中,必定寄寓了人們實現生存的最終目的或最高理想:即一種合適於人性理想的存在方式和社會協調方式,這就是管理的本體價值或終極價值。

(二)管理的工具價值。

管理不僅僅是關於人類如何作為社會性存在的理念,管理必須有具體的目標。正如管理思想史家雷恩指出的那樣,組織的管理必須要有一個目標,或者要實現的某件事,也許這種目標就是一年一度的採集果實、狩獵、播種農作物或者保護集體免遭遊牧民族的掠奪等等。除了具體的目標之外,組織的成員還需要擁有工作或戰鬥的工具,這些工具是實現目的的資源或手段,其中包括人、武器、耕作工具或者其他任何東西;還需要對參加組織的人的各種活動作出明確的安排,其目的是在實現具體目標時,能使他們的行動相互作用和協調一致;最後,這個集體發現,如果有一個專門承擔保證使整個組織不斷實現其具體目標的任務,那麼就有可能取得更好的結果。

因此,管理除了滲透人類關於如何生存的理念之外,還必須關心“如何達到具體目標”的技術性問題。在20世紀初期,法國人法約爾提出,為達成組織的具體目標,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須執行 5 項管理活動:計劃、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為高效地實現具體目標,還必須遵循分工、權力、紀律、統一指揮、統一指導、個人利益服從整體利益、報酬、集權、等級鏈、秩序、平等、人員保持穩定、主動性、團結精神共 14 條原則。

馬克思認為,價值這個普遍的概念是從人們對待滿足他們需要的外界物的關係中產生的。這表明價值是主客體之間的需要與滿足關係的不斷生成。從價值的這一定義來看,人類不僅需要有“理想”“信仰”等終極價值,而且需要在現實生活中不斷實現其具體目標,從所以,在管理中如何計劃、如何組織、怎樣協調、如何控制的方法和手段也當然具有價值。

歷史上首先認識到管理具有上述價值的仍然是法約爾。法約爾所受的是作為工程師的教育,但是作為一個具有9000 多名員工的多部門大型企業總經理,法約爾認識到,組織的成功更多地取決於其領導人的管理能力而不是技術能力,管理具有與技術相互獨立的價值。與管理的終極理想或終極價值相對,管理具體目標及其效率的價值可以稱之為管理的工具價值。

(三)管理價值的二重性。

管理既滲透人類關於社會實踐組織形式的最終目的或最高理想,也還必須確定組織的每一項工作內容和具體目標,以上二者同時構成組織中人們的需要,形成各自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的統一體,這就是管理價值的二重性。

1.管理的工具價值依賴於管理終極價值而存在。因為人是從狹義的動物界進化而來的,動物的知覺、好惡等等,都是著眼於功效性的具體目標,都只服從於“物競天擇”的進化論原則。在人類社會的早期,認知、道德、

藝術都是手段,短期性的、具體的目標就是根本性的目的,如狩獵活動必須要擒獲獵物,種植必須收穫果實,人類的實踐水平越是低下,與眼前的功效目的的聯絡就越密切。

隨著人類社會實踐水平的提高,生存條件的改善,人們開始對與短期的、具體的功效無關的事物開始產生興趣,逐漸發現這些區別於具體目標的事物的價值,這就是終極價值。例如,在實踐中人們發現了社會中“人性的尊嚴”有時候比具體的目標更重要,為了維持人性的尊嚴,在一些情況下人們寧願捨棄具體的目標。再例如,人們發現人生價值的意義不僅來自於吃飽喝足以及維持生存,還可以有更高遠的意義:即使人性變得高尚、更美好,使人類社會變得更完善、更值得熱愛,這就是我們每一個偶然降臨到世間來的人的目的和生命的終極價值。

脫離了原始社會的人的所有行為正是在這樣的終極價值的指引下而實施的。在蜂蟻之中,我們已經發現了一種清楚簡捷的勞動分工情形和一個驚人複雜的`社會組織,即蜜蜂在建造蜂巢時,其精確性和準確性幾乎與幾何學家一樣。這樣的活動需要一個非常複雜的“協作系統”,然而我們並不認為蜜蜂和螞蟻所做的是“管理”的工作———儘管這項工作無論從任何方面來說都是“有目的、協調的、群體性的工作”。

從與蜜蜂的對比中可以看到,管理具體目標的確立依賴於管理主體現有的觀念以及對未來的理想結果所作的遇見和推測,而這種理想結果在管理活動實施之前還沒有實現。因此,具體目標依賴於終極目標而存在,管理的工具價值依賴於管理終極價值。

工具價值本身滲透了終極價值。效率是管理最重要的工具價值之一,現代管理學奠基人泰羅的《科學管理原理》的核心內容正是如何提高車間的工作效率:它包括著名的工時研究、差別計件工作制、職能工長以及任務管理制。

然而眾所周知,管理史上就泰羅的效率主義曾經出現過激烈的辯論。在 1911 年舉行的有關“科學管理”的意見聽證會上,雙方問題的焦點毫無疑問地集中於滲透在“管理效率”之中的管理終極價值之上:反對者認為,在科學管理制度下,作為一個工人,如果他不屬於“頭等”,在世界上就沒有出路———如果他在某個具體行業裡不是一個“頭等”的工人,難道他就應該被毀滅,被趕走?而泰羅堅持認為,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不管是勞動還是偷懶,如果他們都有權過同樣好的生活,這種現象肯定是不合理的,對效率的追求將使得他們的生活不會是一樣好的,這是正常的。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效率”其實滲透了泰勒的有關管理終極價值的理念:在確保每一個僱主獲得最大限度財富的同時也確保每一個僱員能獲得最大限度的利益,這一理念體現的完全是資本主義早期的人性理想,即“適者生存、優勝劣汰”。這一理念當然具有進步性,但它忽視了組織除了效率之外,還有其他的追求———組織不單純是實現效率的機器;而且實現效率的手段並不只有工時研究、計件工資制,還有其他更為“人性化”的手段。

終極價值也必須依靠工具價值而實現。雖然管理的工具價值是被終極價值所決定的,但終極價值並不能單獨存在。管理的終極價值是伴隨著管理具體目標的實現而實現的。

從價值哲學的觀點來看,價值不是“為客體所固有”,價值是關係概念而不是實體概念,價值的特點在於主體與客體相互作用,從而對主體產生意義。

因此,管理的終極價值一定與每一次管理活動的具體目標有關,它不能脫離管理的具體目標而單獨存在,終極價值依附於工具價值之上,在管理的具體目標實現的同時也實現自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