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與前途與職業倦怠

來源:果殼範文吧 8.13K

職業與前途

職業與前途與職業倦怠

認識自己是一個人獲得或者做好一份工作的基礎。只有在真正瞭解自己的前提下,才能發揮出自己最優秀、最具潛力的一面。

工作是一生都要面對的事情,並不是只要能賺錢就行了。一個人能否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是他以後能不能快樂,能不能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一個重要前提。

所以,瞭解自己的真實想法就變得尤為重要。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瞭解自己既而找到適合自己又很有前途的工作呢?

之一:瞭解自己的價值觀是不是和職業相符

很多大公司都重視員工的個人理念和公司的理念是否相符,只有理念相符才能讓公司和員工達到最有利的契合點。其實這個很好理解,就像兩個人要有共同話題或者是共同的目標才能一起走得更遠。

個人選擇職業也是一樣的,和自己有共同目標的公司自然能為自己提供更多的資源和平臺,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也就變得更加容易。

之二:瞭解自己的興趣所在

一個人能否在從事的職業和工作上獲得成功,與他對這種職業本身的興趣大小有很大的關係。雖然興趣並非事業成功的唯一條件或決定因素,但一個人對一種職業或工作完全不感興趣,則很難在這一行有所建樹。

人的職業興趣愛好大體分為這幾種型別,對比一下,看看自己屬於哪一種型別:

(1)現實型:喜歡機械、工具、植物或動物,偏好戶外活動。

(2)傳統型:喜歡從事資料工作等瑣碎的工作。

(3)企業型:喜歡和人互動、自信,有說服力、領導力,追求政治和經濟上的成就。

(4)研究型:喜歡觀察、學習、研究、分析、評估解決問題。

(5)藝術型:喜歡用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自由的環境中工作。

(6)社會型:喜歡教導、幫助、啟發或訓練別人,重視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之三:瞭解自己的性格

性格作為個性的核心部分,對個體擇業有很重要的影響。有的人性格開朗,而且說話很有感染力,他就適合做銷售;有的人敢於冒險、勇於開拓,就很適合做企業家;有的人不喜歡和人交際,能夠專注做事,就很適合做研究。

瞭解自己的性格才能選好職業,做到職業和性格天衣無縫地結合才是最高境界。

之四:瞭解自己的職業能力

有的人天生在某方面就有很高的天賦,但是很多人不一定具有很突出的能力,這也不要緊,後天的培養可以戰勝這些不足。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什麼地方還不夠好,千萬不可以盲目自大。

要為自己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就要學會了解真實的自己。“瞭解自己”,其實就是搞清楚自己的特長和優點。

每個人都有缺陷,都有不足,同樣也都有優點,都有特長。要想進一步加快工作進度,瞭解自己的主要特長和優勢是必須的。

在知道自己的特長是什麼的同時,你還要了解發揮這些特長需要什麼樣的條件。這是你找準自己位置的根本依據。

一個人只有去從事與自己的特長相符合的工作時,才能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特長在哪兒,不從自己的長處著眼定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從自己的短處出發,久而久之,你就難以擺脫“高智商低績效”的命運了。

職場健康心態:當你不喜歡正在從事的工作…

【啟引】:『如果你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職業,那麼,你不妨重新定位一下自己到底有多大能耐,能做什麼樣的工作。如果你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職業,那麼你可以利用業餘愛好來充實自己。如果你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職業,那麼先別急著辭職。如果貿然行事,很可能會因此而失業,陷入生活的困頓,畢竟現有的工作能帶給你穩定的收入,讓你衣食無憂。事實證明,絕對理想的工作是不存在的。因此我們唯有珍惜眼前的工作,才會知足常樂,才會不斷進步,才會有所收穫或成就。』

如果現有的工作確實不適合你,你又有能力從事其它的工作,那麼你可以果斷地放棄。如果你只是眼高手低,不切實際地好高騖遠,那麼你最好使自己平靜下來,別活在幻想中。認真地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說不定你就會從自己不喜歡的職業中找到成就感,繼而喜歡上這樣的工作。

如果你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職業,那麼你可以利用業餘愛好來充實自己。據有關調查顯示,真正幹著自己喜歡職業的人很少,因此我們沒有必要怨天尤人。我們完全可以利用豐裕的業餘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找到一個心靈的平衡點,那樣你就不至於鬱悶和倦怠了。

如果你從事著自己不喜歡的職業,那麼先別急著辭職。如果貿然行事,很可能會因此而失業,陷入生活的困頓,畢竟現有的工作能帶給你穩定的收入,讓你衣食無憂。你可以想想那些擠破了頭想進來的人。正如錢鍾書先生寫的《圍城》那樣,城裡的人費盡心思想出去,而城外的人卻不顧一切地想進來。現實也往往是這樣,你覺得自己的工作很枯燥、很乏味,事實上這樣的工作仍有無數雙眼睛虎視眈眈地盯著。都說幹一行厭一行,你又能保證你理想的工作有一天就不會厭倦嗎?

美麗源於熱愛。事實證明,絕對理想的工作是不存在的,無論幹哪一行,時間久了都會厭倦。因此我們唯有珍惜眼前的工作,才會知足常樂,才會不斷進步,才會有所收穫或成就。?(作者:周禮,來源:大眾健康,感謝文字作者!感謝圖片攝影作者!)

在什麼位置,說什麼分寸的話,才有前途

【啟引】:『一個人說話做事的分寸,跟他所處的地位有關。千萬別覺得自己比誰都聰明,急不可耐地要在某些事情上挑大樑,這樣只會讓自己迅速被劃到“不靠譜”的行列中,以後想翻身都難。那些終有所成的人,通常都顯得比較低調。』

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很多情況下,一個人說話做事的分寸,跟他所處的地位有關。如果地位夠高,他所提的意見和辦法會被多數人認同、贊成並執行;如果地位低,哪怕他所提的意見和辦法是正確的,或者跟地位高的人一模一樣,也很少有人會買他的賬,更不用說去執行了。這就是“地位效應”。

這就無怪乎,當你頂著一個頭銜說話時,就算沒什麼高見,大家也都趨之若騖;當你頭上啥也沒有,卻想作主時,那就貽笑大方了。

美國心理學家託瑞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讓飛機場空勤人員(其中有駕駛員、領航員、機槍手)一起討論解決某個問題,每個成員必須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最後把全組同意的辦法記錄下來,最後發現,絕大多數成員都同意領航員的辦法而很少有人同意機槍手的意見。當領航員有正確辦法時,群體會100%同意,而當機槍手有正確辦法時,群體只有40%的人同意。

很多剛畢業的大學生都不明白這個道理。

一位做職業規劃的朋友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公司做產品的市場推廣討論,部門經理提及了一個方案,大家都沒什麼異議,只有一位畢業兩年的研究生不識時務,開口就質疑道:“這樣的推廣方案,有沒有理論支援?”弄得大家愕然了好久,都不知道該如何應對。

還有一位名校畢業的研究生,進華為企業工作一段時間後,向總裁任正非寫了一封上萬字的“企業發展萬言書”,他以為,這樣出位的舉動能夠打動領導,然而,他得到的批示卻是:“假如此人沒有精神病,建議開除。”

覺得不平?職場就是這麼殘酷。

你以為自己可以為某個“真理”據理力爭,殊不知,在企業裡,“老闆永遠沒有錯;如果老闆錯了,肯定是你看錯了;如果不是你看錯,那一定是因為你犯錯導致老闆出錯;如果不是因為你,如果老闆不認錯,那就是沒有錯;總之,老闆永遠沒有錯,這句話永遠沒錯”。

所以,千萬別覺得自己比誰都聰明,急不可耐地要在某些事情上挑大樑,這樣只會讓自己迅速被劃到“不靠譜”的行列中,以後想翻身都難。而事實上,那些終有所成的人,通常都顯得比較低調。

入職久了,你會發現一些職場潛規則:比如開會的時候,最好等領導先發言定了調子再跟著走,這樣才穩妥;一件事情,就算你很有主意也別先亮出來,等到該你這一級說話的時候再表現,這樣才比較合規矩;一個場合,該你出現的時候少了你不行,不該你出現的時候你卻赫然其中,多少讓人覺得不識趣……?(作者:郭韶明,摘自女性天地)

認識到自己是一個凡人,獲得自己的幸福

【啟引】:『世界上多數人的痛苦皆來自於個體追求與自身條件之間的不匹配。因此我們於是用所謂99%的汗水這樣的說法來欺騙自己和他人。每一種職業都需要堅持,而並不熱愛的職業,從來談不上什麼堅持。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心頭之好。我們自然很服那些天才,而後明白自己原本也就是一箇中人之資,而且我猜想這個世界上多數的人也就是中人之資,天才和蠢蛋都是少數。凡人無以理解天才的歡樂與苦痛,而天才也未必不會羨慕中人之資者的自得。因為對於我們這樣的人而言,在自己所喜歡的領域中行進所獲得的滿足,就好似知識本身在悠遠歷史中的積攢一樣,它未必能夠改換世界的門庭,但是它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的來源。』

前幾天在微博上看見了一句愛迪生的名言:“天才就是1%的天分加上99%的汗水”。當然,這我們都知道了。可是我們不知道的其實是後半句:“但那1%的天分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我們都被欺騙了很多年。不過,我卻沒有五雷轟頂。我以為這應該是一個常識。有人願意相信“人生而平等”,但是我卻從來相信人生而不平等。美麗若是平等,這世界一來無趣,二來也無所謂美麗,整容醫院全關門;出身若是平等,人便無向上的動力,拼爹固然可恥,可是薪盡也就不必火傳;智力若是一樣,十三億神州盡堯舜,要多可怕就有多可怕。

所以我自然很服那些天才,而後明白自己原本也就是一箇中人之資,而且我猜想這個世界上多數的人也就是中人之資,天才和蠢蛋都是少數。獲得這個資訊的意義在於,我熱愛蘇東坡,可是我不會把自己逼成蘇東坡,因為他是天才,所寫的東西總能夠準確地傳達胸臆;我的哲學啟蒙是波普爾,可是他是個數學和哲學的雙料天才,你把我砍成8段重新拼起來也達不到;我最佩服的歷史學家是史景遷,他運用材料的乾坤大挪移,鬼斧神工,我永遠也達不到。所以如果我要用99%的汗水去置換那1%的天分,結果就是在把自己搞成過勞死之前,我大約是一個四流的作家,八流的哲學家和五流的歷史學家。所幸,我只是一個做媒體的人。

我曾經多次引用過波蘭導演基斯洛夫斯基電影《薇娥麗卡的雙重生命》中的一個故事。波蘭小城克拉科夫有一個美麗的音樂女教師薇娥麗卡,她擁有一副天生適合歌劇的嗓音,尤其是高音。可是,她所有天然的條件都受制於另外一個致命的缺陷,她有先天性心臟病,無法承受高音的壓力。但是她終於還是進了她熱愛的一部歌劇《神曲》中擔任女高音獨唱。在首演時,在她到達了高音之後,倒地身亡。

世界上多數人的痛苦皆來自於個體追求與自身條件之間的不匹配。因此我們於是用所謂99%的汗水這樣的說法來欺騙自己和他人。在職業生涯之中同樣是如此。資訊的'發達總是使我們目眩於看似觸手可及的成功,而並不能知道自身的條件是否“先天性心臟病”。

薇娥麗卡的矛盾在於她自身的條件與自己的熱愛形成了致命的衝突,但多數初出茅廬的職業人所面臨的問題卻在於自身的選擇。每個人從大學之中跨出時都擁有改天換地的豪情,並且堅信自己屬於扎克伯格、馬化騰和馬雲這一屬,而根本罔顧自我的偏好與熱愛。當我們在微博上關注的成功人士在喋喋不休地談VC的時候,其實他就好數錢;喋喋不休地談技術的時候,其實他就是個極客(geek);喋喋不休地談古董,其實他從小就愛撿石頭。這隻能說明一個問題:每一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心頭之好。這不一定和我們自己的專業有必然聯絡,因為很多人在大學聯考選專業的時候都是“盲婚盲嫁”,如果要知道最適合自己的職業是什麼的話,其實只要知道自己在校園裡花了最多時間做什麼就明白。

每一種職業都需要堅持,而並不熱愛的職業,從來談不上什麼堅持。

回到中人之資上來。選擇自己喜歡的職業並不代表著它的報償就必定豐厚,上天從來未曾像父母或者老師那麼慷慨,允諾努力就意味著豐收。因此,認清自己是中人之資的意義在於不必像薇娥麗卡那樣,把自己逼到過勞死和亞健康的行列之中。

凡人無以理解天才的歡樂與苦痛,而天才也未必不會羨慕中人之資者的自得。因為對於我們這樣的人而言,每看一本書的若有所悟,就是一種至高的享受,而每獲得一次的進益,都實在而可感。這並非意味著對於自我的放縱與廢黜,而是,因為在自己所喜歡的領域中行進所獲得的滿足,就好似知識本身在悠遠歷史中的積攢一樣,它未必能夠改換世界的門庭,但是它本身就是一種幸福的來源。

這個社會最粗鄙的面相之一,就是為所有的人樹立了一些標準化的偶像,比如比爾蓋茨,扎克伯格和馬化騰。我並不否認這些人在各自的領域中都能夠讓世界更加美好,但是關鍵的問題是他們的偶像作用僅僅取材與他們賬戶中資金的數目。成功被簡化成為數字化的呈現,而幸福僅僅是標準化的刪削。

我一點兒也不是仇富主義者的同盟,更不是平均主義者的擁躉。一方面那些人的道路未必值得期許,而他們終將腐朽在進化論的廢墟之中;另一方面我對於成功的定義遠比這些社會法定的偶像要複雜得多。因為在我看來,那些天才的使者,比如蘇東坡,莎士比亞,牛頓和巴赫,才可以被定義為成功的寵兒。因為他們豐富化了人類的心靈,並且改變了這個世界的面相。那些依靠俗媚庸眾的需求,以此積攢毫無技術含量財富的人,不過是地球上的速生林,速生而速朽。

標準化偶像最為可怕的地方,就在於它消解掉了我們每個個體獨特的生命體驗,和幸福的感覺。因為一個熱愛會計的人,可以從數字的組合中需找到拼裝魔方般的樂趣;一個奔跑在前線的記者,在追尋真相中迸發生命的熱情;一個每天窩在房間裡設計遊戲的人,可以體驗在虛擬廝殺中的豪情萬種。每一種生命體驗都可資珍貴,都獨一無二,都無可替代。

我當然並非反對財富、地位和權力,這個世界從來都由這些東西構成。但是如果我們把每個人的樂趣都刪削成如此,那麼我們這些中人的生命就毫無價值了。他們擁有他們所擁有的快樂,我們擁有我們所擁有的快樂。如果他們所擁有的快樂要擠佔我們所擁有的快樂,那麼我們惟一的選擇就是廝殺。

我的意思是,我們必須要反叛和抵抗那些獨裁的成功主義倫理,因為他們的庸俗化,必定會侵蝕和改寫我們本來高尚的靈魂和幸福的涵義。

中人之資不是鴕鳥式的逃遁和消極地抵抗庸俗的侵襲,而是建立起自我強大的屏障。這種強大的屏障,既不是對於財富的抗拒,也不是對於成功的追求,而是在自我滿足中去尋找自己的世界中的位置。

因為我們的幸福,就是世界的幸福;我們的快樂,就是世界的快樂。我們就是這個世界的主流。

職場上處處都是競爭的場地,為什麼你的職場道路前進速度有點慢呢?立刻開始測試,看看到底是什麼阻礙了你的發展吧。

如何克服自己的職業倦怠?

職業倦怠感是一種由工作引發的心理枯竭現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壓之下所產生的一種心理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的問題是,一個人長期從事某種職業,在日復一日重複機械的作業中,漸漸會產生一種疲憊、睏乏,甚至厭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難以提起興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著一種慣性來工作,這種狀況都會或多或少地存在於我們的職業生涯中。

我們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職業倦怠感:

之一:換個角度,多元思考:學會欣賞自己,善待自己。遇挫折時,要善於多元思考,“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適時自我安慰,千萬不要過度否定自己。

之二:休個假,喘口氣:如果是因為工作太久缺少休息,就趕快休個假,只要能暫時放空自己,都可以為接下來的戰役充電、補元氣。

之三:適時進修,加強實力:職業倦怠很多情況下是一種“能力恐慌”,這就必須不斷地為自己充電加油,以適應職業環境的壓力。

之四:適時運動:減壓絕佳方法,運動能讓體內血清素增加,不僅助眠,也易引發好心情,運動有“333”原則,就是1周3天,每天30分鐘,心跳達130下,例如快走、游泳這類運動。

之五:尋找人際網路:除了同事,人要有其他可談心的人際網路,否則容易持續陷入同樣思維模式,一旦有壓力反而很難紓解。

之六:說出困難:工作、生活、感情碰到困難要說出來,傾聽者不一定能幫你解套,但這是抒發情緒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很多職場人士者因碰到困難不肯跟旁人說,自己悶悶、默默地做事,最後悶出憂鬱症。

之七:正面思考:把工作難關當作挑戰,不要輕視自己,要多自我鼓勵。不懂就問人,或尋求外援,唯有實際解決困難,才不會累積壓力。“加油,我一定辦得到”跟“唉,我只要不被老闆罵就好”的兩種心情做出的工作績效絕對不同,正面思考並非天生本能,可通過後天練習養成。

之八:幽默感:別把老闆、主管、同事的玩笑想得太嚴肅,職場和諧很需要幽默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