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充電從那開始?

來源:果殼範文吧 1.82W

在競爭激烈的人才市場中你若不充電,那你就等著被淘汰;唯有不斷的充電增值,才不會像損耗的電池般沒有價值;而盲目的充電會損傷電池。那麼,身在職場中的我們該從哪開始為自己充電呢?

職場充電從那開始?

建立“兩個觀點”

  1、工作之後,學什麼和怎麼學比為什麼學更重要

職場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但更強調“務實”,“現在就瞭解或掌握點什麼”。不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不當作“永遠完不成的任務”,人也就不會一直麻木。

  2、真正的學習是一種習以為常的常態

學習不是一個任務,而是一種生活狀態,一種良性迴圈並且自然而然的樂趣。

培養“六個觀念”

1、“降低姿態,甘為學生”

要想學到別人身上真正有價值的東西,就必須放下虛榮心,說徹底一點,臉皮要厚,要不怕拒絕,不怕嘲笑,不怕別人看不起。人越是小心翼翼的維護自己的面子,越是腦子膨脹,無法“進食”。有的人表面上把“老師”當回事,實際上卻不自覺地在各種細節上維護自己的缺陷,抵禦著知識的輸入,對抗著能力的提升。畢竟,誰都不願意自己“智力不如人”或“素質不如人”。其實不是智力或素質問題,而是眾多因素中的一點而已,根本不足以“傷尊嚴”,純粹是心態問題。

“甘為學生”就是要甩掉自己的虛榮心,將自己的位置放低一點,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別人的長處,努力通過別人的言語、形象、動作、作品等等掌握能夠為自己所用的有價值的東西。因此,首先要欣賞別人,尊重別人,放低姿態,以人為師,然後要做到與自己對照,查漏補缺。

2、“書和筆不可廢”

電視、廣播、網際網路、ipad、手機、MP3……現代化的資訊載體已經普及,書的作用常常被遺忘。

我們提倡“一本書隨身帶,想起來就看”,桌上常放著一本書,隨身帶著一本書,想看就看,隨時休息隨時就看,學習則更加輕鬆。

現在動手寫字在相當一部分人群中已經成為奢侈行為。但是,眼、耳、手、腦並用則是大腦記憶和思考中最有效的方式。科學研究表明,人腦在接受資訊48小時以後,原來的資訊只能留存不到20%,大量的資訊將模糊,虛化,甚至消失,這就是銷售工作中認識陌生準客戶以後要“48小時內再聯絡”的原由。學習的過程也必須勤於動手,養成“一個本,一支筆,走到哪裡記到哪裡”的習慣,尤其是培訓課上,資訊量非常集中,做好筆記,更加有助於記憶。

3、“處處留心、常常思考”

“知之少是因為眼茫然。”兩眼無物,不關注身外一切,人當然封閉了自己的視野,緊縮了自己的知識面,比如寺廟裡的和尚,每天不過方寸之地,也許參透了一些玄妙之理,但是對天文地理、世間永珍、自然世界的動態變化卻知之甚少,甚至逃避思考,尤其是其知識結構無法與最新時代特徵相合拍。

但凡知識淵博之人,不一定耳明眼亮,但是一定做到處處留心。現代社會是資訊化時代,資訊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學習則是一個對資訊的蒐集和整理的過程。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於從生活中的所見所聞中汲取營養,日積月累形成了淵博的`知識,比如,很多經濟知識的學習甚至不需要專門去上課,買菜時候瞭解漲跌規律,看電視的時候看看經濟新聞,看見廣告就想到“消費導向”,看見促銷就記住了“品牌效應”。

哲人說:“缺乏思考的學習如同沒有學習”。如果食物一樣進入人的腸胃,卻不經過消化、吸收,不經過細胞的代謝利用,那麼吃飯就喪失了意義,知識也是一樣,必須有一個消化吸收和利用的過程,思考則如同知識的消化酶和催化劑。要想成為管理者,要懂得如何高屋建瓴地分析形勢,權衡各方利弊、把握決策要害,在每一個決定之前都“想一想再說”,讓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每一個動作都迅速從腦海中過濾一遍。這種長期有意識的培養,會讓自己的思考速度加快,反映更加敏捷,也很有效的鞏固了所學到的知識。

必須注意的是:一要有耐心培養思考的習慣,不能怕別人說自己反映慢,因為學習的經歷是一個由慢而快的過程;二要思考複雜,表現簡單,特別是面對客戶,不能將自己快速思考的心理動態表現出來,想的過程是自然而開心的,想過以後要表現的果斷、坦誠。

我們養成隨時隨地多看多聽的習慣,增強對資訊的敏感性,這比專門捧著書本更容易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4、“在有價值的行為中找樂趣”

現實和我們開了個不大不小的玩笑,太多的人“樂在無用的”,在沒有價值的東西上容易找到樂趣,這是多數人所具有的共同特點。要想事業成功,必須要有一種找“價值感”的心態,這就必須找準載體刻意培養自己的興趣,這些載體可以是經濟知識、操作標準、管理經驗、人脈圈子、專業技術、生意之道等等。

舉個例子,成功人士為什麼喜歡高爾夫?很多“偶爾玩一下”的人都覺得沒多大意思,沒喝酒來得暢快。樂趣到底在哪裡?筆者不過是在電影電視裡看看而已,幻想其功效,感覺應該就在於:面對一個空曠的大草坪(舞臺),放鬆身心(心態),看自己的位置(定位),協調渾身的細胞和神經(組織協調),將球擊出(執行);如果成功(高績效),則找到一種“身心直達”的感覺(成就感);如果失敗(低績效),則這種動作是露天(公開)的,容易得到別人的鼓勵(樹立信心)和指正(查漏整改),從而自己獲得進步。

單位可能會提供有價值的團建活動,比如體育運動。運動可以改善人的健康和精神狀態,從而提高工作效率,也可以改善人的心情,從而促進團隊和諧。職場新人應該踴躍參加。

5、“為學習而投資”

羅伯特·清崎在演講中曾說到,“我們每天都應該進行一個選擇:即選擇如何利用自己的時間、自己的金錢以及我們頭腦裡所學到的東西去實現我們的目標,這就是選擇的力量;我們都有機會,我選擇要做一個富人,我每天都在為我的選擇而努力。實際上,當你還是一個窮人時,你所擁有的惟一真正的資產就是你的頭腦,這是我們所控制的最強有力的工具。就像我說的選擇的力量那樣,當我們逐漸長大時,每個人都要選擇向自己的大腦裡注人些什麼樣的知識。”

他所講的時間、金錢和所學到的東西,其實就是學習的資本。學習也是一種投資,絕對不是無代價的;代價越輕,學習的動力越弱,學習效果越差。為什麼父母都渴望孩子好好學習,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父母知道“不學習的代價”,換句話說,也就是學習所需要的投資;而很多孩子不知道,因為孩子意識不到父母花了多少心血、多少光陰、多少鈔票。無代價的學習往往功效很弱。君不見,一些單位組織的員工免費培訓,結果上課的時候大家遲到、睡覺、玩手機,個個心不在焉;一些社會教育機構動輒收費上千上萬,上課的人卻是分外珍惜,生怕錯過了課吃了虧。

有代價才會知道價值。因此,為學習而投資的心理應該倡導。羅伯特·清崎的話充分說明“為知識而投資”對於改變個人命運(組織績效)的重要性。這位大師還說:“你可以整天看電視,也可以閱讀高爾夫球雜誌、上陶藝輔導班或者上財務計劃培訓班,你可以進行選擇。在投資方面,大部分人選擇的是直接投資於某種專案,而不是首先投資於學習自己所要投資專案的有關知識。”所以,投資意識是需要引導的,不能靠人的本性。

總之,將學習這個行為滲透到我們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當中,那麼學習就如同起床刷牙、一日三餐一樣簡單而平常,祝願大家都能夠感覺到學習帶來的樂趣,生活也更充滿了動感。當我們的精神呈現積極向上的活躍狀態,那麼整個人也將更加積極、健康、充滿活力,職業發展也就更加順暢!

6、“聊天要講價效比”

其實,聊天是學習的最好途徑。日常一個良好的聊天習慣將使學習更加輕鬆快樂。

鼓勵聊天“有價值”的話題。很多人在聊天中喜歡談花邊新聞、家庭瑣事、市井動態,說上數個小時不知疲倦,而與自己密切相關的市場動態、生產疑難、健身之道、工作方法等等,卻覺得枯燥無味,這些習慣註定了聊天的人無法從聊天中得到成長

建議與“會幹事”的人聊。要想懂得健康,就要找醫生或者營養師聊天;要想懂得銷售,就要和有銷售特長的人聊天;要想學管理,就要和管理績效高的人聊天;要想成技師,就和已經當了技師的人聊天;要想擁有才華,就和廣博群書的人聊天;要想學檢修和操作,就要找生產一線的老師傅聊天。總之,和誰聊、聊什麼將決定聊天的質量,決定成長的速度。作為年輕人,聊天也要講點“價效比”,價就是你的年齡,性就是聊天的質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