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課題階段性總結

來源:果殼範文吧 7.21K

總結是指社會團體、企業單位和個人對某一階段的學習、工作或其完成情況加以回顧和分析,得出教訓和一些規律性認識的一種書面材料,它有助於我們尋找工作和事物發展的規律,從而掌握並運用這些規律,因此好好準備一份總結吧。那麼總結有什麼格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課題階段性總結,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課題階段性總結

根據學期初學校制定的小課題及各學科制定的小課題以及一學期以來各組對小課題的研究,現分別對各學科進行階段性總結如下:理科組:

課堂提問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內容,是新課程理念下教師組織、引導、參與和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雙邊活動,有效提問能提高課堂效益,有利於激發學生的興趣,掌握知識提高能力。

同一數學問題,可以從不同的側面提出,提問的角度不同,時機不同,效果往往不一樣。那麼怎樣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呢?我認為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營造寬鬆的氣氛,抓住每個提問點

提問的目的是點撥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因此必須營造寬鬆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大膽參與,積極舉手,不因為對錯而顧慮。首先教者要面帶微笑,語言親切,幽默風趣,態度和藹可親,對回答好的學生要肯定讚揚,對成績差的或對提問內容不能很好回答的,教師可以積極引導,讓學生講出自己的想法,儘可能地尋找回答中的閃光點,哪怕是芝麻大的閃光點,也要給以肯定,當然,對回答中的錯誤,不能無原則的讚美,不講原則的虛情假意式的表揚,學生也是無法接受的。這樣長久堅持下去,學生回答的積極性會越來越高,教師的課堂提問才能收到實效。

其次,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問,激發學生興趣,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理解知識點。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在教學中可設懸念或有趣的物理現象,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起到啟示誘導作用。

再次,教師要善於抓住學生的疑慮提問,精心設計適當的問題,循序漸進,就能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特別要從學生易錯的地方設疑,這一點教師不利用是不可原諒的.。

教師要讓學生充分“暴露問題”,然後順其錯誤認真剖析,不斷引導,學生恍然大悟,留下深刻印象。

2、鑽研教材,研究學生,綜觀全域性

設計課堂提問,教者既要做到胸中有教材,又要做到胸中有學生,既要考慮到知識傳授的嚴謹性,又要考慮到學生活動的趣味性,既要考慮優生的能力發展,又要照顧後進生的接受能力,在全域性觀念的指導下,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往往是有效的。

常聽到學生說,課堂上聽得懂,下課就不會做;也常聽教師說,我已經強調多次了,分析夠透徹了,學生還表現出不明白,解題時還張冠李戴,表述時邏輯混亂等,教師的最後結論是學生笨。產生這樣問題的原因是教師沒有全域性觀念,沒有靜下心來備學生,所提問的問題對學生能力培養不夠,學生在學習中缺少主動性思維而變成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在物理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備好兩頭課(教材、學生),教師通過挖掘教材,以問題為契機,精心設計,釋疑解惑,幫助學生完成學習目標。

3、提問物件要全面

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設計問題要有一定的層次,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問不同的問題,學生回答有錯可讓其他學生補充,必要時可展開討論,提高優先,帶動差生做到共同提高。

4、提問的時機要適時

問題提出後,不要急於讓學生回答,應給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吸引所有的學生都積極地參與思維活動,促使每個學生在心裡都擬出一個答案,當自己的答案與被提問的學生答案不同時,每個學生就可進行比較思考,進一步分析或修正,從而加深理解,養成思維習慣。

5、提問要嚴謹連貫

好的課堂教學講究前呼後應,講究起承轉合,講究生動流暢的美感。而以上目標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嚴謹、連貫的課堂提問來實現的。好的課堂提問應該是教材特色與教者思路的完美體現。課堂提問在設計上貪多求會或拋開教材與學生實際刻意標新立異,雖然花樣百出,卻讓聽課的學生一頭霧水,不知所云。因此要讓學生聽得明白,學的痛快,首先教師提問的思路要清清楚楚,只有建立在清晰基礎上的創新提問才是有效的。

6、提問要有拓展性,延伸課堂

課時有盡而課堂無窮,提問有窮而思考無限。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掌握方法,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敢問”“會問”善於“發問”。學生自己經過深思後,提出的問題對他們來說才是最有思考價值的。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遠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是的,促進學生思考問題,提出更多更好的有價值的問題,才是實現我們對教育的理解和追求,教師提問的最高境界應是激發學生自主的發問。

7、提問要多樣性

提問的方式多種多樣,有“回顧式”、“設疑式”、“逗趣式”、“求同式”、“刨根式”、“比喻式”、“福設式”、“求同式”、“伏筆式”、“層遞式”、“分割式”、“擴充套件式”等等,要根據不同的內容,採取不同的方法,在設計問題時也要注意給常變換手法,切忌僵化來用一個固定的模式,即使是同一個內容在不同場合下進行提問,也要注意轉換角度,讓學生有一種新鮮感。例如:要使學生看到老師是如何提出問題的,這對學生學會自己提出問題能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