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或迎勞動力“新廉價時代”

來源:果殼範文吧 1.04W

隨著“人口紅利”逐步消失,人民幣升值所導致的部分產業成本優勢喪失,是中國製造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中國或迎勞動力“新廉價時代”

過去30年的全球化浪潮,助推中國從人均GDP僅400元人民幣的窮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全球化帶來了生產過程的平臺化和模組化,而這種平臺化和模組化大大降低了技術准入門檻,像中國這樣的後發國家就可以從附加值最低的環節切入。

顯然,中國財富積累的重要因素,正是自1978年以來國家組織和制度變革逐步釋放出來的廉價勞動力。特別是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釋放出的農村勞動力,為中國經濟增長作出了巨大貢獻。據統計,勞動力人口的增加,對1980年至2010年間人均GDP增長的貢獻,約佔四分之一。

在平臺化和模組化推動的全球化浪潮啟動之際,中國恰逢其時地推動了經濟改革,這是中國30多年經濟奇蹟的關鍵。由於大量廉價勞動力被釋放出來,中國企業根據這種勞動力特徵所制定的流水線管理方式很快取得了競爭優勢。如今,這些企業正在逐步失去“人口紅利”的競爭優勢。

根據赫克歇爾俄林的資源稟賦理論,當生產同一種產品的技術水平相同時,兩國生產同一產品的價格差取決於成本差,也就是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生產要素的價格差。這意味著中國企業要想繼續獲得成本優勢,就必須利用“廉價”的生產要素。在中國要素價格飛漲的今天,中國“廉價”的.生產要素又在哪裡?

實踐表明,中國企業仍然可以依靠成本優勢來獲取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優勢。不過,中國有競爭力的產業已由紡織品、服裝等初級產品,轉向了集裝箱、機電產品、機械製造等複雜性較高的領域,這一變化還是由生產要素的價格差帶來的。

仔細分析中國人口狀況,會發現整體人口趨勢沒有變化,而是人口結構在變化。自2004年以來,中國每年新增300萬以上的大學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詹姆士。赫克曼認為中國大學生所佔勞動力人口比例將會穩定在30%-40%,與美國和日本持平。如果中國可以通過巨集觀經濟制度的變革和微觀管理制度的調整,充分利用這些成本相對廉價、且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並發展與他們的要素能力相匹配的產業,將他們的潛能激發出來,中國或將迎來勞動力的“新廉價時代”。

伴隨教育發展的程序,中國人力資本的優勢正逐漸從生產線上的簡單勞動者,提升為工程師、設計、管理等高階人才,而這正是中國製造下一階段競爭優勢的源泉。中國應推進產權制度和管理制度的變革,以激發創造者潛能,從而憑藉價格優勢來維繫中國製造的“新廉價時代”。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企業對員工管理應該注意以下問題:系統完善高階人才的職業生涯管理體系;改進管理觀念與管理方式,施行柔性管理;增加福利制度的彈性,建立自助式福利制度,滿足不同員工的個性化需求。

如通過制度改革,成功激發出技術、設計、管理等領域人才的潛能,預期中國將可以在電子、機械製造、汽車製造、新能源等領域再現“新廉價時代”。憑藉價效比優勢,中國將有望在本土培育出更多的世界性企業。當然,勝出者屬於那些有全球視野並能充分利用中國要素的企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