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

來源:果殼範文吧 1.78W

我們眼下的社會,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

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1

我於20xx年1月至4月,對席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學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席麻灣中學學生的學習心理,深化教學,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席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特點、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席中進行,共發問卷237份,回收有效問卷233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學生座談結果顯示,席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席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分析

1.學習態度

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

2.學習目的

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二)當前席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2.學習需求的多層次和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

三、對調查結果的深思

(一)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分析

當前農村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巨集觀角度看,農村中學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中學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程序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中學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中學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2

摘要:課堂提問是中國小教師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本文通過自編問卷對國中生課堂提問的心理現狀進行了調查分析,對發現的問題進行了總結,最後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國中課堂;提問心理;現狀調查

一、前言。

課堂提問是中國小教師普遍使用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通過提問啟發學生思維,引導學生獲得或鞏固知識,發展其智慧。好的提問能提高課堂效率,取得好的教學效果。而且課堂提問表現為一種師生之間的“對話”,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良機。然而是不是每個教師都能有效地利用課堂提問呢?會不會在有意無意中採取了一些做法使之不能很好的發揮應有的作用呢?學生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對此進行了專門的調查,希望我們的研究能有助於教師更好的使用課堂提問的教學手段進行教學。

二、調查方法。

(一)調查物件。

本研究的調查物件為煙臺市兩所普通中學和東營市一所普通中學的四年制國中學生,共144人,其中七年級學生76人,九年級學生68人。

(二)調查問卷。

本研究採用自編的調查問卷,該問卷共16個題目,包括選擇和問答兩種形式。內容主要涉及國中生對課堂提問的認知,情感體驗,意向,課堂表現,教師的提問傾向及學生對課堂提問的評價和期望等六個方面。

(三)調查過程。

以班級為單位,集體施測。統一收回問卷,144份問卷均為有效問卷,然後進行統計分析。

三、結果分析。

(一)國中生對課堂提問的認知。

調查表明,有88.9% 的學生認為課堂提問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只有極少數即11.1%的學生否定這一看法。但不同學習成績的學生對此看法有顯著差異。二十名後的學生較二十名以內的學生有更消極的看法。從後面的研究結果分析,這可能是因為二十名以後的學生較二十名以內的學生有更少被老師提問的機會,他們的課堂積極性受到了損害,所以表現出對課堂提問的消極情緒。

當問及課堂提問是否與利於提高學習成績時,有92.4%的學生認為課堂提問可以提高學習成績。所以在國中教學中繼續發揚課堂提問的優勢,努力提高它的應用效率是很有必要的。但對此問題的看法有年級差異。九年級學生比七年級學生對課堂提問與學習成績的關係有更消極的看法,這可能與九年級學生的心態有關。

(二)國中生對課堂提問的情感體驗。

心理學研究表明,適度的緊張水平有利於問題解決。課堂提問可以使學生集中注意力,體驗適度的緊張,鍛鍊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研究表明,有 17.4%的學生在被提問時“很緊張”,56.3%的學生“有點兒緊張”,26.4%的學生“不緊張”。可見只有剛過一半的學生可以達到適度緊張。且發現緊張程度與學習成績有顯著相關。二十名之後的學生較二十名之前的學生有更多人容易緊張過度,而二十名之前的學生與二十名之後的學生相比有更多人不緊張。這可能與他們的學習狀況有關。對前二十名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所學知識掌握得比較好,對老師的提問有比較大的把握,所以老師提問時他們比較能順利回答,緊張程度低;而二十名之後的學生往往覺得自己對知識的掌握欠佳,導致了更大程度的緊張。對有些學生的過度緊張,應該引起老師的注意。

(三)國中生對課堂提問的意向。

當問及是否希望老師提問自己時,86.1%的學生表示希望。目前由於某些原因一些教師喜歡按座次逐個提問整排的學生。但當問及希望老師挨個兒提問整排的學生還是挑選提問時, 77.1% 的學生願意老師挑選提問,他們認為這樣更能提高積極性和學習效率。在年級上也沒有顯著差異。

(四)學生的課堂表現。

1、年級與課堂表現。

在回答問題的主動性方面,只有57.6%的學生經常主動舉手或站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其他42。4%的學生則相反。且在年級上差異顯著。調查顯示,七年級學生主動回答問題的比例極其顯著地大於九年級學生。當問及會回答時是否都會舉手,有86.8%的學生選擇“是”,13.2%的學生則相反。二者在年級上差異顯著。研究還發現,有15.3%的學生在不會回答老師問題時也會舉手。他們的理由是如果不舉手就會讓其他同學看不起。應該說這種行為本身是一種不誠實的行為,但它也反映出國中學生的自尊心理,對此應該給予關注。

2、學習成績與課堂表現。

研究發現,學習成績與課堂表現有顯著相關。學習成績在二十名後的學生與成績在二十名之前的學生相比,更不會主動回答問題。這與他們對問題的回答把握有很大關係。所以課堂上常見的現象是學習好的同學越有機會回答問題,鍛鍊能力,提高成績,而其他同學如果不是老師提問就沒有回答問題的機會。活躍分子學習好,而且越來越好,不活躍的學生更多的是在被動參與課堂活動。

(五)教師提問的傾向。

對“老師喜歡提問什麼樣的學生”的回答結果表明,有37.5%的學生覺得老師對所有學生“都一樣”,其次是“學習好的學生”(36.8%),再其次是“表現積極的學生”(17.4%)。對“老師較少提問什麼樣的同學”的回答結果中,有34.7%的學生選擇“都一樣”,其次是“學習差的學生”(29.2%),再次是“表現不積極的學生”(20%),還有“調皮的學生”(14.6%)。在提問頻率上,對老師是“經常提問我”,“有時提問我”,還是“幾乎從不提問我”上不同成績的學生存在顯著差異。所有被調查學生中,選擇老師“幾乎從不提我”的問學生佔極少數,但卻都是學習成績在三十名以後的學生。而前十名的學生選擇老師“經常”提問自己的人數最多。可見,老師們在提問上有著一些固定的習慣。

(六)學生對課堂提問的評價和期望。

九年級學生不贊成的比例顯著大於七年級學生。在老師的做法上,調查結果是,沒有懲罰方式的有56.9%,其次是罰站,16.7%,批評,13.2%,還有打人的選擇有6.9%。對每種做法,即使是沒有懲罰也有學生不贊同,即使是打人也有學生贊同。可見,學生對老師在學生答錯問題後的處理方式的看法上,有自己的看法。但過度的處理方式如打人,對學生造成的'身心影響是顯而易見的,應該要避免。有27.8%的學生覺得老師的課堂提問有待改進。他們的意見主要是希望老師能提問到每個學生,給每個學生機會,活躍課堂提問時的氣氛等。

四、建議。

1、教師應該提高對課堂提問這種教學方式的認識。

教學中,教師往往能自覺使用課堂提問的方式輔助教學,但是在應用效果上重視程度不夠。備課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總體水平和個別學生的知識水平,精心挑選提問題目和人選。在課堂提問過程中,應注意提問題目的適用性,有效性。不能毫無規則,毫無準備的隨意進行課堂提問。要保證使用的成效。只有這樣,才能避免有意無意的提問偏向,既能面向全體學生,又能照顧到個別學生。

2、充分利用課堂提問進行素質教育。

課堂提問中師生的交流不只侷限於文化知識,教師的言行也在思想上影響著學生。所以應該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和提高。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多表揚鼓勵,少諷刺貶低。培養學生學習的信心,維護其自尊心,使其身心健康發展。另外,教師不能只看重學生回答得對錯與否,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及其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和深刻性。

3、活躍課堂氣氛,創造討論氛圍。

對不善於主動發言的學生,教師可以創造小組討論的方式鼓勵其與其他同學交流。在民主、熱烈的討論氣氛中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和發現問題的能力。

4、充分認識和理解國中生的身心發展階段特點和年級差異

由於青春期的到來,國中學生的生理髮展發生劇變。心理上也隨之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從七年級到九年級,其自我意識發生深刻變化。自我意識的發展表現為成人感的增強和獨立意向的發展,自我分化和自我塑造能力加強。自我意識的強度和深度不斷增加,自我評價逐漸趨於成熟。但國中生的自我評價和對他人的評價水平還不高,不穩定,不全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加強對自身的正確認識和評價,及時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幫助其順利解決該時期的問題和困惑。

參考文獻:

1、葉瑞祥、沈曉良.教育學.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2、孟莉、徐建平.發展心理學.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3

我於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對全鄉中學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全鄉中學進行,共發問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 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調查目的:在我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大學生的消費支出逐年增加,且增幅越來越大,大學生已成為不容忽視的特殊消費群體。本次調查主要是瞭解目前我校大學生消費狀況及消費心理,分析學生的消費構成,引導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於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資料,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資訊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調查結果表明,成績較好的學生多采用上課及重點的方法,這類學生約佔22%,他們都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學習。這種學習方法不僅能提高學習效率,還能節省大量時間。大部分中等生採用做詳細筆記的方法,而差等生則很少或根本不記筆記。基於以上學生聽課和記筆記上的區別,教師應指導學生如何聽課、記筆記,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加大教育培訓改革力度。農民工靠的是實用技術,企業需要的是技術熟練、又有專業知識的人員,成人教育和職業教育要根據“實際、實用、實效”的原則,加大教育培訓改革力度。要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和市場經濟規律,改革辦學機制,堅持培訓與學歷教育相結合。

從巨集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調查目的:通過對賀家橋中學師生對歷史學科認知的調查,瞭解普通農村國中歷史學科的教學的.現狀,發現其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癥結並提出相應的對策,以促進農村中學歷史學科教學的發展。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程序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裝置、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體和軟體的投入,使儀器裝置、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主要是務農 的特點、現狀和發展趨勢,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為了升學轉到以為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為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初中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為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核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4

研究目的:

有位學者曾說“缺少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的確如此,對中國小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必不可少,勢在必行的。在這個發展飛速的社會中,越來越多的青少年存在著各種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他們除了應付緊張的學習壓力之外,還不可避免地遭遇著各種應激源的刺激,如同學關係緊張,嚴重的升學壓力等影響,如果缺乏及時正確的引導,可能會導致出現心理障礙或心理疾病等。我小組為青少年的心理問題感到擔憂,所以我小組對不同人士對青少年的心理問題看法以及解決方法做出了調查。

調查時間:20xx年1月22日至2月8日

調查過程:

一、調查準備:

1.就課題上網蒐集資料

2.翻閱有關書籍查詢相關資料

3.明確調查物件

二、調查方法:

1.在網路上對國中生進行問卷調查

2.對家長進行現場訪問

3.採訪在校教師

4.諮詢心理教師

三、問卷及採訪內容:

1.您認為現在國中生中普遍存在什麼樣的心理問題

2.您認為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

3.您覺得那些人或機構應當為這些問題的產生負起責任

4.您覺得應當怎樣解決這些存在的心理問題

調查結果:

一、您認為現在國中生中普遍存在什麼樣的心理問題?

經過我們對調查結果的整理,初步認為青少年現階段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

1.厭學心理;2.早戀現象;3.虛榮心強;4.暴力傾向;5.抽菸喝酒;6.叛逆心理嚴重;7.不善處理人際關係;8.抗挫折能力弱。

其中國中生自己認為存在的問題為:部分國中生的攀比心理嚴重,常常不顧家庭經濟情況與他人攀比;對家長老師有反叛行為出現,如違背家長或教師的意願,不尊重家長教師等;有抽菸喝酒的不良現象出現,並且習慣成癮。

對家長的訪問結果主要表明:國中生缺少與家人的溝通,常有辱罵家長的行為現象發生;不尊重家長。

而對在校教師的採訪中,我們瞭解到:國中生在課堂上常常做出破壞課堂紀律的行為,已引起注意;逃學的現象時有發生;有時還有聚眾鬥毆的現象發生。

而心理教師則表明,在進行諮詢的學生當中,主要存在的問題為對人際交往,特別是在對於異性交往方面的恐懼以及擔憂。

二、您認為這些問題主要是由什麼原因造成的?

在我們對調查結果的分析與整理之後,得出了每個心理問題產生幾個原因:

1.厭學心理:考試科目過多、學習壓力得不到緩解、學習主動性差、課堂沉悶課程煩瑣難、應試教育限制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等;

2.早戀現象:無法正確意識朋友與戀人的關係、對愛情的朦朧認知、沒有處理好男女間的正常交往、模仿成人或影視劇等;

3.虛榮心強:家庭條件優越、追求名牌、攀比意識強、愛“面子”等;

4.暴力傾向:受有暴力色情的影片影響、家庭現象、顯示自己的“厲害”;

5.抽菸喝酒:追求刺激的心理、模仿成人、向異性炫耀等;

6.叛逆心理嚴重:單親家庭能越來越多,為了引起家人的注意、沒有正確對待青春期的心理變化等;

7.不善處理人際關係:同學之間關係不融洽、沒有正確處理好與異性的交往、沒有處理好長輩的交往方式等。

三、您覺得那些人或機構應當為這些問題的產生負起責任?

我們分析了調查所得結果,歸納出以下幾類:

1.社會方面;

2.家庭方面;

3.學校方面;

4.國中生本身;

四、您覺得應當怎樣解決這些存在的心理問題?

我小組整理了調查結果後,得出了以下幾種解決方法:

㈠社會方面

1.多關心農民工子女的成長;

2.提倡社會人士多關心青少年的成長;

3.嚴厲打擊影響青少年成長的暴力淫穢書籍影像;

㈡家庭方面

1.加強對孩子的教育;

2.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

3.不體罰孩子;

4.家長應多與孩子進行溝通,瞭解他們的心裡想法;

㈢學校方面

1.學校積極開展心理教育活動;

2.教育不應該只停留於表面,要深入學生的心理;

3.積極發展學生的創新意識,豐富課堂內容;

㈣青少年本身

1.應當多讀一些富有哲理的書,獲取有益知識;

2.加強自我意志力;

3.提高學習興趣;

4.積極參加課餘活動,多與人交流;

5.多與長輩進行溝通,理解他們;

6.自覺杜絕不良誘惑。

調查結果分析:

根據有關部門調查研究,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難於應付挫折,青春期閉鎖心理,並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由於國中生正處於青春期,思想比較活躍,又面臨著升學等壓力,這些問題表現得尤其突出。綜合我小組調查結果,現時青少年存在的心理問題可大致分為四類。分別為,學習類問題、青春期心理問題、挫折承受力問題、人際交往問題。

一、學習類問題

1. 學習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力下降,反應遲緩等。

2. 厭學是目前比較突出的問題,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

二、青春期心理問題

1. 青春期閉鎖心理。心理學研究表明,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誌。閉鎖心理問題主要是指處於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學生若在消極情緒控制之下,會封閉與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徵兆。

2. 情緒情感激盪、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變化,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盪。他們有話有祕密想與別人傾吐,但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緘默不言,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鬱。

3. 早戀。中學生正值青春發育期,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由於受認知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儘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比較普遍的問題。

三、挫折承受力問題

國中生在成長過程中產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痛苦,中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反應與積極反應。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問題了。

四、人際交往問題

1. 與父母的關係。國中生的自主意識越來越強,會經常與父母產生衝突。同時,部分家庭出現種種傷痕,如夫妻關係不和、雙親離異等,會給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

2. 與同的關係。國中生都希望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歸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由於同學關係不融洽,甚至關係緊張,有的同學就流露出孤獨感。

3. 與老師的關係。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如果這時教師特別是班主任缺乏理解、耐心與關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產生對老師的不理解、不信任以至產生對抗心理。這種情況下,學生會有一種壓抑感併產生消極情緒。

國中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

國中生存在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是比較複雜的,而且個體的不同會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國中生自身的原因。國中生生理和心理都處於成長髮育過程之中,升學等各方面的壓力又比較大,其明辨是非的能力和自我調節與適應能力不強;第二,社會的負面影響。社會上所存在的消極頹廢的社會陰暗面與其所受的學校教育差異比較大,這不僅會嚴重地毒化他們的心靈,還將不可避免地引起他們的思索與探究,極易產生疑慮、困惑和無奈等等心理障礙。第三,來自家庭的原因。一方面,一些家長以極為功利的價值取向設計塑造子女,嚴重忽視了孩子的個性心理特徵,忽視了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更會加重孩子的心理負擔;第四,部分教育工作者對心理問題沒有正確的理解和認識,甚至把心理問題德育化。他們沒有認識到正值青春年華的中學生最容易衝動,也是犯錯行為最頻繁的"危險期"。事實上,教育工作者要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全面分析,而不能因學生出現心理問題而歸因於思想變壞,不思進取,品德低下,更不能因此而對學生冷眼相看,全盤否定。我們要意識到心理輔導進入中國小校園是時代的要求。但無論國中生中出現哪種心理健康問題,都會直接影響他們優良品德的培養和形成,也直接影響到國中生知識的學習和能力的發展,甚至會產生嚴重的後果。

解決方法:

(一),提高環境適應能力

(二),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三),建立新型師生關係

(四),強化心理素質的訓練,增強競爭意識和自信心

(五),利用各種有效途徑,做到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結合

調查總結:總之,國中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並不可怕,只要相關人員及相關部門能夠積極配合,抓住問題的本質,並及時的解決出現的問題,就可以早日清除國中生的心理障礙。還給國中生一個純潔乾淨的藍天,讓他們重新認知自己,做一個全新的自己。

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5

一、問題的提出

1、對逆反心理現狀作調查,是研究國中生心理髮展規律的需要

心理學家早就注意到兒童在國中階段心理上的特殊變化。前蘇聯心理專家達維多夫的研究結論指出,11-15歲是兒童產生急劇心理變化的年齡,這是個“危機年齡”,兒童心理髮展存在著許多困難與不平衡。

處在國中年齡兒童的心理活動顯得激烈、動盪、身心發展不僅速度加快,還伴隨著質的變化與轉折,這給學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機會。教育得好,國中生身心發展就可能非常順利,為將來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育得不好,則可能會使國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擾太多,管教太嚴,反感情緒就油然而生。從而漠視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一旦產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會變得很難教育,給以後的發展造成困難,不少十分聰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為在國中階段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與疏導,不能順利度過“危機年齡”段而喪失成才機會的。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和家長的高度重視。因此,對國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現狀進行調查以便採取正確的疏導措施,幫助其度過“危機年齡”,正是國中生心理髮展的需要。

2、對逆反心理現狀作調查,是我校國中生心理現狀的需要

我校社群環境差,生源差。本學區國小升國中時,經過重點學校兩次篩選後進入我校。國小六年苦讀,未進入重點校,這本身便是一個不小的心理挫折。在這一挫折下產生逆反心理是現狀之一。此外,我校教師競爭意識強,總希望經過三年努力使自己教的學生在會考成績上能趕上重點校學生的會考成績。而這一目標又常常難以實現,於是在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支配下,則有可能產生教育方法的不恰當,導致學生受到新的挫折,這是國中生因受挫而產生逆反心理的現狀之二。因此,及時地調查國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現狀,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效疏導,這正是調查我校國中生心理現狀的需要。

3、對逆反心理現狀作調查,是我校心育課題研究的需要

我校心理教育課題是《國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現狀的調查及其疏導》,課題研究的核心是通過正確疏導,促進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轉。要進行正確疏導,必須通過調查瞭解其表現,分析其成因,才能據此選擇正確而有效的疏導措施,因此,對逆反心理現狀作調查,正是我校心育研究的需要。

二、課題的界定 從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型別來看,一般有自負型逆反心理,困惑型逆反心理,失落型逆反心理和受挫型逆反心理四種類型。本課題研究的是受挫型逆反心理。其內涵是通過對本校七年級學生心理現狀的調查,探索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表現特徵及其成因,以便有的放矢地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疏導,促進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轉,預防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再度發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為提高學校的.全面素質教育質量從心理學角度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

三、調查的目的、物件與方法 我們在課題研究中實施調查,目的是瞭解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表現形式,分析導致此種心理的內外因素,為尋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導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據並驗證初步疏導的效果。

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我們進行了兩次調查。

第一次調查為以下兩步:第一步,公開信調查和談話式調查。xxxx年4月,我們向全校教職工宣講課題研究方案,在教師們充分了解課題研究內涵、目的和內容的基礎上發出公開信,由教師以書面形式提供可能屬於逆反心理的各種表現。同時,我們選擇了九年級的一個班進行談話式調查(話題是:三年來,你對教師或家長是否有過較強烈的反感情緒,你渲洩此種情緒的方式有哪些?),並由學生寫出自己渲洩反感情緒的表現形式。第二步,xxxx年5月,課題研究中心組認真分析了第一步調查的資料,與濰坊學院前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8名大學生一起研究設計了調查卷,然後選定9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的培訓,對七年級(7個班)300餘名學生在同一時間內實施了問卷調查。

第二次調查:xxxx年4月,在對學生和教師近一年的心理疏導之後,我們又設計了第二份調查卷,對原八年級195名(隨機抽取4個班)學生和新八年級新七年級各100名(隨機抽取4個班)學生實施了對比驗證調查。

四、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

1、公開信與談話式調查結果:

60封公開信調查反饋:認為學生存在著逆反心理的教師為100%,列舉出可能屬於受挫型逆反心理表現的教師為71%(43份)。談話式調查反饋:三年來對教師和家長曾有過較強烈的反感情緒的學生分別為48%和22%,其反感情緒的渲洩方式有10餘種(下文將作具體分析)

2、兩次問卷調查結果:

(1)抽樣本分析,我們從兩次調查問卷中隨機抽取100份樣卷作了分析,結果見下表:

統計主項(學生數)

第1次

第2次

1、自認為沒有受挫型逆反心理

2%

7%

2、認為教育教育不當引起逆反心理

87%

64%

3、認為家長教育不當引起逆反心理

38%

33%

(2)全樣本分析,我們對接受了兩次調查的195名學生的問卷作了全樣本分析,結果見下表:

統計主項(學生數)

人數

百分數

1、診斷受挫情形明顯減輕

106人

54%

2、診斷受挫情形未見減輕

45人

23%

3、診斷受挫情形有所加重

12人

6%

4、認為經疏導能把挫折轉化為動力

57人

29%

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6

隨著社會節奏愈來愈快,逆反心理在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不同階段都會發生,為了更好的摸清孩子的心理狀態,解決教育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有效地配合家長幫助孩子健康成長,我針對國中生逆反心理做了問卷調查。為確保調查的成功,我特做了以下準備工作,首先隨機抽取調查物件為七年級一班和十二班的同學:一百名同學,其中男生五十名,女生五十名;調查形式為固定時間統一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

第一步:對青少年逆反心理進行初步認識確定調查問題,整理調查問卷;第二步:派發調查檔案,收集調查結果;第三步:對所收集的調查檔案進行整理研究,並進行分析討論總結歸納。再運用統計分類彙總表等統計工具進行資料加工處理,得出結論。

根據統計結果我們發現,七年級階段的學生百分之四十二有過逆反心理,關於造成學生逆反心理的因素父母與家庭、學校與學習佔了百分之六十八,其中因為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而產生的逆反心理佔百分之五十五,大眾傳播及社會文化對學生心理髮展影響達到百分之九十三,關於逆反心理對孩子的生活和成長很大影響的佔百分之五十九,學生對於逆反心理多采用和同齡人交流的方式來緩解的佔百分之八十六。基於此我感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中學生逆反心理的工作:第一,把消極因素轉化為積極內因。調查結果顯示父母與家庭、學校與學習是造成孩子逆反心理關鍵因素,這兩個方面恰恰是學生成長的環境和見證人,老師的重要角色地位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調查結果顯示沒有孩子是因為老師產生逆反心理,所以,老師應在這個環節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要做好孩子和家庭的溝通工作,做好關於學習興趣的提高工作,讓孩子學會感恩,感謝父母,感謝家庭,感謝學校,感謝同學,在感恩的過程中順便把消極的因素轉化為積極的因素;第二,重視孩子的角色意識,尊重孩子。調查結果顯示接觸物件不尊重自己引來的逆反心理的佔百分之五十五,孩子的自尊心是很脆弱的,孩子是一個完整的個體,他希望在各項活動中得到別人的尊重,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應該儘可能給孩子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讓孩子在學習中找到快樂,找到被尊重的感覺。在生活中教給孩子要想得到別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別人這一理念,讓孩子在尊重中找到快樂成長的`源泉,降低逆反心理造成的消極影響;第三,正確引導孩子關注社會文化。社會文化對孩子的成長過程的影響達到百分之九十三,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引導孩子對大眾媒體所關注的事件的價值觀的正確取向,用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教導孩子,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堅定人生信念。在紛繁複雜的社會文化中教會孩子學會辨別、學會反思、學會揚棄、學會理解、融會貫通、學以致用。通過豐富自己的文化知識,達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讓孩子明白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在保持清醒的同時在學習中進步,在學習中發展,從而養成健全的人格,健康成長;第四,開展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交流、成長。

在家庭教育中對家長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第一,要順應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長逐步改變教育方法,不要老是採用包辦為監護的方式。第二,尊重孩子的獨立性,給他們一定的自主權力,與孩子商談,平等商討,不要用命令的口氣,粗暴,強制更是錯的。第三,加強與孩子在情感上的交流。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應採用熱情關懷的態度,親切的語氣。

在學校教育中對老師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第一,傾注“師愛”,融洽師生關係。第二,教師對待學生要公平、公正,處理問題應注意調查,尊重事實、並善於激勵。因此,教師在對待學生處理具體問題時,一定要注意“一碗水端平”,無論是優生還是差生都應儘量做到一視同仁,不分厚薄。教師在教育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去處理問題,在深入實際,調查瞭解,掌握真實情況的基礎上,作出公正合理的結論,並注重班級群體輿論的正確引導,從而使教師處理的問題得到學生廣泛的贊同和支援。第三,教師的教育要嚴而有度,講究藝術,並善於運用“暗示效應”。做為暗示的實施者和學生心目中的崇拜者――教師,應在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增強人際吸引力的同時,還應針對青少年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具體情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提出切實可行的要求,並靈活運用教育技巧,尤其應注意巧妙運用“暗示效應”,儘量少用命令方式提出要求。第四,對於已經產生“逆反”心理的學生,教師應對症下藥,因勢利導。因為造成學生產生“逆反”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調查結果顯示,當孩子有了逆反心理後多采用和同齡人交流的方式減緩這一情形的佔百分之八十六,作為教師我們應在工作中儘可能給學生提供交流的機會,創意活動就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在活動中孩子既可以培養合作意識,增加交流的慾望,還可以化煩惱於無形,自然而然的消除了逆反心理對孩子的不利影響。如原來舉行的讀書超市,書香晨會等,孩子們在讀書中收穫知識,收穫快樂,更收穫了友誼,活動是孩子健康成長中的一項不可缺少的快樂因素。

對學生的建議。第一,學會理解。學著從積極意義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羅嗦,老師的批評。其實這均為善意的。老師、父母也是人,也有常人的喜怒哀樂,也會犯錯,也會誤解人。只要我們抱著寬容態度去理解,也就不會逆反了。第二,把握自我。常提醒自己,要虛心接受父母、老師的教育,遇是要盡力克服自己,要認識“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另外,要與他們常接觸,向他們請教,多多溝通。第三,學會適應。要提高心理上適應能力,多參加課外活動,在活動中發展興趣,展現自我價值。這樣,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

通過這次問卷調查,我明白了自己以後的工作方向,我們常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是啊,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一切,為了一切孩子,我會在以後的工作中,做出自己的綿薄之力,為了心中的教育夢想,我會更加努力!

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7

我們於20xx年12月-20xx年1月,對定遠鄉初級中學的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把握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定遠中學進行,共發問卷869份回收有效問卷851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農村大部分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佔相當份額。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這甚至把“特長”看成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52%的像野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以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3.學習目標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的不協調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的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4.家庭教育的影響

5.學校教育的影響

6.教師的影響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需要的複合型人才。

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8

在辦公室裡經常聽到老師發出這樣的議論:現在的孩子究竟怎麼了?學習一點也不努力,一點也不能吃苦。總是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狹隘,追求享樂······確實,自認為年輕的我對這些年輕人的想法、做法還真有些不能理解了,難道這就是代溝?我們與這些孩子們的隔閡究竟在哪兒?他們真的是我們所認為的一無是處嗎?近日,我從學生們對自己、對同學、對老師、對家長、對學習等五個方面的思想和看法對全班40名同學進行了調查。

一、調查的內容和所反映的情況

(一)學生對自己的認識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些孩子們瞭解自己嗎?就此,我設計了兩個問題:

一是你認為自己的綜合素質?其中優秀2名,佔5%;良好8名,佔20%;一般28名,佔70%;較差2名,佔5%。

二是你對自己學好課程的信心?其中有信心的4名,佔10%;較有信心的8名,佔20%;一般24名,佔60%;沒信心4名,佔10%。

從上述枯燥的數字不難看出,現在我們的學生缺少的是什麼——自信。我們做教師的都明白,自信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基礎,有自信心的人已成功了一半。可我們這些學生的自信心哪裡去了?是誰抹殺了他們的自信?做父母的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迫切心情,當老師的一味追求好成績、好名次殷殷期望,不都在無形中起到了助推的作用嗎?

(二)學生對同學的認識

第一個問題是:你認為其他同學的綜合素質怎樣?認為優秀的4人,佔10%;良好的14人,佔35%;一般的22人,佔55%;較差的為0。

第二個問題是:你認為其他同學對你學習和進步的影響。其中認為幫助大的12名同學,佔30%;認為幫助較大的16名同學,佔40%;認為沒有幫助的10名同學,佔25%;認為有不良作用的僅兩名同學,為總人數的5%。

由此可以看出,學生本人對別人的.認識明顯要高過自己,同學們之間相互交流、互動互助、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對學生成績的提高起著關鍵作用。

(三)學生對老師的認識

“親其師方能信其道”,能否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係是我們教育成敗的關鍵。在學生的心目中我們的地位如何?學生們對他們的老師又有什麼要求呢?下面的三個問題應該引起我們的深思。

第一,你最希望老師對你——A。“關注”的22名同學,佔55%;B.“較關注”15名,約佔38%C.“一般”的僅3名同學,約為總人數的8%D.“不關注”的為0。

第二個問題:你希望老師對學生的教育?其答案與第一個問題基本一致,其中嚴格、較嚴格、一般、寬鬆所佔比率分別為55%、35%、5%、5%。

第三個問題是開放型的,你最想對老師說的話是——。其答案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感謝,“老師,您辛苦了,謝謝您!”約佔50%;二是要求得到關注,“老師,我也想學好,課堂上你能多關注我一下嗎?”約佔35%;三是尋求理解,“老師,我不是壞學生,請您理解我,請您尊重我。”約佔15%。

一個個冷酷的數字,彰顯了我們教師的冷酷。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明文規定: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不歧視學生。仔細想想,真正做到這一點又何其的不易。對於大多數學生來說,要想得到老師公平的待遇,又是何等的困難。

(四)學生對家長的認識

家長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在生活中與學生接觸最親密,對學生的教育和影響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從學生的角度出發,他們是如何看待父母對他們的教育呢?為此,筆者從三個方面進行了調查。

1、你認為父母對你?A.很關心,10人,佔25%;B.較關心,18人,佔45%;C.一般,8人,佔20%;D.不關心,4人,佔10%。

2、你認為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A.優秀,2人,佔5%;B.良好,15人,佔37。5%C.一般,21人,佔52。5%D.較差,2人,佔5%。

3、你最想對父母說的話是——,該題為開放型問題,其答案可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感謝,“爸爸媽媽,你們把我養育這麼大,你們辛苦了,女兒(兒子)謝謝您們!”;二是保證,“爸爸媽媽,請你們放心,女兒(兒子)在學校裡一定好好學習。”三是希望理解,渴望自由,“爸爸媽媽,孩子也想學好,也想讓你們高興,可我已經努力了,希望你們別再給我太大的壓力了!”,“爸爸媽媽,我已長大了,請鬆開你的手,給我一些自由好嗎?”

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越來越高。但大多父母關愛有加,方式不妥。要求嚴格,期望過高。致使許多學生心理壓力太大,與父母關係緊張。

(五)學生對學習的認識

學習是學生的天職。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和興趣,直接影響他們學習的成效。現代的中學生是如何來看待學習的呢?我們從四個方面進行了瞭解。

1、我學習的目的是?A.好大學,6人,佔15%;B.好成績6人,佔15%;C.好工作,17人,佔42。5%;D.父母高興,8人,佔20%;E.建設國家,1人,佔2。5%F.自我興趣,2人,佔5%。

2、你願意為學習投入的精力?A.85%以上4人,佔10%;B.75%以上5人,佔12。5%;C.60%以上14人,佔35%;D.30%以上17人,佔42。5%。

3、影響你學習的最大因素是:A.朋友,4人,佔10;B、家長,4人,佔10%;C.老師,2人,佔5%;D.學校,0人;E.網咖,8人,佔20%;F.基礎,12人,佔30%;G.習慣,8人,佔20%;H。其他,2人,佔5%。

4、你最喜歡的科目是:其中喜歡語文的最多,22人,佔總人數的55%;其次是音、體、美,資訊科技,共有10人,佔總人數的25%;最少的是英語、數學,各3人,佔總人數的15%;其他僅佔5%。

從上面瞭解的情況我們應該能看出,同學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不高。或者換句話說,我們並沒有激發和培養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他們並沒有從學習中獲得樂趣,相當一部分同學僅僅是迫於壓力或者責任,在為父母學習,在為老師學習。

二、對所反映的情況的分析和反思

由於條件所限,本人所調查的學生不多(僅限於農村中學的一個九年級班級),所調查的問題也不盡全面,還不能充分的反映現階段國中生的心理、生理狀態。但是,調查所反映出來的問題也有一定的代表性,不能不引起我們這些做老師或者做家長的深思。

(一)尊重學生的人格尊嚴。在我們的眼中,尤其是在一些父母的眼中,學生好像永遠是長不大的孩子,遇事不敢放手,唯恐他們學不好、做不好,甚至時時擔心他們學壞。於是包辦、代做,事事提醒、處處指導。孩子稍有不足,輕者指責埋怨,重者訓斥謾罵。孩子們在我們過度的呵護下,原有的天性泯滅,自信心逐漸消失,遇事畏首畏尾,自身的潛能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

我們應該明白,學生首先是一個人,有他自己的人格尊嚴,他應該得到平等的對待。有些老師和家長抱怨現在的孩子不懂得尊重,試問我們尊重他了嗎?我們的表率是怎麼做的?

(二)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俗話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學生都有其不同的特點,我們應因材施教,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作為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以人為本是當代課堂管理的核心理念和根本尺度。在課堂教學中,以人為本,就是一切從學生出發,以學生的發展和需要為本,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特體驗,切實做到理解人、尊重人、關愛人、激勵人。不以分數的高低評價學生,不以成績的好壞對待學生,切實把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落到實處。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大部分同學之所以厭學、棄學,主要原因是他們從學習中感受不到快樂,學習活動對他們來說是枯燥無味的,有時候是受罪。在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就要以學生原有興趣為起點,把學生已獲得的興趣作為建立新興趣的基礎,找出這些知識和學生有興趣的知識領域之間的聯絡,是成功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工作。

有些老師、有些科目之所以不能受到學生的歡迎,是他們過多的關注知識,而忽略了學生,“目中無人”是許多老師課堂教學效果較差的主要原因。

(四)切實做好學生的良師益友。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不能不面對這樣一個現實:隨著社會的發展,學生們接觸到的媒體、網路等對他們的影響已不可小視,他們成熟早了,個性強了,更需要尊重了。如果我們再按老思想、老辦法做事,反而會適得其反,“離家出走、輕生自殺”的訊息已不再是新聞。

我們應放下架子、蹲下身子與學生們平等交流。我們應明白,他們還是孩子,他們懂得感恩,他們渴望理解、渴望尊重。當然,他們還年輕,還容易犯錯,有時也可能偏激,我們是他的老師、父母,我們應有足夠的耐心。我認為,沉下心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說理要遠比呵斥打罵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以上是本人對九年級1班所做的調查報告的具體內容,如能對我們教師、對家長、對整個教育工作有所啟發和幫助,將是我最大的欣慰。

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9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目的三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周寨鎮中心學校進行,共發問卷500份,回收有效問卷472份。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以下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而且,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有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以下特點: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

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一個特點是務實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限制,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巨集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

4、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程序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實現素質教育,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裝置、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體和軟體的投入,使儀器裝置、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主要是務農的特點、現狀和發展趨勢,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10

一、問題提出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的不斷髮展,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是怎樣的,有什麼特點呢?是什麼原因造成了這種現象,對於那些消極的心理我們有什麼解決的方法嗎?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1、具體目標

①調查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②調查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③研究當代中學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2、調查方法

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和交流探討的方式進行調查,其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等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桃花江鎮中學的在校學生之間進行,共發調查問卷100份,回收調查問卷96份,其中有效調查問卷87份,無效調查問卷9份,調查問卷回收率93%,調查問卷有效率87%,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

三、調查結果分析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78%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考大學,20%的中學生認為讀高中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而有2%的中學生還不知道。這說明當代中學生絕大部分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

1.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顯示:83%的中學生都能夠做到積極主動學習,獨立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作業。這表明他們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知道自己應做什麼和該怎麼做,都有較強的自控能力。14%的中學生其學習主動性有待提高,而且經常不能夠獨立完成老師所佈置的作業,經常東抄西抄,雖然也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但自控能力有待加強,時刻需要有老師的監督。3%的中學生自始至終都沒有自己的學習目標,整天無所事事,從來沒有獨立完成過老師佈置的任務,即使有老師的督促也沒有用處,這是比較危險而嚴重的教育問題。13%的中學生認為學習是一種樂趣,而87%的中學生則認為學習是一件不得不做的事情。這與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尤其是家庭壓力和社會影響是分不開的。

由此可見,當代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主要來自於各方面的壓力和影響。據統計,84%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11%的'中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5%的中學生不想學習。這與他們來自壓力的“讀高會考上大學”意識濃烈是相一致的。值得我們深思的是,不想學習的中學生數其所佔的比例還是相當大的。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1%的中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不想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

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

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所討厭的課程中,英語作為高中的核心課程之一,竟然有65%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這與我國現實社會中一些現象的影響是分不開的,也是一個在

我國教育界長期以來一直爭論的話題,值得我們大家深思。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經過對調查問卷分析研究,結果顯示: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的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相比,存在明顯的不同。

2.1教育價值觀具有多元性、務實性、功利性的趨勢

大部分當代中學生早已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就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從而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學習成績優秀的中學生自然而然要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好且學習成績一般的中學生也致力於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家庭經濟很好且學習成績很差或家庭經濟很困難但學習成績很優秀的中學生也紛紛想方設法追求更高等的教育。務實性和功利性是當代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當代中學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中學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

2.2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趨勢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中學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高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高職或藝術類院校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

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四、討論(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1、當前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巨集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1.2、家庭、社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中學生學習需要是起對一定社會生活環境要求的反映。家庭和社會作為中學生的重要生活環境,對中學生學習需要的形成起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家庭的要求、態度和志向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有的家庭相信在這個世界上只要“過得去”就可以;有的家庭急功近利,更多的考慮什麼專業掙錢多、好找工作就讓子女學什麼專業,而不考慮他們對這些專業是否有興趣,是否適合子女學習等,這些因素都對中學生造成不良影響,甚至成為中學生中途退學的隱性原因。其次,社會風氣和思想意識形態也影響中學生的學習需要。如目前隨著經濟體制轉軌,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化,實行繳費上學,大中專畢業生不再包分配。在某些縣市,尤其是農村部分大中專畢業生要等一年才能分配工作,還要有關係。有權有勢的

進了機關等好單位,沒有關係的孩子只能在家待業或到外地打工。這種現實使許多人有了“讀書有什麼用?錢要花很多,畢業後又沒工作。”"的觀念。社會上新的“讀書無用論”開始再抬頭,這將直接導致中學生學習需要的降低。另外,有些人把學習、讀書看成是一種“工具”,達到另一個目的的手段,而學習本身並沒有成為一個目的。因此當學習沒有達到某種目的時,其積極性便蕩然無存了。

1.3學習興趣低下

(1)外因:①學校教育方法欠當,如教師教學方法單一、枯燥,各科作業量過大等;升學壓力過大;師生關係緊張。

②家庭因素:由於家長期望值過高而導致嚴格要求;家庭人際關係冷漠;沉溺於優裕的物質享受;沾染上家長的不良習氣,如賭博。

(2)內因:價值取向逆轉,學習目的模糊,對學習文化課的錯誤認識,學習成

績不佳,情緒不穩定,意志薄弱等。

2、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對策

2.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裝置、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體和軟體的投入,使儀器裝置、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2學習目的性的教育

首先應從中學生實際出發,採取生動而適合中學生心理髮展特點的形式,幫助中學生正確認識學習的社會意義。如適時介紹一些古今中外傑出人物勤奮學習、努力成材的故事,使他們認識到學習知識的目的和重要性,從而樹立遠大志向,並腳踏實地地學好各門功課。其次要強調學習的內在意義,即強調學習對個體本身的價值,使之體會到學習是一種愉快的享受,而不是負擔。

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11

摘要:我於20xx年9—11月在六盤水市四中學對國中生進行了心理狀況調查。由於六盤水市中學屬於經濟發達區域,學生家庭環境和條件普遍優越,但是,學生早熟,家長素質較差,學生成長中的許多困難不能得到有效指導。而對於此種情形,國中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情感態度和世界觀各不相同,所以國中生的學習動機各不一致,當前教育危在旦夕,面對當今年輕一代無論是國中,高中畢業生,還是大學畢業生,他們的基本功一點也不紮實。在當前看來有很大一部分國中高中畢業生的基本遠不及上世紀50,60年代的國小畢業生,可想而知啊!為了更準確的瞭解和把握當前城市國中生的學習動向,深化教學改革,落實教育科學發展觀以及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加強城市教育的針對性,探索實施教育教學的新路子。把當前年輕一代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公民,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現代化的教育要求“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及更好地把馬克思主義思想貫徹落實到教育領域中去,社會主義的最終目標是生產力高度發達,人了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從而要求我們必須加強教育機制。所以我對此就展開了對六盤水市四中國中學生學校心理的一系列調查。

中心詞:心理國中學生素質教育城市

一、調查的目的

主要是瞭解城市國中學生的學習心裡及現存的問題。解決城市國中學生的學習心裡及現存的問題。

二、調查物件及一般物件

調查物件、六盤水市四中國中學生

一般物件、七年級,八年級,九年級

三、調查方式

問卷調查法與訪談法和隨機抽樣,在六盤水市四中學生進行問卷發放、共發放80份收回65份,回收率為81.25%.

四、調查時間

20xx年9-11月

五、調查內容

主要是瞭解城市國中學生的學習心方面。在此共設計15個問題,12個客觀題,3個主觀題。具體內容見調查問卷及報告。從而得出城市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分析。

六、調查結果分析

1.城市國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

經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國中學生的學習觀不同,具有明顯的厭學心理,學習慾望不強,沒有學習興趣。但也有部分國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一部分國中學生認為現在課程設定存在一系列問題。

大部分國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價值觀,有66%的學生認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提高自身素質。而25%的學生認為是為了考高中或中專。僅有9%的學生沒有考慮。同時城市國中學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經濟與教育相聯絡,其中有59%的學生認為高中畢業生掙錢多,24%的學生認為是國中畢業生掙錢多。其中11%的學生認為國小生掙錢多。有6%的學生認為是文盲掙錢多。

現在城市國中學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學課程理念,有的學生認為現在課程存在的問題特別嚴重。有55%的學生認為現在課程只注重必修,而忽略選修。其中40%的認為現在教學注重學科而輕活動,而只有5%的認為現在課程設定沒有存在問題。

具有明顯的厭學心理,學習慾望不強,無學習興趣,調查表明,完全不討厭上學的七年級佔51.6%,八年級佔37.3%,九年級佔33.7%。認為樂在其中的七年級佔53.7%,八年級佔41.5%,九年級佔63.7%,其餘則認為學習“很苦很累”或“無可奈何”,喜歡現行學習方式的佔32%,調查統計資料表明:在城市國中教學學生中,半數以上不喜歡現行的學習方案。

2.城市國中生的學習態度

經濟調查結果顯示,有69%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有15%的學生學習熱情度處於中等,有16%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高中,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佔相當數額。並且在調查中還發現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一是與教育者密切聯絡,二是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連,三是與公共性密切相連。79%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的學科的熱愛度高,而對學習性強的科目。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敢興趣。有69%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生活幾乎沒用”。

3城市國中生的學習要求。

現在許多學生都認識素質教育,他們都認為素質教育是各方面都得到發展。有8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教導,同時有76%的學生希望在勞動技能和活動課上學到較多和實用性強的技能知識,其中,有63%的學生希望學校讓學生在德,志,體,美,勞全面發展,使之能對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學習的目的,調查結果表明,國中畢業後有53%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36%的學生選擇就業,11%的學生還沒有考慮。

4城市國中學生的學習依賴心理

城市學生的家庭條件較好,以及九年義務教育的實施,從而導致了很多學生認為學與不學都一樣,自認為經濟條件好和我們大家都是國中畢業的

七、當前城市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雖很多學生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作為現代社會是人際關係極為複雜,競爭異常激烈的市場經濟社會。從而使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轉為另外另外兩個特點、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和生產實踐想結合,增加更多的實用術。雖然國中生已經步入青春期,趨於成熟,但由於國中學生的年齡和學識的不足,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所以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從當今嚴峻的就業來看,不僅中專生就是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學習失去信心;這一現象導致學生產生一種消極的學習態度。

八、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當前城市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城市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大部分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經濟的影響

在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形勢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從而使許多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從而使他們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學科課程。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國家高等教育的改革,使更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但有更多的人責處於失業狀態,從而淡化了他們對學習的興趣。

3.科技創新的影響

在當今世界使一個科技競爭,人才競爭的時代。從而使很大一部分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使生存的前提。從而在學習中多要求理論聯絡實際。從而忽視了學科性較強的學科課程。

4.家庭的影響

當前城市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的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只顧享受。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

在當今社會衡量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使從科技、經濟、文化和教育政治等來衡量的。“科協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已成為各國發展的主題。而作為21世紀年輕一代,責要要求他們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懂科學、懂技術的社會主義公民。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思維,如果一個人不具備上述能力,那將無法立足於現代社會。面對科技發達,經濟突飛猛進的今天,從而又使許多國中生導致了學習的懶惰、精神空虛、道德滑坡等。面對此問題我們應如何解決?

1.加強道德規範的制定,宣傳和教化工作,用以促進道德規範內化為人的道德良心。落實在人們的道德行為上。讓學生學會求真、學會至善、學會愛美。從而使學生皆知、皆信、皆行。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增強社會道德意識,踐行社會公德規範。

2.作為教師要必須努力體現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促進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解放。為今後學生的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援。在當代發展先進文化從而引導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學習心理。改造落後的文化努力防止和堅決抵制腐朽文化和各種錯誤思想觀點對學習的侵蝕,逐步縮小和剔除他們藉以滋生的土壤,從而消除學生學習的消極心理。

3.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擴招的合理性、科學性。現代社會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解。

4.開設心理輔導班、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的。

5.開攝入職業教育、用以在畢業之後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

6.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機。

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12

我們於1999年3月~5月,對漁峽口鎮的兩所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漁峽口鎮第一、第二初級中學進行,共發問卷1021份,回收有效問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 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於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資料,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資訊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巨集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程序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裝置、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體和軟體的投入,使儀器裝置、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主要是務農 的特點、現狀和發展趨勢,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為了升學轉到以為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為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國中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為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核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13

一、問題的提出

1、對逆反心理現狀作調查,是研究國中生心理髮展規律的需要

心理學家早就注意到兒童在國中階段心理上的特殊變化。前蘇聯心理專家達維多夫的研究結論指出,11-15歲是兒童產生急劇心理變化的年齡,這是個“危機年齡”,兒童心理髮展存在著許多困難與不平衡。

處在國中年齡兒童的心理活動顯得激烈、動盪、身心發展不僅速度加快,還伴隨著質的變化與轉折,這給學校教育提供了重要機會。教育得好,國中生身心發展就可能非常順利,為將來的全面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育得不好,則可能會使國中生感到成人的干擾太多,管教太嚴,反感情緒就油然而生。從而漠視甚至抗拒成人的教育。一旦產生破罐破摔的逆反心理就會變得很難教育,給以後的發展造成困難,不少十分聰明,原本可望成才的孩子,就是因為在國中階段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與疏導,不能順利度過“危機年齡”段而喪失成才機會的。這不能不引起教育者和家長的高度重視。因此,對國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現狀進行調查以便採取正確的疏導措施,幫助其度過“危機年齡”,正是國中生心理髮展的需要。

2、對逆反心理現狀作調查,是我校國中生心理現狀的需要

我校社群環境差,生源差。本學區國小升國中時,經過重點學校兩次篩選後進入我校。國小六年苦讀,未進入重點校,這本身便是一個不小的心理挫折。在這一挫折下產生逆反心理是現狀之一。此外,我校教師競爭意識強,總希望經過三年努力使自己教的學生在會考成績上能趕上重點校學生的會考成績。而這一目標又常常難以實現,於是在恨鐵不成鋼的心態支配下,則有可能產生教育方法的不恰當,導致學生受到新的挫折,這是國中生因受挫而產生逆反心理的現狀之二。因此,及時地調查國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現狀,以便有的放矢地進行有效疏導,這正是調查我校國中生心理現狀的需要。

3、對逆反心理現狀作調查,是我校心育課題研究的需要

我校心理教育課題是《國中生受挫型逆反心理現狀的調查及其疏導》,課題研究的核心是通過正確疏導,促進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轉。要進行正確疏導,必須通過調查瞭解其表現,分析其成因,才能據此選擇正確而有效的疏導措施,因此,對逆反心理現狀作調查,正是我校心育研究的需要。

二、課題的界定

從青少年逆反心理的型別來看,一般有自負型逆反心理,困惑型逆反心理,失落型逆反心理和受挫型逆反心理四種類型。本課題研究的是受挫型逆反心理。其內涵是通過對本校七年級學生心理現狀的調查,探索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表現特徵及其成因,以便有的放矢地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疏導,促進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良性逆轉,預防受挫型逆反心理的再度發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保證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為提高學校的全面素質教育質量從心理學角度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

三、調查的目的、物件與方法

我們在課題研究中實施調查,目的是瞭解受挫型逆反心理的表現形式,分析導致此種心理的內外因素,為尋求受挫型逆反心理疏導的有效措施提供依據並驗證初步疏導的效果。

為了實現以上目的,我們進行了兩次調查。

第一次調查為以下兩步:第一步,公開信調查和談話式調查。20xx年4月,我們向全校教職工宣講課題研究方案,在教師們充分了解課題研究內涵、目的和內容的基礎上發出公開信,由教師以書面形式提供可能屬於逆反心理的各種表現。同時,我們選擇了九年級的一個班進行談話式調查(話題是:三年來,你對教師或家長是否有過較強烈的反感情緒,你渲洩此種情緒的方式有哪些?),並由學生寫出自己渲洩反感情緒的表現形式。第二步,20xx年5月,課題研究中心組認真分析了第一步調查的資料,與濰坊學院前來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8名大學生一起研究設計了調查卷,然後選定9位教師進行問卷調查的培訓,對七年級(7個班)300餘名學生在同一時間內實施了問卷調查。

第二次調查:20xx年4月,在對學生和教師近一年的心理疏導之後,我們又設計了第二份調查卷,對原八年級195名(隨機抽取4個班)學生和新八年級新七年級各100名(隨機抽取4個班)學生實施了對比驗證調查。

四、調查的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

1、公開信與談話式調查結果:

60封公開信調查反饋:認為學生存在著逆反心理的教師為100%,列舉出可能屬於受挫型逆反心理表現的教師為71%(43份)。談話式調查反饋:三年來對教師和家長曾有過較強烈的反感情緒的學生分別為48%和22%,其反感情緒的渲洩方式有10餘種(下文將作具體分析)

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14

一、研究目的

由於現代社會變得十分複雜,價值觀多元化,家庭不穩定,還有各種社會思潮無不影響著廣大中學生的健康長大。適應社會與學校環境對於一些學生來說,已經是很困難的事情。從各方面調查來看,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情況令人擔憂。據外國學者估計,中學各年級學生中,約有15%的學生具有各類的心理題目,其中男生高於女生,城市高於農村。

中學生心理健康為廣大教師提出了一個時代的命題,為能夠及時有效地給學生提供心理健康的輔導和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的培養,我針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一些題目進行了調查,試圖瞭解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學生長大中有多大的作用,以便為自己和其他教師提供一些工作依據。

二、研究物件與研究方法:

1、研究物件:交城第六中學國中一、二年級學生。

2、研究方法:採用無記名調查問卷法,個別談話的方法進行比較全面的調查研究。

3、樣本容量:210

調查問卷與調查統計情況附後

三、中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題目及成因 (調查結果分析)

世界衛生組織明確指出:“健康不僅僅是沒有軀體疾病、而是一種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均臻良好的狀態。”因此,中學生健康不僅僅是指生理、軀體方面的,而且應包括心理方面的。隨著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教育事業的進步,特別是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中學生心理健康題目日益引起各方面的關注重視、研究與探討。

在接受調查的210名學生中有206人以為自己有心理題目,其中有32.04%同學以為與父母師生關係緊張,有25.73%的同學以為與同學間關係緊張,有23.30%的同學存在青春期題目,而又以女生比例較大,而應引起廣大教育工作者留意的是有18.93%同學存在心理題目是由差生題目引起的。(4題)

據統計中學生的心理健康題目主要表現為喜怒無常,情緒不穩,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學習困難,考試焦慮,記憶力衰退,留意力不集中,思維貧乏,學習成績不穩,難於應付挫折,青春期閉鎖心理,並在行為上出現打架、罵人,說謊,考試舞弊、厭學、逃學,嚴重的出現自傷或傷人現象。我們可以把以上表現回類為以下題目。

(一)學習類題目

因學習而產生的心理題目是中學生心理題目的主要部分,其題目有:

1.學生學習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從而導致食慾不振、失眠、神經衰弱、記憶效果下降、思維遲緩等。

調查的結果表明約37.68%中學生以為自己的壓力較大、很大;約52.17%中學生以為自己的壓力一般,而較輕的佔10.04%(1題)。

在壓力來源上,其中約38.16%的中學生以為自己的主要壓力來源是學習和考試,又以女生比例較大;不容忽視的是有約24.15%以為壓力主要來源於家庭和老師的期看,此項以男生比例較大;而自己成才的期看只佔18.84% ,又以女生比例較大(24題)。

在如何消減壓力上,其中約78.03%的中學生從不或很少與家長、在職博士老師溝通來緩解壓力,他們只選擇與同學或朋友溝通、傾訴佔64.77%,值得關注的是其中與網友溝通的佔10.98%。而令人擔憂的是有13.26%的學生從不與人溝通來緩解壓力(8題)。

2.厭學是目前學習活動中比較突出的題目,不僅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不願意學習,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亦出現厭學情緒。“國家教育委員會的一位負責同道在一次會議上說,中學生厭學的有30%,有的縣甚至高達60%”。

通過調查結果表明,有約85.17%的學生以為在學習過程中出現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會覺得心煩氣躁。學習有時候是一件很累很煩的事情,說明在讀中學生有很大一部分不能真正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是導致學習沒有突破的重要原因。只有14.83%的同學從來不會現學習效率低下的情況,會覺得心煩氣躁。(20題)

3.考試焦慮,特別是碰到較為重要的考試時焦慮更為嚴重,甚至出現焦慮泛化現象。

在回答“考試前你總會心情緊張嗎?”的題目中約84.64%的同學承認自己在考試前感到過緊張焦慮,特別是在考前有13.94%的同學感到心情緊張(22題)。曾經有一項調查顯示近80%的被訪學生知道家長對自己的期看是進進高一級的重點學校和將來能找到好工作,其中約74%以為家長要求適中,23%以為要求過高,但這23%的被訪學生中對自己的遠景抱有信心的有46%,其中54%以為信心不強。

學習和考試的壓力一直以來都是學生的主要壓力來源,這是不足為奇的,特別是在的面臨考試期間、在壓力較大的狀況下很多同學經常或偶然有早晨起來還沒睡醒或白天眼睛易疲憊以及不能集中精神學習的情況;也有好的學生不順心時輕易生氣,說明壓力給中學生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都帶來了一定的傷害。

以上題目主要是由學校教育結構、學校教育指導思想、學校教育方法的影響而形成的。在現行的中等教育體制中,我國的教育結構存在著不公道現象,盡大部分學生在中學所學的知識基本上是為考高中而預備的,實際上升進高中的只是一部分,學生面臨的是升學難、就業難、出路窄的現象,特別是那些成績差的後進生更是感到升學無看。一種畢業後無出路的憂愁和恐慌感控制著他們,這一種情況反映在學習上,就是感到學習的沉重,討厭學習,考試焦慮。教育結構的不公道性還表現出教學內容過難,“據人民教育出版社調查,80%的中學生學習理科教材有困難”。這種情況導致了一些學生由厭惡學習發展到逃避學習,脫離學校往尋求不正當刺激,從而形成一系列品行障礙。

(二)人際關係題目

人際關係題目也是中學生反映較多的題目。其題目有以下幾個方面。

1.與教師的關係題目。其主要題目是教師對學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學生產生的對抗心理,以及教師的認知偏差等情況給學生造成了壓仰心理,攻擊行為等題目。

本次調查表明約有57.21%的同學對師生關係較滿足,有31.73%的同學以為師生關係一般,而以為不滿足、較差、很差的分別佔5.29%、2.88%、2.88%。(5題)

中學時期,教師仍然是學生的理想目標、公正代表,他們希看得到教師的關心理解與愛。假如教師缺乏理解、耐心與愛心,不能以熱情的態度給予指導幫助,反而橫加指責,學生則會失看。假如,“教師對學生缺乏尊敬,貶低其價值的不良態度使學生的心理遭到嚴重的創傷。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往往病態地感知這一切,這也是師生間發生衝突的原因”。這種情況下,學生有一種壓仰感,消極情緒產生,師生關係日趨緊張。

2.同學間的關係題目。中學生除希看得到老師的理解與支援外,也希看在班級、同學間有被接納的回屬感,尋求同學、朋友的理解與信任。

本次調查表明約有70.65%的同學對同伴關係較滿足,有21.89%的同學以為同伴關係一般,而以為不滿足、較差、很差的分別佔3.48%、1.00%、2.99%。在這一題目上男女比例相差不大。(6題)

3.與父母的關係題目。

本次調查表明約有80.19%的同學對父母較親近,有16.34%的同學以為與父母的關係一般,而2.48%的同學以為與父母不親近,另有0.99%的同學與父母有敵意。(7題)

另一個題目:在職碩士“父母對你考試成績變差時作出的反應是?”是6.73%的同學選擇安慰49.04%的同學選擇安慰並幫你分析原因、找對策,18.75%的同學選擇一味指責、抱怨,25.48%的同學選擇抱怨並分析原因、找對策。(17題)

***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給中學生一個熱和的回屬港灣,獨裁式的家庭中父母與其子女之間不能進行正常的溝通,造成兒童孤僻、跋扈性格。家庭的種種傷痕,會給中學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傷害。有研究以為,父母不和比父母一方死亡,會給兒童在心理題目上造成更大傷害,由於他們在父母那裡看到了人際關係的惡劣性。

(三)青春期心理題目

1.青春期閉鎖心理。其主要表現是趨於封閉封閉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複雜的內心活動並存於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個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誌。因而閉鎖心理題目主要是指處於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學生若在消極情緒控制之下,封閉與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將是一個值得留意的徵兆。

2.情緒情感激盪、表露而又內隱。青春發育期的生理劇變,必然引起中學生情感上的激盪。這種動盪的情感有時表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然而他們內心裡激動、興奮或苦惱、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靜;他們有話有祕密想與別人傾吐,可無論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沉默不言,這種情況假如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壓抑心理,出現焦慮與抑鬱。

3.早戀。國中學生一般尚未成年,我們把中學生這種未成人時的戀愛稱為早戀。中學時代,正值青春發育期,而這一時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發育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的矛盾。中學生由於受熟悉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制,特別是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使得中學生的性心理的發展表現出相對的幼稚性,所以自以為認真的、朦朧狀態下的戀愛出現了,儘管這種戀愛帶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卻是一個令人十分觀注的題目。

引用一項調查資料顯示,約70%的被訪中學生幾乎沒有接受過有關戀愛觀的家庭教育,只有27%曾經接過為數未幾的練;愛觀教育;而65%的被訪者也以為學校基本上不進行戀愛觀教育,家庭與學校的教育缺失也使得戀愛在學生頭腦中存在無窮的未知與好奇。54%的被訪者以為學校對中學生早戀現象應予以正確的引導而非盲目地一味反對;約68%的受訪者以為戀愛對自身學習的影響不能確定,因人而異,此項以女生比例較大。約48%的被訪中學生以為中學生戀愛是自己的事,是正常現象;38%表示不清楚,沒有考慮過。

(四)挫折適應題目

本次調查表明約有25.60%的同學受過挫折,在心理上留下了陰影,有42.51%的同學受過挫折,但能承受,沒題目,而31.88%的同學沒有受過挫折。(26題)

中學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學習方面的、人際關係方面的、愛好和願看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觀因素、社會環境因素以及個人主觀因素。面對挫折造成的困難與痛苦,中學生們的反應方式有兩類:消極的反應與積極的反應。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一旦習慣化、穩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狀態即使有所改變,其行為卻仍以習慣化的適應方式如影隨形地出現。於是,消極的挫折適應方式也就轉化為較嚴重的、需要長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題目了。

四、維護中學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對策

(一)對中學生進行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把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課程可分為兩部分:心理衛生與健康理論部分和實際練習操縱部分。

(二)設立靜靜話熱線信箱。

實踐證實,熱線信箱十分有利於與中學生進行交談,這種方式對一些尚不善於進行面對面談話的學生十分方便,而有些話又是礙於顏面的,所以信箱可省往害羞的憂慮,而且中學生又可以把自己的思考在信中組織得更為嚴密。這樣可以使老師更有針對性地解決心理健康題目。

(三)設立心理服務試冬進行心理諮詢與治療。

由於學生們對進步心理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心理諮詢服務室的建立也就勢在必行。無論國中高中,城市鄉村,中學生們已開始從拘束、害羞地進門到落落大方自然地進行心理諮詢;從以摸索性的心情談話到充分傾吐心中之煩悶。時代的發展顯示出,開展心理諮詢與治療服務已不僅僅是個別中學生的要求,而是一種時代的趨勢了。

(四)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進行心理宣傳。

研究表明,如何報考在職研究生學生的心理健康題目與家庭的教養方式和家庭的人際關係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有些甚至是家庭題目的表現和延續。因此,無論是瞭解學生心理與行為偏異的原因,還是諮詢、矯治計劃的制訂和實施,都需取得家長的積極支援和配合,因此學校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要兼顧對學生家長及其他方面的宣傳。

國中生心理調查報告15

我們於20xx年3月~5月,對漁峽口鎮的兩所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漁峽口鎮第一、第二初級中學進行,共發問卷1021份,回收有效問卷1004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5%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熤凶ǎ牨弦瞪?掙錢多,24%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絡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3%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資料,53%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資訊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著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群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

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巨集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蘊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絡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程序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裝置、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體和軟體的投入,使儀器裝置、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為了升學轉到以為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為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國中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為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核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熱門標籤