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企業的發展活力培育經營型人力資源人才

來源:果殼範文吧 5.13K

企業的經營發展是依靠物力資本運作以及人力資本運作來實現的。60年代初美國的舒爾茨提出了“人力資本論”,他從二戰後德國及日本發展的特殊例子中總結出:在影響經濟發展的諸項因素中,人的因素是最關鍵的,經濟發展的取決因素是人的質量提高。據此,我們認識到企業經營中,經營人比經營事更重要。因此,研究如何培育經營型的人力資源人才,運作好企業人力資本,讓HR的活力延續,其實是在研究如何讓企業的活力延續,基業長青。

延續企業的發展活力培育經營型人力資源人才

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經營型人力資源人才

自古以來,人才的培養建設一直都被認為是一個組織生存發展的根基。就如一隻籃球隊伍,如果擁有一到兩個超級球星,那麼這隻球隊至少在幾年內的活力是無需擔心的。所以,企業活力延續的關鍵除戰略方向把控外,就在於對人的經營到了什麼程度,而不是在事的經營上。因為“事的經營”解決的是企業當下生存的問題,而“人的經營”解決的是企業發展延續的問題。古語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只關注當下而無長遠規劃,智者不為。

經營人,讓企業的人均產值提升,以帶動企業快速發展壯大,是經營型人力資源人才的核心能力。企業缺乏經營型人力資源人才,將會是現代企業發展的一場災難。因為企業缺乏了發展的核心動能,在企業競爭的搶灘登陸中必然落後於人,被市場所淘汰。

從上述觀點出發,企業人力資源要幫助企業做到基業長青,就必須轉變觀念,成為經營型的人力資源人才。經營型的人力資源人才,不應該是隻會坐在辦公室,做制度寫檔案,忙於面試,辦理離職手續,登記整理人事檔案的人,他應該是經常出現在銷售一線,能推動經營業績達成的人,應該是能透過管理改善提升,為公司創造效益的人。我們可以認為,做到人力資源部已經不單是成本中心,也是一個利潤中心的時候,人力資源“戰略伙伴角色”才能算扮演成功。

基於上述認識,我們可以將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分成三個階段:

階段一:被動式工作,純粹救火隊員,一線部門需要什麼,人力資源部就給一堆沒標準沒體系的東西出來應付;

階段二:開始建立體系及標準,實施對各部門的監控引導及培訓,並且能讓其它部門明白,他們才是一線人力資源執行者,人力資源只是企業人力資源制度規則的制定者,監督及引導者;

階段三:不單是人力資源管理的專家角色,還應該深入其它部門運作,運用人力資源專業知識極大程度推動經營的發展,成為能贏利的部門。做到第三階段,我們才認為企業人力資源部已經具備經營型人力資源管理的能力,開始成為企業發展的活力之源。

如何成為經營型人力資源人才?人力資源怎樣才能贏利?怎樣運作人力資本才能幫助企業提升利潤呢?

合理控制人手編制

很多企業忽視編制梳理的作用,總以人海戰術制勝,在人員配備上也缺乏科學的分析。久而久之,各崗位配備不合理,人浮於事。一般企業如果處於這種狀況下,管理人員經過細緻科學的崗位分析及編制梳理過後,可以最少縮減1/5的人手。這部分過剩的編制,消耗的可是企業的純利潤。

但是,多數HR經理在壓縮編制的時候無法落地實施,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會把行動計劃完全摧毀。基於眾多前輩實戰中的經驗教訓,我們應該注意以下幾點:首先應該獲得計劃執行強有力的後盾,得到總經理或董事會的全力支援及授權;第二,舒解來自用人部門壓力,加強與用人部門的溝通,取得他們的認同及諒解。這是重要的一步,要相信你工作做細一點,你的計劃執行阻力就會小一點;第三,準備好足夠及有質量的後備隊伍,能應付用人部門臨時的人員需求增加壓力,否則,一次失誤就會導致負面抱怨,壓垮整個計劃的執行。第四,你必須拿出你對崗位分析,編制梳理的科學依據,用專業的方式說明編制壓縮的可行性。

另外適當的流失是保持團隊活力及高效的催化劑,但是過渡的流失會造成企業人才培養的極大破壞。它會在消耗企業利潤的同時,還在摧毀企業的服務(產品)質量,降低服務標準,扼殺企業的客戶關係。因此當人力資源計算出招聘及培訓成本的同時,每年節省的相關費用就是人資所創造的利潤。

在控制流失的時候需要注意,流失率不是越少越好。我們還需要保持適當的流失率,這主要來自於三方面:一、對於不符合公司價值觀,無法同心同氣的人堅決不用;二、對於缺乏績效,沒有貢獻的人也屬於淘汰範疇。因為企業存在是建立在贏利結果上的,而不是建立在員工的'苦勞之上的;三、人才挖掘的需要。我們在經營人的時候,發現人才有梯隊建設的問題,也就是說每個人才層級都需要有足夠的儲備力量,才能滿足企業發展的需要。如果不足,我們就必須主動淘汰部分沒有活力缺乏績效的人,以達到挖掘新的人才的目的。

解決一線用人障礙

企業所有利潤都是通過人來實現的,因此諸多學者提出企業應該以人為本。人力資源正是實現此目的的執行部門:運用好一切人力資源,令利潤最大化。因人適任,將適合的人放在適合的崗位上。比如公司聘請了一位外籍銷售經理,年薪50萬。屬於公司原計劃拓展國外市場而挖角聘用的高才,但由於市場環境的變化,原國外市場戰略轉移到以國內市場為主。雖然該外籍員工能力頗強,但是不熟悉國內市場,以及中西文化的障礙,因此銷售業績一直不理想。人力資源部發現,實際用國內人才20萬年薪就能達到更好的效果。果斷的建議公司調整人手,那麼人力資源就為公司贏利30萬。

當然解決用人障礙並不這麼簡單,我們認為高績效的團隊必然團隊成員大多是高效的精英,人資要解決的是如何令團隊成員都最大限度提高績效,以及研究績效不高者的原因,認識並解決這些障礙,才是人資贏利之道。

人均產值(投資回報)的變化是比較明顯的績效管理效果觀測“晴雨表”,因此筆者認為以此判斷企業績效管理成效是比較客觀的。這些數字不斷的提高變化,能給人力資源在企業地位的變化帶來強有力的推動力。

調整優化原有政策

所有政策及制度都是有時間及環境限制的,這些限制條件改變,制度及政策就需要變化。人力資源部應該善於發現及解決這些問題,以謀求利潤的最大化。比如:原企業都是自蓋宿舍樓解決住宿問題,而人資發現租用附近廢棄廠房改建(因為金融海嘯附近很多工廠都倒閉),更能節省費用而達到同樣效果,那麼人資部門為公司贏取的利潤就不止幾百萬了。

人力資源不但對自身專業知識精通,還需要了解企業所在行業知識。對一線銷售業務有深入認識,這樣才能在用人上給與經營者專業及有實戰意義的改善意見。比如:人資部在參與經營過程中,發現各同類分支機構都存在各自的售後團隊,而恰恰他們是可以整合的,透過整合後的售後服務中心,不但節省了人力成本,由於節省了服務環節,運營成本也降低了。

對內、對外輸出優質服務

對內對外輸出皇牌培訓課程,獲取培訓授課利潤。培訓課程體系的搭建,必然會為企業留下寶貴的優秀課程財富,多年的積澱,讓它僅限於企業內部培訓已經太可惜了,這時,人力資源部門已經可以將其轉化為能產生效益的生財工具,在企業外部培訓獲取利潤。

對外輸出專業幫工隊伍,為企業創造利潤。“幫工”也稱為臨時專業兼職人員。銷售的季節性差異,為企業人才儲備造成了極大的困擾,一旦銷售增加導致所需人手遠超常規編制時,臨時專業幫工隊伍的需求就極其重要。如果能做到互通有無,在行業內部跨企業整合資源,這樣不但可以節省人力成本,還可以創造服務利潤。

對外輸出人力資源管理諮詢業務,獲取諮詢專案利潤。人力資源管理是企業內部管理的命脈,當企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體系時,人資部就可以以此對外諮詢輸出諮詢服務以獲取利潤。其實,在輸出管理諮詢的同時,也是對本企業管理體系的不斷提煉改善過程。

人力資源其實是企業成本中所佔比重很大一個板塊,它的比重能否降低取決於各職能部門對它的認識及控制程度,如果企業能將人資也看成一個服務輸出機構,向各部門輸出有償服務的時候,各部門主管才會精打細算,掐住每一個可能節省成本的漏洞,最大程度創造效益。

結 語

做到經營型的人力資源,才能體現人力資源在企業經營中應有的作用。也只有做到經營型的人力資源,才能扮演好經營者戰略伙伴的角色,才能延續人力資源的活力。企業在注入人才活力因素後,才能煥發勃勃生機,在市場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